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污泥齡剩餘污泥量
污泥齡,即污泥在處理系統中的停留時間,對剩餘污泥量有顯著影響。污泥比產率,通常表示為 Y=YBOD5+YP,這個公式中,Y代表污泥的總產生量,單位是每千克BOD5的干固體質量;YBOD5,即剩餘污泥的產生率,約為0.52至1.22千克干固體每千克BOD5,它受多種因素調控,其中包括污泥齡。
具體來說,剩餘污泥產率YBOD5與污泥齡的關系密切,一般來說,泥齡越長,剩餘污泥量可能會增加。進水中的懸浮固體(SS)和BOD5濃度也會影響這個比率,濃度越高,產生的剩餘污泥可能就越多。此外,溫度也扮演著重要角色,溫度的變化可能會影響微生物的代謝速率,從而改變污泥的生成量。
總的來說,要精確控制剩餘污泥量,就需要對這些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和調整,以實現污水處理過程的高效和資源的合理利用。
污泥齡是指在反應系統內,微生物從其生成到排出系統的平均停留時間,也就是反應系統內的微生物全部更新一次所需的時間。從工程上說,在穩定條件下,就是曝氣池中工作著的活性污泥總量與每日排放的剩餘污泥數量的比θc。
Ⅱ 水處理技術總結:污水廠剩餘污泥的排放量計算
剩餘污泥排放是活性污泥工藝控制的關鍵環節,常用控制方法有污泥濃度(MLSS)、食微比(F/M)、污泥齡(SRT)及污泥沉降比(SV)法。下面詳細解析這些方法及其應用。
1. 污泥濃度(MLSS)法
利用MLSS控制排泥是指維持曝氣池內污泥濃度恆定,通過排除剩餘污泥降低MLSS值。公式計算排泥量:Vw = (MLSS0 - MLSS) * V / RSS。通過調整排泥量保持MLSS在目標值2000mg/L,結合實際數據計算應排放污泥量1250m3。此法適用於進水水質變化不大。
2. 食微比(F/M)法
控制F/M,保持曝氣池中微生物量,通過改變污泥濃度使F/M基本恆定。計算排泥量:VW = [(BODi * Q - MLVSS * Va) / F/M] - RSS * Q。適合進水水質波動較大或含有大量工業廢水的情況。控制F/M值需根據污水處理廠特點和溫度調整。
3. 污泥齡(SRT)法
SRT控制排泥方法要求准確計算系統內總污泥量MT,通過控制泥齡確保處理效果。當處理效率要求高、水質嚴格時,SRT宜控制大些,溫度高時可小些。MT包括曝氣池、二沉池和迴流系統內污泥量。計算公式:MT = Ma + Mc + MR。適用於處理要求較高的場合。
4. 污泥沉降比(SV)法
SV反映污泥沉降性能和濃度大小,通過調整SV控制排泥。當SV較高時,應排泥以降低濃度或改善沉降性能。控制排泥應逐漸進行,避免突然變化影響活性污泥系統。
以上控制方法各有側重,實際應用中需根據污水處理廠的具體條件選擇主控方法並輔以其他方法輔助核算,以確保高效穩定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