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生物法進行污水處理的一般流程是什麼常見方法有哪些
生活污水中有機污染物濃度較低,污水BOD5/CODcr≥0.45,可生化性較專好,因此處理工藝可以以生化處理為主,選用屬A/ O工藝,生化池需分為A級池和O級池兩部分。用污水提升泵提升至厭氧池,利用厭氧菌的作用,使有機物發生水解、酸化,去除廢水中的有機物,並提高了污水的可生化性,厭氧池出水進入好氧池,氧化池內進行鼓風曝氣,進行硝化、吸收磷、去除BOD(或COD)等,二沉池進行泥水分離,出水經消毒裝置消毒後達標排放。
『貳』 廢水生物處理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主要藉助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把污水中有機物轉化為簡單的無機物,使污水得到凈化內.
1.按對氧氣需求情況可分容為厭氧生物處理和好氧生物處理兩大類.厭氧生物處理系利用厭氧微生物把有機物轉化為有機酸,甲烷菌再把有機酸分解為甲烷、二氧化碳和氫等,如厭氧塘、化糞池、污泥的厭氣消化和厭氧生物反應器等.好氧生物處理系採用機械曝氣或自然曝氣(如藻類光合作用產氧等)為污水中好氧微生物提供活動能源,促進好氧微生物的分解活動,使污水得到凈化,如活性污泥、生物濾池、生物轉盤、污水灌溉、氧化塘的功能.
2,.按微生物的懸浮狀態分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微生物懸浮在污水中,如氧化溝,a2o,傳統活性污泥法,sbr等等.生物膜法微生物附著在載體上,如生物轉盤法,生物流化床等等.
『叄』 在好氧條件下,廢水中有機物的去除主要是由哪幾個生物過程完成的
主要靠微生物分解進行處理. 污水中的有機物可以通過厭氧生物處理+好氧生物處理很好的去除.
厭氧生物處理就是在厭氧條件下微生物降解廢水中的有機物; 好氧生物處理就是在有氧條件下微生物降解廢水中的有機物. 厭氧生物處理處理大分子量的有機物. 主要是將大分子量的有機物分
解成較小分子量的有機物並將其中一部分的有機物轉化成甲烷等可利用的能源. 好氧生物處理處理經厭氧生物處理後的廢水中分子量較小的有機物並將其分解成無機物, 分解的無機物在二沉池加入一定量的混凝劑和/或絮凝劑將其沉降與水分離從而達到廢水凈化的目的
厭氧處理是利用厭氧菌的作用,去除廢水中的有機物,通常需要時間較長。厭氧過程可分為水解階段、酸化階段和甲烷化階段。
水解酸化的產物主要是小分子有機物,使廢水中溶解性有機物顯著提高,而微生物對有機物的攝取只有溶解性的小分子物質才可直接進入細胞內,而不溶性大分子物質首先要通過胞外酶的分解才得以進入微生物體內代謝。例如天然膠聯劑(主要為澱粉類),首先被轉化為多糖,再水解為單糖。纖維素被纖維素酶水解成纖維二糖與葡萄糖。半纖維素被聚木糖酶等水解成低聚糖和單糖。
水解過程較緩慢,同時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是厭氧降解的限速階段。在酸化這一階段,上述第一階段形成的小分子化合物在發酵細菌即酸化菌的細胞內轉化為更簡單的化合物並分泌到細菌體外,主要包括揮發性有機酸(VFA)、乳醇、醇類等,接著進一步轉化為乙酸、氫氣、碳酸等。酸化過程是由大量發酵細菌和產乙酸菌完成的,他們絕大多數是嚴格厭氧菌,可分解糖、氨基酸和有機酸。
好氧池的作用是讓活性污泥進行有氧呼吸,進一步把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去除污染物的功能。運行好是要控制好含氧量及微生物的其他各需條件的最佳,這樣才能是微生物具有最大效益的進行有氧呼吸 厭氧生物處理主
『肆』 如何做廢水生化處理的對比實驗
A/O工藝:
A/O工藝法,也叫厭氧好氧工藝法,主要用於水處理方面。A就是厭氧段,主要用於脫氮除磷;O就是好氧段,主要用於去除水中的有機物。它除了可去除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外,還可同時去除氮、磷,對於高濃度有機廢水及難降解廢水,在好氧段前設置水解酸化段,可顯著提高廢水可生化性。
A2/O工藝:
A2/O工藝亦稱A-A-O工藝,即厭氧-缺氧-好氧工藝,被稱為最簡單的同步脫氮除磷工藝。按實質意義來說,本工藝應為生物脫氮除磷工藝的簡稱。該工藝處理效率一般能達到:BOD5和SS為90%~95%,總氮為70%以上,磷為90%左右,一般適用於要求脫氮除磷的大中型城市污水廠。但A2/O工藝的基建費和運行費均高於普通活性污泥法,運行管理要求高,所以對目前我國國情來說,當處理後的污水排入封閉性水體或緩流水體引起富營養化,從而影響給水水源時,才採用該工藝。
SBR工藝:
SBR是序列間歇式活性污泥法的簡稱,是一種按間歇曝氣方式來運行的活性污泥污水處理技術,又稱序批式活性污泥法。與傳統污水處理工藝不同,SBR技術採用時間分割的操作方式替代空間分割的操作方式,非穩定生化反應替代穩態生化反應,靜置理想沉澱替代傳統的動態沉澱。它的主要特徵是在運行上的有序和間歇操作,SBR技術的核心是SBR反應池,該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於一池,無污泥迴流系統。
『伍』 常見的廢水的生物處理工藝有哪些
主要藉助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把污水中有機物轉化為簡單的無機物,使污水得到凈化. 1.按對氧氣需求情內況可分為厭氧生物處容理和好氧生物處理兩大類.厭氧生物處理系利用厭氧微生物把有機物轉化為有機酸,甲烷菌再把有機酸分解為甲烷、二氧化碳和氫等,如厭氧塘、化糞池、污泥的厭氣消化和厭氧生物反應器等.好氧生物處理系採用機械曝氣或自然曝氣(如藻類光合作用產氧等)為污水中好氧微生物提供活動能源,促進好氧微生物的分解活動,使污水得到凈化,如活性污泥、生物濾池、生物轉盤、污水灌溉、氧化塘的功能. 2,.按微生物的懸浮狀態分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微生物懸浮在污水中,如氧化溝,a2o,傳統活性污泥法,sbr等等.生物膜法微生物附著在載體上,如生物轉盤法,生物流化床等等.
『陸』 有機廢水生物應用處理例子
榨菜廢水具有高鹽、高氮、高有機物的特點,鹽度對生物處理有明顯的抑製作內用,容至使該類廢水處理成難點。2012年4月取水化驗:CODcr≥4000 mg/L;BOD5≥1200 mg/L;SS≥600 mg/L; NH3-N≥100 mg/L;鹽(以Cl-計)9600 mg/L;磷酸鹽(以P計)30mg/L。重慶市魚泉榨菜(集團)已三次改造,但是污水處理池內的水質發黑、發臭。
2012年5月,我公司在原污水處理基礎上,採用導流曝氣生物濾池進行改造後,CODcr≤240 mg/L;BOD5≤150 mg/L;SS≤80 mg/L; NH3-N≤25 mg/L;磷酸鹽(以P計)≤1.mg/L。基本達到96二級標准。
2014年11月,該公司又在導流曝氣生物濾池進行改造的基礎上,增加一台我公司研製的「微生物發生器」對該廢水進行強化處理,7天後出水水質:CODcr≤60 mg/L,BOD5≤20mg/L,氨氮≤13mg/L,SS≤20mg/L。達到國家GB18466-2005《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放標准》中的一級A標。
再如
『柒』 有機污水的A/O生化處理工藝流程圖,並說明其除碳脫氮原理
生活污水三段來A/O處理工藝的源流程圖。希望對你有用,
原水—集水井—厭氧池—好氧池—厭氧池—好氧池—厭氧池—好氧池—沉澱池(污泥迴流到第一個厭氧池)(如果污泥過多,則排到污泥濃縮池在到壓濾機進行污泥壓縮,上清液迴流到集水井)—出水
水中脫氮是生活污水中的有機氮,蛋白氮在氨化菌的作用下轉化為氨氮,在再好樣條件下被硝化菌轉化為硝酸鹽氮。在厭氧的條件下,硝酸鹽氮被反硝化菌,以碳為能源(提供能源),硝酸鹽氮被轉化為氨氣排出。
『捌』 廢水厭氧生物處理要經歷哪幾個階段
厭氧處理用處很多的,我只說一些我了解的
1高濃度可生化廢水,例如版屠宰廢水權這種廢水有機物含量高,分子量大,需要先進行水解等處理,為後續的好氧處理提供條件
2產沼氣例如污泥厭氧消化,因為甲烷菌嚴格厭氧,但是一般來說對設備要求比較高
3脫氮除磷現在國標越來越嚴格,對n/p營養物質要求越來越嚴格,主要就是利用聚磷菌厭氧釋放磷,好氧吸收磷作為一個單元
4防止絲狀菌膨脹主要就是當接觸池用,利用聚磷菌轉化有機物為pha防止後續單元絲狀菌利用cod繁殖個人就知道這些,你可以聽聽別人的意見
『玖』 含毒有機廢水生物處理前的預處理
大量的資料表明,我國目前及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環境問題主要是水環境問題,水環境問題又主要是有機廢水的污染問題。因此,有機廢水的治理是環保工作中極其重要的一面。
有機廢水無害化處理的首選方法是生物處理。這是由生物處理所具有的處理的相對徹底性( 無二次污染或二次污染較小)以及運行費用低廉等優點決定的。
根據有機廢水處理方面的特性可以將其劃分為以下3類:①廢水中的有機物易於生物降解,同時廢水中的毒物含量很少。這類廢水主要是生活污水和來自以農牧產品為原料的工業廢水等; ②廢水中的有機物易於生物降解,同時廢水中的毒物含量較多。這類廢水主要來自印染、製革廢水等;③廢水中所含的有機物難於生物降解(生物降解速度極其緩慢),同時,廢水中毒物可能較多、亦可能較少。這類廢水主要來自造紙、制葯廢水等。
第①類廢水可直接進行生物處理。第③類廢水較為復雜,此處不作討論。本文主要對第② 類廢水中的毒物作用機制及應對措施加以討論。
1、毒物及其作用機制
廢水中凡是能延緩或完全抑制微生物生長的化學物質,統稱為有毒有害物質,簡稱毒物。這些毒物,從化學性質上來分可劃分為有機物和無機物兩大類。從處理的角度又可劃分為能被生物處理段去除、轉化的物質(如H2S、苯酚等,或稱非穩定性毒物)和不能被生物處理段去除、轉化的物質(如NaCl、汞、銅等,或稱穩定性毒物)兩大類。
毒物對微生物的作用機制主要有如下方式:
(1)損傷細胞結構成分和細胞外膜。如:70%濃度的乙醇能使蛋白凝固達到殺菌作用;酚、甲酚、表面活性劑作用於細胞外膜,破壞細胞膜的半透性。
(2)損傷酶和重要代謝過程。一些重金屬(銅、銀、汞等)對酶有潛在的毒害作用,甚至在非常低的濃度下也起作用。這些重金屬的鹽類和有機化合物能與酶的-SH基結合,並改變這些蛋白質的三級和四級結構。
(3)競爭性抑製作用。當廢水中存在一種化學結構與代謝物質相類似的有機物時便會發生。因為二者都能在酶的活性中心與酶相結合,它們的競爭將抑制中間產物的形成,使酶的催化反應速率降低。
(4)對細胞成分合成過程的抑製作用。當某些化學物質的結構類似於細胞成分的結構時,它們便會被細胞吸收並同化,結果是合成無功能的輔酶或導致生長停止。這種作用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磺胺酸。
(5)抗生素對核酸的抑製作用。不少抗生素能專一地抑制原核生物的蛋白質合成,如鏈黴素會抑制氨基酸正確結合於多肽上。
(6)抗生素對核酸的抑製作用。如絲裂霉系C會選擇性地阻止DNA的合成,從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長。
(7)對細胞壁合成的抑製作用。如青黴素便是通過干擾細胞壁的合成從而達到抑制微生物生長的效果。
2、菌種承受毒物的能力及菌種馴化法
需說明的是,微生物中存在不少能耐受常用代謝毒物的菌株,有的甚至能利用它們作為能源。化學物質對微生物的抑製作用與其濃度有直接關系,並隨微生物的馴化而發生變化,經過馴化的微生物對有毒物質的適應能力將逐步加強。微生物這種巨大的適應性(變異性)是由它們的小體積決定的。如一個微球細胞僅具有約100 000個蛋白質分子所能容納的空間,如此小的體積決定了那些近期用不著的酶是不能儲備的,許多分解代謝酶類只有當存在合適的基質時才會產生。在某些條件下這類可誘導的酶可占蛋白質總含量的10%.正是微生物的這種變異性,才使生物法處理含毒有機廢水成為可能。但任何微生物承受毒物的能力都是有一定的極限的(此時的濃度叫極限允許濃度),正是這種極限又要求含毒物有機廢水在生物處理前需要一定的預處理。
前已說過,微生物由於其體積的細小,而具有巨大的適應性(變異)。因此可以採用人工改變微生物生活環境的方法進行誘導變異,讓微生物直接適應原水中毒物濃度或提高微生物對毒物的去除能力。這種方法對穩定性毒物及非穩定性毒物均適用,是處理含毒有機廢水的一種基本方法。
在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中,當進水中酚的濃度突然增加到50 mg/L時,便會對生物處理系統產生巨大的破壞作用。嚴重時,會導致全系統的崩潰。可是,某焦化廠採用適應性變異的方法對菌種進行馴化即菌種馴化法,使微生物內的酶逐步適應了這種毒物的大量存在,便將這種毒物當成其底物而加以分解吸收。實際運行表明,進水中酚的平均濃度為117.5 mg/L時,酚的去除率高達99.6%.
含酚廢水處理是應對一種不穩定性毒物的例子,當毒物很穩定時,亦可採用這種馴化方法以提高微生物對毒物的承受能力。但須注意,這種毒物的濃度必須滿足最終出水排放標准或另外採取其它措施加以控制。
3、預處理方法
前已說過,馴化是生物處理法中應對毒物的一種基本方法。但任何微生物承受毒物的能力都是有一定的極限的,毒物濃度超過極限允許濃度時就需要一定的預處理。目前,預處理法主要有稀釋法、轉化法和分離法。
『拾』 廢水生物處理方法有哪些
主要藉助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把污水中有機物轉化為簡單的無機物,使污水得到凈化.
1.按對版氧氣需求情況可分為厭權氧生物處理和好氧生物處理兩大類.厭氧生物處理系利用厭氧微生物把有機物轉化為有機酸,甲烷菌再把有機酸分解為甲烷、二氧化碳和氫等,如厭氧塘、化糞池、污泥的厭氣消化和厭氧生物反應器等.好氧生物處理系採用機械曝氣或自然曝氣(如藻類光合作用產氧等)為污水中好氧微生物提供活動能源,促進好氧微生物的分解活動,使污水得到凈化,如活性污泥、生物濾池、生物轉盤、污水灌溉、氧化塘的功能.
2,.按微生物的懸浮狀態分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微生物懸浮在污水中,如氧化溝,a2o,傳統活性污泥法,sbr等等.生物膜法微生物附著在載體上,如生物轉盤法,生物流化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