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不飽和聚酯樹脂固化劑
不飽和聚酯樹脂在常溫使用固化劑有過氧倫甲乙酮和過氧化環巳酮,最常用是過氧化甲專乙酮,添加比例屬為千分之二至百分之二不等,具體看做什麼製品而定,太少產品固化不完全,太多會暴聚,總之根據實際情況添加,凝膠快慢主要靠促進劑多少調整,固化劑相對固定,濕度大時候多添加促進劑,溫度較低多添加固化劑。
以上兩種固化劑又稱為引發劑、或催化劑,都是過氧化物,都是易燃易爆品。
⑵ 不飽和樹脂的固化劑有哪幾種一般用量是多少以及原理是什麼
按引抄發方式的不同,不飽和聚酯樹脂固化類型可為三種:
熱固化:靠外部加熱使固化劑釋放游離基,從而引發樹脂固化的過程。(也稱為熱引發固化)
冷固化:在室溫或固化溫度不高的條件下,通過加入促進劑使固化劑釋放游離基從而使樹脂固化的過程。(也稱為化學分解引發固化)
光固化:通過加入光敏劑,用紫外線作為能源,引發樹脂交聯固化的過程。(也稱為光引發固化)
冷固化體系中常用的固化劑類型
1、 過氧化環己酮(是多種氫過氧化物的混合物)
過氧化環己酮溶解在二丁酯中,成為50%的糊狀物,稱為1#固化劑
2、過氧化二苯甲醯(是一種過氧化物,簡稱BPO)
過氧化二苯甲醯溶解在二丁酯中,成為50%的糊狀物,稱為2#固化劑
3、 過氧化甲乙酮(簡稱MEKP)
⑶ 不飽合樹脂是什麼概念
不飽和聚酯樹脂是什麼?
不飽和聚酯樹脂:unsaturated polyester resins, 縮寫代號UP。 不飽和聚酯是由飽和的二元醇與飽和的及不飽和的二元酸(或酸酐)縮聚而成的聚合物。 不飽和聚酯在液體乙烯類單位中的溶液稱作不飽和聚酯樹脂。
1.引言
不飽和聚酯樹脂(UPR)的固化似乎是從理論和實踐上已研究得十分透徹的問題,但是因為影響固化反應的因素相當復雜,而在UPR的各種應用領域中,製品所出現的質量瑕疵在很大程度上幾乎都與「固化」有關。所以,我們有對UPR的固化進行較深入探討的必要。
(探討不飽和聚酯樹脂的固化,首先應該了解與不飽和聚酯樹脂固化有關的一些概念和定義)
2.不飽和聚酯樹脂固化的概念
人類最早發現的樹脂是從樹上分泌物中提煉出來的脂狀物,如松香等,這是「脂」前有「樹」的原因。直到1906年第一次用人工合成了酚醛樹脂,才開辟了人工合成樹脂的新紀元。1942年美國橡膠公司首先投產不飽和聚酯樹脂,後來把未經加工的任何高聚物都稱作樹脂。但是早就與「樹」無關了。
樹脂又分為熱塑性樹脂和熱固性樹脂兩大類。對於加熱熔化冷卻變固,而且可以反復進行的可熔的樹脂叫做熱塑性樹脂,如聚氯乙烯樹脂(PVC)、聚乙烯樹脂(PE)等;對於加熱固化以後不再可逆,成為既不溶解,又不熔化的固體,叫做熱固性樹脂,如酚醛樹脂、環氧樹脂、不飽和聚酯樹脂等。
「聚酯」是相對於「酚醛」「環氧」等樹脂而區分的含有酯鍵的一類高分子化合物。這種高分子化合物是由二元酸和二元醇經縮聚反應而生成的,而這種高分子化合物中含有不飽和雙鍵時,就稱為不飽和聚酯,這種不飽和聚酯溶解於有聚合能力的單體中(一般為苯乙烯)而成為一種粘稠液體時,稱為不飽和聚酯樹脂(英文名Unsaturated Polyester Resin 簡稱UPR)。
因此,不飽和聚酯樹脂可以定義為由飽和的或不飽和的二元酸與飽和的或不飽和的二元醇縮聚而成的線型高分子化合物溶解於單體(通常用苯乙烯)中而成的粘稠的液體.
3. 不飽和樹脂的分類用應用范圍
根據不飽和聚酯樹脂的結構可分為鄰苯型、間苯型、對苯型、雙酚A型、乙烯基酯型等;根據其性能可分為通用型、防腐型、自熄型、耐熱型、低收縮型等;根據其主要用途可分為玻璃鋼(FRP)用樹脂與非玻璃鋼用樹脂兩大類,所謂玻璃鋼製品是指樹脂以玻璃纖維及其製品為增強材料製成的各種產品,也稱為玻璃纖維增強塑料(簡稱FRP或玻璃鋼);非玻璃鋼製品是樹脂與無機填料相混合或其本身單獨使用製成的各種製品,也稱為非增強型玻璃鋼製品。
4. 不飽和聚酯所用主要原材料
①不飽和二元酸 常用的有順丁烯二酸(簡稱順酸)或順丁烯二酸酐(簡稱順酐)和反-丁烯二酸(簡稱反酸)。 它在聚酯分子中,除提供羧基生成酯鍵,使分子鏈增大以外,最重要的貢獻是提供不飽和度,使聚酯分子具有與活性單體發生共聚合的能力,反酸合成的聚酯比由順酸合成的聚酯更具有線性特徵,軟化點高,結晶性強,耐腐蝕性強。 同一種不飽和二元酸,由於與飽和二元酸的摩爾配比不同,生成反應火星不同的聚酯,通常可分成三類:高反應活性樹脂(飽和二元酸/不飽和二元酸<1)、中反應活性樹脂(飽和二元酸/不飽和二元酸=1)和低反應活性樹脂(飽和二元酸/不飽和二元酸>1)。
②飽和二元酸 常用的是苯二甲酸的三個同分異構體:鄰位、間位和對位。由鄰位苯二甲酸構成的樹脂通常稱為鄰苯型聚酯;間位苯二甲酸構成的樹脂稱為間苯型聚酯;對位則稱為對苯型聚酯。間苯型聚酯的強度、耐水、耐熱和耐化學性能比鄰苯型聚酯好。對苯型聚酯歲也有優良的性能,但縮聚反應較難,所以我們很少用。
③二元醇 二元醇類按結構可分為直鏈類,支鏈類,醚類二元醇有一縮二乙二醇、一縮二丙二醇、新戊二醇。新戊二醇是對稱結構的醇,含有兩個甲基,可稱為2,2-二甲基丙二醇,可使樹脂的耐水性、耐鹼性提高,使樹脂對水解穩定,常用語高性能膠衣中,在耐化學樹脂中也有採用。
④阻聚劑 現在生產的不飽和聚酯樹脂一般加入的阻聚劑有對苯二酚、叔丁基鄰苯二酚和環烷酸銅等。 ⑤其他助劑 這類助劑的加入富裕樹脂一定性能,不是所有的樹脂都要添加,而是根據需要。 a. 石蠟 玻璃鋼成型後表面樹脂由於空氣中的氧氣或潮濕空氣中的水分的阻聚作用導致發黏,添加石蠟浮於表面隔絕氧氣或水分使樹脂正常固化。 b. 促變劑 促變劑會使樹脂流動性變小,適合於垂直面玻璃鋼成型或減緩樹脂內的填料沉降。常用的促變劑是活性二氧化硅,由水成法或火成法合成,二氧化硅含量在99%以上,呈白色無定型微細粉末,多孔,比表面積大促變劑用量根據樹脂所需的促變度而定。 c. 預促進劑 在生產廠內預先在樹脂內添加促進劑,定義為預促進不飽和聚酯。
(2)不飽和聚酯樹脂的製法 不飽和聚酯樹脂的生產科分為以下三個步驟。
①縮聚反應 目前很多工廠都採用熔融縮聚法,以酸和醇直接混合熔融後,產生縮聚反應,除加入原料外不需加入其他成分。
②稀釋 縮聚反應完成後,反應液冷卻到約120℃,諸如方有苯乙烯的稀釋釜中,稀釋為固含量一定的不飽和聚酯樹脂。
③調整 將稀釋後的樹脂液放入調整槽內,根據需要同時加入促變劑,攪拌均勻(非一般性攪拌),再加入所需助劑,攪拌均勻,取樣檢測黏度、促變度和凝膠時間,視測試結果,再來調整黏度及凝膠時間直至達到規格規定的范圍。
⑷ 不飽和聚酯和樹脂的物理力學性能是什麼
不飽和聚酯樹脂的固化機理
1.1 從游離基聚合的化學動力學角度分析
UPR的固化屬於自由基共聚合反應。固化反應具有鏈引發、鏈增長、鏈終止、鏈轉移四個游離基反應的特點。
鏈引發——從過氧化物引發劑分解形成游離基到這種游離基加到不飽和基團上的過程。
鏈增長——單體不斷地加合到新產生的游離基上的過程。與鏈引發相比,鏈增長所需的活化能要低得多。
鏈終止——兩個游離基結合,終止了增長著的聚合鏈。
鏈轉移——一個增長著的大的游離基能與其他分子,如溶劑分子或抑制劑發生作用,使原來的活性鏈消失成為穩定的大分子,同時原來不活潑的分子變為游離基。
1.2 不飽和聚酯樹脂固化過程中分子結構的變化
UPR的固化過程是UPR分子鏈中的不飽和雙鍵與交聯單體(通常為苯乙烯)的雙鍵發生交聯聚合反應,由線型長鏈分子形成三維立體網路結構的過程。在這一固化過程中,存在三種可能發生的化學反應,即
1、苯乙烯與聚酯分子之間的反應;
2、苯乙烯與苯乙烯之間的反應;
3、聚酯分子與聚酯分子之間的反應。
對於這三種反應的發生,已為各種實驗所證實。
值得注意的是,在聚酯分子結構中有反式雙鍵存在時,易發生第三種反應,也就是聚酯分子與聚酯分子之間的反應,這種反應可以使分子之間結合的更緊密,因而可以提高樹脂的各項性能。
1.3 不飽和樹脂固化過程的表觀特徵變化
不飽和聚酯樹脂的固化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
1、凝膠階段(A階段):從加入固化劑、促進劑以後算起,直到樹脂凝結成膠凍狀而失去流動性的階段。該結段中,樹脂能熔融,並可溶於某些溶劑(如乙醇、丙酮等)中。這一階段大約需要幾分鍾至幾十分鍾。
2、硬化階段(B階段):從樹脂凝膠以後算起,直到變成具有足夠硬度,達到基本不粘手狀態的階段。該階段中,樹脂與某些溶劑(如乙醇、丙酮等)接觸時能溶脹但不能溶解,加熱時可以軟化但不能完全熔化。這一階段大約需要幾十分鍾至幾小時。
3、熟化階段(C階段):在室溫下放置,從硬化以後算起,達到製品要求硬度,具有穩定的物理與化學性能可供使用的階段。該階段中,樹脂既不溶解也不熔融。我們通常所指的後期固化就是指這個階段。這個結段通常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通常需要幾天或幾星期甚至更長的時間。
1.4影響樹脂固化程度的因素
不飽和聚酯樹脂的固化是線性大分子通過交聯劑的作用,形成體型立體網路過程,但是固化過程並不能消耗樹脂中全部活性雙鍵而達到100%的固化度。也就是說樹脂的固化度很難達到完全。其原因在於固化反應的後期,體系粘度急劇增加而使分了擴散受到阻礙的緣故。一般只能根據材料性能趨於穩定時,便認為是固化完全了。樹脂的固化程度對玻璃鋼性能影響很大。固化程度越高,玻璃鋼製品的力學性能和物理、化學性能得到充分發揮。(有人做過實驗,對UPR樹脂固化後的不同階段進行物理性能測試,結果表明,其彎曲強度隨著時間的增長而不段增長,一直到一年後才趨於穩定。而實際上,對於已經投入使用的玻璃鋼製品,一年以後,由於熱、光等老化以及介質的腐蝕等作用,機械性能又開始逐漸下降了。)
影響固化度的因素有很多,樹脂本身的組分,引發劑、促進劑的量,固化溫度、後固化溫度和固化時間等都可以影響聚酯樹脂的固化度。
⑸ 不飽和樹脂不用藍白水怎麼固化
不飽和聚酯樹脂膠粘劑三個組份每個組份都有不同的作用,樹脂組份是主體組份,靠它固化後形成粘接力。藍水(蘭水)是鈷水,是促進劑,也就是促進樹脂固化反應的。白水是引發劑(也可以說是固化劑),主要成分是有機過氧化物,這個東西可是個危險的東西,搞不好會爆炸。使用不飽和樹脂膠粘劑的時候注意,先到樹脂,然後加入藍水(蘭水)也就是促進劑,用量為樹脂的3-4%,攪拌均勻後再加入白水(過氧化物)也就是引發劑(固化劑),用量為樹脂的2-5%,攪拌均勻即可使用。一定要注意的是藍水和白水不能同時加入,小心爆炸!如果溫度高,白水適當少加,溫度低,白水可適當多加一點。
⑹ 不飽和樹脂的固化問題
那就只有改性樹脂了,而不是簡單的改變固化體系。你要上韌性,就必然是要版犧牲剛度和耐候耐權腐蝕性的。
具體辦法就是
1.從樹脂下手,加入一定量的長鏈2元醇,使固化體系的分子邊長,變柔增加韌性,我曾經做過一個樹脂(當然不是大眾用的),用材料實驗機根本壓不斷只會彎。但是強度不是很高,你可以做幾個小樣,添加不同比例開始。
2.延長凝膠時間,在促進劑的量上下點工夫,同樣也是做幾個小樣對比。
不同樹脂性能無法完全一樣,所以必須做試驗。
⑺ 不飽和聚脂樹脂固化劑含水量
它的含水量30%。
不飽和樹脂固化劑性能穩定游如襪,活性氧含量9%,無色透明液體,含水量極低,不含活性溶劑。
熱固化配方中,一般用固體的神激,用橡族量約1%,市售的固話劑,往往含水30%。
⑻ 不飽和聚酯樹脂191的固化劑和促進劑分別選用哪種呢
晚上好,191不飽和聚抄酯的固襲化劑一般是選擇有機過氧化物,促進劑也叫催化劑是選擇對聚酯熱傳導有利的有機鈷或者有機錫。最常見的配方里「白水」使用的是MEKP(過氧化甲乙酮)「紫水」或者「藍水」是環烷酸鈷和異辛酸鈷的鄰苯二甲酸酯溶液請酌情參考——如沒有有機鈷也可以用二月桂酸丁基錫或者辛酸亞錫替代它們是新晉出現的淡黃色促進劑主要成份。
⑼ 不飽和聚酯樹脂低溫固化(1小時左固化) 請教玻璃鋼行業的前輩
這個對熟悉玻璃鋼製作的工人來說顯然不是什麼問題。
因為樹脂型號、固化劑和廠家的不同,固化配比單會稍有出入,當然網上也有類似根據溫度調節的固化配比單,也可在廠家沒有提供固化配比單的情況下用作參考。但沒有實際操作應用意義。
首次施工要根據廠家提供的單子自己製作一張固化配比單,精確的話首次要使用電子秤(少量樹脂實驗用量杯或針筒誤差偏大),內容有濕度、溫度、促進劑、固化劑配比比例、固化時間。
後期在冬天也是按照正常溫度比如20--25度的配比來適當增加促進劑和固化劑來解決固化時間拉長的問題。那麼按你的經驗,固化劑比例是2.5%
促進劑比例3-4%
左右
固化時間是2個小時左右,如果溫度變化不大,用電子秤,比如100克的樹脂添加3%促進劑,添加4.5%的固化劑來實踐測量固化溫度。操作上不要沒有經過實驗就盲目添加,這是為施工提供一個有效的操作規程,而不是憑工人經驗操作。
那麼問題就解決了,逐步添加得出固化時間即可。預促進的樹脂如果沒有提供促進劑,也可單一提高固化劑添加比例解決,夏天和冬天固化劑添加比差別很大,做完一年才能得到實際配比,記錄下按不同溫度下實際添加的比例,以後就可以按最接近的溫度表格來添加或適當調整即可。
⑽ 不飽和樹脂和乙烯基樹脂有什麼區別,哪個更
結構區別是不飽和樹脂中含有不飽和雙鍵,碳碳鍵都是飽和單鍵的是飽和樹脂回。
飽和樹脂具有優異的答粘接性能和很好的硬度與韌性的平衡性能。
不飽和樹脂1)耐熱性差熱變形溫度都在50~60℃,一些耐熱性好的樹脂則可達120℃。
(2)力學性能好,不飽和聚酯樹脂具有較高的拉伸、彎曲、壓縮等強度。
(3)耐化學腐蝕性能不佳,不飽和聚酯樹脂耐水、稀酸、稀鹼的性能較好,耐有機
溶劑的性能差。
(4)介電性能。不飽和聚酸樹脂的介電性能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