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瓦楞紙箱進行印刷的過程中有哪些是需要注意的
瓦楞紙箱在印刷中應注意的問題:油墨顏色要醒目。由於瓦楞紙板本身的顏色相當暗,所以在選擇印刷的顏色時必須考慮到盡量選用顏色飽和度大的,著色力強的油墨(如大紅色),否則印出來的顏色與希望的顏色會有很大差距。避免印小的文字。作為瓦楞紙箱印刷,從宣傳產品的效果考慮,應確定其字體的大小。50px以下大小的文字,一般在距離5m以上就幾乎看不清了,這樣也就失去了宣傳推銷商品的意義。避免滿版印刷。瓦楞紙箱滿版或四周印刷圖文時,除壓印輥對瓦楞紙板有壓皖的作用外,油墨對紙面還有浸潤作用,這些將使瓦楞紙箱的抗壓強度降低。因此,瓦楞紙箱印刷圖文越簡單越好,並盡可能避免在整個箱面上到處印刷圖文,更不要滿版印色。避免帶狀(與瓦楞紙板機械方向相同)印刷。有的裝潢設計人員由於缺少印刷工藝知識,設計的紙箱印刷圖案有一些橫向的漸變線條。當印刷時,印刷壓力將瓦楞壓潰。
紙箱的這一區域將發生應力集中,因而最易折斷。盡量減小印刷壓力。為保證紙箱印刷質量,且減輕對瓦楞紙箱強度的影響,印刷壓力要盡量小,所用油墨盡可能選用快乾性油墨。其次,印刷面與水平壓痕線要保持15mm以上的距 離,因為瓦楞紙板被裱合機壓線盤壓低部分不能充分接受油墨,否則會影響印刷效果。4 如何保持瓦愣紙板水墨印刷顏色一致、版位準確。保持水墨粘度穩定。水墨粘度是瓦楞紙板印刷中需要控制的主要指標,它是影響印刷顏色狀況的主要因素之一。由於在印刷過程中水墨溶劑的揮發,基粘度會升高,為了保持水墨粘度的穩定,應當每隔半小時~1小時加水墨穩定劑一次,加入量為1%~2%。保持送紙狀態穩定。除了印刷機運轉速度穩定以外,人工送紙落點要固定。對於平整度不好的紙板,要加以妥善處理,如沿紙板橫壓線一側(或兩側)反折;用手壓送等各導紙間隙要一致,這些是關繫到保持紙板穩定運行的重要環節,也是"跑版"現象的重要方法。要保持印刷設備狀態良好。這里要強調的是保持網紋輥和印版清潔、干凈直接關繫到印刷效果。網紋輥關系著傳墨性能,印版關繫到印刷文字、圖案的清晰度。保持傳墨量穩定。為此,必須保持印刷速度均衡穩定。因為印刷速度關系著傳墨狀態,因此必須均衡運行,不能忽快忽慢。還要保持均衡過紙,不能發生隔張送紙現象。只有這樣才能使水墨印刷機有一個穩定的傳墨狀態,這對保持水墨印刷顏色的穩定性有重要作用。盡量減少套印次數。
⑵ 樹脂版的問題
製版工藝感光性樹脂凸版,是以感光性樹脂為料,通過曝光、沖洗而的光聚合型凸版,它與照相排版、計算機排版技術相結合,既提高了製版速度,又徹底的廢棄了鉛合金印版,使"冷排"更加完善,為凸版印刷開創了新途徑。
感光樹脂版,按照樹脂成型前的形態,可以分為液體固化型和固體研化型兩大類。
(一)液體固化型感光樹脂版
液體固化型感光樹脂版,簡稱液體樹脂版。感光前,樹脂為粘稠、透明的液體,感光後交聯成固態。
1.液體樹脂版的組成
液體樹脂版的主要成分有樹脂、交聯劑、光引發劑、阻聚劑等。
樹脂是感光樹脂版的主要成分,一般是脂肪族、芳香族的飽和、不飽和的多元羧酸與二元醇類進行縮聚得到的不飽和樹脂。
交聯劑的作用,是使液體或固體樹脂,在紫外線的作用下,發生聚合、交聯而變成固體或增加固體的硬度。常用的交聯劑有丙烯酸、丙烯醯腕、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酸酯類,丙烯酸乙二醇酯類等。
光引發劑也叫光敏劑,是光聚合反應中傳遞光能的媒介物。常用的有安息香及其醚類。
阻聚劑是抑制暗反應發生的物質,常用的有對苯二胺。
2.液體樹脂版的製版工藝
液體樹脂版的製版工藝過程一般要經過鋪流、曝光、沖洗、乾燥與後曝光等工序。
(1)鋪流是將配製好的感光樹脂,注入曝光成型機的料斗中。感光樹脂從料斗流出時,料斗頂端的刮刀,將流出來的感光樹脂刮成一定的厚度。
(2)曝光是在鋪流的感光樹脂上,覆蓋透明薄膜,再放上正向陰圖底片,先進行正面曝光,後進行背面曝光。下碩曝光的時間一般是背面曝光時間的10倍。常用紫外線豐富的高壓水銀燈作光源。
(3)沖洗是把曝光後的感光樹脂版放入沖洗機內,用稀氫氧化鈉溶液沖洗(濃度約為3~5%),沖洗的般保持在35℃左右。未見光沒有發生光聚合、交聯的樹脂被溶解,膜上留下感光硬化的圖文部分。
(4)乾燥和後曝光是將沖洗後的感光樹脂版,放入紅外線乾燥器中進行乾燥。待感光樹脂版乾燥後,再進行一次後曝光,其目的是增加印版的機械強度,提高耐印力。
液體樹脂版,屬於即塗型版,價格低廉,尺寸穩定性差,版面伸縮懷受溫濕度影響較大,適合於製作幅面較小的線條或文字印版,主要印刷書籍的正文。
⑶ 請高人指點!!柔性樹脂版和樹脂版之間的區別最好具體點
柔性樹脂版和樹脂版?
是想問柔性橡皮版和感光樹脂版嗎?
具體點。
⑷ 柔印貼版膠帶常見的有哪些,都有什麼優勢劣勢
柔性版印刷是一種使用柔性版材、通過網紋輥傳遞油墨來實現印刷的技術。與膠版印刷、凹版印刷及凸版印刷等傳統印刷技術相比,柔性版印刷具有設備投資少、製版周期短、印刷速度快、對承印物的適應性強、可使用環保型油墨等優點。在歐美的包裝印刷領域,柔性版印刷的普及率很高,在美國甚至可以達到90%。隨著技術進步和環保意識的增強,柔性版印刷在我國的印刷行業中所佔比例不斷增加,逐漸成為一種廣受行業青睞的印刷技術。
貼版膠帶是一種雙面膠帶,在柔印中主要發揮兩個作用:一、將印版固定在印版輥或其套筒上,防止印版在印刷過程中翹起或位移,保障印刷過程的正常進行;二、通過選擇膠帶泡棉芯材的密度,實現對印刷壓力進行精細控制,以配合印版的圖文設計,提升印刷的效果。
目前國內常見的貼版膠帶有TESA(德莎)、3M、羅曼(lohmann)、思卡帕(SCAPA)。常見的厚度有0.1mm/0.38mm/0.5mm/1.5mm,根據印刷要求可選擇中性/軟性/超軟及超硬幾種。
個人使用心得:窄副的機器(層疊式機 /東航/歐米特/意高發/歐格/麥安迪等)建議使用德莎的,常見的型號有TESA52015/52017(0.38mm)TESA4963(0.1mm)德莎華南區代理商廣州嘉琦。優點:膠性好、不容易翹版、重復使用率強、穩定性好、價格實惠。
缺點:不易撕版。寬副機貼合不好時容易產生氣泡。
3M貼版膠帶,常見規格有3M1015/1115/1020/411DL,優點:容易撕版、穩定性好、另3M-E1015H膠帶在寬副機器及套筒式上應用時不容易產生氣泡,有效提供印刷品質。
缺點:容易翹版、粘性不好。重復使用率低。
羅曼膠帶市面上常見的是0.2mm的,適用與凸版標簽印刷(斜背式/輪轉式),貼版時不會產生氣泡,卸版時亦沒有殘留具有耐高溫性,可避免由於版輥高速運轉發熱後印版移位或翹版的問題
3應用注意事項
對於泡綿類貼版膠帶而言,貼版效果取決於貼版過程中的每一道工序,貼版膠帶的正確使用可以使柔印的印刷質量得到顯著提升。因此上光,在使用泡綿類貼版膠帶時,應注意以下幾個要點。
(1)溫度對貼版膠帶的使用影響較大,因此對貼版膠帶的所有操作都應在室溫下進行,避免因為溫度原因而影響貼版膠帶的黏結力。
(2)貼版前,印版和印版滾筒(或貼版套筒)表面應保持清潔。這是因為灰塵、鐵銹、油墨等污物會破壞貼版膠帶的粘結力,從而導致印版粘貼不佳,並出現翹版現象。清潔印版和貼版套筒時宜使用高濃度酒精,因為其他化學溶劑可能會對印版和貼版套筒造成腐蝕。
(3)貼版時,貼版膠帶的面積應大於印版的面積,即貼版膠帶的邊緣應大於印版的邊緣愛普生,這樣可以大大減少翹版的風險。
(4)貼版時,印版的介面應避開貼版膠帶的介面。如果印版的介面正對貼版膠帶的介面,則容易導致介面處印版粘貼不牢,出現翹版甚至印版脫落現象。
(5)在印版滾筒或貼版套筒表面粘貼貼版膠帶時,建議採用刮板而不是用手碾壓貼版膠帶印刷適性,這是因為相對於手的操作,刮板可以對貼版膠帶施加更大的壓力,從而使貼版膠帶更好地貼合在印版滾筒或貼版套筒表面,同時有效避免氣泡的產生;在貼版膠帶表面粘貼印版時,建議採用較軟的橡膠輥而不是用手碾壓印版柔印,以便更好地貼合印版、驅趕氣泡、保護印版表面精細網點。
(6)印版貼好之後,為了避免印刷和清潔時油墨和溶劑接觸到印版邊緣的膠黏劑,從而影響貼版膠帶的黏性,應在印版周圍貼上一圈封邊膠帶,這樣也可以避免印版出現翹版現象質量控制,封邊膠帶的厚度以薄為宜。
(7)卸版時,建議以小於90°的角度(印版與印版滾筒或貼版套筒表面的切線夾角)將印版緩慢、平穩地卸下,這樣可以避免印版皺褶或破裂。卸版速度越慢,印版對貼版膠帶的剝離強度越弱;反之,卸版速度越快分切,印版對貼版膠帶的剝離強度越強。卸貼版膠帶時,方法與卸版相同。
⑸ 十大柔印機品牌
http://www.ys2345.com/article/yssb/33168.html
柔印機種類介紹:
1.柔性感光樹脂版。柔性光感應樹脂版在文圖產生的有機化學全過程、印刷製版步驟、重現特性等層面都和絲網印刷中應用的光感應樹脂版相近,版材主要是用硫化橡膠系樹脂,曝出後的清洗方式、所應用的清洗液與凸版用的光感應樹脂版也不同樣。
2..無縫版柔印機。是根據掃描儀紙稿,用圖象數據信號操縱激光立即在橡皮擦滾桶上手工雕刻做成的版,加工工藝簡易,但其重現特性還存在的問題。另一種無縫拼接版是用柔性光感應樹脂包復滾桶表層,製做時仍選用激光打標。無_版可印刷持續圖型,如牆紙等。
3.鑄造橡皮版柔印機。把硫化橡膠或丁苯橡膠版材放到母型中加溫、充壓而成。鍛造橡皮擦版的優勢是:一旦做成母型後,非常容易生產製造硫化橡膠拷貝版,版厚能夠隨意操縱,還能夠依據油墨、印刷工藝原材料不一樣生產製造多種多樣橡皮擦版,如異丁烯橡皮擦版、丁二烯橡皮擦版等。
4.工雕刻橡皮版柔印機。手工雕刻是簡易的柔性版印刷製版方式,針對簡易的活件,如手拎袋上的文本及圖案設計、簡易的圖形等,都能夠用手工雕刻法製做印刷版,且具備便捷、便捷、低成本的優勢。手工雕刻專業性較強,規定製作人具備熟練的方法和豐富多彩的工作經驗,且印刷版品質比不上照相製版。
⑹ 柔印版材是什麼
1952年,於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的印刷會議上,對苯胺印刷的稱呼給予否定,與會者一致同意改為Flexography。當時對它討論的含義是,因為感光性樹脂已經萌芽,聚乙烯、聚酯的出現,供作承印物的載體大為增加,所以Flexography的應用途徑富有彈性,可以適合於各種用途的印刷,故命為此名,國內的譯者在不了解它的背景的情況下,從字面上直譯為柔性版印刷傳了開來,約定俗成至今。
與凹印、膠印以及傳統的凸印相比較,柔性版印刷方式具有自己鮮明的特點:成本低與相同色組的凹版印刷機及相應有膠印機相比,柔版印刷機的價格要低許多。此外,柔版印刷機集印刷、模切、上光等多種工序於一身,多道工序能夠一次完成,不必再另行購置相應的後加工設備,具有很高的投資回報性。設備結構比較簡單因此操作起來也比較簡單、方便。效率高柔性版印刷採用的是捲筒材料,不僅能夠實現承印材料的雙面印刷,同時還能夠完成聯線上光(或者覆膜)、燙金、模切、排廢、收卷等工作大大縮短了生產周期,節省了人力、物力和財力,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
⑺ 柔性印刷版材是如何演變過來的
柔性版印刷最初被稱為「苯胺印刷」,起源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期的美國,因使用苯胺染料油墨而得名。苯胺染料雖然顏色鮮艷,但容易褪色,且具有毒性。因此,1942年,苯胺染料油墨被美國食品安全局取締,這種印刷方式也因此不再被使用。直到1948年,市場上推出了更安全的油墨,食品印刷商逐漸又恢復了苯胺印刷的使用。一方面由於延用「苯胺」二字,容易使人誤會這種改良後印刷方式的安全性;另一方面,這種以油墨得名的印刷方式逐漸「名實不符」,所以,在1952年美國第十四屆包裝研討會上,苯胺印刷被正式命名為「柔性版印刷」,因其所使用的版材具有明顯的彈性形變而得名。更名後的柔性版印刷逐漸受到了市場的認可和廣泛應用,柔性版材供應商在柔性版材和製版工藝上的創新研發和技術進步,也為柔性版印刷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助推力。
1972年,杜邦公司發明了柔性感光樹脂版材,再加上金屬陶瓷網紋輥的使用,促使柔性版印刷的發展有了質的飛躍;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杜邦公司率先推出柔性版直接製版技術,提高了印版質量、縮短了印前准備時間;1997年,巴斯夫(BASF)等四家公司聯合推出了柔性版直接製版套筒技術,進一步對製版技術進行改進和完善;隨後,杜邦公司又推出柔性版熱敏製版技術,縮短了柔性版製版時間。柔性版材可根據其不同特性進行分類,通常,柔性版材可以按照感光特性、製版技術、版材厚度和顯影方式進行分類。按感光特性分類。根據彈性體的感光特性,柔性版材可分為橡皮版和感光樹脂版兩大類,其中,感光樹脂版又可以分為固體感光樹脂版和液體感光樹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