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新手求教 如何提升筆記本cpu性能
你好!
要提升CPU的性能,這里給出幾點建議(不保證完整):
1、調整電源選項
這里引用一下網路經驗網友 lqlxhua 發表的經驗:
網頁鏈接(尊重原作者版權)
2、如果你的處理器有多個核心,可以嘗試修改「系統配置」中的「處理器數」來提高電腦性能。
3、一個偏方:超頻(不推薦)
處理器的超頻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處理器的運行速度,但也會帶來諸如發熱、壽命縮減等一系列問題,如果你的電腦沒有特殊用途建議不要嘗試。
另外,如果你的CPU是intel品牌且支持睿頻的話。打開睿頻可以較大幅度提高處理器運算速度。
當然,以上方法可能治標不治本,最直接的方法當然是升級硬體了
以上回答可能有不詳盡之處,如有疑惑請在追問中指出。
Ⅱ 筆記本怎麼提升性能
筆記本配件是不支持更換的,提升性能的方法如下:
方法1
1.首先,右鍵單擊「此電腦」選擇「屬性」。
Ⅲ 如何提升筆記本電腦性能
說一下這個筆記本升級的可能性:處理器和顯卡焊在主板上,不可升級;內存是板載且無多餘插槽,不可升級;固態硬碟可以更換為更大的(或更快的),但沒啥必要。總而言之,該機器基本沒有升級配置的空間和必要性。
前面有人說處理器不行,也有人說顯卡不行,也有人說內存太小。其實,這樣的配置雖然游戲性能不強,但低特效玩守望先鋒還是可以的。
小米筆記本Air 13測試《守望先鋒》_高清
這是B站上用小米air13打守望先鋒的測試視頻。從視頻中可以看出小米air13把特效調低以後也能湊合玩守望先鋒。而小米air13的處理器、顯卡和小新air13 pro是一樣的,不過內存是8G。僅僅從配置的角度來說,小新air13 pro是可以低特效玩守望先鋒的。
但那隻是理想狀態下的情況,這個本子實際上有兩處「硬傷」:
內存為板載且沒有多餘的內存插槽,意味著內存無法升級。現在的筆記本,4G內存已經不大寬裕了,玩游戲更是捉襟見肘(現在4G運存的手機都不少了吧?)。多數輕薄本/超極本無法升級內存,所以買輕薄本/超極本一般建議買8G內存的版本(不過也有一些例外,有些輕薄本/超極本也可以升級內存,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處理器性能受限極其嚴重,幾近殘廢。這一條是不折不扣的「硬傷」,因為這個原因,我從沒推薦過6代處理器版本的小新air13 pro,碰見想買的還會盡力勸阻。那麼受限有多嚴重呢?這個本子原本是沒有獨顯的(即「小新air13」),可後來直接在原來的基礎上強行塞了一個獨顯(即「小新air13 pro」)。這樣做不僅增加了發熱,還削弱了散熱能力——原本是雙風扇的機子,因為塞了個獨顯擠佔了內部空間,就把雙風扇縮水成了單風扇。發熱增加,散熱能力下降,此消彼長之下,散熱壓力暴增。於是該機的處理器受到了「喪心病狂」的性能限制(據筆記本吧吧主的測試,它的處理器滿載功耗甚至不到額定值的一半),可以說是「後天畸形」了。
建議你下載一個「游戲加加」,在玩游戲的時候打開這個軟體,觀察游戲過程中筆記本的狀態參數,比如畫面幀數、處理器頻率、顯卡佔用、內存佔用等等,有助於分析出遊戲卡頓的具體原因(十有八九是因為處理器嚴重降頻)。
最近上市的小新air13 pro(即搭載7代處理器的版本,包括「鹿晗定製版」和「航海王定製版」)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處理器功耗受限嚴重的問題,然而和你的機子已經沒啥關系了……
如果實在不能玩的話就換個游戲玩吧,天下何處無芳草,你說是不 ( ͡° ͜ʖ ͡°)
Ⅳ 如何顯著提升筆記本的性能
能不能給一張魯大師的硬體檢測?你這只是檢驗directX的版本罷了。。。
Ⅳ 筆記本怎麼設置顯卡提升最佳性能
英偉達(N卡)獨立顯卡設置雙顯卡切換獨立顯卡方法
一、在電腦桌面空白位置,點擊滑鼠右鍵,然後選擇【NVIDIA控制面板】
二、在打開的NVIDIA控制面板中,在左側的3D設置中,點擊【管理3D設置】,然後在右側的【全局設置】中,將首選圖形處理器下方的選項,更改為【高性能NVIDIA處理器】,完成後,記得再點擊底部的【保存】即可
Ⅵ 如何徹底提高筆記本電腦性能
提高筆記本性能歸根結底兩種途徑:
1、更換電腦,包括更換一些硬體,比如大容量專內存、機屬械硬碟換成SSD固態硬碟。。。
2、養成良好的使用電腦習慣,使用一些優化軟體。
除此沒有其他途徑,就如你要一台0.8排量的車,跑得跟3.5排量的一樣快那是不可能的
Ⅶ 如何設置才讓電腦性能和網路速度提升到最佳狀態
運行的快點可以試試
解決方法:
1、關閉遠程桌面:
【我的電腦】——屬性——遠程——取消「允許用戶遠程連接到這台計算機」
2、關閉系統還原:
【我的電腦】——屬性——系統還原——關閉系統還原
3、關閉錯誤報告:
【我的電腦】——屬性——高級——錯誤報告——選擇禁用錯誤匯報單選項
4、關掉不用的設備:
【我的電腦】——屬性——硬體——設備管理器——將數據機、紅外線設備、列印機埠(LPT1)或者串口(COM1)等不常用的設備停用
5、關閉休眠功能:
【桌面】——屬性——屏幕保護程序——電源——休眠——取消啟用休眠復選框
6、關閉華醫生Dr.Watson:
【開始】——運行——drwtsn32,只保留轉儲全部線程上下文選項。(如不是重裝後馬上做的操作,查找user.dmp文件,刪除)
7、取消XP對ZIP支持:
【開始】——運行——regsvr32 /u zipfldr.dll,回車確認
8、刪除系統備份文件:
【開始】——運行——sfc.exe /purgecache (清除Windows 文件保護文件高速緩存,釋放出其所佔據的空間)
9、卸載不常用組件:
a. XP默認安裝的可見的系統組件:可以在添加/刪除Windows組件中將它們卸載。
b. XP默認是隱藏的組件:
——用記事本打開\windows\inf\sysoc.inf文件,用查找/替換功能把文件中的hide字元全部替換為空(去掉隱藏屬性)
——存檔退出(記住存檔的時候要保存為sysoc.inf,而不是默認的sysoc.txt)
——運行【添加-刪除程序】把其中用不到的組件刪掉,如Internat信使服務、傳真服務、Windows messenger,碼表
10、清除Internet臨時文件:
【IE瀏覽器】——工具——Internet選項——常規——Internet臨時文件——刪除文件
11、改小Internet臨時文件夾的大小到50M
12、打開「我的電腦」-「工具」-「文件夾選項」-「查看」-在「顯示所有文件和文件夾」選項前打勾-「確定」
刪除以下文件夾中的內容:
\windows\下以 $u... 開頭的隱藏文件(windoes updade升級備份文件)
\windows\下類似$NtUninstallQ311889$的隱藏文件(windoes updade升級備份文件)
\Documents and Settings\用戶名\Local Settings\Temp\下的所有文件(用戶臨時文件)
\Documents and Settings\用戶名\Recent\下的所有文件(最近瀏覽文件的快捷方式)
\WINDOWS\Driver Cache\i386下的driver.cab壓縮文件(驅動程序的備份文件)
\windows\help下內容
\windows\ime\IMJP8_1 日文輸入法、IMKR6_1 韓文輸入法,如用不著可刪除
\windows\Prefetch(預讀文件)
\WINDOWS\ServicePackFiles(升級sp1或sp2後的備份文件)
\WINDOWS\SoftwareDistribution\download下的所有文件(windows update備份文件)
\windows\system32\dllcache下dll檔(備用的dll)
\WINDOWS\Temp\下的所有文件(臨時文件)
13、將【我的文檔】文件夾都轉到其他分區:在桌面的我的文檔圖標上是右擊滑鼠,選擇屬性->移動
14.磁碟清理
15.磁碟進行碎片整理,整理過程中請退出一切正在運行的程序
16、其它優化:
a 將應用軟體裝在其它硬碟(不要安裝在系統盤下,這對重裝系統也有好處)
b 把虛擬內存也轉到其它硬碟
c 把pagefile.sys文件都指向一個地方
最好重裝一下系統
提高下載速度 可以試試在路由上埠映射 (如果有路由的話...)
Ⅷ 筆記本電腦想加硬體提升性能
這種辦公商務本一般沒有預留固態硬碟位,所以加固態硬碟一般都是拆了光碟機,加在光碟機位置。然後再買個外置光碟機需要的時候插上用。
個人建議加4G內存條就可以,能提升性能的30%以上。這種筆記本卡,多半是內存不夠的原因。首先拆機看一下有幾個內存插槽(一般都是2個),然後看現在是幾個內存條,如果是2條2G的,就得再買2條4G的組成8G。如果是單條4G,那麼再買1個4G的就行。買和現在用的同頻率的,插上就能用,不需要設置。
有疑問請追問,如滿意,請採納。
Ⅸ 老筆記本如何提升性能
老筆記本提升性能最好的方法是從硬體配置入手,加內存條、固態硬碟等等,具體步驟如下:
1、安裝USB 3、0適配卡
在傳輸較大文件時速度緩慢的USB 2、0介面讓人煩惱,它導致我們無法利用目前已經隨處可見的USB 3、0設備傳輸數據,而要解決這一問題,在筆記本電腦上的Express Card插槽上安裝USB 3、0適配卡是唯一的方法。USB 3、0的Express Card通常提供兩個USB 3、0介面,根據產品的渠道和品牌不同,價格大部分在50~150元之間。
選購Express Card的USB 3、0適配卡時注意首選34mm的卡,因為34mm的Express Card卡可以在34mm和54mm的Express Card插槽使用,否則需要先弄清楚筆記本電腦上Express Card插槽的尺寸。Express Card卡的安裝非常簡單,將卡插入插槽並安裝製造商提供的驅動程序即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