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邱挺的科研項目
1. BDO新型吸收濟治理苯系物廢氣的研究 2萬 省教育廳 2003-2005 第一
2. 雙極膜析法回收醋酸鈉廢液的研究 2。5萬 技發民基金 2004-2006 第一
3. 支撐液膜液體流失的實時監測與膜不穩定性機理 26萬 國家自然基金 2007-2009 第三
4. 精對苯二甲酸生產中副產醋酸甲酯和廢水中醋酸回收 110萬 中國石化儀征化纖股份有限公司 2006-2007 第二
B. 如何提取大豆中的蛋白質(至少兩種方法)、a、b兩種大豆蛋白如何區別其純度高低
可以使用上海生工的一步法植物活性蛋白提取試劑盒 BSP004
C. 誰知道L-乳酸、D-乳酸的發展概況
發展現狀如下:
乳酸,學名為2-羥基丙酸。分子中有一個不對稱碳原子,具有旋光性,因此有L-乳酸與D-乳酸兩種旋光異構體。工業上生產乳酸的方法有發酵法和化學合成法。目前國內外的L-乳酸主要用發酵法生產;化學合成法則生成外消旋乳酸,即DL-乳酸。由於人體內只有代謝L-乳酸的酶,如果攝入過量D-乳酸,會引起代謝紊亂甚至酸中毒。因此在食品工業中,或製造醫葯應用的乳酸酯及聚乳酸,則需要L-乳酸為原料。
目前國外最先進的生產工藝是由玉米等谷類為碳源,採用細菌發酵法生產L-乳酸。而國內大都還採用米根霉發酵法,用澱粉為碳源,用碳酸鈣等中和劑控制發酵液的pH值,然後用硫酸中和,產生大量硫酸鈣沉澱,使工藝繁復,而且帶入大量雜質和染菌,使產品純度下降。米根霉發酵是好氧發酵,能耗高,轉化率僅80%。有公司用一種厭氧菌發酵,加氫氧化銨控制發酵液pH值,採用膜分離技術與清液單罐細菌連續發酵耦合工藝生產L-乳酸,以玉米為碳源,用濕法工藝製糖液,發酵液經微濾除菌絲體後,用膜澄清,一般電滲析提,再經雙極膜電滲析,最後用高真空蒸餾得到純L-乳酸,光學純度≥96%,轉化率≥95%,提取收率≥90%,工藝簡單,投資不高,能耗低,無廢渣廢水排放,成本約在每噸7500元。
乳酸在食品工業方面用作酸味劑、防腐劑和食品強化劑等,目前在世界乳酸總消費中,食品工業約佔60%,其他主要用於醫葯工業和製造乳酸衍生物。目前世界乳酸年產能力約為20萬噸,實際消費量約為15萬噸。我國目前年生產能力約3~4萬噸,產品純度較低,生產成本較高,而預計2005年我國L-乳酸的需求將達到2萬噸以上。為適應國內外對乳酸的需求量逐年增長的形勢,我們必須在產量和質量方面加快發展。
近年來,許多國家為解決「白色污染」問題,開發出由L-乳酸聚合得到的聚乳酸,這種聚合物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生物降解性,其降解的最終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分解的中間產物乳酸對人體無害,因此在美國、日本和歐洲等國引起極為廣泛興趣,並已較大規模投產與投放市場。
目前聚乳酸已應用於包裝業、醫葯工業和紡織業。在紡織纖維方面的應用還存在一定限制。應用於較廣泛的是醫葯方面,尤其是L-聚乳酸對人體有高度安全性,並可被組織吸收。近年來,已有各種商品投放市場,如手術縫合線、葯物控釋制劑和骨折內固定材料等。
不同用途,需要有不同性能的聚乳酸。分子量是重要性能之一,如分子量在1.5×104~5.0×104,用做膠粘劑或緩釋葯物;5.0×104~10×104,可以制膜;12×104~22×104,適用於紡織纖維;用作骨固定材料,則需要在50萬以上。當然還要控制其熱性能、分子量分布和純度,有時必須控制一定比例的D-型與L-型的聚乳酸或共聚物。
另外,利用高純度L-乳酸為原料,得到高光學純度的丙交酯,經開環聚合可製得用作醫葯材料的聚乳酸。
發展前景如下:
乳酸(α-羥基-丙酸)廣泛存在於人體、動物及微生物代謝之中,也存在於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多種食品中。乳酸分子存在兩種光學對映體(D-乳酸和L-乳酸),其理化性能十分相近,只是旋光性相反,L-乳酸旋光為右旋,而D-乳酸旋光為左旋。醫學研究證明,人體只具有代謝L-乳酸的酶(L-乳酸脫氫酶);而D-乳酸進入人體後,由於不能代謝,使血尿酸度提高,過量的攝入就引起代謝紊亂等不良反應。為此,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成人每天攝入的D-乳酸量每公斤體重不得超過100毫克,並禁止在嬰兒食品中添加 D-乳酸, 對L-乳酸無任何限制。
L-乳酸可用於食品、飲料、醫葯塑料、飼料、農葯、日用化工、造紙及電子工業等領域。在食品、飲料工業上, L-乳酸用作酸味劑、強化劑、防腐劑,是絕對安全的添加劑。L-乳酸衍生物如L-乳酸鈣、L-乳酸鋅、L-乳酸亞鐵是食品、飲料、保健品的強化劑,L-乳酸類乳酸乙酯是多種名酒的主香成分。
在醫葯工業中,L-乳酸及其衍生物(如L-乳酸鈉)可與氯化鈉、氨基酸等配伍,生產治療高鉀血症或酸中毒的大輸液,L-乳酸還被用於羅弗沙星等葯物的生產。乳酸酯又是良好的有機溶劑,可用於生產醇酸樹脂、油墨和塗料等化產品。
目前世界的材料、環保行業的明星是利用乳酸生產的新型聚酯材料—聚乳酸(PLA),該材料不僅具有良好的機械性能,使其能夠勝任其他合成塑料的用途,而且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能,且因為其原料為可再生的生物資源,所以被產業界認定為新世紀最有發展前途的新型材料。
由於乳酸的用途的日益擴大,生產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可以預言未來的發酵有機酸消費市場中乳酸的需求量將超過現有的檸檬酸,而躍居第一位。
目前國際乳酸需求將以年平均5~8%的速度持續增長。加之聚乳酸對原料乳酸的需求量急劇增長,對L-乳酸的需求量將不斷增加,整體乳酸市場前景看好。1998-2003年期間乳酸需求以年8.6% 的速度增長,其中發酵法乳酸產量將增長較快。有專家預測,如果聚乳酸的發展順利的話,在未來2010年之前世界聚乳酸生物可降解材料將達到至少需要50~100萬噸,這為我國發展L-乳酸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
D. 污水處理膜有幾種
生物濾池法
生物濾池法的基本流程是由初沉池、生物濾池和二沉池三部分組成的。主要成分包括:
1、塔式生物濾池。比傳統的生物濾池的負荷更高,層次更分明、堵塞可能性更小,佔地面積面積小等優點。
2、有高負荷生物濾池。處理效果更好好,去除率可達90%以上,其出水可降到25mg/L以下,且出水水質非常穩定。其缺點是佔地面積過大,容易堵塞,影響環境衛生。
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
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是一種新的生物膜污水處理技術,它介於生物接觸氧化法與生物流化床法之間。能夠解決生物接觸氧化法中濾料堵塞的問題。此方法的特點:微生物濃度高、食物鏈長,對進水的流量和濃度變化有很強的適應能力。移動床生物膜的結構緊密,因此具有佔地面積小,能源消耗低的特點,很明顯的降低了投資運行維護費用,由於這些優點該技術被廣泛的應用。
生物流化床
生物流化床技術是利用氣體或液體,使附著微生物的固體顆粒狀濾料呈流態化,對污水進行凈化的技術。生物流化床法充分利用了微生物不同生命活動階段的特徵,根據微生物的生長特點將處理階段劃分為固定床階段、流化床階段、液體輸送階段三個階段。
生物流化床的主要優點:
1、容積負荷高,抗沖擊能力強。由於生物流化床的載體是採用小粒徑固體顆粒,且載體成流態化,所以生物流化床的單位體積表面積要比其他生物膜法的大很多且抗擊能力要較其他生物處理法高。
2、凈化效果好。由於載體顆粒一直處於劇烈的運動狀態,從而導致界面的不斷更新,這樣不僅有利於微生物對污染物的吸附和降解,更能加快生化反應速率,進而使凈化效果得到提高。
3、微生物的活性較強。由於生物顆粒不斷地相互碰撞與摩擦,使生物膜的厚度較薄且均勻。對於同類污水而言,在同等的處理條件下,生物膜不僅反應速率快且呼吸率也非常快,所以微生物的活性較強。
生物膜在污水處理中的應用優勢
1、對進出水的水質和水量的適應性極強。
2、生物膜法管理便捷、運費低廉。
3、生物法對環境的溫度的要求很高,如果氣溫過高或過低會影響膜運行的活力,導致膜的損壞。
4、此載體的比表面積對生物膜處理的效果影響很大。
5、能夠克服活性污泥法中污泥絲狀膨脹的缺點,使剩餘污泥量明顯的減少。
6、生物膜法屬於消耗品,膜需要定期的更新,避免引起濾料的破損和堵塞,降低出水水質。
EPP
EPP聚丙烯發泡粒子作為新型的污水生物處理填料,相對於國內的傳統填料,有著更卓越的處理性能,僅在日本、韓國的生活污水處理中有應用事例。
在日本、韓國除了已在使用的聚丙烯發泡粒子,還在開發其他的以聚丙烯為主要原材料的具有優異性能的填料。
EPP的顯著性能:
1) 吸附能力含有活性炭,對污水中的有機物具有較強吸附能力,以及具有多孔性,使濾料具有增大的表面積等技術效果。
2) 耐油性,耐葯性材質穩定,耐酸、耐鹼、耐老化,使用壽命達15年,長期不需更換,產品耐生物降解。
3) 輕質,浮性
極其輕質,比重為水的1/33(30kg/?),具有耐沖擊,高韌性以及漂浮的性質
4) 環保性
生產中不使用氟利昂作為發泡劑,燃燒時也不會產生有毒,有害氣體,是一種環境友好材料。
5) 壽命長
可以循環使用15年以上不需更換填料,大大節約了凈水設備的運營成本。多孔質EPP填料,這種填料的每一粒泡沫念珠都帶有孔,而且在發泡過程當中添加了一定比例的活性炭,一方面大大增加了填料與污水的接觸面積,另一方面大大提升了對污濁物的吸附能力。
E. 雙極RO膜純水設備,是不是很浪費水啊,第一級的水也不能回收使用第二級又要排廢水,
雙極ro膜的產水量會比一級的大,一般都是並聯的,廢水比一定的情況,相對來說,要比一級膜節約水些。
F. 電滲析設備怎麼安裝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31
G. 電滲析法制水原理
萊特.萊德 電滲析器由隔板、離子交換膜、電極、夾緊裝置等主要部件組成。離子交換膜對不同電荷的離子具有選擇透過性。陽膜只允許通過陽離子,阻止陰離子通過,陰膜只允許通過陰離子,阻止陽離子通過。在外加直流電場的作用下,水中離子作定向遷移。由於電滲析器是由多層隔室組成,故淡室中陰陽離子遷移到相鄰的濃室中去,從而使含鹽水淡化。在食品及醫葯工業,電滲析可用於從有機溶液中去除電解質離子,在乳清脫鹽、糖類脫鹽和氨基酸精製中應用得都比較成功。
電滲析水處理方法1倒極電滲析(EDR)
倒極電滲析就是根據ED原理,每隔一定時間(一般為15~20min),正負電極極性相互倒換,能自動清洗離子交換膜和電極表面形成的污垢,以確保離子交換膜工作效率的長期穩定及淡水的水質水量。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倒極電滲析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電滲析操作電流和水回收率,延長了運行周期。EDR在廢水處理方面尤其有獨到之處,其濃水循環、水回收率最高可達95%。
電滲析水處理方法2液膜電滲析(EDLM)
液膜電滲析是用具有相同功能的液態膜代替固態離子交換膜,其實驗模型就是用半透玻璃紙將液膜溶液包製成薄層狀的隔板,然後裝入電滲析器中運行。利用萃取劑作液膜電滲析的液態膜,可能為濃縮和提取貴金屬、重金屬、稀有金屬等找到高效的分離方法,因為尋找對某種形式離子具有特殊選擇性的膜與提高電滲析的提取效率有關。提高電滲析的分離效率,直接與液膜結合起來是很有發展前途的。例如,固體離子交換膜對鉑族金屬(鋨、釕等)的鹽溶液進行電滲析時,會在膜上形成金屬二氧化物沉澱,這將引起膜的過早損耗,並破壞整個工藝過程,應用液膜則無此弊端。
電滲析水處理方法3填充床電滲析(EDI)
填充床電滲析(EDI)是將電滲析與離子交換法結合起來的一種新型水處理方法,它的最大特點是利用水解離產生的H+和OH-自動再生填充在電滲析器淡水室中的混床離子交換樹脂,從而實現了持續深度脫鹽。
電滲析水處理方法4雙極性膜電滲析
雙極膜是一種新型離子交換復合膜,它一般由層壓在一起的陽離子交換膜組成,通過膜的水分子即刻分解成H+和OH-,可作為H+和OH-的供應源。雙極性膜電滲析突出的優點是過程簡單,能效高,廢物排放少。目前雙極性膜電滲析工藝的主要應用領域在酸鹼制備。例如,用雙極性膜和陽膜配成的二室膜可以實現有機酸鹽(葡萄糖酸鈉、古龍酸鈉等)的轉化,同時得到鹼(NaOH),但濃度(酸最大濃度2mol•L-1,鹼最大濃度6mol•L-1)和純度兩方面都受到限制。現在開發的應用領域還有廢氣脫硫、離子交換樹脂再生、鉀鈉的無機過程等。
電滲析水處理方法5無極水電滲析
無極水電滲析是傳統電滲析的一種改進形式,它的主要特點是除去了傳統電滲析的極室和極水。例如在裝置的電極緊貼一層或多層離子交換膜,它們在電氣上都是相互聯接的,這樣既可以防止金屬離子進入離子交換膜,同時又防止極板結垢,延長電極的使用壽命。
H. 污水廠每天進水量4000t,現有COD:318000mg/l,污水進廠,出水COD:40mg/l,外來水的投加量怎麼計算
如此高的COD,為什麼不來發電呢?上海藍景的源高效厭氧反應器,能讓你降90%的COD同時,還產很多電,告訴你們老闆,廢水處理是可以掙錢的呢,不是光花錢。 [email protected]
靠勾兌到40,你需要兌多少啊,且進水的COD都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