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固相控制
8.3.1 固控設備(圖8.12至圖8.14;表8.1)
圖8.12 F-1600HL 泥漿泵
圖8.13 美國DERRICK公司固控系統(振動篩、除砂器、除泥器)
圖8.14 離心機
表8.1 FL-1600泥漿泵的技術參數
8.3.2 固相含量控制設計
(1)鑽井液振動篩GNZS系列鑽井液振動篩是用於鑽井泥漿凈化系統一級固控設備,該振動篩吸取國內外同類產品的設計經驗和先進技術,採用進口的激振電機。該鑽井液振動篩可以根據需求實際改造成雙聯或三聯。同時該設備也可作為泥漿清潔器的底流振動篩用。該鑽井液振動篩具有振動強度高、篩分面積大、篩箱角度可調、結構緊湊、性能卓越、性價比高等優點。如圖8.15所示。
圖8.15 鑽井液振動篩
該鑽井液振動篩參數如表8.2所示。
表8.2 鑽井液振動篩技術參數
GNZS系列直線振動篩廣泛應用於石油鑽井、冶金、建材、化工、耐火、水泥、陶瓷、糧食、食品等各行各業中,用於對各種物料不同程度的分級作業。它可用於流水線作業中,實現自動化。
GNZS系列直線振動篩與其他類型的振動篩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1)體積小,重量輕,結構簡單,安裝方便,維修容易。
2)雜訊小,耗能少,效率高,造價低。
3)篩分精度高,無粉塵污染,有利於環境保護。
4)可更換多種振動篩篩網,使用壽命長。
(2)鑽井液除砂器
ZQJ系列旋流除泥器是處理鑽井液的二、三級固控設備,根據旋流器直徑的大小不同,分為除砂器和除泥器。一般6in以下的旋流器組合稱為除泥器,是鑽井作業中的三級固控設備,常用的是5in和4in旋流器,主要用於分離鑽井液中粒度為15~47μm的固相顆粒。根據要求的處理量大小,選擇幾組旋流器組合成除泥器。冠能固控的旋流除泥器廣泛應用於石油鑽井,水平定向鑽井的旋流除泥分離。如圖8.16所示。
該旋流除砂器參數如表8.3所示。
鑽井液除砂器由進液管、排砂錐斗和排砂口構成,排砂錐斗內,設有旋轉構件,旋轉構件的筒壁開有分離窗,旋轉構件的上部筒壁、一組錐形槽和進液管構成鑽井液上升構件,除砂器的葉片布置在旋轉構件的內底,排砂調節器控制排砂量。鑽井液由進液管進入旋轉構件,經葉片離心旋轉,液體上升到分離窗處時砂粒與鑽井液分離,砂粒經分離窗排到排砂錐斗內,分離後的鑽井液進入到上升構件,鑽井液由錐形槽的排液口進入鑽井液槽內。排砂錐斗內的砂粒,經排砂調節器控制的排砂口排出。
圖8.16 旋流除砂器
表8.3 旋流除砂器技術參數
(3)鑽井液除泥器
旋流除泥器是處理鑽井液的二、三級固控設備,根據旋流器直徑的大小不同,分為除砂器和除泥器。一般6in以下的旋流器組合稱為除泥器,是鑽井作業中的三級固控設備,常用的是5in和4in旋流器,主要用於分離鑽井液中粒度為15~47μm的固相顆粒。根據客戶要求處理量的大小,選擇幾組旋流器組合成除泥器。冠能固控的旋流除泥器廣泛應用於石油鑽井,水平定向鑽井的旋流除泥分離。如圖8.17所示。
該旋流除泥器參數表8.4所示。
鑽井液除泥器,分離能力高,分離粒度范圍廣;旋流器底流口呈帶壓傘狀「濕底」排砂使分離區內的顆粒能迅速排出,減少了底流口堵塞的概率;先進的小型兩篩網泥漿振動篩處理量大,雜訊小,篩網壽命長;對稱的進液機構使旋流分配合理、工作穩定。
(4)鑽井液離心機
LW系列鑽井液卧式螺旋卸料沉降離心機(Decanting Centrifuge)是針對石油鑽井液的特點,設計的固液分離專用設備,可在全速運轉下完成進料、離心沉降、卸料等各道工序,主要用於回收重晶石,清除細小固體,降低鑽井液的固體含量,控制鑽井液的密度、黏度,保證鑽井液的性能以及對快速鑽井均有重要作用。鑽井液卧式螺旋卸料沉降離心機是利用離心沉降原理對鑽井懸浮液進行分離,懸浮液由進料管經螺旋推料器中出液孔進入轉鼓,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固相顆粒被推向轉鼓內壁,通過螺旋推料器上的葉片推至轉鼓小端排渣口排出,液相則通過轉鼓大端的溢流孔溢出。如此不斷循環,以達到連續分離的目的。沉降型離心機屬於卧式螺旋離心機范疇,全稱卧式螺旋沉降型離心機。如圖8.18所示。
圖8.17 旋流除砂器
表8.4 旋流除泥器參數
鑽井液離心機參數如表8.5所示。
LW系列油田離心機由主機、供液系統和控制系統三大部分組成,大容量離心機同高速離心機配套使用,可以實現三篩、兩機固控系統方案,從而簡化了固控系統,減少用點功率,提高了凈化效率。卧式螺旋離心機具有其他離心機不可比的優點:
1)對物料的適應性較大,能分離的固相粒度范圍廣0.005~2mm,在固相粒度大小不均時也能照常分離。
圖8.18 鑽井液離心機
表8.5 鑽井液離心機相關參數
2)能自動、連續、長期運轉,維修方便,能夠進行封閉操作。
3)單機生產能力大,結構緊湊,佔地小,操作費用低。
4)可以實現遠程自動化控制。
8.3.3 鑽屑體積變形分析
8.3.3.1 井下狀態分析
在井下10000m處主要為岩漿岩,5000m處有為沉積岩。深層的岩漿岩主要有花崗岩、閃長岩、輝長岩、橄欖岩等。深層沉積岩有砂岩、灰岩、白雲岩、石灰岩等。
根據海姆假說:在岩體深處的初始垂直應力與其上覆岩體的重力成正比,而水平應力大致與垂直應力相等。而對於5000m及10000m屬於深部,地應力計算應該遵循海姆假說。
在不考慮地層的構造應力,僅考慮自重應力的情況下(岩石密度取2.6g/cm3(2.5~2.8g/cm3),鑽井液密度取1.3g/cm3)岩石應力為:
科學超深井鑽探技術方案預研究專題成果報告(中冊)
鑽井液應力為:
科學超深井鑽探技術方案預研究專題成果報告(中冊)
地溫計算,地殼的近似平均地熱梯度是每千米25℃,這里取每百米3℃,地表取為0。
科學超深井鑽探技術方案預研究專題成果報告(中冊)
8.3.3.2 溫度和壓力對岩石彈性模量的影響
(1)自重應力及高圍岩壓力對岩石彈性模量影響
1)岩石抗壓強度:三軸等壓強度>三軸不等壓強度>單軸抗壓強度,所以深部地層岩石的抗壓強度要較單軸情況下大很多。
2)岩石的變形:三軸等壓下變形<三軸不等壓變形<單軸抗壓變形。
所以三向高應力條件下,抗壓強度大很多,變形要較小,因此,在三向高應力下彈性模量可取單軸下的2~3倍,見圖8.19。
圖8.19 砂岩不同圍岩下應力應變
(2)溫度對彈性模量影響(圖8.20,圖8.21)
圖8.20 溫度對砂岩及石灰岩彈性模量的影響
圖8.21 溫度對花崗岩等彈性模量的影響
因此,300°時彈性模量可略取常規下的80%,150°下可取常規下的90%。
8.3.3.3 岩屑變形量計算
(1)選取岩石彈性模量,見表8.6。
表8.6 部分岩石的彈性模量
所以,粗略的岩漿岩的彈性模量可取80GPa,沉積岩的彈性模量可取40GPa。
(2)確定岩石線彈性系數,見表8.7。
表8.7 部分岩石的線膨脹系數
因此,岩石的一般線膨脹系數可取2×10-6/℃。
(3)體積變形計算
變形包括應力變化引起的變形和溫度變化引起的變形兩方面。應力變形又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岩石鑽碎後的體積變形,第二部分為岩屑上浮過程中應力變化引起的體積變形,
第一部分:
科學超深井鑽探技術方案預研究專題成果報告(中冊)
第二部分,無論在井下10000m還是5000m,上浮過程中壓力變化分別為130MPa和65MPa。因此,在此過程中的總體體積變形與第一部分相同,同為0.3%
溫度變形計算。假設鑽井液到達地面後溫度為70°,溫度引起的體積膨脹系數取3倍,則
科學超深井鑽探技術方案預研究專題成果報告(中冊)
❷ 污泥處理,什麼是污泥處理
你好!
污泥處理:對污泥進行濃縮、調質、脫水、穩定、干化或焚燒等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的加工過程。
分類:
原污泥(raw sludge):未經污泥處理的初沉澱污泥。二沉剩餘污泥或兩者的混合污泥。
初沉污泥 (primary sludge):從初沉澱池排出的沉澱物。
二沉污泥 (secondary sludge):從二次沉澱池(或沉澱區)排出的沉澱物。
活性污泥(activated sludge):曝氣池中繁殖的含有各種好氧微生物群體的絮狀體。
消化污泥 (digested sludge): 經過好氧消化或厭氧消化的污泥,所含有機物質濃度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並趨於穩定。
迴流污泥(returned sludge):由二次沉澱(或沉澱區)分離出來,迴流到曝氣池的活性污泥。
剩餘污泥(excess activated sludge):活性污泥系統中從二次沉澱池(或沉澱區)排出系統外的活性污泥。
污泥氣(sludge gas): 在污泥厭氧消化時,有物分解所產生的氣體,主要成分為甲烷和二氧化碳,並有少量的氫、氮和硫化氫。俗稱沼氣。
處理類型
污泥消化 (sludge digestion):在氧或無氧的條件下,利用微生物的作用,使污泥中的有機物轉化為較穩定物質的過程。
好氧消化 (aerobic digestion):污泥經過較長時間的曝氣,其中一部分有機物由好氧微生物進行降解和穩定的過程。
厭氧消化 (anaerobic digestion): 在無氧條件下,污泥中的有機物由厭氧微生物進行降解和穩定的過程。
中溫消化 (mesophilic digestion):污泥在溫度為33-53℃時進行的厭氧消化工藝。
高溫消化 (thermophilic digestion):污泥在溫度為53-330℃進行的厭氧消化工藝。
污泥濃縮(sludge thickening): 採用重力或氣浮法降低污泥含水量,使污泥稠化的過程。
污泥淘洗(elutriation of sludge):改善污泥脫水性能的一種污泥預處理方法。用清水或廢水淘洗污泥,降低消化污泥鹼度,節省污泥處理投葯量,提高污泥過濾脫水效率。
污泥脫水 (sludge dewatering):對濃縮污泥進一步去除一部分含水量的過程,一般指機械脫水。
污泥真空過濾(sludge vacuum filtration): 利用真空使過濾介質一側減壓,造成介質兩側壓差,將污泥水強制濾過介質的污泥脫水方法。
污泥壓濾 (sludge pressure filtration):採用正壓過濾,使污泥水強制濾過介質的污泥脫水方法。
污泥干化 (sludge drying): 通過滲濾或蒸發等作用,從污泥中去除大部分含水量的過程,一般指採用污泥干化場(床)等自蒸發設施或採用蒸汽、煙氣、熱油等熱源的干化設施。
污泥焚燒(sludge incineration):污泥處置的一種工藝。它利用焚燒爐將脫水污泥加溫乾燥,再用高溫氧化污泥中的有機物,使污泥成為少量灰燼。
污泥協同固廢燒制陶粒:以瀑落式回轉窯為核心的高溫焙燒技術,溫度可達1200度以上,能徹底消滅病原菌,並將重金屬燒結固化在陶粒中。
希望對你有幫助。
❸ 石油廢水(油田采氣廢水)如何處理
物質生活逐漸豐富起來,但是人們也逐漸開始關注到周圍的環境,環境污染己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之一。含油廢水處理也是一大難題,這類廢水對整個生態系統都會產生很多不良的影響。因此,含油污水處理問題己成為當今油氣田的環境保護必修課。
通的陸地油田污水主要是在石油的開發過程中,通過鑽井、採油等生產過程會產生大量污水。一般包括有採油污水、鑽井污水、洗井污水等。含油污水中有大量的懸浮物、油類、重金屬等物質。如果任意排放或回注但是不加以污水處理,對土壤和水環境還有動植物的危害極大。
目前含油污水處理工藝有:氣浮處理法、沉降法和微生物處理法。氣浮處理技術是一種高效快速固液分離或液液分離的污水處理技術。氣浮工藝較復雜,必須控制好每個影響因素才可以更好的利用。
氣浮技術
氣浮技術是在待處理的水中通入大量的、高度分散的微氣泡,讓其作為載體與雜質粘附,然後密度小於水就會上浮。最終完成水中固體與固體、固體與液體、液體與液體分離的方法。
2.1氣浮法的分類
溶氣氣浮工藝:水在不同的壓力條件下溶解度不同,向水加壓或者負壓,使氣體在水中產生微氣泡的污水處理工藝。根據氣泡析出於水時的壓力情況不同,又分壓力溶氣氣浮法和溶氣真空氣浮法兩種。
誘導氣浮法:也叫布氣氣浮法,利用機械剪切刀,將混合在水裡的空氣粉碎,通常採用微孔、擴散板或微孔竹向氣浮池通壓縮空氣或採用水泵吸水管吸氣、水力噴射器、心速葉輪等向水中充氣等。
電解氣浮法:在水中設置正負電極,當加上一定電流後,廢水被電解出H2,O2等微小氣泡,將吸附在水中微小的懸浮物上浮去除。
生物氣浮法:利用微生物來產生氣體,與水中的懸浮物充分接觸後,隨氣泡浮到水面,形成浮渣颳去浮渣,達到廢水處理凈化水質。
化學氣浮:利用某些化含物在廢水中會產生氣體的特點除雜,反應生成的氣體在釋放過程中形成微小氣泡,吸附在固體顆粒表面,使固體順粒向浪面浮大,從而使固液分離。
其他浮選法的產氣原理還有很多,其中非常典型的是渦凹氣浮,它使用的是渦凹曝氣機,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空氣輸送管底部散氣葉輪的高速運轉動作形成一個真空區,液面上的空氣通過曝氣機輸入水中,填補真空,微氣泡隨之產生並螺旋型地上升到水面,空氣中的氧氣也隨之溶入水中。
❹ 油泥油砂煉油設備有什麼設備
工作流程:油泥通過輸送機連續送入熱解反應器內,在反應器內進行熱解反應,得到高溫回油氣、答水蒸氣與固體產物。高溫油氣、水蒸氣經冷卻後,得到液態產物及少量可燃氣。液態產物由輸油泵輸送至罐區。可燃氣凈化後作為燃料用於熱解供熱。生產線產生的煙氣,經煙氣凈化系統凈化後達標排放。熱解所得的固體產物冷卻至安全溫度後輸送至固體產物料倉暫存。
產物:北工生產的油泥處理設備可以將石油污泥和油砂轉化為燃料油從而高額出售,廢泥可以製成工業用磚等產品, 廢棄物循環轉化為能源, 在整個過程中沒有任何污染物, 處理結果污油含量低於國家規定的0.3%,可以正常無污染排放。
❺ 污泥的處理方法
污泥處理 污泥濃縮後含水率可降為95%~97%,近似糊狀。濃縮可以達到污泥的減量化。重力濃縮法用於污泥處理是廣泛採用的一種方法,已有50多年歷史。機械濃縮方法出現在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此方法佔地面積小,造價低,但運行費用與機械維修費用較高。氣浮濃縮於1957年出現在美國。此法固液分離效果較好,應用已越來越廣泛。
污泥濃縮的方法主要有重力濃縮法、氣浮濃縮法、帶式重力濃縮法和離心濃縮法,還有微孔濃縮法、隔膜濃縮法和生物浮選濃縮法等。 利用重力作用的自然沉降分離方式,不需要外加能量,是一種最節能的污泥濃縮方法。重力濃縮只是一種沉降分離工藝,它是通過在沉澱中形成高濃度污泥層達到濃縮污泥的目的,是污泥濃縮方法的主體。單獨的重力濃縮是在獨立的重力濃縮池中完成,工藝簡單有效,但停留時間較長時可能產生臭味,而且並非適用於所有的污泥;如果應用於生物除磷剩餘污泥濃縮時,會出現磷的大量釋放,其上清液需要採用化學法進行除磷處理。重力濃縮法適用於初沉污泥、化學污泥和生物膜污泥。
污泥處理 :離心濃縮法的原理是利用污泥中固、液比重不同而具有的不同的離心力進行濃縮。離心濃縮法的特點是自成系統,效果好,操作簡便;但投資較高,動力費用較高,維護復雜;適用於大中型污水處理廠的生物和化學污泥。
2) 污泥處理
穩定處理的目的就是降解污泥中的有機物質,進一步減少污泥含水量,殺滅污泥中的細菌、病原體等,消除臭味,這是污泥能否資源化有效利用的關鍵步驟。污泥穩定化的方法主要有堆肥化、乾燥、厭氧消化等。厭氧消化:在污泥處理工藝中,厭氧消化是較普遍採用的穩定化技術。污泥厭氧消化也稱為污泥厭氧生物穩定,它的主要目的是減少原污泥中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形式存在的高能量物質,也就是通過降解將高分子物質轉變為低分子物質氧化物。厭氧消化是在無氧條件下依靠各種兼性菌和厭氧菌的共同作用,使污泥中有機物分解的厭氧生化反應,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 :好氧消化污泥出現於20世紀50年代,與活性污泥法極為相似。當外來養料被消耗完以後,微生物靠消耗自己的機體來產生能量以維持生命活動。這就是微生物的內源代謝階段。細胞組織在好氧條件下的內源代謝產物為CO2、NH3、H2O,而NH3會在有氧條件下進一步氧化為硝酸鹽。污泥好氧消化的反應可以用下面的方程式表達:
C6H7NO2+7O2→5CO2+NO3-+3H2O+H+
上式中C6H7NO2為細胞組織的元素組成。
此法降解程度高,無臭穩定,易脫水,肥份高,運行管理簡單,基建費用低。但運行費用高,消化污泥量少,降解程度隨溫度波動大。 :堆肥技術探討始於1920年,堆肥系統可分為三類:條形堆肥系統、靜態好氧堆肥系統和裝置式堆肥系統。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污泥中含有大量促進植物和農作物生長的氮、磷、鉀等營養成分,肥效較好,經過堆肥處理可以達到穩定化、無害化及資源化的目的。堆肥是一個由嗜溫菌、嗜熱菌對有機物進行好氧分解的穩定過程,其特點是自身可以產生一定的熱量,並且高溫持續時間長,不需外加熱源,即可達到無害化。堆肥的一般工藝流程主要分為前處理,一次發酵,二次發酵和後處理四個過程。經過堆肥化處理後,污泥的性狀改善,含水率降低(小於40%),成為疏鬆、分散、細粒狀,可殺滅病原菌和寄生蟲(卵),便於貯藏、運輸和使用。
石灰穩定技術石灰穩定技術始於20世紀50年代,在投加石灰的條件下,保持一定pH值及一定時間,可以殺滅傳染病菌,並防腐與抑制臭氣的產生。該技術操作簡單、成本較低,處理後較容易脫水。污泥最終處置可採用農用或者衛生填埋。
將污泥發酵成有機肥,如再加入部分牛糞等,就會發酵成優質的有機肥,具體操作方法如下:1、加菌。1公斤金寶貝肥料發酵劑可發酵4噸左右污泥+牛糞。需按重量比加30-50%左右的牛糞,或秸稈粉、蘑菇渣、花生殼粉、或稻殼、鋸末等有機物料以便調節通氣性。其中如果加入的是稻殼、鋸末,因其纖維素木質素較高,應延長發酵時間。菌種稀釋:每公斤發酵劑加5-10公斤米糠(或麩皮、玉米粉等替代物)拌勻稀釋後再均勻撒入物料堆,使用效果會更佳。2、建堆:備料後邊撒菌邊建堆,堆高與體積不能太矮太小,要求:堆高1.5-2米,寬2米,長度2-4米2、拌勻通氣。金寶貝肥料發酵劑是需要好(耗)氧發酵,故應加大供氧措施,做到拌勻、勤翻、通氣為宜。否則會導致厭氧發酵而產生臭味,影響效果。4、水分。發酵物料的水分應控制在60~65%。水分判斷:手緊抓一把物料,指縫見水印但不滴水,落地即散為宜。水少發酵慢,水多通氣差,還會導致「腐敗菌」工作而產生臭味。5、溫度。啟動溫度應在15℃以上較好(四季可作業,不受季節影響,冬天盡量在室內或大棚內發酵),發酵升溫控制在70-75℃以下為宜。6、完成。第2-3天溫度達65℃以上時應翻倒,一般一周內可發酵完成,物料呈黑褐色,溫度開始降至常溫,表明發酵完成。如鋸末、木屑、稻殼類輔料過多時,應延長發酵時間,待充分腐熟。發酵好的有機肥,肥效好,使用安全方便,抗病促長,還可培肥地力等。 污泥脫水是整個污泥處理工藝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其目的是使固體富集,減少污泥體積,為污泥的最終處置創造條件。為使污泥液相和固相分離,必須克服它們之間的結合力,所以污泥脫水所遇到的主要問題是能量問題。針對結合力的不同形式,有目的採用不同的外界措施可以取得不同的脫水效果。污泥脫水與干化包括自然脫水、機械脫水和熱處理干化。
污泥經濃縮、消化後,尚有95%~97%含水率,且易腐敗發臭,需對污泥作干化與脫水處理。常用脫水方法有自然乾燥和機械脫水兩種。利用蘆葦等沼生植物也可以進行較好的脫水。 該技術創新採用污泥洗滌工藝,首先洗出污泥中有機物質,分離無機物質污泥土,再將有機污泥濃縮進行高溫厭氧消化處理。沉澱污泥經過洗滌洗出污泥中一半固體無機污泥土,減少了一半生物處理量,節省工程投資和處理費用;單獨處理有機污泥,去除了無機污泥土在反應器中的沉澱,減少了設備磨損和反應器的維護;沉澱污泥經過洗滌洗出污泥中大部分容易沉澱的重金屬和無機污泥土,提高了有機肥的品質;洗滌出的污泥土還可生產路面彩磚、透水磚。其他創新工藝:超高溫厭氧消化、多級厭氧消化、沼渣漂浮等,污泥生物處理速度提高了幾倍和沼氣產量提高20%以上。
沉澱污泥生物處理系統,工程設計創新採用地埋式、緊密型、多級消化反應器設計,幾個獨立的厭氧消化反應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渾然一體,節省建築材料,採用混凝土結構造價低廉。國內外現有的厭氧消化反應器普遍採用地上式結構,地上式結構能使配備設備便於維護和有利沼渣排放預防沼渣沉澱。該生物處理系統工程設計很好地解決了配套設備的維護和沼渣沉澱,系統配備設備少,只需要幾台水泵,就是水泵壞了更換一台用不完20分鍾,保證設備檢修不停產;沉澱污泥經過洗滌去除了容易沉澱的無機污泥土,有機污泥經吹浮系統作用全部漂浮不會沉澱。地埋式厭氧消化反應器不僅投資少、不佔用土地,而且還能防地震、防雷擊和使用壽命長、減少消化系統的熱量損失。
以設計一個日處理600噸含水量80%的沉澱污泥洗滌、生物處理廠 為例,處理能力、污泥含水量與大連夏家河污泥處理廠(2010年全國示範工程第一名)完全相同,與其相比僅需要20%投資。處理廠日常運營費用較低,處理污泥產生的副產品沼氣發電創收,沼渣製成有機肥料創收,污泥土生產路面彩磚、透水磚創收,生物處理沉澱污泥不要政府補貼資金和污水處理廠支出污泥濃縮費、運輸費,還能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處理廠日常營運費用與大連夏家河污泥處理廠相比,處理一噸含水量80%的沉澱污泥節省政府補貼資金135元(全國最低價)和污水處理廠支出的污泥濃縮費、運輸費總計在200元以上。沉澱污泥洗滌、生物處理廠佔用土地面積少,籌建在污水處理廠中,適合各種規模的污水處理廠,較小規模的污水處理廠可添加當地餐廚垃圾、化糞池垃圾、市政下水道污泥及周邊企業、村鎮小型污水廠污泥一起處理,增大處理規模實現盈利。國內外現有污泥處理技術還沒有能夠達到免費處理、處置污泥的水平。 (wetairoxidation簡稱WAO)
污泥處理技術
濕式氧化法是在高溫(125℃~320℃)和高壓(0.5~20MPa)條件下,以空氣中的氧作為氧化劑,在液相中將有機物分解為二氧化碳、水等無機物或小分子有機物的化學過程。由於剩餘污泥在物質結構上與高濃度有機廢水十分相似,因此這種方法也可用於處理剩餘污泥。剩餘污泥的濕式氧化法處理是濕式氧化法最成功的應用領域,有50%以上的濕式氧化裝置應用於剩餘污泥的處理。 這一工藝是由日本的H·Yasui等學者提出的。此工藝中,剩餘污泥的消化與污水處理在同一個曝氣池中同時進行。工藝分成兩個過程,一個是臭氧氧化過程,另一個是生物降解過程。
從二沉池中沉下來的污泥,一部分直接迴流到曝氣池中,另一部分則是先進行臭氧處理然後再迴流到曝氣池。污泥經過臭氧處理後,能夠提高其生物降解性,在曝氣池中與污水同時進行生物處理。而且在經臭氧處理後,將有一部分污泥(1/3)被無機化。因此,只要操作適當,可以使污水處理過程中凈增污泥量與無機化污泥量相等,從而可以達到無剩餘污泥的目的。 高速生物反應器技術是在利用土壤處理污泥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處理污泥,由於系統是開放的,因而會受到氣溫和土壤濕度的影響,使土壤利用的時間和區域受到一定的限制。
美國SWEC公司在80年代開始研製開發高速生物反應器,該技術將污泥的脫水、消化和干化相結合,將土壤處理的整個過程放置在室內一個封閉的循環系統中進行。Texaco經過近20年的研究開發,使高速生物反應器技術成熟並得以推廣。整個操作系統的核心部分是生物反應器,它由二個區域組成:上半部分是污泥與土壤相混合的區域,使污泥負荷達到均一化,污泥的有機部分在這一區域中被生物降解;下半部分是氣、液分離區,使液體不滯留於土壤中,以增加氧的傳遞率。高負荷率的污泥通過該系統的處理,污泥中的有機組分將降解70%~80%,懸浮固體濃度去除率達到45%~60%。從沉澱池排出濃度為5000~30000mg/L的污泥都可以直接進入該系統中,而不需要任何的預處理。相比於其它生物處理技術,該系統所需能量較少,可以連續運行,並能保持最佳溫度以利於微生物的降解,特別適合於受自然條件限制或土壤濕度大的污泥處理過程中。
❻ 油田水處理
1.除油裝置:除油裝置是採油污水處理中廣泛應用的設備,它的主要作用是除去污水中的版殘余權原油,以防油珠注入地下堵塞地層。
2.混凝沉降設備及過濾設備:混凝沉降設備主要作用是實現污水中的水、懸浮物分離。目前應用較多的有斜管(板)沉降罐,其水流方向為同向流形式,污水中的懸浮物通過化學混凝劑變成大顆粒加速沉降,實現凈化污水的目的。
3.污泥濃縮設備:污水處理中產生的含油污泥從污水處理系統中排出後,含有大量的粘性泥質、細菌、油污等,目前各油田均採取措施進行濃縮處理。
❼ 使用多功能浮式儲油生產處理系統開發陸豐深水油田技術
陸豐22-1油田位於南海珠江口盆地17/22合同區塊,在香港東南方約250km,油田平均水深333m,是目前我國海上已開發油田中水深最深的一個油田。
油田面積9.8km2,國家儲委批准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903×104t,控制地質儲量473×104t,總儲量為2376×104t。
油田發現於1986年5月,原作業者為美國西方遠東石油公司。1991年9月,澳大利亞AMPOLEX石油公司接替了原作業者,繼續對陸豐22-1油田進行評價。1995年9月向中方提出總體開發方案報告,1996年3月獲主管部門批准。同年6月AMPOLEX公司正式將陸豐22-1油田轉讓給挪威STOTAIL石油公司。STOTAIL石油公司接替作業權後,對油藏開展進一步評價,並對開發方案進行了優化調整,最後選用一艘多功能「睦寧號」浮式生產儲卸油輪FPSO和水下井口,並由柔性立管回接到浮式生產儲油輪FPSO的開發方案。
工程建設自1996年1月開始,1996年12月開始鑽開發井,到1997年10月機械完工,12月27日正式投產,高峰日產原油量0.9×104m3,開采年限5年。
一、陸豐油田開發技術難點
a.地質條件復雜。油田為底水油藏,油水界面深度1626m。為滿足完井射孔避射高度不小於10m,井眼不能鑽過1615m的深度,使井眼軌跡控制相當困難;油藏受斷層走向分割控制,水平井的井眼軌跡必須沿主斷層走向,致使水平井的水平段必須拐彎;另外,井眼軌跡特別是造斜點深度斷層的影響和小於5m斷層風險的存在,很容易造成鑽井過程中的泄漏和垮塌。
b.底盤鑽井方案決定了平台的位置,同時影響到5口水平井的軌跡,影響到整個鑽井工作量,加大了實施鑽井作業的難度。
c.各井水平段要求精度高,容許變化量小,井眼軌跡控制難度大,這不但要求精確的測量技術,而且變L形井眼軌跡容易形成鍵槽和磨損套管,同時增加了中靶難度。
d.鑒於鑽井存在井漏危險,因此需綜合考慮井眼清洗和井眼穩定,認真研究和選用泥漿的類型,確定各項水力參數。
e.防止鑽進過程中發生屈曲現象,保證滑動鑽進也是一道難關。
f.鑽井平台除完成鑽井作業外,還要承擔許多海底安裝任務,因此,鑽井作業成為油田開發的關鍵路線。
二、陸豐油田採用的新技術
該油田是中外雙方利用當今世界高新技術,在南海海域開發的又一個大型深水油田,成功開創了我國只用一艘油輪開發一個海上油田的典範。概括起來,所採用的主要新技術有9項:①多功能、標准生產模塊組合的浮式生產儲卸油輪 FPSO;②可折疊懸掛式組合底盤HOST;③多相水下電驅動海底增壓泵;④新式可解脫的沉沒式STP單點系泊系統;⑤深水吸力錨;⑥水下雙定位卧式採油井口;⑦立管重力垂直對接安裝新工藝;⑧油田全水平井開發,有2000m以上的單井水平段沿斷層走向拐彎鑽進;⑨電液遙控無潛水作業方式。
三、設計條件
1.環境參數(百年一遇)
陸豐22-1油田位於亞熱帶地區,受季風影響,頻繁的台風和從西伯利亞來的強烈寒流使該地區海況更加惡劣。內波流是一種海洋水下流,對海洋建築物的安全和生產操作都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主要的環境參數如下:
最大天文潮:1.58m
最大波高:22.8m
最大波高周期:12.2s
海水溫度:①表層最高溫度30.42℃;②表層平均溫度24.81℃;③表層最低溫度21.5℃;④底層最低溫度10.78℃
海水表層流速:2.11m/s
海水底層流速:0.75m/s
一分鍾平均風速:50.3m/s
最高氣溫:36℃
最低氣溫:7℃
2.流體性質參數
地層原油:黏度4.35mPa.s
氣油比0.7m3/m3
脫氣原油:相對密度0.856
傾點43~46℃
黏度22.8mPa·s
凝固點42.2℃
含蠟量25.46%
膠質瀝青量5.0%
含硫量0.07%
油田水:水型CaC12
總礦化度28252mg/L
氯離子16927mg/L
四、油田開發方案
陸豐油田水深333m,海況惡劣,地質情況復雜,油藏氣油比低、壓力低,早期含水高、含蠟高,油田開發難度很大。中國海油與挪威國家石油公司應用高新技術,將無商業開采價值的油田變為有開采價值的油田的經營理念,經過認真細致的經濟評價和技術研究,最後確定採用近幾年海上石油開發的新技術,用技術上可行、設備簡單、費用少的工程開發方案:只使用1艘多功能浮式生產油輪,配合水下井口方案。油流通過海底水下井口直接輸送到多功能浮式生產油輪上進行處理,然後用穿梭油輪外運。
與以往常規油田開發方式建造平台、設置單點、鋪設海底管線、系泊浮式生產設施的開發方式完全不同,陸豐22-1油田只租用1艘新造的多功能浮式生產油輪,在陸豐22-1油田作業2~7年後,還可以到其他油田服務,這將大大降低油田初期資金投入和總體工程開發費用,使本來不具備開發條件的邊際油田具有了更高的商業開發價值。據估計,這種開發方式使油田開發設備投資至少減少了將近一半。
陸豐22-1油田開發工程設施主要包括(圖12-2):5口水平井;水下懸掛式組合井口底盤HOST;用於人工升舉的多相電驅動海底增壓泵;裝有生產模塊的多功能浮式生產油輪「睦寧號」;可解脫的沉沒式轉塔生產系泊系統;4功能(產出液、高壓電、低壓信號和液壓)多通道旋轉接頭。
(一)水下井口
陸豐22-1油田採用5口水平井,水平井段長達470~2060m。水平井井口和採油樹坐落在鉸鏈式組合底盤上,生產井的液流經採油樹輸送到底盤上的生產管匯,再進入2條203.2 mm(8in)柔性生產立管,柔性生產立管回接到浮式生產儲油裝置上。
圖12-2陸豐22-1油田工程設施圖
(二)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
「睦寧號」浮式生產儲卸油輪是由多功能穿梭油輪改造而成的,該油輪船長253m,寬42m,具有雙殼體,總載重量10.3×104t,可儲存原油10.2×104t(64萬桶)。處理設備安裝在主甲板後方,設計原油日處理能力為1.9×104m3(12.5萬桶)油水混合液;主機機艙、生活區和直升機甲板設置在船艏,所有的油艙均可蒸汽加熱。貨油、壓載泵艙以及電力螺旋槳發動機機艙也設在船艏。船上使用柴油電動推進器及動力定位系統,該系統在不使用錨時仍能使船保持在預定位置。中央控制室(CCR)可對船上的主要設備和水下生產實施進行監控。生活區定員86人。船上還安裝了3個自由落體式救生船。
由於原油含蠟高,生產處理設備必須保持原油溫度在62℃以上。進艙合格原油的含水標准設計為0.3%,分離出來的生產水處理到含油量低於50×10-6,符合環境保護排放標准後排入大海。
在強台風到來時,海上人員需要從現場撤離,「睦寧號」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可以從沉沒式轉塔生產系泊系統迅速解脫撤離。
(三)沉沒式轉塔生產系泊系統(STP)
沉沒式轉塔生產系泊系統主要包括兩部分。
(1)STP浮筒及系泊系統
「睦寧號」系泊用6個吸力錨固定在沉沒式浮筒上,該浮筒可系泊到浮式生產儲卸油輪上,也可在浪高7m時解脫。解脫後STP浮筒沉入水下約45m處。由挪威APL公司和天津海王星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設計的吸力錨,直徑5m,高度10m,單個錨重量45t,單錨設計系泊力680t。
(2)STP旋轉接頭(STP-RC)
STP-RC旋轉接頭包括6個高壓電旋轉接頭向增壓泵供電,1組液壓旋轉接頭向水下裝置提供液壓動力和注化學葯劑,1組控制訊號旋轉接頭在頂部設施和水下控制系統之間傳遞訊號,還設有2條φ203.2mm原油生產通道,水下生產的原油通過這兩個通道輸往「睦寧號」。
(四)水下懸掛式井口組合底盤HOST
1.懸掛式組合底盤的特點
全稱Hanger Over Subsea Template,簡稱HOST,是挪威Kongsberg Offshore a.s(簡稱KOS)海洋工程公司近兩年研製開發的井口底盤。陸豐22-1油田所使用的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套,是我國海上油氣田首次採用HOST系統井口。HOST系統的主要特點如下。
(1)設計靈活,適應性強
針對常規整體式底盤在製造、運輸、安裝和生產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弊端,HOST系統把整體式底盤分成中心模塊和若干個井口導向模塊HOGS。導向模塊的數量和大小視油田規模和井數而定,適應性強。
(2)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中心模塊固定後,把井口導向模塊逐一組裝到中心模塊周圍,再根據作業程序相繼把鑽井用的井口和完井用的採油樹通過導向柱分別安裝到導向模塊上。所有安裝作業都可以用常規的鑽井平台來實現。
(3)輕便靈活,運輸方便
HOST底盤可分成若干個小模塊,並且是專門為常規半潛式鑽井平台6.5m×5.5m月池設計的,因此,它可以用駁船送到平台月池下方,再用吊機吊裝到月池上,同平台一起拖航到目的地,下放到井位。用於陸豐22-1油田的HOST系統的中心模塊尺寸為5.95m×5.45m×1.777m,重量為30t。
(4)節省鋼材,安裝費用低
與同等井數的常規整體式底盤相比,可節約鋼材25%,節約安裝費達40%。
(5)滿足完井要求
HOST井口所用的完井系統適應常規完井要求,井口系統使用UWD-5型103.3MPa(150001b/in2)系列,油管懸掛器使用常規的127mm×50.8mm(5in×2in)系統。177.8mm(7in)油管掛與平卧式採油樹是HOST系統的特點。
2.HOST系統的安裝技術
a.在鑽井平台拖航之前,將HOST吊放到鑽井平台上。
b.鑽井平台和HOST中心模塊拖到油田井位後,首先對海底障礙物進行調查,檢查范圍為40m,海床坡度低於1.0°,同時檢查月池區導向繩和氣動絞車以及再回收導向繩接頭。
c.鑽井平台定位合格並壓載後即可開始鑽1066.8mm(42in)中心井眼,井眼設計深度394m,測量井斜α小於或等於0.5°,起鑽前替入20m3的高黏泥漿。用水下機器人ROV在距井眼4m左右處安裝一個感測器,在6m前後處安裝3個2m長繩索的浮標,用於檢查中心模塊的安裝高度。
d.下入中心模塊:
·用常規下套管方法連接914.4mm中心導管串,接上762mm(30in)導管井口頭下入工具和固井管串並作好標記。
·割開中心模塊和鋼梁以及鋼梁與月池左右舷之間的固定焊點;下放導管串並坐到月池上的HOST中心模塊上,鎖緊中心模塊的上鎖模塊,卡緊中心導管,推出下鎖模塊卡緊中心導管,確認處於鎖緊狀態。
·把導向繩的導向頭插入中心模塊4角相應的導向柱並鎖緊,上提中心模塊並移開模塊下的鋼墊梁;往中心導管灌注海水,關閉下入工具上的閥門;將中心模塊下放到海床上方,在下放過程中保持導向繩處於拉直狀態,當中心導管離海床3~5m時,藉助ROV尋找浮標並對准1066.8mm井眼下入導管鞋;繼續下放中心模塊,直到離海床2m為止,從中心模塊上表面至海床的最大距離控制在3.5m之內;用調整4根導向繩松緊的方法控制中心模塊的水平度使其斜度小於2°。
·用常規方法固井,注水泥漿後,保持中心模塊靜止直至水泥硬化;檢查和調節中心模塊的水平度使其等於或小於0.10,最大0.3°。
·用ROV將1根導向繩繩頭插入平衡儀連接頭使之扣緊,從中心模塊上拉出水平儀並起出水面;重新下入該導向繩,並插入下次要下的導向模塊(HOGS)相應的導向柱上。
e.安裝井口導向模塊(HOGS):
井口導向模塊(HingOverStructure)系中心模塊連接井口的特殊機構,起到支撐和懸掛井口以及將導管下入井眼的作用。HOGS模塊也是用鑽機安裝的。
·用ROV檢查中心模塊可旋轉分離的導向桿(GuidePost)接頭處於作業狀態,並確認鎖緊插銷位置。
·用月池後吊車把下入工具組裝到HOGS上,然後起吊到平台船尾月池後方,再把從鑽台上下來的吊環接到下入工具的吊環上,由司鑽和吊車司機聯合操作,將HOGS送到月池作業區。
·連接導向繩,用鑽桿送下HOGS,下入工具藉助導向柱的作用使HOGS坐在中心模塊的正確位置上。
·用ROV鎖緊上扣模塊和中心模塊連接固定。
·鑽機移位,然後接上中心模塊上相應的導向柱,即可進行下一個HOGS的安裝。
f.安裝鑽井井口永久導向架(FGB):
·鑽914.4mm井眼至419m。
·用ROVXX起HOGS上的補心,用月池後絞車將導向架FGB移至月池中間。
·用吊裝HOGS同樣的方法把FGB移到鑽機轉盤底下,連接762mm導管,並用鑽桿下放到月池,導管坐封在FGB上,然後下放導管和FGB。
·將導管鞋插入相應的HOGS,坐封FGB到HOGS上,調整水平度小於0.5°;注水泥漿固井並核實FGB的水平度。
g.安裝中心管匯
·將一對對角導向桿安裝到中心模塊相應的對角導向柱上,鎖住導向柱插銷。
·把中心管匯模塊吊裝到月池BOP插車上並固定好。
·把中心模塊管匯送到月池下方作業區,將提升中心模塊的鋼絲繩和鑽桿接頭對接,提升鑽桿,吊起中心管匯模塊。
·通過中心管匯模塊的一對對角導向柱,把導向繩下放到海底中心模塊上並對接到事先安裝的導向桿上;下放中心管匯模塊並坐到中心模塊底盤上使其固定。
h.中心模塊HOST系統的安裝時間僅3.35d,比計劃的7.5d提前了4.15d;而中心管匯模塊的安裝時間為38h,比計劃的60h提前了22h。中心管匯模塊安裝後,開始水平採油樹安裝作業,5口採油樹安裝作業時間為293h。
❽ 措施增產界限
(一)油井措施類型
油井措施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油層措施,另一類是井筒措施。油層措施主要包括壓裂、酸化、化學堵水、化學防砂、側鑽、補孔、熱采等;井筒措施主要包括放大壓差(如加深泵掛、泵升級(換大泵)、下電潛泵、下水力活塞泵、下玻璃鋼桿、下螺桿泵、氣舉等)及其他井筒措施(如機械堵水、機械防砂、大修(換套、整形、打撈落物等)、打塞、注水井回採等)。
(二)措施增產量及措施有效期
措施前油井月正常產量Qao、月遞減為Da,措施後月正常初產為Qbo、月遞減為Db。假設措施後油井在很短時間內就達到月正常初產Qbo,則措施前後油井產量的變化模式為(圖8-4-4)。
深層高壓低滲透油田開發:以東濮凹陷文東油田沙三段油藏為例
式中:Qat為油井第t月未措施的產量;Qbt為油井第t月措施後的產量。
措施有效期是指措施後油井產量遞減到措施前產量時的時間,這段時間的累計產量為措施增產量。
此時有
深層高壓低滲透油田開發:以東濮凹陷文東油田沙三段油藏為例
由上式可求得
深層高壓低滲透油田開發:以東濮凹陷文東油田沙三段油藏為例
圖8-4-4 措施產量變化示意圖
有效期內措施累計增產量為
深層高壓低滲透油田開發:以東濮凹陷文東油田沙三段油藏為例
(三)油田措施費用分析
根據措施費用項目內容把措施費用分為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兩大類。直接費用是指實施某項措施必然要消耗的費用,該項費用的大小隻取決於措施的內容,並隨措施內容的變化而變化。間接費用則是與措施無直接關系的分攤性費用(如管理費、折舊等)。直接費用又可分為一次性消耗的直接費用和分期提取的直接費用。如壓裂液、壓裂砂、酸液、環空保護液等屬於一次消耗的直接費用,電泵、油管、高強度抽油桿、電纜等則屬於分期提取的直接費用。
(四)措施增油增量成本分析
措施增油增量成本是指因措施增量所增加的成本費用,用下式表示:
固定增量成本:Sf=Sm+ΔSof
式中:Sf為固定增量成本;Sm為措施費用。
由於措施前後的生產工人工資及福利、維護性作業費、修理費、測井試井費、一般油井維護費及其他開采費用等不會變化,增加的操作費ΔSof主要包括材料動力、注水注氣費、油氣處理費等成本項目的增加部分。其中材料、動力費為油井的直接增加費用,取決於措施類型。
1.材料、動力
除非改變採油方式或者是改變泵掛,否則這兩項費用一般不會增加。
增加的材料費=措施有效期×30×(措施後電機日耗量-措施前日耗量)×電價
2.注水費、油氣處理費
增加的注水注氣費=區塊分攤的注水注氣費×措施增加的注水量
增加的油氣處理費=區塊噸液油氣處理費×措施增加的產液量
(五)措施增油界限
經推導,措施增油界限可用下式表示:
深層高壓低滲透油田開發:以東濮凹陷文東油田沙三段油藏為例
將上式代入增產量統計公式,可求出措施後的初期邊際月產水平。
深層高壓低滲透油田開發:以東濮凹陷文東油田沙三段油藏為例
當措施增油大於措施產量界限或措施後油井日產量大於
圖8-4-5 措施增油量界限圖
❾ 污泥脫水有專門針對行業的設備嗎
石油化工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含油污水通常匯入污水處理場進行集中處理,在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大量含油污泥。對「三泥」只採用簡單的濃縮一沉降處理,會造成二次污染的事件發生,三泥處理問題一直困擾著石化企業和環保工作者。
化工廠、煉油廠在污水處理過程中隔油池產生的油泥,浮選池產生的浮渣,生化池產生的剩餘活性污泥以及污水調節罐、污油罐和絮凝沉降池等構築物產生的罐底油泥被簡稱為「三泥」。
由於石化污泥成分比較復雜,且含有不同種類的重金屬,粘度大,顆粒細,一般脫水機在對石化類含油污泥的處理中,常被污泥的一些特點所干擾,無法達到預期的脫水效果。比如帶式脫水機和板框式污泥脫水機,在處理含油污泥時,易堵塞、脫水率低,沖洗水用量大;離心機對高含油、高粘度污泥無法分離
上海同臣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疊螺式污泥脫水機在脫水機理上遵循力水同向、薄層脫水、適當施壓及延長脫水路徑等原則,解決了前幾代污泥脫水機設備易堵塞、無法處理含油污泥等技術難題。對於不同的污泥性質選擇適合的處理方案,靈活性強。同臣環保對不同行業配有不同的行業專用螺旋軸體
同臣環保針對石化行業污泥的特點,結合公司技術創新優勢,為其量身定製有針對性的石化行業專用疊螺式污泥脫水機。石化行業專用機有如下特點:過濾本體採用專用軸型,適合石化行業物料的推流特點;
(1)增強型驅動系統,滿足含油污泥渣較大的驅動力要求;
(2)動定環採用更高防腐性能材料,適合石化行業嚴格的防爆要求;
(3)設備整體配套達到EXⅡBT4的防爆等級,滿足石化行業嚴格的防爆要求;
(4)採用含油污泥專用絮凝加葯槽,克服石化污泥難絮凝,易沉降的特點;
適用行業內場合廣:海上鑽井平台、石油煉化單位、瀝青、橡膠等石化衍生行業、廢油回收行業等。
4典型應用案例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是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中國)下屬的一家境內分公司,創建於1966年,先後與康菲、雪佛龍、殼牌、科麥奇等多家國際石油公司有合作業務。主要負責渤海海域石油天然氣資源勘探開發生產,位於天津市塘沽區,擁有17個海上油氣田,40多座生產平台,4個陸地終端,年油氣生產能力已超過1000萬方油當量。
受中海油下屬企業天津分公司的委託,同臣環保開始了疊螺式污泥脫水機應用於海上平台含油污泥處理的探索性工作。
經過多次溝通和陸地現場試驗,同臣環保設計出了便於海上運輸的集裝箱式含油污泥脫水系統,並成功在海上鑽井平台上採用我公司的石化行業專用疊螺式污泥脫水機完成了含油污泥的脫水作業,解決了中海油海上含油污泥處理成本高、運輸困難等難題。
❿ 污水浮油的處理氣浮法工藝
污水浮油的處理氣浮工藝分為分為四種。
1 電解氣浮法
電解氣浮法,將物理學中的正負電極原理引入污水處理,即相關工作人員將正負極裝入含油污水後,接通電源,藉助電子「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原理,發生電解反應。反應過程伴隨氣體產生,氣體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可以將油珠和雜質結合,最終這些物質團結在一起形成油渣,漂流到污水表面。在此之後,工作人員只要利用簡單的刮渣工具,就能清除污水中大部分的廢棄物,最終保證清潔的能力和效果[1]。
2 誘導氣浮法
誘導氣浮法,是一種藉助儀器設備來排污的措施,設備進入水中後通電,藉助儀器震動攪拌的工作方式,成功的將稍大的氣泡劃分成眾多小型氣泡,氣泡重新凝聚時會帶動污漬的粘結作用,提升含油污水處理的效率,因此,這種措施又被稱作布氣氣浮法,因其操作步驟簡單,使用較為普遍。
3 溶氣氣浮法
溶氣氣浮法有兩種,一種是真空溶氣氣浮法,而另一種則是壓力溶氣氣浮法。前者,指的是工作人員藉助真空操作的手段,對含油污水施加負壓,這樣以後,污水中的氣泡被分解成微小氣泡,進而根據上文所闡述的原理分離油污。而後者,則是以含油污水具有水的一般特點為基礎,根據不同壓強情況下,氣泡溶解度差異大的特徵,給含油污水增大壓強,最終實現氣泡微小化的目標。
4 生物氣浮法
生物氣浮法,是將生物學與化學的知識理論和氣浮法相結合的一種措施手段。技術人員首先藉助粒子分析器和波譜儀等工具,借波普特徵圖來分析污水的主要構成。其次,生化工程人員對污水濃度展開測算,統計出不同重金屬離子的濃度。最後,相關工作者根據化學反應原理,例如,沉澱反應對污水污染環境的離子進行化學反應,藉助離子沉澱來降低濃度,並能以反應中產生的微小氣體吸附其他雜質,加快污水處理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