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污水知識 > 工業廢水案例分析

工業廢水案例分析

發布時間:2023-01-12 07:50:17

『壹』 PESTEL分析模型的案例分析

按照PESTEL的框架模型,圍繞啤酒釀制行業,對以下六大宏觀因素逐一進行分析,進而探究影響該行業的結構性驅動因素以及這些宏觀因素之間所存在的相互影響和彼此制約的根本性聯系。
政治因素
從政治因素來分析,目前及未來若干年內,中國及世界的政治形勢基本趨於穩定的政治局面,「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的兩大主題,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願望, 中國圍繞著這一時代主題,大力發展同其他國家的貿易夥伴關系,隨著WTO世貿組織的加入,中國的關稅壁壘逐一取消,國外的產品隨即進入中國,這樣據不完全 統計,有近40個外國品牌的啤酒在國內生產,產量佔到全國的4.3%,這樣原來國家對啤酒行業的保護和鼓勵政策,如今已盪然無存,隨之而來的是面臨著國外 品牌的啤酒的挑戰,從而,對我國啤酒行業造成一定沖擊;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有利因素,進口關稅的降低,使得啤酒行業可以擴大啤酒原料及先進設備的選擇余 地,例如進口的大麥通常質量好,工藝容易控制,從而降低了生產的成本,通過引進國外的先進裝備,有利於提高啤酒的釀制水平,此外,也有利於我國的啤酒產品 走向和進入國際市場。
經濟因素
經濟周期是一個反應經濟由繁榮-緩慢(衰落)-低潮-恢復(高漲)的往復變化的過程。 據相關統計資料顯示,我國目前正處於第三個經濟周期的上升階段,從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於中國2001~2020年的經濟增長率進行預測的結果表明, 2001~2010年,中國的GDP增長率達到7.9%,因此,可以預測中國在未來若干年內繼續有穩定的、可持續的經濟發展,中國經濟大環境的良好發展態 勢,預示了啤酒行業將繼續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
自20世紀90年代初,受國有企業經營不景氣的影響,國有企業出現大量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問題成為制約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但從每年啤酒銷量逐 年遞增的態勢來看,失業並沒能影響到啤酒行業的發展,相反,啤酒因其作為廉價的消費品,從而成為人們愁煩時發泄的工具,快樂時的興奮劑,交際場合及傾訴衷 腸時的有效媒介。因而,因其啤酒兼容並包(快樂與憂愁的分享及保健的功效)的獨特功效,決定了消費群體受經濟影響的狀況不是十分明顯,可見,對大眾消費群 體的啤酒興趣的建立和培養並加以正確引導、宣傳是至關重要且極具有恆久魅力的。
社會文化因素
(1) 生活方式的變化
啤酒最早出現於古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今伊拉克)地區,其製作方法由埃及經北非、伊比利亞半島、法國傳入德國,在德國南部,啤酒製造業空前發展,並由德國 的啤酒技術人員將啤酒工藝傳播到全世界。改革開放後,受歐洲西方文化的影響,人們的飲食文化開始向西方靠攏,啤酒隨之進入了中國,人們對啤酒經歷了從不了 解→試著嘗試→如今的餐飲娛樂時的不可或缺,可見啤酒文化的深厚魅力。隨著人們對啤酒功效的深入探索,得知啤酒非但含有人體所需要的氨基酸,並且還含有豐 富的維生素B2、煙酸和礦物質,故而得名「液體麵包」。此外,啤酒在校園內廣泛得到興起,已成為校園交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啤酒的適齡消費人群逐 漸在向前延伸,現已擴大為18至60歲的人群,可見,啤酒行業其強大的消費群體。
(2) 人口增長進程及分布的影響
首先,從我國人口的增長進程及趨勢來看,自70年代初我國大力推行計劃生育以來,中國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長率均已顯著下降, 但歷史積淀下的巨大的人口規模所決定的人口增量仍相當可觀,據相關資料顯示,2000年,中國18~60歲人口規模已達8.16億,是1964年的 2.15倍,在未來的近30年內,這一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都將保持在60%以上。介於中國人口年齡結構呈現「兩頭小、中間大」的格局持續保持的勢頭,從啤 酒的適齡消費群體來看,其前景仍是十分樂觀的。
其次,縱觀全球人口出生率、生育率的變動過程,總體趨勢都是由高到低。發達國家出生率、生育率的下降早在工業革命時期即已開始,到上世紀末人口生育率已降 至更替水平以下,甚至出現了人口負增長,因而,未來世界人口增長的重點集中在發展中國家和地區。2000年,世界人口的80.66%分布於發展中地區, (如尼日利亞、巴基斯坦等國家),2050年這一比例將上升至87.33%,人口負擔加重,因而,從未來世界人口分布趨勢以及啤酒的廉價、保健及時尚的特 點來看,這一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是向發展中國家挺進。
科技因素
從科技因素方面分析,「改變人類命運最戲劇化的因素之一是技術」,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技術,沒有技術和產品創新,就沒有企業的成長與進步,就沒有企業的未 來。「燕京」之所以敢在市場上向世界啤酒大鱷叫板,正因為他們有技術、產品創新做依託,可見,啤酒行業同科技的關系絕不遜色於IT業同科技的關系,然而, 從我國的啤酒廠的整體現狀看來看,仍是水平較低、規模較小、物耗較高、效益較低,每生產1噸啤酒用水量在8~40立方米,相應的排水量為7~35立方米之 間,而發達國家的噸啤酒用水量僅為5~10立方米,說明我國啤酒廠與國外發達國家啤酒廠的先進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因此,不斷進行技術革新、技術進步、節約 有限資源、強化環保是啤酒製造業的發展趨勢。
環保因素
從自然因素方面分析,絕大多數的工業生產活動不可避免地要破壞自然環境的質量,而如今從聯合國到世界各國政府都對環境的污染給予了足夠的重視,並制定了相 關的法律予以制止,這既是保護地球環境的客觀需要,同時又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大勢所趨,對啤酒釀制行業來說,其與環境的因素是極為相關,不容忽視 的。目前,考核啤酒工業廢水水質採用的國家排放標準是GB8978-1996《污水綜合排放標准》,並未對啤酒工業單獨規定污染物排放標准,隨著污染控制 和治理力度的加強,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質量監督檢疫總局針對啤酒行業廢水排放量大、有機污染濃度高、對環境污染嚴重、排放因子相對較少的特點,聯合發布了 符合啤酒工業廢水排污特點的行業性廢水排放標准——《啤酒工業污染物排放標准》,已從2006年1月1日開始實施,該標准為強制性標准。 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環保是世界性關注的時代主題,任何行業都必須做好有關環保的善後處理才是長久經營之道,啤酒行業更是如此,基於此,天湖公司在 2000年投資650萬興建了污水處理工程,有效地解決了污水排放的問題。
法律因素
從法律因素分析,法律對行業的規范和發展起到了保障、監督和限制的作用,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商業往來頻繁,所處的市場環境日趨復雜,隨之面臨各種顯在和潛在的法律問題,如果存在於企業經營過程中的法律問題不能夠得以及時 察覺,就會「積患成疾」,一旦爆發,企業可能會因此遭受重大損失。據國家質檢總局的說法,《食品安全法》今年底即將出台,這就要求行業應從發展高科技入 手,採用先進工藝與檢測手段,去年的「啤酒甲醛事件」就反映出了啤酒行業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忽視,進而給國內整個啤酒行業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總之,政治的穩定性及其所採取的政治主張及行為,將直接對整體的經濟環境帶來不同程度的正、負面影響,經濟水平所處的不同階段和經濟發展的不同速度又對其 所屬的社會文化及生活方式等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經濟為科技發展提供了物質保證,同時,技術革新又推動了經濟不斷向前發展,經濟、科技的飛速發展,就要新 增剛涉足領域的相關立法以及完善和健全已知領域中相關法律法規,而環保是人類及世界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

『貳』 《化工環境保護與安全生產技術概論》 課程案例分析

第一篇:
人一直以為地球上的海、陸、空是無窮盡的,所以從不擔心把千萬噸廢氣送到天空去,又把數以億噸計的垃圾倒進海洋。大家都認為世界這么大,這一點廢物算什麼?我們錯了,其實地球雖大,但生物只能在海拔8千米到海底11千米的范圍內生活,而佔了95%的生物都只能生存在中間約3公里的范圍內,人竟肆意地從三方面來弄污這有限的生活環境。
海洋污染:主要是從油船與油井漏出來的原油,農田用的殺蟲劑和化肥,工廠排出的污水,礦場流出的酸性溶液;它們使得大部分的海洋湖泊都受到污染,結果不但海洋生物受害,就是鳥類和人類也可能因吃了這些生物而中毒。
陸地污染:垃圾的清理成了各大城市的重要問題,每天千萬噸的垃圾中,好些是不能焚化或腐化的,如塑料、橡膠、玻璃、鋁等廢物。它們成了城市衛生的第一號敵人。
空氣污染:這是最為直接與嚴重的了,主要來自工廠、汽車、發電廠等等放出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氫等,每天都有人因接觸了這些污濁空氣而染上呼吸器官或視覺器官的毛病。我們若仍然漠視專家的警告,將來一定會落到無半寸凈土可住的地步。
環境污染是指人類直接或間接地向環境排放超過其自凈能力的物質或能量,從而使環境的質量降低,對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生態系統和財產造成不利影響的現象。具體包括:水污染、大氣污染、雜訊污染、放射性污染等。水污染是指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入,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污染等方面特性的改變,從而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質惡化的現象。大氣污染是指空氣中污染物的濃度達到有害程度,以致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正常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對人和生物造成危害的現象。雜訊污染是指所產生的環境雜訊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准,並干擾他人正常工作、學習、生活的現象。放射性污染是指由於人類活動造成物料、人體、場所、環境介質表面或者內部出現超過國家標準的放射性物質或者射線。例如,超過國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排放污染物的標准,超種類、超量、超濃度排放污染物;未採取防止溢流和滲漏措施而裝載運輸油類或者有毒貨物致使貨物 落水造成水污染;非法向大氣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質,造成大氣污染事故,等等。
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環境污染也在增加,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 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成為世界各個國家的共同課題之一。
由於人們對工業高度發達的負面影響預料不夠,預防不利,導致了全球性的 三大危機 : 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 . 人類不斷的向環境排放污染物質。但由於大氣、水、土壤等的擴散、稀釋、氧化還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質的濃度和毒性會自然降低,這種現象叫做 環境自凈 。如果排放的物質超過了環境的自凈能力,環境質量就會發生不良變化,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存,這就發生了環境污染 。
環境污染會降低生物生產量,加劇環境破壞。
環境污染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工廠排出的廢煙、廢氣、廢水、廢渣和噪音;
2)人們生活中排出的廢煙、廢氣、噪音、贓水、垃圾;
3)交通工具(所有的燃油車輛、輪船、飛機等)排出的廢氣和噪音;
4)大量使用化肥、殺蟲劑、除草劑等化學物質的農田灌溉後流出的水。
5

)礦山廢水、廢渣。

水污染的危害是不是不言而喻的.水體污染,水質惡化對人體健康和人類生活,生產都帶來了嚴重環保是現代生活中人類面臨的最大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從基礎做起.
首先,要大量宣傳,提高人們的覺悟與認識,加強環保意識.
其次,要進行廢物回收利用,減少對森林樹木的砍伐.還要加強對白色污染的處理,少使用塑料製品.
最後,要對清潔方面作改進.使市容更整潔.
為了地球的明天,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努力,要好好地保護環境.於此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實行垃圾分類袋裝化.這樣不僅能減少環衛工人的工作量,還能更好地起到廢物利用,減少污染,節約資源.
買菜時,少用塑料袋,盡量用竹籃子.
用筆盡量用可換芯的,減少圓珠筆外殼的浪費與垃圾量.
外出吃飯盡量不用一次性飯盒.
播種綠色就是播種希望 垃圾過剩與環境問題 垃圾的回收及資源化綜合利用 垃圾的回收及資源化綜合利用(下)海浴室中的科學
從喝純水想起

時下,飲用水正成為一種潮流.盡管媒介不只一次地介紹過飲用水的種種弊端,但飲用水族仍然日益擴大.

飲用水不單單指純水,還包括礦泉水,蒸餾水甚至太空水等等. 而我們喝著長大的自來水則成了相對的非飲用水. 我們並不排除目前飲用水風靡,炒作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它反映了當前水體污染的嚴重已經到了難以下口的程度.

第二篇:
每當我坐在窗明幾凈的教室里,漫步在水清鏡明的湖畔旁,飛馳在綠草如蔭的足球場時,我都會感到一種愜意。

但一個潛伏在我們身邊很久的危機正在慢慢爆發,也許有一天這美麗的景物會離我們遠去。這一切都是人類一手造成的。天堂大門的鑰匙和地獄大門的鑰匙都捏在人類自己手中。我們中學生應該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責任,提高環保意識,增強法制觀念,落實環保行動。做「文明小衛士」。

我們的地球是一個美麗無比的星球。但水土流失、沙漠化仍不斷困擾著人類。正瘋狂地侵吞著人們賴以生存的土地。據有關資料統計,地球上的沙漠、荒地正以每年2700萬公傾的速度擴展,我國沙化的土地也正以每年1560平方公里的面積延伸。目前,我國已有12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沙化,而潛在沙化的土地差不多也有15萬平方公里。荒漠化已成為危害全球環境最嚴重的問題。

我曾看到一個寓意很深的漫畫,畫面上兩輛汽車一前一後行駛著,前面一輛車上的人敲鑼打鼓,還用紅紙寫道:報喜,化工廠增產,產值3萬元。後一輛車上的人愁眉苦臉,一張紙上寫著:報憂,因化工廠污染,糧食減產30萬斤,附近居民身體嚴重受損,周邊幾條河流無法使用,法院判其限期整改並處罰金。孰喜孰憂,顯而易見。所有這些,都是大自然向我們發出的警告,它在提醒我們不要忘了大自然的嚴厲懲罰和那些慘痛的教訓。這也就提示我們以後一定要保護環境。

環境污染會給我們的身心帶來損害。為了保護我們的健康,就需要我們的社會提高和加強對環境保護的認識。地球是我們的母親啊,我們不該將大量的污水排到它的血管里,將大量的垃圾埋在它的肉體中。地球不是垃圾場,我們不能在公共場所,隨地吐痰,亂丟紙屑、煙頭等雜物,不注意環保。讓口香糖使它長滿了黑斑,亂扔塑料袋,造成「白色污染」,還使它寸草不生、齷齪不堪,到處都是渾濁的世界。這些行為完全與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和社會公德相悖。

水能載舟,也能覆舟。解鈴還需系鈴人。如果人類能及時彌補,能保護樹木;節約用水;減少廢水廢氣排放對環境的污染。我們中學生應積極參加公益勞動,讓我們共同保護生活的環境,首先使自己的校園變的清潔,然後為城市的清潔出力。朋友們,獻一份愛心和努力吧!必須從自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通過自己的行動來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不能再犯破壞生態環境的錯誤了。

我們是祖國的公民,是21世紀的主人,所以我們對自己的祖國和人類負有責任,社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社會成員的素質直接反映著整個社會的風氣,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作為一個禮儀之邦,講公德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作為每個社會成員,都有責任將這種傳統美德發揚光大。要加強社會公德,社會需要公德。我們不能做不拘小節的人,講公德、守秩序是社會和諧的基礎。「美德出良才」良好的文明習慣來自於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培養,只有從小事事處處「想到別人」,講文明,守秩序,養成良好的習慣,長大後才可能具有文明禮貌的自覺行動。

「亡羊補牢未為晚矣」。我們要向所有的人們敲響警鍾,我們大聲疾呼,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呀!我們一定要保護我們的家園,從現在起,我們應該刻不容緩地行動起來,治理污染,綠化環境,不讓污染的悲劇重演。爭做「文明小衛士」。

第三篇:
我熱愛地球,熱愛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愛她的青山綠水,愛她的碧草藍天……
在四野飄香的花叢中,我和蝶兒一起嬉戲、歡笑;在鬱郁蔥蔥的森林裡,我與小鳥一起追逐、歌唱;清晨,我邁著輕盈的步履去原野上踏青,霧靄繚繞著、白紗般的柔柔地漂浮在空中。吮吸著花草的芳香, 欣享著陽光的沐浴,我被陶醉在這如痴如醉的夢幻里;夜晚,我坐在稻穀飄香的農家小院里,仰望著璀璨的星空,聆聽著蟬鳴嘹響,蛙聲如潮,彷彿置身於一個童話般的王國。春天,我坐在牛背上,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聽那牧歌婉轉,牧笛悠揚。 夏天,我坐在小船上,任雙槳拍打著那碧綠的湖水, 看海鷗輕盈地掠過遼闊的湖面;秋天,我站在樹下,凝神矚望著那金黃的葉子一片片地落下;冬天,我站在窗前,欣賞著如絮的雪花在空中翩翩飛舞。在這如詩如畫的仙境里,我的心都醉透了!
曾幾何時,人們亂砍亂伐,使大自然的生態平衡遭到了破壞。沙丘吞噬了萬頃良田,洪水沖毀了可愛的家園,大自然的報復讓人類尷尬啞然。梅水溪曾經說過,沒有自然,便沒有人 類,這是世界一大樸素的真理。一味地掠奪自然,征服自然,只會破壞生態系統,咎由自取,使人類瀕於困境。這句話說得一點也不錯,人不給自然留面子,自然當然也不會給人留後路,98洪水、2000年的沙塵暴,其實,這就是大自然向人類發出的警示。
曾幾何時,人們亂捕亂殺,使人類的朋友慘遭塗炭。"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這就是對捕殺動物後果的最真實的寫照。從大學生的傷熊事件到愚人們的瘋狂捕獵,人類是否也將要把槍口對准自己?切記,保護動物就等於保護我們自己。
曾幾何時,戰爭的爆發,使我們賴以生存的星球滿目瘡痍。炮火對植被的破壞,核輻射對生命的摧殘,盡管廣島、長崎上空的蘑菇雲已經散去了半個多世紀,可那裡依然還是不毛之地。由此可見,和平是全人類綠色環保的重要前提。
真不敢想像,我們如果再這樣繼續下去,這個世界將會是一幅怎樣的慘景呢?地上寸草不生,天空塵沙彌漫,人類將在魔鬼般的尖叫聲中化成堆堆白骨。到那時我們只能說,人類曾經屬於過地球,但地球將永遠不會再屬於人類了。
顧炎武曾經說過,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保護環境與維護生態平衡的歷史重任要落到我們跨世紀一代的肩上。讓我們都來關愛自然,熱愛地球吧,手挽手、肩並肩、心連心地鑄起一道綠色環保的大堤,捍衛資源、捍衛環境、捍衛地球、捍衛我們美好的家園吧!

『叄』 有關行政復議的一個案例分析

(1)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13條 對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上一級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 所以應該向A市申請行政復議。
(2) 題干中一點說的很好 我國是一級行政復議 復議機關維持原決定 若 當事人不服 則只能向人民法院起訴。
根據行政訴訟法17條規定 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經復議的案件 復議機關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 由原行為機關所在地的法院管轄。
結合案情 就是在A縣基層人民法院啦

另外 環境保護法有以下規定
第四十條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
起十五是內,向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
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復議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
也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逾
期不申請復議、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
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肆』 關於浪費水資源的例子

每家每戶大手大腳用水,水資源浪費十分嚴重。目前,全國地下淡水天然資源多年平均為8800多億立方米,約佔全國水資源總量的1/3。全國約有7000多萬人仍在飲用不符合飲用標準的地下水。20年來,全國地下水開采量平均以每年25億立方米的速度增加。地下水占總供水量的比例已從1980年的14.0%增長到2000年的19 .8%。全國有400多個城市開采利用地下水,在城市用水總量中,地下水佔30%。不合理開采地下水誘發了諸多環境問題:全國約有一半城市市區的地下水污染比較嚴重,水質下降,還呈現出由點向面、由城市向農村擴展的趨勢;已誘發46個城市發生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全國還形成區域地下水降落漏斗100多個,面積達15萬平方千米。
還有這些:
1、刷牙時任水流淌。
2、洗澡塗肥皂的時候不關淋浴噴頭。
3、用過多的水沖洗汽車,洗車的水白白浪費掉了。
夠不夠呀?

『伍』 工業廢水如何有效去除氨氮超標

1 高濃度氨氮廢水處理技術

高濃度氨氮廢水是指氨氮質量濃度大於500mg/L
的廢水。伴隨石油、化工、冶金、食品和制葯等工業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工業廢水和城市生活污水中氨氮的含量急劇上升,呈現氨氮污染源多、排放量大,並且排放的濃度增大的特點〔2〕。目前針對高氨氮廢水的處理技術主要使用吹脫法、化學沉澱法等。

1.1 吹脫法

將空氣通入廢水中,使廢水中溶解性氣體和易揮發性溶質由液相轉入氣相,使廢水得到處理的過程稱為吹脫,常見的工藝流程見圖 1。


圖 2 生物脫氮的途徑

用生物法處理含氨氮廢水時,有機碳的相對濃度是考慮的主要因素,維持最佳碳氮比也是生物法成功的關鍵之一。

生物法具有操作簡單、效果穩定、不產生二次污染且經濟的優點,其缺點為佔地面積大,處理效率易受溫度和有毒物質等的影響且對運行管理要求較高。同時,在工業運用中應考慮某些物質對微生物活動和繁殖的抑製作用。此外,高濃度的氨氮對生物法硝化過程具有抑製作用,因此當處理氨氮廢水的初始質量濃度<300
mg/L 時,採用生物法效果較好。

J. Kim 等〔24〕採用小球藻處理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磨溪污水處理廠廢水中的氨氮,實驗結果表明,小球藻在經歷24 h 的遲緩期後,在48 h 內氨氮去除率可達50%。

2.3.1 傳統生物硝化反硝化技術

傳統生物硝化反硝化脫氮處理過程包括硝化和反硝化兩個階段。硝化過程是指在好氧條件下,在硝酸鹽和亞硝酸鹽菌的作用下,氨氮可被氧化成硝酸鹽氮和亞硝酸鹽氮;再通過缺氧條件,反硝化菌將硝酸鹽氮和亞硝酸鹽氮還原成氮氣,從而達到脫氮的目的。

傳統生物硝化反硝化法中,較成熟的方法有A/O 法、A2/O 法、SBR
序批式處理法、接觸氧化法等。它們具有效果穩定、操作簡單、不產生二次污染、成本較低等優點。但該法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必須補充相應的碳源來配合實現氨氮的脫除,使運行費用增加;碳氮比較小時,需要進行消化液迴流,增加了反應池容積和動力消耗;硝化細菌濃度低,系統投鹼量大等。

楊小俊等〔25〕通過A/O 膜生物反應器處理某煉油廠氣浮池出水中的氨氮,實驗結果表明,當氨氮和COD 容積負荷分別在0.04~0.08、0.30~0.84 kg/(m3·d)時,處理後水中氨氮質量濃度小於5 mg/L。

2.3.2 新型生物脫氮技術

(1)短程硝化反硝化技術。短程硝化反硝化是在同一個反應器中,先在有氧的條件下,利用氨氧化細菌將氨氧化成亞硝酸鹽,阻止亞硝酸鹽進一步氧化,然後直接在缺氧的條件下,以有機物或外加碳源作為電子供體,將亞硝酸鹽進行反硝化生成氮氣。

短程硝化反硝化與傳統生物脫氮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對於活性污泥法,可節省25%的供氧量,降低能耗;節省碳源,一定情況下可提高總氮的去除率;提高了反應速率,縮短了反應時間,減少反應器容積。但由於亞硝化細菌和硝化細菌之間關系緊密,每個影響因素的變化都同時影響到兩類細菌,而且各個因素之間也存在著相互影響的關系,這使得短程硝化反硝化的條件難以控制。目前短程硝化反硝化技術仍處在人工配水實驗階段,對此現象的理論解釋還不充分。

(2)同時硝化反硝化技術。當硝化與反硝化在同一個反應器中同時進行時,即為同時硝化反硝化(SND)。廢水中溶解氧受擴散速度限制,在微生物絮體或者生物膜的表面,溶解氧濃度較高,利於好氧硝化菌和氨化菌的生長繁殖,越深入絮體或膜內部,溶解氧濃度越低,形成缺氧區,反硝化細菌占優勢,從而形成同時硝化反硝化過程。

鄒聯沛等〔26〕對膜生物反應器系統中的同時硝化反硝化現象進行了研究,實驗結果表明,當DO 為1mg/L,C/N=30,pH=7.2
時,COD、NH4+-N、TN 去除率分別為96%、95%、92%,並發現在一定的范圍內,升高或降低反應器內DO 濃度後,TN 去除率都會下降。

同時硝化反硝化法節省反應器,縮短了反應時間,且能耗低、投資省。但目前對於同步硝化反硝化的研究尚處於實驗室階段,其作用機理及動力學模型需做進一步的研究,其工業化運用尚難實現。

(3)厭氧氨氧化技術。厭氧氨氧化是指在缺氧或厭氧條件下,微生物以NH4+ 為電子受體,以NO2- 或NO3- 為電子供體進行的NH4+、NO2- 或NO3- 轉化成N2的過程〔27〕。

何岩等〔28〕研究了SHARON
工藝與厭氧氨氧化工藝聯用技術處理「中老齡」垃圾滲濾液的效果,實驗結果表明,厭氧氨氧化反應器可在具有硝化活性的污泥中實現啟動;
在進水氨氮和亞硝酸氮質量濃度不超過250 mg/L 的條件下,氨氮和亞硝酸氮的去除率分別可達到80%和90%。目前,SHARON
與厭氧氨氧化聯合工藝的研究仍處於實驗室階段,還需要進一步調整和優化工藝條件,以提高聯合工藝去除實際高氨氮廢水中的總氮的效能。

厭氧氨氧化技術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硝化反應的充氧能耗,免去反硝化反應的外源電子供體,可節省傳統硝化反硝化過程中所需的中和試劑,產生的污泥量少。但目前為止,其反應機理、參與菌種和各項操作參數均不明確。

2.4 膜技術

2.4.1 反滲透技術

反滲透技術是在高於溶液滲透壓的壓力作用下,藉助於半透膜對溶質的選擇截留作用,將溶質與溶劑分離的技術,具有能耗低、無污染、工藝先進、操作維護簡便等優點。

利用反滲透技術處理氨氮廢水的過程中,設備給予足夠的壓力,水通過選擇性膜析出,可用作工業純水,而膜另一側氨氮溶液的濃度則相應增高,成為可以被再次處理和利用的濃縮液。在實際操作中,施加的反滲透壓力與溶液的濃度成正比,隨著氨氮濃度的升高,反滲透裝置所需的能耗就越高,而效率卻是在下降〔29〕。

徐永平等〔30〕以兗礦魯南化肥廠碳酸鉀生產車間含NH4Cl 的廢水為研究對象,利用反滲透法對NH4Cl
廢水的處理過程進行了研究,實驗裝置採用反滲透膜(NTR-70SWCS4)過濾機。結果表明,在用反滲透膜技術處理氨氮廢水的過程中,氯化銨質量濃度適宜在60
g/L 以下,在該濃度條件下,設備脫氨氮效率較高,一般大於97%,各項技術指標合格,可以用於實際生產操作。

2.4.2 電滲析法

電滲析是在外加直流電場的作用下,利用離子交換膜的選擇透過性,使離子從電解質溶液中分離出來的過程。電滲析法可高效地分離廢水中的氨氮,並且該方法前期投入小,能量和葯劑消耗低,操作簡單,水的利用率高,無二次污染副產物。

唐艷等〔31〕採用自製電滲析設備對進水電導率為2 920 μS/cm,氨氮質量濃度為534.59 mg/L
的氨氮廢水進行處理,通過實驗得到在電滲析電壓為55 V,進水流量為24 L/h
這一最佳工藝參數條件下,可對實驗用水有效脫氮的結論,出水氨氮質量濃度為13 mg/L。

3 不同濃度工業含氨氮廢水的處理方法比較

不同氨氮廢水處理方法優缺點比較見表 4。

通過對以上幾種不同方法的論述,可以看出目前針對工業廢水中高濃度氨氮的處理方法主要使用物理化學方法做預處理,再選擇其他方法進行後續處理,雖能取得較好的處理效果,但仍存在結垢、二次污染的問題。對低濃度的氨氮廢水較常用的方法為化學法和傳統生物法,其中化學法的一些處理技術還不成熟,未在實際生產中應用,因此還無法滿足工業對低濃度氨氮廢水深度處理的要求;
生物法能較好地解決二次污染問題,且能達到工業對低濃度氨氮廢水深度處理的要求,但目前對微生物的選種和馴化還不完全成熟。

『陸』 尋環境污染的案例和分析

境雜訊污染案例分析
2006年05月25日 輔導教師

民們不堪忍受建築雜訊,憤而向「環保110」投訴。環保部門接到投訴後,進行
了實地勘察和監測。經查明,該工程是由某建築公司承建的。該建築公司在開工
前,未向該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進行申報。環保部門到工地查處時,發現工
地正在夜間施工,對此該建築公司負責人申辯:他們並未在夜間大規模施工,只
是混凝土澆鑄因工藝的特殊需要,開始之後就無法中止,即便是夜間也不能停
工。但是該建築公司並沒有辦理相關的夜間開工手續。經環保部門監測,該工地
晝間雜訊為70分貝,夜間雜訊為54分貝,未超過國家規定的建築施工雜訊源的
雜訊排放標准。於是環保部門進行了調解,並對該建築公司未依法進行申報和辦
理夜間開工手續作出處罰。但是,建築工地的雜訊污染並沒有得到改善,廣大居
民依然處於雜訊污染之中。在向律師事務所咨詢以後,天通花園小區27戶居民
以相鄰權受到侵害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噪音污染,
賠償損失。人民法院受理後,經過法庭調查認定,某建築公司排放的雜訊盡管符
合國家規定的建築施工雜訊源的雜訊排放標准,但超過<城市區域環境雜訊標
准)中規定的區域標准限值,在事實上構成環境雜訊污染,侵害了原告的相鄰
權。根據(民法通則)第83條的規定,判決被告採取措施,消除雜訊污染,賠償原告精神損失200元。
[法律問題]
(1)事先申報制度。
(2)禁止夜間施工制度。
(3)環境雜訊污染判斷標准。
[法律依據]
(1)《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2、29、30條。
(2)《建築施工場界雜訊限值》。
(3)《城市區域環境雜訊標准》。
[法理和法律分析]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關於建築施工環境雜訊污染案。建築施工環境雜訊污染是
指在建築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聲音。為了防治建築施工環境噪
聲污染,我國的<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規定了兩種法律措施:
(1)事先申報制度。這是根據建築施工有一定期限的特點提出的。在城市
市區范圍內,建築施工過程中使用的機械設備,可能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
施工單位必須在工程開工15日前向縣級以上環境行政主管部門申報。申報
的內容包括該工程的項目名稱、施工場所和期限、可能產生的環境雜訊值以及
所採取的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措施。 《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29條對此作了規
定。
(2)禁止夜間施工制度。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禁止夜間
進行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建築施工作業。 「雜訊敏感建築物」是指醫院、學校、
機關、科研單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靜的建築物, 「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
是指醫療區、文教科研區和以機關或者居民住宅為主的區域。但以下三種情況除
外:搶修、搶險作業;因生產工藝上的要求;因特殊需要必須連續作業,且持
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關主管部門的證明。在夜間作業,必須公告附近
的居民。本案被告某建築公司在開工前未依法向該市環保部門進行申報,在
夜間施工時,也未向附近的居民進行公告,違反了上述規定,環保部門對其
作出處罰是符合法律規定的。 <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30條對此作了規
定。
本案在審理過程中爭議的焦點是:被告某建築公司是否構成環境雜訊污染。
依據《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2條第2款的規定,該法所稱的環境雜訊污染是指
所產生的環境雜訊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准,並干擾他人正常生活、
工作和學習的現象。該條規定了環境雜訊污染的定義,也指明了構成環境雜訊污
染的兩個必要條件:一是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准排放雜訊。二是排放
的雜訊干擾他人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學習。環境雜訊排放標準是指由國務院環境
保護部門根據國家聲環境質量標准和國家經濟、技術條件,對雜訊源向周圍環境
排放雜訊所作的最高限值。目前我國的環境雜訊標准排放標准主要有:<工業企
業廠界雜訊標准)、<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雜訊限值)、<建築施工場界雜訊限值)、
(鐵路邊界雜訊限值及其測量方法)、<機動車輛允許雜訊標准)等。依據上述規
定,本案被告施工時未超過<建築施工場界雜訊限值)中規定的雜訊排放標准,
不構成環境雜訊污染。所以,環境保護部門不能對其進行罰款,也不能徵收排污
費,發生糾紛只能進行調解。 .
但是,我國目前的聲環境標准除了環境雜訊排放標准外,還有聲環境質量標
准。聲環境質量標準是指由國務院環境保護部門依照法定的程序對各類不同的功
能區域內環境雜訊最高限值所作出的規定。它是制定環境雜訊排放標準的依據,
,也是衡量一個區域是否存在環境雜訊污染的尺度。目前我國的主要規定是<城市
區域環境雜訊標准)。根據<城市區域環境雜訊標准)的規定,原告所在的天通
花園小區屬於以居住、文教機關為主的區域,其環境雜訊質量標准為晝間55分
貝、夜間45分貝,被告施工現場晝間雜訊為70分貝,夜間雜訊為54分貝,顯
然違反了(城市區域環境雜訊標准)。因此,從本案的實際情況來看,判定被告
沒有造成環境雜訊污染,顯然不符合事實,也難以說服飽受雜訊干擾之苦的居
民。
由於現行(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關於「環境雜訊污染」的定義不太准確,
給該案的解決帶來很大困難,為了保護這些居民的合法利益,法院依據<民法通
則》中關於「不動產的相鄰各方,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
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風、採光等方面的相鄰關系。給
相鄰方造成妨礙或者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的規定來處
理該糾紛是正確的。因為這一規定雖然沒有明確列出噪音對不動產相鄰各方的影
響,但其中的「等」字應理解為包括了噪音、輻射及其他將來有可能出現的影響
相鄰各方的行為。
[學者建議]
排污單位排放的雜訊符合環境雜訊排放標准,但確實又干擾了他人正常生活的情形
在現實生活中經常出現。由於(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2條在給「環境雜訊污染』』
下定義時考慮不夠周全,使得在具體執法中遇到不少困難。實際上,環境是否被污染,
並不能以排污者的排污是否超過排放標准為根據,而應以污染物的排放是否使當地的
環境質量劣於適用於該地的環境質量標准為依據。實踐中,以<民法通則)中有關相鄰
權的規定來處理此種情形的環境雜訊污染案件,有利於保護受害者的權利,但也存在
一些問題。如《民法通則)規定「不動產的相鄰各方』』適用於建築施工單位與居民之
間的關系,並不是十分准確。因此,最根本的解決方式是修改(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關於「環境雜訊污染」的定義,
完善有關雜訊污染的規定。

環境污染損害賠償的案例分析

馮其江

【關鍵詞】環境污染 損害賠償 案例分析
【全文】
環境污染損害賠償的案例分析

馮其江 潘進海

一、 引言

我國廣大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後,鑒於皖南山區當地水面較多的情況,不少農戶承包了魚塘,籍此養家糊口,又發展了當地經濟。鄭濤是當地個體養殖戶,近幾年承包了約15畝魚塘。雖稱不上養殖大戶,但每年亦有不少收獲。去年年底,本想有個好收成,沒曾想,自己承包的魚塘接連有大批魚死亡。鄭濤目瞪口呆地望著自己多年苦心經營、已具規模的魚塘,心如刀絞……

二、 案情

2003年12月20日,養殖戶鄭濤發現自己承包的魚塘出現冬季魚浮頭並有魚死亡。經查系城市排污管道破裂,污水改道進入魚塘所致。鄭濤當即決定先抽水捕魚,同時與當地市政公司交涉。2004年元月3號,當地市政公司動工重新輔設了一條排污管道。在此期間,因污水進入魚塘,造成部分魚死亡,部分魚嚴重異味。因久旱無雨,鄭濤曾於2004年2月10日、2月14日用漂白粉、生石灰消毒,在魚塘水變清後,又購進了一批魚苗,但魚塘魚苗仍被再次污染而死亡。
鄭濤認為,此次生活水污染導致庫存的1萬余斤成品魚嚴重異味而不得不廉價出售,另有3000餘斤魚有浮頭並死亡。按每斤2元計算僅魚損就2萬余元,魚苗損失7000元,另有消毒費、抽水電費、水質檢測費用等,合計經濟損失39992元。為此,鄭濤提供證人證明,污染時每天死魚多在500斤;另有證人證明,污染魚因有異味而以一元一斤購買;當地漁政監督管理站勘驗檢查筆錄,證明魚損為3萬余元;當地環境監測站環境監測報告,證明該魚塘水質已污染;另有華醒公司出具說明,證明排污管道系由市政公司使用。於是,鄭濤向當地法院起訴,要求當地市政公司賠償所有損失39992元。
三、一審裁判要旨
一審法院經審理認為:當地市政公司管理的城市排污管道,出口位於第二中學操場北面,城市污水排向該操場北面的污水塘,再從污水塘西側的明溝流向長江支流。數年前華醒公司在建設中優化環境,將排污明溝變為暗道。2003年底因暗道排污管破裂,污水注入鄭濤的魚塘內,造成魚塘內魚變味、死亡。原告雖有損害的事實,但對賠償的具體數額沒有確實證據予以證實,無法確定賠償額。故判決駁回原告訴訟請求。
陶中不服上訴稱:一審法院承認有損害的事實,對有關證人的證詞也予以採納,而無法確定賠償數額難以接受,上訴要求依法改判。2004年2月11日,自己曾書面申請當地漁政監督管理站站長等人到魚塘實地勘驗並作了詳細的勘驗檢查筆錄,認定我戶損失為32992元。漁政監督管理站《勘驗檢查筆錄》記載:2003年12月20日以來,該養殖戶承包的池塘水面約15畝,經實地勘察,因工業廢水污染造成5000公斤成品魚出現嚴重異味,無法食用,經濟損失32992元。
當地市政公司辯稱,鄭濤提交的關於魚損的證據不能認定其損失狀況,雖有損害的事實,但並沒有因果關系的認定。另外,該排污管道是華醒公司搞的,建設時並沒有向有關部門說明,無法納入市政管理中。此次污染與市政公司毫無關系,侵權主體是排污單位,即使市政公司在管理上疏漏造成污染源擴散,也只能減輕排污單位的責任,而不是免除排污單位的責任。
四、二審裁判要旨
二審法院認為:當地市政公司負責對轄區內的污水排放進行管理,因其排污管道破裂,給他人造成損害,應負賠償責任。鄭濤在魚塘被污染後,申請當地漁政監督管理站對魚塘污染進行勘驗,並按當地同等塘口平均產量平均價值予以估算損失,具有客觀真實性,市政公司沒有相反證據予以否定,一審法院不予採信該份證據不妥,應予糾正。關於鄭濤索賠二次損失7000元,在未徹底解決魚塘污染的情況下,因其盲目購進魚苗放養,造成的損失應自已承擔。2004年10月26日,二審法院終審改判:撤銷原判,市政公司十日內賠償鄭濤魚塘損失32992元。
五、評析
在民事損害賠償案件中,環境污染屬於特殊的侵權行為。案件之所以特殊,主要在於環境污染的因果關系較難認定。認定環境污染損害賠償,先要確定污染環境的行為與污染損害後果之間有因果關系。但環境污染損害常常涉及一定的科技內容,通常不為一般人所掌握,一般人很難就此因果關系作出直觀判斷。因此,這類案件法律規定實行舉證責任倒置。《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74條規定,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由被告負責舉證。2002年4月1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4條明確規定:「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由加害人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及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換言之,如果加害人要推卸責任的話,加害人須舉證證明損害是被害人自身原因或者第三人原因造成的,而與自己無關。
本案中,原告承包魚塘內大量成品魚死亡,有證人證明污染發生的時候每天死魚多在500斤、少則200斤,並有他人因有魚異味而以一元一斤廉價購買之證人證言,當地漁政監督管理站也進行了現場勘驗,證明魚損為3萬余元。可以說原告已盡到了自己的舉證義務,證實自己遭受了巨大損失,構成了訴訟的基礎與索賠的前提。身臨其境的想一想,受害者能做到這些已實屬不易,法官不能過於苛求證據的規范性。司法實踐中,必須得考慮農村養殖戶的文化知識、法律素養以及生活生產習慣,還有污染的可怕性及處理問題的緊迫性。只要具備初步的損害,至於是不是被告造成的,則由被告舉證。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適用「舉證責任倒置」原則。本案一審法院採用「誰主張誰舉證」原則,認定原告索賠的具體數額沒有確實證據予以證實而判決駁回了原告訴請,這苛求了證據的規范性。二審法院,依據當地漁政監督管理站勘驗筆錄,按照當地同等魚塘平均產量平均價值予以估算損失,較為客觀與公平。既有損失,理當賠償。我國《民法通則》第124條規定:「違反國家保護環境防止污染的規定,污染環境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我國《環境保護法》第41條規定「造成環境污染的,有責任排除危害,並對直接受到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賠償損失」。我國《水污染防治法》等亦有類似的規定。該法第55條和56條規定,造成水污染危害的單位,有責任排除危害,並對直接受到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賠償損失;水污染損失由第三者故意或者過失所引起的,第三者應當承擔責任;水污染損失由受害者自身的原因引起的,排污單位不承擔責任;完全由於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並經及時採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造成水污染損失,免予承擔責任。
本案當地市政公司排污管道破裂,該排污管道由市政公司使用,因其管理疏漏造成污染源擴散至魚塘後致人損害,法院判決市政公司承擔責任也無可非議。市政公司的上屬單位是城市建設委員會,屬於法律上公益性組織。有關公益性組織致人損害的賠償,司法實踐中,都被當作一般意義上的民事賠償。但筆者認為,這種服務性的公益性公司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公司,不能單純適用私法。這些公益性組織「幕後的政府行為」是不言而喻的,是「延伸了的公共之手」。公益性組織侵權造成的損害賠償,含有國家行政賠償的性質。現實生活的復雜性、行政管理的多樣性和行政主體的難統一性等常常使得行政賠償與一般民事損害賠償互有交叉。但無論怎樣,環境污染責任屬於嚴格責任范疇,實行無過錯責任。被訴主體只有證明污染是因不可抗力造成或系受害人及第三人造成的情況下,才可以免除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實際上,本案真正的污染者是誰?還有待進一步明確。市政公司承擔的是管理者的責任,其重新輔設了一條排污管道,排除了危害。但真正的污染排放者,還是附近的企業。污染根源在於生活污水或工業廢水而不在於排水溝本身。如果確實能查找出是哪一家或幾家企業排放的污水超標而致魚死亡,應由真正的排污單位負責賠償。當然,這仍須由被訴主體負舉證責任,被訴主體須對不存在因果關系和免責事由進行舉證。
(文中當事人為化名)
http://www.fsou.com/redirect/index.asp?url=http://law.chinalawinfo.com/newlaw2002/slc/slc.asp?db=art&gid=335571292

『柒』 [案例]印染廠的組織關系出現了什麼問題

9 月 26 日,資環系黨支部組織全體黨員和學生黨員對照黨章和胡錦濤同志提出的新時期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六個基本要求, 結合學院的根本任務。

聯系各自的崗位實際和思想實際,採取支部討論與大會交流、領導點題與典型引路、個人思考與專題討論相結合的辦法,深入研討,集思廣益,認真開展了共產黨員先進性基本標准和基本要求專題討論。

李文同書記在會上做了重要講話,她指出,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大討論活動,明確新時期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具體要求,是學習動員階段的重要工作內容,是深化學習培訓的關鍵環節,也是做好分析評議工作的前提和基礎。

(7)工業廢水案例分析擴展閱讀:

特點:

1、數量龐大

印染廢水的排放量很大,據歐洲統計,織物和排放廢水的重量比是1:150~1:200,我國約為1:200~1:400。我國紡織工業廢水為全國工業廢水排放量的第六位,其中80%屬印染廢水。

2、成分復雜

印染廢水含有未反應的染料、顏料(塗料),帶有濃重的色澤,還有未反應的助劑,以及反應後的生成物和織物上的脫落物。更嚴重的還有致癌和致畸的有機化合物,具有毒性的重金屬等。

3、變化無常

廢水中的各種成分的組合、性質等,隨著市場變化、季節更換、供應更迭等而呈無規律變化。

『捌』 乳製品廢水處理系統COD出水經常超標怎麼辦

工業污水種類種類眾多,不同行業的污水處理的方法和工藝都不能,工業廢水中,COD、氨氮、重金屬的處理難度不一,深圳市微點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列舉幾種常用來降低COD的方法。

1、物理化學法法(絮凝沉澱法)

在廢水中加入絮凝劑,然後利用格柵或其它物理隔柵工具把一部分污染物處理下來,帶走一部分有機物。常用的絮凝劑有聚合硫酸鐵、硫酸亞鐵、聚合氯化鋁、復配COD去除劑、工業廢水專用聚丙烯醯胺等,缺點:產生的污泥多,去除率有限。

吸附法去除COD:

可以通過活性炭、大孔樹脂、膨潤土等活性吸附材料,吸附處理污水裡的顆粒有機物、色度。可以作為前處理,降低比較容易處理的COD。處理缺點:處理成本較高。

2、電化學法去除COD

電化學法處理廢水的實質,就是直接或間接的利用電解作用,把水中污染物去除,或把有毒物質變成無毒或低毒物質。

3、微生物法去除COD

生物法是靠微生物酶來氧化或還原有機物分子,破壞其不飽和鍵及發色基團,從而達到處理目的的一種廢水處理方法。

『玖』 法律自考案例分析題

不知道你要具體哪個類型的,所以就給你這個:

案例
1:2003年5月7日,農民楊某等5人(以下簡稱甲)發現在其合夥承包的東湖養魚場內有大量魚苗死亡。經海濱市環境保護局(以下簡稱市環保局)調查、采樣分析後認定,造成魚苗死亡的原因是盛造紙廠(以下簡稱乙)向東湖排放的工業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未經處理過的有毒氰化物所致。為此甲向乙提出損害賠償請求,乙未予理睬。2003年12月,甲向市環保局申請對該損害賠償糾紛進行政處理。在市環保局的調解下,甲與乙就賠償數額達成協議。事後,甲多次向乙索要賠償,乙以各種借口予以推諉,不予給付。無奈,到2005年1月,甲找到市環保局要求強制執行該協議,而市環保局卻拒絕了甲的要求。因此,1995年7月,甲以市環保局不履行行政強制執行的職責為由,
向海濱市人民法院提起了以市環保局為被告的行政訴訟。經審查,海濱市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甲不服,來到某律師事務所咨詢與本案有關的訴論與賠償問題。

問:(1)海濱市人民法院的裁定是否有法律依據?為什麼?

答:海濱市人民法院的裁定是有法律依據的。因為市環保局進行的調解不屬於司法調解,而是具有第三人居中性質的行政調解。甲、乙雙方在市環保局主持下達成的調解協議,對當事人雙方既不具強制約束力也無強制執行力。所以甲方不能以市環保局為被告提起行政訴訟。
(2)若甲仍堅持通過司法途徑解決糾紛,應依照什麼程序提起何種訴訟?此類應提起的訴訟有何主要特點?

答:若甲方仍堅持通過司法途徑解決糾紛,應當依照民事訴訟程序以乙方為被告重新提起民
事損害賠償訴訟。而不是上訴。此類環境損害民事賠償訴訟的主要特點有:
①實行舉證責任的轉移或倒置;②實行因果關系推定原則;
③訴訟時效期間延長(《環境保護法》規定「因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提起訴訟時效期間為3年。」)

『拾』 環境污染給人類帶來的危害 事例(10個)

全球十大環境污染事件
1、馬斯河谷煙霧事件 1930年
比利時馬斯河谷工業區。在這個狹窄的河谷里有煉油廠、金屬廠、玻璃廠等許多工廠。12月1日到5日的幾天里,河谷上空出現了很強的逆溫層,致使13個大煙囪排出的煙塵無法擴散,大量有害氣體積累在近地大氣層,對人體造成嚴重傷害。一周內有60多人喪生,其中心臟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許多牲畜死亡。這是本世紀最早記錄的公害事件。
2、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 1943年 夏季
美 國西海岸的洛杉磯市。該市250萬輛汽車每天燃燒掉1100噸汽油。汽油燃燒後產生的碳氫化合物等在太陽紫外光線照射下引起化學反應,形成淺藍色煙霧,使該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紅、頭疼病。後來人們稱這種污染為光化學煙霧。1955年和1970年洛杉磯又兩度發生光化學煙霧事件,前者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後者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
3、多諾拉煙霧事件 1948年
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州多諾拉城有許多大型煉鐵廠、煉鋅廠和硫酸廠。1948年10月26日清晨,大霧彌漫,受反氣旋和逆溫控制,工廠排出的有害氣體擴散不出去,全城14000人中有6000人眼痛、喉嚨痛、頭痛胸悶、嘔吐、腹瀉。17人死亡。
4、倫敦煙霧事件 1952年
自1952年以來,倫敦發生過12次大的煙霧事件,禍首是燃煤排放的粉塵和二氧化硫。 煙霧逼迫所有飛機停飛,汽車白天開燈行駛,行人走路都困難,煙霧事件使呼吸疾病患者猛增。1952年12月那一次,5天內有4000多人死亡,兩個月內又有8000多人死去。
5、水俁病事件 1953 1956年
日本熊本縣水俁鎮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廢水中含有汞,這些廢水排入海灣後經過某些生物的轉化,形成甲基汞。這些汞在海水、底泥和魚類中富集,又經過食物鏈使人中毒。 當時,最先發病的是愛吃魚的貓。中毒後的貓發瘋痙攣,紛紛跳海自殺。沒有幾年,水俁地區連貓的蹤影都不見了。1956年,出現了與貓的症狀相似的病人。因為開始病因不清,所以用當地地名命名。1991年,日本環境廳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248人,其中1004人死亡。
6、骨痛病事件 1955 1972年
鎘是人體不需要的元素。日本富山縣的一些鉛鋅礦在采礦和冶煉中排放廢水,廢水在河流中積累了重金屬「鎘」。人長期飲用這樣的河水,食用澆灌含鎘河水生產的稻穀,就會得「骨痛病」。病人骨骼嚴重畸形、劇痛,身長縮短,骨脆易折。
7、日本米糠油事件 1968年
先是幾十萬只雞吃了有毒飼料後死亡。人們沒深究毒的來源,繼而在北九州一帶有13000多人受害。這些雞和人都是吃了含有多氯聯苯的米糠油而遭難的。病人開始眼皮發腫,手掌出汗,全身起紅疙瘩,接著肝功能下降,全身肌肉疼痛,咳嗽不止。這次事件曾使整個西日本陷入恐慌中。
8、印度博帕爾事件 1984年
12月3日,美國聯合碳化公司在印度博帕爾市的農葯廠因管理混亂,操作不當,致使地下儲罐內劇毒的甲基異氰酸脂因壓力升高而爆炸外泄。45噸毒氣形成一股濃密的煙霧,以每小時5000米的速度襲擊了博帕爾市區。死亡近兩萬人,受害20多萬人,5萬人失明,孕婦流產或產下死嬰,受害面積40平方公里,數千頭牲畜被毒死。
9、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件 1986年 4月26日
位於烏克蘭基輔市郊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由於管理不善和操作失誤,4號反應堆爆炸起火,致使大量放射性物質泄漏。 西歐各國及世界大部分地區都測到了核電站泄漏出的放射性物質。31人死亡,237人受到嚴重放射性傷害。而且在20年內,還將有3萬人可能因此患上癌症。基輔市和基輔州的中小學生全被疏散到海濱,核電站周圍的莊稼全被掩埋,少收2000萬噸糧食,距電站7公里內的樹木全部死亡,此後半個世紀內,10公里內不能耕作放牧,100公里內不能生產牛奶…… 這次核污染飄塵給鄰國也帶來嚴重災難。這是世界上最嚴重的一次核污染。
10、劇毒物污染萊茵河事件 1986年 11月1日
瑞士巴塞爾市桑多茲化工廠倉庫失火,近30噸劇毒的硫化物、磷化物與含有水銀的化工產品隨滅火劑和水流入萊茵河。順流而下150公里內,60多萬條魚被毒死,500公里以內河岸兩側的井水不能飲用,靠近河邊的自來水廠關閉,啤酒廠停產。有毒物沉積在河底,將使萊茵河因此而「死亡」20年。
可見,污染已經引起了很大的損害。

閱讀全文

與工業廢水案例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廢水水電導率標准 瀏覽:769
16款奔騰如何更換汽油濾芯 瀏覽:580
污水凈化後可以灌溉那 瀏覽:864
增加脲醛樹脂膠膠合強度 瀏覽:594
聚氯乙烯樹脂袋價格 瀏覽:30
飲水機用什麼清洗水垢 瀏覽:704
凈水器有幾個過濾網 瀏覽:897
diy野外水過濾器 瀏覽:624
小型水泵過濾器 瀏覽:52
污水懸浮粒子檢測 瀏覽:456
企業排放污水怎麼舉報 瀏覽:972
樓板凈水器抽水泵怎麼解決噪音 瀏覽:851
樹脂瓦價格廠家直銷 瀏覽:268
降低tds值是由什麼濾芯決定 瀏覽:987
樂華飲水機多少錢一個 瀏覽:352
飲水機四級濾芯是什麼級別 瀏覽:184
代理泉來凈水器為什麼掙不上錢 瀏覽:135
污水處理站現場檢查情況 瀏覽:887
去水槽水垢 瀏覽:303
污水處理廠衛生防衛距離 瀏覽: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