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染廢水處理工藝
印染廢水處理中,常用的物化處理工藝主要是混凝沉澱法與混凝氣浮法。此外,電解法、生物活性炭法和化學氧化法等有時也用於印染廢水處理中:
1.混凝法
混凝法是印染廢水處理中採用最多的方法,有混凝沉澱法和混凝氣浮法兩種。常用的混凝劑有鹼式氯化鋁、聚合硫酸鐵等。混凝法對去除COD和色度都有較好的效果。
混凝法設置在生物處理前時,混凝劑投加量較大,污泥量大,易使處理成本提高,並增大污泥處理與最終處理的難度。混凝法的COD去除率一般為30%~60%,BOD5去除率一般為20%~50%。
作為廢水的深度處理,混凝法設置在生物處理構築物之後,具有操作運行靈活的優點。當進水濃度較低,生化運行效果好時,可以不加混凝劑,以節約成本;當採用生物接觸氧化法時,可以考慮不設二次沉澱池,讓生物處理構築物的出水直接進入混凝處理設施。在印染廢水處理中,多數是將混凝法設置在生物處理之後。其COD去除率一般為15%~40%。
當原廢水污染物濃度低,僅用混凝法已能達到排放標准時,可考慮只設置混凝法處理設施。
2.化學氧化法
紡織印染廢水的特徵之一是帶有較深的顏色。主要由殘留在廢水中的染料所造成。此外,有些懸浮物、漿料和助劑也能產生顏色。廢水脫色就是去除廢水中上述顯色有機物。印染廢水經生物法或混凝法處理後,隨BOD和部分懸浮物的去除,色度也有一定的降低。一般情況下,生物法的脫色率較低,僅為40%~50%。混凝法的脫色率稍高,但因染料品種和混凝劑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別,脫色率在50%~90%之間。因此,採用上述方法處理後,出水仍有較深的顏色,對排放和回用都很不利。為此,必須進一步進行脫色處理。常用的脫色處理法有氧化法和吸附法兩種。氧化脫色法有氯氧化法、臭氧氧化法和光氧化法三種。
化學氧化法一般作為深度處理設施,設置在工藝流程的最後一級。主要的目的是去除色度,同時也降低部分COD。經化學氧化法處理後,色度可降到50倍以下,COD去除率較低,一般僅5%~15%。
3.電解法
藉助於外加電流的作用產生化學反應,把電能轉化成化學能的過程稱電解。利用電解的化學反應,使廢水的有害雜質轉化而被去除的方法稱為廢水電解處理法,簡稱電解法。
電解法以往多用於處理含氰、含鉻電鍍廢水,近年來才開始用於處理紡織印染廢水的治理,但尚缺乏成熟的經驗。研究表明,電解法的脫色效果顯著,對某些活性染料、直接染料、媒染染料、硫化染料和分散染料印染廢水,脫色率可達90%以上,對酸性染料廢水脫色率達70%以上。電解法對於處理小水量的印染廢水,具有設備簡單、管理方便和效果較好的特點。固定床電解法在工程上也有應用,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其缺點是耗電較大、電極消耗較多,不適宜在水量較大時採用。電解法一般作為深度處理,設置在生物處理之後。其COD去除率為20%~50%,色度可以降到50倍以下。
當原廢水濃度低,僅用電解法已能達到排放標准時,可考慮只設置電解法處理設施。僅用電解法處理時,COD去除率為40%~75%。
4.活性炭吸附法
活性炭吸附技術在國內用於醫葯、化工和食品等工業的精製和脫色已有多年歷史。70年代開始用於工業廢水處理。生產實踐表明,活性炭對水中微量有機污染物具有卓越的吸附性,它對紡織印染、染料化工、食品加工和有機化工等工業廢水都有良好的吸附效果。一般情況下,對廢水中以BOD、COD等綜合指標表示的有機物,如合成染料、表面性劑、酚類、苯類、有機氯、農葯和石油化工產品等,都有獨特的去除能力。所以,活性炭吸附法已逐步成為工業廢水二級或三級處理的主要方法之一。
吸附是一種物質附著在另一種物質表面上的過程。吸附是一種界面現象,其與表面張力、表面能的變化有關。引起吸附的推動能力有兩種,一種是溶劑水對疏水物質的排斥力,另一種是固體對溶質的親和吸引力。廢水處理中的吸附,多數是這兩種力綜合作用的結果。活性炭的比表面積和孔隙結構直接影響其吸附能力,在選擇活性炭時,應根據廢水的水質通過試驗確定。對印染廢水宜選擇過渡孔發達的炭種。此外,灰分也有影響,灰分愈小,吸附性能愈好;吸附質分子的大小與炭孔隙直徑愈接近,愈容易被吸附;吸附質濃度對活性炭吸附量也有影響。在一定濃度范圍內,吸附量是隨吸附質濃度的增大而增加的。另外,水溫和pH值也有影響。吸附量隨水溫的升高而減少,隨pH值的降低而增大。故低水溫、低pH值有利於活性炭的吸附。
㈡ 印染廢水常規的處理方法有哪些,各有何優缺點。。謝謝,急啊
都有這么些工來藝~~具體選自哪樣要看你水質如何要達到什麼排放標准~~最重要的是肯花多少錢去做
水解酸化—UASB—SBR[1]
水解酸化—生物接觸氧化[2]
活性污泥—接觸氧化[3]
椎流式曝氣增氧活性污泥[4]
渦凹氣浮(CAF)-A/O工藝[5]
缺氧-好氧-壓濾-富氧生物炭處理[6]
改良厭氧—生物接觸氧化[7]
水膜除塵-水解酸化-接觸氧化[8]
混凝—生物膜曝氣—氧化塘[9]
微電解-爐渣吸[10]
新型內電解鐵屑過濾塔-生物接觸氧化池[11]
混凝—水解酸化—接觸氧化[12]
接觸氧化—電解[13]
二級生物接觸氧化-砂濾-活性生物炭[14]
水解—混凝—復合生物池[15]
水解-接觸氧化-氣浮[16]
水解—接觸氧化—活性炭 [17]
㈢ 印染污水處理最佳處理方法
印染污水處理通常採用多種方法結合使用。以下是具體的處理技術:
物理方法:
1. 柵欄法:此法用於去除廢水中如紗頭、布塊等漂浮物和懸浮物,常用設備包括格柵、格網和篩網。
2. 調節池:鑒於紡織印染廢水水質和水量變化較大,設置調節池至關重要。調節池的停留時間根據廢水量而定,例如,5000m³/d的廢水處理中,調節池停留時間一般為4小時;2000m³/d的廢水處理中,停留時間為5至6小時;小於1000m³/d的廢水處理中,停留時間為7至8小時。
3. 沉澱池:印染廢水中的懸浮顆粒較小,因此通常不直接進行沉澱處理。沉澱池類型包括平流式、豎流式和輻流式,其中平流式應用最為廣泛。
4. 過濾法:在印染廢水中,過濾法多採用快濾池,利用重力作用,以6至12米/小時的速度完成過濾過程。
化學處理方法:
1. 中和法:該法主要用於調節廢水pH值,並不能去除污染物。在生物處理前,需確保廢水pH值在6至9之間。
2. 混凝法:通過化學葯劑使廢水中的染料、洗滌劑等微粒結合成較大顆粒以便去除。常用的混凝劑包括鹼式氯化鋁、聚丙烯醯胺、硫酸鋁、明礬和三氯化鐵。
3. 氣浮法:適用於去除廢水中的有機膠體微粒和乳狀油脂等輕質懸浮物。加壓溶氣氣浮法在印染廢水處理中應用較多。
4. 電解法:此法脫色效果顯著,但電耗和電極材料耗量大,且需要直流電源,適合小量廢水處理。
5. 吸附法:對COD和色度去除效果良好。由於活性炭成本較高,可考慮使用其他活性多孔材料如泥煤、硅藻土、高嶺土作為吸附劑。
6. 氧化法:包括光氧化、臭氧氧化和氯氧化法,其中氯氧化法因成本較高而應用較少。
生化處理方法:
1. 厭氧發酵法:通過厭氧技術處理印染廢水,可提高處理效果。厭氧發酵工藝包括多種類型,如常規厭氧發酵、高效厭氧發酵、厭氧接觸法等。
2. 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濾池、生物轉盤和生物接觸氧化法。生物轉盤法適用於小水量廢水處理,而生物接觸氧化法在國內應用較多。
3. 活性污泥法: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方法,包括推流式活性污泥法和表面曝氣池等。推流式活性污泥法在一些大型工業廢水處理站仍在使用。
預處理:
1. 調節池:用於均化水質和水量,防止纖維、棉籽殼、漿料等沉澱,通常配備水力、空氣或機械攪拌設備,水力停留時間一般為8小時。
2. 中和池:用於調節廢水的pH值,以滿足後續處理要求。
3. 廢鉻液處理:針對印花工藝中產生的含鉻廢水,需單獨處理以消除鉻污染。
4. 染料濃腳水預處理:對染色換品種時排放的高濃度染料廢水進行單獨處理,以降低廢水的COD濃度。
㈣ 印染廢水處理工藝
印染廢水處理常用的物化處理工藝包括混凝沉澱法和混凝氣浮法,此外還有電解法、生物活性炭法和化學氧化法等。以下是對這些工藝的詳細說明:
1. 混凝法
混凝法是印染廢水處理中應用最廣泛的工藝之一,分為混凝沉澱法和混凝氣浮法。常用的混凝劑包括鹼式氯化鋁和聚合硫酸鐵等。這種方法對去除COD和色度均有良好的效果。然而,混凝法在生物處理前使用時,混凝劑投加量大,污泥量多,可能導致處理成本上升和污泥處理難度增大。混凝法的COD去除率通常在30%~60%之間,BOD5去除率一般在20%~50%。作為深度處理,混凝法在生物處理之後使用,具有操作靈活性。當進水濃度低且生化效果好時,可以不加混凝劑以節約成本。
2. 化學氧化法
印染廢水的特點之一是顏色深,主要由未完全洗凈的染料引起。廢水脫色旨在去除這些顯色有機物。生物法或混凝法處理後,色度雖有所降低,但通常脫色率不高,需要進一步處理。化學氧化法,包括氯氧化、臭氧氧化和光氧化,是常用的脫色方法。化學氧化法主要作為深度處理,設置在工藝流程的最後一級,旨在去除色度並降低部分COD。處理後,色度可降至50倍以下,COD去除率通常在5%~15%。
3. 電解法
電解法通過外加電流產生化學反應,將電能轉化為化學能,以去除廢水中的有害雜質。這種方法以往主要用於含氰、含鉻電鍍廢水的處理,近年來開始應用於紡織印染廢水處理。電解法對某些類型的染料廢水脫色率可達90%以上,對酸性染料廢水脫色率超過70%。這種方法適合處理小水量的印染廢水,具有設備簡單、管理方便和效果較好的特點。電解法一般作為深度處理,其COD去除率為20%~50%,色度可以降至50倍以下。
4. 活性炭吸附法
活性炭吸附法在醫葯、化工和食品工業中用於精製和脫色多年,70年代開始應用於工業廢水處理。該方法對紡織印染、染料化工等行業的廢水有良好吸附效果。活性炭因其卓越的吸附性,能有效去除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在選擇活性炭時,需根據廢水水質通過試驗確定。活性炭的比表面積、孔隙結構和灰分等都會影響吸附能力。吸附量受吸附質濃度、水溫和pH值等因素的影響。在適當的水溫和pH值下,活性炭的吸附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