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設計污水處理廠 二級處理為三溝式氧化溝 深度處理採用什麼方法
可以參考一下絮凝、沉澱、過濾。經過這幾過程可以達到回用標準的,具體設計可以網路搜一下
⑵ 卡魯塞爾氧化溝生活污水處理廠,設計處理量1萬噸,日進水量2200 左右,進水COD350~600,
從以上的數據看:
污泥濃度太高,沉降比也高。進水工藝段應該增設混凝沉澱池,不然後回續不好處理答。
進水氨氮偏高,加大迴流,氨氮轉換為氮氣釋放。如還降不下來,那隻有投加氨氮生物菌種,300元1kg,添加量1/10000
你的污水處理BOD? 溶解氧?還不知,請告知。我幫你協助處理。
⑶ 卡魯塞爾氧化溝是如何處理污水的
1999年6月份我公司投入運行的中段廢水處理工程,是繼100t/d麥草漿鹼回收之後的又一環保工程。該工程佔地5.5萬m2,總投資4800萬元,日處理中段廢水5萬m3,採用物化—生化處理工藝,所選用的主要設備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其中以卡魯塞爾生物氧化溝為代表的幾種處理設備,均為國外專利技術設備。
1999年12月,該項目順利地通過了山東省環保局的驗收,現把主要做法與體會介紹如下。
1 工藝流程及主要設備
1.1 工藝流程
1.2 設計進出水指標
進水:流量Q為5萬m3/d;CODCr≤1800mg/l;
BOD5≤600mg/l;SS≤2200mg/l;pH值7~9。
出水水質符合國家排放標准GB3544-92《造紙行業排放標准》中Ⅱ級。
1.3 處理設備
1.3.1 細格柵與污泥脫水機是由德國進口的成套設備。一沉池的刮泥機與氧化溝的曝氣機均為從美國進口的設備。該進口設備均具有電耗低、處理效果好、運行穩定、維修量小等特點。
1.3.2 卡魯塞爾生物氧化溝,是荷蘭DHV公司的一項專利技術,它採用完全混合型與推流型相結合的延時曝氣活性污泥法,其獨特的池型與相應曝氣設備布局,使之形成了缺氧—厭氧—好氧工藝流程,即A2/A1/O流程。該設備能在缺氧和厭氧條件下,把不易好氧生物降解的大分子量有機物裂解成易於好氧生物降解的低分子量有機物。這是單純的好氧生物處理與厭氧生物處理所不能滿足的。卡魯塞爾生物氧化溝中各項性能指標如下:
活性污泥濃度:4~6g/l
污泥沉降體積:70%~90%
污泥體積指數:150~200ml/g
溶解氧:0~4mg/l
混合液溫度:10~36℃
營養鹽投加比例:BOD5:N:P=100:(1~2):(0.2~0.4)
污泥迴流比:75%以上
水力停留時間:24h
污泥泥齡:25~30d
卡魯塞爾生物氧化溝具有以下優點:(1)耐沖擊負荷能力強,可承受較大程度的水質變化,短時進水CODCr即使高達3000mg/l,也不影響生物的活性和出水水質;(2)去除率高,CODCr去除率為75.8%,BOD5去除率為89.3%;(3)操作維護方便,運行穩定性好;(4)電耗低,曝氣機充氧動力效率為2.03kgO2/kWh;(5)具有缺氧、厭氧、好氧的綜合功能,不需生物選擇器,即可抑制絲狀菌的生長,避免污泥膨脹。
2 運行情況
菌種培馴初期,因氧化溝中的活性污泥濃度較低,且進水的pH值較高,曝氣機劇烈攪拌時便產生了大量的泡沫,泡沫覆蓋在液面上,嚴重影響了曝氣機的正常充氧。為了保證菌種培馴的順利進行,我們一方面完善黑液提取措施,提高黑液提取率,另一方面採用葯劑消泡與水力消泡,最大限度地消除了泡沫對充氧量的影響,保證了調試的順利進行。菌種培馴成功以後,因污泥濃度的大幅度提高,泡沫也隨之減少。為了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增強運行穩定性,又在卡氏氧化溝中增加了噴水管,安裝使用機械消泡機,停止使用葯劑消泡,運行至今,效果明顯。
卡魯塞爾生物氧化溝屬於活性污泥法中延時曝氣類型,同其它類型的活性污泥法相比,剩餘污泥量較少。為了簡化剩餘污泥處理系統,同時最大限度地改善氧化溝進水水質,我們將原設計中送往污泥濃縮池的剩餘污泥改為送往一沉池。改造完成後,不僅使一沉池中的CODCr去除率由原來的20%左右提高到30%,而且還使生污泥與剩餘污泥混合的更加均勻,穩定了污泥脫水機的上網濃度。
⑷ 污水用氧化溝處理的優點有哪幾點
1、氧化溝的工藝特點
(1)簡化了預處理。氧化溝水力停留時間和污泥齡比一般生物處理法廠,懸浮有機物可與溶解性有機物同時得到較徹底的去除,排出的剩餘污泥已得到高度穩定,因此氧化溝可不設初沉池,污泥不需要進行厭氧消化。
(2)佔地面積少。因為在流程中省略了初沉池、污泥消化池,有時還省略了二沉池和污泥迴流裝置,使污水廠總佔地面積不僅沒有增大,相反還可縮小。
(3)具有推流式流態的特徵。氧化溝具有推流特性,使得溶解氧濃度在沿池長方向形成濃度梯度,形成好氧、缺氧和厭氧條件。通過對系統合理的設計與控制,可以取得較好的脫氮除磷效果。
(4)簡化了工藝。將氧化溝和二沉池合建為一體式氧化溝,以及近年來發展的交替工作的氧化溝,可不用二沉池,從而使處理流程更為簡化。
2、氧化溝的技術特點
(1)構造形式的多樣性。氧化溝溝的基本形式呈封閉的溝渠形,而溝渠的形狀和構造則多種多樣。溝渠可以呈圓形和橢圓形等形狀,可以是單溝或多溝,多溝系統可以是一組同心的互相連通的溝渠(如奧貝爾氧化溝),也可以是互相平行、尺寸相同的一組溝渠(如三溝式氧化溝),有與二沉池分建的氧化溝,也有合建的氧化溝。
(2)氧化溝的曝氣設備的多樣性。
(3)曝氣強度的可調節形。氧化溝的曝氣強度可以調節,其一式通過出水溢流堰調節堰的高度改變溝渠內水深,進而改變曝氣裝置的淹沒深度,改變氧量已適應運行的需要。淹沒深度的變化對於曝氣設備的推動力也會產生影響,從而也可對水的流速起一定的調節作用。其二式通過曝氣器的轉速進行調節,從而可以調整曝氣強度和推動力。
⑸ 實驗室內如何模擬氧化溝處理污水
可以按照氧化溝的外形做一個氧化溝的模型,配套曝氣機及推流器,然後配置污水進行模擬運行。
⑹ 如何做污水處理廠氧化溝施工資料
污水廠水處理氧化溝工藝主要特點:
1.氧化溝法由於具有較長的水力停留時間和較長的污泥齡,因此相比傳統活性污泥法,有的還可以省略二沉池。氧化溝能保證較好的處理效果,這主要是因為結合了CLR形式和曝氣裝置的特定的定位布置,使得氧化溝具有獨特的水力學特徵和工作特性。
2.氧化溝結合了推流和完全混合的特點,有利於克服短路,提高緩沖能力。氧化溝內的污水在短期內(如一個循環)呈推流狀態,能使入流至少經歷一個循環而避免短路;在長時期內(污水在池內一般會經過幾十圈的循環多次循環),污水呈混合狀態,即使某個時刻有高濃度和有毒廢水進入,進入溝內的高濃度和有毒廢水會被大量循環液所混合稀釋,因此氧化溝系統又具有很強的耐沖擊負荷能力。
3.氧化溝具有明顯的溶解氧濃度梯度,特別適用於硝化—反硝化生物處理工藝。氧化溝從整體上來說又是完全混合的,而液體流動卻保持著推流前進,加上曝氣裝置的定位,因此,混合液在曝氣區內溶解氧濃度是上游高,然後延溝長逐步下降,到下游區溶解氧濃度就很低,基本上處於缺氧狀態。氧化溝的設計可按要求安排好好氧區和缺氧區,實現硝化—反硝化工藝。
4.溝內的功率密度的不均勻分配,有利於充氧、液體混合及污泥絮凝。
5.氧化溝的整體功率密度較低,可節約能耗。氧化溝的混合液一旦被加速到溝中的平均流速,對於維持循環僅需克服延程和彎道的水頭損失,因此氧化溝可比其他系統以低得多的整體功率密度來維持混合液和活性污泥懸浮狀態。
廣州綠燁環保給您建議
⑺ 氧化溝的設計參數
僅供參考
氧化溝設計可以結合水利負荷、bod負荷、預計的處理率(bod、脫氮和污泥穩定化等)、混合懸浮物固體濃度(一般為3000~8000mg/l)和污泥齡等因素合理甲酸。一般的經驗數據是污泥負荷為0.05~0.15kg
bod/(mlss
·d),曝氣池的容積負荷0.2~0.48kg
bod/m3,而水力停留時間12~36h和污泥齡10~30d,採用平均進水流浪作為設計流量。在氧化溝設計中除了要考慮傳統碳源的去除,還要考慮污水的笑話和污泥的穩定化問題。
氧化溝一般材建設為環狀溝渠形,奇屏迷案可謂圓形和橢圓形或長方形的組合,二沉池、厭氧區與缺氧區、好氧區可合建也可分建;氧化溝的渠寬、有效水深視佔地面積、氧化溝分組和寶器設備性能等情況而定。一般情況下,曝氣轉刷式,有效水深h=2.6~3.5m,曝氣轉盤式,h=3.0~4.5m,表面曝氣機,h=4.0~5.0m,當同時配備攪拌設施和鼓風曝氣時,水深和適當加大;氧化溝渠的直線長度不小於12m或不小於水面處渠寬的2倍(不包括奧貝爾氧化溝);氧化溝狂度與曝氣器寬度相關;溝渠超高不小於0.5~0.6(表面曝氣其設備平台宜高出設計水面1.0~1.2m。
至於氧化溝工藝的設計適用水量,因為氧化溝的主要設計參數負荷值與反應器的額溫度。廢水的性質和濃度有關,同時考慮其處理效率,都比較大。目前應用的一般在1.0~4.5萬t/d。水量很大到的
可以採用多池並聯或串聯。三溝式氧化溝以邯鄲三溝式氧化溝的有關數據為例,以供參考:
根據下列數據設計交替時氧化溝(三溝):
q=99000m3/d(按3個系列,一個系列設計q1=33000m3/d);
鹼度=280mg/l(以caco3計);
bod5=130mg/l;
氨氮濃度=22mg/l;
tn濃度=42mg/l;
ss濃度=160mg/l;
最低溫度10攝氏度;最高溫度15攝氏度。
出水要求如下:
bod5小於15mg/l;
tss濃度小於20mg/l;
氨氮濃度小於2~3mg/l(t=10攝氏度);
tn濃度小於10~12mg/l(t=10攝氏度);
tn濃度小於6~8mg/l(t=25攝氏度);
不設初沉池,處理後的污泥要求適合直接脫水,並要求做到完全硝化;冬天最低水溫為5攝氏度。
⑻ 污水用氧化溝的處理的優缺點
【污水用氧化溝處理的優缺點】
1、優點:
(1)流程簡化,一般不需設初沉池。氧化溝水力停留時間和污泥齡較長,有機物去除較為徹底,剩餘污泥高度穩定,污泥一般不需厭氧消化。
(2)氧化溝具有推流特性,因此沿池長方向具有溶解氧梯度,分別形成好氧、缺氧和厭氧區。通過合理設計和控制可使N和P得到較好地去除。
(3)操控靈活,如曝氣強度可以通過調節轉速或通過出水溢流堰來改變曝氣機的淹沒深度;交替式氧化溝各溝間交替運行的動態控制等。
(4)在技術上具有凈化程度高、耐沖擊、運行穩定可靠、操作簡單、運行管理方便、維修簡單、投資少、能耗低等特點。
2、缺點:
(1)佔地面積大。
(2)污泥膨脹問題:當廢水中的碳水化合物較多,N、P含量不平衡,pH值偏低,氧化溝中污泥負荷過高,溶解氧濃度不足,排泥不暢等易引發絲狀菌性污泥膨脹;非絲狀菌性污泥膨脹主要發生在廢水水溫較低而污泥負荷較高時。微生物的負荷高,細菌吸取了大量營養物質,由於溫度低,代謝速度較慢,積貯起大量高粘性的多糖類物質,使活性污泥的表面附著水大大增加,SVI值很高,形成污泥膨脹。
(3)在同一溝中好氧區與缺氧區各自的體積和溶解氧濃度很難准確地加以控制,因此對除氮的效果是有限的,而對除磷幾乎不起作用。
(4)泡沫問題:由於進水中帶有大量油脂,處理系統不能完全有效地將其除去,部分油脂富集於污泥中,經轉刷充氧攪拌,產生大量泡沫;泥齡偏長,污泥老化,也易產生泡沫。
(5)污泥上浮問題 :當廢水中含油量過大,整個系統泥質變輕,在操作過程中不能很好控制其在二沉池的停留時間,易造成缺氧,產生腐化污泥上浮;當曝氣時間過長,在池中發生高度硝化作用,使硝酸鹽濃度高,在二沉池易發生反硝化作用,產生氮氣,使污泥上浮;另外,廢水中含油量過大,污泥可能挾油上浮。
(6)流速不均及污泥沉積問題:在氧化溝中,為了獲得其獨特的混合和處理效果,混合液必須以一定的流速在溝內循環流動。流速不均易引起污泥沉積。
(7)導致有較多的大腸桿菌散發到空氣中。
(8)對於BOD較小的水質完全沒有處理能力。
【氧化溝】又名連續循環曝氣池,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種變形。氧化溝污水處理工藝是在20世紀50年代由荷蘭衛生工程研究所研製成功的。自從1954年在荷蘭首次投入使用以來。由於其出水水質好、運行穩定、管理方便等技術特點,已經在國內外廣泛的應用於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