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用PTA、二甘醇合成聚酯,酸醇的摩爾比怎麼計算啊,我用m/M,說不是這么算的
不清楚你說的m/M是什麼意思,具體醇酸摩爾比的計算方法:
1、首先你要清楚在一組不飽和聚酯樹脂配方中,一般情況下醇都是過量的,具體過量多少要看你的配方設計是什麼樣的,就按一組典型配方來說,比如:由丙二醇(PG,2.2mol)/ 苯酐(PA,1.0mol)/ 順酐(MA,1.0mol)組成的聚酯。那麼這組配方的醇酸摩爾比就是2.2mol/(1.0mol+1.0mol),也就是醇過量10%。這給典型配方為:丙二醇167.4g / 苯酐148.11g / 順酐98.06g;
2、以此類推,如果你想要知道你的配方中的醇酸摩爾比,就必須要知道PTA和二甘醇的相對分子量是多少,二甘醇的分子量:106.12 ;PTA的分子量:166.13。那麼配方中二甘醇質量數除以106.12 得出數就是二甘醇的摩爾數,PTA質量數除以166.13得出數就是PTA的摩爾數,兩組數就是醇和酸的摩爾比了。
2. 不飽和聚酯樹脂的固化原理
具有粘性的可流動的不飽和聚酯樹脂,在引發劑存在下發生自由基共聚合反應,而生成性能穩定的體型結構的過程稱為不飽和聚酯的固化。
發生在線型聚酯樹脂分子和交聯劑分子之間的自由基共聚合反應,其反應機理同前述自由基共聚反應的機理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它是在具有多個雙鍵的聚酯大分子(即具有多個官能團)和交聯劑苯乙烯的雙鍵之間發生的共聚,其最終結果,必然形成體型結構。
固化的階段性
不飽和聚酯樹脂的整個固化過程包括三個階段:
凝膠——從粘流態樹脂到失去流動性生成半固體狀有彈性的凝膠;
定型——從凝膠到具有一定硬度和固定形狀,可以從模具上將固化物取下而不發生變形;
熟化——具有穩定的化學、物理性能,達到較高的固化度。
一切具有活性的線型低聚物的固化過程,都可分為三個階段,但由於反應的機理和條件不同,其三個階段所表現的特點也不同。不飽和聚酯樹脂的固化是自由基共聚反應,因此具有鏈鎖反應的性質,表現在三個階段上,其時間間隔具有較短的特點,一般凝膠到定型有時數個小時就可完成,再加上不飽和聚酯在固化時系統內無多餘的小分子逸出,結構較為緊密,因此不飽和聚酯樹脂和其他熱固性樹脂相比具有最佳的室溫接觸成型的工藝性能。
引發劑
用於不飽和聚酯樹脂固化的引發劑與自由基聚合用引發劑一樣,一般為有機過氧化合物。各類有機過氧化合物的特性,通常用活性氧含量,臨界溫度和半衰期等表示。
活性氧含量
活性氧含量又稱為有效氧含量。對於純粹的過氧化物,活性氧含量是代表有機過氧化物純度的指標。實際上,由於純粹有機過氧化物貯存的不安定性,通常與惰性稀釋劑如鄰苯二甲酸二丁酯等混合配製,以利於貯存和運輸。
臨界溫度
過氧化物受熱分解形成自由基時所需的最低溫度稱為臨界溫度。一般在臨界溫度以上才發生引發反應,這可從固化放熱效應反映出來。臨界溫度是不飽和聚酯樹脂固化時應用的工藝指標。
半衰期
半衰期是指在給定溫度條件下,有機過氧化物分解一半所需要的時間。實際應用上,可用下面兩種方法表示半衰期,一種是給定溫度下的時間,另一種是給定時間下的溫度,它們都是引發劑活性的標志。顯然,有機過氧化物的半衰期愈短,其活性也就愈大。
引發劑的種類雖然很多,但不飽和聚酯樹脂固化最常用的主要是兩種,即國產1
號引發劑和2號引發劑。
1號引發劑是50%過氧化環已酮糊。過氧化環已酮是幾種化合物的混合物,外觀是白色粉沫或硬塊,易溶於苯乙烯中得到透明的溶液。由1:1的過氧化環已酮和鄰苯二甲酸二丁酯組成的1號引發劑,呈糊狀,久置後分層,上層為透明溶液,下層是白色沉澱物,使用時必須攪拌均勻成糊狀。
過氧化甲乙酮具有與過氧化環已酮類似的特性,一般配成鄰苯二甲酸二甲酯的50%溶液使用,該溶液無色透明,不含懸浮物,使用時不需要攪拌。
3. 191樹脂膠促進劑固化劑的比例是多少
比例:1%促進劑,%固化劑;
低溫條件下生內產可以再提高1-2個點的固化劑作為補強請酌情參考。
如果固內化劑不是MEKP而是BPO或者TBPB那反應速率會比較慢可以再多加一點,工件不大建議提升周圍環境溫度來輔助,冬天氣溫低時作為稀釋溶劑的鄰苯二容甲酸酯黏度會增大導致鈷鹽難以順利分散也是降低固化進程的一個缺點。
(3)不飽和聚酯樹脂合成酸值計算擴展閱讀:
不飽和聚酯樹脂的固化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
1、凝膠階段(A階段):從加入固化劑、促進劑以後算起,直到樹脂凝結成膠凍狀而失去流動性的階段。該結段中,樹脂能熔融,並可溶於某些溶劑(如乙醇、丙酮等)中。這一階段大約需要幾分鍾至幾十分鍾。
2、硬化階段(B階段):從樹脂凝膠以後算起,直到變成具有足夠硬度,達到基本不粘手狀態的階段。該階段中,樹脂與某些溶劑(如乙醇、丙酮等)接觸時能溶脹但不能溶解,加熱時可以軟化但不能完全熔化。這一階段大約需要幾十分鍾至幾小時。
3、熟化階段(C階段):在室溫下放置,從硬化以後算起,達到製品要求硬度,具有穩定的物理與化學性能可供使用的階段。該階段中,樹脂既不溶解也不熔融。我們通常所指的後期固化就是指這個階段。這個結段通常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通常需要幾天或幾星期甚至更長的時間。
4. 聚酯樹脂的酸值怎麼測試需要什麼儀器和試劑希望詳細一點描述
用滴定台,還有鹼來式滴定管源,酚酞指示劑,分析天平,錐形瓶,用來溶解樹脂的分析純的溶劑,精確濃度的氫氧化鉀乙醇溶液。准確稱量一定量的樹脂,精確到mg,用溶劑溶解,滴入5滴指示劑,用氫氧化鉀溶液滴定,待溶液變成粉紅色,且20秒不褪色,根據氫氧化鉀的濃度計算消耗的氫氧化鉀溶液的毫克數再除以樹脂的克數,酸值的單位是mgKOH/g
5. 液體不飽和樹脂的製作配方是什麼
不飽和聚酯透明樹脂仿製水晶的製作工藝主要是採用完全透明的水晶樹脂,經一次性灌注而形成。生產這種產品,原材料是關鍵,首先是要選擇好的透明樹脂和無色的鈷促進劑以及固化劑,這是做好樹脂仿水晶工藝品的必要前提條件。一、透明樹脂工藝品生產加工的模具製作通常是使用硅橡膠來製作模具。二、配體成型樹脂仿水晶工藝品的成型是非常關鍵環節,根據產品的生產要求配方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消泡劑。1、產品的原材料:透明水晶樹脂、無色鈷促進劑以及消泡劑。2、工藝品成型:按照產品的實際重量稱好需要調配的樹脂分量,再加入同比例的固化劑攪拌均勻,然後把大約三分之一調配好的樹脂倒入干凈的模具內,連同剩餘沒有倒入模具的樹脂的容器同時放到真空箱內抽真空,這里需要注意抽空完後放氣務必要緩慢,從真空箱的透視鏡中看到模具內的樹脂氣泡慢慢消失,直到模具內氣泡完全消失殆盡後才能把進氣閥完全打開,放完最後的空氣。然後把模具從真空箱中取出來,放在憑證的工作台上,再把剩餘抽空完的樹脂緩慢的倒入模具中。如果這樣操作產品固化後還是有小氣孔,那麼可以在樹脂內加入一定比例的苯乙烯稀釋樹脂。3、樹脂開始固化後需要等到固化到一定程度才能從模具中取出,另外透明樹脂固化時間需要根據產品的實際情況控制。三、胚體的表面處理拋光是樹脂仿水晶工藝品的一個非常關鍵工藝,產品從模具取出後,需要等到完全固化,然後用鹼水清洗表面的污垢,泡鹼清洗干凈後。取出後再用目數較細的砂紙把整個產品表面打砂,模線的地方需要處理仔細,要求產品表面光滑。最後用光機進行產品表面的拋光處理。四、產品表面噴亮油上光在拋光好的產品上用噴槍在產品表面照噴一層亮光漆(可以用亮光清漆或者是亮光的金油)待油漆完全固化後,檢查產品有沒有遐思,如果有遐思的地方需要返工處理。檢查沒有問題後就可以進入組裝和包裝環節。五、生產好的產品質量要求產品要求表面看不到氣孔和產品表面光滑並且有水晶般的晶瑩剔透的質感以及麟角分明的外形。希望能解決您的問題。
6. 不飽和聚酯樹脂在生產過程中酸值的高低影響什麼為什麼有的高,有的很低
樹脂中酸值,會影響錨固劑的固化時間,強度和儲存期。
7. 請問樹脂的羥值和酸值,水份怎麼檢測
1 術語
羥值:中和通過乙醯化反應與1g不飽和聚酯樹脂化合的乙酸,所消耗的氫氧化鉀的毫克數。
2 方法原理
本方法是以對甲苯橫酸作催化劑,在乙酸乙酯中,利用乙酸酐與羥基乙醯化反應進行的。過量的乙酸酐用吡啶/水混合液水解,生成的
乙酸用氫氧化鉀-甲醇標准溶液滴定。滴定中,存在於樹脂中的游離酸也被鹼中和,所以羥值是在單獨測定酸值後,最後計算求得。
不飽和聚酯樹脂酸值的測定按GB 2895-82《不飽和聚酯樹脂酸值的測定》進行。
3 試劑
3.1 乙酸化溶液:將14g純凈、乾燥的對甲苯磺酸溶於111ml無水乙酸乙酯中,當完全溶解時,在攪拌下緩慢地加入12ml新蒸熘的乙
酸酐,保存在乾燥器中。
註:推薦乙酸酐用五氧化二磷乾燥處理後,過濾、蒸餾備用。
3.2 吡啶/水混合液:3/2(體積比)
3.3 混合指示劑:將3體積01%百里酚藍乙醇溶液與1體積01%甲酚紅乙醇溶液混合。
3.4 正丁醇/甲苯混合液:2/1(體積比)。
3.5 氫氧化鉀-甲醇標准溶液:05~06N[1)]。按GB 601-77《標准溶液制備方法》進行。
以上所用化學試劑均為分析純。
4 儀器和設備
4.1 碘瓶:250ml。
4.2 滴定管:50ml。
4.3 移液管:10ml。
4.4 磁力攪拌器。
4.5 恆溫水浴:控制在50±1℃。
4.6 分析天平:感量0001g.
4.7 電位滴定儀。
____________________
採用說明:
(1)ISO 2554-1974中,氫氧化鉀-甲醇標准溶液為05N。
5 試驗步驟
5.1 稱取3~5g[(1)]約含5mg當量羥基的試樣〔試樣質量(g)=280/羥值〕,准確到0001g(如果羥值的近似值不知道應按本方法做初步
試驗)。放入250ml碘瓶中。准確加入10ml乙醯化溶液,並放入磁力攪拌棒,立即塞上瓶塞,用乙酸乙酯濕潤瓶口。開動磁力攪拌器攪拌,使
試樣溶解(不易溶解的試樣,可稍加溫熱或再加入5~10ml 醯化溶液,使之溶解)。
5.2 將碘瓶置於50±1℃的水浴中,浸入深度約10mm,保持45min。也可以在保持結果不變的情況下,適當減少時間。
5.3 取出碘瓶,冷卻至室溫,加入2ml蒸餾水,在攪拌下充分混合,再加10ml吡啶/水混合液,攪拌5min。
5.4 用30~60ml正丁醇/甲苯混合液[2)],沖洗瓶塞和瓶內壁。加入5滴混合指示劑,在不斷攪拌下,用氫氧化鉀-甲醇標准溶液滴定。
當溶液由黃色變得清澈時,再加入2~3滴混合指示劑,繼續滴定,直到溶液由黃色變為藍色,即為終點。記下消耗的氫氧化鉀-甲醇標 准溶
液的毫升數V1[3)]。
如果溶液的顏色很深或溶液不清時,可用電位滴定代替指示劑確定終點。用甘汞電極作參比電極,玻璃電極作指示電極。
5.5 在相同條下做空白試驗。記下消耗的氫氧化鉀-甲醇標准溶液的毫升數V2。
6 試驗結果
6.1 每次試驗的羥值HV按下式計算:
(V2-V1)N×56.1
Hv=——————— +Av
G
式中: Hv——不飽和聚酯樹脂的羥值,mgKOH/g;
V1——滴定試樣時所消耗的氫氧化鉀-甲醇標准溶液的體積,ml;
V2——滴定空白試樣時所消耗的氫氧化鉀-甲醇標准溶液的體積,ml;
N——氫氧化鉀標准溶液的當量濃度;
G——試樣質量,g;
Av——試樣的酸值,mgKOH/g;
(V2-V1)——可以是正值或負值。
6.2 測定結果至少以兩個平行試樣測定結果的算術平均值表示,兩上平行試樣結果差不得超過2個羥值單位並修約成整數。
7 試驗報告
試驗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
a. 試驗名稱、牌號、批號;
b. 試樣來源、送樣日期;
c. 測定過程中的特殊現象及對結果可能有影響的所有事項;
d. 測試結果。
e. 測試人員、測試日期。
採用說明
1)ISO 2554-1974中,稱取含5mg當量羥基的試樣
2)ISO 2554-1974中,正丁醇/甲苯60ml。
3)ISO 2554-1974中,用於結果計算V1值是使溶液變藍的那一滴以前的氫氧化鉀溶液的體積。
附加說明:
本標准由國家建築材料工業局提出,由全國纖維地強塑料標准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本標准由北京玻璃鋼研究所負責起草。
樹脂水分測定儀是一種新型快速的水分檢測儀器。環狀的鹵素燈確保樣品得到均勻加熱,操作簡便、測量准確。水分測定儀在測量樣品重量的同時,儀器採用環形管鹵素加熱方式,快速乾燥樣品,在乾燥過程中,水分儀持續測量並即時顯示樣品丟失的水分含量%,乾燥程序完成後,樹脂水分測定儀最終測定的水分含量值被鎖定顯示。
8. 191不飽和聚酯樹脂性質
不飽和聚酯樹脂的相對密度在1.11~1.20左右,固化時體積收縮率較大,固化專樹脂的一些物理性質如下屬: ⑴耐熱性。絕大多數不飽和聚酯樹脂的熱變形溫度都在50~60℃,一些耐熱性好的樹脂則可達120℃。紅熱膨脹系數α1為(130~150)×10-6℃。 ⑵力學性能。不飽和聚酯樹脂具有較高的拉伸、彎曲、壓縮等強度。 ⑶耐化學腐蝕性能。不飽和聚酯樹脂耐水、稀酸、稀鹼的性能較好,耐有機溶劑的性能差,同時,樹脂的耐化學腐蝕性能隨其化學結構和幾何開關的不同,可以有很大的差異。
9. 不飽和樹脂191與196的性能有什麼不同
不飽和樹脂191與196的性能的區別是:
196樹脂韌性好,191樹脂硬度大
191為鄰苯型通用不飽和聚酯樹脂,具有中等粘度和中等反應活性.製品收縮率小、機械性能好,適用於製作半透明板材和通風管道等各種玻璃鋼製品。
196為鄰苯通用型不飽和聚酯脂.該產品屬於半剛性樹脂,具有良好的耐抗沖擊性,適於傢具塗層、導膜、澆鑄製品及模具製造等非強剛性玻璃鋼製品的製造。
191聚脂樹脂
(一)定義:191聚脂樹脂是由丙二醇、順丁烯二酸酐、
鄰苯二甲酸酐經縮聚反應得到的線型聚酯在苯乙烯中的溶液。
(二)技術指標:
液體樹脂:
(1)外 觀:透明淡黃色液體
(2)酸值(毫克KOH/克):28-36
(3)粘度25℃(泊):2.5-4.5
(4)固體含量(%)61-67
(5)膠凝時間25℃(分):12-25
(6)熱穩定性25℃(月):6 80℃(時):24
澆鑄樹脂:
(1)Barcol硬度:50 (2)吸水率(℃):0.17
(3)熱扭變溫度(℃):66(4)比重20℃:1.23
(5)折光率nD20:1.560 (6)斷裂伸張率20℃(%):1.5
(三)特點及主要用途:
191樹脂是一種低粘度光穩定性好聚脂樹脂,對於玻璃纖維有良好的浸漬性能,適用於製造玻璃鋼半透明瓦以及其它接觸成型製品。
196聚脂樹脂
(一) 定義:196聚脂樹脂是用一縮乙醇改性的的
線型不飽和聚酯在苯乙烯中的溶液。
(二)技術指標:
液體樹脂:
(1)外 觀:透明淡黃色液體
(2)酸值(毫克KOH/克):17-25
(3)粘度25℃(泊):6.5-11.5
(4)固體含量(%)61-70
(5)膠凝時間25℃(分):8-20
(6)熱穩定性25℃(月):6 80℃(時):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