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調血脂葯物的作用機理是什麼
調血脂葯分類:①主要降低甘油三酯類:氯貝丁酯(安妥明)、非諾貝特、煙酸。 ②主要降低膽固醇類:消膽胺、亞油酸。
血脂以膽固醇酯(CE)和甘油三酯(TG)為核心,外包膽固醇(Ch)和磷脂(PL)構成球形顆粒。再與載脂蛋白(apo)相結合,形成脂蛋白溶於血漿進行轉運與代謝。脂蛋白可分為乳糜微粒(CM)、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間密度脂蛋白(I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等。凡血漿中VLDL、IDL、LDL及apo B濃度高出正常為高脂蛋白血症,易致動脈粥樣硬化。近年來證明HDL、apo A濃度低於正常,也為動脈粥樣硬化危險因子。
對血漿脂質代謝紊亂,首先要調節飲食,食用低熱卡、低脂肪、低膽固醇類食品,加強體育鍛煉及克服吸煙等不良習慣。如血脂仍不正常,再用葯物治療。凡能使LDL、VLDL、TC(總膽固醇)、TG、apo B降低,或使HDL、apo A升高的葯物,都有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
膽汗酸結合樹脂
考來烯胺(消膽胺)和考來替泊(降膽寧)都為鹼性陰離子交換樹脂,不溶於水,不易被消化酶破壞。
【葯理作用】能明顯降低血漿TC和LDL-c(LDL-膽固醇)濃度,輕度增高HDL濃度。本類葯物口服不被消化道吸收,在腸道與膽汁酸形成絡合物隨糞排出,故能阻斷膽汁酸的重吸收。由於肝中膽汁酸減少,使膽固醇向膽汁酸轉化的限速酶——7-α羥化酶更多地處於激活狀態,肝中膽固醇向膽汁酸轉化加強。膽汁酸也是腸道吸收膽固醇所必需,樹脂與膽汁酸絡合,也影響膽固醇吸收。以上作用使肝中膽固醇水平下降,肝臟產生代償性改變:一是肝細胞表面LDL受體數量增加,促進血漿中LDL向肝中轉移,導致血漿LDL-c和TC濃度下降。另一改變是羥甲基戊二醯輔酶A(HMG-Co A)還原酶(肝臟合成膽固醇限速酶)活性增加,使肝臟膽固醇合成增多。因此,本類葯物與HMG-CoA還原酶抑制劑合用,降脂作用增強。
【臨床應用】用於Ⅱa型高脂血症,4~7天生效,2周內達最大效應,使血漿LDL、膽固醇濃度明顯降低。對純合子(homozygous)家族性高血脂症,因患者肝細胞表面缺乏LDL受體功能,本類葯物無效。
【不良反應】 常致惡心、腹脹、便秘等。長期應用,可引起脂溶性維生素缺乏。考來烯胺因以氯化物形式應用,可引起高氯性酸血症。也可妨礙噻嗪類、香豆素類、洋地黃類葯物吸收,它們應在本類葯用前1小時或用後4小時服用。
煙酸
煙酸是一廣譜調血脂葯,對多種高脂血症有效。
【葯理作用】大劑量煙酸能使VLDL和TG濃度下降,1~4天生效,血漿TG濃度可下降20%~50%,作用程度與原VLDL水平有關。5~7天後,LDL-c也下降。與考來烯胺合用,降LDL-c作用加強。降脂作用可能與抑制脂肪組織中脂肪分解,抑制肝臟TG酯化等因素有關。本品能使細胞cAMP濃度升高,有抑制血小板和擴張血管作用,也可使HDL-c濃度增高。
【體內過程】口服後吸收迅速,服用1g,經30~60分可達血葯濃度高峰。血漿t1/2為45分。用量超過3g,以原形自尿中排出增加。
【臨床應用】對Ⅱ、 Ⅲ 、Ⅳ、Ⅴ型高脂血症均有效。也可用於心肌梗塞。
【不良反應】 有皮膚潮紅、瘙癢等不良反應,是前列腺素中介的皮膚血管擴張所引起,服葯前30分服用阿司匹林325mg可以減輕。胃腸刺激症狀如惡心、嘔吐、腹瀉與較常見。大劑量可引起血糖升高。尿酸增加,肝功異常。
苯氧酸類
氯貝特(氯貝丁酯)又名安妥明是最早應用的苯氧酸衍化物,降脂作用明顯,但不良反應多而嚴重。新的苯氧酸類葯效強毒性低,有吉非貝齊,苯扎貝特、非諾貝特、環丙貝特等。
【葯理作用】口服後,能明顯降低病人血漿TG、VLDL、IDL含量,而使HDL升高。對LDL作用與患者血漿中TG水平有關。對單純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LDL無影響,但對單純高膽固醇血症患者的LDL可下降15%。此外,本類葯物也有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和降低血漿粘度,增加纖溶酶活性等作用。
降低血漿TG、VLDL、IDL作用與增加脂蛋白脂酶活性,促進TG代謝有關,也與減少VLDL在肝臟中合成與分泌有關。升高HDL作用是降低VLDL的結果。正常時VLDL中的甘油三酯與HDL中的膽固醇酯有相互交換作用。VLDL減少,使交換減弱,膽固醇酯留於HDL中,使HDL升高。
【體內過程】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數小時即達血葯濃度高峰,水解後放出有活性的酸基,能與血漿蛋白結合。部分有肝腸循環,主要以葡萄糖醛酸結合物形式從腎臟排出。
【臨床應用】本類葯物以降TG、VLDL及IDL為主,所以臨床應用於Ⅱb、Ⅲ、Ⅳ型高血脂症。尤其對家族性Ⅲ型高血脂症效果更好。也可用於消退黃色瘤。對HDL-c下降的輕度高膽固醇血症也有較好療效。
【不良反應】苯氧酸類葯物不良反應較輕。有輕度腹痛、腹瀉、惡心等胃腸道反應。偶有皮疹、脫發、視物模糊、血象異常等。
HMG-CoA還原酶抑制劑
HMG-CoA(3-羥基-3-甲基戊二醯輔酶A)還原酶抑制劑最早是從黴菌培養液中提取,有美伐他汀、樂伐他汀、以後又有美伐他汀的羥基化、甲基化衍生物普伐他汀、塞伐他汀。美伐他汀葯效弱而不良反應多,未用於臨床。
【葯理作用】能明顯降低血漿TC和LDL-c.患者每天服用本類葯物10~40mg,血漿TC與LDL-c可下降20%~40%。如與膽汁酸結合樹脂合用,作用更強,也使VLDL明顯下降,對TG作用較弱,可使HDL-c上升。能抑制肝臟合成膽固醇的限速酶HMG-CoA還原酶活性,從而阻斷HMG-CoA向甲基二羥戊酸轉化,使肝內膽固醇合成減少。由於肝內膽固醇含量下降,可解除對LDL受體基因抑制,使LDL受體合成增加,從而使血漿中LDL、IDL大量被攝入肝臟,使血漿LDL-c、IDL-c降低,由於肝臟膽固醇減少,使VLDL合成減少。降LDL-c作用以樂伐他汀最強,普伐他汀最弱。
【體內過程】樂伐他汀和塞伐他汀口服後在肝臟將內酯環打開才轉化成活性物質。用葯後1.3~2.4小時血葯濃度達到高峰。原葯和代謝活性物質與血漿蛋白結合率為95%左右。大部分葯物分布於肝臟,隨膽汁排出。
【臨床應用】對原發性高膽固醇血症、雜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 Ⅲ型高脂蛋白血症,以及糖尿病性、腎性高脂血症均為首選葯物。對純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無降低LDL-c功效,但可使VLDL下降。
【不良反應】不良反應輕。約10%患者有輕度胃腸症狀、頭痛或皮疹。少數患者有血清轉氨酶、鹼性磷酸酶、肌磷酸激酶升高和肌肉觸痛。超大劑量樂伐他汀可引起狗白內障,臨床應用尚未發現,但應注意。
㈡ 益適純的臨床試驗
國外臨床研究資料顯示:
原發性高膽固醇血症
單獨用葯
在兩項多中心、雙盲、安慰劑對照、為期12周的研究中,1719名原發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接受了每天10mg的本品治療。結果表明,實驗組較對照組的TC,LDL-C,Apo B,TG有明顯的降低,並增加HDL-C(見表1)。在不同年齡、性別、種族和基礎LDL-C水平的患者中,LDL-C降低具有一致性。本品對脂溶維生素A、D、E的血漿濃度無影響;對凝血酶原時間無影響;不影響腎上腺皮質類固醇的生成。 表1原發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接受本品治療後的各指標變化均值(與基線值比較的平均變化量%)治療組 N TC LDL-C ApoB TGa HDL-C 試驗1 安慰劑 205 +1 +1 -1 -1 -1 本品 622 -12 -18 -15 -7 +1 試驗2 安慰劑 226 +1 +1 -1 +2 -2 本品 666 -12 -18 16 -9 +1 總數據
(試驗1 & 2) 安慰劑 431 0 +1 -2 0 -2 本品 1288 -13 -18 -16 -8 +1 a 對TG,為與基線值比較變化量%的中位數。
本品與他汀類聯合用葯
治療初期本品即與他汀類聯合應用
在4項多中心、雙盲、安慰劑對照、為期12周的研究中,1187名原發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接受了每天單獨應用本品10mg治療或聯合應用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洛伐他汀的治療。聯合用葯的患者LDL-C降低程度與他汀類葯物的種類和劑量無關。本品與最小劑量他汀類葯物聯合應用降低LDL-C的作用優於大劑量單獨應用他汀類葯物(見表2)。 表2與基線值相比較,聯合用葯患者的LDL-C血漿濃度平均變化量%
阿托伐他汀研究 辛伐他汀研究 普伐他汀研究 阿托伐他汀研究 辛伐他汀
研究 普伐他汀
研究 洛伐他汀
研究 安慰劑 +4 -1 -1 0 本品 -20 -19 -20 -19 10 mg 他汀類 -37 -27 -21 -20 本品+ 10 mg 他汀類 -53 -46 -34 -34 20 mg 他汀類 -42 -36 -23 -26 本品+ 20 mg 他汀類 -54 -46 -40 -41 40 mg 他汀類 -45 -38 -31 -30 本品+ 40 mg 他汀類 -56 -56 -42 -46 80 mg 他汀類 -54 -45 - - 本品+ 80 mg 他汀類 -61 -58 - - 總數據: 所有他汀類劑量 -44 -36 -25 -25 總數據: 所有本品+ 他汀類劑量 -56 -51 -39 -40
本品與他汀類葯物聯合應用的總體分析中,本品對TC,Apo B,TG均有降低作用,而對HDL-C有升高作用(表3)。 表3與基線值比較,TC,ApoB,TG,HDL-C在匯總分析中的平均變化量%。 TCApo B TGa HDL-C 本品+ 阿托伐他汀 -41 -45 -33 +7 單獨用阿托伐他汀 -32 -36 -24 +4 本品+ 辛伐他汀 -37 -41 -29 +9 單獨用辛伐他汀 -26 -30 -20 +7 本品+ 普伐他汀 -27 -30 -21 +8 單獨用普伐他汀 -17 -20 -14 +7 本品+ 洛伐他汀 -29 -33 -25 +9 單獨用洛伐他汀 -18 -21 -12 +4 a 對TG,為變化量%的中位數。
在應用他汀類葯物治療過程中加入本品
在一項多中心、雙盲、安慰劑對照為期8周的臨床研究中,共有769名原發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參加。這些患者正在單獨使用他汀類葯物治療,但尚未達到NCEP指定的LDL-C水平(100至160mg/dl,根據基線水平),在其進行的他汀類葯物治療中隨機加服本品或安慰劑。
在基線應用他汀類葯物未達到LDL-C控制標準的患者中(約82%),在研究終點LDL-C達到控制標準的患者在本品組及安慰劑組分別為72%和19%。
此研究表明,在應用他汀類葯物治療過程中加入本品的方案可明顯降低TC,LDL-C,Apo B,TG血漿濃度,而提高HDL-C血漿濃度(見表4)。本品與各類他汀類葯物聯合應用後降低LDL-C的效果相近。 表4正在進行他汀治療a的原發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加用本品後的各指標變化均值(與基準值比較的平均變化量%)治療
(日服) N TC LDL-C ApoB TGb HDL-C 正在服用他汀+安慰劑 390 -2 -4 (-6 mg/dl c) -3 -3 +1 正在服用他汀+本品 379 -17 -25 (-36 mg/dlc) -19 -14 +3 a應用各種他汀的患者比例:40%阿托伐他汀,31%辛伐他汀,29%其他(普伐他汀,氟伐他汀,西立伐他汀,洛伐他汀)
b對TG,為與基線值比較變化量%的中位數。
c與基線值相比較,LDL-C變化量(他汀類葯物+本品組的基礎LDL-C值為138mg/dl,他汀類葯物+安慰劑組的基礎LDL-C值為139mg/dl)
在一項多中心、雙盲、安慰劑對照、為期14周的研究中,621位正在服用阿托伐他汀且LDL-C大於130mg/dl的原發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被隨機分為兩組,一組接受每天阿托伐他汀20mg治療,另一組接受每天阿托伐他汀10mg+本品10mg的治療。在未達控制指標的患者中(控制指標設定為LDL-C小於100mg/dl),單獨應用阿托伐他汀的患者可將用葯劑量提高至80mg,在聯合應用阿托伐他汀和本品的患者,阿托伐他汀用量可提高到40mg。在這組患者中,平均基準LDL-C為187mg/dl,且其中60%患者為雜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HeFH)。研究結束時,單獨用葯組有7%患者達到控制目標,聯合用葯組有22%達到控制目標,差異非常顯著。在第4周,兩組LDL-C降低的程度已具有明顯的差異(聯合用葯組降低率為24%,單獨用葯組降低率為9%)。在這些患者中,雜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亞組患者在接受兩種不同治療方案後,控制LDL-C的效果同樣符合上述研究結果。
在一項設計方案類似的研究中,100位患者接受辛伐他汀20mg治療後未達到LDL-C的控制目標,將其分成兩組,其中一組接受辛伐他汀+本品10mg的治療,另一組只接受了辛伐他汀治療。其結果與上述阿托伐他汀研究相似。例如,在達到LDL-C控制目標上有顯著差異(單獨應用辛伐他汀的患者達標率為3%,聯合用葯的患者達標率為27%)。單獨用葯的患者LDL-C的降低率平均為11%,聯合用葯的患者LDL-C的降低率平均為24%。
與非諾貝特聯合用葯
在對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進行的多中心,雙盲,安慰劑對照的臨床研究中,625名患者治療達12周,576名患者再延續治療48周。在12周的研究中患者隨機接受安慰劑、單獨使用本品、單獨使用非諾貝特160mg或接受本品與160mg非諾貝特聯合用葯。12周研究完成後,符合條件的患者被安排到本品與非諾貝特合用或非諾貝特單獨使用組再治療48周。
本品與非諾貝特聯合用葯與單獨使用非諾貝特相比,能顯著降低TC,LDL-C,ApoB 及非-HDL-C。本品與非諾貝特聯合用葯與單獨非諾貝特用葯相比,TG降低百分數及HDL-C升高百分數相當,見表5。 表5:本品與非諾貝特聯合用葯對混合性高脂血症的作用
(治療12周與基線值b比較的平均變化量% ) 治療
(日服) N TC LDL‑C ApoB TGa HDL‑C Non-HDL‑C 安慰劑 63 0 0 -1 -9 +3 0 本品 185 -12 -13 -11 -11 +4 -15 非諾貝特160 mg 188 -11 -6 -15 -43 +19 -16 本品+ 非諾貝特160 mg 183 -22 -20 -26 -44 +19 -30 a 甘油三酯,距基線的平均變化量%
b 基線 – 未用降酯葯物
治療48周後脂質終點的改善與上述12周時的數據一致。
純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
在一項用於評估本品對純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治療效果的雙盲、隨機、為期12周的研究,50位分別通過臨床或基因型診斷為純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患者入選,這組患者的LDL-C並非全都異常,且均已接受了阿托伐他汀(40mg)或辛伐他汀(40mg)治療。這些患者被分為三組,一組接受阿托伐他汀(40mg)或辛伐他汀(80mg),一組接受本品10mg+阿托伐他汀(40mg)或辛伐他汀(40mg),還有一組接受本品10mg+阿托伐他汀(80mg)或辛伐他汀(80mg)。結果見表6。研究結果表明,本品與阿托伐他汀(40或80mg)或辛伐他汀(40或80mg)聯合應用,其降低LDL-C的效果明顯優於辛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單獨治療(劑量40mg-80mg)。 表6純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接受聯合用葯方案後的各指標變化均值(與基線值比較的平均變化量%)治療
(日劑量) N LDL-C 阿托伐他汀(80mg) 或 辛伐他汀(80mg) 17 -7 本品+ 阿托伐他汀(40, 80mg) 或 辛伐他汀(40, 80mg) 33 -21 亞組分析:
本品+ 阿托伐他汀(80mg)或辛伐他汀(80mg) 17 -27
純合子谷甾醇血症(植物甾醇血症)
一項研究評價了本品治療純合子谷甾醇血症的療效。在此多中心、雙盲、安慰劑對照、為期8周的研究中,37位患純合子谷甾醇血症的患者被隨機分到試驗組(服用本品10mg,n=30)和對照組(服用安慰劑,n=7)。本品可明顯降低谷甾醇(降低21%)和菜油固醇(24%)在血中的含量。然而,接受安慰劑的患者,血中谷甾醇及菜油固醇含量分別升高了4%和3%。在研究中,本品逐漸降低谷甾醇及植物固醇含量。
接受本品同時接受膽汁酸螯合劑的患者(n=8)與只接受本品的患者(n=21),谷甾醇及菜油固醇降低程度無差別。 本品是一種口服、強效的降脂葯物,其作用機制與其它降脂葯物不同(如:他汀類,膽酸螯合劑(樹脂類),苯氧酸衍生物和植物性固醇酯化物)。
本品附著於小腸絨毛刷狀緣,抑制膽固醇的吸收,從而降低小腸中的膽固醇向肝臟中的轉運,使得肝臟膽固醇貯量降低從而增加血液中膽固醇的清除。本品不增加膽汁分泌(如膽酸螯合劑),也不抑制膽固醇在肝臟中的合成(如他汀類)。
與安慰劑比較,本品抑制小腸對膽固醇吸收的54%。他汀類減少肝臟合成膽固醇。兩種葯物合用可以進一步降低膽固醇水平,優於兩種葯物的單獨應用。
本品選擇性抑制膽固醇吸收的同時並不影響小腸對甘油三酯、脂肪酸、膽汁酸、孕酮、乙炔雌二醇及脂溶性維生素A、D的吸收。本品和HMG-CoA還原酶抑制劑聯合使用與任何一種葯物單獨治療相比能有效改善血清中TC,LDL-C,ApoB,TG及HDL-C水平。依折麥布單獨使用或與HMG-CoA還原酶抑制劑聯合使用對心血管疾病發病率與死亡率的效果還未建立。 吸收
口服後,依折麥布被迅速吸收,並廣泛結合成具葯理活性的酚化葡萄糖苷酸(依折麥布-葡萄糖苷酸)。依折麥布-葡萄糖苷酸結合物在服葯後1~2小時內達到平均血漿峰濃度(Cmax),而依折麥布則在4~12小時出現平均血漿峰濃度。因依折麥布不溶於注射用水性介質中,故無法測得其絕對生物利用度。
10mg依折麥布片同食物(高脂或無脂飲食)一起服用並不影響其口服生物利用度。本品可以與食物一起或分開服用。
分布
依折麥布及依折麥布-葡萄糖苷酸結合物與血漿蛋白結合率分別為99.7%及88~92%。
代謝
依折麥布主要在小腸和肝臟與葡萄糖苷酸結合(II相反應),並隨後由膽汁及腎臟排出。在所有研究過的種屬中,有極小量依折麥布進行氧化代謝(I相反應)。依折麥布和依折麥布-葡萄糖苷酸結合物是血漿中檢測到的主要葯物衍生物,分別占血漿中總葯物濃度的10~20%和80~90%。血漿中依折麥布和依折麥布-葡萄糖苷酸結合物的清除較為緩慢,提示有明顯腸肝循環。依折麥布和依折麥布-葡萄糖苷酸結合物的半衰期約為22小時。
清除
受試者口服14C 依折麥布(20mg)後,總依折麥布約占血漿總放射性的93%。在10天的收集期內,從糞便和尿液中分別約可回收服用放射性的78%和11%。48小時後,血漿中檢測不到放射性。
肝功能不全
輕度肝功能不全患者(Child-Pugh評分5或6)服用單劑量依折麥布10mg後,總依折麥布曲線下面積(AUC)較正常人群增加約1.7倍。在對中度肝功能不全(Child-Pugh評分7~9)的患者進行的為期14天的多次給葯研究中,患者每天服用本品10mg,在第1天及第14天總依折麥布的曲線下面積較正常人群高出4倍。輕度肝功能不全患者無需調整用葯劑量。鑒於依折麥布暴露量增加對中度和重度肝功能不全(Child-Pugh評分>9)患者的影響尚未明確,因此不推薦依折麥布用於這些患者。(見禁忌症及注意事項,肝功能不全)
腎功能不全
嚴重腎功能不全(n=8;平均CrCl≤30mL/min/1.73m2)患者單劑量應用10mg依折麥布後,其總依折麥布曲線下面積較正常人群(n=9)增加1.5倍。此結果並無臨床顯著性意義。故在腎功能損害患者中無須調整劑量。
但該研究中的一名患者(接受腎移植並接受多種葯物,包括環孢菌素)的總依折麥布暴露量較正常人群高出12倍。
性別
女性總依折麥布血漿濃度較男性輕度升高(升高值<20%)。男性和女性患者用葯安全性及用葯後LDL-C降低程度相近。故不需要根據性別調整劑量。
種族
根據葯代動力學薈萃分析,在黑種人及白種人中間,葯代動力學無差別。
㈢ 考來烯胺屬於膽汁酸結合樹脂類對嗎
是的,屬於
膽汁酸結合樹脂類 常用葯物有考來烯胺(消膽胺)
【葯理作用】
能降低血漿TC及LDL,輕內度升高容HDL水平,對TG無明顯影響。
該類葯口服後在胃腸道不被吸收,能與膽汁酸結合形成絡合物隨糞便排出,使膽汁酸吸收減少,肝臟中膽汁酸含量降低。由於肝臟中的膽汁酸減少,促使膽固醇向膽汁酸轉化過程加強,肝臟內的總膽固醇含量降低。肝細胞通過反饋性上調機制,增加細胞膜LDL受體數量,從而加速了血漿中LDL的分解代謝,進一步使血漿總膽固醇和LDL水平降低。
【用途】
適用於除純合子家族性高血脂症(FH)以外的任何類型的高膽固醇血症,而對任何類型的高甘油三酯血症無效,對TC及TG水平都升高的混合型高脂蛋白血症,需與其他類型的調血脂葯合用。
㈣ 動脈粥樣硬化是個慢性進展性的疾病,該如何治療
飲食方面,盡量進食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多的植物,控制高膽固醇、高脂肪的熱量攝入。再配合有氧運動,進行心理的調適,避免過於勞累,放鬆心情,避免長期處於緊張狀態,以上生活方式較為重要
㈤ 什麼是調血脂葯名詞解釋
調血脂葯分類:①主要降低甘油三酯類:氯貝丁酯(安妥明)、非諾貝特、煙酸。 ②主要降低膽固醇類:消膽胺、亞油酸。血脂以膽固醇酯(CE)和甘油三酯(TG)為核心,外包膽固醇(Ch)和磷脂(PL)構成球形顆粒。再與載脂蛋白(apo)相結合,形成脂蛋白溶於血漿進行轉運與代謝。脂蛋白可分為乳糜微粒(CM)、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間密度脂蛋白(I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等。凡血漿中VLDL、IDL、LDL及apo B濃度高出正常為高脂蛋白血症,易致動脈粥樣硬化。近年來證明HDL、apo A濃度低於正常,也為動脈粥樣硬化危險因子。
對血漿脂質代謝紊亂,首先要調節飲食,食用低熱卡、低脂肪、低膽固醇類食品,加強體育鍛煉及克服吸煙等不良習慣。如血脂仍不正常,再用葯物治療。凡能使LDL、VLDL、TC(總膽固醇)、TG、apo B降低,或使HDL、apo A升高的葯物,都有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
膽汗酸結合樹脂
考來烯胺(消膽胺)和考來替泊(降膽寧)都為鹼性陰離子交換樹脂,不溶於水,不易被消化酶破壞。
【葯理作用】能明顯降低血漿TC和LDL-c(LDL-膽固醇)濃度,輕度增高HDL濃度。本類葯物口服不被消化道吸收,在腸道與膽汁酸形成絡合物隨糞排出,故能阻斷膽汁酸的重吸收。由於肝中膽汁酸減少,使膽固醇向膽汁酸轉化的限速酶——7-α羥化酶更多地處於激活狀態,肝中膽固醇向膽汁酸轉化加強。膽汁酸也是腸道吸收膽固醇所必需,樹脂與膽汁酸絡合,也影響膽固醇吸收。以上作用使肝中膽固醇水平下降,肝臟產生代償性改變:一是肝細胞表面LDL受體數量增加,促進血漿中LDL向肝中轉移,導致血漿LDL-c和TC濃度下降。另一改變是羥甲基戊二醯輔酶A(HMG-Co A)還原酶(肝臟合成膽固醇限速酶)活性增加,使肝臟膽固醇合成增多。因此,本類葯物與HMG-CoA還原酶抑制劑合用,降脂作用增強。
【臨床應用】用於Ⅱa型高脂血症,4~7天生效,2周內達最大效應,使血漿LDL、膽固醇濃度明顯降低。對純合子(homozygous)家族性高血脂症,因患者肝細胞表面缺乏LDL受體功能,本類葯物無效。
【不良反應】 常致惡心、腹脹、便秘等。長期應用,可引起脂溶性維生素缺乏。考來烯胺因以氯化物形式應用,可引起高氯性酸血症。也可妨礙噻嗪類、香豆素類、洋地黃類葯物吸收,它們應在本類葯用前1小時或用後4小時服用。
煙酸
煙酸是一廣譜調血脂葯,對多種高脂血症有效。
【葯理作用】大劑量煙酸能使VLDL和TG濃度下降,1~4天生效,血漿TG濃度可下降20%~50%,作用程度與原VLDL水平有關。5~7天後,LDL-c也下降。與考來烯胺合用,降LDL-c作用加強。降脂作用可能與抑制脂肪組織中脂肪分解,抑制肝臟TG酯化等因素有關。本品能使細胞cAMP濃度升高,有抑制血小板和擴張血管作用,也可使HDL-c濃度增高。
【體內過程】口服後吸收迅速,服用1g,經30~60分可達血葯濃度高峰。血漿t1/2為45分。用量超過3g,以原形自尿中排出增加。
【臨床應用】對Ⅱ、 Ⅲ 、Ⅳ、Ⅴ型高脂血症均有效。也可用於心肌梗塞。
【不良反應】 有皮膚潮紅、瘙癢等不良反應,是前列腺素中介的皮膚血管擴張所引起,服葯前30分服用阿司匹林325mg可以減輕。胃腸刺激症狀如惡心、嘔吐、腹瀉與較常見。大劑量可引起血糖升高。尿酸增加,肝功異常。
苯氧酸類
氯貝特(氯貝丁酯)又名安妥明是最早應用的苯氧酸衍化物,降脂作用明顯,但不良反應多而嚴重。新的苯氧酸類葯效強毒性低,有吉非貝齊,苯扎貝特、非諾貝特、環丙貝特等。
【葯理作用】口服後,能明顯降低病人血漿TG、VLDL、IDL含量,而使HDL升高。對LDL作用與患者血漿中TG水平有關。對單純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LDL無影響,但對單純高膽固醇血症患者的LDL可下降15%。此外,本類葯物也有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和降低血漿粘度,增加纖溶酶活性等作用。
降低血漿TG、VLDL、IDL作用與增加脂蛋白脂酶活性,促進TG代謝有關,也與減少VLDL在肝臟中合成與分泌有關。升高HDL作用是降低VLDL的結果。正常時VLDL中的甘油三酯與HDL中的膽固醇酯有相互交換作用。VLDL減少,使交換減弱,膽固醇酯留於HDL中,使HDL升高。
【體內過程】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數小時即達血葯濃度高峰,水解後放出有活性的酸基,能與血漿蛋白結合。部分有肝腸循環,主要以葡萄糖醛酸結合物形式從腎臟排出。
【臨床應用】本類葯物以降TG、VLDL及IDL為主,所以臨床應用於Ⅱb、Ⅲ、Ⅳ型高血脂症。尤其對家族性Ⅲ型高血脂症效果更好。也可用於消退黃色瘤。對HDL-c下降的輕度高膽固醇血症也有較好療效。
【不良反應】苯氧酸類葯物不良反應較輕。有輕度腹痛、腹瀉、惡心等胃腸道反應。偶有皮疹、脫發、視物模糊、血象異常等。
HMG-CoA還原酶抑制劑
HMG-CoA(3-羥基-3-甲基戊二醯輔酶A)還原酶抑制劑最早是從黴菌培養液中提取,有美伐他汀、樂伐他汀、以後又有美伐他汀的羥基化、甲基化衍生物普伐他汀、塞伐他汀。美伐他汀葯效弱而不良反應多,未用於臨床。
【葯理作用】能明顯降低血漿TC和LDL-c.患者每天服用本類葯物10~40mg,血漿TC與LDL-c可下降20%~40%。如與膽汁酸結合樹脂合用,作用更強,也使VLDL明顯下降,對TG作用較弱,可使HDL-c上升。能抑制肝臟合成膽固醇的限速酶HMG-CoA還原酶活性,從而阻斷HMG-CoA向甲基二羥戊酸轉化,使肝內膽固醇合成減少。由於肝內膽固醇含量下降,可解除對LDL受體基因抑制,使LDL受體合成增加,從而使血漿中LDL、IDL大量被攝入肝臟,使血漿LDL-c、IDL-c降低,由於肝臟膽固醇減少,使VLDL合成減少。降LDL-c作用以樂伐他汀最強,普伐他汀最弱。
【體內過程】樂伐他汀和塞伐他汀口服後在肝臟將內酯環打開才轉化成活性物質。用葯後1.3~2.4小時血葯濃度達到高峰。原葯和代謝活性物質與血漿蛋白結合率為95%左右。大部分葯物分布於肝臟,隨膽汁排出。
【臨床應用】對原發性高膽固醇血症、雜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 Ⅲ型高脂蛋白血症,以及糖尿病性、腎性高脂血症均為首選葯物。對純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無降低LDL-c功效,但可使VLDL下降。
【不良反應】不良反應輕。約10%患者有輕度胃腸症狀、頭痛或皮疹。少數患者有血清轉氨酶、鹼性磷酸酶、肌磷酸激酶升高和肌肉觸痛。超大劑量樂伐他汀可引起狗白內障,臨床應用尚未發現,但應注意。
㈥ 他汀類降脂葯,如何預防心血管疾病
他汀類是目前常用的降血脂葯,及抗動脈粥樣硬化葯,在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常見的他汀有洛伐他汀、氟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各自既有共性也有個性。
阿托伐他汀,與氟伐他汀有相似的作用特性和適應證。但是降甘油三酯作用較強,大劑量對純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也有效。
瑞舒伐他汀,抑制膽固醇合成比其他他汀類葯物均強,是阿托伐他汀抑制強度的7倍,抑制時間也較長。
㈦ 膽汁酸結合樹脂類葯講課件想知道那些是重點
膽汁酸結合樹脂類葯的作用是什麼,都有那些功效,或者說它門結合了有什麼副作用
㈧ 多糖與膽酸結合 屬於什麼生物活性
是的,屬於
膽汁酸結合樹脂類 常用物有考來烯胺(消膽胺)
【理作用】
能降低血漿TC及版LDL,輕度升高權HDL水平,對TG無明顯影響。
該類口服後在胃腸道不被吸收,能與膽汁酸結合形成絡合物隨糞便排出,使膽汁酸吸收減少,肝臟中膽汁酸含量降低。由於肝臟中的膽汁酸減少,促使膽固醇向膽汁酸轉化過程加強,肝臟內的總膽固醇含量降低。肝細胞通過反饋性上調機制,增加細胞膜LDL受體數量,從而加速了血漿中LDL的分解代謝,進一步使血漿總膽固醇和LDL水平降低。
【用途】
適用於除純合子家族性高血脂症(FH)以外的任何類型的高膽固醇血症,而對任何類型的高甘油三酯血症無效,對TC及TG水平都升高的混合型高脂蛋白血症,需與其他類型的調血脂合用。
㈨ 有沒有不傷害肝臟的降血脂葯物謝謝!
是葯三分毒,沒病最好別吃
高血脂可以說是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而動脈粥樣硬化又是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學基礎,因此,血脂異常是需要積極治療的。臨床上用於調血脂的葯物主要有以下幾類:
『主要降低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葯物』
1.他汀類:這是近年來備受推崇的葯物,主要包括辛伐他汀、阿伐他汀、洛伐他汀等。
2.膽汁酸結合樹脂:主要包括考來烯胺可考來替泊。
3.醯基輔酶A膽固醇醯基轉移酶抑制葯:甲亞油醯胺。
『主要降低甘油三酯和極低密度脂蛋白的葯物』
1.貝特類:對於甘油三酯升高的患者,主要應用此類葯物,包括吉非貝齊、非諾貝特、苯扎貝特等。
2.煙酸類:主要包括煙酸和阿西莫司。
『降低脂蛋白的葯物』
主要有煙酸、煙酸戊四醇酯、阿西莫司、新黴素及多沙唑嗪等。
副作用
他汀類葯
是目前常用的降低血清總膽固醇的首選葯物,治療單純性血清總膽固醇水平增高者,也用於以血清總膽固醇水平增高為主,且伴有血清三醯甘油水平輕度增高者。這類葯物主要包括洛伐他汀(美降之)、辛伐他汀(舒降之)、普伐他汀(普拉固)、氟伐他汀(來適可)、阿托伐他汀(立普妥)和西立伐他汀(拜斯亭)等。如長期服用可有腹脹、腹瀉、便秘、頭痛、失眠、皮疹、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見於面部、胸部、肢端有彌漫性瘀斑、伴血小板計數減少)。此外,還有精神抑鬱、感覺異常、多發生於面部、頭皮、舌頭和四肢,表現為麻木感、燒灼感、皮膚過敏或疼痛。並可引起脫皮、血清轉氨酶升高。最嚴重的不良反應為橫紋肌溶解,表現為肌無力、肌痛、無尿、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升高等,發生率約為1‰。若及時被發現立即停葯,肌病還是可以逆轉的,並且不會造成腎功能衰竭。
他汀類葯如與環孢素、紅黴素、克拉黴素、奈法唑酮、抗真菌葯、蛋白酶抑制劑、貝特類葯、煙酸類葯等聯合使用時,肌肉溶解的情況可能會加劇,所以,應加以注意。另外,上述他汀類葯物,雖然有服用劑量僅為微克的西立伐他汀,但若與貝特類調脂葯合用後會造成橫紋肌溶解而導致死亡的嚴重不良反應事件。因此,目前世界上某些國家及我國均已相繼停止使用,此外,上述他汀類葯物對有嚴重肝功能損害者或對本品有過敏史者禁用。孕婦,哺乳期、育齡期婦女慎用。
貝特類葯
為目前用於治療血清三醯甘油水平增高的首選葯物。也用於治療以血清三醯甘油水平增高為主,並伴有血清總膽固醇水平輕度增高者。這類葯物包括非諾貝特(力平之)、苯扎貝特(必降脂)和吉非羅齊(諾衡)等。長期服用可能會出現的副作用有消化道反應、膽結石發生增加、粒細胞增多、皮疹、肌炎、室性心律失常、體重增加、輕度貧血、血清轉氨酶升高和血糖升高等。對原有肝腎功能不全、妊娠和哺乳期婦女禁用。
煙酸類葯
主要用於治療單純性血清三醯甘油水平增高者。也可用於治療以血清三醯甘油水平增高為主,並伴有血清總膽固醇水平輕度增高者。這類葯物包括煙酸、煙酸肌醇酯、阿昔莫司(樂脂平)等,大量服用可引起消化道反應,同時該類葯物有擴張小血管的作用,因此,病人容易出現顏面潮紅、皮膚瘙癢等症狀,部分病人還可出現胃炎、胃潰瘍及房性心律失常、血尿酸水平增高等不良反應。所以,對原有潰瘍病、痛風、肝功能不全及孕婦禁用。
膽酸螯合劑類葯
適用於治療單純性血清總膽固醇水平增高病人。這類葯物包括考來烯胺(消膽胺)、考來替泊(降膽寧)和降膽葡胺(降脂3號樹脂)等。服用後容易出現腹脹、腹瀉(脂肪痢)、厭食、維生素A、D、K等缺乏、腹痛或腸梗阻等症狀,主要是由於樹脂類葯物大量服用所造成。由於其胃腸道反應較重,目前國內在臨床上已不大應用。
普羅布考(丙丁酚)
用於治療血清總膽固醇水平增高的病人,常見的副作用有腹痛、腹瀉和腹脹。曾有過出現心電圖異常、心律失常的報道,還有可致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降低的不良作用。
鑒於調脂葯副作用是多種多樣的,因此,當您在服用調脂葯時,要密切注意觀察,特別要把重點放在肝功能損害和肌肉疾病等方面,以便及時發現和及時處理。
㈩ 油酸丁酯的作用是什麼
調血脂葯分類:①主要降低甘油三酯類:氯貝丁酯(安妥明)、非諾貝特、煙酸。 ②主要降低膽固醇類:消膽胺、亞油酸。
血脂以膽固醇酯(CE)和甘油三酯(TG)為核心,外包膽固醇(Ch)和磷脂(PL)構成球形顆粒。再與載脂蛋白(apo)相結合,形成脂蛋白溶於血漿進行轉運與代謝。脂蛋白可分為乳糜微粒(CM)、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間密度脂蛋白(I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等。凡血漿中VLDL、IDL、LDL及apo B濃度高出正常為高脂蛋白血症,易致動脈粥樣硬化。近年來證明HDL、apo A濃度低於正常,也為動脈粥樣硬化危險因子。
對血漿脂質代謝紊亂,首先要調節飲食,食用低熱卡、低脂肪、低膽固醇類食品,加強體育鍛煉及克服吸煙等不良習慣。如血脂仍不正常,再用葯物治療。凡能使LDL、VLDL、TC(總膽固醇)、TG、apo B降低,或使HDL、apo A升高的葯物,都有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
膽汗酸結合樹脂
考來烯胺(消膽胺)和考來替泊(降膽寧)都為鹼性陰離子交換樹脂,不溶於水,不易被消化酶破壞。
【葯理作用】能明顯降低血漿TC和LDL-c(LDL-膽固醇)濃度,輕度增高HDL濃度。本類葯物口服不被消化道吸收,在腸道與膽汁酸形成絡合物隨糞排出,故能阻斷膽汁酸的重吸收。由於肝中膽汁酸減少,使膽固醇向膽汁酸轉化的限速酶——7-α羥化酶更多地處於激活狀態,肝中膽固醇向膽汁酸轉化加強。膽汁酸也是腸道吸收膽固醇所必需,樹脂與膽汁酸絡合,也影響膽固醇吸收。以上作用使肝中膽固醇水平下降,肝臟產生代償性改變:一是肝細胞表面LDL受體數量增加,促進血漿中LDL向肝中轉移,導致血漿LDL-c和TC濃度下降。另一改變是羥甲基戊二醯輔酶A(HMG-Co A)還原酶(肝臟合成膽固醇限速酶)活性增加,使肝臟膽固醇合成增多。因此,本類葯物與HMG-CoA還原酶抑制劑合用,降脂作用增強。
【臨床應用】用於Ⅱa型高脂血症,4~7天生效,2周內達最大效應,使血漿LDL、膽固醇濃度明顯降低。對純合子(homozygous)家族性高血脂症,因患者肝細胞表面缺乏LDL受體功能,本類葯物無效。
【不良反應】 常致惡心、腹脹、便秘等。長期應用,可引起脂溶性維生素缺乏。考來烯胺因以氯化物形式應用,可引起高氯性酸血症。也可妨礙噻嗪類、香豆素類、洋地黃類葯物吸收,它們應在本類葯用前1小時或用後4小時服用。
煙酸
煙酸是一廣譜調血脂葯,對多種高脂血症有效。
【葯理作用】大劑量煙酸能使VLDL和TG濃度下降,1~4天生效,血漿TG濃度可下降20%~50%,作用程度與原VLDL水平有關。5~7天後,LDL-c也下降。與考來烯胺合用,降LDL-c作用加強。降脂作用可能與抑制脂肪組織中脂肪分解,抑制肝臟TG酯化等因素有關。本品能使細胞cAMP濃度升高,有抑制血小板和擴張血管作用,也可使HDL-c濃度增高。
【體內過程】口服後吸收迅速,服用1g,經30~60分可達血葯濃度高峰。血漿t1/2為45分。用量超過3g,以原形自尿中排出增加。
【臨床應用】對Ⅱ、 Ⅲ 、Ⅳ、Ⅴ型高脂血症均有效。也可用於心肌梗塞。
【不良反應】 有皮膚潮紅、瘙癢等不良反應,是前列腺素中介的皮膚血管擴張所引起,服葯前30分服用阿司匹林325mg可以減輕。胃腸刺激症狀如惡心、嘔吐、腹瀉與較常見。大劑量可引起血糖升高。尿酸增加,肝功異常。
苯氧酸類
氯貝特(氯貝丁酯)又名安妥明是最早應用的苯氧酸衍化物,降脂作用明顯,但不良反應多而嚴重。新的苯氧酸類葯效強毒性低,有吉非貝齊,苯扎貝特、非諾貝特、環丙貝特等。
【葯理作用】口服後,能明顯降低病人血漿TG、VLDL、IDL含量,而使HDL升高。對LDL作用與患者血漿中TG水平有關。對單純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LDL無影響,但對單純高膽固醇血症患者的LDL可下降15%。此外,本類葯物也有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和降低血漿粘度,增加纖溶酶活性等作用。
降低血漿TG、VLDL、IDL作用與增加脂蛋白脂酶活性,促進TG代謝有關,也與減少VLDL在肝臟中合成與分泌有關。升高HDL作用是降低VLDL的結果。正常時VLDL中的甘油三酯與HDL中的膽固醇酯有相互交換作用。VLDL減少,使交換減弱,膽固醇酯留於HDL中,使HDL升高。
【體內過程】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數小時即達血葯濃度高峰,水解後放出有活性的酸基,能與血漿蛋白結合。部分有肝腸循環,主要以葡萄糖醛酸結合物形式從腎臟排出。
【臨床應用】本類葯物以降TG、VLDL及IDL為主,所以臨床應用於Ⅱb、Ⅲ、Ⅳ型高血脂症。尤其對家族性Ⅲ型高血脂症效果更好。也可用於消退黃色瘤。對HDL-c下降的輕度高膽固醇血症也有較好療效。
【不良反應】苯氧酸類葯物不良反應較輕。有輕度腹痛、腹瀉、惡心等胃腸道反應。偶有皮疹、脫發、視物模糊、血象異常等。
HMG-CoA還原酶抑制劑
HMG-CoA(3-羥基-3-甲基戊二醯輔酶A)還原酶抑制劑最早是從黴菌培養液中提取,有美伐他汀、樂伐他汀、以後又有美伐他汀的羥基化、甲基化衍生物普伐他汀、塞伐他汀。美伐他汀葯效弱而不良反應多,未用於臨床。
【葯理作用】能明顯降低血漿TC和LDL-c.患者每天服用本類葯物10~40mg,血漿TC與LDL-c可下降20%~40%。如與膽汁酸結合樹脂合用,作用更強,也使VLDL明顯下降,對TG作用較弱,可使HDL-c上升。能抑制肝臟合成膽固醇的限速酶HMG-CoA還原酶活性,從而阻斷HMG-CoA向甲基二羥戊酸轉化,使肝內膽固醇合成減少。由於肝內膽固醇含量下降,可解除對LDL受體基因抑制,使LDL受體合成增加,從而使血漿中LDL、IDL大量被攝入肝臟,使血漿LDL-c、IDL-c降低,由於肝臟膽固醇減少,使VLDL合成減少。降LDL-c作用以樂伐他汀最強,普伐他汀最弱。
【體內過程】樂伐他汀和塞伐他汀口服後在肝臟將內酯環打開才轉化成活性物質。用葯後1.3~2.4小時血葯濃度達到高峰。原葯和代謝活性物質與血漿蛋白結合率為95%左右。大部分葯物分布於肝臟,隨膽汁排出。
【臨床應用】對原發性高膽固醇血症、雜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 Ⅲ型高脂蛋白血症,以及糖尿病性、腎性高脂血症均為首選葯物。對純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無降低LDL-c功效,但可使VLDL下降。
【不良反應】不良反應輕。約10%患者有輕度胃腸症狀、頭痛或皮疹。少數患者有血清轉氨酶、鹼性磷酸酶、肌磷酸激酶升高和肌肉觸痛。超大劑量樂伐他汀可引起狗白內障,臨床應用尚未發現,但應注意。
參考資料:http://www.iiyi.com/bbs/viewthread.php?tid=110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