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先看國外如何處理印染廢水
國外紡織印染行業比較發達的地區,如韓國釜山,日本大阪,義大利米蘭和墨西哥等地,染整企業較為集中,印染廢水相對較大,同時在這些地區自然地形成產業鏈,即本地區和周圍地區形成上游配套的原料生產、供應;紡織服裝、服飾等下游產品生產、市場銷售;三者形成相對完整的產業鏈,這種生產相對集中、產量大、市場規模大、銷量在國內、國際有相當影響的「板塊「經濟對染整行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與國內也很相似。
1、關於處理方式,主要有二類。
義大利、日本等對印染廢水處理採用工廠處理和城市污水綜合處理相結合的方法。在對印染廢水初步處理後達到一定標准後和城市污水混合一起進入污水處理廠處理。這樣可以提高後續處理效果,如果印染廠多,則集中處理達到排放標准。
德國由於行業不集中,一般採用單廠處理的模式進行處理。在印染廠建造污水處理廠,對廠內產生的廢水進行處理,由於清潔生產和水資源回收做得相對較好,水處理效果處理後的水可以達到排放標准。另外德國的印染廢水排放量也較少,而且處理技術比較成熟,個別廠甚至做到「零排放「。
2、關於處理技術,印染廢水主要是有機污染,所以處理方法以生化法為主,國外禁用硫化染料,對於廢水量少,採用設備為主,大水量當然還是以構築物為主,但從處理技術的原理上分析,似乎差別不大,但從技術深度、自動化程度、設備質量高於國內水平。
㈡ 印染廢水處理工藝的印染廢水處理工藝流程
(一)廢水的水質特點以棉紡和混紡產品為主的印染廠,排出的多種廢水及水質特點為:
1)退漿廢水退漿廢水是鹼性的有機廢水,含多種漿料分解物、纖維屑,酸和酶等污染物。其污染程度視漿料的種類而異。過去多用天然澱粉作漿料,水中BOD高,近些年來,逐漸由化學漿料代替,如聚乙稀醇(PVA),廢水中BOD很低,但COD很高,從而降低了廢水的生物降解性能。
2)煮煉廢水廢水呈深褐色,含鹼濃度約0.3%,廢水BOD和COD均高達數千毫克/升。
3)漂白廢水水量大,污染輕,可直接排放或循環回用。
4)絲光廢水含氫氧化鈉3%~5%,一般通過蒸發濃縮回收,工藝上可重復使用,外排的絲光廢水呈鹼性,BOD高於生活污水。
5)染色廢水主要污染是有機染料和表面活性劑等助劑。水質變化大,色澤深,pH值高。
6)印花廢水主要是皂洗、水洗廢水。在採用活性染料時要用大量的尿素,故廢水中氨氮較高。
7)整理廢水水量少,含有各種樹脂,甲醛,表面活性劑等。國內幾個有代表性印染廠的廢水水質見表16-1。
(二)印染廢水治理方法
首先,從生產工藝上消除和減輕污染源。如採用干法印花工藝,消除印染廢水。按水質特點,分別回收,一水多用;用沉澱、過濾法回收土林染料和磁化染料,用超過濾法回收還原染料、分散染料等。其次,對廢水進行無害化處理。對廢水中鹼度,一般設調節池並保證必要的勻質時間;對色度,根據廢水排放和利用要求,可用凝聚法,吸附法。氧化法,電解法等化學或物理法處理,也有培養特殊的細菌在兼氣條件下進行脫色。需要指出的是,採用凝聚法對直接染料,還原染料,磁化染料,分散染料的色度,去除效果好,但對酸性染料,活性染料,脫色效果差。活性炭對染料的吸附有選擇性,對陽離子染料,直接染料、酸性染料、活性染料等水溶性染料有良好吸附性能,但對硫化染料、還原染料、塗料等不溶性染料吸附性能很差。常用的臭氧氧化劑,對直接染料、酸性染料、鹼性陽離子和活性染料等親水性染料,脫色效果好,對還原染料、硫化染料、分散染料等疏水性染料脫色效果差。廢水中大量有機物,通常採用生物法處理能達到較滿意的效果;對PVA等化學漿料,可採用生物分解法或回收利用法。在生物分解中,可分別採用高MLSS的一段和二段曝氣法及厭氧—好氧串酸處理工藝;在回收利用中,可分別採用膠凝鹽析法(投加硼砂及硫酸鈉)、凝結劑法(如用芒硝和硼砂作凝結劑)、超過濾法(在北京、上海、河南等廠已採用)。
總之,印染廢水處理流程的選擇,要根據生產工藝採用的原料、產品種類、加工的方法,工藝過程中投加的葯劑,染料、助劑性質以及出水最終去向和要求,分別採用一級化.學和物化處理或二級生物法為主的處理或三級深度處理。
(三)廢水處理流程的選擇
1)首先考慮清濁廢水分流,把一些較濃的染色廢水和不易生物降解的廢水單獨進行化學和物化法回收或處理後,再混合其他廢水進行生物處理或排向市政污水處理廠統一處理;
2)如水質允許,採用化學凝聚和加壓氣浮相結合的處理方法,對小型印染廠可選用國內已有的成套裝置,運行費用略高,在一般情況下,處理出水能符合要求。
3)生物處理可優先考慮活性污泥法,傳統的鼓風曝氣法和延時曝氣法均能取得穩定的效果,在曝氣4~6小時的條件下,BOD5去除90%,COD去除60~70%。鼓風曝氣污泥負荷為0.3~0.5公斤BOD/公斤MLSS·日,延時曝氣法採用污泥負荷為0.1公斤BOD/公斤MLS8·日。如採用加速表面曝氣法,曝氣池與沉澱池宜分建,這樣有利於抑制污泥的膨脹,管理較方便,出水水質穩定。
4)當處理出水要求較高或廢水處理後作重復使用時,則宜在生物處理後增加吸附或凝聚過濾裝置。厭氣-好氣-活性炭工藝,不僅對化學漿料PVA和色度的去除效果好,而且出水水質好,受到人們注意。
5)關於生物處理中採用生物膜法時:
①接觸氧化法-採用容積負荷2.3~5.0公斤BOD/(米·日)。優點是處理時間短且污泥不必迴流,但氣水比高,基建費和運行費略高。
②生物轉盤-適用於處理水量小的印染廠,如水量在1OOO米³/日以內,運行簡單,耗電省。關鍵在轉盤材質和轉盤前調節池的設置。有機負荷採用15~30克BOD5/(米·日),水力負荷採用0.1~0.25米。/(米·日)。
③塔式濾池-主要特點是省地,它是一個不完全處理構築物,採用容積負荷1.6~1.8公斤BOD/(米·日)時,COD去除率40%~50%,BOD去除率50%~60%。
㈢ 印染廢水處理存在哪些問題
印染廢水的顯著特點之一,就是帶有比較高的色度。經過生化處理後,雖然版隨著BoD的降低,部分懸浮物的去權除,色度也是有所降低,但是出水仍有較深的色澤,這對排放或生產回用都是不利的。因此,需要進行脫色處理。色度主要是由殘留的染料所引起,染料可分為親水性染料和疏水性染料。它們在水中各自呈現溶解狀和膠體狀,此外,經生化處理後,尚未被去除的懸浮物、染料和助劑等也可能引起色澤。脫色就是要去除上述污染物質。目前,國內外對印染廢水脫色處理採用的方法有幾十種,常用的方法有化學混凝法、化學氧化法、活性炭吸附法、反(滲)透法等。但這些方法都存在兩個缺點
(1)有些方法僅適用於親水性染料廢水的脫水,另一些方法又僅適用於疏水性染料廢水的脫色。
(2)脫色費用較高,在常見的印染廢水中,一般都同時含有親水性和疏水性二類染料,單獨使用一種脫色方法往往得不到滿意的脫色效果,如果使用脫色完全的組合式處理系統,脫色費用就會成陪增高。
㈣ 印染廢水怎麼處理
印染廢水是交難處理的工業廢水之一,它具有COD濃度高、色度大、含鹽量高、有機物難專生化降解及水質屬水量隨時間變化較大(廢水間歇性排放)等特點。
印染廢水處理的最突出問題是色度和難降解有機物的去除問題。
印染廢水處理方法有生物法、物化法及幾種方法的聯合使用。
廢水中的主要污染物為COD、BOD5、SS和色度等,正常生產時排放廢水中微3000t/d。
㈤ 印染廢水水質特點
印染廢水是國內外公認的較難處理的工業廢水之一,具有成分復雜、可生化性差、處理難度大等特點。單獨採用傳統生化處理工藝,處理效果較差,難以達到排放要求。某印染企業染色工序的廢水,主要污染物為硫化青光染料、助劑(硫化鹼、純鹼、保險粉和雙氧水等)和表面活性劑(烷基磺酸鈉)等。具有有機污染物濃度高、種類多、可生化性差和水質復雜等水質特點。根據該印染廢水的水質特點,筆者採用水解酸化—生物接觸氧化—絮凝沉澱組合工藝對該廢水進行了處理。在接觸氧化法和絮凝沉澱之前,利用酸化池內的水解和產酸細菌改善廢水的可生化性,有利於提高整個工藝的處理效率〔〕,出水水質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准一級標准。為難降解印染廢水的處理提供了有益的實踐經驗。 水質與分析方法該印染廠廢水排放量為 m/d,要求處理後出水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准中的一級排放標准,廢水水質與排放標准如表 所示。表 原水水質參數COD採用重鉻酸鉀法測定;BOD採用稀釋與接種法測定;SS 採用重量法測定;pH 採用pH 酸度計測定;DO 採用攜帶型溶解氧測定儀測定。
㈥ 國外印染廢水處理情況及技術參考材料
一、國外印染廢水產生情況
國外紡織印染行業比較發達的地區,如韓國釜山,日本大阪,義大利米蘭和墨西哥等地,染整企業較為集中,印染廢水相對較大,同時在這些地區自然地形成產業鏈,即本地區和周圍地區形成上游配套的原料生產、供應;紡織服裝、服飾等下游產品生產、市場銷售;三者形成相對完整的產業鏈,這種生產相對集中、產量大、市場規模大、銷量在國內、國際有相當影響的"板塊"經濟對染整行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與國內也很相似。
1、關於處理方式,主要有二類。
義大利、日本等對印染廢水處理採用工廠處理和城市污水綜合處理相結合的方法。在對印染廢水初步處理後達到一定標准後和城市污水混合一起進入污水處理廠處理。這樣可以提高後續處理效果,如果印染廠多,則集中處理達到排放標准。
德國由於行業不集中,一般採用單廠處理的模式進行處理。在印染廠建造污水處理廠,對廠內產生的廢水進行處理,由於清潔生產和水資源回收做得相對較好,水處理效果處理後的水可以達到排放標准。另外德國的印染廢水排放量也較少,而且處理技術比較成熟,個別廠甚至做到"零排放"。
2、關於處理技術,印染廢水主要是有機污染,所以處理方法以生化法為主,國外禁用硫化染料,對於廢水量少,採用設備為主,大水量當然還是以構築物為主,但從處理技術的原理上分析,似乎差別不大,但從技術深度、自動化程度、設備質量高於國內水平。
二、中外印染廢水處理差別
從所了解的情況分析,發達國家印染廢水由於處理較好,並未發生什麼大的問題。並沒有聽說河流、海域嚴重污染,那末中國為什麼印染廢水污染十分嚴重?
國內外印染廢水處理情況的差別,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1、環保立法和執法力度不同
國外的環保立法很嚴格,對污染環境的企業和個人的處罰也很嚴厲。我國的環保立法還不夠完善,沒有達到發達國家永平,在執法過程中也受到種種因素的干擾,使得執法力度也不夠。
2、產品檔次不同、利潤不同、因而環保投入不同
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印染產品的檔次比較低,集中在中低檔產品,利潤很低。例如,目前我國染一米布,加工費僅0.4-0.5元,有的更低,同樣在發達國家生產的印染產品檔次比較高,產品附加值高,導致產品利潤高,就以國內某外資染廠,加工一米費用高達10元多。因此,發達國家對印染廢水處理的投入比較高,相比之下,我國對印染廢水的投人相對較少,我國城市污水廠的投資,原則上為每處理一噸水為3000元,即投資一個10萬噸/日城市污水廠,約投資一個億,而難度高得多的印染廢水處理廠,處理一噸水僅1000-1200元,因此在層次、質量、自動化程度、運行費用等相差較大。
3、清潔生產、資源回收概念和認識差別
目前清潔生產的概念越來越多的被應用到企業中,希望從企業的全生產過程實施清潔生產,盡可能的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但從我國的發展情況來看,國內真正的實施清潔生產並且有效的企業較少,反而浪費資源的事情時有發生。而國外對清潔生產的實施力度和范圍都很大,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企業實施清潔生產的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生產過程資源浪費明顯減少,提高了回用水的利用率,回收廢棄物中的有用資源,減少產品的成本。這些都證明實施清潔生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管理水平不同
對環保認識和經濟因素制約,地方保護等因素,在管理上中、外相差很大。
5、重污染工藝國外推向發展中國家
鹼減量工藝污染特別嚴重,COD高達20000-80000mg/l;"海島絲"生產污染極小,但應用時(減量)廢水 COD高達 20000-100000mg/l,國外將污染嚴重的工藝推向發展中國家,而自己則生產高檔、污染輕、利潤高的產品。
綜合以上情況,原因有技術上、認識上、管理上、經濟上等多種因素造成中、外印染廢水處理上的差別、因此解決問題是一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科研、學校等聯合。需要國家發改委、國家環保局、行業協會、工廠企業等合作才能真正解決印染廢水污染問題。
㈦ 印染廢水的我國現狀
紡織工業發展主要阻礙之一是環保節能(低碳)問題,環保的主要問題是廢水,而約80%紡織廢水來自於印染行業。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紡織工業廢水排放量23億噸,居各工業行業第3位,佔全國工業廢水排放量的10.60%。紡織工業排放廢水中化學需氧量(CODCr)排放量31.4萬噸,居各工業行業第4位,佔全國工業廢水CODCr的7.76%。該數據是對規模以上企業的統計數據,實際數據可能要大很多。實際上印染行業是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競爭性行業,中小企業比重佔99.6%,非公有制企業佔95%,大量小企業數據並未統計在內。若以纖維加工量的70%需進行印染加工計,則年排放廢水約在30億噸左右。
印染廠廢水處理的問題分析
印染廠廢水處理成功的實例較多,但是成效不佳的也不少,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1)印染廠未分析自身廢水特質(水質、水量),照搬他廠經驗,結果往往不理想。(2)將城市污水處理的設計規范,用於印染廢水處理,僅僅改變一些參數,造成很大的損失。特別是在早期,大型印染廠廢水集中處理,都由大型設計院負責,而其對印染廢水性質不夠深入了解,造成很大損失。(3)新技術、新工藝、新葯劑未經中試,直接用於工程,造成很多失敗。新技術多應經過小試、中試,才能用於工程,一般試規模是工程水量的3%~5%,即最多放大20倍左右。實驗室研究成果直接用於工程,難有成功案例。工程應該採用最成熟、最穩妥的技術。(4)生產工藝相近的廢水,可採用相似的處理工藝,但也要根據水質、水量適當調整技術參數,保證處理水平。(5)實際運行技術和管理技術不當,未根據廢水變化作適當調整,也是運行不穩定的原因。
模擬絲的興起和印染後整理技術的進步,使PVA漿料、人造絲鹼解物(主要是鄰苯二甲酸類物質)、新型助劑等難生化降解有機物大量進入印染廢水,其COD濃度也由原來的數百mg/L上升到2000~3000mg/L,從而使原有的生物處理系統COD去除率從70%下降到50%左右,甚至更低。傳統的生物處理工藝已受到嚴重挑戰;傳統的化學沉澱和氣浮法對這類印染廢水的COD去除率也僅為30%左右。因此開發經濟有效的印染廢水處理技術日益成為當今環保行業關注的課題。
㈧ 印染廢水特點
紡織印染廢水具有水量大、有機污染物含量高、鹼性大、水質變化大等特點,屬難處理的工業廢水之一,廢水中含有染料、漿料、助劑、油劑、酸鹼、纖維雜質、砂類物質、無機鹽等。目前用於印染廢水處理的主要方法有物化法、生化法、化學法以及幾種工藝結合的處理方法,而廢水處理中的預處理主要是為了改善廢水水質,去除懸浮物及可直接沉降的雜質,調節廢水水質及水量、降低廢水溫度等,提高廢水處理的整體效果,確保整個處理系統的穩定性,因此預處理在印染廢水處理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印染廢水的水質復雜,污染物按來源可分為兩類:一類來自纖維原料本身的夾帶物;另一類是加工過程中所用的漿料、油劑、染料、化學助劑等。分析其廢水特點,主要為以下方面:
水量大、有機污染物含量高、色度深、鹼性和pH值變化大、水質變化劇烈。因化纖織物的發展和印染後整理技術的進步,使PVA漿料、新型助劑等難以生化降解的有機物大量進入印染廢水中,增加了處理難度。
由於不同染料、不同助劑、不同織物的染整要求,所以廢水中的pH值、CODCr、BOD5、顏色等也各不相同,但其共同的特點是BOD5/CODCr值均很低,一般在20%左右,可生化性差,因此需要採取措施,使BOD5/CODCr值提高到30%左右或更高些,以利於進行生化處理。
印染廢水中的鹼減量廢水,其COD Cr值有的可達10萬mg/L以上,pH值≥12 ,因此必須進行預處理,把鹼回收,並投加酸降低pH值,經預處理達到一定要求後,再進入調節池,與其它的印染廢水一起進行處理。
印染廢水的另一個特點是色度高,有的可高達4 000倍以上。所以印染廢水處理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進行脫色處理,為此需要研究和選用高效脫色菌、高效脫色混凝劑和有利於脫色的處理工藝。
印染行業中,PVA漿料和新型助劑的使用,使難生化降解的有機物在廢水中含量大量增加。特別是PVA漿料造成的COD Cr含量佔印染廢水總COD Cr的比例相當大,而水處理用的普通微生物對這部分COD Cr很難降解。因此需要研究和篩選用來降解PVA的微生物。
另外,因生產的間斷運行,故存在著水量水質的波動;對於大量使用還原染料、硫化染料、冰染料等的廢水,其化學絮凝效果相對較差。因此處理工藝要考慮這些因素,要有一定的適應水量、水質負荷變化的能力
㈨ 國外印染廢水處理情況及技術參考材料
一般情況下,印染廢水水質
pH
值為
6-10,COD(化學需氧量)為
400-1000毫克/升,BOD(生物需氧量)為
100-400
毫克/升,SS(懸浮物)為
100-200毫克/升,色度為
100-400
倍。從技術角度看,印染廢水是很復雜的一個大類廢水。其特點之一是污染物成分差異性很大,很難歸類求同。特點之二是主要污染指標
COD
高,BOD
和
COD的比值一般在
0.25
左右,可生化性較差。特點之三是色度高,混合水中顯色分子離子微粒大小重量各異性大,較難脫色。印染各工序排出廢水主要有八大類,其水質特點特性差異較大。此外還有水質水量波動大等特點。
傳統的印染廢水處理主要採取污水經格柵池、調節池後,能過泵提升、進入厭氧或水解酸化池,廢水經厭氧或水解酸化後,進入曝氣生化池,印染廢水經曝氣生化後,再經過豎流沉澱池豎沉後,最後進入混凝沉澱進行沉澱後排放。
㈩ 看國外如何處理印染廢水
首先,從生產工藝上消除和減輕污染源。如採用干法印花工藝,消除印染廢水。按水質特點,分別回收,一水多用;用沉澱、過濾法回收土林染料和磁化染料,用超過濾法回收還原染料、分散染料等。其次,對廢水進行無害化處理。對廢水中鹼度,一般設調節池並保證必要的勻質時間;對色度,根據廢水排放和利用要求,可用凝聚法,吸附法。氧化法,電解法等化學或物理法處理,也有培養特殊的細菌在兼氣條件下進行脫色。需要指出的是,採用凝聚法對直接染料,還原染料,磁化染料,分散染料的色度,去除效果好,但對酸性染料,活性染料,脫色效果差。活性炭對染料的吸附有選擇性,對陽離子染料,直接染料、酸性染料、活性染料等水溶性染料有良好吸附性能,但對硫化染料、還原染料、塗料等不溶性染料吸附性能很差。常用的臭氧氧化劑,對直接染料、酸性染料、鹼性陽離子和活性染料等親水性染料,脫色效果好,對還原染料、硫化染料、分散染料等疏水性染料脫色效果差。廢水中大量有機物,通常採用生物法處理能達到較滿意的效果;對PVA等化學漿料,可採用生物分解法或回收利用法。在生物分解中,可分別採用高MLSS的一段和二段曝氣法及厭氧—好氧串酸處理工藝;在回收利用中,可分別採用膠凝鹽析法(投加硼砂及硫酸鈉)、凝結劑法(如用芒硝和硼砂作凝結劑)、超過濾法(在北京、上海、河南等廠已採用)。總之,印染廢水處理流程的選擇,要根據生產工藝採用的原料、產品種類、加工的方法,工藝過程中投加的葯劑,染料、助劑性質以及出水最終去向和要求,分別採用一級化.學和物化處理或二級生物法為主的處理或三級深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