導航:首頁 > 廢水知識 > 大英縣鄉鎮污水處理

大英縣鄉鎮污水處理

發布時間:2020-12-18 12:42:27

① 四川省遂寧市大英縣金東加州灣屬於什麼街道或是鄉鎮

大英縣的金加州灣肯定是屬於街道啊,就是金家洲街道

② 遂寧市大英縣有多少個鎮

截至2018年,大英縣轄9個鎮、2個鄉。

1、9個鎮:蓬萊鎮、隆盛鎮、回馬鎮、天保鎮、河邊鎮、卓筒井鎮、玉峰鎮、象山鎮、金元鎮。

2、2個鄉:通仙鄉、智水鄉。

大英縣隸屬四川省遂寧市,地處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以西,介於北緯30°29』—30°44』、東經105°15』—105°40』之間,總面積703平方公里大英縣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

(2)大英縣鄉鎮污水處理擴展閱讀:

春秋戰國時期,今大英縣轄區隸屬蜀國。秦漢西晉時期,西部為廣漢郡之郪縣屬地,東部為廣漢郡之廣漢縣轄區。

東晉永和十一年(355)劃涪江中游東西岸區廣漢縣地及郪江中下游左右岸區郪縣地置巴興縣,治所靈鷲山(今蓬溪縣紅江鎮白土壩與天福鎮長平壩交界之五龍蟠),境域為巴興縣屬地。

巴興縣隸屬梁州遂寧郡。西魏恭帝二年(555)改巴興縣為長江縣,「以境內有大江(涪江)故名」。治所未變,歸屬懷化郡。隋開皇三年(583)懷化郡省,長江縣屬遂州。

煬帝大業三年(607)改州為郡,長江縣屬遂寧郡。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改郡為州,領縣不變。唐玄宗開元元年(713)罷州置郡,屬縣仍舊。

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因舊縣不安,徙長江縣治所於鳳凰川」(今大英縣回馬鎮長江村),為境域置縣之始。此後歷經唐、五代、北宋、南宋、元初共518年、長江縣建置、治所未變。其間五代和北宋初年,長江縣分屬前蜀(907-924)、後唐(925-933)、後蜀(934-965)。

北宋乾德三年(965)改州縣制為路州縣制,縣境屬梓州路。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升遂州為遂寧府,縣境歸屬之。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長江縣並入蓬溪縣,隸屬四川行中書省潼川府遂寧州。

自此,經元、明、清、中華民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1997年12月調整蓬溪行政區劃建立大英縣為止,計715年歷程中,雖多於縣域蓬萊置巡檢署、縣丞署等分縣治所或縣第二分支機構,但一直轄於蓬溪,並隨蓬溪的隸屬改變而改變。

1997年12月28日,經國務院批准,劃蓬溪縣涪江以西地區建立大英縣,隸屬遂寧市。

③ 大英縣的行政區劃

大英縣轄有11個鄉鎮,336村(含社區居委會),其中行政村299個,社區居委會內37個(含農村社區居委會)。 11個鄉容鎮為:蓬萊鎮、隆盛鎮、回馬鎮、天保鎮、河邊鎮、卓筒井鎮、玉峰鎮、象山鎮、通仙鄉、金元鄉、智水鄉。

④ 大英縣有多少個鄉鎮

大英縣轄有11個鄉鎮,336村(含社區居委會),其中行政村299個,社區居委會37個(含農村社區居委會)。

⑤ 大英家鄉特色的具體報告分析

地理位置

大英縣與四地市六縣(區)接壤。東隔涪江,與蓬溪縣相望,南與遂寧市船山區、安居區接壤,西南與樂至縣連界,西毗中江縣,西北與三台縣交界,北與射洪縣為鄰。全縣幅員面積703.3平方公里,轄蓬萊、隆盛、河邊、回馬、玉峰、象山、天保、卓筒井八個鎮和通仙、金元、智水三個鄉,共302個村民委員會,21個居民委員會,2920個村民小組,79個居民小組,2008年總人口52.67萬人。1999年,全縣國民生產總值14.42億元,工農業總產值17.51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97億元,縣級財政收入381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98元。
歷史悠久

大英縣歷史悠久。夏商周時為蜀國所轄,秦代為蜀郡領地,漢代為妻縣和廣漢縣所轄,東晉永和十一年(355)縣境始建巴興縣,西魏易名長江縣,唐宋時期為長江縣,元至元十九年(1282)並入蓬溪縣,1997年12月28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大英縣,縣人民政府駐蓬萊鎮。因縣境內有被譽為「世界近代石油鑽探之父」、「中國古代第五大發明」的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英卓筒井」和大英場,大英縣由此得名。
物產豐富

大英縣區位優勢明顯,物產豐富。縣內有妻江、人民渠支渠、寸塘口水庫、星花水庫、五五水庫,水利基礎條件優越。境內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8°C,無霜期297天,日照1400小時,年平均降雨量923毫米。土質優良,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是川中地區著名的糧食和經濟作物產區,主產水稻、小麥、玉米、棉花、油菜、水果、生豬等,是四川重要的棉花、水果基地,其中河邊鎮八里辦事處是全省最大的成片檸檬生產基地。魁山牌高級烹調油、妻口青蘋、天保柚子和蓬萊鍋巴鹽等享譽蜀中。
地下礦產資源豐富

大英地下礦產資源豐富。已查明和開發利用的礦產主要有石油、天然氣、鹽鹵等,豐富的鹽、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為化工工業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蓬萊制鹽廠年產真空食鹽5萬噸,還生產優質溴、葯用碘、粗氯化鈣、沉澱硫酸鋇等化工產品,是川中最大的鹽鹵綜合利用生產企業。蓬萊桂花油田閉合面積達500多平方公里,已鑽採油氣井160多口。縣內水能、電力資源富有,已建成11萬伏輸變電站和寸塘口蓄能電站,6萬千瓦 的吳家街電航工程已完成可行性論證。
交通便利

大英縣地域方圓,水陸交通便利,縣城地理位置適中,妻江自西北向東南蜿蜒而過,橫貫縣境69公里,沿途接納大小支流7條,在妻口匯入涪江。著名水利工程人民渠自都江堰流經縣內,為大英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提供水源保障。1997年12月正式通車的達成鐵路橫貫境內,在蓬萊設縣級火車站一座,成南高速公路穿境而過。縣內綿陽至重慶、樂至至桂花兩條省級公路和五條出境公路全部貫通,16條鄉鎮公路和省級縣級公路相互交錯,四通八達,城市建設及水電氣基礎配套設施也具一定基礎。
大英工業基礎初具規模,已形成化工、建材、機械、紡織、食品等11個工業門類,以盛馬化工、大通實業為龍頭的骨幹工業企業集團正逐步形成,全縣已具有年加工生產原鹽12萬噸、原油5萬噸、碳銨6萬噸、食用油3萬噸的生產能力。
大英縣城蓬萊鎮,距成都111公里,城區面積5.9平方公里大英建縣後,蓬萊鎮作為大英縣城。
[編輯本段]自然地理

大英縣位於四川盆地中部,地處長江上游北岸, 涪江流域中段,東西長34.3公里,南北寬29.8公里,幅員面積702.6平方公里。
大英縣屬丘陵地貌區,丘陵佔86%,平壩、台地佔14%,平均海拔554米,最低288米,相對高差266米。
大英縣境內水系發達,河流縱橫。主要河流有縣境東界的涪江和中部的妻江。
郪江

郪江從大英縣西北部的象山鎮入境,自西向東橫穿大英縣,沿途接納了馬力 河、河邊河、古柏溪、金元河、同心河、金竹河等支流,構成了典型的格狀水系,妻江在大英縣境內全長65.37km,縣境內流域面積588平方公里,落差24米。
涪江

涪江發源於松潘縣雪寶頂,經遂寧市、重慶市合川注入嘉陵江,全長670公里,流域面積36400平方公里。涪江從大英縣回馬鎮邊界線流過,長度為21.3km。
大英縣礦產資源較為豐富,已查明和開發利用的有石油、鹽鹵、天然氣、岩鹽、沙金和砂石。蓬萊油田、桂花油田、遂南氣油儲油氣層厚達20-30米,其中,蓬萊油田閉合面積34.6平方公里,為孔隙一裂縫油氣型,儲藏厚度15米,深度1550-1650米,已完鑽48口井。縣境鹽鹵分布在蓬萊、象山、卓筒井、河邊、玉峰等地。其深層鹽鹵礦上礦層食 鹽面積22300平方公里,鹽層厚3.5-151.11米,下礦層面積34000平方公里,鹽層厚2.5-119.16米;鹵水中除含氯化鈉外,還富含溴、碘、硼、鉀、釩、鎂、鈾等20餘種元素,碘的含量最高,居全國之冠。
大英縣有成片林業用地8460.1公頃,其中有林地7894.9公頃,疏林地114.7公頃,未成林造林地73.4公頃,苗圃地3.3公頃,宜林荒山荒地229.7公頃;四旁樹佔地9310.9公頃。成片林業用地按經營類型分:公益林3574.2公頃,佔42.25%;商品林3111.3公頃,佔36.78%;兼用林1642.1公頃,佔19.41%;難利用地132.5公頃,佔1.57%。全縣活立木總蓄積649710立方米,四旁樹蓄積250000立方米;按林種分,用材林蓄積397892立方米,防護林蓄積251593立方米,特種用途林蓄積225立方米。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因縣境內有被譽為「世界近代石油鑽探之父」、「中國古代第五大發明」的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英卓筒井」和大英場,大英縣由此得名。
郪縣時期(公元前201-公元355年)

公元前209年劉邦曾被楚封為漢中王,之所以勝楚,多藉助張良、蕭何、韓信和巴蜀人才。既立漢、功不忘巴蜀,遂將境內地名冠以「漢」字褒獎之。縣境屬益州、廣漢郡廣漢縣和郪縣(治所今三台縣郪江鎮)轄地。大英縣境屬郪縣轄地。
漢武帝太康元年(280元)廢東廣漢郡並入廣漢郡,郪縣改作伍城縣,縣境分屬廣漢郡廣漢縣、伍城縣轄區。晉惠帝太安二年(303年),原蜀漢名將李嚴、李豐後裔李明、李壽、李勢據蜀反晉建立成漢政權(公元303-347年),將廣漢郡治由梓潼遷往雒縣(今廣漢市境內),復伍城為郪縣,縣境屬地不變。
東晉穆帝永和三年(347年),東晉名將桓溫受命伐「成漢」政權。蜀地既平,取「息事安寧」意改德陽郡為遂寧郡,郡以下建置及縣境屬地不變。
巴興縣時期(355年-555年)

東晉永和十一年(355年),該年為分郪縣東南部和廣漢縣南部臨郪江、涪江地帶置巴興縣,治地靈鷲山。西魏恭帝二年(555年)改名為長江縣。
東晉義熙元年(405年),譙縱在巴興縣水口(今大英縣郪口)稱王,在攻下成都後,割據四川八年,頗得蜀人愛戴。
長江縣時期(555年-1282年)

西魏、北周時期,長江縣隸遂州,大業三年(607年),遂州改稱遂寧郡,長江縣隸之。劉安遇、胡傳淮編著《大英風物志》封面唐代初年,即著手調整南北朝以來混亂的行政區劃,確立了州、縣兩級行政區制。各州、縣按其地理形勢、面積、人口、物產等條件劃分等級。州分輔、雄、望、緊、上、中、下七等;縣分京、畿、望、緊、上、中、下七等。
宋代長江縣疆域比今天大英縣廣,大約包括今日大英縣全境和遂寧地區、蓬溪縣的一部分。長江縣六鎮只有客館、長灘、趙井三鎮在今大英境內。
並入蓬溪縣時期(1282年—1997年)

宋末元初,四川經過長期殘酷的戰爭,灶冷無煙、人口驟減、田地荒蕪,部分縣已無民可治,於是元朝統治者採取了省並州縣的措施。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長江縣因人口太少並入蓬溪,上屬四川行中書省潼川府遂寧州轄。
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降遂寧州為遂寧縣;十年(1377年)五月,並蓬溪縣及遂寧縣;十三年(1380年)十一月,復置蓬溪縣,遂、蓬分縣而治,隸潼川州。清順治十年(年),並遂寧縣入蓬溪縣,十七年(1660年)復置遂寧縣,蓬、遂再次分縣,劃界仍舊。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潼川州為府,領三台、射洪、鹽亭、中江、蓬溪、遂寧、安岳、樂至等八縣直至清末。據《清史稿》卷69《地理志》載:清代蓬溪等級為繁難,鹽井795口,縣城駐蓬萊鎮,鹽課大使駐康家渡(今蓬溪縣紅江鎮)。
清雍正八年(1728年),蓬萊鎮設置巡檢署,乾隆元年(1736年),改蓬萊巡檢署為蓬萊鎮鹽大使。乾隆二十年(1756年),鹽大使移至康家渡,蓬萊鎮改縣丞。從此,蓬萊鎮成為蓬溪縣下屬的一個分縣。清咸豐年間,全縣設中、東、西三鄉團保局,今大英縣為「西鄉」。
民國元年(1912年),蓬溪縣隸屬四川省川北道潼川府,改蓬萊分縣縣丞為分知事,後為「防區制」時代(1917-1935年),大英縣為鄧錫侯部佔有。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實行行政監察區制,蓬溪縣屬四川省第十二行政監察區,蓬溪改中東西鄉為三個區,今大英縣為第三區。
1950年,四川省劃分為川東、川南、川西、川北四個行政區,蓬溪縣隸屬於川北行署遂寧專區。1952年9月,四川行政區合並為四川省,蓬溪縣隸屬四川省遂寧專區,1958年遂寧專區並入綿陽地區,蓬溪縣隸屬於四川省綿陽地區。1985年設遂寧市,蓬溪縣隸屬四川省遂寧市。
1997年10月31日後

1997年10月31日,民政部批准(民行批[1997]23號),調整蓬溪縣行政區域,設立大英縣。大英縣轄原蓬溪縣管轄的通仙、金元、智水3個鄉和玉峰、象山、卓簡井、天保、蓬萊、河邊、隆盛、回馬8個鎮以及原紅江鎮的文武、永和、夏家溝3個村。縣政府駐蓬萊鎮。
2000年,大英縣轄11個鎮、7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485842人,其中: 蓬萊鎮 127699 隆盛鎮 48261 回馬鎮 24643 天保鎮 26144 河邊鎮 37643 卓筒井鎮 26812 玉峰鎮 26855 象山鎮 32626 民主鎮 11678 郭口鎮 12272 石門鎮 11718 通仙鄉 12302 金元鄉 28315 智水鄉 9991 寸塘口鄉 11454 五方鄉 13449 福祿鄉 10004 星花鄉 13976
2004年,大英縣轄11個鎮(蓬萊、隆盛、回馬、天保、玉峰、象山、河邊、石門、民主、妻阝口、卓筒井)、7個鄉(智水、通仙、金元、星花、五方、福祿、寸塘口)。
[編輯本段]風土人情

據記載,藍采和確有其人,是唐高宗開耀元年(公元681年)癸酉科進士,授諫議大夫,因忤於權臣楊國,遂解印歸田,在家鄉蓬萊五鳳山魁山寺修行。傳說中,藍采和受漢鍾離點化,在江邊踏歌而行,羽化成仙,他的妻子因思念丈夫,每年在江邊放河燈寄託思念之情,後來逐漸演變成在江畔擊八仙鼓、放河燈祈求平安的習俗。這一習俗數百年一直在大英縣流傳。
八仙鼓相傳為紀念藍采和而創,八仙鼓是象形取意道教八位仙人之神態,鼓法中身醉步不醉,步醉心不醉,心醉神不醉。身法東扯西牽,慢若浮雲,快似奔雷,剛柔相濟,虛實變幻莫測。歌曰:「神呼其技,翻佤驚飛鳥,滾地不沾塵,一擊之間,慢若輕風不見鼓;萬變之中,但見槌光不見人。」醉八仙神態,勢如游龍戲珠,身法多變。
演練八仙鼓者必須是八位童男、八位童女,在祭祀慶豐收時才登台表演,「八仙鼓」鼓聲一呼百應,形成四面來賀之勢,營造出一派四海昇平的歡樂景象表演時鼓聲震天,綵帶翻飛,蔚為壯觀。如今八仙鼓瀕臨失傳,只有少數老人才能完整演練。
[編輯本段]經濟概況

2004年全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2.86億元,增長12.3%;實現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047萬元,同口徑增長39.47%。一、二、三產業對經濟的貢獻率為36:37:27,同比分別增長4.7%、19.7%、12.2%。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2602元,凈增287元。
2004年,全縣實現工業總產值27.92億元,增長33.6%;新增規模工業企業10戶,規模工業企業達到21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14.1億元,增長81.6%;實現工業增加值3.42億元,增長74.4%;完成產品銷售收入14.26億元,增長90.5%;實現利潤3636萬元,增長72.6%;產品銷售率達98.5%,全縣工業企業產銷兩旺。
2004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3.76億元,增長22.84%;實現糧食總產23.55萬噸,增長5.58%;實現棉花總產0.36萬噸,增長18.19%;實現油料總產1.52萬噸,增長2.36%;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2602元,凈增287元。出欄生豬49.83萬頭,增長8.3%;出欄家禽524.46萬只,增長17.9%。完成勞務輸出12.1萬人,實現勞務收入6.5億元,為農民工追討工資147萬元;農民負擔人均減少24.05元,減幅達48.22%。
[編輯本段]縣區建設

惠民工程

2009年,大英計劃投入資金12.22億實施包括道路暢通工程在內的16項惠民工程,切實解決人民群眾的實際困難,促進城鄉統籌,推進社會事業發展,為構建和諧大英、活力大英、幸福大英注入新活力。為使惠民工程落到實處,大英將惠民工程的項目、目標任務和主要工作措施落實到縣分管領導、縣直責任單位,將各項惠民工程的具體任務分解落實到各部門和鄉鎮;各部門和鄉鎮按照縣上的統一安排,把責任和目標細化到各股室和村組,確保了目標和責任的全面落實。加大惠民政策的宣傳,加大調研力度,穩步推進惠民工程,將惠民工程納入全縣重點督辦事項,並嚴格按照月報季查制度,每月對惠民工程進展情況進行通報,每季組織一次全面檢查,定期召開會議分析和通報,及時研究解決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確保惠民工程的每一個項目都能全面或超額完成。截至2009年7月,多數項目指標均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其中勞動力轉移輸出、在校殘疾學生、開展社區衛生服務、改造中低產田、土地整理、中葯材基地等指標已完成或超額完成了全年目標;[1]
環境整治

2009年7月20日,大英縣召開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會,會議貫徹落實了2009年7月17日省委省政府召開的全省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總結部署大英縣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縣委書記、縣人大常委會主任蔣志明要求:全縣各級各部門要正視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中的不足,進一步明確目標和重點,推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向縱深發展;[2]
五星橋市場工程
重點工程

大英縣城五星橋市場由於地勢低窪,加之排水設施不足,一遇暴雨易形成內澇。2009年7月,五星橋市場改造工程被列為重點惠民工程,計劃投資500萬元進行改造,重點市場解決雨污排放問題,並更新市場年久失修棚架等設施。通過改造升級,不僅能擴大市場規模,還能有效改善市場環境。截止2009年7月該工程已完成過半建設任務,預計2009年底前可投入使用。[3]
[編輯本段]旅遊宣傳

成功舉辦首次由區縣承辦的全市旅遊發展大會(第六屆),舉辦首屆大英「鹽華壽鄉」旅遊節,精心包裝推介「東方布蘭桑」旅遊文化項目並與浙江國際旅遊集團簽訂投資1.8億元的旅遊文化休閑建設項目,方舟水藝園郪江漂流項目順利開業……2009年上半年,按照縣委縣政府提升旅遊城整體品質的戰略部署,大英旅遊不斷優化服務品質,提升整體形象,強化宣傳促銷,書寫了一個又一個精彩,取得了一項又一項新成績。1—6月,全縣完成旅遊總收入6.7億元,接待遊客97.8萬人。其中中國死海門票收入3590萬元,接待遊客25.43萬人,接待入境遊客8840人;
2009年上半年強力推進的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及國家衛生縣城、中國旅遊強縣等創建活動,使大英旅遊城整體品質進一步提升,建成區綠化覆蓋率不斷提高,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能力不斷增強,為旅遊發展創造了一流的環境。各景區也積極完善硬體設施、提升服務質量;利用春節、「五一」、端午節、「六一」等節日加強營銷,與市內外友好景區聯動策劃多項主題活動,吸引遊客前來觀光休閑,在受金融危機影響旅遊市場偏冷的不利條件下,仍然實現了接待遊客和門票收入雙增;
進一步加大旅遊招商力度,編印了《大英縣旅遊招商項目策劃書》、《大英旅遊》宣傳畫冊,並通過媒體發布招商信息,積極參加招商洽談會加強對外宣傳,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因素,採取項目招商、委託招商、網路招商、企業招商等多種形式,拓展對外招商的領域和空間。先後邀請了北京國旅集團、浙江國旅投資發展公司等客商前來大英考察洽談旅遊項目;
延續上半年的火爆,下半年大英旅遊業績同樣值得期待,已經開始報名的「盛馬杯」鹽華壽鄉形象大使電視選拔賽,東方農業科技示範觀光園等景區景點的相繼開業(建設),無疑都將給大英旅遊帶來旺盛的人氣和商機。突出特色,不斷創新, 「東方布蘭桑」會帶給人們更多精彩。[4]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大英縣位於四川盆地腹部,涪江中游。
Daying Xian
510923
629300
縣人民政府駐蓬萊鎮
2004年,大英縣轄11個鎮(蓬萊、隆盛、回馬、天保、玉峰、象山、河邊、石門、民主、妻阝口、卓筒井)、7個鄉(智水、通仙、金元、星花、五方、福祿、寸塘口)。

⑥ 四川大英縣有哪些鄉鎮

大英縣轄蓬萊、隆盛、河邊、回馬、玉峰、象山、天保、卓筒井八個鎮和通仙、金元、智水三個鄉。

⑦ 大英縣的37個社區名稱及所屬鄉鎮、急需

大英縣轄有11個鄉鎮,336村(含社區居委會),其中行政村299個,社區居委會37個(含農村社內區居委會)。[1] 11個鄉容鎮為:蓬萊鎮、隆盛鎮、回馬鎮、天保鎮、河邊鎮、卓筒井鎮、玉峰鎮、象山鎮、通仙鄉、金元鄉、智水鄉。

⑧ 四川大英縣有哪些鄉鎮

柏桂
寸塘口
福祿(先鋒)
河邊
回馬
江平
金元
隆盛
馬頭
民主
郪口
石門
天保
通仙
同心
五方
象山
星花
永樂
永前
玉峰
智水
轉輪
卓筒井

閱讀全文

與大英縣鄉鎮污水處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油煙凈化器芯體是什麼意思 瀏覽:372
德龍咖啡機除垢後水 瀏覽:512
醫療廢水戊二醛的處置 瀏覽:178
魚缸海沙過濾 瀏覽:680
污水d和a是什麼意思 瀏覽:143
蒸餾時需要調ph嗎 瀏覽:772
如何清理浴室地板水垢 瀏覽:512
魚缸過濾棒入缸 瀏覽:307
潮陽和平鎮污水處理廠 瀏覽:868
變頻器污水提升泵操作規程 瀏覽:5
純水機什麼廠家好 瀏覽:136
人和怡寶純凈水電話多少 瀏覽:944
ro膜干膜和濕膜的區分 瀏覽:493
污水處理工培訓小結 瀏覽:237
污水處理廠脫泥有哪些好處 瀏覽:407
五道過濾器超濾膜 瀏覽:953
飛利浦凈化器維修需要什麼 瀏覽:738
家用純水機什麼價位最好 瀏覽:167
污水終端處理設施是什麼材質 瀏覽:780
進口離子交換纖維 瀏覽: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