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獻檢索和閱讀有哪些禁忌
1.如何進行文獻檢索
我是學自然科學的,平時確實需要不少外文文獻,對於自然科學來講英文文獻檢索首推Elsevier,Springer等。雖然這些資料庫裡面文獻已經不算少了。但是有時還會碰到查不到的文獻,而這些文獻的資料庫我們所在研究所或大學又沒有買,怎麼辦?我基本通過以下向個途徑來得到文獻。
1.首先在Google 學術搜索里進行搜索,裡面一般會搜出來你要找的文獻,在Google學術搜索里通常情況會出現「每組幾個」等字樣,然後進入後,分別點擊,裡面的其中一個就有可能會下到全文,當然這只是碰運氣,不是萬能的,因為我常常碰到這種情況,所以也算是得到全文文獻的一條途徑吧。可以試一下。同時,大家有沒有發現,從Google學術搜索中,還可以得到一些信息,Google學術搜索中會顯示出你搜索文章的引用次數,不過這個引用次數不準確,但是從側面反應了這篇文章的質量,經典文章的引用次數絕對很高的.同時如果你用作者進行搜索時,會按引用次數出現他寫的全部的文章,就可以知道作者的哪些文章比較經典,在沒有太多時間的情況下,就可以只看經典的.
2.如果上面的方法找不到全文,就把文章作者的名字或者文章的title在Google 里搜索(不是Google 學術搜索),用作者的名字來搜索,是因為我發現很多國外作者都喜歡把文章的全文(PDF)直接掛在網上,一般情況下他們會把自己的文章掛在自己的個人主頁(home page)上,這樣可能也是為了讓別的研究者更加了解自己的學術領域,順便推銷自己吧。這樣你就有可能下到你想要的文獻的全文了。甚至可以下到那個作者相近的內容的其它文章。如果文獻是由多個作者寫的,第一作者查不到個人主頁,就接上面的方法查第二作者,以此類推。用文章的title來搜索,是因為在國外有的網站上,例如有的國外大學的圖書館可能會把本校一年或近幾年的學術成果的Publication的PDF全文獻掛在網上,或者在這個大學的ftp上也有可能會有這樣類似的全文.這樣就很可能會免費下到你想要的全文了.
3.如果上面兩個方法都沒有查到你要的文獻,那你就直接寫郵件向作者要。一般情況下作者都喜歡把自己的文獻給別人,因為他把這些文獻給別人,也相當於在傳播他自己的學術思想。下面是本人向老外作者要文獻的一個常用的模板:
Dear Professor ×××
I am in ××× Institute of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I am writing to request your assistance. I search one of your papers:
。。。。。。。。。。。。。。。。。(你的文獻題目)
but I can not read full-text content, would you mind sending your papers by E-mail? Thank you for your assistance.
Best wishes !(or best regards)
×××
4.最後一種方法其實大家都熟悉,就是發貼在小木蟲上求助。我還用另一種方法,就是直接讓我所在的研究所圖書館的管理員幫我從外面的圖書館文獻傳遞。不過有的文獻可能是要錢的。一頁0.3元,由於我們看文獻的錢都是由課題出,所以也就不太考慮錢的問題了。
2.如何快速而准確地獲得最新的科研信息.
如何快速准確地從浩如煙海的信息海洋中獲取所需的信息,並學會分析、利用信息資源已經成為人們立足於信息社會的一個重要技能.提高自己在當今復雜的信息世界中准確、快速地獲取信息的能力,對我們科研人員是至關重要的.我們要時時刻刻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最主要的途徑還是要了解最新的科研文獻,但是對於我們常用的資料庫,我們又不可能每天都去訪問一次資料庫來查看是否有最新的文獻出來,而對於許多國外的資料庫.文章的出版效率非常高,有的是每周出幾篇新的文章,有的是每半月出一次,還有一月出一次的,所以大家發現很難有精力保持每天都去瀏覽資料庫.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國外的資料庫有個很好的服務功能就是如果你在其資料庫的網站上注冊了郵箱,資料庫就會自動在每期有新的文章出來時把文章的內容及鏈接發到你的郵箱里,直接通知你.這樣就對我們獲取到最新的信息提供了方便.以Elsevier為例,在資料庫網站上有"Alerts"點點擊進入,要求你輸入"User Name"和"Password",這是對已經注冊了郵箱的人進行的.如果你還沒有注冊,同樣會看到右邊有一行英語"If not, Register Now. It's FREE and allows you to"這時點擊右邊的"Register Now",就可以進入進行注冊,選擇你要求的期刊以及你所研究的領域等等,當然還要填好你接受郵件的郵箱,注冊成功後,以後就可以收到最新的文獻了,同時你可以隨時修改你的接受郵件的郵箱.不僅是象Elsevier這樣的資料庫有這個功能.幾呼所有的外文資料庫都有"Email-Alert"這一功能.大家可以試試.
3.如何進行文獻閱讀
其實做科研,不看文獻要做好科研,可以說一點可能都沒有。只有廣看論文,深入學習,才能厚積薄發,寫出響當當的文章出來。讀文獻一定不要心浮氣躁,或者就是想著混個畢業。相反我們要沉下心來,大量閱讀文獻,在讀的過程中有的文獻看懂了,但是看不懂的文獻也可能會居多。看懂的認真學習借鑒,看不懂的深入探索,實在不行就暫時放下,過一段時間,隨著知識和能力的提高慢慢也就弄明白了一些。即使還是看不懂,但是心裡知道有那麼回事,為將來的繼續深造做了鋪墊。另外千萬不要只是為看文獻而看文獻,我們看的目的是為了能為我們自己的科研所用,所以看的過程中一定要和你自己的數據相結合,當看完一篇文獻後,要好好總結,如果用自己的數據,又該怎麼樣解釋。還有一些牛刊物上的文章,不但要學習文章裡面的知識,還要學習牛人寫文章的文風。好的文章肯定會有好的文風,這些都是我們將來寫文章要學習的。
另外相信很多搞科研的同行會有個感覺,就是看過的文獻,如果只是做做標記,劃下劃線,還是很容易忘記,過段時間要查詢起來也費事。尤其是看過的文獻有幾百,上千篇時,雖然可以歸類整理,但效果還是不好。
我建議大家邊看一篇文獻時,邊打開word文檔,邊整理文章出彩和重要的部分,然後復制過去,標上文獻的標題和作者等相關信息,把每一類文獻歸為一組。 方法操作簡單,將來要查詢和反復的時候會有很大幫助,尤其在寫文章時,相關文獻及其亮點都一目瞭然。這個方法積累久了,對提升寫作和閱讀都有很大幫助,除了這樣,我還有時把一些很經典的段落或都語句翻譯成中文,專門整理在一個本本上,這樣不但在以後寫文章時直接拿出來看,省事省時間,還能錘煉英漢互譯的能力,很有利於以後你和老外交流時的口語表達。
最後,請大家始終記住,我們查文獻都是為了科研,千萬不要只查不看,費了那麼大勁查到了就一定要看完.就算是你大概的看了一下也是有用的.同樣對科學問題要辯證的看待,文獻上別人的觀點也只是一家之言,而且不要迷信權威.
怎麼讀文獻
最近一段時間,我看到大家一直在討論看文獻以及如何看文獻的問題。我覺得我個人的經驗是:
1,最好不要看中文的文獻。我從來沒有看過中文的文獻,可能有一個原因是我這個方向國內作的很少。我個人覺得中文的文獻有很多漏洞甚至錯誤的地方,作為科普讀物可能還算合格。但是作為一種參考好像是不太合適。再說,咱們畢業一般要求是要發sci,我也沒有見過sci引用中文的文獻的。
2,看英文的文獻不要怕難,要堅持下去。我的基礎很一般,本科時候掛了好多科。英語是大一過了四級,以後再也沒有拾起。剛開始的時候沒有一點基礎,偏偏我還是作理論的,那叫一個費勁。兩三天才能看完一篇文獻。我剛開始的時候堅信的「書讀百遍,其意自現」,但是我後來發現是我一直在原地踏步。後來我發現我思考的結果是沒有結果。於是我就再看另外的文獻,就這樣慢慢走來,速度越來越快。後來我發現我以前不會的東西差不多都明白了。我覺得《勸學》裡面的一句話「吾嘗終日而思矣,不若須臾之所學也」是多麼的正確了。
3,看文獻要多多益善。我以前看到有的同學問看文獻要看多少?我的回答是多多益善。試想一篇文獻至少要有三兩可取之處,看得多了你的水平自然就上來了。我自己從研一就開發新方向,沒有什麼人能幫助我,我靠的只有文獻。我還記得我那半年每天至少3-5篇文獻,後來略有小成。我師兄更牛--每天三篇文獻。現在他才博士二年級(碩士讀了兩年),很多方面超過了我們老闆,要知道我們老闆也是973首席!他現在體系是自己找的,這半年發了兩篇PRB(做物理的同學知道這個不是很容易的)、一篇JPCM,其中JPCM被評為06年100篇最佳文章之一,供全世界免費下載一年。他告訴我這些成果很多都是看文獻得來的,其中包括做東西的思路和寫文章的英文表述等等。
4,要批判的看文獻。隨著時間的增長,文獻看得越來越多,我們會發現很多文獻彼此是矛盾的。很多人不知道怎麼辦?這個就要要求我們要批判的看文獻--用審稿人的眼光看他。他有那些可取之處,哪些不好。我們也不能極其推崇一個觀點,要思考一下為什麼有人支持另外的觀點。忘記誰說的,比較牛的科研人員是能夠同時容納兩種相左觀點的人。這樣我們才能學到更多的東西。
這些東西是我個人的一些經驗,可能和有些人的不同。我今天把它寫出來是為了讓這些經驗更好的服務我們。我感覺我們成功最主要的是自己的努力,畢竟有做科研天賦的人太少了。努力加上肯動腦子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人是會思考的蘆葦嘛!
讀文獻一定要注意文章後面列出的參考文獻,按圖索驥,就很容易找到更多文獻,而且被引次數越多的越重要!!通過搜索參考文獻的作者,期刊目次找到更多該領域的文章.
如何查找閱讀文獻
課題未定:
我很是崇拜神經所蒲教授的觀點,閱讀文獻從教科書開始-找到自己最感興趣的問題,查找相關綜述,你會發現書上一些所謂的成熟觀點,在綜述中是「推測」,然後找原始文獻,你會發現,有許多實驗證據是在當時條件不夠的情況下的初步探索。如果你發現這樣的問題,一個流行觀點沒有使用目前、最新技術驗證,你去驗證一下,回有兩種結果:證實,那你就是用最新技術驗證一個很正確的觀點,給他提供了新證據,這屬於好工作,另外你發現前人的觀點有錯誤,那你就找到一條將來的科研方向,繼續做下去,搞定!
一定得知道自己所作的方向現在世界上是個怎樣的研究現狀---做到了何種程度,還有哪些關鍵問題急待解決。這一點對於自己找題目的戰友,我覺得尤為重要!
課題已定:
首先要做的是尋找權威雜志上相關研究領域權威人士撰寫的綜述類文章。這類文章信息量大,論述精闢,讀後不但有助於掌握相關研究的重點和焦點內容,而且能幫助我們掌握研究領域的大方向和框架,哪些人、哪個大學或研究所、在哪個方向比較強等等;其次是泛讀摘要,挑選最相關的進行精讀。精讀文章同時做筆記和標記是非常關鍵的,因為好文章可能每讀一遍就有不同的收獲,每次的筆記加上心得最後總結起來就會對自己大有幫助;再次是針對不同的需要對論文進行泛讀和跳讀。
涉足一些和專業有點瓜葛但有相當距離的領域。我一般研讀相關文獻的程序是:1、對該領域有較多介紹的中文成書(資料一般是比較老,如果是新書通常匯集了最近5到10年的主要研究內容和結果)讀後可以對這個領域發展歷史和近期狀況有個全面的了解,一些專門的術語和英文單詞也有了概念。2、根據研究內容通查最近3年的中文期刊,主要是通過看綜述了解最近進展和一些國外發表文章的人名和期刊名,還有國內做到什麼程度了,為請該類項目打個基礎。你可以知道國內那些同行在做這工作.如果實驗中碰到一些具體的細節問題的話,你可以聯系他們,這便可以使你避免走不必要的彎路.3、根據上面的學習掌握的專業詞彙,人名,期刊名查國外文獻。我的體會是,如果那個領域和原來專業距離比較遠,那麼一來就去查外文的文獻往往找不出好東東,特別是一些關鍵詞常有臆斷的情況,導致檢索效果不好。
我覺得對於自己要研究的不熟悉的內容,例如某種疾病,那麼你得首先翻翻中文教科書,要對這一種疾病有一個大概的了解,這樣在你以後閱讀文獻時會很有幫助。然後,在上網查一些你的老闆或你自己想要做的題目的相關方面的中文綜述,也算是對教科書內容的補充。同時也讓你有可能觸及到國內目前的此方面的前沿。這時候,你可以開始閱讀一些外文的綜述,看一看國外的研究情況和進展。或許,此時你會對你想要研究什麼有更進一步的了解。接下來,就可以閱讀一些國外的原始論著,它將會告訴你如何去完成你要研究的題目。等到文獻量積累到一定程度後就可以開始你的課題了。但千萬別忘了,時刻關注你正在研究的相關內容研究進展,它可能會給你的課題新的補充。最後一條,看文獻,編上號,做好筆記。
對於一個尚不熟悉領域的課題,先找相關的綜述,綜述是了解該領域最快的途徑,因為教材具有滯後性,而論著又偏重於某一點,優秀的綜述可以作教材讀的.
讀文獻的順序,當然還是從中文到外文,畢竟,中文是自己的母語,容易看懂,也容易有成就感。
文章內容是從綜述到論著。一般花上一兩個小時,可以查一堆文獻,先把它們的摘要整理出來,甚至列印出來,根據摘要,可以初步判斷哪些是自己決定要的。然後再到網上找全文,找不到再去圖書館,還找不到就發E-mail給國外的同學,一般都能獲取到。對於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不僅要看原文,還要看它的參考文獻,一般深追上幾篇文章,對於想了解的問題也就知道個大概了。在讀文章的過程中,當然要做些筆記,建一個word文檔,做些復制拷貝的工作便可,這樣做的好處是,回頭就不必再花好多時間去找你的論據或論點。
如何閱讀文獻:
看文章時作筆記
閱讀筆記本可按不同的內容進行分類摘錄,如:進展,研究方法,實驗方法,研究結果等,並可加上自己的批註。對於筆記要定期總結(總結過去已經做過什麼-------做到心中有數;現在進展到什麼程度---------做到知己知彼;從中發現別人的優點和不足。預測將來的熱點和發展方向--------才能准確出擊,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標!)。我們要著眼於將自己的成果往SCI上發,所以對一些經典的陳述,要有選擇性的標記並記下來。另外,有的時候想到的思路,閃過的想法,作筆記記下來,隨時查一查,可能時間久了自然就有新的看法。
勤思考
不單單是了解別人做了什麼,還要考慮別人沒做什麼,或者他的實驗能不能和他的結論吻合,數據可不可靠等等。用圖表的方式將作者的整個邏輯畫出來,逐一推敲,抱著一種挑的心態想。帶著挑剔的眼神去讀文獻,不要盲目崇拜,有些東東自己作作,發現並不是那麼回事,自己要動手,自己更要動腦。看文獻中懂得抓重點,找思路。主要是學習別人的IDEA。也就是看了文獻問幾個問題,文章的技術突破口在那裡。比如一大堆專利講了很多種分離方法,關鍵不是看它先做什麼後做什麼,而是想這個分離方法的依據是什麼,為什麼人家會想到這個方法,是不是還有其他方面的物性可以利用為分離的依據。
多與人交流,是提升自己的極好方式
和導師談談你的想法,交流一下各自所了解的所在領域某一方向的研究進展;與相關方向的牛人談談,對自己的啟發要比看文獻大的多。不僅與本領域的牛人交談,還抓住機會與其他領域的牛人交談,牛人的一句話,有時你讀半年書都讀不來的。特別是其他領域的牛人,他沒准就給你一個金點子,特別是在中國,牛人一般對外行人不怎麼保守。集體討論非常必要,找幾個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文獻人人都有一份,每人分工讀不同的文獻,然後大家坐到一起。順序開講,互相討論。這樣,文獻量是不是就成N次方增加了!!!
比較閱讀
觀點相反的論文可以參照來讀,品味一下雙方的觀點。還有就是與原著同時發表的其他專家的述評、原著發表後的讀者質疑,都應當和原著一起讀。比較一下,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差距了。
讀論文的時候最有意思的事情是發現「一稿兩投」。我的意思是不少作者把同一科研數據寫成相似主題的不同論文,或是在前面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發展變化。這時,如果你的課題與此類似,你的好運也就來了。因為能通過深入比較這幾篇文章的異同,發現作者(或科研小組)對同一組數據的不同看法、思路的演變,或者發現作者本想隱藏的「真正」方法。我就是在分析了同一科研小組的類似實驗後,迅速發現自己實驗失敗的關鍵原因,短時間內成功完成動物模型製作的,為進一步實驗打下了基礎。
做技術的要善於比較和發現,一些技術含量高文獻,不可能把要點都報道出來,中文如此,英文也是如此。比如一篇專利中有很多的Sample,而每個的條件或配方都不同,這時要多比較幾個同類文獻,看其共同點在那裡。這點在制葯和表面活性劑行業還是要注意的。
全面參考國外文獻。一定要清楚,國外文獻也有一些不可信的文章;另外一種現象就是關於重點的關鍵的東西他會略去不寫,有時一些細節的東西他也不會寫的.問題是各人省略的關鍵和細節不盡相同,你便從對比中發現他們研究的脈絡和問題的關鍵所在。
單篇文章閱讀順序及側重
論文閱讀順序:1. 摘要 引文 引用的主要信息,研究背景。2. 圖表 了解主要數據和解釋。3. 討論和結論 將圖表和結論聯系起來,根據圖表判斷結論是否恰當。4. 結果 詳細閱讀結果,看數據是如何得到的,又是如何分析的。5. 材料和方法 詳細閱讀材料和實驗方法,看實驗是如何進行的。6. 討論和結果 進一步掌握論文,注意討論中的關於從已知的知識和研究如何解釋本文獲得的結果。另外對於論文中大量的圖表來說,當你能夠重新畫出這張圖,並且能用自己的語言解說這張圖,表明就讀懂了。
2. 撰寫論文的基本步驟
1.擬訂提綱後需向論文導師提交開題報告.描述論文題目,提綱,選題的意義,參考文獻,准備如何進行撰寫等等.主要是論文題目和提綱.
2.撰寫論文正文.一般的格式應該是:[摘要],[關鍵詞],[英文摘要],[英文關鍵詞],[引用](可選),[目錄](可選),論文正文,結束語,參考文獻.
3.之後和導師聯系提交論文稿,修改,直至導師通過,列印成冊提交給論文導師.通過審核,進行論文答辯,最後導師給出論文成績.
一、確定題目
論文題目可以從專業知識中來,也可以從時政熱點中來,平常多看書、多積累、多思考,便會發現很多問題,這些問題或大或小,都可以成為論文選題的一個方向。同時,根據自身興趣加以甄別、優選,然後確定一個合適的論文題目。要精煉論文題目,使得一看題目就很具吸引力。
二、細列提綱
確定題目後,要全面收集資料,最好是通過中國知網下載一些與所寫論文相關的核心期刊文章;要花點時間精讀文獻,即便是在確定論文題目時,心中已有提綱,也必須再去閱讀一些相關文獻,這是列好提綱的基礎,也是後面撰寫論文的必要積累和熱身。
三、全心撰寫
在一二步完成後,接下來就是按計劃撰寫。要根據提綱內容,規定每天應該完成的撰寫部分,且不折不扣地執行;當然,也可以根據自身的習慣來,有些人喜歡不間斷寫,因為思想觀點轉瞬即逝,高度集中撰寫時,思想觀點連續性強,寫起來效率高;有些則喜歡每天完成一點,這樣不僅不累,而且有更多的時間思考。
四、精心修改
論文主體內容完成後,不意味著論文完成。這時可以放一放,過一兩天再看論文,從頭到尾閱讀、查看論文,有無錯別字,有無不通順,有無撰寫不深不全的地方等等,修改可以一次甚至多次,完全根據自己對待論文的態度來,精益求精當然最好。
五、導入引言
論文一般還需要一個引言。這是論文開頭的部分,主要闡述寫作的原因,目的,意義等等,是進入正文的必備程序,如果直接從提綱進入,難免有所缺失,似乎沒有開頭。這一部分可以在撰寫正文前寫,也可以正文完成後再寫。這里建議是完成正文後再寫,這樣可以更精準地把握全文,寫好引言。
六、完善要素
全文完成後,還需完善一些要素,主要有參考文獻、中英文摘要、關鍵詞、作者簡介、頁碼等要素。特別是摘要,要在寫完論文後,在對全文精深把握的基礎之上再寫摘要,這樣可以更好的把握摘要內容、寫好摘要內容
3. GB 7483-87 水質 氟化物的測定 氟試劑分光光度法 氟離子顯色問題
用氟標液試一下,如果不顯藍色系列,說明有可能是配製的顯色劑(氟試劑,緩沖液,硝酸鑭)的PH不達標。如果不是這個問題的話,那基本上可以斷定是氟試劑葯品變質失效,再者氟試劑葯品有幾種類型,請確認與操作規程上的氟試劑化學式相同
4. 北歐留學讀博問題
北 歐 P h D 模 式
崗 位 制 P h D
北歐,甚至是整個歐洲(英國和愛爾蘭不在歐洲大陸討論范圍內)大部分國家(例如德國)的博士有「崗位制」(Position),意思是學校把博士生看成是一位research fellow而不是傳統意義的學生。既然是員工,被錄取時你會收到Employment Contract或Employment Confirmation等類似的通知,而非傳統意義的offer。北歐崗位制的PhD不收學費,且每個月有工資(前提是有Position)。
既然是「崗位制「,當你被錄取後,入學便要開始你的研究工作,具體工作內容則要根據你和導師商量的研究計劃來,或者導師的項目方向,通常學制為3-4年。
與我們熟悉的北美PhD每年招生不同的是,北歐PhD崗位完全取決於導師手頭的項目。換言之導師手裡有項目就會招生,沒項目就不會招生。並且招生人數可能每次僅僅招1-2人。這也導致了另外一個問題,因受項目限制,招生信息的發布沒有任何規律可循,沒有固定時間,只有通過你持續地上網關注。同時開學時間也不固定,但可以與導師商量。
自 費 型 P h D
第二種情況為自費。這里自費的概念涵蓋了self-fund和external funding resource。如果有學生願意自掏腰包開展課題,不管導師手頭有沒有項目,大多數情況都願意接收你。換言之,如果你決定自費讀博,可以試著嘗試套磁任何你感興趣的導師,不論他手裡是否有項目。
或者你有外部獎學金來源,這種情況套磁也是需要的,這種獎學金來源有政府提供或者公司贊助,例如CSC等。
北歐 P h D 申 請 的 基 本 要 求
學位要求
申請北歐PhD一定要注意的是,你必須擁有碩士學位。言外之意就是申請時必須是碩士畢業,持有碩士學位證。既然PhD為看作是一種崗位,那麼員工入職持有要求學位就是必須的了。
語言要求
可以不會說丹麥語、瑞典語、挪威語或者芬蘭語,但必須有一定的英語能力。雖然英語不是北歐國家的官方語言,但是北歐國家人民的英語水平相當不錯,用英語來應對日常生活,學習科研完全沒有問題。不過,學習當地語言可以幫你很快適應和融入當地生活。
就語言能力考試來說,托福 (TOEFL)和雅思 (IELTS)都接受。而TOEFL或IELTS的最低要求可看具體的Position Descriptions。如果你主要申請北歐或者歐洲PhD,雅思就可以cover歐洲絕大多數學校的申請。
Cover Letter
在北歐PhD被看作工作,那你找工作Cover letter就是必需品之一了。Cover Letter是你需要重視的一項,功能類似於北美英澳申請需要的Personal Statement 或Statement of Purpose。但形式類似於套磁信,需要在較為簡短的文字里體現個人信息、position 匹配的研究興趣、研究能力以及對該position的渴望。
Research Proposal
每個發布的Position都會有相應的項目或課題介紹,你個人對於給定課題有什麼樣的想法以及實施計劃也是導師在招聘時會重點考察的。那麼具體的想法和計劃就要通過Research Proposal來體現。但因每個position信息發布持續的時間不一定(Descriptions里會說申請deadline),這就需要你在給定的時間里制定出一篇合格的Research Proposal。
其他要求
這里把學位證、成績單、CV和推薦信(或推薦人)等材料歸為其他材料的原因是這些材料全世界各個學位申請都大同小異,這里就不過多贅述。
5. 小木蟲里的MoEPI是啥意思
我糾正一下,應該是 MolEPI而不是MoEPI,小木蟲有分子生物板塊,Mol是分子生物學 molecular biology 前三個字母,EPI=Emuch Professional Index,即小木蟲專家指數,MolEPI也就是小木蟲分子生物版專家指數。
EPI代表著可以用來衡量蟲友在該版發布話題、討論問題以及提供資源、交流經驗等的貢獻和活躍程度,是對蟲友價值的發言和交流的認可和鼓勵。為進一步挖掘高水平人才,為廣大蟲友提供更好的學術交流服務提供了很好的參考;
EPI多了之後可以在本版首頁的EPI排行榜中顯示。EPI出台的目的就是鼓勵高水平的回帖,為與其它版塊區分,各版專家指數的名稱請個性化制定
比如說微生物板塊的EPI是 MicEPI 其中Mic是 microbiology即微生物學英語的前三個字母
6. 如何找到創新點
創意如此重要,那麼創意從何而來呢?獲得創意關鍵在於找到創新點。
創新點可以通過分析市場上現有產品的特點、分析現有企業的優勢和弱勢、分析現有消費群體的需求並進一步細分消費者進行心理洞察,結合自己可用的有效資源,打開思維空間,深入研究,整合現有社會科技成果,開發有差異化的、有獨特賣點、有溢價能力的新產品,以滿足消費者喜新厭舊、標新立異、追求時尚、個性化消費日益提高的需求。這樣,一定能夠找到新的市場空間。
如何分析市場上的現有產品?一個好的辦法就是將同類產品根據一定的標准進行劃分,找出該市場的產品已經存在的特質,然後找出還沒有開發的特質,從而結合消費者的需求,開發出有差異的,有創新點的產品。這里的創新點就是產品的賣點。比如,同為可樂產品,非常可樂進入市場時,看到了中國的可樂產品品牌全部來自國外,國內廠家上沒有生產可樂的,所以打的旗號就是「中國人自己的可樂」,得到了消費者感情上的認同,他們的創新點在於「情感創新」;而百事可樂則看到了其強勁的競爭對手可口可樂形象老化的特點,稱自己是「新一代的選擇」,力求使自己的形象更加年輕,將「形象」作為賣點為百事超過可口可樂立下了功勞。同時,作為可口可樂的另一個細分品牌,「七喜」則打出了「非可樂飲料」的賣點,顯然是想在百事和可口可樂占據大部分可樂市場的前提下,重新開辟疆土。由此可見,分析市場上現有的產品,找出自身的賣點,對成功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分析消費者的需求的變化也可以找到創新點。消費者是所有產品的最終使用者,無論多麼新奇的創新都必須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否則創新是沒有用的,沒有意義的。因此,只要緊緊地抓住消費者的心理,探求消費者的真正需求,總是可以發現創新點的。如,武漢健民的龍牡壯骨顆粒是一個老品牌,但它的產品20年沒有發生變化,而消費者的需求早已變了很多,因此其消費群體日益減少,銷售日益下滑,後來經專家運用消費者心理探測調研等一系列工具,深入了解消費者心理真正所需,才有了一定的措施。一方面維護消費者對老品牌的忠誠度,另一方面開發出果味、無糖、納米等新差異化的產品,賦予了龍牡品牌新的概念,把消費群從嬰幼兒擴大到了兒童,從而開辟出一個新的市場,使企業得以發展。娃哈哈更是根據消費者心理,進行產品創新的典範。其在推出茶飲料後,不斷進行消費者需求的調查和研究,不斷地尋找創新點,陸續創新出有機綠茶、花草茶等,進一步打開了市場空間,獲得了利潤。
此外,創業者還可以從以下幾個不同的渠道獲得創新點。
第一,職業。對自己所工作的環境熟悉,對行業的運作規律、技術、管理都很熟悉,這就給自己的創意定了個大致的方向,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受到啟發而獲得新的想法觀念。
第二,閱讀。包括書、報、雜志、網路資料等。比亞迪老總王傳福的創業靈感就來自一份國際電池行業動態,一份簡報似的東西,他讀到日本宣布本土將不再生產鎳鎘電池,他馬上意識到這將引發鎳鎘電池生產基地的國際大轉移,自己的創業機會來了。後幾年,他利用日本企業撤出留下的市場空隙,加之自己以前在電池行業的人脈基礎,做得順風順水,於2002年進入《福布斯》中國富豪榜。
第三,行路。俗話說,「讀萬卷書,行千里路」。到各個地方走一走,看一看,是可以開闊眼界的,讓你認識更豐富精彩的世界。中國富豪里少有的女富豪之一沈愛琴,說自己最喜歡的就是出國,但不是為了玩,而是為了增長見識,更好地領導企業。
第四,交友。很多創業者都是受到周圍朋友的啟發而產生創意的。所以他們都會很重視朋友這個圈子,不斷拓展這個社交圈子。昆明最大的汽車配件公司老闆有個最大的愛好,就是保持和朋友在茶樓喝茶談天的愛好,稱其為「頭腦風暴」,使他不斷地有新思路、新點子。總而言之,平時的細心觀察,豐富的生活經驗,人生閱歷等,都對創業者的思索產生不同的影響,也就給其創意帶來不同的靈感。
不同靈感產生的不同創意,都同樣會產生無限的商機。由於創意是一種突破,是對現有技術、產品、營銷、管理、體制及機制等方面主張的突破,並且創意與行業無關,與崗位無關,與職務無關,與條件無關,只與人的觀念、意識、智慧、勇氣有關,是一種邏輯思維、形象思維、直覺、靈感等多種認知方式綜合運用的結果,所以創意的空間很廣闊,不受到任何限制和約束,就可以任其發揮。但在思索的時候尤其要重視直覺和靈感,許多創意都來源於直覺和靈感。每個人的條件都是大不相同的,存在很大的差異性,但卻不會影響創意的產生、發揮、運用,並且一樣會產生不同的功效,提供不同的機會,讓創業者得到大量的創業機會。
7. 採用鼓泡法 怎麼防止倒吸 小木蟲
回答如下:
1 一個 倒置的漏斗在燒杯中貼著水面
2 在吸收裝置和 反應裝置 之間 加一個 洗氣瓶
3 用一個 鼓肚導管 如上面那個
4 用乾燥管
5 在通入帶水燒杯中加入CCl4 將導管通入CCl4中 (大部分物質不溶於有機試劑)
8. 發表論文不收費的期刊
現在發表論文不收費的期刊是越來越少了,一般都會收取相應的版面費,所以我這也是辛苦為您搜集整理的,可能不全,但對你是有幫助的,希望你可以採納,也可以實質性的幫助到你。
24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不需要版面費,稿費400多,很好的雜志
25改革
26管理科學
27管理世界
28管理學家 本刊用稿以文章質量作唯一取捨標准,不收取版面費、審稿費等發表費用。
29廣東青年幹部學院學報
省級刊物如廣東青年幹部學院學報不收費,還有380稿
費;30廣東商學院學報
31廣東社會科學《廣東社會科學》、《學術研究》、《開放時代》、《南方人口》都是CSSCI,均不收費,還有較高的稿費。
32廣東行政學院學報33貴州財經學院學報收的少罷了 收100
本內容由top期刊論文網http://www.topqikan.com提供
34國際金融研究35國際經貿探索36國際貿易問題現在國際貿易問題也不收費啦,呵呵37國家行政學院學報38國土資源
國土資源(遼寧國土廳辦的) 不收版面費還給稿費可以電子郵件投稿
39河北經貿大學學報對水平比較高的或職稱較高的人的文章不收費,對水
平較差和職稱較低的人的文章收費王中王
40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科版)
41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42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不收版面費,可惜我最終沒有投他們,挺對不起他們的
43河南金融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河南金融管理幹部學院學報有稿費的,我收了380,而且回復挺快,一個多星期就回復了。
44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 不要版面費,還給稿費,而且一個月內給信息,時間比較快
45河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46湖北經濟學院學報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也不要版面費.很好的一本經濟學和管理學雜志
47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是國家教育部主管、華中師范大學主辦的人文社會科學綜合性學術期刊,面向海內外開門辦刊。不僅刊登本校作者的優秀稿件,而且熱忱歡迎海內外學者賜稿。本刊用稿以質量為標准,不分內稿和外稿。文稿一經發表,即付稿酬,不收版面費。
48會計師會計師》雜志,一般刊物,不收費,也無稿費,回復較快
49濟南金融研究《濟南金融研究》無稿費也不要版面費
50嘉應學院學報嘉應學院學報
15421
51價格與市場
52價格月刊《價格月刊》是不收費的,還有稿費!
53江蘇企業管理《江蘇企業管理》,刊物差了些。稿費:千字40元
54江蘇社會科學江蘇社會科學不要錢,給稿費。
55江西財經大學學報江西財經大學學報(核心)不收版面費
56教育財會研究
57教育科學研究
58教育與經濟教育與經濟不收費
59解放軍總後勤雜志
60今日浙江今日浙江也不收
61金融教學與研究
62金融理論與實踐
<金融理論與實踐>不收費, 還給稿費,我在2005年9期發表一篇,230元稿費.編輯態度好,發錶快.
63金融研究
《金融研究》,國內最頂級的金融核心期刊,也是我接觸過的態度最好的期刊。由中國金融學會主辦,歸人行主管。Email:[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西城區成方街33號2號樓(100032)投稿時若發email,要同時郵寄列印件。版面費是不收的,稿費就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
64經濟導刊
65經濟管理
66經濟界《經濟界》全免費的
67經濟科學
68經濟評論
69經濟評論《經濟評論》不收費,有稿費,就是審稿期限比較長!
70經濟學動態(甘肅省社會科學院開發研編輯部,730070,[email protected])
71經濟學家
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家>不收費,還給稿費!歡迎大家
投稿.詳細情況請登陸西南財經大學查詢 可是《經濟學家》讓你訂它的雜志,一寄就是一大箱子,嘿嘿,
9. 雙氧水在污水處理中的使用方法使用環境注意事項是什麼
在高濃度的有機廢抄水處理中經常用到雙氧水,一般濃度在30%較為常見,和硫酸亞鐵或氯化亞鐵聯用,使用環境在PH為3左右,此法名為芬頓。
注意事項:PH一定要控制好,不然效果不佳,其次就是雙氧水見光分解、需要深色貯存容器。且屬於強氧化劑,需要謹慎保存。另外加了雙氧水之後會產生很多的氣泡,應該加點消泡劑。
(9)水回用問題技術與實踐小木蟲擴展閱讀
雙氧水(化學名為過氧化氫)注意事項:
1、不得口服,應置於兒童不易觸及處。
2、對金屬有腐蝕作用,慎用。
3、避免與鹼性及氧化性物質混合。
4、避光、避熱,置於常溫下保存。
5、醫用的有效期一般為2個月。
6、不得用手觸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