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齒輪泵的性能提高
提高齒輪油泵性能的可行迴路
齒輪油泵因受定排量的結構限制,通常認為齒輪泵僅能作恆流量液壓源使用。
在泵上直接安裝控制閥,可省去泵與方向閥之間管路,從而控制了成本。較少管件及連接件可減少泄漏,從而提高工作可靠性。而且泵本身安裝閥可降低迴路的循環壓力,提高其工作性能。下面是一些可提高齒輪泵基本功能的迴路,其中有些是實踐證明可行的基本迴路,而有些則屬創新研究。
卸載迴路
卸載元件將在大流量泵與小功率單泵結合起來。液體從兩個齒輪油泵因受定排量的結構限制,通常認為齒輪泵僅能作恆流量液壓源使用.齒輪油泵因受定排量的結構限制,通常認為齒輪油泵僅能作恆流量液壓源使用。然而,附件及螺紋聯接組合閥方案對於提高其功能、降低系統成本及提高系統可靠性是有效的,因而,齒輪油泵的性能可接近價昂、復雜的柱塞泵。這時,大流量泵便把流量從其出口循環到入口,從而減少了該泵對系統的輸出流量,即將泵的功率減少至略高於高壓部分工作的所需值。流量降低的百分比取決於此時未卸載排量占總排量的比率。組合或螺紋聯接卸載閥減少乃至消除了管路、孔道和輔件及其它可能的泄漏。
最簡單的卸載元件由人工操縱。彈簧使卸載閥接通或關閉,當給閥一操縱信號時,閥的通斷狀態好被切換。杠桿或其它機械機構是操縱這種閥的最簡單方法。
導控(氣動或液壓)卸載閥是操縱方式的一種改進,因為此類閥可進行遠程式控制制。其最大的進展是採用電氣或電子開關控制的電磁閥,它不僅可用遠程式控制制,而且可用微機自動控制,通常認為這種簡單的卸載技術是應用的最佳情況。
人工操縱卸載元件常用於為快速動作而需大流量及快速動作而需大流量及為精確控制而減少流量的迴路,例如快速伸縮的起重臂迴路。圖1所示迴路的卸載閥無操縱信號作用時,迴路一直輸出大流量。對於常開閥,在常態下迴路將輸出小流量。
壓力感測卸載閥是最普遍的方案。如圖2所示,彈簧作用使卸載閥處於其大流量位置。迴路壓力達到溢流閥預調值時,溢流閥開啟,卸載閥在液壓和作用下切換至其小流量位置。壓力感測卸載迴路多用於行程中需快速、行程結束時需高壓低速的液壓缸供液。壓力感測卸載閥基基本上是一個達到系統壓力即卸的自動卸載元件,普遍用於測程儀分裂器和液壓虎鉗中。
流量感測卸載迴路中的卸載閥也是由彈簧將其壓向大流量位置。該閥中的固定節流孔尺寸按設備的發動機最佳速度所需流量確定。若發動機速度超出此最佳范圍,則節流小孔壓降將增加,從而將卸載閥移位至小流量位置。因此大流量泵相鄰的元件做成可對最大流量節流的尺寸,故此迴路能耗少、工作平穩且成本低。這種迴路的典型應用是,限定迴路流量達最佳范圍以提高整個系統的性能,或限定機器高速行駛期間的迴路壓力。常用於垃圾運載卡車等。
壓力流量感測卸載迴路的卸載閥也是由彈簧壓向大流量位置,無論達到預定壓力還是流量,都會卸載。設備在空轉或正常工作速度下均可完成高壓工作。此特性減少了不必要的流量,故降低了所需的功率。因為此種迴路具有較寬的負載和速度變化范圍,故常用於挖掘設備。
具有功率綜合的壓力感測卸載迴路,它由兩組略加變化的壓力感測卸載泵組成,兩組泵由同一原動機驅動,每台泵接受另一卸載泵的導控卸載信號。此種感測方式稱之為交互感測,它可使一組泵在高壓下工作而另一組泵在大流量下工作。兩只溢流閥可按每個迴路特殊的壓力調整,以使一台或兩台泵卸載。此方案減少了功率需求,故可採用小容量價廉原動機。
負載感測卸載迴路。當主控閥的控制腔(下腔)無負載感測信號時,泵的所有流量經閥1、閥2排回油箱;當給此控制閥施加負載感測信號時,泵向迴路供液;當泵的輸出壓力超過負載感測閥的壓力預定值時,泵僅向迴路提供工作流量,而多餘流量經閥2的節流位置旁通回油箱。
帶負載感測元件的齒輪油泵與柱塞泵相比,具有成本低、抗污染能力強及維護要求低的優點。
優先流量控制
不論齒輪油泵的轉速、工作壓力或支路需要的流量大小,定值一次流量控制閥總可保證設備工作所需的流量。在圖7所示的這種迴路中,泵的輸出流量必須大於或等於一次油路所需流量,二次流量可作它用或回油箱。定值一次流量閥(比例閥)將一次控制與液壓泵結合起來,省去管路並消除外泄漏,故降低了成本。此種齒輪泵迴路的典型應用是汽車起重機上常可見到的轉向機構,它省去了一個泵。
負載感測流量控制閥的功能與定值一次流量控制的功能十分相近:即無論泵的轉速、工作壓力或支路抽需流量大小,均提供一次流量。但僅通過一次油口向一次油路提供所需流量,直至其最大調整值。此迴路可替代標準的一次流量控制迴路而獲得最大輸出流量。因無載迴路的壓力低於定值一次流量控制方案,故迴路溫升低、無載功耗小。負載感測比列流量控制閥與一次流量控制閥一樣,其典型應用是動力轉向機構。
旁路流量控制
對於旁路流量控制,不論泵的轉速或工作壓力高低,泵總按預定最大值向系統供液,多餘部分排回油箱或泵的入口。此方案限制進入系統的流量,使其具有最佳性能。其優點是,通過迴路規模來控制最大調整流量,降低成本;將泵和閥組合成一體,並通過泵的旁通控制,使迴路壓力降至最低,從而減少管路及其泄漏。
旁路流量控制閥可與限定工作流量(工作速度)范圍的中團式負載感測控制閥一起設計。此種型式的齒輪泵迴路,常用於限制液壓操縱以使發動機達最佳速度的垃圾運載卡車或動力轉向泵迴路中,也可用於固定式機械設備。
乾式吸油閥
乾式吸油閥是一種氣控液壓閥,它用於泵進油節流,當設備的液壓空載時,僅使極小流量(〈 18.9t/min)通過泵;而在有負載時,全流量吸入泵。如圖10所示,這種迴路可省去泵與原動機間的離合器,從而降低了成本,還減小了空載功耗,因通過迴路的極小流量保持了設備的原動機功率。另外,還降低了泵在空載時的雜訊。乾式吸油閥迴路可用於由內燃機驅動的任何車輛中開關式液壓系統,例如垃圾裝填卡車及工業設備。
液壓泵方案的選擇
齒輪油泵的工作壓力已接近柱塞泵,組合負載感測方案為齒輪泵提供了變數的可能性,這就意味著齒輪泵與柱塞泵之間原本清楚的界限變理愈來愈模糊了。
合理選擇液壓泵方案的決定因素之一,是整個系統的成本,與價昂的柱塞泵相比,齒輪泵以其成本較低、迴路簡單、過濾要求低等特點,成為許多應用場合切實可行的選擇方案。
B. 齒輪式液壓泵和柱塞式液壓泵的裝拆步驟
拆卸前清洗外表,看好進出油口是否與旋轉在同一位置,然後修復或更換損壞的元件,清洗干凈後組裝
C. 齒輪式計量泵的流量與進口壓力的關系
進口壓力大於必需氣蝕餘量NPSHr,是齒輪泵工作的必要條件,只要不發生氣蝕就行。一般有1~3bar 都行了。
齒輪泵是回轉泵,回轉式容積泵都有配合間隙的問題,用於計量的問題是內漏,如果粘度低,壓差大,內漏就大。
計量泵常見的泵型是柱塞泵和隔膜泵,但流量不連續。
D. 齒輪式機油泵
答:齒輪式機油泵上都設有柱塞或鋼球式限壓閥,利用改變限壓閥柱塞或鋼球的開啟壓力來達到調整機油壓力的目的。調整機油壓力可用在限壓閥螺塞內孔和邊緣增加墊片的法來調整機油壓力的大小,當機油壓力過低時,在限壓閥螺塞內孔,限壓彈簧後面增加平墊圈(6mm平墊圈),但數量不得多於2個(即厚度不得超過3mm)o當機油壓力過高時,可能是油孔堵塞或限壓彈簧卡死等,應及時檢查清除。
E. 齒輪式氨泵的結構是怎樣的
齒輪式氨泵主要由齒輪、泵體、密封器和安全閥等組成,其作用如下:
(1)齒輪 主動齒輪、從動齒輪都是螺旋形齒輪,用平鍵分別連接在主動軸和從動軸上,兩端由裝在左右蓋的滾珠軸承支承,齒輪在泵體內嚙合運轉,將氨液排出。
(2)泵體 泵體與左右泵蓋之間墊有紙墊,用螺栓固定。泵體兩邊聯接管的內孔都有管螺紋,用以連接進液和出液管。
(3)密封器 為單摩擦環機械式密封器,安裝在主軸伸出泵體端部位,外側另有一個耐油橡膠圈和固定的壓蓋,在外殼相應於機械密封器與橡膠密封圈之間的位置鑽一小孔,便於維修時泄放氨液。
(4)安全閥 安裝在泵體的排出口上,內部的孔與泵體的進液口相通,用以防止排出口壓力過高而造成齒輪泵和電動機損壞。
齒輪泵的優點是流量不受壓力變化的影響,當管道的壓力損失估計不足時,流量還能滿足需要,且受氣蝕作用的影響較小。但使用時,必須設置過濾器,以防止臟物進入泵體內而造成齒輪泵損壞。
常用的國產1 1/2-11N型齒輪氨泵主要技術數據如下:
配套電動機功率:3kW;
轉速:710r/min;
進、出口管徑:40mm;
吸入高度:2m水柱;
流量:5.5m3/h;
排出壓力392kPa;
安全回放閥調節壓力:排出150%左右。
F. 求齒輪泵的詳細結構圖
如圖所示:
齒輪泵是靠兩個嚙合齒輪旋轉時形式的密閉移動來工作的。齒輪泵是齒輪傳動來提供動力,齒輪泵是定量泵,多用於低精度中低壓控制。齒輪泵是一種常用的泵。
它的主要特點是結構簡單,製造方便,成本低,價格低廉,體積小,重量輕,自吸性能好,對油液污染不敏感和工作可靠等。其主要缺點是流量和壓力脈動大,噪音大,排量不可調節。
它被廣泛應用於各種低壓系統中。齒輪泵對油液的要求最低,最早的時候因為壓力低,所以一般用在低壓系統中,現在齒輪泵壓力可以做到25MPA左右,常用在壓力要求不高的機械上,但是他的油液脈動大,不能變數,好處是自吸性能好。
(6)齒輪式提升泵擴展閱讀
齒輪泵用於輸送粘性較大的液體,如潤滑油和燃燒油,不宜輸送粘性較低的液體(例如水和汽油等),不宜輸送含有顆粒雜質的液體(影響泵的使用壽命),可作為潤滑系統油泵和液壓系統油泵,廣泛用於發動機、汽輪機、離心壓縮機、機床以及其他設備。齒輪泵工藝要求高,不易獲得精確的匹配。
分類:
1、按齒輪嚙合的形式可分為:外嚙合式和內嚙合式
2、按齒形曲線可分為:漸開線齒形式和擺線式
3、按齒面形式可分為:直齒齒輪式、斜齒齒輪式、人字齒齒輪式、圓弧齒面的齒輪式
4、按嚙合齒輪的個數分:二齒輪式和多齒輪式
5、按齒輪級數可分為:單級齒輪泵和多級齒輪泵
G. 齒輪式機油泵工作的原理
工作時,主動齒輪帶動從動齒輪反向旋轉:
兩齒輪旋轉時,充滿在齒輪齒槽間的機油沿油泵殼壁由進油腔帶到出油腔;
在進油腔一側由於齒輪脫開嚙合以及機油被不斷帶出而產生真空,使油底殼內的機油在大氣壓力作用下經集濾器進入進油腔;
在出油腔一側由於齒輪進入嚙合和機油被不斷帶入而產生擠壓作用,機油以一定壓力被泵出。
H. 齒輪式機油泵的工作原理
齒輪式機油泵的工作原理:當發動機工作時,凸輪軸上的驅動齒輪帶動機油泵的傳動齒輪,使固定在主動齒輪軸上的主動齒輪旋轉,從而帶動從動齒輪作反方向的旋轉,將機油從進油腔沿齒隙與泵壁送至出油腔。這樣,進油腔處便形成低壓而產生吸力,把油底殼內的機油吸進油腔。由於主、從動齒輪不斷地旋轉,機油便不斷地被壓送到需要的部位。
機油泵作用是將機油提高到一定壓力後,強制地壓送到發動機各零件的運動表面上。機油泵結構形式可以分為齒輪式和轉子式兩類。齒輪式機油泵又分為內接齒輪式和外接齒輪式,一般把後者稱為齒輪式油泵。
I. 齒輪式機油泵泵體與泵蓋之間襯托的作用是什麼
1 有1到2片很薄的墊片是吧
2 是調整軸向間隙用的
3 在滿足最高壓力的情況下可以適當抽取
4 前提是端面螺釘並緊以後,泵需要收可以盤動
J. 齒輪泵有哪些分類,工作原理是什麼
齒輪泵是屬於容積式泵中轉子泵的一種,由靜止的泵殼和旋轉的轉子組成。按齒輪形式分為:正齒輪、人字齒輪和螺旋齒輪三種,按齒輪嚙合形式分為:外嚙合齒輪泵和內嚙合齒輪泵。它沒有吸入閥和排出閥,靠泵體內的轉子與液體接觸的一側將能量以靜壓力形式直接作用於液體,並借旋轉轉子的擠壓作用排出液體,同時在另一側留出空間,形成低壓,使液體連續地吸入。
當齒輪沿著按如圖所示方向旋轉時,在齒輪逐漸脫離嚙合的左側吸入腔中,齒間密閉容積增大,形成局部真空,液體在壓力差的作用下被吸人到吸液室。隨著齒輪旋轉,液體分兩路在齒輪與泵殼之間被齒輪推動前進,送到右『側排液室。在排液腔中,由於兩齒輪逐漸嚙合而容積變小,壓力增加,齒輪間的液體被擠到排液口。齒輪不斷旋轉,液體不斷被吸入和排出,達到輸送液體的目的。因此說齒輪泵是依靠互相嚙合運轉的齒輪工作室容積間隙變化而完成輸送液體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