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污水處理污泥投加量如何計算
厭氧啟動:
有顆粒污泥時,接種污泥數量大小 10-15%。當沒有現成的污泥時,應用最多的是污水處理廠污泥池的消化污泥,稠的消化污泥有利於顆粒污泥形成。 沒有消化污泥和顆粒污泥時, 化糞池污泥、新鮮牛糞、豬糞及其它家畜糞便都可利用作菌種,也可用腐敗污泥和魚塘底泥作接種污泥,但啟動周期較長。
污泥接種濃度至少不低 10Kg•VSS/m3反應器容積,但接種污泥填充量不大於反應器容積 60%。污泥接種中應防止無機污泥、砂以及不可消化的其它物進入厭氧反應器內。
好氧啟動:
(1)生活污水培菌法:在溫暖季節,先使曝氣池充滿生活污水,悶曝(即曝氣而不進污水)數十小時後,即可開始進水。引進水量由小到大逐漸調節,連續運行數天即可見活性污泥出現,並逐漸增多。為加快培養進程,在培菌初期投加一些濃質糞便水或米泔水等,以提高營養物濃度。特別注意,培菌時期(尤其初期)由於污泥尚未大量形成,污泥濃度低,故應控制曝氣量,應大大低於正常期曝氣量。
(2)干泥接種培菌法:最好取水質相同已正常運行的污水系統脫水後的干污泥作菌種源進行接種培養。一般按曝氣池總溶積 1%的干泥量,加適量水搗碎,然後再加適量工業廢水和濃糞便水。按上述的方法培菌,污泥即可很快形成並增加至所需濃度。
(3)數級擴大培菌法:根據微生物生長繁殖快的特點,仿照發酵工業中菌種→種子罐→發酵罐數級擴大培菌工藝,分級擴大培菌。如某工程設計為三級曝氣池,此時可先在一個池中培菌,在少量接種條件下,在一個曝氣池內培菌,成功後直接擴大至二三級。
(4)工業廢水直接培菌法:某些工業廢水,如罐頭食品、豆製品、肉類加工廢水,可直接培菌;另一類工業廢水,營養成分尚全,但濃度不夠,需補充營養物,以加快培養進程。所加營養物品常有:澱粉漿料、食堂米泔水、面湯水(碳源);或尿素、硫氨、氨水(氮源)等,具體情況應按不同水質而定。
(5)有毒或難降解工業廢水培菌:有毒或難降解工業廢水,只能先以生活污水培菌,然後再將工業廢水逐步引入, 逐步馴化的方式進行。
(6)直接引進種菌種培菌:有些特殊水質菌種難於培養,還可利用當地科研力量,利用專業的工業微生物研究所培養菌種後再接種培養,如 PVA(聚乙烯醇)好氧消化即有專門好氧菌。此法,投資大,周期長,只有特殊情況才用。
② 調試初期投加污泥量
適用污水處理廠現成的污泥:污泥投加量一般為污水流量的5%-10%之間,在此區間內根據水質和環境因素確定投加污泥的多少。
③ 新建污水處理廠,好氧池干污泥投加量怎麼計算
投加干污泥應根據進水情況分布進行,剛開始時,進水量較少,投加一定比例的干污泥,封池燜曝,逐步增加進水量,同時按比例投加污泥,以提高污泥增殖速度!
④ 污水處理生化處理,養泥是怎麼個養法,養泥流程。
以下是我自已總結的一點經驗,可供參考。
一、接種菌種:
1、菌種的選擇:
對於厭氧菌種應選擇當地已有厭氧工程的厭氧污泥或沼氣池、魚塘、護城河清淤污泥等。對於好氧菌種最好選擇當地的污水處理廠脫泥機房當天脫水的活性污泥,如果當地沒有污水處理廠則要考慮用生活污水進行自曝氣培養菌種。自曝氣培養選用的接種水主要為糞便水,具體步驟如下:將將經過過濾的濃糞便水投入曝氣池中,再用生活污水或有機廢水將其稀釋至BOD含量300mg/L左右,稀釋後污水的總量大約為反應池有效容積的一半,然後連續悶曝,當水溫20度以上時,大約3-5天就會發現池中出現細小的活性污泥絨絮。
2、接種量:
厭氧污泥接種量一般不應少於池容的8-10%,否則,將影響啟動速度;好氧污泥接種量一般應不少於池容的5%。
二、啟動過程中的參數控制:
1、pH控制
好氧池pH值應維持在6.5~8.5之間,若進水pH值急劇變化,在pH<5或pH值>10.5時,將引起生物膜脫落,這時應在調節池內投加化學葯劑予以中和,使其保持在正常范圍。
三、活性污泥培養馴化:
1、進原水
進原水水量控制在池容的10%以,用清水或污染較輕的河、湖水注入曝氣池內,使總水量達到池容的60%左右。啟動風機進行預曝氣,曝氣24小時後投加污泥菌種(從當地污水廠拉來的活性污泥),投加量為池容的10%(根據污泥含水率和廢水水質情況確定)。
悶曝(不進水連續曝氣)8h後,停止曝氣靜置沉澱0.5h,再繼續悶曝,以後曝氣每隔8h可停止曝氣靜置沉澱0.5h然後繼續曝氣。
2、悶曝
悶曝氣1d後用1000ml量筒取曝氣池泥水混合樣1000ml觀察,污泥外觀呈土黃色且絮體較大、呈均勻懸浮態存在,靜沉30分鍾後觀察污泥沉降比應在10%以上。此後可少量多次進水,直到注滿整個曝氣池。當曝氣池被注滿後,繼續進行間歇曝氣,至靜置時發現上清液清澈透明可以排放時,則進行排水(排水時停止曝氣並連續進水)每次排水不要超過1小時,然後將進水和排水同時停止,再進行間歇曝氣-靜置-排水,如此反復大約6到7天。如果沒有量筒可用娃哈哈純凈水瓶代替進行取樣觀察。
3、曝氣過程式控制制
在曝氣過程中要控制生化池中溶解氧含量在2~4mg/l之間,並每隔1小時測試污泥沉降比,若該值逐漸減少,說明這些污泥已粘附在填料上,但如果沉降比低於5%則需補充污泥菌種。
4、馴化與培菌
兩者為同時進行,掛膜速度很快,一般一周後在填料表面上,就可以看到有很薄的一層膜,可取樣做鏡檢觀察,應能看到少量鍾蟲、累枝蟲等微生物體。
5、掛膜
若微生物膜增殖正常,約7d後,生物接觸氧化池出水一部分可流入沉澱池,一部分仍然迴流至調節池。即可連續進水、迴流。大約20d後,填料上將掛上一層橙黑色生物膜,可按設計水量進水。
6、運行監測
在此情況下能穩定運行1個月左右,這時掛膜基本完成,微生物開始大量繁殖。此時應密切注意監測水質變化情況,避免負荷突變對生化池造成沖擊。
7、穩定運行
隨著時間的延長,生物膜開始新陳代謝,老膜開始剝落,出水中出現懸浮物,標志著掛膜階段結束,可進入正常運行。
⑤ 請教高人,污水處理培養馴化接種污泥量 如何計算
一般來說污泥接種量多點比較好,但考慮運輸、勞動負荷、經濟等問題不可以能投加太專多的污泥。屬
對於可生化性的廢水,接種量可少點,就脫水後干污泥體積來說不要低於生化池容積的1%;
對於厭氧不要低於30%。
總體來說接種污量少了會增加培菌時間。
⑥ 生物膜法污泥投加量怎麼計算
根據抄我國污水處理廠的運行經驗,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中溫消化的投配率以5%~8%為宜,相應的水力停留時間即消化時間為12.5~20d,在此消化時間內產氣量可達到產氣總量的90%。
投配率的大小同時也決定了污泥消化的水力停留時間和泥齡。投配率是消化工藝設計的重要參數,投配率過高,可能影響產甲烷菌的正常生理代謝,反應器內脂肪酸可能積累,pH值下降,污泥消化不完全,投配率過低,污泥消化較完全,產氣率較高,消化工藝容積大,基建費用增高。
(6)污水廠接種污泥的污泥投加量擴展閱讀
生物膜法的這些新工藝和新設備,與原有以碎石為填料的生物濾池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1、供氧充分,傳質條件好。
2、處理效果受氣溫影響小。
3、採用輕質填料以後構築物輕巧、填料表面積較大。
4、設備處理能力大,處理效果好。
5、不生長灰蠅,氣味小,衛生條件較好。特別是在生物膜法中微生物固著生長,能夠和介質中的有機物濃度形成動平衡,故可應用於低濃度污水的深度處理。近年來,國內外用生物膜法作為對生物處理構築物出水的補充處理進行了不少研究。生物膜法用於含氨氮(包括有機氮)污水的硝化、脫氮,獲得了很好效果。
⑦ 生活污水處理廠調試的時候污泥投加量的計算
生活,食品類,容易處理的污水,好氧池建議投加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的脫水污泥(內容10%的含固率)10%-15%,絕干污泥投加量在1-1.5kg/每噸水。工業類可考慮投加類似污水處理行業的活性污泥,絕干污泥投加量在1-1.5kg/每噸水。若沒有條件,也可投加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的脫水污泥,絕干污泥投加量建議在2-2.5kg/每噸水。
⑧ 實驗需要接種污泥,從污水處理廠哪裡取活性污泥最好,為什麼
那要看你具體需要什麼性質的泥了。
如需好氧污泥就從二沉池配水井取;
如果需要厭氧污泥就沖缺氧段直接取。
去完污泥在根據你實驗的性質進行必要的污泥訓話。
⑨ 污水調試時污水處理菌種投加量如何計算
污水處理菌種按整個生化池(好氧池、厭氧池、缺氧池)的有效容積1m3投加500~800PPM量投加培養,投加量根據實際情況做配比。
污水處理菌種培養過程中需要填料或者污泥做載體培養,生化池採用活性污泥培養一般用到干污泥、活性污泥、濃縮污泥,而污水處理菌種是【甘度】復合菌種、硝化細菌、反硝化細菌,兩者搭配培養可以快速繁殖生物膜或者生物絮體。
生化投加污泥怎麼計算?
1、干污泥(污水廠壓濾機污泥)接種法
由於干污泥含水率約為75%-80%,即污泥含量約為20%,故生化池污泥濃度約為3000mgL,即3kg/m3。因此,曝氣池的干污泥添加量至少應為3*20%=15kg/m3,即100m3生化池的干污泥添加量約為15kgm3×100m3=1500kg。優先選用不含絮凝劑的干污泥。
優點:用量少,運輸方便。缺點:一般添加絮凝劑,不利於生化池微生物培養。
2、利用現有活性污泥培養微生物
利用吸泥車泵運送現有污水處理廠污泥池的泥水混合物。一般情況下,泵送的泥水混合物量約為調試工程池容積的60%。如果儲罐容積為100 m3,則約為60 m3。當進水量達到100%時,污泥濃度約為3000mgL。
優點:生化池沒有化學物質,馴化速度更快。缺點:體積大,運輸成本高,培養周期長。
3、採用濃縮污泥培養
按整個生化池的總容積5-10%,一般在40%的基礎上加5%,即加污泥後污泥仍占污水的5%,為自然沉澱濃縮污泥,含水率接近100%;。
例如:生化池容積100m3,
濃縮污泥用量:100×5%=5M3;濃縮污泥;
⑩ 能給個污泥投加量演算法嗎謝謝
結果表明,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的適宜投加比例為5%~8%,相應的水力停留時間為12.5~20d,在此消化時間內,產氣量可達到總產氣量的90%。
同時,污泥消化的水力停留時間和泥齡由投料比決定。配料率是消化工藝設計中的一個重要參數。如果給葯率過高,可能會影響產甲烷菌的正常生理代謝。反應器內脂肪酸可能積聚,pH值下降,污泥消化不徹底,加葯率過低,污泥消化完全,產氣率高,消化工藝量大,基建成本增加。
(10)污水廠接種污泥的污泥投加量擴展閱讀:
污泥投加率有兩種表示方法
1消化池的有效容積為每日新增新鮮污泥量。可以看出,投加率是消化時間的倒數。例如,當投加率為5%時,新鮮污泥在消化池中的平均停留時間為1/5%=20d;
2每單位有效有機物體積m3/kg。D、 我國習慣了前一種方式。
加葯率是衡量蒸煮器運行管理的重要指標,也是蒸煮器設計的重要參數。加葯率過高,會使有機酸在消化池中積聚,pH值下降,污泥消化不徹底,產氣量降低;加葯量過低,污泥消化完成,產氣量高,但消化池容積大,利用率低,基礎設施成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