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管網水力計算中的管道沿程阻力系數如何計算
管道的沿程阻力系數可查莫迪圖,即λ、Re、k/d的關系曲線。k為管內壁的絕對粗糙度。
管道的沿程水頭損失計算:h=λ(L/d)[V^2/(2g)]
對於圓管層流:λ=64/Re (雷諾數 Re=Vd/ν)
對於圓管過渡粗糙區:1/√(λ)=-2*lg[k/(3.7d)+2.51/Re√(λ)]
對於圓管紊流粗糙區:1/√(λ)=-2*lg[k/(3.7d)] 也可用λ=0.11(k/d)^0.25
還有很多經驗公式:
如鋼管和鑄鐵管的舍維列夫公式:過渡粗糙區(V<1.2m/s): λ=(0.0179/d^0.3)*(1+0.867/V)^0.3;阻力平方區(V>=1.2m/s): λ=0.21/d^0.3
⑵ 污水水力計算中,什麼是面積比流量!什麼是人口比流量,什麼是管線比流量!
面積比流量是來除去大用源戶用水外,假定其餘用水量均勻分布在供水區內;
人口比流量是假定沿線流量以人口為單位,均勻分布的一種情況;
管線比流量是以管線為單位計算各個管線的比流量,然後再分配到各個節點計算出節點流量。
(2)污水管網水力計算書擴展閱讀:
在計算沿線流量時,往往加以簡化,即假定用水量均勻分布在全部干管上,由此算出干管線單位長度的流量,叫做比流量。
單位:L/(s·m)。
比流量qs=(Q-Σq)/Σl
其中Q:管網總用水量(L/s)
Σq:大用戶集中用水量總和(L/s)
Σl:干管總長度,不包括穿越公園、廣場等無用水建築物地區。單側配水管線按一半計算。
但是,按照用水量全部均勻分布在干管上的假定以求出比流量的方法,存在一定缺陷。因為他忽視了沿線供水人數和用水量的差別。
為此提出另一種方法:將管段總長度Σl用供水區總面積ΣA代替,得出的是以單位面積計算的比流量qA。這種方法比較准確,不過計算復雜,對於一般管網,並無必要採用此方法。
⑶ 您好,問你一個最簡單的問題,剛才看了您寫的一篇關於農村管網的文章,對我幫助很大
污水管網設計計算的首要任務是計算管網中不同地點的污水流量、各管段的污水輸送流量,從而確定各管段的直徑、埋深和銜接方式等。
污水管網最大管徑與設計流量有個對應表格可以查,根據設計流量150t/h=41.67L/S,選擇的最大管徑為DN400,管徑選大點,雖然管材費用高,但是埋深小。
我不知道整個地勢情況,所以管道該如何敷設也不知道。
計算過程:
1.污水設計流量計算
包括4部分,對於農村而言,只有居民生活污水設計流量。
2.污水管段設計流量計算
將居民生活污水平均日流量按街坊面積比例分配,計算管段設計流量。
3.污水管道設計參數計算
污水主幹管水力計算。
首先已知管道編號、長度、設計流量、上下端地面標高。
確定起點埋深。
管段設計,根據設計流量,選取管徑,查表得坡度。
管段銜接設計,一般管頂平接。
依次計算。
確定污水管網總出口管道埋深。
4.繪制平面圖和剖面圖。
你給的已知條件裡面缺少地面高程情況,3km,根據流量和管徑可計算流速,也可查的充滿度,根據公式,v=(1/n)(R^2/3)(I^1/2)可得設計坡度I,由坡度和管長,可大概估算埋深。
我能想到的就這些了。
具體看《室外排水工程規范》,不過我也不愛看啊
⑷ 污水水力計算中,什麼是面積比流量!什麼是人口比流量,什麼是管線比流量!
1. 面積比流量是在污水水力計算中,假設除了大型用戶之外的所有用水量在整個供水區域內均勻分布的情況下,計算出的比流量。這種方法忽略了大型用戶的集中用水量,將剩餘的用水量假定為均勻分布在廣泛的區域中。
2. 人口比流量是指在沿線流量計算中,假設用水量以人口為單位在供水區域內均勻分布的情況。這種方法將用水量與人口數量關聯起來,假定每個人口的用水需求是相同的。
3. 管線比流量是指以管線為單位進行計算,確定各個管線的比流量,然後將這些流量分配到管網中的各個節點,從而計算出每個節點的具體流量。這種方法有助於確定管線在不同區域的供水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提到的比流量計算方法存在一定的簡化和假設。例如,假定用水量在整個供水區域內均勻分布,這可能會忽視實際供水需求中的差異。因此,有時會採用更復雜的計算方法,如以供水區總面積代替管線長度來計算面積比流量,以獲得更准確的流量數據。然而,這種方法雖然更精確,但計算過程更為復雜,對於一般管網來說,可能並不必要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