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半透膜滲透原理
半透膜滲透原理是水分子從水勢高的系統通過半透膜向水勢低的系統移動的現象。
細胞與細胞之間,或細胞浸於溶液或水中,只要原生質層兩側溶液有濃度差,都會發生滲透作用。滲透現象發生的條件有兩個,包括有半透膜,半透膜兩側有物質的量濃度差。
生物膜並非理想半透膜,它是選擇透性膜,既允許水分子通過也允許某些溶質通過,但通常使溶劑分子比溶質分子通過要多得多,因此可以發生滲透作用。
半透膜技術,是指利用一種特殊的半透膜將溶液隔開,使一側溶液中的某種溶質透過膜或者溶劑滲透出來,從而達到溶質分離的技術。
⑵ 根對水分的吸收知識點
根對水分的吸收知識點如下:伏皮
1、水分代謝:指綠色植物對水分的吸收、運輸、利用和散失。
2、半透膜:指某些物質可以透過,而另一些物質不能透過的多孔性薄膜。
3、選缺嘩差擇透過性膜:由於膜上具有一些運載物質的載體,因為不同細胞膜上含有的載體的種類和數量不同,即使同一細胞膜上含有的運載不同物質的載體的數量也不同,因而表現出細胞膜對物質透過的高度選擇性。
8、原生質層:成熟植物細胞的細胞膜、液泡膜以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稱為原生質層,可看作一層選擇透過性膜。
9、質壁分離:原生質層與細胞壁分離的現象。
10、蒸騰作用:植物體內的水分,主要是以水蒸氣的形式通過葉的氣孔散失到大氣中。
⑶ 植物根細胞吸水原理實驗有哪些
要理解植物根細胞吸水原理,首先必須要了解細胞膜是一種選擇性半透膜的道理,我們可以用帶微孔的玻璃紙來做幾個實驗達到這一目的。
1.半透性試驗
實驗材料和用具:玻璃紙、20%硫酸銅溶液、鑷子
實驗步驟:
(1)玻璃紙打微孔:找一張普通玻璃紙,擦乾凈後平鋪在大碗或大碟子里,倒進一些20%濃度的硫酸銅溶液,要浸沒玻璃紙,然後在室溫為10~20℃下,浸泡1小時;20%的硫酸銅溶液能把玻璃紙腐蝕成許多肉眼看不見的小洞洞。
(2)用鑷子從硫酸銅溶液取出玻璃紙(硫酸銅有些毒性,不要用手取,以免誤入嘴裡)。用清水沖洗干凈,半透膜就做成了。
(3)把番茄汁包在玻璃紙半透膜里,用線把膜袋口緊緊扎住,然後慢慢地放在盛有濃鹽水的瓶子里,讓半透膜袋懸在鹽水中,進行觀察。
不一會兒,看到半透膜袋明顯地變癟,這是番茄汁中的水分通過半透膜進入了濃鹽水裡造成的。這時候,你把膜袋取出來,再把它懸在另一個盛有清水的深盆里。不久,你又會看到半透膜袋慢慢地鼓了起來。這是因為水分通過半透膜進入到玻璃紙半透膜袋裡來了。
植物根毛細胞的吸水跟這個道理完全一樣。當土壤溶液的濃度小於細胞液的時候,根毛細胞就吸水;相反,根毛細胞就排水。但是必須強調,細胞膜絕不是一種簡單的、機械的半透膜。它的功能跟活細胞的生命活力有密切關系,一旦活細胞的生命活動受到阻礙或停滯了,細胞膜的半透性也會發生很大變化,甚至喪失半滲透能力。
2.選擇性實驗
實驗材料和用具:胡蘿卜、軟木塞、白糖或紅糖水、小刀
實驗步驟:
(1)把一個胡蘿卜的頂部頂去,在切口面上用小刀挖一個圓孔,孔的大小要正好能塞緊一個軟木塞(或橡皮塞)。
(2)從圓孔向下,把胡蘿卜心裡的肉挖出去,成一個長柱形的深坑。注意不要把胡蘿卜捅穿——這是實驗成敗的關鍵之一。
(3)找一個剛好能把坑口塞緊的軟木塞。在軟木塞的中心地也鑽一個小孔,剛好能插進一根兩頭開口的玻璃管。
(4)在胡蘿卜坑裡灌滿濃糖水(要用白糖或紅糖,不能用葡萄糖)。塞上軟木塞以後,糖水就進入玻璃管里,記下這時候玻璃管上的水位。然後,用熔化的蠟把軟木塞封住,不能漏氣——這是實驗成敗的關鍵之二。
(5)在一個干凈的大玻璃或大口瓶里,裝上干凈的水,再把上面的一套裝置放在水中,讓玻璃管口露出水面。
大約10分鍾,玻璃管中的液面慢慢上升。如果玻璃管比較短的話,1小時以後,糖水就會從玻璃管的上口溢出來。時間越長,溢出來的水越多。你嘗一嘗溢出來的水有甜味,再嘗嘗杯子里的水,一點甜味也沒有。可見,杯子里的水透過胡蘿卜,滲進了胡蘿卜坑裡,所以糖水會增加;然而胡蘿卜坑裡的糖水卻沒有進到杯子里去。
這是什麼原因呢?秘密也在細胞膜上。胡蘿卜的細胞膜就好像我們篩土用的篩子一樣。篩子只允許小於篩孔的土粒通過,大於篩孔的土粒就過不去。像水和溶解在水裡的食鹽等無機物,它們的分子比較小,可以自由通過細胞膜,像白糖、紅糖、澱粉、蛋白質等有機物,它們的分子大,就不能通過細胞膜。
那為什麼胡蘿卜細胞里的水不會倒流到杯子裡面去呢?這是由第二種因素,即膜的兩邊溶液的濃度來決定的。如果細胞液的濃度大於外面溶液的濃度,外面的溶液里的水分就會滲進細胞里;如果細胞液的濃度小於外面溶液的濃度,細胞液里的水會就分流出去。杯子里的清水不含糖類等有機物質,所以水就很快滲進胡蘿卜里去了。
在一般情況下,根毛細胞液的濃度總是大於土壤溶液的濃度,所以根里的水是不會倒流到土壤里去的!如果給花草樹木及農作物施用太濃的肥料水時,植物體里的水就會倒流到土壤里,很快會打蔫甚至枯死。
⑷ 高中生物必背知識點
高中生物必背知識點:
一、植物的激素調節
1、向性運動:是植物體受到單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如光、重力等)而引起的定向運動。
2、感性運動:由沒有一定方向性的外界刺激(如光暗轉變、觸摸等)而引起的局部運動,外界刺激的方向與感性運動的方向無關。
3、激素的特點:①量微而生理作用顯著;②其作用緩慢而持久。激素包括植物激素和動物激素。植物激素:植物體內合成的、從產生部位運到作用部位,並對植物體的生命活動產生顯著調節作用的微量有機物;動物激素:存在動物體內,產生和分泌激素的器官稱為內分泌腺,內分泌腺為無管腺,動物激素是由循環系統,通過體液傳遞至各細胞,並產生生理效應的。
4、胚芽鞘:單子葉植物胚芽外的錐形套狀物。胚芽鞘為胚體的第一片葉,有保護胚芽中更幼小的葉和生長錐的作用。胚芽鞘分為胚芽鞘的尖端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的尖端是產生生長素和感受單側光刺激的部位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下面的部分是發生彎曲的部位。
5、瓊脂:能攜帶和傳送生長素的作用;雲母片是生長素不能穿過的。
6、生長素的橫向運輸:發生在胚芽鞘的尖端,單側光刺激胚芽鞘的尖端,會使生長素在胚芽鞘的尖端發生從向光一側向背光一側的運輸,從而使生長素在胚芽鞘的尖端背光一側生長素分布多。
7、生長素的豎直向下運輸:生長素從胚芽鞘的尖端豎直向胚芽鞘下面的部分的運輸。
8、生長素對植物生長影響的兩重性:這與生長素的濃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種類等有關。一般說,低濃度范圍內促進生長,高濃度范圍內抑制生長。
9、頂端優勢:植物的頂芽優先生長而側芽受到抑制的現象。由於頂芽產生的生長素向下運輸,大量地積累在側芽部位,使這里的生長素濃度過高,從而使側芽的生長受到抑制的緣故。解出方法為:摘掉頂芽。頂端優勢的原理在農業生產實踐中應用的實例是棉花摘心。
10、無籽番茄(黃瓜、辣椒等):在沒有受粉的番茄(黃瓜、辣椒等)雌蕊柱頭上塗上一定濃度的生長素溶液可獲得無籽果實。要想沒有授粉,就必須在花蕾期進行,因番茄的花是兩性花,會自花傳粉,所以還必須去掉雄蕊,來阻止傳粉和受精的發生。無籽番茄體細胞的染色體數目為2N。
語句:
1、生長素的發現:(1)達爾文實驗過程:A單側光照、胚芽鞘向光彎曲;B單側光照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長也不彎曲;C單側光照尖端罩有錫箔小帽的胚芽鞘,胚芽鞘直立生長;單側光照胚芽鞘尖端仍然向光生長。——達爾文對實驗結果的認識:胚芽鞘尖端可能產生了某種物質,能在單側光照條件下影響胚芽鞘的生長。(2)溫特實驗:A把放過尖端的瓊脂小塊,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側,胚芽鞘向對側彎麴生長;B把未放過尖端的瓊脂小塊,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側,胚芽鞘不生長不彎曲。——溫特實驗結論:胚芽鞘尖端產生了某種物質,並運到尖端下部促使某些部分生長。(3)郭葛結論:分離出此物質,經鑒定是吲哚乙酸,因能促進生長,故取名為「生長素」。
2、生長素的產生、分布和運輸:成分是吲哚乙酸,生長素是在尖端(分生組織)產生的,合成不需要光照,運輸方式是主動運輸,生長素只能從形態學上端運往下端(如胚芽鞘的尖端向下運輸,頂芽向側芽運輸),而不能反向進行。在進行極性運輸的同時,生長素還可作一定程度的橫向運輸。
3、生長素的作用:a、兩重性:對於植物同一器官而言,低濃度的生長素促進生長,高濃度的生長素抑制生長。濃度的高低是以生長素的最適濃度劃分的,低於最適濃度為「低濃度」,高於最適濃度為「高濃度」。在低濃度范圍內,濃度越高,促進生長的效果越明顯;在高濃度范圍內,濃度越高,對生長的抑製作用越大。b、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對生長素濃度的反應不同:根、芽、莖最適生長素濃度分別為10-10、10-8、10-4(mol/L)。
4、生長素類似物的應用:a、在低濃度范圍內:促進扦插枝條生根----用一定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溶液浸泡不易生根的枝條,可促進枝條生根成活;促進果實發育;防止落花落果。b、在高濃度范圍內,可以作為鋤草劑。5、果實由子房發育而成,發育中需要生長素促進,而生長素來自正在發育著的種子。
5、赤黴素、細胞分裂素(分布在正在分裂的部位,促進細胞分裂和組織分化)、脫落酸和乙烯(分布在成熟的組織中,促進果實成熟)。
6、植物的一生,是受到多種激素相互作用來調控的。
二、生物的呼吸作用
1、呼吸作用(不是呼吸):指生物體的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終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產物,並且釋放出能量的過程。
2、有氧呼吸:指細胞在有氧的參與下,把糖類等有機物徹底氧化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大量能量的過程。
3、無氧呼吸:一般是指細胞在無氧的條件下,通過酶的催化作用,把等有機物分解為不徹底的氧化產物,同時釋放出少量能量的過程。
4、發酵:微生物的無氧呼吸。
語句:
1、有氧呼吸:①場所:先在細胞質的基質,後在線粒體。②過程:第一階段、(葡萄糖)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細胞質的基質);第二階段、2C3H4O3(丙酮酸)→6CO2+20[H]+少量能量(線粒體);第三階段、24[H]+O2→12H2O+大量能量(線粒體)。
2、無氧呼吸(有氧呼吸是由無氧呼吸進化而來):①場所:始終在細胞質基質②過程:第一階段、和有氧呼吸的相同;第二階段、2C3H4O3(丙酮酸)→C2H5OH(酒精)+CO2(或C3H6O3乳酸)②高等植物被淹產生酒精(如水稻),(蘋果、梨可以通過無氧呼吸產生酒精);高等植物某些器官(如馬鈴薯塊莖、甜菜塊根)產生乳酸,高等動物和人無氧呼吸的產物是乳酸。
3、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區別和聯系①場所:有氧呼吸第一階段在細胞質的基質中,第二、三階段在線粒體②O2和酶:有氧呼吸第一、二階段不需O2;第三階段:需O2,第一、二、三階段需不同酶;無氧呼吸--不需O2,需不同酶。③氧化分解:有氧呼吸--徹底,無氧呼吸--不徹底。④能量釋放:有氧呼吸(釋放大量能量38ATP)---1mol葡萄糖徹底氧化分解,共釋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儲存在ATP中;無氧呼吸(釋放少量能量2ATP)--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共放出196.65kJ能量,其中61.08kJ儲存在ATP中。⑤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第一階段相同。
4、呼吸作用的意義:為生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為其它化合物合成提供原料。
5、關於呼吸作用的計算規律是:①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時,無氧呼吸與有氧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物質的量之比為1:3②產生同樣數量的ATP時無氧呼吸與有氧呼吸的葡萄糖物質的量之比為19:1。如果某生物產生二氧化碳和消耗的氧氣量相等,則該生物只進行有氧呼吸;如果某生物不消耗氧氣,只產生二氧化碳,則只進行無氧呼吸;如果某生物釋放的二氧化碳量比吸收的氧氣量多,則兩種呼吸都進行。
6、產生ATP的生理過程例如:有氧呼吸、光反應、無氧呼吸(暗反應不能產生)。在綠色植物的葉肉細胞內,形成ATP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無氧呼吸)、葉綠體基粒(光反應)、線粒體(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高中生物必背知識點:植物的礦質營養
1、植物的礦質營養:是指植物對礦質元素的吸收、運輸和利用。
2、礦質元素:一般指除了C、H、O以外,主要由根系從土壤中吸收的元素。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有13種.其中大量元素7種N、S、P、Ca、Mg、K(Mg是合成葉綠素所必需的一種礦質元素)巧記:丹留人蓋美家。Fe、Mn、B、Zn、Cu、Mo、Cl屬於微量元素,巧記:鐵門碰醒銅母(驢)。
3、交換吸附:根部細胞表面吸附的陽離子、陰離子與土壤溶液中陽離子、陰離子發生交換的過程就叫交換吸附。
4、選擇吸收:指植物對外界環境中各種離子的吸收所具有的選擇性。它表現為植物吸收的離子與溶液中的離子數量不成比例。
5、合理施肥:根據植物的需肥規律,適時地施肥,適量地施肥。
語句:
1、根對礦質元素的吸收①吸收的狀態:離子狀態②吸收的部位:根尖成熟區表皮細胞。③、細胞吸收礦質元素離子可以分為兩個過程:一是根細胞表面的陰、陽離子與土壤溶液中的離子進行交換吸附;二是離子被主動運輸進入根細胞內部,根進行離子的交換需要的HCO-和H+是根細胞呼吸作用產生的CO2與水結合後理解成的,根細胞主動運輸吸收離子要消耗能量。④影響根對礦質元素吸收的因素:a、呼吸作用:為交換吸附提供HCO-和H+,為主動運輸供能,因此生產上需要疏鬆土壤;b、載體的種類是決定是否吸收某種離子,載體的數量是決定吸收某種離子的多少,因此,根對吸收離子有選擇性。氧氣和溫度(影響酶的活性)都能影響呼吸作用。
2、植物成熟區表皮細胞吸收礦質元素和滲透吸水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①吸收部位:都為成熟區表皮細胞。②吸收方式:根對水分的吸收---滲透吸水,根對礦質元素的吸收----主動運輸。③、所需條件:根對水分的吸收----半透膜和半透膜兩側的濃度差,根對礦質元素的吸收----能量和載體。④聯系:礦質離子在土壤中溶於水,進入植物體後,隨水運到各個器官,植物成熟區表皮細胞吸收礦質元素和滲透吸水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
3、礦質元素的運輸和利用:①運輸:隨水分的運輸到達植物體的各部分。②利用形式:礦質運輸的利用,取決於各種元素在植物體內的存在形式。K在植物體內以離子狀態的形式存在,很容易轉移,能反復利用,如果植物體缺乏這類元素,首先在老的部位出現病態;N、P、Mg在植物體內以不穩定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能轉移,能多次利用,如果植物體缺乏這類元素,首先在老的部位出現病態;Ca、Fe在植物體內以穩定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不能轉移,不能再利用,一旦缺乏時,幼嫩的部分首先呈現病態。
4、合理灌溉的依據:不同植物對各種必需的礦質元素的需要量不同;同一種植物在不同的生長發育時期,對各種必需的礦質元素的需要量也不同。
5、根細胞吸收礦質元素離子與呼吸作用相關,在一定的氧氣范圍內,呼吸作用越強,根吸收的礦質元素離子就越多,達到一定程度後,由於細胞膜上的載體的數量有限,根吸收礦質元素離子就不再隨氧氣的增加而增加。
⑸ 根有利於吸收水分的結構特點是什麼
總的來說,根部成熟區負責吸收水分叢鍵,而成熟區根部細胞細胞液濃度較大,水勢較低肆激,同時細胞膜具有選擇透過裂鄭襪性,誘導水分順水勢進入根部。一些植物在根部還長有凱氏帶,便於水分透過並輸送至莖部。
⑹ 根是怎樣吸收養分的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根吸收水分是依靠細胞膜的半透膜負壓作用,因為細胞質鹽濃度比外界大,就會產生負壓,使水流進細胞。在通過其他作用最後集中到維管束。但是當外界濃度大於細胞內時,細胞會失水。這就是為什麼肥上大了會燒苗的原理。這個過程是被動的。 吸收養分是通過細胞壁上的通到進行的。這個過程是主動的。細胞膜磷脂雙分子層上鑲嵌著很多蛋白通到,專門負責離子進出細胞的。
⑺ 為什麼植物細胞(動物細胞)會吸水膨脹,失水萎縮為什麼肥料的濃度高了會影響根吸收水
【為什麼植物細胞(動物細胞)會吸水膨脹,失水萎縮】?
擴散作用
滲透作用 專指水分子通過半透膜的擴散現象 不耗能 引起滲透作用的原因:細胞膜兩側溶質濃度的差異
滲透壓(O.P. ) 由於滲透作用對半透膜所造成的壓力 溶液濃度越高,滲透壓越高;溶液濃度越低,滲透壓越低 水分子凈移動方向:滲透壓低→滲透壓高
滲透壓 滲透作用
膨壓(T.P.) 植物細胞內大型液胞膨脹壓迫植物細胞的壓力
膨壓的重要性 能使植物細胞維持固定形狀
提供草本植物莖,枝,葉的支持力 植物氣孔開閉,根部吸水及植物的局部運動均與膨壓有關
等張溶液
等於細胞生理濃度的溶液,此細胞外溶液稱等張溶液或等滲透壓溶液
細胞內滲透壓與外界相等
各類生物細胞的等張溶液濃度不同
哺乳類約0.9%氯化鈉溶液 兩生類約0.65%氯化鈉溶液
低張溶液,高張溶液低於細胞生理濃度的溶液,稱低張溶液或低滲透壓溶液
細胞內滲透壓較大水滲入細胞,細胞吸水膨脹 高於細胞生理濃度的溶液,稱高張溶液或高滲透壓溶液
細胞內滲透壓較小 水滲出細胞,細胞失水萎縮
主動運輸特性及原理物質藉細胞膜上的載體蛋白進行運輸,用來加速物質的運輸或將物質由低濃度往高濃度運輸 耗能,能量由ATP的分解所提供
【為什麼肥料的濃度高了會影響根吸收水】
根系要從土壤中吸水,根部細胞的水勢必須小於土壤溶液的水勢(即土壤溶液的滲透勢)。否則,根系不僅吸不到水,反而會產生反滲透失水而枯死。比如,施用化肥過多過於集中時,可使土壤溶液濃度過高,出現「燒苗」現象。因此,要注意灌溉用水的含鹽量和水培中的營養液濃度。一般灌溉用水的含鹽量不應超過0.2%,水培營養液的總離子濃度大多在20~50mmol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