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草葯:秘魯香膠的功效與作用
秘魯香膠
(《葯用植物學》)
【異名】拔爾撒摩(《綱目拾遺》),百露拔爾撒摩(《植物學大辭典》)。
【來源】為豆科植物秘魯香膠樹的樹脂。
【植物形態】秘魯香膠樹
喬木,高達30米。幼枝的皮部有樹脂道,但早脫落,樹干則全無樹脂道。單數羽狀復葉,小葉9~13,橢圓形,先端漸尖,全緣。總狀花序腋生;花白色。莢果黃色。
分布美洲中部太平洋沿岸薩爾瓦多及宏都拉斯的森林地帶。
【採集】通常在冬季採集。頃伍氏採集時用棒擊傷樹身,使內部組織損傷而產生香樹脂道,然後將傷部木栓層除去長約30厘米,寬約15厘米,數日後香樹脂即行滲出,通常以布吸取。約隔七日,再以火熏之,即可滲出多量香樹脂。最後,除去楓皮,使木質部露出,用同法採收,則該部香樹脂於一個半月內完全滲出。以後再於傷口上部如前處理。將吸取香樹脂的布片放於水中煮沸與絞壓,則香樹脂沉入水底,除去水分與雜質即得。
【葯材】為濃厚的油狀體,褐赤色乃至暗褐色,薄層則透明,呈紅棕色,無粘著性及牽絲性。香氣似香莢醛。味初無而後苦辛。呈酸性反應。比重為1.135~1.160。
【化學成分】含苯甲酸苄南和桂皮酸苄酯56~70%,樹脂約28%,游離桂皮酸10%。樹脂為苯甲酸和桂皮酸的酯類。揮發油含多量橙花叔醇。
【葯理作用】本品所含之油有消毒作用,油樹脂部分能促進組織修復,樹脂還有局部保護而減輕炎症的作用,因而可用於皮膚、粘膜的慢性炎症(如慢性支氣管炎);並能促進潰瘍,創傷的雀散癒合(與蓖麻油混合作敷料應用於創面)。還可治療某些皮膚的真菌感染,也有局部應用或內服(乳劑)治療結核者(皮膚或喉結核)。內服之效果可疑,局部應用有時有些 *** 性。體外試驗,對 *** 毛滴蟲有些作用。所含的桂皮酸及其衍化物的單季銨鹽有箭毒樣作用。
【功用主治】①《坤輿圖說》:"敷諸傷損,塗痘不瘢。"
②徐·趙《生葯學》:"內服(0.2~1毫升)為殺菌劑及祛痰劑,外用為皮膚殺蟲劑,橘族對疥瘡、錢癬效用尤著。"
⑵ 李子油膠能不能吃 吃李子油膠的好處有哪些
李子油膠是可以吃的。李子油膠也就是從李子樹上流出來的樹膠,是可以食用的,還屬於一種葯材,可以入葯。一般只要是結出來的果子能夠吃的果樹,流出來的樹膠都是沒有毒性悉猛缺的,都可以吃的。李子樹結的李子可以吃,那麼樹上流出的膠也能吃。
李子油膠是一種中醫葯材,一般都生長在陝西,甘肅,雲南等地方,主要具有清熱解毒和透疹的功效,嘗起來,味道是帶點苦味的,本身性寒,所以也不適合多吃,一般都是在麻疹發不出來的時候可以食用李子油膠,李子油膠實際上就是李樹上滲出來的樹脂。
在食用李子油膠的時候,就跟吃別的普通中葯一樣,用水煎熬,喝熬出來的葯汁就可以了,一般如果是用於麻疹症狀的時候,就需要一天喝兩次,就可以發揮其葯效,李子樹結的李子甘甜可口,從樹上滲出的樹脂也同樣可以為人所用,確實是很好的植物。
李子油膠除了可以作為中葯材入葯以外,還有其他的功效,同樣也是值得注目的。事實上很多人不僅把李子油膠當成治療疾病的葯材,但是一個美容養顏的食材,常常用李子油膠來煲湯,做成糖水,甜品等等,在提供美味的同時還能為身體帶來有益的作用。
如果有胃病的人食用李子油膠,便可以達到遏止胃痛,活血補氣的功能。也就是說,李子油膠對於胃病是有緩解的作用的。當然,如果本身胃病和胃炎已經比較嚴重的話,還是建議井遵醫囑,不要私自的用李子知李油膠去進行治療,畢竟造成胃病的原因有很多。
經常服用李子油膠做成的製品,還可以增強人體的體質,達到美顏的功效,很多愛美女性都喜歡將李子油膠做成的甜品作為一道美味可口而又健康的下午茶,大家不僅享受到了美味,還能夠使皮膚更加滋潤,值得注意睜辯的是,孕婦並不適合食用李子油膠。
⑶ 油膠樹脂的主要成分有。
油膠樹脂的主要成分有芳烴。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油膠樹脂的主要成陸禪分有:聚氨酯樹脂、聚氯乙烯樹早襲塵脂、聚氧乙烯樹脂、苯乙烯-丙烯酸乳液樹脂、丁苯橡膠樹脂禪橡、天然橡膠樹脂、氯丁橡膠樹脂、氯乙烯樹脂、芳烴樹脂、氯丙烯樹脂等。
⑷ 甲油膠材料是樹脂嗎甲油膠長期使用會不會對人體有害
晚上好,甲油膠是一種用有機溶劑稀釋的液體樹脂也可直接看成為油性清漆,為了保持在指甲表面形成無色透明塗膜一般裡面填充丙烯酸和醛酮這兩種樹脂居多,前者溶於多種溶劑後者只需要酒精即可完全溶解為低粘度快乾液體。甲油膠乾燥後的固化樹脂層對人體無害不過其中的有機溶劑揮發時可能會對呼吸道產生刺激或者過敏等不良症狀,無事請盡量避免塗抹。
⑸ 中葯阿魏的用途
1.阿魏提取物的制葯用途,涉及中葯阿魏的提取物的用途。旨在提供阿魏提取物制葯的一種新用途。本阿魏提取物是用於制備戒毒葯劑。戒毒葯劑可以是注射劑、膠囊劑、滴丸劑、片劑、顆粒劑、散劑、口服液。上述阿魏提取物包含α-蒎烯、α-萜品烯、2-莰醇、萜品4-醇、D葑基醇、松香芹醇、β-羅勒烯A、β-羅勒烯B、二仲丁基二硫化物、仲丁基-反式-1-丁烯基二硫化物、仲丁基-順式-丙烯基二硫化物,仲丁基-順式-1-丁烯基二硫化物、仲丁基-反式-2-丁烯基二硫化物、硫代仲丁基-反式-甲基乙烯二硫化物。使用新疆阿魏或阜康阿魏的油膠樹脂採用通常方法製取。阿魏提取物制備的戒毒葯劑適用於阿片類、嗎啡類、大麻類、海洛因等毒品成癮者的戒毒治療。
2.
⑹ 甲油膠是什麼東西
甲油膠是樹脂凝膠的一種,又名膠性指甲油,是用樹脂製作而成的,沒摻化學成分,它的主要組成成分是一些色料和天然樹脂,這種材料在紫外線的照射之下會凝固,是一種無毒無味且環保的新型膠。其作用相當於指甲油,可以讓指甲變得更加美麗。
甲油膠的特點
甲油膠結合了光療產品特點指甲油升級產品的特點,具有光澤度好,亮度高,固化乾燥時間短且有保障,保持周期更長久,無不良氣味的特點。因為比較稀,僅適合塗擦甲面,或是透過貼甲片方式或做延甲。
甲油膠的作用
甲油膠會形成一層類似塑料的薄膜。甲油膠對我們的身體沒有傷害,同時對於我們的指甲有保護作用。在做美甲的時候方便繪制圖案以及修改,一般都需要照光,這樣可以使我們的甲油膠快速照干。
甲油膠與指甲油的區別
甲油膠的光澤度和耐磨度都比指甲油好,遇光就會立刻凝固。跟指甲油最大的區別就是,指甲油會揮發,因此一般甲油膠都是封閉性保存。指甲油是揮發性溶劑,同時含有大量化學物質,這些氣體(例如甲醛、甲苯等)是有害物質,對人體產生不利影響。指甲油需要相對久的風干時間,一不小心就會被刮花,而依靠led燈,甲油膠可以在低於30秒內固化。
甲油膠使用方法
首先處理好指甲表面的死皮以及灰塵,在指甲上塗一層薄薄的底膠,燈照30秒。然後塗一層薄薄的彩色甲油膠,燈照1分鍾。再塗第二層彩色的甲油膠,燈照1分鍾。最後塗一層甲油膠封層,增加光澤度,燈照2分。甲油膠徹底干後用酒精擦洗一下指甲表面,即可完成。
⑺ 中葯里,什麼葯最香,什麼葯最臭
中葯材品類繁榮,飛禽走獸、草木花果,可以說無所不有;酸甜麻辣,辛澀苦咸,無味不具。香的沁人心脾,臭的掩鼻不及。
芳香葯物中,麝香為最,其香濃烈持久,馥郁特異。麝香是鹿科動物麝雄體香囊內的分泌物,每逢求偶佳斯,雄麝的香囊內便散發出奇芳異香,引誘雌麝與之交配,以繁衍後代。麝香的主要成分是麝香酮,另外還含有脂肪、樹脂、蛋白質、無機鹽類等,是開竅、通經、活血、散瘀的珍稀葯材。中成葯中有的含有麝香成分。
與麝香相反,阿魏以它獨有的特異臭味成為葯材中最臭的。阿魏所以臭,是因為它含有的揮發油中,主要成分是有強烈臭氣的有梁悶橡機硫化物。可是,別嫌罩友阿魏臭,不臭還不治病呢!有一種「香阿魏」,臭橡旁倒是不臭,可惜不能供葯用。阿魏是一種油膠樹脂,產於新疆。它具有抗凝血、興奮神經和祛痰作用,是消積、殺蟲、散寒葯。
麝香與阿魏,真可謂流芳遺臭,各有其用。
⑻ 中葯乳香怎樣去油
乳香和沒葯的去油是要炒的,並噴淋定量的米醋。其中火候很重要,因為二葯中的有效成分是揮發油,其毒副作用也來自揮發油。所以,既要炮製去掉一部分,又不能炮製過火而全部失去。
現在的葯房中也有部分乳香、沒葯的飲片是生品,就是沒去油的。因為生品有生品的用處,但多外用而不內服。如:《外科發揮》的『乳香定痛散』,用來治療瘡瘍腫痛,潰破久不收口,用的就是生乳香。
現代炮製方法:
1、乳香:取原葯材,除去雜質,搗碎。
2、醋乳香:取凈乳香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冒煙,表面微熔,噴淋米醋,再炒至表面呈油亮光澤,取出放涼。乳香每100kg用米醋5kg。
3、炒乳香:取凈乳香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冒煙,表面黑褐色顯油亮光澤,取出放涼。
4、燈心制乳香:取凈乳香用文火炒至表面微烊化,加入燈心草,拌炒至質酥鬆,取出,簸去燈心草,同時搗碎。乳香每100kg用燈心草6.25kg。
5、煮乳香:取乳香加水烊化,濾去木屑、沙石,用文火煮至滴水成珠而下沉,取出,攤放在平面板上,趁熱切成方塊,晾涼。
【飲片性狀】乳香呈不規則乳頭狀小顆粒或小固塊狀,表面深黃色,半透明,稍有光澤,附有白色粉塵;質堅脆,有黏性;氣香,味苦辛。醋乳香表面深黃色,顯油亮,略有醋氣。炒乳香表面油黃色或黑褐色,略透明,質堅脆,有特異香氣。燈心制乳香表面為油黃色,略透明,質酥脆,氣特異。煮乳香為小方塊形,表面深黃色,質脆,有特異香氣。
【質量標准】乳香珠雜質不得過2%,原乳香不得過10%,索馬里乳香含揮發油不得少於6.0%(ml/g),衣索比亞乳香揮發油不得少於2.0%(ml/g)。
【炮製目的】乳香味辛、苦,性溫。歸心經、肝經、脾經。具活血止痛,消腫生肌的功能。
生乳香氣味辛烈,對胃有較強的刺激性,易引起嘔吐,但活血消腫止痛力強,多用於瘀血腫痛或外用。制後降低其揮發油含量,緩和刺激性,利於服用,便於粉碎。醋炙乳香可增強活血止痛,收斂生肌的功效,並可矯臭矯味。故臨床多制用,用於心腹疼痛,癰疽腫痛等症。
⑼ 油膠樹脂的主要成分有
油膠樹脂的主要成分有石油和天然橡膠、合成橡膠、高級樹脂等。油膠樹脂的性能及應用領域主要有:抗沖擊性能好、耐熱性能優良、耐腐蝕性能好、耐久性強、悔隱碰密封性好、電氣性能優良等。油膠樹脂在工業上廣泛應用於製造電器元件,用於整機化裝配、電子絕緣攜友,外殼保護等。同時也可作為碧談塑料改性劑,用於生產橡膠膠帶、管件及橡膠製品。
⑽ 香包裡面放什麼香料(中葯)好
香包(sachet),古代稱「香囊」,亦稱「佩帷」、「容臭」、「香袋兒」、「荷包」,慶陽俗稱「絀絀」或「耍活」。它是用彩色絲線在綵綢上綉制出各種內涵古老神奇、博大精深的圖案紋飾,縫製成形狀各異、大小不等的小綉囊,內裝用多種濃烈芳香氣味的中草葯研製的細末,以作節令志慶、生活實用和觀賞品玩用。
內裝的香料通常是用白術、白芷、山奈、蒼術、辛夷、香排草等植物的根莖碾碎混合製成的。
製作步驟:http://www.qyxnc.cn/Info/NetQY/Cul/200704/Info_20070424180514.html
一、材料::1,將寬約0.5-7公分的4種顏色絲帶(如紅、綠、藍、黃)各剪10小段,每段長4-5公分。
2,先用厚紙製成直徑約4公分的園塊,作為模具,將模具紙板放在布上,用筆畫、剪出兩塊,布塊對折兩次,確定中心,用筆在中心畫一個點。
3,薄綢子(色不拘)剪成斜條,寬約1.5公分,長約15公分。
4,固體膠、剪刀、針、線。
二、步驟:先做一個。
1,將4種顏色的絲帶,各取1根,頭尾相壓用固體膠貼在布的中部,成田字,田字中心就是布的中心點。此為第一層。以後各層顏色的順序均同第一層.
2,將4色絲帶在田字的外圍平行貼一方框,同色相鄰,首尾相壓,距離相等。此為第二層。
3,將4色絲帶在田字的直角外與田字垂直貼一方框,同色相鄰,首尾相壓,此為第三層。。
4,與2同。鄭喊絲帶與第三層平行,粘貼時保留相同 的距離,四種顏色絲帶仍成方形。此為第四層。
5,與3同。絲帶與第四層方塊的直角垂直,與第三層平行,方法同上。此為第五層。至此粘貼完畢。四種顏色形成由內螺旋狀向外擴展的圖案。
6,將布塊翻面,邊緣剪齊,未粘好部位補膠。
7,用斜綢條滾一面邊。
按照做香囊大小大概比例是每種中葯2-3克,三個手指捏一撮為1克左右,下面都是仙劍有的,一般比較大的中葯店都可以買到,您只要寫好名稱交付葯店人員說做香包用,一般都可以買到,只是像沒葯之類比較貴。所以您要先讓他們幫您估計下價格再選定。
沒葯×1
為橄欖科植物沒葯樹或其他同屬植物皮部滲出的油膠樹脂。野生或栽培。至次年,採集由樹皮裂縫處滲出於空氣中變成紅棕色堅塊的油膠樹脂。揀去雜質,打成碎塊生用瞎並,內服多制用,清炒或醋炙
【葯性】辛、苦,平。歸心、肝、脾經
【功效】活血止痛,消腫生肌。
【應用】沒葯的功效主治與乳香相似。常與乳香相須為用,治療跌打損傷瘀滯疼痛,癰疽腫痛,瘡瘍潰後久不收口以及一切瘀滯痛證。區別在於乳香偏於行氣、伸筋,治療痹證多用。沒葯偏於散血化瘀,治療血瘀氣滯較重之胃痛多用
【用法用量】煎服,外用適量。
【古籍摘要】
1《醫學入門》:此葯推陳出新,故能破宿血,消腫止痛,為瘡家奇葯也。」
2《本草綱目》:散血消腫,定痛生肌。乳香活血,沒葯散血,皆能止痛消腫生肌,故二葯每每相兼而用。
3《醫學衷磨叢跡中參西錄》:乳香、沒葯,二葯並用,為宣通臟腑,流通經絡之要葯,故凡心胃脅腹肢體關節諸疼痛皆能治之。又善治女子行經腹疼,產後瘀血作痛,月事不能時下。其通氣活血之力,又善治風寒濕痹,周身麻木,四肢不遂及一切瘡瘍腫疼,或其瘡硬不疼。外用為粉以敷瘡瘍,能解毒消腫,生肌止痛。雖為開通之葯,不至耗傷氣血,誠良葯也。
丁香×1
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乾燥花蕾。習稱公丁香。我國主產於廣東、海南等地。花蕾由綠轉紅時採收,曬干。生用。
【葯性】辛,溫。歸脾、胃、肺、腎經。
【功用】溫中降逆,散寒止痛,溫腎助陽。
【應用】
1胃寒嘔吐、呃逆。本品辛溫芳香,暖脾胃而行氣滯,尤善降逆,故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止呃之功,為治胃寒嘔逆之要葯。常與柿蒂、黨參、生薑等同用,治虛寒嘔逆,如丁香茄蒂湯(《症因脈治》);與白術、砂仁等同有治脾胃虛寒之吐瀉、食少,如丁香散(《沈氏尊生書》);治妊娠惡阻,可與人參、藿香同用(《證治准繩》)。
2脘腹冷痛。本品溫中散寒止痛,可用治胃寒脘腹冷痛,常與延胡索、五靈脂、橘紅等同用
3本品性味辛溫,入腎經,有溫腎助陽起痿之功,可與附子、肉桂、淫羊藿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
【使用注意】熱證及陰虛內熱者忌用。畏鬱金。
【古籍摘要】
《日華子本草》:反胃,療腎氣,奔豚氣,陰痛,壯陽,暖腰膝。
《本草正》:溫中快氣。治上焦呃逆,除胃寒瀉痢、七情五郁。
《得配本草》:丁香,得五味子治奔豚,配甘蔗、薑汁治干嘔。
廣藿香×1
為唇形科植物廣藿香。主產於廣東、海南等地。夏秋季枝葉茂盛時采割。切段生用。
【葯性】辛,微溫。歸脾、胃、肺經。
【功效】化濕,止嘔,解暑。
【應用】
1.濕阻中焦。本品氣味芳香,為芳香化濕濁要葯。又因其性微溫,故多用於寒濕困脾所致的脘腹痞悶,少食作嘔,神疲體倦等症,常與蒼術、厚朴等同用,如不換金正氣散(《和劑局方》)。
2.嘔吐。本品既能化濕,又能和中止嘔。治濕濁中阻所致之嘔吐,本品最為捷要。常與半夏、丁香等同用,如藿香半夏湯(《和劑局方》)。若偏於濕熱者,配黃連、竹茹等;妊娠嘔吐,配砂仁、蘇梗等;脾胃虛弱者,配黨參、白術等。
3.暑濕、濕溫。本品既能化濕,又可解暑。治暑月外感風寒,內傷生冷而致惡寒發熱,頭痛脘悶,嘔惡吐瀉暑濕證者,配紫蘇、厚朴、半夏等,如藿香正氣散(《和劑局方》);若濕溫病初起,濕熱並重者,多與黃芩、滑石、茵陳等同用,如甘露消毒丹《溫熱經緯》。
【用法用量】煎服,5~10g。鮮品加倍。
【使用注意】陰虛血燥者不宜用。
【古籍摘要】
《名醫別錄》:「療風水毒腫,去惡氣,療霍亂,心痛。
《本草圖經》:「治脾胃吐逆,為最要之葯。」
《本草正義》:「藿香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溫煦而不偏於燥烈,能祛除陰霾濕邪,而助脾胃正氣,為濕困脾陽,倦怠無力,飲食不甘,舌苔濁垢者最捷之葯。」
青木香×1
為馬兜鈴科植物馬兜鈴的乾燥根。主產於江蘇、浙江、安徽等地。春、秋二季採挖,除去須根及泥沙,曬干,切片。生用。
【葯性】辛、苦,寒。歸肝、胃經。
【功效】行氣止痛,解毒消腫。
【應用】
1.胸脅、脘腹疼痛。本品辛行苦泄,主入肝胃經,能行氣疏肝,和中止痛。治療肝胃氣滯的胸脅脹痛,脘腹疼痛,單味服用即有效,或與香附、川楝子、佛手等同用。
2.瀉痢腹痛。本品苦寒,清熱解毒辟穢,味辛行氣止痛。可取鮮品搗汁服或干品研末服,或與葛根、黃連、木香等配伍,用治夏令飲食不潔,暑濕內阻所致瀉痢腹痛。
3.疔瘡腫毒,皮膚濕瘡,毒蛇咬傷。本品苦寒,有清熱燥濕,解毒消腫之功。治疔瘡腫毒,可單味研末,水蜜調敷,或以鮮品搗敷;若治皮膚濕瘡,可取本品煎水外洗,並研末外撒,或配伍明礬、五倍子、爐甘石等;治毒蛇咬傷,則每與白芷配伍,內服並外用,或與穿心蓮、蚤休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9g。散劑每次1.5~2g,溫開水送服。外用適量,研末敷患處。
【使用注意】本品不宜多服,過量可引起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
【鑒別用葯】木香與青木香均有行氣止痛之功,均可用治脘腹脅肋脹痛,泄瀉或嘔吐,以及瀉痢、里急後重等症。但二者行氣的特點不同:木香辛散苦降,芳香溫通,主入脾胃,通理三焦,而尤擅調中宣滯,脾胃氣滯而有寒者用之最宜,並可用治黃疸,疝氣疼痛等症;青木香辛散苦泄,微寒清熱,主入肝胃,兼能解毒消腫祛濕,肝胃氣滯而兼熱者用之最宜,尤善治夏季飲食不潔所致的瀉痢腹痛。
【古籍摘要】
《新修本草》:「主積聚,諸毒熱腫,蛇毒」。
《本經逢原》:「治癰腫,痰結、氣凝諸痛。」
《本草求真》:「青木香,諸書皆言可升可降,可吐可利。凡人感受惡毒,而致胸脯不快,則可用此上吐,以其氣辛而上達也。感受風濕而見陰氣上逆,則可用此下降,以其苦能泄熱也。」
龍腦香×1
為龍腦香科植物龍腦香樹脂加工品,或龍腦香樹的樹干、樹枝切碎,經蒸餾冷卻而得的結晶,稱「龍腦冰片」,亦稱「梅片」。龍腦香主產於東南亞地區,我國台灣有引種。冰片成品須貯於陰涼處,密閉。研粉用。
【葯性】辛、苦,微寒。歸心、脾,肺經。
【功效】開竅醒神,清熱止痛。
【應用】
1.閉證神昏。本品味辛氣香,有開竅醒神之功效,功似麝香但力較弱,二者常相須為用。冰片性偏寒涼,為涼開之品,更宜用於熱病神昏。治療痰熱內閉、暑熱卒厥、小兒驚風等熱閉證,常與牛黃、麝香、黃連等配伍,如安宮牛黃丸(《溫病條辨》);若閉證屬寒,常與蘇合香、安息香、丁香等溫開葯配伍,如蘇合香丸(《和劑局方》)。
2.目赤腫痛,喉痹口瘡。本品苦寒,有清熱止痛、瀉火解毒、明目退翳、消腫之功,為五官科常用葯。治療目赤腫痛,單用點眼即效,也可與爐甘石、硼砂、熊膽等製成點眼葯水,如八寶眼葯水(《全國中葯成葯處方集》);治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常與硼砂、硃砂、玄明粉共研細末,吹敷患處,如冰硼散(《外科正宗》);治療風熱喉痹,以冰片與燈心草、黃柏、白礬共為末,吹患處取效(《瀕湖集簡方》)。
3.瘡瘍腫痛,瘡潰不斂,水火燙傷。本品有清熱解毒、防腐生肌作用,故外用清熱消腫、生肌斂瘡方中均用冰片。治瘡瘍潰後日久不斂,可配伍牛黃、珍珠、爐甘石等,如八寶丹(《瘍醫大全》),或與象皮、血竭、乳香等同用,如生肌散(《經驗方》);治水火燙傷,可用本品與銀朱、香油製成葯膏外用(《中草葯新醫療法資料選編》);治療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可以本品攪溶於核桃油中滴耳。
此外,本品用治冠心病心絞痛及齒痛,有一定療效。
【用法用量】入丸、散,每次0.15~0.3g。外用適量,研粉點敷患處。不宜入煎劑。
【使用注意】孕婦慎用。
【古籍摘要】
《新修本草》:「主心腹邪氣,風濕積聚,耳聾,明目,去目赤膚翳。」
《本草綱目》:「療喉痹、腦痛、鼻瘜、齒痛、傷寒舌出、小兒痘陷。通諸竅,散鬱火。」
《醫林纂要》:「冰片主散鬱火,能透骨熱,治驚癇、痰迷、喉痹,舌脹、牙痛、耳聾、鼻息、目赤浮翳、痘毒內陷、殺蟲、痔瘡、催生,性走而不守,亦能生肌止痛。然散而易竭,是終歸陰寒也。」
鳶尾香×1
別名烏園、烏鳶、紫蝴蝶、藍蝴蝶、老鴉扇、扁竹葉、九把刀、燕子花、扁竹蘭、扁竹、蒲扇風、老君扇、扁柄草、鐵扁擔、交剪七、鯉魚尾等,生於林緣、水邊濕地及向陽坡地。葯材基源為為鳶尾科植物鳶尾的葉或全草。
【葯性】: 辛;苦;涼;有毒
【功效】: 清熱解毒;祛風利濕;消腫止痛
【應用】
咽喉腫痛;肝炎;肝腫大;膀胱炎;風濕痛;跌打腫痛;瘡癤;皮膚瘙癢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絞汁,或研末。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洗。
【使用注意】 體虛便溏及孕婦禁服。
【功效分類】 消食葯;解毒葯
【古籍摘要】:
《神農本草經》:主破症瘕積聚,去水,下三蟲。
《名醫別錄》:療頭眩
乳香×1
為橄欖科植物乳香樹及其同屬植物皮部滲出的樹脂。野生或栽培。春夏季採收。將樹乾的皮部由下向上順序切傷,使樹脂滲出,數天後凝成固體,即可採收。可打碎生用,內服多炒用。
【葯性】辛、苦,溫。歸心、肝、脾經。
【功效】活血行氣止痛,消腫生肌。
【應用】
1.跌打損傷、瘡瘍癰腫。乳香辛香走竄,入心、肝經。味苦通泄入血,既能散瘀止痛,又能活血消癰,祛腐生肌,為外傷科要葯。治跌打損傷,常配沒葯、血竭、紅花等葯同用,如七厘散(《良方集液》);配沒葯、金銀花、白芷、穿山甲等,可治瘡瘍腫毒初起,紅腫熱痛,如仙方活命飲(《校注婦人大全良方》);治癰疽、瘰癧、痰核,腫塊堅硬不消,可配沒葯、麝香、雄黃以解毒消癰散結,如醒消丸(《外科全生集》);治瘡瘍潰破,久不收口,常配沒葯研末外用以生肌斂瘡,如海浮散(《瘡瘍經驗全書》)。
2.氣滯血瘀之痛證。本品辛散走竄,味苦通泄,既入血分,又入氣分,能行血中氣滯,化瘀止痛;內能宣通臟腑氣血,外能透達經絡,可用於一切氣滯血瘀之痛證。《珍珠囊》謂其能「定諸經之痛。」治胃脘疼痛,可與沒葯、延胡索、香附等同用,如手拈散(《醫學心悟》);若治胸痹心痛,可配伍丹參、川芎等葯用;治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腹痛,常配伍當歸、丹參、沒葯等葯同用,如活絡效靈丹(《醫學衷中參西錄》);治風寒濕痹,肢體麻木疼痛,常與羌活、防風、秦艽、當歸等同用,如蠲痹湯(《醫學心悟》)。
【用法用量】煎服,3~10g,宜炒去油用。外用適量,生用或炒用,研末外敷。
【使用注意】胃弱者慎用,孕婦及無瘀滯者忌用。
【古籍摘要】
《名醫別錄》:「療風水毒腫,去惡氣。」「療風癮疹癢毒。」
《本草綱目》:「消癰疽諸毒,托里護心,活血定痛,治婦人難產,折傷。」「乳香香竄,能入心經,活血定痛,故為癰疽瘡瘍、心腹痛要葯。……產科諸方多用之,亦取其活血之功耳。」
《本草匯言》:「乳香,活血祛風,舒筋止痛之葯也。……又跌仆鬥打,折傷筋骨,又產後氣血攻刺,心腹疼痛,恆用此,咸取其香辛走散,散血排膿,通氣化滯為專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