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製取氫氣的化學方程式
2 H2O==2 H2+O2
製取氫氣的一些新方法
近年來,各國科學家研究出一些製取氫的新方法,我國科學家也試驗出一些製取氫的新方法,現在把這些新方法的一部分介紹如下:
一.用氧化亞銅做催化劑從水中制氫氣
通常,用電解水生產氫的方法比較昂貴。過去,也曾有人研究過用氧化亞銅催化劑從水中製取氫的方法,但在實驗中氧化亞銅在陽光的作用下很容易還原成金屬。日本研究人員發現,將氧化亞銅製成粉末,可以避免發生這個問題。他們的具體方法是,將0.5克氧化亞銅粉末添加入200立方厘米的蒸餾水中,然後用一盞玻璃燈泡中發出的460納米~650納米的可見光進行照射,在氧化亞銅催化劑的作用下,水分解成氫和氧。日本的研究人員利用這項技術共進行了30次實驗,從分解的水中得到了不同比例的氫和氧。試驗中發現,如果得到的氧的壓力增加到500帕斯卡,水的分解過程就減慢。氧化亞銅粉末的使用壽命可達1900小時之久。東京技術研究所計劃進一步研究如何提高氫的產生效率,同時研製能夠在波長更長的可見光照射下發揮活性的催化劑,該研究所正在試驗一種新的含銅鐵合金的氧化物。
二、用新型的鉬的化合物從水中制氫氣
西班牙瓦倫西亞大學的兩位科學家發明了一種低成本的從水中製取氫的方法。他們對催化轉化器進行改造,使水分解時僅需很少的成本。他們用一種從鉬中獲取的化學產品做催化劑,而不使用電能。他們說,如果用氫作原料,從半升水中製得的氫足以使一輛小汽車行駛633公里。
三、用光催化劑反應和超聲波照射把水完全分解的方法
60年代末,日本兩位科學家發現二氧化鈦經光(紫外線)照射可分解水的現象。他們本擬應用這一方法制氫,但由於氫和氧的生成量較少,在經濟上不合算而中斷了這一研究。最近,據《日本工業新聞》報道,日本明星大學元田久志教授等人同時使用光催化劑反應和超聲波照射的方法把水完全分解。這種「超聲波光催化劑反應」所以能使水完全分解,是由於在超聲波的作用下,水可被分解為氫和雙氧水,而雙氧水經光催化反應又可分解成氧和氫。不過超聲波照射和二氧化鈦光催化劑雖然獲得了完全分解水的結果,但氧的生成量卻較少。在添加二氧化錳後,再用超聲波照射,二氧化錳分解後的錳離子可溶解到溶液中,使雙氧水產生大量的氧。
四、陶瓷跟水反應製取氫氣
日本東京工業大學的科學家在300 ℃下,使陶瓷跟水反應製得了氫。他們在氬和氮的氣流中,將炭的鎳鐵氧體(CNF)加熱到300 ℃,然後用注射針頭向CNF上注水,使水跟熱的CNF接觸,就製得氫。由於在水分解後CNF又回到了非活性狀態,因而鐵氧體能反復使用。在每一次反應中,平均每克CNF能產生2立方厘米~3立方厘米的氫氣。
五、甲烷制氫氣
1.日本京都大學教授乾智行用鎳鉑稀土元素氧化物多孔催化劑,使甲烷、二氧化碳和水生成了氫氣。催化劑中鎳、稀土元素氧化物和鉑的組成比例為10:65:0.5。其制備過程是,先將鎳、稀土元素氧化物等原料加熱熔解,然後導入氨氣,使熔解物成為凝膠狀,再進行乾燥、熱處理。這種催化劑微粒孔徑為2納米~100納米,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乾智行教授將該催化劑裝進反應塔,然後加入二氧化碳、甲烷和水蒸氣。結果,在常壓及550 ℃~600 ℃條件下,生成物為氫氣和一氧化碳,升溫至650 ℃,其轉化率為80%;溫度為700 ℃時,轉化率幾乎達到100%。
2.用C60作催化劑從甲烷制氫氣
日本工業技術院物質工學工業技術研究所用C60作催化劑,從甲烷製得氫氣。
在現階段,C60在高溫條件下才能發揮功能,不能立刻達到實用,必須加以改良,製成在低溫條件下也能工作的節能催化劑。他們開發的催化劑,是在碳粉里摻10%的C60。在加熱到1000 ℃的容器里,放入0.1克催化劑,以1分鍾流入20毫升甲烷的速度作實驗,結果90%的甲烷分解成氫和碳。C60用作催化劑,可用水洗凈表面,除去附著的殘存碳素,理論上可半永久使用。由於形狀獨特,粒子表面面積為活性炭的5倍到10倍,因而作催化劑用時功能較強。
六、從微生物中提取的酶制氫氣
1.葡萄糖脫氧酶。美國橡樹岑國家實驗室從熱原體乳酸菌中提取葡萄糖脫氧酶。熱原體乳酸菌首先是在美國礦井中的低溫干餾煤渣中發現的。葡萄糖脫氧酶在磷酸煙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P)的幫助下,能從葡萄糖中提取氫。在製取氫的過程中,NADP從葡萄糖中剝取一個氫原子,使剩餘物質變成氫原子溶液。
2.氫化酶。這種酶是從曾在海底火山口附近發現的一種微生物中提取的。氫化酶的作用是使NADP攜載的氫原子結合成氫分子,而NADP還原為它原來的狀態繼續再次被利用。除美國發現這種酶外,俄羅斯的科學家也在湖沼里發現了這種微生物。他們把這種微生物放在適合於它生存的特殊器皿里,然後將微生物產出的氫氣收集在氫氣瓶里。
七、從細菌製取氫氣
1.許多原始的低等生物在其新陳代謝的過程中也可放出氫氣。例如,許多細菌可在一定條件下放出氫氣。日本已發現一種名為「紅極毛桿菌」的細菌,就是制氫的能手。在玻璃器皿里,以澱粉作原料,摻入一些其他營養素製成培養液,就可以培養出這種細菌。每消耗5毫米澱粉營養液,就可以產生出25毫升的氫氣。
2.美國宇航部門准備把一種光合細菌—紅螺菌帶到太空去,用它放出的氫氣作為能源供航天器使用。
八、用綠藻生產氫氣
科學家們已發現一種新方法,使綠藻按要求生產氫氣。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科學家說,綠藻屬於人類已知的最古老植物之一,通過進化形成了能生活在兩個截然不同的環境中的本領。當綠藻生活在平常的空氣和陽光中時,它像其他植物一樣具有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利用陽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氧氣和植物維持生命所需要的化學物質。然而當綠藻缺少硫這種關鍵性的營養成分,並且被置於無氧環境中時,綠藻就會回到另一種生存方式中以便存活下來,在這種情況下,綠藻就會產生氫氣。科學家介紹,1升綠藻培養液每小時可以產生出3毫升氫氣,但研究人員認為,綠藻生產氫氣的效率至少可以提高100倍。
九、有機廢水發酵法生物制氫氣
最近,以厭氧活性溶液為生產原料的「有機廢水發酵法生物制氫技術」在我國哈爾濱建築大學通過中試研究驗證。我國工程院院士李圭白教授介紹,該項研究在國內外首創並實現了中試規模連續非固定化菌種長期持續生物制氫技術,是生物制氫領域的一項重大突破,其成果處國際領先地位。生物制氫思路1966年提出,90年代受到空前重視。從90年代開始,德、日、美等一些發達國家成立了專門機構,制定了生物制氫發展計劃,以期通過對生物制氫技術的基礎性和應用性研究,在21世紀中葉實現工業化生產。但時至今日,研究進程並不理想,許多研究還都集中在細菌和酶固定化技術上,離工業化生產還有很大差距,迄今尚無一例中試結果。哈爾濱建築大學的教授突破了生物制氫技術必須採用純菌種和固定技術的局限,開創了利用非固定化菌種生產氫氣的新途徑,並首次實現了中試規模連續流長期持續產氫。在此基礎上,他們又先後發現了產氫能力很高的乙醇發酵類型,發明了連續流生物制氫技術反應器,初步建立了生物產氫發酵理論,提出了最佳工程式控制制對策。該項技術和理論成果在中試研究中得到了充分驗證:氫氣產率比國外同類的小試研究高幾十倍;開發的工業化生物制氫系統工藝運行穩定可靠,且生產成本明顯低於目前廣泛採用的水電解法。
2. 生物制氫的方法有哪些
生物制氫的方法:
1、生物發酵制氫裝置
2、高效發酵法生物制氫膨脹床設備
3、高效微生物制氫及氫能-電能轉化一體化裝置
4、利用農作物生物質制氫及氫能發電裝置
5、從生物質製取富氫氣體的方法和裝置
6、利用再生資源制備乙炔氣體的方法
7、串列流化床生物質氣化制氫裝置及方法
8、折流發酵制氫反應設備
9、一種利用污水廠剩餘污泥厭氧發酵制氫的方法與裝置
10、有機固態物質的連續式超臨界水氣化制氫方法與裝置
11、植物秸稈生物制氫發酵液的制備方法
12、一種生物質製取含氫氣體的方法
13、固體熱載體催化氣化生物質製取富氫氣體的方法
14、天然混合厭氧產氫微生物的篩選方法
15、利用工業有機廢水生物制氫的方法
16、使用汽爆植物秸稈發酵制備氫氣的方法
17、一種海洋綠藻兩步法生物光解水制氫方法
18、用農業固體廢棄物生產氫氣的方法
19、一種生物質下吸式氣化爐催化制氫的方法及其裝置
20、有機廢水處理生物制氫方法與設備
21、一種生物制氫發酵液的制備方法
22、糖類、蛋白質、有機酸生物制氫發酵液的制備方法
3. 韓國研發低成本耐腐蝕催化劑 可降低電解水制氫的成本
蓋世汽車訊推動以氫燃料汽車為代表的氫經濟發展的關鍵是以低成本生產可以發電的氫氣。制氫的方法有很多,如捕獲副產品氫氣、重組化石燃料獲取氫氣以及電解水制氫。其中,電解水制氫的方法是一種環保的方法,但是其中催化劑的使用是決定其效率和價格競爭力最重要的因素。因為,電解水裝置需要使用鉑(Pt)催化劑,以加速產氫反應以及提升耐用性。不過,雖然該催化劑的性能很好,但其成本很高,在價格方面不如其他制氫方法有競爭力。
(圖片來源: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
根據電解質在水中的溶解狀況,電解水裝置也會不同。例如,採用質子交換膜(PEM)的裝置,即使採用過渡金屬製成的催化劑,而不是昂貴的鉑基催化劑,也能夠實現高速率的產氫反應。因此,有很多研究都專注於將該技術實現商業化。不過,雖然此類研究專注於實現高反應活性,但是提高此類易在電化學環境中腐蝕的過渡金屬耐久性的研究卻被忽視了。
據外媒報道,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IST)的一個研究小組研發了一種催化劑,由具備長期耐久性的過渡金屬製成,可以提高制氫效率,而且還通過克服非鉑催化劑的耐久性問題,無需使用到鉑。
該研究小組利用噴霧熱解工藝,將少量鈦(Ti)注入到低成本過渡金屬磷化鉬(MoP)中。由於鉬價格低廉,且易於處理,因而常被用作能量轉換和儲能設備的催化劑,但是其弱點是容易被氧化,進而腐蝕。
研究人員發現,在催化劑合成過程中,每種材料的電子結構完全得以重構,最終實現了與鉑催化劑相同的析氧反應(HER)活性。電子結構的改變解決了高腐蝕性的問題,因此該催化劑比現有的過渡金屬基催化劑的耐久性提高了26倍,可加速實現非鉑催化劑的商業化。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4. 制氫的全部方法
1、太陽能電解水制氫。電解水制氫是目前應用較廣且比較成熟的方法,效率較高,但耗電大,用常規電制氫成本比較高。
2、太陽能熱分解水制氫。將水或水蒸氣加熱到3000K(K是熱力學單位,3000K約等於3273℃)以上,水中的氫和氧便能分解。這種方法制氫效率高,但需要高倍聚光器才能獲得如此高的溫度。
3、太陽能熱化學循環制氫。在水中加入一種或幾種中間物,然後加熱到較低溫度,經歷不同的反應階段,最終將水分解成氫和氧,而中間物不消耗,可循環使用。產生污染是這種制氫方法的主要問題。
4、太陽能光化學分解水制氫。這一制氫過程與上述熱化學循環制氫有相似之處,在水中添加某種光敏物質作催化劑,增加對陽光中長波光能的吸收,利用光化學反應制氫。
(4)污水處理制氫擴展閱讀
太陽能制氫方法步驟
典型的光電化學分解太陽池由光陽極和陰極構成。光陽極通常為光半導體材料,受光激發可以產生電子空穴對,光陽極和對極(陰極)組成光電化學池,在電解質存在下光陽極吸光後在半導體帶上產生的電子通過外電路流向陰極,水中的氫離子從陰極上接受電子產生氫氣。
半導體光陽極是影響制氫效率最關鍵的因素。應該使半導體光吸收限盡可能地移向可見光部分,減少光生載流子之間的復合,以及提高載流子的壽命。光陽極材料研究得最多的是TiO2。TiO2作為光陽極,耐光腐蝕,化學穩定性好。而它禁帶寬度大,只能吸收波長小於387nm的光子。
5. 生物制氫的生物制氫
生物制氫的方法:
1、生物發酵制氫裝置
2、高效發酵法生物制氫膨脹床設備
3、高效微生物制氫及氫能-電能轉化一體化裝置
4、利用農作物生物質制氫及氫能發電裝置
5、從生物質製取富氫氣體的方法和裝置
6、利用再生資源制備乙炔氣體的方法
7、串列流化床生物質氣化制氫裝置及方法
8、折流發酵制氫反應設備
9、一種利用污水廠剩餘污泥厭氧發酵制氫的方法與裝置
10、有機固態物質的連續式超臨界水氣化制氫方法與裝置
11、植物秸稈生物制氫發酵液的制備方法
12、一種生物質製取含氫氣體的方法
13、固體熱載體催化氣化生物質製取富氫氣體的方法
14、天然混合厭氧產氫微生物的篩選方法
15、利用工業有機廢水生物制氫的方法
16、使用汽爆植物秸稈發酵制備氫氣的方法
17、一種海洋綠藻兩步法生物光解水制氫方法
18、用農業固體廢棄物生產氫氣的方法
19、一種生物質下吸式氣化爐催化制氫的方法及其裝置
20、有機廢水處理生物制氫方法與設備
21、一種生物制氫發酵液的制備方法
22、糖類、蛋白質、有機酸生物制氫發酵液的制備方法
23、用垃圾、生物質和水為原料的等離子體制氫方法及設備
生物制氫是可持續地從自然界中獲取氫氣的重要途徑之一。現代生物制氫的研究始於20世紀70年代的能源危機,1990年代因為對溫室效應的進一步認識,生物制氫作為可持續發展的工業技術再次引起人們重視。
6. 電解水制氫龍頭
中國的氫能龍頭企業有億華通。中氫科技等。
作為氫能行業的先行者,北京億華通科技有限公司已形成自主研發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完成國家技術目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19年,加入國際氫能委員會,多次參與國際事務。在最高級別演示和操作重大活動,為主流商用車公司的燃料電池實驗室提供完整的支持解決方案。上市時,億華通被資本市場稱為「中國首個氫能股」。據了解,上市首日最高每股261.11元,漲幅240.65%,市值112億元。
拓展資料:
1、隨著人們對低碳減排要求的不斷提高,綠色制氫技術受到了廣泛關注。在眾多氫源解決方案中,利用可再生能源通過電解水生產氫氣的過程碳排放量最低。氫在儲能、化工、冶金、分布式發電等領域的推廣應用已成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減緩全球氣溫上升的有效途徑之一。堅持氫能綠色利用的初衷,積極發展以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為代表的綠色制氫技術,實現可再生能源的整合與發展。
2、近日,中國工程院易寶蓮院士科研團隊在《中國工程科學》雜志上撰文,結合氫能需求與規劃進展、電解制氫示範項目現狀,重點分析了電解制氫技術。包括技術分類、鹼性水制氫的應用和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文章認為,提高電催化劑的活性,提高催化劑在膜電極中的利用率,改進雙極板的表面處理工藝,優化電解槽結構有助於提高質子交換膜電解槽的性能,降低設備成本;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技術具有工作電流密度高、能耗低、制氫壓力高、適應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波動性特點,且易於與可再生能源消耗相結合。這是一種通過電解水制氫的合適溶液。
7. 光解水制氫的光催化劑的研究
鉭酸鹽ATaO3(A =Li,K) ,A2SrTa2O7 · nH2O (A = H, K, Rb) 等雖然化學成分不同,但是它們的晶體結構類似,共同點是都具八面體TaO6。Kato H等對鉭酸鹽系列的LiTaO3 、NaTaO3、KTaO3的光催化活性進行了研究,發現無負載的LiTaO3、NaTaO3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均取得了較好的光催化效果,而負載NiO的NaTaO3,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其分解水的活性顯著提高,量子效率達到了28%,然而當LiTaO3和KTaO3負載NiO後,其光催化活性反而降低了,其原因可從鉭酸鹽的導帶位置得到解釋,NaTaO3的導帶位置比NiO的導帶高,因此,在NaTaO3的導帶產生的光生電子很容轉移到NiO的導帶上,從而增強了電子和空穴的分離,提高了光催化活性。KTaO3的導帶位置比NiO的導帶位置低,不能產生這種效果;而LiTaO3在負載NiO以後,Li+摻雜到NiO當中,造成NiO催化劑的失活,使LiTaO3的光催化活性降低了。Kudo A發現鹼金屬、
鹼土金屬鉭酸鹽作為一種在紫外光線下分解水的催化材料,在沒有負載物的條件下表現出很高的活性,在該類催化劑中摻雜La後,NiO / NaTaO3表現出最高的活性。Ikeda S等用水熱法合成了Ca2Ta2O7、Na2Ta2O6、K2Ta2O6,將負載NiO的Ca2Ta2O7和純Ca2Ta2O7分別放在0.1 mmol dm3的NaOH溶液中,通過紫外光的照射,發現到反應結束時,NiO/Ca2Ta2O7比純Ca2Ta2O7節省了6小時,反應前後分別用XRD進行分析,表明Ca2Ta2O7沒有發生晶型結構變化。將NiO/Na2Ta2O6、 NiO/ K2Ta2O6 、NiO/ Ca2Ta2O7三者進行對比實驗,發現NiO/ Na2Ta2O6 和NiO/K2Ta2O6比NiO/ Ca2Ta2O7的催化能力強,這可能是由於Ca2Ta2O7的能隙比Na2Ta2O6、K2Ta2O6的窄,也可能是由於Ca2Ta2O7的晶體化程度沒有Na2Ta2O6、K2Ta2O6高。Yoshioka K等研究了SrTa2O6、Sr4Ta2O9、Sr5Ta4O15 、Sr2Ta2O7 對水的催化活性,發現它們的催化活性依次為Sr2Ta2O7 > Sr5Ta4O15 > SrTa2O6 > Sr4Ta2O9,這主要是由於它們的晶型結構的不同。 ZnSeS類化合物能夠形成固溶體,且能隙較窄,許雲波等採用化學共沉澱法制備了摻雜Cu、In的ZnSeS光催化劑,研究發現:在ZnSeS中摻雜Cu、In的摩爾分數為2%時其光吸收性能最好,最大吸收邊紅移至700nm;紫外光照射下該催化劑光分解水產氫的量子效率達到4.83%;催化劑具有良好的熱穩定性和光學穩定性,反應100h其產氫性能沒有衰減。具有立方晶型的Znln2S4,其帶寬為2.3eV,具有可見光響應特徵,且穩定性良,可用作光催化材料。Lei Z..等通過水熱合成法制備了高比表面積的立方尖晶石結構的Znln2S4,負載2%Pt後在0.43mol/LNa2S-0.5mol/L Na2SO3溶液中的產氫率最大可達213µmol/h。Kudo A.等研究發現AgInZn7S9在無Pt助催化劑的情況下,可受可見光激發從含有SO32-或S2-的水溶液中制氫;負載Pt後催化活性更佳,最大產氫率可達970µmol/h。楊運嘉制備了Zn0.957Cu0.043S 和Zn0.999Ni0.001S,其中
Zn0.957Cu0.043S在可見光照射下,自K2SO3和Na2S
水溶液中釋放出H2,Zn0.999Ni0.001S在N2流下、於770K熱處理也可自K2SO3和Na2S水溶液中釋放出H2。文麗榮等制備C60水溶液後,將其與Zn0.999Ni0.001S混合,並採用氣相色譜法跟蹤反應,發現氫氣釋放量是未加C60時的4倍多。由於C60為強電負性物質,與Zn0.999Ni0.001S混合後,可作為電子的淺勢捕獲阱,有效地抑制了電子和空穴的復合,從而促進了反應的發生。
8. 制氫裝置脫氯反應器現在的常用脫氯反應器有哪些
魯瑞脫氯機介紹 1.脫氯范圍.5-50mg/L。2.概述: 根據最新實施的《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准》(GB18466-2005)的規定:採用氯化消毒的醫院污水執行一級標准時,余氯<0.5mg/l,消毒後必須進行脫氯處理,才能達到本標准。LR系列脫氯機是濰坊魯瑞環保設備工程有限公司針對醫療污水處理的需要,最新開發的脫氯裝置,其主要的設計技術特點是: 1、結構合理,性能穩定可靠,故障率低,使用壽命長; 2、使用方便,操作簡單,計量准確,可調性好,適用在各種條件與環境下工作; 3、無昂貴的易損件,維護方便; 4、本產品技術工藝先進,為組合式結構,運輸安裝方便; 5、運行費用低廉; 6、脫氯范圍:水體余氯0.5-50mg/l.3、工作原理: 氯系消毒劑用於水體消毒,一般都會有餘氯存在,醫療污水中余氯應是化合氯與游離氯的總和。無論游離氯還是化合氯都有一定的氧化能力。需要執行污水排放一級標準的區域,需進行脫氯處理,否則,會形成二次污染。脫氯的原理是:向水體中投加一定量的強還原劑使之與水體中的氧化劑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以達到脫氯的目的。 免責聲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內容的真實性、准確性和合法性由發布企業負責。共0條[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9. 核廢水可以制氫嗎
任何廢水都可以制氫
但是效率是最差的
而且對操作時有沒有風險 是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