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丙烯酸樹脂一般加多少聚氨酯固化劑
丙烯酸樹脂與聚氨酯固化劑混配,可以增強產品的硬度、韌性、耐磨性等性能,使其更適用於各種工業生產領域。而具體加多少聚氨酯固化劑需要根據不同的產品和技術要求確定。這是因為不同的產品和要求對丙叢謹冊烯酸樹脂的固化反應條件和反應速率都會有所不同。在生產實踐中,通常會針對不同的產品和實際需要,滲宏制定相應的固化劑的配比,並根據實際反應效果進行調整晌塵。因此,如果需要使用丙烯酸樹脂固化劑,建議在生產前確定具體的生產工藝流程,並根據相關要求進行配比,在試驗驗證後再進行量產。
B. UV膠水的成分
UV膠水指無影膠,成分抄有環氧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聚醚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丙烯酸樹脂等。它可以作為粘接劑使用,也可作為油漆、塗料、油墨等的膠料使用。
紫外線(UV)是肉眼看不見的,是可見光以外的一段電磁輻射,波長在10~400nm的范圍。
無影膠固化原理是UV 固化材料中的光引發劑(或光敏劑)在紫外線的照射下吸收紫外光後產生活性自由基或陽離子,引發單體聚合、交聯化學反應,使粘合劑在數秒鍾內由液態轉化為固態。
產品特點
通用型產品適用范圍極廣、塑料與各種材料的粘接都有極好的粘接效果;
粘接強度高、通過破壞試驗的測試可達到塑料本體破裂而不脫膠,UV膠可幾秒鍾定位、一分鍾達到最高強度、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固化後完全透明、產品長期不變黃、不白化;
對比傳統的瞬干膠粘接、具有耐環測、不白化、柔韌性好等優點;P+R 按鍵(油墨或電鍍按鍵)破壞實驗可使硅橡膠皮撕裂;耐低溫、高溫高濕性能極優;可通過自動機械點膠或網印施膠、方便操作。
C. 丙烯酸聚氨酯的基本參數
基本參數:
配 比: BN04-1漆料:H-11固化劑 = 2:1(重量比)
施工時限:8h,(25℃)
理論內用量:100~150g/m
塗裝二道(wet by wet),容干膜厚度 55±5μm
技術指標:
細 度:≤25μm
乾燥時間:標准厚度單塗層,25℃,
表干≤2h,實干≤24h
光 澤:(60°)亮光:≥90°,
啞光:商定(20°~ 80°)
鉛筆硬度:≥HB
附 著 力:≤1(劃格法,級)
杯突試驗:≥4mm
彎曲實驗:≤2mm
耐 水 性:240h
耐汽油性:24h
耐 侯 性:人工加速老化 BN04-1,800h;失光≤1,粉化≤1
丙烯酸聚氨酯是以高級丙烯酸樹脂、顏料、助劑和溶劑等組成的漆料為羥基組份,以脂肪族異氰酸酯為另一組份的雙組份自干塗料。用於各類交通車輛、工程機械、高級儀器設備及其它表面要求高檔裝飾的物件,特別適合於戶外使用。
D. 紫外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塗料的資料
目前用於裝飾的玻璃塗料主要是溶劑型的自乾漆和烤漆 , 存在溶劑揮發 , 污染嚴重 , 且固化時間長的缺點。紫外光固化塗料具有固化速率快、能耗低、污染低等優點 , 近年來在塑料、紙張、木材、金屬、皮革等的表面塗裝、罩光方面發展迅速 [ 1 ] 。本文研製的光固化玻璃塗料使用聚氨酯丙烯酸酯作為預聚物 , 配合單體 , 通過配方優化 , 得到性能優良的光固化玻璃塗料。
1 實驗部分
1. 1 原材料及儀器設備
實驗所用的預聚物聚氨酯丙烯酸酯、三縮丙二醇二丙烯酸酯 ( TPGDA) 、己二醇二丙烯酸酯 (HDDA) 、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 (TMPTA) 、光引發劑 1173, 均為東莞貿橋公司提供。 2 kW 高壓汞燈 , 市售 ; 0 ~ 100 μ m 濕膜制備器 , 上海現代環境工程有限公司出品。
1. 2 塗膜的制備
將聚氨酯丙烯酸酯、稀釋單體、光引發劑和其他助劑按一定比例混合 , 用分散機分散均勻。選用 100 mm × 50 mm × 2 mm 的玻璃試片 , 先用乙酸乙酯清洗玻璃表面 , 然後用濕膜制備器塗布在試片上 , 膜厚約為 100 μ m 。用 2 kW 的高壓汞燈照射一定時間 , 使其固化成膜。 由於玻璃表面非常光滑 , 一般塗料很難在其表面附著 , 必須添加合適的附著力促進劑 [ 4 ] 。如果塗料體系中沒有添加附著力促進劑 , 無論怎麼配比 , 固化後的塗膜附著力都非常差 , 劃格後用粘膠帶撕下時 , 漆膜全部脫離玻璃表面。所以選用合適的附著力促進劑就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市場上的附著力促進劑主要有 3 大類。第一類為樹脂類附著力促進劑 ; 第二類為硅烷偶聯劑類附著力促進劑 ; 第三類為鈦酸酯偶聯劑類附著力促進劑。選用不同種類的附著力促進劑 , 添加量都為 0 1 5% 時 , 從表 3 可以看出硅烷類的效果明顯優於其他兩種。一般認為無機底材親水的極性表面在環境中極容易吸附上一層水膜 , 當加有少量硅烷偶聯劑的塗料 , 在塗布施工後 , 硅烷向塗料與底材的界面遷移 , 此時遇到無機表面的水分 , 可水解生成硅醇基 , 進而和玻璃表面上的羥基形成氫鍵或縮合成 Si — O — Si 共價鍵 [ 5 ] , 使漆膜能在玻璃表面產生優良的附著力。 3 結 論
(1) 單體對體系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 , 在綜合考慮附著力、固化速度、表面硬度等綜合性能的前提下 , 確定預聚物與單體的配比為 7 ∶ 3 ( 質量比 ) 。
(2) 選擇合適的硅烷偶聯劑和適當的添加量 , 可以大大提高漆膜在玻璃上的附著力。
(3) 在固定的輻射距離條件下 , 通過實驗 , 輻射時間以 30 s 為宜。
(4) 紅外光譜表明 , 聚氨酯丙烯酸酯塗料的固化機理為丙烯酸酯所含雙鍵的自由基聚合反應。
E. 丙烯酸樹脂一般加多少聚氨酯固化劑
丙烯酸樹脂一般用於啞光面和亮光面,按主漆:固化劑=1:0.5~0.8的比例加聚氨酯固化劑,冷天多加、熱天少加,啞光0.5、亮光0.8。以上供參考
F. UV膠水的成分有哪些
答:1.齊聚體2.單體3.光引發劑4.助劑組成。
黃熙棟 2013年7月24日。
G. 水性聚氨酯樹脂的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工藝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預逐步聚合,即由低聚物二醇、擴鏈劑、水性單體、二異氰酸酯通過溶液(或本體)逐步聚合生成分子量為103量級的水性聚氨酯預聚體;第二階段為中和後預聚體在水中的分散和擴鏈。
早期水性聚氨酯的合成採用強制乳化法。即先制備一定分子量的聚氨酯聚合物,然後在強力攪拌下將其分散於加有一定乳化劑的水中。該法需要外加乳化劑,乳化劑用量大,而且乳液粒徑大、分布寬、穩定性差,目前已經很少使用。
現在,水性聚氨酯的乳化主要採用內乳化法。該法利於水性單體在聚氨酯大分子鏈上引入親水的離子化基團或親水嵌段:-COO- +NHEt3、SO3- +Na、-N+ -Ac,-OCH2CH2-等,在攪拌下自乳化而成乳液(或分散體)。這種乳液穩定性好,質量穩定。根據擴鏈反應的不同,自乳化法主要有丙酮法和預聚體分散法。 (1)配方: 原料 規格 用量(質量份) 聚己二酸新戊二醇酯 工業級,Mn:1000 230.0 二羥甲基丙酸 工業級 30.63 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 工業級 112.3 N-甲基吡咯烷酮 聚氨酯級 65.7 丙酮 聚氨酯級 50.00 二丁基二月桂酸錫 工業級 0.0200 三乙胺 工業級 25.12 乙二胺 工業級 5.600 水 481.7 (2)合成工藝
①預聚體的合成在氮氣保護下, 將聚己二酸新戊二醇酯、二羥甲基丙酸、N-甲基吡咯烷酮加入反應釜中,升溫至60oC ,開動攪拌使二羥甲基丙酸溶解,從恆壓漏斗滴加IPDI,1h加完,保溫1h;然後升溫至80 oC,保溫4h。
②中和、分散取樣測NCO含量,當其含量達標後降溫至60oC ,加入三乙胺中和;反應30min,加入丙酮調整黏度,降溫至20 oC以下,在快速攪拌下加入冰水、乙二胺;繼續高速分散1h,減壓脫除丙酮,得帶蘭色熒光的半透明狀水性聚氨酯分散體。 (1)配方: 原料 規格 用量(質量份) 聚己內酯二醇 工業級,Mn:2000 94.5 聚四氫呋喃二醇 工業級,Mn:2000 283.5 1,4-丁二醇 工業級 27.16 二羥甲基丙酸 工業級 25.4 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 工業級 98.9 4,4』-二環己基甲烷二異氰酸酯
(H12MDI) 工業級 122.6 N-甲基吡咯烷酮 聚氨酯級 158.3g 丙酮 聚氨酯級 50.00 二丁基二月桂酸錫 工業級 0.0200 三乙胺 工業級 17.7 乙二胺 工業級 28.5 水 工業級 990 2)合成工藝①將聚己內酯二醇、聚四氫呋喃二醇(數均分子量為2000)、二羥甲基丙酸、1,4-丁二醇(BDO)加入1l反應瓶中,N2保護下,1200C脫水0.5h。
②加入140.6g N-甲基吡咯烷酮(NMP),降溫至700C;攪拌下加入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和4,4』-二環己基甲烷二異氰酸酯(H12MDI);升溫至800C攪拌反應使-NCO含量降至2.5%。降溫至600C,加入三乙胺,繼續攪拌15min,加強攪拌,將400C的水加入反應瓶,攪拌5min,加入乙二胺,強力攪拌20min,慢速攪拌2h得產品。 核-殼型水性丙烯酸-聚氨酯的合成
採用丙烯酸樹脂對水性聚氨酯(PUD)進行改性通常有2種方法:物理改性和化學改性。前者主要是將所需性能的丙烯酸酯類乳液和PUD進行物理拼混。化學改性主要是制備以丙烯酸酯為核聚氨酯為殼的無皂核殼乳液。
該方法主要是先制備端一NC0預聚物,經封端引入端不飽和鍵,中和、加水得聚氨酯表面活性大單體。然後通過自由基引發聚合製得丙烯酸改性的聚氨酯水分散體。由於丙烯酸酯類單體不溶於水中,而被包封在聚氨酯粒子中,通過聚氨酯中被中和的羧基提供乳化穩定作用,這樣可製得一種以丙烯酸酯為核,聚氨酯為殼的無游離乳化劑的水分散體,兼具聚氨酯和聚丙烯酸樹脂兩者的優點,同時又降低了成本,因此被譽為「最新一代水性聚氨酯」。此合成技術是PUD以及丙烯酸乳液合成技術上的創新和一大突破。
聚合用的丙烯酸單體中可以復合乙烯基硅氧烷單體和氟單體,對丙烯酸樹脂進行氟、硅改性,以進一步提高樹脂性能,如耐高溫、耐水性、耐候性、透氣性等。
(1)配方:a 大單體合成大單體的合成配方見下表。 序號 原料 用量(質量份) 1 PPG 18.00 2 HDO 2.761 3 DMPA 2.475 4 TDI 13.88 5 DBTL 0.400(10%溶液) 6 NMP 10.58 7 HEA 2.382 8 乙醇 0.909 9 三乙胺 1.867 10 水 84.71 b雜化體配方雜化體的合成配方見下表: 序號 原料 用量(g) 1 大單體水分散體 40.00 2 MMA 10.08 3 BA 6.3 4 HEA 0.360 5 MAA 0.360 6 交聯單體 0.900 6 K2S2O8 0.218 7 水 20(分成兩份分別稀釋大單體和溶解引發劑) 8 三乙胺 適量 2)合成工藝a水性聚氨酯大單體制備向帶有攪拌裝置、溫度計、N2入口和冷凝迴流的四口玻璃燒瓶中加入PPG、HDO、DMPA,100oC下真空乾燥脫水2h,降溫至800C,加入和N-甲基吡咯烷酮,攪拌使DMPA全部溶解後,開始滴加TDI和丁酮(50/50,mass ratio)混和液, 約1h滴完,向其中加入二正丁基錫二月桂酸酯,持續攪拌反應4h;冷卻至60 0C,加入對苯二酚,滴加HEA,20min滴完, 保溫反應4h;加入乙醇,反應1h;加入TEA中和0.5h;加入水,強烈分散0.5h,旋出丁酮,得半透明水性聚氨酯大單體(WPU),固含量30%(mass ratio)。
b核-殼結構水性丙烯酸-聚氨酯雜化體制備取上述WPU大單體溶液加入於帶有攪拌裝置、溫度計、冷凝管和恆壓滴液漏斗的四口玻璃燒瓶中,將MMA、BA、HEA和MAA混合,取其30%加入反應瓶,升溫至850C,攪拌30min溶漲膠粒,將過硫酸鉀配成5%的溶液,取其20%加入反應瓶;攪拌聚合1h,從滴液漏斗同時滴加單體溶液和引發劑溶液,3.5h滴加完畢,在850C繼續反應1h,升溫900C,繼續反應1h後,冷卻至600C,加TEA調整PH值為8.0~8.5,降溫至室溫,400目網過濾,即得到水性丙烯酸-聚氨酯雜化乳液。
H. 用什麼官能團來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
從合成技術上解決:1.乙醯乙酸基甲基丙烯酸乙酯(AAEM)——針對丙烯酸樹脂、不飽和聚酯樹脂進行改性。2.雙丙酮丙烯醯胺(DAAM)——針對水性丙烯酸樹脂進行改性。以聚氨酯預聚物改性環氧樹脂(A組分)與自製的固化劑(B組分)按10∶1~1∶1(重量比)的比例配製成耐高溫、韌性好、反應活性大的固化體系。其中聚氨酯預聚物為端羥基聚硅氧烷和二異氰酸酯按一定比例在一定條件下反應製成異氰酸酯基團封端的聚硅氧烷聚氨酯預聚物,再採用此聚氨酯預聚物對環氧樹脂進行改性處理。而自製的固化劑由二元胺、咪唑類化合物、硅烷偶聯劑,無機填料以及催化劑組成。此改性環氧樹脂膠粘劑可室溫固化,在200℃下可長期使用,或-5℃固化耐溫150℃;粘接強度達15-30MPa;T型剝離強度達35-65N/cm,具有優異的耐油、耐水、耐酸、鹼、耐有機溶劑的性能,可粘接潮濕面,油麵及金屬、塑料、陶瓷、硬質橡皮、木材等。
I. 聚氨酯的合成
聚氨酯樹脂作為一種具有高強度、抗撕裂、耐磨等特性的高分子材料,在日常生活、工農業生產、醫學等領域廣泛應用。用來制備聚醚型聚氨酯。聚合方法隨材料性質而不同。合成彈性體時先制備低分子量二元醇,再與過量芳族異氰酸酯反應,生成異氰酸酯為端基的預聚物,再同丁二醇擴鏈,得到熱塑彈性體;若用芳族二胺擴鏈並進一步交聯,得到澆鑄型彈性體。
J. 聚氨酯的合成
聚氨酯主要是由聚乙二醇(PEG)Mn=2000g/mol;二異氰酸酯甲苯(TDI);1,4-丁二醇(BDO);二丁專基錫二月桂酸酯(DBTDL)所合成。屬
但是按其所製得產品的物理形態可分為彈性體、泡沫、塗料、粘結劑等類。
主要合成工藝有:自乳化法和外乳化法、預聚體法、丙酮法、熔融分散法、二元胺直接擴鏈與酮亞胺—酮連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