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某城市利用人工濕地對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機物)進行凈化處理(見圖1).(1)請用箭頭和文字補充虛線框中
(1)人工濕地中的好氧微生物能吸收有有機碳,並將其分解為無機碳.藻類能進行光合作用吸收無機碳,也進行呼吸作用釋放無機碳,所以虛線框中應補充的碳轉化途徑如圖:
(5)②①③②
❷ 人工濕地的類型有哪些
1、地表流人工濕地
表面流濕地與地表漫流土地處理系統非常相似,不同的是:
(1)在表面流濕地系統中,四周築有一定高度的圍牆,維持一定的水層厚度(一般為10~30cm);
(2)濕地中種植挺水型植物(如蘆葦等)。
向濕地表面布水,水流在濕地表面呈推流式前進,在流動過程中,與土壤、植物及植物根部的生物膜接觸,通過物理、化學以及生物反應,污水得到凈化,並在終端流出。
2、潛流式人工合成濕地
潛流式人工合成濕地的形式分為垂直流潛流式人工濕地和水平流潛流式人工濕地。利用濕地中不同流態特點凈化進水。經過潛流式濕地凈化後的河水可達到地表水Ⅲ類標准,再通過排水系統排放。
3、垂直流潛流式人工濕地
在垂直潛流系統中,污水由表面縱向流至床底,在縱向流的過程中污水依次經過不同的專利介質層,達到凈化的目的。垂直流潛流式濕地具有完整的布水系統和集水系統,其優點是佔地面積較其它形式濕地小,處理效率高,整個系統可以完全建在地下,地上可以建成綠地和配合景觀規劃使用。
4、水平流潛流式人工濕地:
是潛流式濕地的另一種形式,污水由進水口一端沿水平方向流動的過程中依次通過砂石、介質、植物根系,流向出水口一端,以達到凈化目的。
5、溝渠型人工濕地:
溝渠型濕地床包括植物系統、介質系統、收集系統。主要對雨水等面源污染進行收集處理,通過過濾、吸附、生化達到凈化雨水及污水的目的。是小流域水質治理、保護的有效手段。
濕地的功能:
濕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可作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補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還能滯留沉積物、有毒物、營養物質,從而改善環境污染;它能以有機質的形式儲存碳元素,減少溫室效應,保護海岸不受風浪侵蝕,提供清潔方便的運輸方式……
它因有如此眾多而有益的功能而被人們稱為「地球之腎」。濕地還是眾多植物、動物特別是水禽生長的樂園,同時又向人類提供食物(水產品、禽畜產品、穀物)、能源(水能、泥炭、薪柴)、原材料(蘆葦、木材、葯用植物)和旅遊場所,是人類賴以生存和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❸ 生活污水對人工濕地中藻類植物的生長起什麼作用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植物營養元素,這樣的污水排放到人工濕地中,可能發生水田富營養化現象,對人工濕地中藻類植物的生長起促進作用。人工濕地中藻類繁盛,對水質危害很大,對水中的魚類危害很大。
❹ 某城市在建設過程中,更加註重生態文明的建設。如利用人工建立的濕地公園對生活污水進行凈化處理,形成藻
(1)光能和污水有機物中的化學能 (2)垂直;物質循環再生原理、協調與平衡原理 (3)細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機物為植物生長提供了充足的氮、磷等礦質養料和光合作用所需的CO 2 (4) ![]() (5)「略」 |
❺ (2012長沙模擬)地球的「腎臟」--濕地,如圖是某城市為凈化生活污水而建立的大型人工濕地公園示意圖,
(來1)濕地生態系統是在源多水和過濕條件下形成的生態系統.沼澤是典型的濕地生態系統,濕地具有凈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
(2)腐生的細菌和真菌分解有機物為無機物歸還無機環境,促進物質循環,從而使污水達到凈化的目的.
(3)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該生態系統中的一條食物鏈:藻類→浮游動物→魚.
(4)在一個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和數量越多,生態系統越穩定,自動調節能力越強,生物的種類和數量越少,自動調節能力越差.人工濕地生物種類和數量少,自動調節能力不強.
(5)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措施有: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加強教育和法制管理.其中最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
故答案為:(1)凈化水源、蓄洪抗旱;
(2)有機物;
(3)藻類→浮游動物→魚;
(4)不強;
(5)建立自然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