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孔吸附樹脂型號有哪些
大孔吸附樹脂是一種高效的分離材料,其主要由苯乙烯和丙酸酯為單體,乙烯苯為交聯劑,甲苯、二甲苯為致孔劑,通過聚合形成了多孔骨架結構。這種樹脂結合了吸附性和篩選性的原理,使得有機化合物可以根據其分子量和吸附力的不同進行分離。
根據極性和單體分子結構的不同,大孔吸附樹脂可分為四類。第一類是非極性大孔樹脂,包括苯乙烯和二乙烯苯聚合物,也稱為芳香族吸附劑,如HPD-100和D-101。第二類是中等極性大孔樹脂,由聚丙烯酸酯型聚合物製成,以多功能團的甲基丙烯酸酯作為交聯劑,稱為脂肪族吸附劑。第三類是極性大孔樹脂,含有硫氧、醯胺基團,如丙烯醯胺。第四類是強極性大孔樹脂,含有氮氧基團,如氧化氮類。
選擇大孔吸附樹脂時,應綜合考慮待分離化合物的分子大小、所含特有基團等因素。樹脂應具有較高的比表面積,適宜的極性,並且與被吸附物質具有相似的功能基。
聚醯胺也是一種常用的分離材料,它是由醯胺聚合而成的一類高分子物質,又稱為尼龍或錦綸。在色譜中常用的聚醯胺包括尼龍-6和尼龍-66,它們既親水又親脂,性能較好,可用於分離水溶性和脂溶性物質。
聚醯胺的分離原理分為兩種。第一種是氫鍵吸附原理,適用於酚、酸的羥基與聚醯胺中的羰基形成氫鍵,以及芳香硝基、醌類化合物的硝基或羥基(醌)與聚醯胺中游離氨基形成氫鍵。第二種是雙重層析原理,聚醯胺既有非極性的脂肪鍵,又有極性的醯胺鍵,因此在使用含水極性溶劑作為流動相時,其色譜行為類似於反相分配色譜,而在使用非極性氯仿-甲醇作為流動相時,則類似於正相分配色譜。
聚醯胺層析廣泛應用於黃酮、酚類、有機酸、生物鹼、萜類、甾體、苷類、糖類、氨基酸衍生物、核苷類等化合物的分離,特別是在分離黃酮類、酚類、醌類物質方面,其效果遠優於其他方法。
聚醯胺層析的特點是可逆性好,分離效果佳,能夠分離極性相近的類似物,且柱層析的樣品容量大,適用於制備分離。
2. 如何應用大孔樹脂實現成分的吸附分離
大孔吸附樹脂是一類不含離子交換基團 ,具有大孔結構的
高分子吸附劑。理化性質穩定 ,不溶於酸、 鹼及有機溶媒 ,對有
機物有濃縮、 分離的作用 ,且不受無機鹽類及強離子、 低分子化
合物的干擾。根據樹脂的表面性質 ,大孔吸附樹脂可以分為非
極性、 中極性和極性 3 類。非極性吸附樹脂是由偶極距很小的
單體聚合而得 ,不含任何功能基團 ,孔表的疏水性較強 ,可通過
與小分子內的疏水部分的作用吸附溶液中的有機物 ,最適用於
從極性溶劑(如水)中吸附非極性物質。 中極性吸附樹脂含有酯
基 , 其表面兼有疏水和親水部分 , 既可由極性溶劑中吸附非極
性物質 ,也可以從非極性溶劑中吸附極性物質。極性樹脂含有
醯胺基、 氰基、 酚羥基等含氮、 氧、 硫極性功能基 ,它們通過靜電
相互作用吸附極性物質 [3 ]
。根據樹脂孔徑、 比表面積、 樹脂結
構、 極性差異 ,大孔吸附樹脂又分為許多類型。
大孔吸附樹脂是吸附和篩選原理相結合的分離材料。 它的
吸附性是由於范德華引力或生成氫鍵的結果。 篩選原理是由於
其本身多孔性結構所決定。由於吸附和篩選原理 ,有機化合物
根據吸附力的不同及分子量的大小 ,在大孔吸附樹脂上經一定
的溶劑洗脫而分開。 這使得有機化合物尤其是水溶性化合物的
提純得以大大簡化。 但大孔吸附樹脂分離效果受以下等眾多因
素制約。
3. 大孔樹脂的分類
大孔吸附樹脂按其極性大小和所選用的單體分子結構不同,可分為非極性、中極性和極性三類。 極性大孔吸附樹脂是指含醯胺基、氰基、酚羥基等含氮、氧、硫極性功能基的吸附樹脂,它們通過靜電相互作用吸附極性物質,如丙烯醯胺。
4. 大孔吸附樹脂的類型
大孔吸附樹脂按其極性大小和所選用的單體分子結構不同,可分為非極性、中極性和內極性三類。容 饒品昌等用大孔樹脂D1300,通過正交試驗探討了右歸煎液的精製工藝,結果影響精製的主要因素為右歸煎液濃度、流速和徑高比,樹脂最大吸附量為1.10g生葯/ml,吸附回收率為83.34%(以5-羥甲基糖醛計)。晏亦林等將四逆湯提取液上大孔樹脂,水洗後用70%乙醇洗脫,四逆湯精製樣品的TLC測試結果表明,經大孔樹脂處理後3味主要成分基本能檢出,樹脂處理前後樣品的HPLC圖譜峰位、峰形基本相似,但TLC及HPLC圖譜中烏頭鹼特徵峰不明顯。
5. 大孔樹脂樹脂型號
樹脂世界豐富多樣,型號繁多,每種都有獨特的性能。其中,Amberlite XAD系列由美國Rohn & hass公司生產,日本三菱合成工業公司的Diaion HP-10至-50系列是非極性樹脂,包括AB-8在內的Parapet系列如P-S、Q、R、S、N和Chromo sorb系列也各具特色。中國的大孔吸附樹脂則有天津農葯股份有限公司的D系列,上海試劑廠的101、102、402,南開大學化工廠的D、H系列以及AB-8弱極性樹脂,還有上海醫葯工業研究院的SIP系列。
大孔吸附樹脂是一種非離子型高分子吸附劑,根據極性可分為非極性、弱極性和極性。其結構基礎多為苯乙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等,吸附性能取決於其化學和物理結構。在特定的樹脂型號中,如DM-130、LSA-10和LSA-20,對黃酮類化合物的吸附表現優異,DM-130尤其突出。在銀杏葉黃酮的吸附性能研究中,D-和DA-型樹脂對多糖有更大的吸附作用,而AB-8對皂苷的吸附容量則高於蛋白質和糖類。
吸附規律上,非極性物質傾向於被非極性樹脂吸附於極性介質中,反之亦然。強極性基團的樹脂在非極性溶劑中能有效吸附極性化合物。例如,聚苯乙烯樹脂適合吸附皂苷和黃酮類非極性和弱極性物質,而聚丙烯酸類樹脂,因其酯基或醯氨基,對中極性和極性化合物,如黃酮醇和酚類的吸附效果較好。
大孔樹脂(macroporous resin) 又稱全多孔樹脂,聚合物吸附劑,它是一類以吸附為特點,對有機物具有濃縮、分離作用的高分子聚合物。1964年,Rohm&Haas公司開發了對硼進行選擇性絡合吸附的吸附樹脂Amberlite XE-243,這可看作是最早開發的吸附樹脂。60年代末,日本三菱化成公司也開發生產了Diaion HP系列的大孔吸附樹脂。中國吸附樹脂的研究工作開展於1974年,現已有H系列、CHA系列、NKA系列等多個系列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