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黃河污染大體資料
目前,黃河流域水污染問題依然相當嚴重,污水排放總量已由上個世紀80年代每年平均20億噸多一點激增至現在年排放達到40億噸上下,幾乎增加了一倍;每年化學需氧量的排放量是140萬噸上下,氨氮的排放量每年是十三四萬噸,分別超過了黃河水環境容量的1/3左右和2.5倍左右;黃河五類、劣五類水質所佔比重居高不下,因水質惡化而造成的事故時有發生。
特別是在水資源十分匱乏的黃淮海地區,劣五類水體佔到四成至五成,這就更加劇了水資源的供需矛盾。據水利部介紹,目前我國缺水城市有300多座,受影響人口在1億以上;農村有3億多人飲水不安全,其中約1.9億人飲用水有害物質含量超標,6300多萬人飲用高氟水,200萬人飲用高砷水,3800多萬人飲用苦鹹水。飲用水有害物質含量超標是很突出的問題,並有增加的趨勢,致使人民群眾的飲水安全受到影響,身體健康受到威脅。總的看,在部分地區和流域,水污染已經呈現出從支流向幹流延伸、從城市向農村蔓延、從地表向地下滲透、從陸地向海洋發展的趨勢
B. 黃河污染嚴重嗎
黃河流域水污調查:「母親河」已成「三害」 5月下旬,記者在甘肅、寧夏、陝西等省區的黃河兩岸采訪,親眼目睹了黃河中上游水污染的現狀和日益加劇的危害。隨著城市工業化程度的提高,黃河流域污染已形成點源與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業排放疊加、各種新舊污染與二次污染相互復合的嚴峻形勢,黃河污染程度已遠甚於淮河。污染的黃河使西北和華北約1.6億城鄉人民深受其害,而受害最深的是農業、農村和農民。 從青海,經甘肅、寧夏、至內蒙古,黃河沿岸能源、重化工、有色金屬、造紙等高污染的工業企業林立,廢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大。由於污染治理嚴重滯後,污水處理率偏低,不少企業未能實現達標排放,部分企業偷排偷放屢禁不止,導致每年排入黃河的廢污水量不斷增加。而隨著國家西部開發進程的加快,舊的高污染還沒有徹底治理,新的高污染項目又在西部上馬。一些東部污染企業紛紛湧入西部,加劇了黃河污染形勢。 據2004年《中國環境統計年報》,黃河流域廢水排放量達39.5億噸,比2000年增加了13.8億噸;主要污染物COD年排放量已佔到全國排放總量的13.3%。 地處黃河上游寧夏灌區的農用水源幾乎全部來自黃河。近年來,由於寧夏及上游地區的大量高耗能、高污染企業相繼開工建設、投入生產,大量未達到排放標準的工業廢水直接排入引黃支渠,導致在一些個別時段內部分灌溉面積近似於污水灌溉。 工業污染物污染水體,被污染水體又破壞農業生態環境,在黃河流域的一些地區農作物因污水灌溉導致減產甚至絕收的現象時有發生。去年,山西省介休市松安村用被污染了的汾河水澆地,致使200畝玉米及楊樹死亡。2002年,青海省海東地區平安縣東庄村的近百畝小麥,引溉了污染的湟水後被活活燒死。村民告訴記者:"現在引湟水澆地,先要看河道里的水,水多了才敢澆,水少了灌進地里,苗子准燒死。" 據水利部黃委會專家測算,目前沿黃地區引黃灌溉面積已發展到1.1億畝,用水占黃河總用水量的90%。黃河水污染不但造成農作物品質下降,還使一些農田水利設施報廢,給農業造成的損失每年最高已達33億元。 污水處理廠多數曬太陽 目前,黃河流域8省已建成污水處理廠25座,日處理能力217萬噸,而實際日處理能力只有86.8萬噸,流域內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僅為13%,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13個百分點。 甘肅省環保局局長趙偉民介紹說,作為黃河惟一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目前蘭州市的污水管網普及率只有12.2%。較小的污水處理和收集能力遠不足以處理日益增加的城市污水,致使黃河沿岸排污管、排污溝密布,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黃河。 記者調查發現,黃河流域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和運行滯後,一是黃河流域內絕大多數地方政府建設污水處理廠的積極性不高;二是污水處理廠市場化機制推行慢。黃河流域城市污水處理費低,收取晚,收取面不寬,一些地區甚至不收。三是城市污水處理廠普遍存在管網不配套現象,實際處理能力遠達不到設計要求,出水水質不達標使一些污水處理廠事實上成了排污場。
滿意請採納
C. 污水直排黃河 政府監管在哪
一,黃河污染的構成因素
1,工業污染
黃河污染中工業廢水污染佔60%-70%,生活污水污染佔30%左右,農業以及其他污染佔10%以下。據監測數據顯示:2005年黃河流域來自工作的廢水排放量為32億t,占污水總量的73.5%。工業是黃河的污染大戶,在工業中化工、食品、釀造、石油加工、煉焦、造紙等5個行業又是污染的主要排放者。據統計,這5個行業COD排放量約占黃河工作廢水排放量的90%。氨氮排放量約占黃河工業廢水氨氮排放量的80%。從工業污染成分看,黃河污染物主要是有機物,氨氮、生化、需氧量、石油類、溶解氧、揮發酚和汞是主要成分,部分重金屬也明顯超標。
2,農業面源污染
農業面源污染對黃河的威脅主要表現在農田徑流、水土流失和分散養殖等方面。據資料顯示,到2007年,黃河流域年面源污染入河量COD、氨氮、總氮、總磷已經分別超過39萬t、1.5萬t、13萬t和2萬t。
3,流域水資源短缺,流量減少
黃河本身是一條水資源比較睏乏的河流,加之近年來氣候變遷使流域降雨量趨於減少,黃河水量總體上呈不斷減少之勢。另一方面,黃河流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對黃河的需求量急劇增加,使黃河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率不斷提高,直接導致了流域生態環境流量不足,加劇了流域水環境質量的惡化。一方面是來水量在減少,另一方面是入污量在增加,遂使黃河水污染形勢變得更加嚴峻。
4,城市污水處理率低,污水直接排入河流
城市污水處理不達標,大量不符合標准甚至是未經過任何處理的污水直接排入黃河,是導致黃河污染的一個主要因素。據統計,在2007年前後黃河流域每天實際處理的污水量不,90萬t,處理率僅為13%,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5,地方對環保重視不夠,環保投入不足;
流域產業結構不合理,經濟增長方式粗放;污染監管治理體制不順,環保執法不嚴等,也都是影響黃河水質量的重要因素。
6,黃河污染,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生命安全。
1999年黃河龍門以下河段發生污染,下游一些城市引黃供水被迫停止一個月。2003年,黃河發生有實測記錄以來最嚴重污染,三門峽水庫蓄水變成一庫污水,已經運行的第七次引黃濟津被迫中斷。2004年,黃河幹流內蒙古河段發生嚴重水污染事件,歷時11天,黃河幹流三湖河口-萬家寨水庫區長340km的河道內生態遭到嚴重破壞。治理黃河污染,保護良好的黃河水環境,是治黃者的職責和任務,也是保障科學發展的當務之急。
二,防治黃河流域水污染的措施
1、 非工程性措施即管理措施。主要是根據造成流域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和實際情 況及水體功能需要等方面的問題,加強法制建設,統籌規劃,強化監督管理,盡 量減少點、 面污染源污染物的排放量及其入河量, 以防止和減輕對地面和地下水 體的污染。
(1)法制治河 結合流域自身情況, 加強法制建設, 依法保護水資源要使水利執法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僅有《水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等國家法律是不夠的,還必須結合 流域的實際情況,加強法制建設,建立更為詳細、便於操作的法規體系,做到依 法保護水資源。就黃河流域而言,多年來流域水資源保護會同有關省(區)的 水利、環保部門,先後制定了一些水系的水污染防治條例(辦法),有些省(區)還 制定了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標准等。但有關流域全局的《黃河水污染防治條例》雖 歷經多年,數易其稿,至今仍未能頒布實施。應當看到,該條例畢竟符合對流域 水資源實施統一管理的客觀需要,是管理手段的進步, 在國家高度重視黃河水污 染防治工作的有利條件下,應盡早實施。此外,還應根據近年來所開展的流域入 河排污口調查及取水許可制度的實施, 盡快制定 《取水許可水環境管理實施辦法》 和《水質監測歸口管理辦法》等。在實際工作中,除了運用行政、法律手段外, 還應運用經濟手段,加大水資源費的徵收力度,對不合理利用和浪費水資源的, 經濟上要給予處罰。必須徵收「水污染補償費」 ,以達到限制廢污水排放、促使 廢污水治理和保護水環境質量的目的。
(2)做好宣傳工作 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民保護水資源的意識水資源保護是一項群眾性的工作, 只有流域內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參與,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因此,要加大對新《水 法》 、 《水污染防治法》 等法律法規的宣傳貫徹工作, 以提高全民水資源保護意識, 共同保護水資源。
2、 工程性措施 在河流水污染范圍較廣、歷時較長、程度較重的情況下,要控制或減輕污染 僅靠非工程性措施是不夠的, 還必須採取針對性很強的工程性措施。工程性措施 即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各種類型的廢污水處理裝置(設施)、不同處理深度的污水 處理廠和處理系統等。 在 《黃河流域水資源保護規劃》 中, 一般按 3 個層次設計: 重點污染源(工礦)的分散治理,根據其廢水特性選取有針對性的處理裝置或 設施;城市生活污水採用不同處理深度的污水處理廠進行集中處理;在自然條件適 宜地區,本著因地制宜的原則,基本是以污水土地生態處理系統為主,即實行污 水資源化工程。 在一些污染較重的大中城市河段, 大多將這 3 個層次作為系統工 程考慮,並對工程措施組合方案進行優化。
(1) 大批興建高效污水處理廠 黃河流域省區、重點城市工業廢水及生活污水處理水平遠遠低於全國平均水 平。全面、深度處理廢污水是治理污染的根本措施。因此應該大批興建高效污水 處理廠, 大力提高城市及工業廢污水處理率、廢污水處理達標率和廢污水處理深 度。 目前首先要真正達到廢污水達標排放,以後要進一步減少廢污水及污染物排 放。 2004 年排入黃河流域的 39.5 億 t 廢污水中,經污水處理廠處理的廢水不足 排放總量的 20%,大量未經處理,含有高濃度污染物的廢污水直接排入黃河。據 不完全統計,黃河流域綜合超標的排污口有 932 個,71 條一級支流斷面,水質 級別超Ⅴ類的水就達 53.5%。流域年納污量:化學需氧量(COD)達 97.3 萬 t,氨氮 12.4 萬 t。如此眾多污染嚴重的廢水、污水、河水,直接或間接地排向黃河,黃 河豈有不污染之理?我們可以下令關閉一個、幾個工廠,卻無法下令讓大多數工 廠全部停產,無法不讓匯集了許多廢污水而且嚴重污染的支流匯入黃河。因此, 國家、地方應加大,因地制宜興建大批高效污水處理廠,對廢污水進行嚴格 處理,達標排放。
(2)採取有效的節水措施 黃河流域水資源利用中,主要是農業用水,且大多是大引、大蓄、大水漫灌,灌 溉方式落後,耗水量大,用水效率低,浪費嚴重,並且導致土壤中的農、化肥 大量流失,加重了水體污染。目前流域內大部分自流灌區水價不足成本的 40%, 下游僅為成本的 18%,如果採用價格杠桿、先進的控灌技術、農田工程、管理節 水等措施,農業灌溉用水節水潛力巨大。 鑒於黃河流域存在著巨大的節水潛力,應該大力推行黃河流域節水規劃,重視推 廣應用節水技術,制定有關節水法律、法規,加強節水管理。節 水既是緩解黃河流域水資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徑,也是有效保護黃河水資源、減 輕黃河水污染的重要途徑。
(3)加強生態工程建設 在防治水污染的同時,有關部門還應加強流域內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態工 程建設,種草種樹,封山育林、育草,保護植被,涵養水源,全面改善流域生態 環境,減輕水土流失造成的黃河污染。
D. 黃河的環境
近年來,黃河流域廢污水排放量總體上呈增加趨勢。據2000年《黃河水資源公報》報導,黃河流域廢污水排放總量為42.22億t,其中工業廢水30.68億t,生活污水11.54億t[1],分別占廢污水年排放總量的72.7%和27.3%,是20世紀80年代的2倍之多。黃河流域廢污水排放主要集中在一些大中城市所在的河段,即部分幹流和渭河、汾河、湟水、伊洛河等重要支流。
根據黃河水資源保護的要求,幹流水質一般應達到Ⅲ類水質標准。2000年黃河流域的河段水質評價結果表明,Ⅱ、Ⅲ類水質的河長佔38.6%,Ⅳ類水質的河長佔20.1%,Ⅴ類、劣Ⅴ類水質的河長佔41.3%。未達標的河長佔2/3之多。
污染較嚴重的是上游的五佛寺、石嘴山、烏達橋河段和中游的龍門-三門峽河段,其中污染最嚴重的是潼關河段,水質類別全年為Ⅴ類、劣Ⅴ類[1]。從潼關到高村段,是黃河流經河南省的地段,潼關進入河南省的水質為五類,到三門峽變成了四類,流經小浪底為三類,到花園口則變成了四類,在濮陽段仍為四類,在高村斷面為四類。而河南省境內的支流水質幾乎都為劣五類。
黃河水體中主要污染物為氨氮、揮發酚等耗氧有機物,而有毒有害有機物如多環芳烴的污染,砷、汞、六價鉻、鉛、鎘等重金屬的污染也比較嚴重。
水利部黃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局最近對黃河水質進行檢測分析,發現黃河污染自今年二季度起出現反彈。
今年元月,該局在國家規定的沿黃污染源實現達標排放最後期限到達後,對黃河干支流重點河段進行了達標監督性監測,結果表明,重點河段水質明顯好轉,達到國家規定三類水標准以上河段比例由38.6%上升到45.5%,四至五類水河段比例由45.5%下降到38.6%。但進入二季度後,黃河水質明顯惡化。重點河段達到三類以上水質的比例僅為14%,比達標時減少了31.5%,四至五類水河段比例增加12.5%,而已失去水體功能的劣於五類水的河段達35%。
為了弄清實情,最近,黃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局組織調查組,赴豫陝晉等省沿河地區進行暗訪,發現一些污染企業「達標」之後又偷排。
據檢查組負責人李玉洪介紹,在山西芮城縣某化工廠入黃排污口,他們看到這里的污水呈黑褐色,取樣檢驗發現污水的COD(化學需氧量)指標達4900毫克/升,超過國家規定標准48倍。他們進入廠區突擊檢查,發現該公司投入400萬元安裝的污水處理設備沒有運行,污水直排黃河,而當地環保部門頒發的達標排放證書卻赫然掛在牆上。在河南省三門峽一家化纖廠排污口,檢查人員也發現類似情況。
檢查人員還發現,一些被關停的小造紙廠、小化工廠 「關而不死」,一有機會,就偷偷開機生產。在山西汾河沿岸,他們看到,河中已沒有天然徑流,汾河成了一個大 「排污溝」。在陝西省韓城,檢查人員看到一些小焦炭廠正在興建。據了解,黃河沿岸一些地區趁國家加強對淮河、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大量關停「五小」企業之機,低價買設備,上了許多「五小」工業,接下「污染接力棒」。
據黃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局的同志介紹,隨著沿黃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城市污水排放成為黃河又一重要污染源。目前,沿黃的大中城市中,只有西安、太原.包頭、蘭州、呼和浩特等近十個城市建有污水處理廠,整個黃河流域的城市污水處理率僅為8%。以中等城市三門峽為例,它每天排放的城市生活污水達5萬噸,不經任何處理直排黃河。在三門峽市,許多市民感到自來水有異味,只好花錢買鄰近地區的井水、泉水吃,從而出現了「守著黃河買水吃」 的怪現象。
黃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局監督管理處處長尚曉成告訴記者,這次污染反彈使本來不好的黃河水水質更差,不但影響了沿河城市的供水安全,還對整個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造成潛在影響。
今年年初,黃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局組織專家組,對黃河水污染的狀況及危害進行了量化分析,發現黃河幹流近40%河段的水質為劣五類,基本喪失水體功能。隨著經濟發展,黃河流域廢污水排放量比上個世紀80年代多了一倍,達44億立方米,污染事件不斷發生。黃河上游的絕大部分支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中下游幾乎所有支流水質常年處於劣五類狀態,支流變成了"排污河"。
烏梁素海總排干是內蒙古巴彥淖爾市境內通向黃河的一條主要排污渠道。記者看到在這條總排乾的沿線分布著許多造紙、焦化等企業,這些高污染企業規模大小不一,一旦環保設施停運或本身就無處理設施,大量污染物就會直排入黃河,影響下游供水安全。
今年年初,黃河包頭段遭遇空前嚴重的以揮發酚為代表的污染,揮發酚、氨氮等超標幾倍到幾十倍,由於包頭市生產生活的主要水源來自黃河,120多萬市民只能硬著頭皮飲"苦水"。記者在包頭市環保局上報國家局的信息中看到,造成這次黃河揮發酚污染的主要來源是烏梁素海總排乾的排放,而氨氮的污染主要來自寧夏和包頭。
工業污染一直是黃河水污染的"禍首"。從青海,經甘肅、寧夏,至內蒙古,黃河沿岸能源、重化工、有色金屬、造紙等高污染的工業企業林立,產生出了包括COD(化學需氧量)、氨氮、重金屬、高錳酸鹽指數以及揮發酚等在內的大量污染物。由於環保設施投入大,運轉成本高,沿黃重點污染源偷排現象仍比較嚴重,而一些"十五小"、"新五小"企業點多面廣,很難根除。
在甘肅白銀市采訪時,當地環保部門的幹部引導記者查看了橫穿城區直入黃河的東大溝,這條天然排洪溝現在成了排污溝。人還未下車,溝里的污水散發出的惡臭撲面刺鼻,河道里的紅色酸性廢水緩緩流淌著,旁邊的支岔小溝還不時注入小股綠色的水流,河溝灘上的土壤被污水侵蝕,呈現出了金屬銅色。
白銀市環保局的幹部介紹說,東大溝的沿線有8、9家污染企業,包括生活污水在內,每天有近5萬立方米廢水排入黃河,其中最大的污染源來自於白銀有色金屬公司冶煉廠,這家運轉了40多年銅冶煉老企業,設備嚴重老化,雖經國家、甘肅省有關部門多次限期治理,至今沒有效果,現在每天還有8000多立方米的酸性廢水直排黃河,廢水中銅、鉛、鋅、砷等重金屬含量超出國家標准幾十倍到上千倍。"白銀區原來最主要的居民飲用水水源地位於東大溝下游,距離入黃口僅有200多米,現在這里的水因為凈化後水質難以達標,已經停止向城市供水。"環保幹部憂郁地說。
E. 黃河水質
近十年來,隨著黃河流域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流域廢污水排放量急劇增加,加之天然來水量偏少,黃河流域水質污染日益加重。
據黃河流域水環境監測管理中心最新發布的《黃河流域近十年水質狀況及變化趨勢》表明,近十年來,黃河流域水質污染日益加重,水污染形勢更為嚴峻。二00三年黃河流域地表水超三類水質標准(以下簡稱超標)河長達百分之七十八點六,與一九九四年的百分之六十八點八相比,有所上升。近十年間水質最差的年份為一九九七年及二00二年,其超標河長分別佔百分之八十及百分之八十點六。
與全流域水質情況相比,黃河幹流污染發展趨勢更為嚴重。二000年以後,水質急劇下降,至二00三年超標河長達百分之七十八點一。與一九九四年相比,超標河長上升幅度已達百分之二十點七。目前,黃河幹流污染最為嚴重的河段,主要集中在石嘴山至烏達橋、三湖河口至喇嘛灣以及潼關至三門峽等河段。主要超標項目為氨氮、化學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等。
從支流來看,歷年來水質均很差,超標河長所佔比例一直都高居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八十五之間。目前,污染嚴重的支流主要有湟水、汾河、涑水河、渭河、伊洛河、沁河等,其入黃河段水質幾乎常年為劣五類(劣五類水已基本失去水體功能)。與幹流相比,支流污染項目明顯增多,主要超標項目除在幹流上常見的外,還有溶解氧、氟化物、揮發酚、砷化物、重金屬等。
專家分析認為,造成黃河流域近十年水質污染逐漸加重的原因是,近年來流域生產和生活用水量急劇增加,廢污水排放量也隨之增大,而污染治理嚴重滯後,部分企業未實現達標排放,加之農業耕作大量使用化肥農葯,導致每年排入黃河的廢污水量不斷增加。同時,由於黃河流域生態環境退化、降水減少、水量偏枯,水體稀釋和降解污染物的能力下降,引起流域水質變差。
F. 污水處理的標準是多少人均多少
1.生活污水來根據地方排放標准確定自。例如你網路渭河流域污水排放標准,就會有《 陝西省黃河流域(陝西段)污水綜合排放標准》,工廠、醫院都有自己的排放標准;
2.你說的人均多少,估計你是想知道在沒有實測數據的情況下根據人數如何確定:
【BOD5=25~50g/天·人】【 SS=40~65g/天·人】【TN=5~11g/天·人】【TP=0.7~1.4g/天·人】
G. 黃河流域陝西段污水綜合排放標準是什麼
1適用范圍本標准規定了黃河流域(陝西段)排污單位直接向允許水域排放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監測和監控要求。本標准適用於黃河流域(陝西段)排污單位的水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上述單位新(改、擴)建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環境保護設施設計、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及排污許可證核發。實行間接排放的排污單位執行相應的國家排放標准。黃河流域(陝西段)城鎮建成區以外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水污染物排放管理由相關標准另行規定。本標准無特殊說明以及未涉及的污染物控制項目和單位產品基準排水量,按照相應的國家標准執行。2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標准。2.1黃河流域(陝西段)指陝西省境內黃河干、支流流域及其封閉水域。2.2城鎮污水處理廠指城鎮管網覆蓋范圍內,市、縣、鎮(鄉)通過污水管網收集並提供污水處理服務的處理規模≥1000m3/d的污水處理單位。2.3工業區集中污水處理廠在工業集聚區內通過納污管道收集污水為排污單位提供廢水處理服務的單位。2.4單一行業類型集中式污水處理廠為兩家及以上同行業類型排污單位(執行同一行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單位)提供廢水處理服務的企業或機構。3水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3.1污水處理廠水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3.1.1自2019年8月1日起,現有城鎮污水處理廠執行表1中規定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3.1.2自標准實施之日起,新建城鎮污水處理廠執行表1規定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新建城鎮污水處理廠環境影響評價文件要求嚴於表1中規定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的,按照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中的有關要求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