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計算城市污水的設計總流量
基礎性的東西去看《給排水設計手冊》
❷ 污水處理流量折算
你說的系數可能就是
總變化系數Kz:最大日最大時污水量與平均日平均時污水量的比值稱為總變化系數。
一般是根據流量按經驗查出來
有一個經驗公式,該式是我國在多年觀測資料的基礎上進行綜合分析總結出的計算公式。它反映了我國總變化系數與平均流量之間的關系:
Q平均<5時 kz=2.3
Q平均5<Q平均<1000時 kz=2.7/(Q平均的0.11次方)
Q平均>1000時 kz=1.3
❸ 已知某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最大設計流量Qmax=1.03m3
這個好像是作業,我運行過幾個污水廠,類似你這個7萬方的日處理量的污水內廠,一般粗格柵都用容15—20毫米的間隙,因為南方水質比較好一般細點,北方水質、管路差些所以多用20毫米左右的,有的污水廠比如工業或者渠道進水多設一道中格柵一般間隙都在10毫米左右,然後就是細格柵看你是什麼類型的格柵,但一般都用6—8毫米以下的間隙,主要看你工藝,如果活性污泥的一般6毫米絕對夠用,如果是膜工藝那麼就可以在4毫米以下了。
不知道你各部分尺寸還說什麼,深度要看你的構築物,角度看設備類型,書上很多都有的。
❹ 設計城市污水二級處理站時,如何確定設計流量
城市污水處理廠
設計時,有以下幾種設計水量:
(1)平均日流量
用來表示內
污水
廠的公稱容
規模
,並用以計算污水廠年抽升
電耗
、耗葯量、處理總水量、總泥量等;
(2)最大日最大時流量
用來確定
管渠
和
泵站
,
風機房
等
設備容量
的基本數據。一般情況下,污水廠各構築物(除水力
停留時間
超過5.0h的構築物外)應按此流量設計;
(3)平均日平均時流量
當污水廠構築物水力停留時間大於4.0h時,該構築物及其後續處理構築物按此流量校核;
(4)降雨時的設計流量
包括旱季流量和截流(n倍的初期雨水)流量。須用這種流量校核
初沉池
及其以前的構築物或
設施
。此時初沉
池水
力停留時間不小於30min;
(5)當污水廠為分期建設時,設計流量用相應的各期流量。
❺ 11. 已知某城鎮污水處理廠設計平均流量Q=20 000 m 3/d,服務人口100000人,初沉
沉砂池和初抄沉池若按照室襲外排水設計規范相關內容很容易設計,本人談些不同的概念供參考。砂多產生於水量大尤其是雨水初期,須按照最大小時流量設計沉砂;後接初沉池,則初沉池因此會較大。可否不用分開來設計:初沉池前端設一區域,按可以滿足大流量沉砂用;平時則以初沉為主。另外,初沉泥沙量25g/(人.d),建議設水力(或空氣)清洗,將有機部分洗脫下來,分流進入污泥消解,而洗脫下的泥沙則另行利用。
❻ 某污水處理廠最大設計流量0.2 m3/s
是初沉還是二沉啊?
這個負荷差的比較多,一般豎流做二沉多一些,但是用在城市污水廠不多,因為它的徑深比一般比較小,再大一些做輻流沉澱池比較合適。
要是做豎流的,參數我算了一下,給你看一眼,需要做很多組
❼ 某城市污水處理廠進水流量Q=0.3m3/l、BOD=225mg/l、SS=230mg/l,還含有一定量的N、P.
該水質很好處理。我推薦使用MBR生物反應器技術。以此為例,工藝流程為 進水——粗細格柵(過濾大顆粒雜質)——沉澱池(加葯沉澱並具有流量調節作用)——厭氧反應池(脫磷脫氮)——好氧池(MBR膜組件在內)——消毒出水。大體如此,若還有別的要求,則相應增加工序,但成本亦隨之上升。
❽ 10萬人口城市污水處理廠設計,設計流量日平均污水量是多少
按照每人180L~220L的手冊標准測算一般是 1.8~2.2萬噸/日。這個演算法其實忽略了管網因素專,對管網污水截排屬率太樂觀的結果,而且太高估用水和排水量了,很保守,非常保守。
但是,按照本人實際經驗常用的速算公式(前提是已經鋪設管網了,而且盡力做好管網了):
1)在市區內一般是1.6萬噸/日(10÷6=1.6);
2)在城鄉結合地區是1.2萬噸(10÷8=1.2);
3)工業經濟不發達的遠郊區及鄉鎮地區應該是1.0萬噸/日(10÷10=1.0);
4)在純粹農村山村(本題人口貌似不屬於農村),應該是5000噸/日(10÷20=0.5)。
按這個規律去估計吧,一般在除了西部地區,基本准些,南方比北方稍高10~15%左右。
❾ 請問這個污水處理廠的設計流量怎麼求
第一個 因為你的第二個公式就是為了求80000 和 3000 4000那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