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BOD5和COD 在污水處理中,去除BOD5和COD的原理是什麼呢 謝謝.
生化法是利用微生物講解有機物,從而去除COD和BOD 混凝法緩氏是利用混凝劑(聚鋁PAC、硫酸亞鐵和三氯化鐵等}和亮閉絮凝劑(PAM),形成礬花,吸附有機物.從而降低COD和BOD,不過去除率擾鍵散不很高.
『貳』 bodcod對超濾膜的使用有影響嗎bodcod在什麼范圍才可以進超濾膜
bodcod反映的是水中有機物污染的程度,說明溶解性有機物的含有情況,這兩個數值高肯定對膜不好,影響使用壽命,因此在進入膜前應加設預處理設施盡可能降低溶解性有機物對膜的影響。
『叄』 我這邊是做藻類養殖的,在藻濃縮和廢水處理中想要用到超濾膜和膜生物反應器,應該怎麼進行設計啊
澡濃縮是用超濾膜,主要是設計通量所需的膜,每小時能過濾多少水,能濃縮到什麼程度,通量衰減情況;超濾膜對不同水質的通量不同,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定,用的時候這種水容易生垢堵住超濾膜,自動控制免不了,定時化學清洗也是需要的。
廢水處理主要是去除水中的COD(化學需氧量),這需要計算日處理量需要多大的池子(和生物需氧量BOD有關),需要多少的曝氣,排放的水質標准。這需要使用微濾膜,目前有中空纖維和平板式兩種,中空纖維的缺點是如果池子里有較大的懸浮雜物,用的時間長容易斷絲,平板式的缺點是佔地面積大
『肆』 納濾能否有效去除水中的COD BOD5和TOC
首先,納濾膜(Nanofiltration Membranes)是80年代末期問世的一種新型分離膜,其截留分子量介於反滲透膜和超濾膜之間,約為-2000Da,由此推測納濾膜可能擁有lnm左右的微孔結構,故稱之為「納濾」。納濾膜大多是復合膜,其表而分離層由聚電解質構成,因而對無機鹽具有一定的截留率。國外已經商品化的納濾膜大多是通過界面縮聚及縮合法在微孔基膜上復合一層具有納米級孔徑的超薄分離層。
納濾膜能截留納米級(0.001微米)的物質。納濾膜的操作區間介於超濾和反滲透之間,截留溶解鹽類的能力為20%-98%之間,對可溶性單價離子的去除率低於高價離子,納濾一般用於去除地表水中的有機物和色素、地下水中的硬度及鐳,且部分去除溶解鹽,在食品和醫葯生產中有用物質的提取、濃縮。納濾膜的運行壓力一般3.5-30bar。
納濾過程的關鍵是納濾膜。對膜材料的要求是:具有良好的成膜性、熱穩定性、化學穩定性、機械強度高、耐酸鹼及微生物侵蝕、耐氯和其它氧化性物質、有高水通量及高鹽截留率、抗膠體及懸浮物污染,價格便宜且採用的納濾膜多為芳香族及聚酸氫類復合納濾膜。復合膜為非對稱膜,由兩部分結構組成:一部分為起支撐作用的多孔膜,其機理為篩分作用;另一部分為起分離作用的一層較薄的緻密膜,其分離機理可用溶解擴散理論進行解釋。對於復合膜,可以對起分離作用的表皮層和支撐層分別進行材料和結構的優化,可獲得性能優良的復合膜。膜組件的形式有中空纖維、卷式、板框式和管式等。其中,中空纖維和卷式膜組件的填充密度高,造價低,組件內流體力學條件好;但是這兩種膜組件的製造技術要求高,密封困難,使用中抗污染能力差,對料液預處理要求高。而板框式和管式膜組件雖然清洗方便、耐污染,但膜的填充密度低、造價高。因此,在納濾系統中多使用中空纖維式或卷式膜組件。
在我國,對納濾過程的理論研究比較早,但對納濾膜的開發尚處於初步階段。在美國、日本等國家,納濾膜的開發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達到了商品化的程度,如美國Filmtec公司的NF系列納濾膜、日本日東電工的NTR-7400系列納濾膜及東麗公司的UTC系列納濾膜等都是在水處理領域中應用比較廣泛的商品化復合納濾膜。
對於一般的反滲透膜,脫鹽率是膜分離性能的重要指標,但對於納濾膜,僅用脫鹽率還不能說明其分離性能。有時,納濾膜對分子量較大的物質的截留率反而低於分子量較小的物質。納濾膜的過濾機理十分復雜。由於納濾膜技術為新興技術,因此對納濾的機理研究還處於探索階段,有關文獻還很少。但鑒於納濾是反滲透的一個分支,因此很多現象可以用反滲透的機理模型進行解釋。關於反滲透的膜透過理論[2]有朗斯代爾、默頓等的溶解擴散理論;里德、布雷頓等的氫鍵理論;舍伍德的擴散細孔流動理論;洛布和索里拉金提出的選擇吸附細孔流動理論和格盧考夫的細孔理論等。
納濾膜的過濾性能還與膜的荷電性、膜製造的工藝過程等有關。不同的納濾膜對溶質有不同的選擇透過性,如一般的納濾膜對二價離子的截留率要比一價離子高,在多組分混合體系中,對一價離子的截留率還可能有所降低。納濾膜的實際分離性能還與納濾過程的操作壓力、溶液濃度、溫度等條件有關。如透過通量隨操作壓力的升高而增大,截留率隨溶液濃度的增大而降低等。
所以,納濾膜可以去除大部分COD及BOD和TOC
『伍』 如何處理化工生產污水COD達標排放
水量倒不是很大,但COD很高,用你所說的處理工藝可行性不高。
砂濾主要去除廢水中的SS,而對SCOD去除不明顯,一般要求進水SS小於100mg/l。如果你要處理的廢水中SS較高,佔COD的比例高,則砂濾很容易形成板結,除非處理前對廢水進行稀釋;同樣活性碳吸附、超濾、RO法等對SS也是有要求的。
另外,如果廢水中SS不高,那麼你所說的這些深度處理方法對如此高的COD負荷,其去除效果很值得懷疑,更重要的是,處理和維護成本也很高。建議你向專業的生產廠家作相關詢問,看這些處理方法適合於怎樣的水質條件。
根據你提供的信息,建議你再測一下原水中的SS、BOD和電導率,如果BOD/COD>0.3,完全可以先上一個小型的厭氧反應器或延時曝氣系統,將BOD降低後再根據出水要求考慮深度處理,處理難度和成本可大大降低。
1、你所要處理的化工生產廢水主要成分是哪些?可生化性如何?
2、處理的來水COD有多高?水量是多少?前端是否有厭氧或好氧生物處理工藝?
3、你所說的COD達標排放是國家一級排放標准還是二級排放標准?是排至市政污水管網還是直排入河,還是生產回用?
4、砂濾主要去除SS;活性碳、超濾、膜過濾能去除一部分COD,可作為深度處理工藝的選擇,但COD負荷畢竟有限,且需考慮到成本的問題;如來水COD高的話,前端需要生化處理工藝;就我所知,PTA化工生產廢水經過厭氧和好氧生物處理,其COD是能夠降至100mg/l以下的,甚至可以達到60mg/l以下!
『陸』 常用幾種膜分離法污水處理方式
常用來的幾種膜分源離法污水處理方式:
一、超濾膜分離方法。根據分子的形狀和不同性質利用大氣壓力的作用,將其進行有效的篩選和分離。這項技術通過我國的多年研究和使用,除污效果顯著,能有效的對污水中的bing原體進行處理。因此超濾膜分離技術在我國各項污水處理中得到廣泛的使用。
二、納濾膜分離方法。在20世紀70年代的中後期形成的納濾膜分離技術就是在保證無機鹽分離時不受電勢和化學梯度的影響,通過(實際壓力小於或等於1。5MPa)的作用將直徑大約為1納米的分子進行有效的篩選和分離,從而達到污水處理的效果。
三、液膜分離方法。在20世紀60年代被提出一直到80年代中後期才被廣泛應用的液膜分離技術,分為乳狀液膜和支撐液膜,其中乳液液膜在污水處理技術中被廣泛應用。第四、膜生物反應器。就是原水在進入生物反應器與生物發生充分反應之後,利用循環泵,使水流經膜組件,水得到排放的同時生物相又重新流入生物反應器,該技術是通過把膜件與生物反應器進行結合而形成的一種新型去污技術。
『柒』 請教超濾膜用在廢水處理中的事項
1. 超濾膜可以截留來細菌,但不可以殺死自細菌,截留率再好的超濾膜也不能長期保證干凈區沒有細菌,這樣會直接影響到出水水質,因此必須定期對周轉環境及過濾系統進行定期滅菌,滅菌的操作周期因供給原水的水質情況而定。
2. 過濾系統所用組件數量是根據設計總透水量而定的,而每根組件所標稱的每小時產水量是指純水透水速率,是指採用純水作測試介質,純水對超濾膜不存在溶質引起的堵塞問題。但由於裝置的透水速率隨運轉時間而逐漸下降,但經清洗後基本上可以回復到一個相對穩定值。此外,超濾組件的透水量還受到溫度、壓力、料液濃度、給水濁度等因素影響。
3. 由於每根超濾組件在出廠前加入保護液,使用前要徹底沖洗組件中的保護液,無論低壓還是高壓沖洗時,系統的產水排放閥均應全部打開。
4. 超濾組件要輕拿輕放,並注意保護,由於超濾組件是精密器材,所以在使用安裝時要小心,要輕拿輕放,更不能甩壞。組件若停用,要先用清水沖洗干凈後,加0.5%甲醛水溶液進行消毒滅菌,並密封好。如冬天組件還要進行防凍處理。
5. 使用中空纖維超濾膜前必須認真閱讀使用說明,按照超濾膜在水處理應用工藝進行操作。
『捌』 超濾能去除二價以上的離子嗎,去除率有多大
超濾主要是過濾膠體類物質,大分子,就連COD去除率都有限,一般感覺文獻中COD去除率版也就40%,而且超濾權不是過濾離子的,超濾超濾膜的公稱孔徑一般都是0.02微米,所以去除率很低,你要是過濾離子就得上反滲透,都在98%以上。如果你非要超濾,那麼最好把金屬離子膠體化,這樣效率很高,基本都可以90%以上,但是你如果單純說水溶性金屬離子,效果非常低,他只能處理部分吸附在膠體上的重金屬,具體數值與你的膠體含量有關。
『玖』 超濾膜能去除水中有機物嗎
超濾膜能否去除水中的有機物?
答案是否定的。超濾可以很容易的去除水中的有機物,這是一種誤解。
1、關於水中有機物的形態
按形態來分,水中有機物也和水中無機物一樣,可以分為懸浮態、膠態和溶解態三大類。
對溶解態有機物的定義,是依據測定方法來理解。目前普遍應用的測定方法是將水樣通過0.45μm(或0.15μm)濾膜過濾,通過濾膜後的水中有機物作為溶解態有機物,沒有通過濾膜的有機物作為懸浮態和膠態有機物。有人選用0.15μm濾膜,這是因為在無濁度水制備中將透過0.15μm濾膜的水作為零濁度水。試驗表明,水通過0.45μm或0.15μm濾膜後,對水中有機物量影響不大,所以目前一般均將通過0.45μm濾膜的水中有機物作為溶解態有機物。
根據這種觀點,水分析中測定的COD,也可以分為懸浮態和膠態有機物的COD和溶解態有機物的COD二部分。原水都是先經過混凝、澄清、過濾之後才作為離子交換的進水,反滲透的進水在過濾之後還要再經過二次混凝或細砂過濾,這樣的水,應該說其中的懸浮態和膠態有機物已大部分去除,水的COD中大部分是溶解態有機物的COD。試驗表明,原水在混凝、澄清、過濾階段,對水中溶解態有機物去除甚微,有時甚至為0,而對水中懸浮態和膠態有機物去除率可以達到90%以上。
所以,我們籠統講某種處理方法可以去除水中多少有機物,即COD去除率為多少是不確切的,也不全面的。水處理中面臨的困難不是總的有機物(COD)的去除率能提高到多少,因為在懸浮態和膠態有機物含量高的水中,應用一般的混凝、澄清、過濾的方法,就可以把總有機物(COD)去除率提高到很高的數值。
因此,反滲透(或離子交換)進水中的有機物主要是溶解態有機物,反滲透(或離子交換)進水的COD指標也主要是指溶解態有機物的COD。要使反滲透(或離子交換)進水的COD達到標准,其主要任務也是降低水中溶解態有機物的量。
『拾』 污水cod超標怎麼處理
1、物理法:是利用物理作用來分離廢水中的懸浮物或乳濁物,可去除廢水中的COD。常見的有格柵、篩濾、離心、澄清、過濾、隔油等方法。
2、化學法:是利用化學反應的作用來去除廢水中的溶解物質或膠體物質,可去除廢水中的COD。常見的有中和、沉澱、氧化還原、催化氧化、光催化氧化、微電解、電解絮凝、焚燒等方法。
3、物理化學法:是利用物理化學作用來去除廢水中溶解物質或膠體物質。可去除廢水中的COD。常見的有格柵、篩濾、離心、澄清、過濾、隔油等方法。
污水中的cod超標反應了水中還原性物質受污染的程度,cod的含量越高,則水中的需要消耗的溶解氧就越多,從而造成水中缺氧,而水中缺氧就會導致大量水中的動植物因缺氧而死亡,加速水質惡化。
企業生產過程中cod的產生可是不可避免的,例如食品廠中多餘食物的殘留與水體、化工廠中還原性物質S離子和氯離子等及電鍍廢水在酸洗過程中都是污水COD超標原因。
(10)超濾膜可以去除bodcod擴展閱讀:
人類生產活動造成的水體污染中,工業引起的水體污染最嚴重。如工業廢水,它含污染物多,成分復雜,不僅在水中不易凈化,而且處理也比較困難,工業廢水為工業污染引起水體污染的最重要的原因。
生活污水、畜禽飼養場污水以及製革、洗毛、屠宰業和醫院等排出的廢水,常含有各種病原體,如病毒、病菌、寄生蟲。水體受到病原體的污染會傳播疾病,如血吸蟲病、霍亂、傷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歷史上流行的瘟疫,有的就是水媒型傳染病。
在水資源中,有機物帶入蒸汽系統和凝結水中,使pH降低,造成系統腐蝕,在循環水系統中有機物含量高會促進微生物繁殖。因此,不管對除鹽、爐水或循環水系統,COD都是越低越好,但並沒有統一的限制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