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生產PVC(聚氯乙烯)樹脂的原材料是什麼
我國現行生產主要分為兩種方式:電石法和乙烯法。
電石法:電石(碳化鈣CaC2),遇水生成乙炔(C2H2),將乙炔與氯化氫(HCl)合成制出氯乙烯單體(CH2CHCl),再通過聚合反應使氯乙烯生成聚氯乙烯—[CH CHCI]n—。具體代表廠家為:新疆天業、新疆中泰、青島海晶等。
乙烯法:從石油中提取乙烯(C2H4),讓氯氣與乙烯發生取代反應,製得氯乙烯單體,經聚合反應生成聚氯乙烯樹脂。代表廠家為:齊魯石化、上海氯鹼等。
電石法比石油法成本低,但電石法生產的氯乙烯單體在質量上比石油法稍差(也就造成了石油法PVC稍優於電石法),且電石法造成的污染較大。但石油價格的持續走高,使電石法的生存空間和利潤空間不斷擴展。有相當多的企業或投資人正在進入這一行業,特別是西部企業,在資源(電石多由西部企業生產、煤礦也較豐富)、能耗(水電成本較低)、人力(人工成本低)等方面都具有優勢。近兩年內,西部將有幾百萬噸的電石法PVC投產,行業競爭將愈演愈烈。同時隨著PVC出口退稅的調整(從11%降至5%)以及國家對兩高一資企業的限制(電石將極其緊張),國內市場將極其慘烈。
像你所說的新興的生產工藝,現還未見大規模生產。現行的生產工藝雖在技術上已經成熟,但投資較大(一般需要幾個億),且審批較難。你所說的用廢棄塑料生產也不太可能,廢棄PVC製品經破碎、磨粉後可重新塑化生產PVC製品,但是無法生產PVC樹脂粉。
我本人只對電石法PVC和PVC加工有點了解,別的知道得不多,希望能幫到你!
❷ PVC加工助劑的改性劑
由於純PVC抗沖性能差、特別是低溫沖擊性能差,耐候性差,在很多領域應用受限。因此需要加入抗沖改性劑提高其韌性和耐候性能。
目前,沖擊改性劑的主要品種有氯化聚乙烯(CPE)、抗沖改性劑(MBS)和丙烯酸酯類抗沖改性劑ACR等。其中抗沖ACR與PVC的相容性、耐候性能優於CPE和MBS,MBS的透明性與其它助劑的相容性,及抗沖性能優於ACR和CPE,CPE性能適中,但因其低廉的價格目前在國內用量較大。據統計目前全球抗沖改性劑消費量比例為:MBS用量佔45%,抗沖ACR佔40%,其它佔15%。
而國內比例:CPE用量佔65%達到16萬噸,MBS用量佔24%達到6萬噸,ACR用量佔8%達到2萬噸,其它用量佔2%達到5000噸。 抗沖改性劑MBS是MMA接枝丁苯膠乳後經鹽析乾燥而成的核-殼共聚物,用其改性PVC能提高其沖擊強度和綜合性能,因其與PVC折光率相近,使改性的PVC是有較好的透明性,因此廣泛應用於透明製品。因其含有丁二烯見光易分解老化,因此不適用於戶外製品。MBS最早由羅姆哈斯在20世紀50年代開發成功的,目前產量已達30萬噸,占各類抗沖改性劑的首位。目前生產廠家和牌號眾多。
國外公司一覽表 商品牌號 生產廠家 Paraloid BTA 系列 美國羅門哈斯 Kane Ace B系列 日本鍾淵 Metablem C系列 日本三菱 LG MB 系列 韓國LG化學 303H 系列 阿托菲納 國內對抗沖MBS的研究始於80年代末期,到九十年代中期才陸續在齊魯石化和上海制筆廠實現工業化生產。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目前已有十幾個廠在生產MBS,年生產能力在4萬噸,實際產量2萬噸。目前國內MBS的產品質量,特別產品的穩定性與國外產品差距較大。每年進口數量要遠遠大於國產數量。2005年進口數量約為5.5萬噸。
國內MBS生產廠家一覽表 單位名稱 備注 產能 (噸/年) 2005年產量(噸/年) 齊魯石化公司研究院 MBS 3000 1500 山東瑞豐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MBS 20000 8000 東營萬達集團 MBS 10000 4000 威海金泓集團 MBS 5000 1500 上海制筆化工廠 MBS 1000 1000 溫州龍灣塑料助劑廠 MBS 2000 1500 中天集團荊門有機化工製造公司 MBS 2000 1000 其他 MBS 1000 500 合計 44000 19000 國外對抗沖改性劑ACR的研究始於20世紀70年代,並於1972年由羅姆哈斯公司推出了第一個丙烯酸酯類抗沖改性劑KM-323B。隨後日本鍾淵推出了FM系列, 阿托菲娜推出了D系列,LG化學推出了IM系列。
抗沖改性劑ACR與加工助劑ACR都是丙烯酸酯聚合物,但因其配方比例和結構不同而性能大不相同,抗沖ACR中甲基丙烯酸甲酯約佔10-20%,而丙烯酸酯約佔80-90%。抗沖改性劑ACR象MBS一樣同為核殼結構。與MBS、CPE等抗沖改性劑相比,其加工性能和耐候性能好,表面光潔度高,尤其適用於戶外製品,在國外,丙烯酸酯類抗沖改性劑因其環保,性能優良,耐候性能高已經取代CPE抗沖改性劑。
國內對抗沖ACR的研究較早,但真正投入工業化生產還是在90年代末期。主要研究單位為沂源瑞豐公司,威海金泓公司,齊魯石化研究院和遼寧博達公司,但由於國內CPE生產能力較大,價格較低,下遊客戶對產品的質量要求不高,導致價格比CPE高1/3而添加量大致相同的抗沖ACR很難在市場上得以推廣,目前國內的總需求量約為1.5萬噸,進口量約為5000噸。
國內抗沖ACR生產廠家一覽表 單位名稱 備注 產能(噸/年) 2005年產量(噸/年) 山東瑞豐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抗沖ACR 10000 4000 威海金泓集團 抗沖ACR 5000 1000 淄博助劑廠 抗沖ACR 2000 1000 山東日科 抗沖ACR 5000 2000 遼寧博達 抗沖ACR 2000 500 蘇州安利 抗沖ACR 5000 1000 其他 1000 500 合計 30000 10000 值得一提的是山東瑞豐的LS系列抗沖改性劑最早在國內實現工業化生產,目前裝置能力已達到10000噸,其主要牌號有LS-21,21,51,61,50, 其中抗沖改性劑LS-50於2006年初投放市場,產品性能已達到國外同類產品水平,並出口到韓國,土耳其、印度、美國等多個國家。
抗沖改性劑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由於MBS受國外技術壁壘的影響,抗沖ACR受價格低廉的CPE抗沖改性劑的影響,國內的MBS和抗沖ACR發展緩慢,尤其是MBS樹脂,與國外產品相比有著較大的差距,如何實現技術突破,迎接國外同行業的挑戰,是擺在抗沖改性劑加工企業面前的難題。
❸ 請問 PVC粉料分幾種型號規格
PVC根據聚合度的不同分為很多型號,國內PVC牌號命名一般採用聚合度或者是型號標注。生產PVC透明片材應該採用七型PVC(牌號為S-800、SG-7)或者八型PVC(牌號為S-700、SG-8),各廠家在標註上會有所不同,一般採用SG加個位數標注的代表的是PVC型號,採用百位數及千位數標注的代表的是聚合度(主要看數字,相同的數字表示相同的產品,比如青島海晶HS1000、上海氯鹼WS1000、齊魯石化S1000都代表五型PVC)。華東地區做片材的比較多,一般採用的是齊魯石化、上海氯鹼、滄化、青島海晶、大沽化的產品,華南地區可以考慮一下福二化的產品。
七型、八型PVC的聚合度較低,加工起來容易,所以多用於生產片材、注塑管件等。就國家標准來說,PVC分八種型號,即一型至八型。現市場流通的多為三型(聚合度1300,多用於製造電線電纜、壓延膜)、五型(聚合度1000,多用於型材、管材)、以及七型八型。
片材配方相對來說應該簡單一些,加工助劑要少一些。給個基礎配方:
PVC 100份
TM181 1-1.6份 有機錫熱穩定劑(這東西透明性好)
MBS 3-5份 增韌劑
PA20 1-1.2份 一種進口ACR,抗沖改性劑
G16 適量 內潤滑
70S 適量 外潤滑
顏料 適量
大體上配方也就以上這些了,不過設備不同,配方也不同,尤其是潤滑啊,還是要自己做調整。做過加工的應該知道,調潤滑很痛苦的啊。建議你找潤滑劑供應商,因為其對自己的潤滑劑有很深的了解,所以對潤滑劑的用量有所把握(一般G16在0.6-1.2之間,70S在0.3-0.5之間)。
在下拙見,僅供參考。我也對片材加工有些興趣,說得不對的地方,希望大家給予指正。
❹ PVC(聚氯乙烯樹脂粉)生產廠家有哪些,主要分布在哪省市縣。
1,PVC(聚氯乙烯樹脂粉)生產廠家有:中國兵器北方化工下屬,甘肅銀達化工PVC廠,內河南焦作昊華宇容航,天津大沽化工 ,齊魯化工,廣西南寧化工。
2,分布:電石法PVC原料的生產主要集中在新疆、寧夏、內蒙等煤炭資源較多的省份,而下游加工企業更多的集中在天津、山東、河北、浙江、遼寧等省市,其他中部和沿海省市也有較多的生產企業,其中山東、天津、江蘇、河南、內蒙古、新疆及四川等地 。
3,PVC即聚氯乙烯,英文簡稱PVC(Polyvinyl chloride),是氯乙烯單體(vinyl chloride monomer, 簡稱VCM)在過氧化物、偶氮化合物等引發劑;或在光、熱作用下按自由基聚合反應機理聚合而成的聚合物。氯乙烯均聚物和氯乙烯共聚物統稱之為氯乙烯樹脂。其材料是一種非結晶性材料。
❺ 大廠集體停產檢修!漲價函瘋狂轟炸市場!中下游企業有單也不敢接
盡管國家多方施策,令大宗商品的漲價控制起來更有彈性,但電力上漲、運輸受阻、大廠檢修等諸多因素又進一步推高了化工原材料行業的成本。摁下葫蘆坦歲睜浮起瓢,8月份伊始又有多種原材料出現上漲。
萬華子公司MDI/TDI檢修開啟
齊魯石化面臨50天全面停工大檢修
萬華化學(600309)8月9日晚間公告,公司煙台工業園MDI裝置檢修結束,恢復正常生產。按照年度檢修計劃,其子公司匈牙利寶思德化學公司MDI裝置(30萬噸/年)將於8月17日開始陸續停車檢修,預計檢修50天左右;TDI裝置(25萬噸/年)將於8月26日開始陸續停車檢修,預計檢修30天左右。本次檢修將會對MDI裝置進行技術改造,預計技術改造完成後,MDI裝置產能會提升至35萬噸/年。
圖源 | 萬華化學官方公告
SABIC子公司PE、乙二醇裝置故障
據消息人士稱,SABIC的子公司——朱拜勒石化公司(Jul United,JUPC)其下游聚合物生產企業PetroKemya工廠涉及40萬噸/年的全密度裝置、Saudi polymers工廠涉及總產能110萬噸/年的HDPE裝置、SHARQ工廠涉及產能40萬噸/年的HDPE裝置以及TASNEE工廠涉及產能40萬噸/年的HDPE裝置,因電力故障問題,於2021年8月5日短暫停車,預計停車3-5天左右。此外,其下游產能為70萬噸/年的乙二醇(MEG)工廠也已關閉。
滄州大化PC裝置雀山因蒸汽供應不足而停車
滄州大化PC裝置產能10萬噸/年,聚合產線1條,採用界面縮聚光氣法生產工藝,主供牌號CH8155、CH8105、CH8065、CH8225等。據悉,受蒸汽供應不足影響,目前裝置停車,重啟時間視蒸汽恢復情況而定。
獨山子PP、中安聯合MTO裝置故障
獨山子石化年產30萬噸聚丙烯新裝置一線因故障已於8月8日停產,預計開車時間8月14日左右。
8月6日,中石化子公司中安聯合煤化甲醇制烯烴(MTO)裝置因再生器故障緊急停產。據悉,該裝置產量為170萬噸/年。
齊魯石化面臨50天全面停工大檢修
8月2日,齊魯石化烯烴廠乙烯裝置進入停車階段,本次檢修是2017年檢修連續運行四年後實施的全面停工檢修,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是齊魯石化檢修史上任務最艱巨的一次。
目前齊魯石化擁有生產裝置141套,年營業收入800多億元。其中: 煉油綜合加工能力1300萬噸/年,乙烯產能80萬噸/年,化工產品年生產能力為合成樹脂110萬噸、燒鹼20萬噸、橡膠40萬噸、苯類45萬噸、醇類43.5萬噸、丙烯腈21萬噸、腈綸6.5萬噸。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PP/PE/PVC/PC/MDI等化工產品將在8月再度迎來集中檢修期,涉及產能上千萬噸!
東曹宣布MDI上調1760元
萬華/巴斯夫/亨斯邁8月均上調掛牌價
8月6日,東曹株式會社宣布將從8月16日上調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DI)所有產品的價格提高30日元/千克(約1764元/噸)。
圖源 | 東ソー株式會社
而國內廠商也紛紛於8月上調MDI價格!
萬華化學分銷市場8月份一口價20300元/噸,環比上次價格持穩。直供市場8月掛牌20600元/噸,環比上漲1000元/噸,7月結算19600元/噸(桶裝承兌)。
上海巴斯夫分銷市場2021年8月聚合MDI掛牌價21000元/噸,環比7月環比上調1000元/噸;7月結算價19800元/噸承兌價(現金減100)。
上海亨斯邁2021年8月聚合MDI對經銷商掛牌執行21000元/噸,環比7月上調500元/噸,7月結算價19800元/噸承兌(現金減300、散水減500)。
就目前MDI行情走勢來看,雖然淡季影響仍在,受疫情等因素影響物流運輸受限,市場需求受到抑制,部分貿易商積極出貨,但大多數依舊處於觀望狀態,8月整體回調力度並不大。
PPI和CPI剪刀差讓歲創新高
中下遊行業有單也不敢接
8月伊始,國內各行業龍頭企業上游原材料漲聲再起,然而,PPI和CPI剪刀差再次創下有數據以來的新高!上游向下游成本傳遞基本失效,中下遊行業仍在苦苦煎熬!
7月份PPI與CPI相差8%,PPI環比在增加,但CPI環比卻在減小,表明上游原材料上漲持續影響著中遊行業,但終端消費品漲價勢能越來越弱。中國經濟正面臨著頭腦發燒,手腳冰涼的極端狀況,這種情況實屬異常。
「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成本壓力越來越大,今年上半年都處於虧本經營狀態。這兩個月材料價格又調高了,鈦白粉、丁脂、HDI都漲了。而且現在拿原材料都是現金進貨,但是我們對下遊客戶卻是30天的賬期,資金普遍都很緊張。」
「除了要應對原材料價格上漲,現在還要面臨環保督查,雙重壓力下,工廠限產停產,訂單無法完成,賠錢虧本,工人下崗,誰來為我們的損失買單?誰來養活我們和工人?西北風喝得已經想死的心都有了。」
「不敢大量進貨也不敢大批量接單,原材料一天一個價格,今天接的單,可能明天原材料的價格就變了,外加下遊客戶結款不是很及時,我們資金非常有限。」
以上是來自中、下遊行業中小企業老闆的心聲。原材料飛漲,有單也不敢接,造成一些沒有資金實力跟產品優勢的中小企業陸續倒閉,市場一片怨聲載道。
令人憂心忡忡的是,在汛情疊加疫情的情況下,一旦PPI與CPI剪刀差無法在短期內消弭,必然引發中下遊行業停產倒閉風潮,加速行業洗牌,一部分人被迫失業,未來的日子就更加艱難了。
部分內容來源於萬華化學、齊魯石化、東曹、中原商報、塗飾商情、今日塑價等
❻ 聚氯乙烯
聚氯乙烯(PVC)是世界第二大通用樹脂,1998年世界PVC樹脂生產能力約為2980萬噸,產量大約為2350萬噸,次於聚乙烯樹脂(生產能力5680萬噸,產量4370萬噸),與聚丙烯樹脂(生產能力2994萬噸,產量2550萬噸)相差不多。
PVC是由液態的氯乙烯單體(VCM)經懸浮、乳液、本體或溶液法工藝聚合而成,其中懸浮工藝在世界PVC生產裝置中大約佔90%的比例。在世界PVC總產量中均聚物也佔大約90%的比例。PVC 是應用最廣泛的熱塑性樹脂,可以製造強度和硬度很大的硬質製品如管材和管件、門窗和包裝片材,也可以加入增塑劑製造非常柔軟的製品如薄膜、片材、電線電纜、地板、合成革、塗層和其它消費性產品。硬質製品目前佔PVC總消費量的65~70%,今後PVC消費量進一步增長的機會主要是在硬質製品應用領域。目前PVC在建築領域中的消費量占總消費量的一半以上。
2.國內生產狀況
1998年我國PVC產量和表觀需求量分別為160萬噸和317萬噸。在世界上產量僅次於美國(639萬噸)、日本(263萬噸)居第三位。2000年前後,計劃新建和擴建PVC能力至少為88萬噸/年,估計此期間大量沒有競爭能力的電石法小廠將閑置,所以總產能有可能達220萬噸/年水平,其中乙烯法將達134.6萬噸/年,從目前佔31%上升到61%。報道的項目有萬縣市6萬噸/年本體法PVC裝置,天津渤海公司同韓國樂喜公司、美國西方化學公司合資的10萬噸/年 PVC裝置,(其中引進的8萬噸/年乙烯法VCM裝置於1997年建成、投產),上海天原化工廠同伊滕忠商事、旭硝子公司合資的24萬噸/年VCM和20萬噸/年 PVC裝置,泰國正大集團在寧波的12萬噸/年 PVC裝置,遼河集團與樂喜金星公司合資的8萬噸/年 PVC裝置,上海氯鹼化學公司已使VCM產能增大到30萬噸/年,計劃到40萬噸/年,這意味PVC產能將由目前的22萬噸/年增加到36萬噸/年,北京化工二廠將增加PVC能力7.6萬噸/年,齊魯公司將增加PVC能力10萬噸/年,廣州化工廠8萬噸/年乙烯法VCM/PVC項目已通過評審。
3.生產工藝簡述
PVC樹脂可以用懸浮聚合、乳液聚合、本體聚合或溶液聚合四種基本工藝生產。聚合反應由自由基引發,反應溫度一般為40~70OC,反應溫度和引發劑的濃度對聚合反應速率和PVC樹脂的分子量分布影響很大。懸浮聚合生產工藝成熟、操作簡單、生產成本低、產品品種多、應用范圍廣,一直是生產PVC樹脂的主要方法,目前世界上90%的PVC樹脂 (包括均聚物和共聚物) 都是出自懸浮法生產裝置。美國懸浮法均聚PVC樹脂的生產能力不斷提高,1987年佔84%,1996年為90%。
PVC樹脂生產技術已經十分成熟,近年來主要是針對已經基本定型的工藝技術進行一些改進。90年代中期以來有關PVC樹脂工藝技術的專利集中在改進防結焦塗層、改進引發劑體系、改進乳化劑以及減少殘留單體含量等方面。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已經建成包括先進的懸浮法、本體法和生產糊樹脂的乳液法、微懸浮法等在內的工藝齊全的PVC樹脂生產裝置。但是, 整個行業的技術水平還比較低。我國生產裝置規模普遍較小,國外先進國家懸浮法裝置生產規模一般在10~20萬噸/年,在我國70餘生產廠只有3套裝置達到這樣的規模;目前國外乙烯氧氯化法路線生產的PVC樹脂已佔90%以上的比例,發達國家基本淘汰了電石乙炔法路線,我國採用乙烯路線的PVC樹脂僅佔PVC樹脂總能力的1/3。
3.1懸浮聚合
懸浮聚合通過不斷進行攪拌使單體液滴在水中保持懸浮狀態,聚合反應在單體小液滴中進行。通常懸浮聚合反應為間歇聚合。
近年來各公司對PVC樹脂間歇懸浮聚合工藝的配方、聚合釜、產品品種和質量不斷研究和改進, 開發出各具特點的工藝技術,目前應用較多的是Geon公司(原B.F Goodrichg公司)技術、日本信越公司技術、歐洲EVC公司技術, 這三大公司的技術在1990年以來世界新增的PVC樹脂生產能力中各佔大約21%的比例。
3.2乳液聚合
乳液聚合與懸浮聚合基本類似,只是要採用更為大量的乳化劑,並且不是溶於水中而是溶於單體中。這種聚合體系可以有效防止聚合物粒子的凝聚,從而得到粒徑很小的聚合物樹脂,一般乳液法生產的PVC樹脂的粒徑為0.1—0.2mm,懸浮法為20―200mm。引發劑體系與懸浮聚合也有所不同,通常是含有過硫酸鹽的氧化還原體系。乾燥方法也設計成可以保持較小的粒徑的方式, 常常採用一些噴霧乾燥劑。由於不可能將乳化劑完全除去,因此用乳液法生產的樹脂不能用於生產需要高透明性的製品如包裝薄膜或要求吸水性很低的製品如電線絕緣層。一般來說乳液聚合PVC樹脂的價格高於懸浮聚合的樹脂,然而需要以液體形式配料的用戶使用這種樹脂,如糊樹脂。在美國大部分乳液聚合的樹脂產品都是糊樹脂(又叫分散型樹脂),少量用於乳膠。在歐洲,各種乳液工藝也用於生產通用樹脂,尤其是壓延和擠出用樹脂。
3.3本體聚合
本體法生產工藝在無水、無分散劑,只加入引發劑的條件下進行聚合,不需要後處理設備,投資小、節能、成本低。用本體法PVC樹脂生產的製品透明度高、電絕緣性好、易加工,用來加工懸浮法樹脂的設備均可用於加工本體法樹脂。PVC本體工藝在80年代得到較大發展。但是,盡管從理論上說懸浮和本體聚合反應工藝生產的樹脂可以用於相同的領域,實際上加工廠一般只使用其中之一,因為懸浮和本體樹脂不能混合,即使少量混合也會因靜電效應導致聚合物粉末的流動性降低,而懸浮聚合樹脂更易得到的,因此大多數加工廠放棄了本體樹脂,近年來本體工藝出現了止步不前或衰退的狀態。
3.4溶液聚合
在溶液聚合中,單體溶解在一種有機溶劑(如n-丁烷或環己烷)中引發聚合,隨著反應的進行聚合物沉澱下來。溶液聚合反應專門用於生產特種氯乙烯與醋酸乙烯共聚物(通常醋酸乙烯含量在10~25%)。這種溶液聚合反應生產的共聚物純凈、均勻,具有獨特的溶解性和成膜性。
4.國內需求量和年均增長率
我國1998年聚氯乙烯產量為160萬噸,凈進口量約157萬噸,表觀需求量為317萬噸。考慮到進口產品中有相當部分不屬於一般貿易方式(如1998年來料加工、進料加工、保稅倉庫等方式進口占總進口量的89.7%),但由於來、進料加工等貿易方式進口的樹脂並未能全部復出口,粗估國內的需求大約為248萬噸。15年來我國聚氯乙烯樹脂的表觀滿足率和滿足率分別為80.6%和87.5%,高於其它通用樹脂。需求的年均增長率為9.8%,是同期GDP年均增長率(10.3%)的0.95倍,低於其它通用樹脂。然而,從1983-1998年我國聚氯乙烯樹脂需求增長趨勢看,90年代的需求增長率明顯高於80年代,90年代國內需求滿足率明顯低於80年代。
5.國內價格變化
下表和圖列出近年來我國PVC的價格變化趨勢,其變化趨勢與其它通用樹脂基本相同,1995年第二季度通用牌號價格達每噸1萬元左右,1998年2季度後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價格明顯下跌,最低降至5500元左右,1999年3季度後少有回升。1999年4季度價格大體相當於1996年3季到1997年1季度的水平,距歷史上的高價位尚遠。
表1 我國聚氯乙烯樹脂的價格變化
時間 元/噸 時間 元/噸
922季 4300 962季 7200
923季 4250 963季 7100
924季 4400 964季 6800
931季 4600 971季 6700
932季 5800 972季 7600
933季 7000 973季 7500
934季 7000 974季 7400
941季 6800 981季 7400
942季 7050 982季 6600
943季 7500 983季 5600
944季 7600 984季 5500
951季 8700 991季 5600
952季 9900 992季 5600
953季 8600 993季 6500
954季 7100 994季 6900
961季 6900
6.應用狀況
PVC樹脂可以採用多種方法加工成製品,懸浮聚合的PVC樹脂可以擠出成型、壓延成型、注塑成型、吹塑成型、粉末成型或壓塑成型。分散型樹脂或糊樹脂通常只採用糊料塗布成型,用於織物的塗布和生產地板革。糊樹脂也可以用於搪塑成型、滾塑成型、蘸塑成型和熱噴成型。
發達國家PVC樹脂的消費結構中主要是硬製品,美國和西歐硬質品佔大約2/3的比例,日本佔55%;硬質品中主要是管材和型材,佔大約70~80%。PVC軟製品市場大約佔全部PVC市場的30%,軟製品主要包括織物的壓延和塗層、電線電纜、薄膜片材、地面材料等。硬質品PVC樹脂近年來增長比軟製品快。
在全世界范圍內一半以上的PVC樹脂用於與建築有關的市場,使PVC行業容易受到經濟的波動影響。建築領域是PVC樹脂增長最快的市場,1986~1996年美國PVC樹脂在建築市場的增長率為6%/年, 在其它市場中的增長率僅為1.4%/年。1986年美國PVC樹脂在建築市場中的分額為64%,1996年增加到73%,預計2001年將增加到76%, 增長最快的用途是管材、板壁、和門窗等。
近幾年我國聚氯乙烯硬製品應用份額也有增長趨勢,管材、型材和瓶類所佔份額由1996年25%增長到1998年的40%,但至今我國聚氯乙烯的應用還是軟製品的份額較多。1998年軟製品佔PVC總用量的51%(其中薄膜為20%,塑料鞋10%,電纜料5%,革製品11%,泡沫和單板等5%),硬製品佔40%(其中板材16%,管材9%,異型材8%,瓶3%,其它4%),地板牆紙等佔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