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養牛蛙排放污水對青蝦養殖有沒有影響
摘要 牛蛙養殖的廢水處理方案可採用「預處理+厭氧+好氧」聯合工藝進行。首先將牛蛙的廢水倒進格柵池,然後通過格柵攔截大分子污染物以及浮渣等,這樣可以有效的降低後續工藝運行負荷,減少牛蛙養殖的廢水設備,管道堵塞問題。在格柵經過簡單處理後,就可以進入調節池進行水質、水量、PH等的調節。
⑵ 如果養牛蛙可做到污水零排放,零污染環境,政府能給養嗎
你的意思是政府能批准嗎。養牛蛙是否可以做到污水零排放、無污染,你提出申請後報到環保機關,要經過他們的污染評估,如果評估無污染再到工商機關注冊,只有這樣才算得到政府的批准。
⑶ 我自己有土地想搞養殖牛蛙 需要辦理哪些手續
一、從事養殖生產的,應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並提交以下材料:
1、養殖證申請表;
2、公民個人身份證明、法人或其他組織資格證明、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身份證明;
3、依法應當提交的其他證明材料。
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受理後15個工作日內對申請材料進行書面審查和實地核查。符合規定的,應當將申請在水域、灘塗所在地進行公示,公示期為10日;不符合規定的,書面通知申請人。
三、公示期滿後,符合下列條件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報請同級人民政府核發養殖證,並將養殖證載明事項載入登記簿:
1、水域、灘塗依法可以用於養殖生產;
2、證明材料合法有效;
3、無權屬爭議。
(3)牛蛙養殖廢水擴展閱讀:
發證登記其他情況:
一、農民集體所有或者國家所有依法由農民集體使用的水域、灘塗,以家庭承包方式用於養殖生產的,依照下列程序辦理發證登記:
1、水域、灘塗承包合同生效後,發包方應當在30個工作日內,將水域、灘塗承包方案、承包方及承包水域、灘塗的詳細情況、水域、灘塗承包合同等材料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
2、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對發包方報送的材料進行審核。符合規定的,報請同級人民政府核發養殖證,並將養殖證載明事項載入登記簿;不符合規定的,書面通知當事人。
二、農民集體所有或者國家所有依法由農民集體使用的水域、灘塗,以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用於養殖生產,承包方申請取得養殖證的,依照下列程序辦理發證登記:
1、水域、灘塗承包合同生效後,承包方填寫養殖證申請表,並將水域、灘塗承包合同等材料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
2、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對承包方提交的材料進行審核。符合規定的,報請同級人民政府核發養殖證,並將養殖證載明事項載入登記簿;不符合規定的,書面通知申請人。
三、農民集體所有或者國家所有依法由農民集體使用的水域、灘塗,以家庭承包方式用於養殖生產,在承包期內採取轉包、出租、入股方式流轉水域灘塗養殖權的,不需要重新辦理發證登記。
採取轉讓、互換方式流轉水域灘塗養殖權的,當事人可以要求重新辦理發證登記。申請重新辦理發證登記的,應當提交原養殖證和水域灘塗養殖權流轉合同等相關證明材料。
因轉讓、互換以外的其他方式導致水域灘塗養殖權分立、合並的,應當持原養殖證及相關證明材料,向原發證登記機關重新辦理發證登記。
參考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令 第 9 號
⑷ 養牛蛙污水排放如何處理
用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可以達標排放的。
⑸ 養殖牛蛙的污水能養什麼魚
⑹ 牛蛙養殖污染有哪些
一、牛蛙的人工繁殖
1、種蛙池的構造:面積以10?15平方米為宜,池深1米左右,水深60?80厘米,以水泥結構為佳,池底可高低不平,水位有深有淺,食台固定於一處,池周圍設防逃網或防逃牆,池中央可設置一定面積的陸地和產卵區,產卵區約為總面積的三分之一,水深保持10厘米。
2、種蛙來源與培育:選擇體重在0.5千克以上,年齡2齡以上的青壯年蛙作種,雌雄比例為1:1,每平方米放養1對,4?5天後開始攝食。已馴食的種蛙,投喂配合飼料,日投飼率為3?6%,臨產前投喂一些蚯蚓、蠅蛆、小雜魚蝦等動物性餌料。沒馴食的種蛙投喂動物性餌料,日投飼率為5?6%,最高可達10%以上。一般分早晨和下午兩次投喂。同時用黑光燈引誘昆蟲,增加補充餌料。培育期間,應看天氣的變化;不定期換水,保持水質清新,同時要有適當的陽光照射,尤其是產卵季節。
3、產卵孵化技術:牛蛙產孵期在5?9月份,產卵可分自然產卵和人工催產兩種,雌蛙催產劑量為牛蛙或青蛙腦垂體4個+HCG600單位+LRH?A250微克/斤,雄蛙劑量減半,採用一次性注射。在水溫20?30℃時,一般經40小時,開始抱對產卵,產卵後20?30分鍾即可輕輕撈出卵塊放入孵化池孵化。孵化池以水泥池較好,面積幾平方米到幾十平方米,水深20厘米,水質要清新、無污染,池上方要遮蓋好,防止水溫驟變。每平方米可放卵6000?9000粒,在水溫25?32℃、氣溫20?32℃時,經兩天半就可孵出蝌蝌。
二、蝌蚪的養殖技術
1、蝌蝌池的構造:水泥池、土池均可,面積可大可小,小者幾平方米,大者幾十平方米或更大,小池以保持30?60厘米水深為宜,大池深可在1米左右,蛙場應建成規格不一的配套的蝌蚪池,以便分批容納不同時期的蝌蚪。內池應有進出水設施,做到排灌自如,在水面10厘米處置一餌料台,另在池中放些浮性物體供變態後的幼蛙休息。
2、蝌蚪的飼養管理:蝌蚪孵出後留在原池內飼養1個月左右。脫膜後3天開始投餌,每天2次,每次每萬尾蝌蚪一個蛋黃,第5天後投喂一個半蛋黃,加少量豆漿。隨著蝌蚪的長大,池水逐漸加至30?40厘米,餌料改為魚粉、米糠、豆渣等,日投飼率5%,10天後增加到10%,15天增加到15?18%,3?4天換水一次,經一個月飼養,蝌蚪可達4?5厘米長。此時將蝌蚪轉入已消毒、培肥的較大面積的土池,每平方米70?100尾,池內水深1米左右,池底平坦,有一定的傾斜度,淤泥少。每天投喂2次,以配合飼料為主,適當施肥。經40?50天的培育,蝌蚪個體可達50克,開始變態成幼蛙。
三、幼蛙的養殖技術
1、幼蛙池的改造:以潮濕、溫暖、背風向陽、人為干擾少的地方建池較好,面積不宜過大,大者幾十平方米,小者3?5平方米,馴食幼蛙的,以小池為好。土地、水泥池都可以,池深60?70厘米,池周圍要用1米高的紗窗布圍住以防蛙外逃及敵害入侵,池內只放一個餌料台,餌料台四周用木條作成框,中間用紗窗布綳緊。
2、變態幼蛙的收集:蝌蚪長出後腿後,用網從蝌蚪池中撈起,適當集中到小一些的水泥池或土池中去,繼續投餌,前腿長出後不再攝食,直至尾巴消失,此時將幼蛙撈出放入幼池或馴化池,每平方米100?500隻,池內水深10?20厘米。
3、幼蛙的人工馴食技術:
(1)前期培育:剛變態的幼蛙體質較弱,須經7天左右的前期培育,使之身體強壯,有一定的營養積累後再馴食。前期培育主要用活餌料,以蛆和小雜魚為最好,每100隻蛙每天投喂100克左右。
(2)食性馴化:以長條形的小雜魚或蛆作引誘物質,由少到多摻和加死餌或顆粒餌料,直至最後全部投喂顆粒飼料。也可直接用顆粒飼料馴食,此時應降低水位至淺水區剛浸入水中,而深水區幼蛙後腿不著底,將顆粒飼料撒在淺水處,幼蛙的活動使顆粒隨水而動,引誘幼蛙攝食。馴食一段時間後,可將大個體幼蛙帶動未馴食的幼蛙攝食,這樣可縮短馴化時間。
4、幼蛙的飼養管理
(1)將馴化池的幼蛙按大小分開,分稀,每平方米100隻左右。
(2)有條件的地方,幼蛙可轉入室內飼養。
(3)注意防寒防暑,牛蛙最適生長溫度為22?28℃,最高不超過35℃,最低不低於20℃(冬眠除外)。高溫季節,室外適當遮陰,室內保持通風。冬季,室外幼蛙池要蓋塑料布,最好再加一層稻草,經常加註一些井水,保持水溫在10℃以上。
(4)定時投餌:適溫期間,每天2?3次,日投飼率3?5%,在投喂配合飼料的同時,也可間或投喂一些新鮮的餌料。
(5)室內養殖,每天換水,清洗食台。室外土地,注意水質不能過肥,經常加註新水。
(6)注意觀察,做好防病、防逃、防敵害工作。
四、成蛙的養殖技術
1、成蛙池的選擇和設計:成蛙池的要求不及幼蛙嚴格,面積也可大一些,水的需量不大,但要有可靠的水源,要保持池中有一定的水深,室外越冬池水深應保持1米左右,池的周圍最好不設置可供蛙用力跳躍的陸地或其它硬物,水深至少在牛蛙後腿踩不到底的深度上。池壁要高出水面30厘米左右,再在池壁上圍一圈向內傾斜的20厘米高的紗窗布。池內不應設置隱蔽的死角或洞穴。
2、商品蛙的半精養技術:室外的魚池、窪池、稻田、藕塘等面積較大,蛙較分散,多以天然餌料為主,顆粒飼料為輔。池中設幾個浮於水面的餌料台,按精養方式投餌。同時用黑光燈誘蟲,為沒有在餌料台攝食的牛蛙補充。放養密度不宜過大,每平方米10?30隻左右,視餌料條件決定。
3、牛蛙的室內集約化養殖:日常管理大體與幼蛙相同,但放養密度不一樣,體重100克以上的每平方米50隻,可一直放養到商品規格,若體重不足100克,密度可稍大一些。在22?28℃條件下,每天投餌2?3次,日投飼率為3%(新鮮餌料為10%)。體重約在200?250克左右時,可補投一些新鮮餌料以補充維生素。
4、牛蛙的加溫養殖:引進熱源,創造適宜的溫度條件,打破牛蛙的冬眠期,使牛蛙常年攝食生長。熱源有地熱水、工廠余熱水、鍋爐加溫、電加溫等,無毒害的熱源可直接作為飼養用水,有毒害的熱源可處理後利用或通過管道間接加熱池水。加溫養殖一般在低溫季節養殖,唯有注意加溫的溫度在適溫范圍內。
五、牛蛙的病害與防治
1、腐皮病:一般危害10?50克的幼蛙,7?9月流行,症狀表現為:頭部兩眼之間表皮破爛、發白,形如撞傷。之後背部發現有小白點,再幾天皮膚潰爛,甚至露出肌肉和骨頭,腹部及四肢關節先後發紅,隨後局部潰爛,終至死亡。可用鏈黴素浸泡病蛙15?20分鍾,2?3次即可達到顯著療效,用20ppm高錳酸鉀浸泡病蛙15分鍾可抑制病情。
2、紅腿病:患病蛙後腿無力、發抖,大腿腹面與前肢之間皮膚充血發紅,頭部伏地,不吃不動,3?5日死亡。定期進行池塘消毒可預防此病,用3%的食鹽水浸泡15分鍾可治癒
⑺ 養牛蛙需要環保局批准嗎
需要的,並且需要辦理養殖證,目前國內沒有特種養殖證。
養殖證是國家要求海域水產養殖和內陸水域養殖戶需要辦理的一種證件。
凡是利用海域和內陸水域從事養殖生產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必須依法取得養殖證。
(7)牛蛙養殖廢水擴展閱讀:
申報材料
一養殖申請表;
二申請人的身份證明或單位證明。
單位還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1、與養殖規模相適應的資金來源證明材料;
2、養殖技術條件說明;
3、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證明材料。
申請使用集體所有的海域和內陸水域從事養殖生產時,除提供上述材料外,還應提供有效的海域和內陸水域承包經營合同。
申報流程
一申請。單位和個人使用海域和內陸水域從事養殖生產活動的,應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填寫申請表。單位還應提交與養殖規模相適應的資信證明材料、養殖技術條件說明等。
二審核。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認真審查申請材料,並會同有關單位人員進行現場勘驗,確認標界,核實有關情況。
三批准。經審核,對符合規定的,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報請有審批權的人民政府批准,頒發養殖證。
⑻ 牛蛙養殖場的廢水處理
這個廢水比較簡單,工藝思路可以考慮初沉+過濾+厭氧(或缺氧)+好氧至於後續是否需要除氮看情況。
⑼ 用防滲膜養殖牛蛙池裡的便怎樣處理
摘要 牛蛙養殖廢水處理工程廢水排放量一般不是太大,排放的廢水通常是牛蛙產生的糞便沖洗水、飼料殘渣和一些抗生素葯物殘留等。由於葯物和抗生素的廣泛使用,牛蛙養殖場廢水的可生化性降低,增加了處理的難度。廢水的主要污染物是COD,並含有一定量的氨氮和磷。
⑽ 養殖牛蛙的水有毒嗎
只能說有危害
牛蛙養殖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污水、病死蛙體及其它污染物,而很多養殖場並沒有相應的防治設施,池中廢水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到公共的水域,造成嚴重的水質污染,而且對病死的牛蛙屍體未經處理,就隨意丟棄,使其滋生細菌並污染水質,給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