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黃河的地理.歷史.現狀.成語和古詩.(非常簡短)
黃河(Yellow River)是中國第二長河,世界第五長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黃河,中國的母親河,若把祖國比作昂首挺立的雄雞,黃河便是雄雞心臟的動脈。它見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偉大的發展。黃河流程達5464千米,流域面積達到752443平方公里,上千條支流與溪川相連,猶如無數毛細血管,源源不斷地為祖國大地輸送著活力與生機。黃河文化有《黃河大合唱》等,著名詩人如李白、王維、王之渙等,都留下了千古絕唱。另有音樂家、教授、演員等人以此為名。
基本信息
黃河長達5464千米,流域面積達到752442.76平方公里,流經9個省區,在中國北方蜿蜒流動。從高空俯瞰,它恰似一個巨大的「幾」字,又隱隱就是我們民族那獨一無二的圖騰----龍。巴顏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約古宗列渠是黃河的正源,源頭於巴顏喀拉山脈的雅拉達澤峰,幹流長度4675千米,平均流量1774.5 立方米/秒,在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注入渤海。上、中游分界點是內蒙古自治區的河口鎮,中、下游分界點是河南省的舊孟津。黃河的入海口河寬1500米,一般為500米,較窄處只有50米,水深一般為2.5米,有的地方的深度只有1.2~1.5米。
[編輯本段]自然特徵
地理位置
黃河源於青海巴顏喀拉山,幹流貫穿九個省、自治區,分別為: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山東,注入渤海。年徑流量574億立方米,平均徑流深度79米。但水量不及珠江大,沿途匯集有35條主要支流,較大的支流在上游,有湟水、洮河,在中游有清水河、汾河、渭河、沁河,下游有伊河、洛河。兩岸缺乏湖泊且河床較高,流入黃河的河流很少,因此黃河下游流域面積很小。
河源至貴德多系山嶺及草地高原,屬青藏高原,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山峰超過4000米,源頭河谷地海拔4200米;貴德自孟津江段是黃土高原地區,黃土高原東為呂梁西坡,南為渭河谷地,北與鄂爾多斯高原相接,西至蘭州谷地;黃土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1300米,地形起伏不平,坡陡溝深,溝壑地面坡度15~20度,溝谷面積佔40~50%,溝道密度3~5公里/平方公里,切割深度100米以上;孟津以下進入地勢低平的華北平原,海拔不超過50米,進入下游後河道平坦,平均比降只有0.12%,水流變緩,泥沙大量淤積,河床高出地面4~5米;由於黃河多次改道,地面沖積出扇狀的古河床和古自然堤,成為緩崗與窪地相間分布的傾斜平原,窪地比較開闊平展。
黃河從貴德至民和境內海拔在3000到1600米之間,從民和下川口進入甘肅,這一段氣候溫和濕潤有"高原小江南"的美譽,水流清澈見底又有「天下黃河貴德清」的說法。寧夏的寧夏平原和內蒙古的河套平原,因為處在黃河上游的河谷地帶,水源豐沛,灌溉便利,農業發達,水草豐美,因此被稱為塞上江南。
流域概況
黃河從源頭到內蒙古自治托克托縣區河口鎮為上游,河長3472千米;河口鎮至河壺口瀑布南孟津間為中游,河長1206千米;桃花峪以下為下游,河長786千米。(黃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種說法,這里採用黃河水利委員會的劃分方案)黃河橫貫中國東西,流域東西長1900千米,南北寬1100千米,總面積達752443平方千米。
黃河,像一頭脊背穹起、昂首欲躍的雄獅,從青藏高原越過青、甘兩省的崇山峻嶺;橫跨寧夏、內蒙古的河套平原;奔騰於晉、陝之間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龍門」而出,在西嶽華山腳下掉頭東去,橫穿華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濱。它流經9個省;區,匯集了40多條主要支流和1000多條溪川,行程5464公里,流域面積達75萬多平方千米,是中國第二長河。全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而黃河平均年徑流總量僅574億立方米,在中國河流中居第八位。流域內,連同下游豫、魯沿河地區共有2億多畝耕地,1億左右人口。
黃河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580億立方米,流域平均年徑流深77毫米,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耕地畝均水量324立方米。
黃河中遊河段流經黃土高原地區,因水土流失,支流帶入大量泥沙,使黃河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輸沙量達39.1億噸(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三門峽站多年平均輸沙量約16億噸,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黃河是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主要支流
黃河主要支流有白河、黑河、湟水、祖厲河、清水河、大黑河、窟野河、無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大汶河等。其中渭河為黃河的最大支流。
主要湖泊
有扎陵湖、鄂陵湖、烏梁素海、東平湖。
黃河流域衛星地圖幹流峽谷
黃河幹流上的峽谷共有30處,位於上遊河段的28處,位於中游段流的2處,下遊河段流經華北平原,沒有峽谷分布。幹流峽谷段累計長1707千米,占幹流全長的31.2%。
生物資源
黃河幹流總共有魚類121種(亞種),幹流中純淡水魚類有98種,占總數的78.4%。主要經濟魚類有花斑裸鯉、極邊扁咽齒魚、厚唇裸重唇魚、黃河裸裂尻魚、瓦氏雅羅魚、北方銅魚(鴿子魚)、鯉魚、鯽魚。黃河上游魚類種類只有16種,組成也較簡單,僅有鯉科、鰍兩科的裂腹魚、雅羅魚、條鰍等。中下游魚類大體相似,均以鯉科為主。中游有71種魚類,但缺乏自然的鰱、鱅、鯿、魴等典型平原類群的魚類,中游上段有與上游共有的裂腹魚和條鰍等,下游的魚類種類和數量都較多,有78種,其中有多種過河口魚類及半鹹水魚類。對黃河支流的調查資料統計看,據甘肅洮河、陝西渭河、涇河的魚類統計看,以渭河水域種類較多,有30種,洮河次之有11種,涇河則僅有4種。上中游支流中多數是鯉科、鰍科的小型魚類,另外有少數嘗科及鯰魚等, 經濟魚類為鯉、鯽、雅羅魚及鯰魚等。
歷史上,黃河流域曾經長時期作為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被譽為中華文化的搖籃。歷史上頻繁的災害,也使黃河被稱為「中國的憂患」,從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黃河決口1590次,大的遷途26次。平均三年有兩次缺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1938年黃河改道,河水南下奪淮,淹沒豫東、皖北和蘇北大片土地,受災人口1250萬,死亡89萬。
注釋:
近年,黃河水域生物遭到破壞,魚類現已不到百種。蘭州市漁業技術推廣中心技術人員認為,黃河上游生態環境惡化,水土流失致使黃河含沙量大;黃河水量受乾旱少雨日趨減少;工業城鎮廢水的污染;人為捕撈等因素,都是導致黃河生物減少的原因。
為使黃河水域生態得到修復及養護生物資源,甘肅省農牧廳漁業處從二000年開始,針對黃河甘肅段實行「增殖放流」計劃。據漁業處負責人介紹,投放數量從去年的七百餘萬尾,已增加到今年的八百萬尾,以黃河土著魚種——黃河鯉魚、鯰魚、草魚、鱅魚為主要投放對象。
河流分段
黃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種說法。黃河水利委員會以河口鎮與桃花峪劃分上、中、下游;傳統的中學教科書以河口鎮與孟津劃分上、中、下游;學者楊聯康經考察後認為以青銅峽、孟津劃分更合適;學者許韶立主張以河南省焦作市武陟縣嘉應觀作為黃河中下游分界線。下面為黃河水利委員會的劃分方案。
上游
內蒙古托克托縣河口鎮以上的黃河河段為黃河上游。上遊河段全長3472千米,流域面積38.6萬平方千米,流域面積佔全黃河總量的51.3%。上遊河段總落差3496米,平均比降為1‰;河段匯入的較大支流(流域面積1000平方千米以上)43條,徑流量佔全河的54%;上遊河段年來沙量只佔全河年來沙量的8%,水多沙少,是黃河的清水來源。上遊河道受阿尼瑪卿山、西傾山、青海南山的控制而呈S形彎曲。黃河上游根據河道特性的不同,又可分為河源段、峽谷段和沖積平原三部分。
從青海卡日曲至青海貴德龍羊峽以上部分為河源段。河源段從卡日曲始,經星宿海、扎陵湖、鄂陵湖到瑪多,繞過阿尼瑪卿山和西傾山,穿過龍羊峽到達青海貴德。該段河流大部分流經於三四千米的高原上,河流曲折迂迴,兩岸多為湖泊、沼澤、草灘,水質較清,水流穩定,產水量大。河段內有扎陵湖、鄂陵湖,兩湖海拔高程都在4260米以上,蓄水量分別為47億立方米和108億立方米,為中國最大的高原淡水湖。青海瑪多至甘肅瑪曲區間,黃河流經巴顏喀拉山與阿尼瑪卿山之間的古盆地和低山丘陵,大部分河段河谷寬闊,間或有幾段峽谷。甘肅瑪曲至青海貴德龍羊峽區間,黃河流經高山峽谷,水流湍急,水力資源豐富。發源於四川岷山的支流白河、黑河在該段內匯入黃河。
從青海龍羊峽到寧夏青銅峽部分為峽谷段。該段河道流經山地丘陵,因岩石性質的不同,形成峽谷和寬谷相間的形勢:在堅硬的片麻岩、花崗岩及南山系變質岩地段形成峽谷,在疏鬆的砂頁岩、紅色岩系地段形成寬谷。該段有龍羊峽、積石峽、劉家峽、八盤峽、青銅峽等20個峽谷,峽谷兩岸均為懸崖峭壁,河床狹窄、河道比降大、水流湍急。該段貴德至蘭州間,是黃河三個支流集中區段之一,有洮河、湟水等重要支流匯入,使黃河水量大增。龍羊峽至寧夏下河沿的幹流河段是黃河水力資源的「富礦」區,也是中國重點開發建設的水電基地之一。
從寧夏青銅峽至內蒙古托克托縣河口鎮部分為沖積平原段。黃河出青銅峽後,沿鄂爾多斯高原的西北邊界向東北方向流動,然後向東直抵河口鎮。沿河所經區域大部為荒漠和荒漠草原,基本無支流注入,幹流河床平緩,水流緩慢,兩岸有大片沖積平原,即著名的銀川平原與河套平原。沿河平原不同程度地存在洪水和凌汛災害。河套平原西起寧夏下河沿,東至內蒙古河口鎮,長達900千米,寬30~50千米,是著名的引黃灌區,灌溉歷史悠久,自古有「黃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說法。
中游
內蒙古托克托縣河口鎮至河南孟津的黃河河段為黃河中游,河長1206千米,流域面積34.4萬平方千黃河乾坤彎米,佔全流域面積的45.7%;中遊河段總落差890米,平均比降0.74‰;河段內匯入較大支流30條;區間增加的水量占黃河水量的42.5%,增加沙量佔全黃河沙量的92%,為黃河泥沙的主要來源。
河口鎮至禹門口是黃河幹流上最長的一段連續峽谷——晉陝峽谷,河段內支流絕大部分流經黃土丘陵溝壑區,水土流失嚴重,是黃河粗泥沙的主要來源,全河多年年均輸沙量16億噸中有9億噸來源於此區間;該河段比降很大,水力資源豐富,是黃河第二大水電基地;峽谷下段有著名的壺口瀑布,深槽寬僅30~50米,枯水水面落差約18米,氣勢宏偉壯觀。
禹門口至三門峽區間,黃河流經汾渭平原,河谷展寬,水流緩慢。河段兩岸為渭北及晉南黃土台塬,是陝、晉兩省的重要農業區。該河段接納了汾河、洛河、涇河、渭河、伊洛河、沁河等重要支流,是黃河下游泥沙的主要來源之一,多年年均來沙量5.5億噸。該河段在禹門口至潼關(即黃河小北幹流)的132.5千米河道,沖淤變化劇烈,河道左右擺動很不穩定。該河段在潼關附近受山嶺約束,河谷驟然縮窄,形成寬僅1000餘米的天然卡口,潼關河床的高低與黃河小北幹流、渭河下遊河道的沖淤變化有密切關系,故此有「潼關高程」這一水文術語。
三門峽至桃花峪區間的河段由小浪底而分為兩部分:小浪底以上,河道穿行於中條山、崤山之間,為黃河幹流上的最後一段峽谷;小浪底以下,河谷漸寬,是黃河由山區進入平原的過渡地段。
下游
河南孟津以下的黃河河段為黃河下游,河長786千米,流域面積僅2.3萬平方千米,佔全流域面積的3%;下遊河段總落差93.6米,平均比降0.12‰;區間增加的水量占黃河水量的3.5%。由於黃河泥沙量大,下遊河段長期淤積形成舉世聞名的「地上懸河」,黃河約束在大堤內成為海河流域與淮河流域的分水嶺。除大汶河由東平湖匯入外,本河段無較大支流匯入。
下遊河段除南岸東平湖至濟南間為低山丘陵外,其餘全靠堤防擋水,堤防總長1400餘千米。歷史上,下遊河段決口泛濫頻繁,給中華民族來了沉重的災難。由於黃河下游由西南向東北流動,冬季北部的河段先行結冰,從而形成凌汛。凌汛易於導致冰壩堵塞,造成堤防決溢,威脅也很嚴重。
下遊河段利津以下為黃河河口段。黃河入海口因泥沙淤積,不斷延伸擺動。目前黃河的入海口位於渤海灣與萊州灣交匯處,是1976年人工改道後經清水溝淤積塑造的新河道。最近40年間,黃河輸送至河口地區的泥沙平均約為10億噸/年,每年平均凈造陸地25至30平方公里。
環境保護
黃河流域在公元前3000~2000年間(黃河流域仰韶文化時期至安陽殷墟)的地理環境適宜於植被的生長與人類生產生活活動的開展,高出約2℃的氣候環境為農作物和植被的發展創造了優良的條件。在這一時期,黃河中下游流域有雷夏澤、大野澤等大量的湖泊存在。《孟子·滕文公上》曾記載黃河流域「草木暢茂,禽獸繁殖」,關中平原直到中國戰國時期依然有著「山林川穀美,天才之力多」(《歷史時期黃河中游的森林》,史念海,1981年)。
戰國以後隨著鐵農具的廣泛使用和秦國經濟中心向關中遷移,黃河流域與黃土高原的植被開始遭到破壞。由於黃河流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是中國文明的中心之地(《中國歷史地理學》,藍勇,2002 年),加之以古代中國重農輕牧的現象,黃河流域植被破壞成為長期、大量的現象。隨著公元11世紀氣候轉冷的開始,伴隨著中國經濟中心的南遷,黃河流域的生態破壞開始減少,然而森林覆蓋已經難以恢復到公元前3世紀的狀況。並隨著植被的破壞,黃土高原開始受到黃河的侵蝕而被捲走大量的土壤,形成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據科學家研究,黃河發生變化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秦朝以後,黃土高原氣溫轉寒,暴雨集中。加上黃土本身結構鬆散,很容易受侵蝕和崩塌,助長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進入黃河。二是人口迅速增長,無限制地開墾放牧,使森林毀滅,草原破壞,綠色的植被遭到嚴重破壞,黃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護層,引起嚴重的水土流失。每年,黃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四千噸寶貴的土壤被侵蝕掉,相當於一年破壞耕地五百五十萬畝!更嚴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顯著下降,造成農作物大量減產。越是減產,人們就越要多開墾荒地:越多墾荒,水土流失就更嚴重。這樣越墾越窮,越窮越墾,黃河中的泥沙也就更多,因而黃河決口、改道的次數也就越來越頻繁。把黃河治理好,關鍵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讓它隨心所欲地流入黃河。新中國成立後,科學家已經為治理黃河設計了方案。他們認為黃土高原地區應堅持牧、林為主的經營方向。一定要保護好森林資源,使失去的植被盡快恢復。要使人人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破壞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殺行為:要合理規劃利用土地,同時還要大量修築水利工程。這樣數管齊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黃河變好的夢想一定能成為現實。
發展變化
黃河斷流
從1972年起黃河經常出現斷流的情況。斷流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 全球變暖——隨著近年來全球變暖情況的加劇,一方面使得河道的蒸發量大增,另一方面春夏季上游冰川的溶化大量吸收熱量,造成內陸局部氣溫低於往常,減小了內陸和海洋之間的溫差,進而造成季風減弱,缺少季風從海面帶進內陸的水汽。雖然全球變暖使冰川融化加大上游水源的流量,卻抵消不了蒸發量的提高和季風減弱的影響效應。造成中下游的水量逐年減少。
2. 植被破壞——黃土高原地區植被破壞嚴重,缺少植被涵養的土地逐步沙漠化,蒸發量變高,土地乾燥地下水需要不停吸收流經河道才能補充。
3. 灌溉方式落後——黃河中上游流經的多為經濟較不發達的老少邊窮地區,缺少節水灌溉的技術和資金,多為大水漫灌,黃河水浪費嚴重。
①上游屬乾旱半乾旱區降水率極少,中游為主要補給區但水土流失嚴重、季節變化大,下游流域面積小,補給少;
②流域內人口增長快,人口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了糧食增長率;
③近幾十年來,隨著社會發展,黃河沿岸工業和城市用水量不斷增加,引黃灌溉面積不斷擴大;
④水庫調節能力較低,水資源管理不統一;
⑤水費低廉,低水價喚不起人們的節水意識,工農業用水浪費極大;
⑥環境污染急劇降低黃河水的利用率。
懸河
由於泥沙淤積,全長5464公里的黃河的大部分河段里,河床都高於流域內的城市、農田 ,全靠大堤約束,它因而被稱為「懸河」。那麼黃河是從什麼地方開始成為「懸河」的呢?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西南部的磴口縣,在這里,黃河河道比縣城所在地平均高出4至6米。
黃河奔流在中條山與秦嶺之間,東行經河南孟津。由這里距黃河30公里處,就是我國著名的都城洛陽。洛陽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從東周起,先後有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煬帝)、唐(武則天)、後梁、後唐等朝代在此建都,被稱為「九朝古都」。
滅殷以後,就把傳國之寶九鼎遷到洛陽,有定都洛陽之意。武王死,當時輔助成王的周、召二公,大規模地營造洛邑,分別建立王城和成周城兩座。在澗水東、水西間的為王城,即今河南洛陽王城公園一帶;在水東,即今白馬寺附近的為成周城。周平王遷都住在王城,周敬王又遷都成周城。東漢劉秀稱帝後,建都洛陽。
漢魏時的洛陽城是在成周城遺址的基礎上加以擴展的。史載洛陽城「南北九里七十步,東西六里十步」,因此,也被稱為「九六城」。
早在五六千年前,洛陽西50里處就有「仰韶文化」,可見當時的母系氏族公社制相當發達。由此為發端,愈發輝煌。
河道變遷
黃河是我國第二條大河,自遠古以來即為多泥沙河流。公元前4世紀黃河下游因河水渾濁即有「濁河」之稱。公元1世紀初,有人指出「河水重濁,號為一石而六斗泥」。唐宋以後泥沙有增無減。這些泥沙中的一部分堆積在下遊河床上,日積月累,河床淤高,全靠堤防約束,時久形成懸河。每逢伏秋大汛,防守不力,輕則漫口決溢,重則河道改徙。據歷史記載,在1946年前的三至四千年間,黃河下游決口泛濫1593次,河道因泛濫大改道共26次,決口一千多次。洪水遍及范圍北至海河,南達淮河,縱橫25萬平方公里,對中國黃淮海平原的地理環境影響巨大。
相關資料
150萬年前西候度猿人在現今山西省黃河邊的芮城縣境內出現,其後,100萬年前的藍田猿人和30萬年前的大荔猿人在黃河岸邊取魚狩獵,生活繁衍,繼續為黃河文明的誕生默默耕耘。
7萬年前山西襄汾丁村早期智人,3萬年前內蒙古烏審旗大溝灣晚期智人,奏響了古老黃河文明的序曲。
距今10000~7000年的細石器文化遺址、7000~3700年的新石器文化遺址、3700~2700年的青銅器文化遺址和出現於公元前770年的鐵器文化遺址等幾乎遍布黃河流域。從中石器時代起,黃河流域就成了我國遠古文化的發展中心。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創造發明了人工取火技術、原始畜牧業和原始農業,他們拉開了黃河文明發展的序幕。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這些帝王統領著中華民族把古代黃河文明推向了令世界矚目的輝煌頂峰。火葯、指南針、造紙、印刷術,唐詩、宋詞、元曲是黃河文明中閃閃發光的瑰寶,發明創造和科學成就不僅推動了中國的發展,而且傳播到世界各地,促進了全人類的進步。
一、我國第二長河
黃河,我國第二長河,一條5464公里長的大河,在中國北方蜿蜒流動。從高空俯瞰,它恰似一個巨大的「幾」字,又隱隱就是我們民族那獨一無二的圖騰----龍。
二、黃河的表徵
它不僅僅是一條大河。黃河,黃土地,皇帝,黃皮膚以及傳說中的中國龍,這一切黃色表徵,把這條流經中華心臟地區的濁流升華為聖河。《漢書·溝洫志》就把黃河尊為百川之首:「中國川源以百數,莫著於四瀆,而黃河為宗。」
三、黃土風成說
在久遠的地質年代,在亞洲內陸的沙漠戈壁,遍地砂石在驟冷驟 熱的嚴酷環境中被支解粉碎,直至形成粉末。內陸盛行的西北氣流, 經年累月地把它們吹向東方,粗砂落於蒙古高原,最細膩的粉末隨風飄落到今天甘肅、陝西、山西、青海、寧夏、河南6省。千百萬年的搬運堆積,終於形成了一個北起長城,南至秦嶺,西抵日月山,東達太行山的黃土高原。
四、深厚廣闊的黃土層
這是一片無與倫比的黃土,它的面積廣達41萬平方公里,黃土覆蓋厚度一般在100米以上。而隴東、陝西、晉西等地,黃土深達100到200米,蘭州地區更厚達300米以上。
五、六千年前的伊甸園
植物學家們研究發現,雖然黃土高原的降水不如南方豐沛,但養分的淋溶損失也較少,非常適合楊樹、樺樹、櫟樹、油松、雲杉和酸 棗、黃荊條等生長。那時繁茂的植被,涵養著一個溫暖多雨的伊甸園。今天山西、陝西、甘肅、寧夏等省份,分布著大片原始森林。地處中 原的河南省簡稱為「豫」,顯示在倉頡造字的時代,它仍是大象出沒之地。
六、遠古時代文明的啟蒙
在160多萬年前的山西芮城西候度人類活動遺址中,人們找到了被火燒過的動物化石和鹿角化石,在100萬年前的陝西藍田人類遺址中,人們找到了多處碳末堆積。
從那以後,藍田人、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都在黃河的臂灣里繁衍生息。直到6000年前,黃土地上出現了以半坡文明為代表的母系氏族文化。
我們的祖先,就在這樣一片綠野間狩獵採集,度過了華夏文明的金色童年。
七、歷史記述改造自然的功績
這里確實最早沐浴了文明之光,這里也難免最早被受了文明之火。上古傳說,神農氏曾教民稼穡。耐人尋味的是,神農就是炎帝,也就 是火神,他所傳授的實際上是焚林墾殖。《孟子》中記載了三皇五帝燒山林的「功績」:「當堯之時...草木暢茂,禽獸繁殖,五穀不登,禽獸逼人...堯獨憂之,舉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澤而焚之,禽獸逃匿。」
在《詩經》中,我們聽到了先民們砍伐時的吟唱:「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漪。」「伐木叮叮,鳥鳴嚶嚶。」
八、黃土高原植被第一次受大損 始皇帝統一六國,大量人口隨之進入關中,墾殖面積大增。與此同時,他大興土木,建造宮殿陵寢,大肆砍伐關中山地森林,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蒙恬擊潰匈奴,取得河套地區大片土地,隨後 實行屯墾戍邊,多次向鄂爾多斯高原地區移民,每次人數多達數十萬,原本一望無際的草原變成了農耕區。
黃河文化
黃河--詩句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李白《將進酒》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 李白《贈裴十四》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王之渙《涼州詞》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王維《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王之渙《登鸛雀樓》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李白《行路難》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劉禹錫《浪淘沙》
派出昆侖五色流,一支黃濁貫中川。--王安石《黃河》
「白花垣上望京師,黃河水流無盡時。窮秋曠野行人絕,馬首東來知是誰」
「黃河渡頭歸問津,離家幾日茱萸新」。---王昌齡
「黃河北岸海西軍,椎鼓鳴鍾天下聞。」。
「 黃河南岸是吾蜀,欲須供給家無粟」。---杜甫《黃河二首》
「望三門,三門開,黃河東去不回來」。
「責令李白改詩句,黃河之水手中來!」。---賀敬之《三門峽--梳妝台》
「古來黃河流,而今作耕地。都道變通津,滄海化為塵。」 ---元代詩人薩都剌《過古黃河堤》
「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
「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吼萬里觸龍門」。
「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
「且探虎穴向沙漠,鳴鞭走馬凌黃河」。 --李白
「獨樹臨關門,黃河向天外」。 --王維
「土花漠碧雲茫茫,黃河欲盡天蒼黃」。-- 李商隱
「黃河水白黃雲秋,行人河邊相對愁」。 --白居易
歲歲金河復玉關, 朝朝馬策與刀環。三春白雪歸青冢, 萬里黃河繞黑山。--柳中庸《徵人怨》
黃河--俗語
不見棺材不落淚,不到黃河不死心 。
黃河清,聖人出。
黃河百害,惟富一套 。
跳進黃河洗不清。
黃河面惡心善,長江面善心惡。
黃河歸來不看川,黛眉歸來不看山。
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
黃河決了口,縣官活不成。
九曲黃河十八彎,一碗河水半碗沙。
黃河尚有澄清日,豈可人無得運時。
Ⅱ 室外污水管道的閉水試驗及要求與做法
在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中,排水管道工程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項目之一。而排水管道的功能正常使用,關鍵在於管道的設計、施工和維護的質量。而單從施工方面來講,質量是否合格最重要的檢測指標是進行排水管道閉水試驗。
一、為何要進行排水管道閉水試驗
排水管道閉水試驗的目的是檢測管道的密封程度能否符合滲透允許值指標,防止管內污水滲出和地下水滲入管內。
一旦管道滲漏量超出指標值,會出現兩種嚴重的後果:
一是滲出的污水將污染地下水體,並腐蝕相鄰管線及地下構築物;
二是當地下水位較高時,地下水將滲入管道內增加管道運行負荷。
因此國家住建部頒布的國家標准《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2008明確規定,污水管道、雨污合流管道、倒虹吸管及設計要求閉水試驗的其他排水管道必須作閉水試驗。
二、影響排水管道閉水試驗的原因分析
排水管道閉水試驗能否成功,不僅僅與試驗方法有關,更是需要通過施工各工序的操作質量控制來加以保證。現就幾種排水管道閉水試驗原因分析如下。
1 由於管基墊層寬度取決於櫓底寬度,若底寬不足或槽底處理不當將是影響管道沉陷的首要成因。溝槽邊坡與支護不得當也會造成管道的位移。而沉陷和位移的程度並不是短時間可以測定出來的,在管道未形成前一般沒有明顯的量值,一旦管道形成後,沉陷和位移的量值就漸漸明顯。而人們在施工中往往只注意管道的中線和高程式控制制,而忽略了由於沉陷和位移所造成的管介面裂縫檢查,可想而知必然產生介面縫隙滲漏。復土後管道承受荷載增加,沉陷更為歷害,其介面裂縫將更大,由此就會留下隱患。
2 管基墊層和混凝土管基座對管道的整體剛度和整體均勻受力是至關重要。其寬度、厚度、密實度及混凝土強度不均就會造成局部剛度減弱。在同樣受力條件下產生局部管基座斷裂而影響閉水試驗。
另一方面在進行混凝土管基座施工中經常採用「四合一」和管墊法施工,由於側模安裝後,下料空隙小造成振搗困難,稍有疏忽,在管外底部混凝土就難以振搗密實而產生暗溝,該部位屬隱蔽部份難以直觀檢查出來,若管經小又無法在管內進行管介面密封處理。不可避免地將會產生滲漏。
3 管道安裝,特別是管介面處理是影響閉水試驗的重要工序。管道安裝容易出現的問題主要是管介面縫隙不均勻和管位錯口,將危害到管介面處理質量。常用管介面形式主要為剛性和半剛性兩種,若介面縫隙不均勻和錯口其抹帶寬度厚度也就不均勻,很容易產生裂紋。當然由於管介面清理不幹凈,砂漿配合比不當和施工工藝粗糙,且管抹帶形成後又不注意養護等也是造成抹帶空鼓和裂縫的原因。
4 管材本身滿足不了閉水試驗指標要求。盡管管材生產已列入行業管理。但有生產許可證的廠家其管材出廠檢驗僅是分批抽檢,而管道施工每節管都得經受閉水試驗的考驗。若有個別管材不合格則閉水試驗將前功盡棄。
5 檢查井砌築砂漿不飽滿,井牆粉刷分段接縫處理不當,粉刷層出現空鼓和裂縫及檢查井各方向管洞介面處理不當都是影響閉水試驗的直接原因。
三、解決影響排水管道閉水試驗各種原因的對策
1.管槽開挖要按照規范要求進行,不得超挖,特別是機械挖槽時要留有餘土人工修整。若有超挖必須用砂石進行換土處理,並要注意溝槽排水,不得使基槽長期暴露和浸水。一旦驗槽合格後要及時做好墊層。溝槽邊坡要按設計要求放足,還要結合實際情況進支護,溝槽邊不宜堆土以免塌方推移管道。總之重點在於地基承載力和溝槽穩定性的保證。
2.管道施工中必須嚴把材料關,砂、石、水泥等原材料要有試驗報告確定合格方能使用,墊層應控制寬度厚度和密實度,混凝土施工要嚴格控制配合比,注意振搗技巧使之達到密實,無蜂窩孔洞,防止空隙出現。
3.管道安裝除按高程、流水坡度和中線位置控制外,還應考慮管道穩定性,每節管兩端頭必須加管枕墊牢以避免移位。管介面要准確、縫隙均勻不錯口。介面填料和抹帶材料配合比要按要求把關,施工操作要達到密實、無空鼓和裂縫。
4.管材進場要進行檢驗,管材必須符合標准要求。外現檢查不能有蜂窩、漏漿、裂紋和損壞缺口,幾何尺寸符合規定,必要時可進行滲水試驗。
5.檢查井砌築時不得帶水作業,磚要事先淋濕,砌築灰縫要飽滿。井內外水泥砂漿抹面要壓實,內外牆抹面接縫要錯開,不能在同一個水平線上。最後一次抹面要一次成活。與井牆聯接處的管洞要填實。井砌築後要注意澆水養護。
第四、排水管道閉水試驗的步驟和方法
管道鋪設和檢查井砌築完畢並符合要求,即可進行排水管道閉水試驗。排水管道閉水試驗試驗可按以下三個步驟進行。
1.確定試驗管段,並在試驗段上下游檢查井管口處砌築閉水牆堵。為保證管洞牆堵的不透水性,也可事先在管道未安裝前封口作閉水試驗,合格後再把築有牆堵的管安裝在試驗段檢查井介面處,管牆堵也可用具有足夠剛度和密封性能的悶板頂撐在管洞處。然後往檢查井內灌水(與試驗管段連通的檢查井)。使水位達到上游管道內頂以上2米(少於2米時可灌至檢查井井口處)經24小時後再進行試驗。試驗前還得把管外兩側水抽干,不得復土。
2.試驗開始時在觀察井井壁上做一個標志,同時記下試驗開始時間。經過30分鍾以上的觀察,並記下井內水位變化情況和試驗結束時間。同時量得井身尺寸。在試驗階段還應認真檢查管道及介面否滲漏,並做好記錄以便修補。
3.根據觀測記錄,按下列公式計算滲水量.
實際平均滲水量計算出來後,按照國家標准《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2008,查出不同管徑允許滲水量並計算出試驗管段允許滲水量,然後進行比較,實際平均滲水量小於或等於允許滲水量即為合格。否則要查明原因,採取補救措施後再進行試驗直至合格。試驗合格後井內牆堵要及時拆除並清理井內管內雜物。
Ⅲ 深圳龍崗南灣中學招生網
南灣中學項目計劃施工期2009.1-2010.7,2010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南灣中學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
目錄
目錄... 1
1 項目概況... 2
2 選址區環境質量現狀... 2
3 建設期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3
4 運營期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5
5 環境保護措施... 7
5.1 施工期環境保護措施... 7
5.2 運營期環境保護措施... 8
6 風險分析... 10
7 清潔生產... 10
8 環境監理... 10
9 環保投資估算... 11
10 公眾調查... 11
11 結論與建議... 12
1 項目概況
南灣中學位於龍崗區南灣街道,選址區西面為李朗大道,北面為寶丹路,南面為空地及左庭右院住宅區,東面距離約30米為康橋紫郡住宅區,項目選址靠李朗大道一側有一綠化帶,綠化帶上架有高15米供壓10千伏的高壓線,距離本項目紅線約10m,其走向與李朗大道相同。
深圳市南灣中學是一所普通初中,總用地面積為27644.41m2,總建設面積16845m2,總投資6451.76萬元。規模按36班進行配置,招收學生人數1800人,教職工人數141人。本項目計劃施工期2009.1-2010.7,2010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
2 選址區環境質量現狀
聲環境現狀
在項目選址區、項目東南面約20m的地鐵3號線拆遷補償用地(二類居住用地)、距項目邊界30m處中城康橋花園,以及寶丹路、李朗大道靠近項目選址區邊界處,共設置5個監測點。根據雜訊現狀監測結果分析,監測點環境雜訊水平均能符合所在功能區的標准值,目前項目選址外圍主要雜訊源是交通雜訊和生活雜訊,項目選址區的雜訊是混合的區域雜訊源。總體來說,項目所在區域的聲環境質量良好。
地表水環境現狀
本項目選址區雖位於深圳水庫-東深供水渠流域二級水源保護區內。但項目污水沿西側李朗大道DN600市政污水管進入布吉污水管網系統,最終進布吉污水處理廠處理達到國家一級A標准後排入布吉河。
根據現狀監測數據,布吉河化學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石油類、總磷等均已超過Ⅴ類標准,其標准指數分別為1.31、2.29、10、1.06、2.85。超標最嚴重的為氨氮,其次為總磷。說明布吉河水質受到的有機污染很嚴重。其主要原因是布吉河流域污水管網仍不完善,仍有部分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布吉河。
大氣環境現狀
在項目選址區中心處及項目選址區東南面400m處銀浦花園設置A1、A2兩個監測點,監測點的NO2、SO2、TSP均未超標,說明該區空氣質量較好。
電磁輻射環境現狀
電磁輻射現狀監測點主要布設在10kv輸電線路外側50m帶狀區域和深圳市南灣中學建設用地范圍內的區域。工頻電磁場強度的測量高度為1.5m,測點間距為5m,共布設11個點。監測結果顯示深圳市南灣中學建設用地周圍環境電磁輻射水平明顯低於《500kv超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范》(HJ/T24-1998)中推薦的標准限值,即工頻電場強度:4000v/m,工頻磁感應強度:0.1mT;無線電干擾低於《高壓交流架空送電無線電干擾限值》(GB15707-1995)距邊導線投影20m處,對110kv電壓等級,晴天條件下,頻率為0.5MHz時,無線電干擾限值46dB(uv/m)的要求。說明本項目西南側綠化帶上的10KV高壓線電磁輻射對本項目的影響是在可接受的范圍內。
3 建設期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水土流失
項目施工期間如果不採取任何水土保持措施,由於項目的動土面積較大,達到27644.41平方米,項目施工期間的年平均水土流失總量達到了392噸。在採取較為完備的水土保持措施後(施工期間採取平整、壓實、建立沉砂池等積極有效的措施),水土流失強度和水土流失量下降很多,其水土流失強度甚至低於微度侵蝕,採取較完備的水土保持措施條件下的水土流失量是不採取水保措施時的0.5%。由此可見,在施工期間採取較完備的水土保持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
水環境影響
施工期混凝土主要使用商品混凝土,基本不排放廢水。施工廢水主要來自於施工機械設備的維修、清洗產生的少量廢水,其成分主要是石油類污染物。因此,應對施工廢水採取適當的措施,避免其直接排入水體。
施工人員生活污水日產生量為13.5m3/d,污染物排放量為CODcr5.4kg/d,BOD52.7kg/d,SS3.0kg/d,NH3-N0.34kg/d。建議施工工地應建設化糞池和臨時管道,將施工期工人的生活污水經化糞池預處理後排入旁邊小區的市政污水管達標排放。
施工雜訊
土石方、打樁、裝修階段晝間在距離聲源點40米處可以達標,結構階段在距離聲源點65米處可以達標;裝修階段夜間在距離聲源點120米處可以達標,土石方、結構階段夜間在距離聲源點360米處方可以達標。考慮到本項目距離周邊敏感點較近,均在23~200m范圍內,康橋花園距項目紅線最近的距離僅30m,因此本項目應禁止在夜間和午間休息時間施工,避免對周邊聲環境造成影響。並在居民區處設臨時隔聲屏,雜訊大的機械設立在遠離居民區一側,改變傳統的打樁方式,採用螺旋、靜壓、噴注式等低雜訊新打樁技術。
大氣環境影響
本項目周邊大氣環境敏感點主要是選址區東側的中城康橋花園(E向30m)和東南側的左庭右院(SSE向150m)和康橋外國語實驗學校(SE向170m),項目施工期產生的揚塵可能對其產生一定的影響。但距離施工地50m處,灑水的情況下TSP濃度已經小於廣東省地方標准《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中第二時段的二級標准(1.0mg/m3)。因此,本環評要求建設方在施工期應對運輸的道路及時清掃和澆水,並加強施工管理,配置工地細目滯塵防護網,採用商品混凝土,同時必須採用封閉車輛運輸,以便最大程度減少揚塵對周圍大氣環境的影響。
施工期固體廢物
施工期固體廢物主要包括施工人員生活垃圾和建築垃圾。
生活垃圾主要以有機廢物為主,污染物含量很高。其含有的BOD5、COD、大腸桿菌等對項目附近的環境產生不良影響。
建築垃圾主要為無機類廢物,施工中的下腳料,如棄土磚瓦、混凝碎塊等,也包括一些裝飾材料中的有機成份,如廢油漆、塗料(危險廢物)等。對於這些固體廢物應集中處理,應及時清運出施工區域。如處理不當,不但影響景觀,還會影響周圍的環境。本項目總建築面積約為16845m2,一般建築垃圾按50~150kg/m2計算,則產生的建築垃圾為842噸~2527噸。
棄土產生於土石方階段,包括基坑開挖、挖掘土石方等。挖方產生的土石方可先用於填方,多出部分可用於填平道路和低窪地。棄土產生量約1000m3,送往建築垃圾填埋場填埋,對環境影響不大。
施工期景觀影響分析
施工期景觀影響是暫時的,並且主要是視覺上的影響,通過加強管理,及時覆綠可減輕施工對景觀的破壞。
4 運營期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大氣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南灣中學在運營期間的大氣污染源主要包括柴油發電機的燃油廢氣和食堂油煙兩個方面。
本項目備用一台150KW的發電機組,當發電機運轉時會因柴油燃燒排放出一定量的尾氣,該廢氣中主要含有煙塵、SO2及NOx,排放速率分別為0.15kg/h、0.33kg/h、0.07kg/h,其排放速率均低於《廣東省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第二時段的二級排放標准,其對周邊大氣環境影響有限。
本項目教工食堂設置3個灶頭,按照國家《飲食業油煙排放標准》(試行)(GB 18483-2001)屬於中型餐飲業,根據要求:「中型飲食業單位油煙最高允許排放濃度為2.0mg/m3,且凈化設施最低去除效率為75%」。本項目所排放的食堂油煙濃度為4.23mg/m3,須設置油煙處理系統,裝置的油煙處理效率應達到70%以上。經過處理達標後的油煙通過預留的專用煙道排放,且應注意排氣筒朝向不應對著東側康橋花園的方向。
由於長期生活在存在危害污染物的室內環境中,將會因污染物的不斷累積而誘發各種疾病,危害人體健康。因此,室內大氣必須採取必要的室內空氣污染物控制措施,使其達到室內空氣環境的相關標准,減少對人體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
聲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1、受本項目播音喇叭影響的是項目西南面規劃的二類居住用地的居民。但播音喇叭的雜訊影響程度受人為因素的控制很強,它取決於廣播時間、設備的頻率等。因此,南灣中學必須對播音喇叭的使用加強管理,避免在中午、晚上休息時間進行高音廣播。使用播音喇叭時盡量控制聲量,不可發生擾民情況。
2、本項目的備用發電機房、水泵房等設備均布置在綜合後勤樓一樓設備房,機械雜訊如果僅僅經過牆壁的隔離和空間距離進行衰減,達到室外時,風機、水泵雜訊可達到晝間2類標准60dB(A),但超過夜間的50dB(A)的標准。因此,必須對發電機採用有針對性的雜訊防治和減振措施。另外,根據測算,發電機和風機對周圍圖書館、實驗樓等區域聲環境的影響不大,均滿足了晝間2類雜訊標准要求。
水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項目排水體制採用雨、污水嚴格分流的排水體制。本報告建議建設兩個675m3雨水收集池。項目屋頂、道路、綠地的雨水通過雨水管道、排水溝等排水系統匯集至收集池,收集的雨水用於綠化、澆灑道路等用水,多餘的雨水直接排入市政雨水干管。生活污水經各棟建築排水管匯入學校管網,經化糞池、隔油池預處理後,排入西側李朗大道市政污水干管,最後進入布吉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
深圳市南灣中學排放廢水主要為生活污水,其生活污染物排放量分別為CODcr 46.6kg/d,BOD5 23.3kg/d,SS 25.7kg/d,NH3-N 2.9kg/d。污染物排放量,該區域屬於布吉污水處理廠的服務范圍,目前該污水處理廠及其配套管網已經開始建設,2010年將建成投產。本項目與其建設同步,能夠保證運營期項目污水經污水處理設施後可排入市政污水干管再進入布吉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避免污水直接污染深圳水庫-東深供水渠流域二級水源保護區。如果本項目竣工後,布吉污水處理廠及其配套管網尚未建成,建議學校延期招生。
另外1t的實驗廢水是危險廢物,送往有資質的單位危險廢物處理單位處理,避免對環境造成影響。
固體廢物環境影響
本項目產生的生活垃圾中含有可回收利用的成分,應合理分類,實現資源的回用。對於廢舊電池、實驗室產生的廢瓶等危險廢物應單獨收集,交由危險廢物處理部門回收處理。
外環境影響
本項目所受外環境影響主要來自於李朗大道交通雜訊、汽車尾氣以及沿路高壓線電磁輻射的影響。通過前述分析預測表明,各污染源對本項目的影響均不大。由平面布置圖可以看出,本項目在靠近公路和高壓線的區域布置的是運動場、操場等,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影響較小。第一排建築距離公路100m以上,並且有傾斜坡度的綠化帶,道路交通雜訊對項目的影響亦不大。綜合考慮,外環境對項目的影響在可接受范圍內。
5 環境保護措施
5.1 施工期環境保護措施
水土流失保護措施
由於本項目的動土面積大於2萬立方米,因此應向深圳市水務局報送《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同時建議在施工場地平整前期,應根據需要,依地形在場地下游設置圍堰作為臨時攔擋,避免開挖土石方流失。結合地形特點,盡量減少挖填方。施工場地周圍設排水溝,在出口處設沉砂池。
施工人員生活污水環境保護措施
施工場地應設置處理施工人員生活污水的隔油池、化糞池,以及處理施工期鑽井產生的泥漿水、施工機械清洗廢水的沉澱池,確保施工期間產生的廢污水能夠達標排放,澄清水回用於生產。生活污水經化糞池預處理後,通過臨時管道接入旁邊小區的市政污水管網達標排放。
大氣環境保護措施
運載余泥和建築材料的車輛進出工地時需清洗,特別在進場口處設淺水池以清洗車輪;施工期間,對於工地內裸露地面,應採取灑水、覆蓋防塵布、防塵網或植被綠化等措施抑制揚塵;採取建築材料、建築垃圾的防塵管理措施等措施,減少施工期揚塵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聲環境保護措施
禁止夜間和午間施工;選擇低雜訊設備;在臨近居民小區等敏感點的項目紅線邊界外圍,修建臨時隔聲屏;環境保護部門要對其加強管理、監督,實施環境監理制度;運輸車輛在行經敏感區時應嚴格落實禁鳴喇叭等措施減少雜訊的影響。
固廢環境保護措施
對於項目挖填方產生的棄土和建築垃圾,應按要求運輸至指定的建築垃圾及余泥渣土受納場。
對於廢油漆、塗料等危險廢物,可採用容器進行收集,並交由危險廢物處理站處理。施工人員生活垃圾統一交生活垃圾填埋場或焚燒場處理。
5.2 運營期環境保護措施
大氣污染防治措施
1、食堂應安裝與其規模相匹配的油煙、廢氣凈化裝置和專門的煙道,油煙排氣筒出口應高於食堂所在樓層的最高點1.5米以上;排氣筒出口的朝向應避開東側的康橋花園。
2、使用低雜訊,帶凈化裝置的柴油發電器,並且備用柴油發電機使用含硫率低於0.2%的輕柴油。
3、室內裝修應使用環保型裝修材料,不使用含有汞類、醛類、放射性元素超標等一些對人體影響較大的裝修材料。
4、項目工程竣工時,建設單位要按照《民用建築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要求對室內環境質量進行檢查驗收,委託有資質的檢測機構對建築工程室內氡、甲醛、苯、氨、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TVOC)的含量指標進行檢測。建築工程室內有害物質含量指標不符合《民用建築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規定的,不得投入使用。
5、化學實驗室廢氣通過通風廚,經專用通道至樓頂排氣筒排放,並避免排氣筒朝向居民小區。
環境雜訊環境保護措施
1、發電機、水泵、風機等設備機房要採用隔音消聲和減震措施。
2、使用播音喇叭應選擇合適的功率,使用時間應避開中午和晚上休息時間。
水環境保護防治措施
1、建設化糞池、隔油池,生活污水經預處理後達到《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中第二時段三級標准後方可排入西側李朗大道的市政污水管網。
2、食堂廢水排放應經過隔油裝置預行處理。
3、化學實驗室含有重金屬、酸鹼的廢水應統一收集後委託有資質的危廢處理單位進行處理。
4、項目實行雨污分流。在項目綠地處採用雨水滲透設施,在地下設置兩個15m*15m*3m的雨水收集池,並將屋頂、球場、道路和綠地承接的雨水通過獨立的雨水管道攔截到地下貯水池。收集的雨水經過簡單的格柵過濾——沉澱池沉澱處理後,用於綠化用水和路面沖刷。
生活垃圾的處理措施
1、應將生活垃圾、辦公垃圾分類處理,對其中可回收的部分進行回收處置,不可回收部分統一收集後交由環衛部門定期清運。
2、食堂泔水廢渣委託污染治理專業運營單位集中處理。
3、對廢舊電池、廢舊電子產品、實驗室酸鹼廢液等屬危險廢物,須單獨收集後交由有資質的危險廢物處理單位進行處理或處置。
綠化措施
1、建議增加球場、操場、空地的綠化面積,加強綠化建設。在停車場、空地、人行道等地,使用植草格、植草磚等建造綠色空間,提高植被覆蓋率。
2、充分利用屋頂、牆體等空間,實行立體綠化,以彌補綠地不足,擴大綠化覆蓋面積。
3、充分利用鄉土植物,增加觀賞價值高、適應性強的稀有植物品種,嚴禁採用有害外來物種,以避免有害種生態入侵的危害;栽植多種類型的植物,喬、灌、草相結合構成層次豐富的植物群落,最大限度的保持區域內的物種多樣性。
4、項目的道路要開展道路綠化。兩側綠化帶寬度大於或等於1.5m的,應以種植喬木為主,並宜喬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結合。
外環境污染防治措施
1、在臨道路一側設置圍牆,校園內設置喬、灌、草相結合的綠化帶,既可吸附和凈化汽車尾氣,起到美化景觀的效果,又可以適當降低雜訊。
2、對於學校瀕臨的道路,應與交管部門協商,在學校路段設置禁止鳴笛的警戒牌,並設置電子眼和提示牌,最大限度的降低交通雜訊對本項目的影響。
3、為防止交通事故,在學校兩個主入口處的道路設置減速帶,還要設紅綠燈控制車輛或建人行天橋。
6 風險分析
本項目風險主要來自項目化糞池的沼氣安全、化學實驗室風險、火災風險、學生交通安全風險、雨水收集池等。這些風險在項目運行過程中都必須得到足夠的重視,嚴格按照各項規定辦事,做好預防措施。建立突發事故應急預案,通過預案的編制,建立反應靈敏,運轉有效的應對突發事故的指揮系統和處置體系,力求預案貼近實際,可操作性強,一旦突發事故,各部門和各工作機構能按本預案協同聯動,果斷處置,將損失降至最低。
7 清潔生產
本項目施工期應嚴格執行《民用建築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規定,建設過程中貫徹綠色建築的理念。運營期則應執行《深圳市綠色學校(中學)考評標准》、《綠色建築技術導則》、《深圳市節約用水條例》、《深圳經濟特區建築節能條例》、《深圳經濟特區建築節能條例》等相關規定,詳見第8章。
8 環境監理
施工期環境監理的內容
根據本項目特點,確定水環境、大氣環境和聲環境作為本次監理的主要內容。
施工雜訊的控制:由環境監督小組定時的測定施工期的雜訊,確定是否達到標准,檢查是否採取了本評價提出的降低雜訊的措施。
余泥、渣土的監控:由環境監督小組統計每天產生以及清運的淤泥、渣土量,督促施工單位按照制定時間和地點清運淤泥、渣土。
水土流失的監控:由環境監督小組監督施工現場對本評價提出的水土保護措施的落實情況,是否對棄土堆採取了水土保持措施,是否對裸地進行了平整和壓實,是否開始進行植被恢復及其進展。
施工揚塵的監控:由環境監督小組定時測定施工期的大氣質量情況,確定是否達到標准,檢查是否採取了本評價提出的揚塵的防治措施。
施工人員駐地的監控:由環境監督小組監督施工工人駐地的生活污水是否集中收集後經過簡易化糞池後排放。生活垃圾是否設置收集裝置收集並定期清運。
運營期環境管理的職責:
1、貫徹執行環境保護法規和標准;
2、建立各種環境管理制度,並經常檢查督促;
3、編制該項目環境保護規劃工作,並組織實施;
4、領導並組織該項目的環境監測工作,建立監控檔案;
5、搞好環境教育和技術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素質;
6、建立該項目污染物排放和環境保護設施運轉規章制度;
7、負責環境管理日常工作和周圍地區環境保護部門及其它社會各界的協調工作;
8、參與突發性事故的應變處理工作;
9 環保投資估算
根據本項目的投資和所提出的環境保護措施,估算項目環保投資為300萬元。
10 公眾調查
經過現場調查和分析,項目周邊居民對本項目是持贊成態度的。建設單位對公眾調查及結果進行認真研究並仔細考慮,完全接受公眾的意見。
施工過程中實施環境監理,嚴格落實各項環保措施。一旦發生投訴,建設方應理智對待,並且及時解決。
11 結論與建議
深圳市南灣中學屬於社會公益事業,項目建設後,填補了南灣街道中學的學位缺口,滿足由南灣街道經濟增長帶來的教育需求,保障公民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具有極大的社會效益。
根據報告中的分析,其建設符合深圳市城市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平面布局基本合理。深圳市南灣中學在施工期和運營期對周圍環境將產生一定的影響,外環境也將對項目產生一定的影響。在嚴格採取本項目所提各項環保措施的情況下,這些影響均在環境可接受的范圍內。
綜上所述,本項目在遵守各項環境保護法規,採取有效的污染控制措施情況下,其選址和建設從環境保護角度分析是合理和可行的。
根據《深圳市城市規劃標准與准則》的要求,學校的綠地率應≥40%,因此建議建設單位提高項目綠化率,保證不低於40%,即綠地面積不小於11057.76m2。本項目的建設要與布吉污水處理廠的建設進度相銜接,如果本項目竣工後,布吉污水處理廠及其配套管網尚未建成,建議學校延期招生
Ⅳ 深基坑鋼板樁與污水管道沖突處不能打鋼板樁,缺口如何加固
噴射混凝土漿對土體進行加固,或者也可以階梯裝開挖,對土體分層加固。
Ⅳ 生活污水怎麼處理呢
污水,通常指受一定污染的、來自生活和生產的廢棄水。大白話說就是,某個特定場合不需要、想要廢棄的水就是污水。比如家裡的自來水,對人類說是用來飲用的,肯定不是污水,但對於某些工業場所需求來說,就是污水 那是什麼讓原本清純可愛的水君變得渾濁不堪、惹人憎惡呢?水中的污染物通常可分為三大類,即生物性、物理性和化學性污染物。生物性污染物包括細菌、病毒和寄生蟲。到目前為止,有關致病細菌和寄生蟲的研究較多,且已有較好的滅活方法。但對致病病毒的研究尚不夠充分,也沒有公認的病毒滅活要求標准。物理性污染物包括懸浮物、熱污染和放射性污染。其中放射性污染危害最大,但一般存在於局部地區。化學性污染物包括有機和無機化合物。隨著痕量分析技術的發展,至今從源水中檢出的化學性污染物已達2500種以上。
那用什麼來具體描述水受污染的程度呢?水質指標就是我們用來定量描述水質的東東。常見的水質指標有COD(化學需氧量)、BOD5(5日生化需氧量)、氨氮、TN(總氮)、TP(總磷)、pH、大腸菌群等,其中COD應該是最為廣泛熟知的指標,一般籠統的介紹水質,都是用這個,比較清晰。二、污水的最終出路,一般來講,城市污水包括生活污水、工業廢水、雨水徑流。生活污水占絕大部分,來自我們的日常生活(洗澡、洗衣服、廚房、部分雨水、商場、單位、洗車點等等等等都會產生污水),通過排水管網輸送至集中地污水處理設施(也就是污水處理廠,大部分地區都有的啦)。工業廢水來自產生集中的生產部門,比如工廠、實驗室、工業園區等,一般是處理至合適水質後排至污水管網,與生活污水一起處理。雨水比較特殊:除特殊地區的雨水徑流作為工業廢水對待外,大部分分為兩種情況:經濟發達的,建設單獨的雨水管網,即雨污分流模式,這樣生活污水送去處理,雨水可處理可排放(在中國初雨肯定有污染,但生活污水還來不及處理呢,怎麼還顧得上雨水呢?);或者不單獨建設雨水管網,二者共用管網,即雨污合流模式,這種模式下,旱季不會有問題,污水全部送去處理,但在雨季下,由於水量激增,可能超過管網的容納能力,多餘的水量就會溢流出處理體系,由於這裡面混合了部分污水,就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從這大家也該看出來了,水處理明顯受經濟制約的)那水處理後去哪了呢?一般三個去向:(1)向地表水體排放,這是最常見的啦。一般包括排放到海洋、湖泊、小河甚至沙漠等。不用擔心污染,在制定排放標准時,就已經考慮到受納水體的環境承載容量了。但要是偷排的話,那肯定要污染了。《污水綜合排放標准》規定了不同場合下水質的排放標准。(2)工農業利用,水質達到一定標准,就可以利用了,如綠地灌溉、沖洗廁所、洗車、工藝用水、冷卻用水、鍋爐補充水等。(3)地下水回灌。部分地區由於對水資源採用過度,會導致地下水枯竭,所以需要回灌,保持一定的水量。注意哦:涉及到地下水一定要慎重,因為地下水的修復要比地表水的修復難得多得多得多得多。
三、污水的處理方法這個是這個行業的核心了。污水的處理方法很多,有物理方法、化學方法、生物方法等。按照污水廠的分類,一般包括一級處理、二級處理、深度處理等。不同方法的選擇,取決於進水水質(即原水水質)、出水水質、處理設施佔地、投資、成本等要求,物理方法就是過濾、沉澱等,例如污水廠必備的格柵、沉砂池、氣浮池等。化學方法一般是混凝沉澱,例如化學除磷。生物方法包括好氧處理、厭氧處理等。活性污泥法是好氧處理最經典的工藝,在此基礎上衍生出了
延時曝氣、深井曝氣、AB法、氧化溝、AAO等多種工藝。對污水的處理,也從簡單的色度去除,到有機污染物的去除,提升到脫氮除磷,與之對應的,不斷出現不同的工藝組合。此外,為了達到更高的水質要求,人們還廣泛的使用超濾、納濾、反滲透等處理工藝。
Ⅵ 城市供水
一、概述
深圳市地處華南地區,年平均降雨量1966.3mm,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20.51×108m3,人均水資源量250m3(2005年),人均淡水資源佔有量僅為全國的九分之一和廣東省的六分之一。淡水資源的短缺給深圳市人民生活和經濟發展帶來較大影響,市政府實行向水傾斜的政策,大力加強城市供水工程的建設。全市現有水源工程在97%供水保證率時的總可供水量為15.04×108m3,在東部供水二期工程和北線引水工程實施後,全市水源工程在97%供水保證率時的總可供水量為19.27×108m3,其中境外引水15.93×108m3,本地及其他水源3.34×108m3,基本滿足了工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的需要。隨著人口、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深圳市今後用水量將持續增長,預測2020年全市人口將達到1014萬人,GDP達到2萬億元人民幣,預測屆時需水量達到26×108m3。
深圳市供水水源主要以境外引水和本地水為主,兼有少量地下水和海水利用。境外引水主要依託東深供水工程和東部供水工程兩大境外調水水源工程,以供水網路干線及其支線、龍口-西坑供水工程、北環管道以及深圳水庫東側沙灣泵站為原水輸配系統,實現東深引水、東部引水和本地水源相互連通、合理調配。境外引水及輸配水工程聯合本地蓄水工程形成了全市供水水源網路系統。
深圳市城市供水水廠屬多中心、組團式布局,水廠建設點多面廣,供水規模、技術狀況參差不齊,既有設施、設備、工藝先進,自動化程度較高的大型水廠,又有設施設備簡陋、陳舊、落後的中、小型水廠。目前全市共有供水企業近27家,水廠59座,日供水能力約590.5×104m3,供水管道長度約1.3×104km,用水人口接近1300萬人次,2006年全市主要供水企業總供水量14.5×108m3。
二、城市水資源現狀
(一)水文氣象
深圳市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日照時間長。年平均氣溫為225℃,實測最高氣溫為38.7℃,實測最低氣溫為0.2℃,無霜期為355d,年平均日照時數1933.8h,年平均濕度76.8%。該市位於東亞季風區,受季風環流控制,冬半年和夏半年氣流明顯交替,影響到四季的氣候變化。海洋對該市氣候影響較大,使深圳地區氣溫的年較差及日較差都較小,年降雨量大,雨日多,大氣溫度高。海岸山脈等地貌帶的存在,使得冬季氣溫南北差異較大,風速自南向北遞減。
(二)降雨
深圳市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966.3 m m,降水量在地區上的分布主要受海岸山脈等地貌帶影響,呈東南向西北遞減的趨勢。多年平均雨量:東部地區在2000 m m以上,中部地區在1700~2000 m m,西部地區在1700mm以下。
深圳市降水從成因上分析,由台風帶來的台風雨量在全年的降水量中所佔比重較大。據1950~1979年30年的資料統計,多年平均台風雨量為689.0mm,佔多年平均降水量的36%。最大年份的台風雨量可達1648mm(1964年),占當年降水量的69%。深圳市降水的另一個特點是降水強度大,暴雨多。多年平均年暴雨量約占年降水量的40%左右。降雨量的年內分配很不均勻,多年平均汛期4~9月降水量佔全年降水的85.3%。
(三)蒸發
深圳市氣候炎熱,常風較大,多年平均降雨量大,水面蒸發量也大。根據多年資料統計計算,多年平均蒸發量為1752mm。
水面蒸發量年內分配不平衡,汛期(4月至9月)氣溫高,水面蒸發大,蒸發佔全年的54.8%;非汛期(10月至次年3月)氣溫低,水面蒸發小,蒸發佔全年的45.2%。
經分析,1980年以後,深圳市的水庫蒸發能力有增加的趨勢,其中1990年以後,水面蒸發能力明顯比1980~1990年這十年有所增加,增幅達16%。
蒸發量在空間上變化總的趨勢是由東南向西北內陸遞減(圖2-1-8)。
圖2-1-8 鐵崗水庫蒸發量變化過程線
(四)水資源總量
一定區域內的水資源總量是指當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產水量,即地表徑流量與地下水資源量的總和。
1.地表水資源
深圳市地表徑流量主要靠降雨補給。根據《深圳市水資源綜合規劃》成果,深圳市多年平均徑流總量為19.18×108m3,50%、75%和97%保證率時年徑流總量分別為18.28×108m3、13.90×108m3和7.70×108m3。
2.地下水資源
深圳市地下水按其儲存條件、水理性質和水力特徵,可分為鬆散岩類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岩溶水三大類型。地下水資源總儲量為10.34×108m3,其中以徑流形式存在的地下水儲量約為5.85×108m3(即可變儲量)。
3.水資源總量
根據以上分析,深圳市地表水資源總量為19.18×108m3,地下水資源總量為5.65×108m3,扣除重復計算量4.34×108m3,則深圳市水資源總量為20.5×108m3。
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1966.3mm中約有56%形成河川徑流,其餘約44%消耗於地表水體、植被、土壤的蒸散發和潛水蒸發;年降水量中有23%入滲地下補給地下水,成為地下水資源,其餘部分主要消耗於潛水蒸發。這基本符合深圳市自然地理特點和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三水轉化規律。
4.河流水系
深圳市境內共有大小河流310餘條(含其支流在內),其中,流域面積大於10km2的河流69條,大於100km2的河流5條,主要是觀瀾河、龍崗河、坪山河、深圳河和茅洲河。在310條河流中有71條河流為感潮河流。小河溝數目多、分布廣、幹流短是深圳市水系的一個特點。
深圳市主要河流概況見表2-1-7
表2-1-7 深圳市主要河流概況
續表
5.現狀供水量匯總
深圳市的供水主要來自境內的中、小型蓄水工程和境外引水工程,地下水工程一般作為部分廠家自備水源。
圖2-1-9 2006年深圳市供水量統計圖
2006年,全市總供水量17.31×108 m 3,其中境外引水總量11.89×108 m 3,占總供水量的68.7%。特區為5.31×108m3,寶安區為3.76×108m3,龍崗區為2.82×108m3。供水量組成為地表水源供水16.76×108m3,占總供水量的68.7%,地下水源供水5541×104m3,占總供水量的3.2%,污水處理回用42×104m3,占總供水量的0.02%。2006年深圳市行政區分區供水量見表2-1-8,供水量統計圖見圖2-1-9。
表2-1-8 2006年深圳市行政分區供水量 單位:×104m 3
三、供水工程現狀
(一)供水格局
目前在供水格局上,深圳市已形成以特區內片區、寶安片區(含光明新區)和龍崗片區為三大單元的分區供水格局。
特區內水源和原水輸配管網發展較為完善,已初步形成由北環輸水干管供給東深水和由供水網路干線供給東部水的供水系統。在境外工程檢修期,主要由深圳、梅林、西瀝和長嶺陂水庫調蓄水量供給。
寶安片區主要利用供水網路干線引入東部水,龍西工程引入東深水,結合鐵崗、石岩、長流陂等調蓄水庫形成主要供水水源網路。其中寶安區中西部(寶安中心組團、西部高新組團和西部工業組團)主要依靠鐵石支線、石松支線引入東部原水,以及鐵崗、石岩水庫的調蓄水量供給,東部龍華、觀瀾片區(中部綜合組團)以通過西坑水庫取用龍西供水工程分自龍口泵站的東深水為主。
龍崗片區水源由東部水源、東深水源及本地水源3部分組成。本地水源相對較缺乏,只能滿足各街道少量用水,大部分原水依靠東部供水工程和東深供水工程供給,其中東部原水通過供水網路干線,經坪地支線、橫崗調蓄工程、大山陂應急供水工程、炳坑水庫應急供水工程供給;東深原水依靠龍口泵站和沙灣泵站供給。正在建設的大鵬半島原水工程將把東部水送至赤坳水庫進行調蓄,並送至葵涌徑心水庫供給大鵬半島。
(二)供水工程
深圳市供水工程現狀,主要包括境外引水工程、輸配水工程、蓄水工程以及少量的提水、地下水和海水利用工程。
1.境外引水工程
深圳市的境外水源來自東江。東深供水工程和東部供水水源工程是深圳市兩大境外水源骨幹工程。
東-深供水工程是向香港、深圳市以及工程沿線東莞市城鎮提供東江原水的跨流域大型調水工程。工程設計供水規模為24.23×108 m 3/a,設計流量為100 m 3/s,其用水量分配為:香港11.0×108 m 3,深圳市8.73×108m3,沿線4.0×108m3,機動富餘水量0.5×108m3。
東部供水水源工程分為兩期,一期工程取水量為3.5×108 m 3/a,設計流量15 m 3/s。目前正在建設東部水源二期工程,工程取水量為3.7×108m3/a,設計流量15m3/s。兩期工程建成後,東部供水水源工程可引水7.2×108m3/a。
2.輸配水工程
為實現境外引水與本地水庫聯合調度,深圳市興建了供水網路干線、北環輸水干管以及北線引水工程等輸水工程,通過鐵石支線、石松支線、坪地支線、橫崗調蓄工程、龍口-西坑供水工程等支線工程,連通深圳、西瀝、松子坑、清林徑、鐵崗、石岩等調蓄水庫,將東江原水輸送到全市各個片區,形成東部水和東深水的雙水源供水保證體系。目前,全市已建及在建各級配套輔助水支線15條,總長213.7km。
3.蓄水工程
截至2006年,全市共有蓄水水庫173座,其中供水水庫有124座,包括中型水庫10座,小(1)型水庫62座,小(2)型水庫52座,供水水庫在50%、75%和97%保證率情況下的可供水量分別為4.04×108m3、3.31×108m3和2.69×108m3。
4.其他供水工程
深圳市目前建成較大的河道提引水工程有2處,分別位於茅洲河和觀瀾河。茅洲河提水能力為5 m 3/s,觀瀾河提水工程提水能力為6 m 3/s。全市每年還有少量的地下水開采工程,年開采量約0.55×108 m 3,其中淺層地下水0.23×108m3,深層地下水0.32×108m3。深圳市是一個擁有豐富海水資源的區域,目前全市尚無海水淡化工程,海水基本用於電力企業的工業冷卻水,2006年深圳市海水直接利用量為72.9×108m3。
四、城市供水工程規劃與實施
(一)水源規劃格局
為確保深圳市供水安全,全市規劃新建與擴建水庫,修建儲備水源工程,開展非傳統水資源利用、完善供水網路建設和配套水廠建設。
通過水資源合理配置,深圳市城市供水今後總體布局將形成以東江徑流、本地水庫自產水和海水為「源」,以東部供水水源工程、東深供水工程和供水網路干線、北線引水工程等輸水工程為「線」,以深圳、鐵崗、公明、松子坑、清林徑和海灣等水庫為「調蓄中心」,以凈水廠為「點」的跨流域、跨區域的引、蓄、提、供、用協調統一的城市供水水資源開發利用體系。
(二)水源建設
1)境外水源工程建設:完成東部供水二期工程。
2)蓄水工程建設:新建東涌水庫、洞梓水庫、徑子水庫共3坐水庫;擴建鐵崗水庫、銅鑼徑水庫、長嶺皮水庫、松子坑水庫、鵝頸水庫、徑心水庫、甘坑水庫、鐵坑水庫和打馬瀝水庫9座水庫。新建、擴建水庫97%保證率下的新增供水量為1960×104m3,增加調蓄庫容1.20×108m3。
3)儲備水源建設:建成清林徑引水調蓄工程、公明供水調蓄工程、海灣水庫工程,增加調蓄庫容4.0×108m3。
4)供水網路建設:完成北線引水工程(120×104m3/d)、大鵬半島支線供水工程(沙湖-葵涌段)(40×104m3/d)、大鵬半島水源工程-壩光支線工程(30×104m3/d)、鹽田支線供水工程(18×104m3/d)、大工業城支線供水工程(55×104m3/d)6條分區分片供水的輸配水工程建設。
5)非傳統水資源開發利用建設:實施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雨水利用工程、龍華二線拓展區雨水利用工程、深圳市僑香村經濟適用房住宅區、龍崗高級技工學校雨水利用工程及蓮花山公園雨洪利用工程;開展南山蛇口(2.7×104t/d)、福華德電廠(0.2×104t/d)海水淡化及鹽田、南山、大鵬半島片區海水直接利用試點工程建設;建設以南山、福田、濱河、羅芳、西麗、草埔等污水處理廠為主體的污水回用工程片區,開展蛇口、人民大廈、中銀小區、鯨山別墅區、越眾小區、翠園小區及福華大廈等中水回用試點工程建設。
(三)城市供水水廠
新建南山水廠、紅木山水廠、光明水廠、朱坳水廠(四期)、鳳凰水廠、石岩水廠、獺湖水廠、大工業城水廠等主要水廠;擴建蛇口東濱水廠、筆架山水廠、鹽田水廠、甲子塘水廠、五指耙水廠、觀瀾茜坑水廠、荷坳水廠、南坑水廠、苗坑水廠、鵝公嶺水廠、坪地水廠及中心城水廠等主要水廠。新建和擴建水廠新增規模246×104m3/d。
五、環境影響評價
(一)供水水源水環境現狀
1.供水水庫
根據現狀調查,深圳市主要供水水庫水質總體狀況良好,絕大部分水庫均為Ⅱ類水水質,深圳水庫、鐵崗水庫、赤坳水庫在個別水期內均達到Ⅰ類水水質標准,水質狀況進一步好轉。深圳市已劃定水源保護區的28座水庫中,僅7座水庫水質超標,其中5座均為未設常規監測斷面的水庫,其餘2座位於石岩水庫和羅田水庫,主要超標物為COD和高錳酸鹽,超標的主要原因為入庫支流的COD貢獻率較大,應採取措施,進一步控制入庫支流的污染負荷。深圳市飲用水水源地營養狀態總體良好,僅個別水庫有輕度富營養化,這部分水庫數量僅占評價水庫數量的7%。2005年深圳市主要水庫水質評價結果匯總見表2-1-9。
2.提水河道
據最新河道普查結果,由於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的排放和雨污混流,全市大小河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絕大部分達不到水功能、水質的要求。作為深圳市供水水源的茅洲河與觀瀾河水環境質量逐年惡化,水污染問題顯得尤為突出。
表2-1-9 2005年深圳市主要水庫水質評價結果總表
1)茅洲河:茅洲河上游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生化需氧量、非離子氨、揮發酚、石油類和總磷的年均值超過Ⅲ類標准,懸浮物、亞硝酸鹽氮、總汞、總鎘和六價鉻的監測值也出現超標,水質劣於V類。茅洲河下游懸浮物、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生化需氧量、總鎘、石油類和總磷的年均值超標,總硬度和非離子氨的監測值也出現超標、水質劣於V類。
2)觀瀾河:觀瀾河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生化需氧量、非離子氨、揮發酚、石油類和總磷的年均值超過Ⅲ類標准,懸浮物、亞硝酸鹽氮、總汞、總鎘和六價鉻的監測值也出現超標,水質類別為劣V類。
深圳市本地水資源缺乏,現有的供水水源水環境的惡化,不僅嚴重影響城市景觀和人居環境質量,也進一步加劇了水資源的短缺。
(二)水環境保護規劃
1.規劃目標
通過採取水源涵養林建設等各種水生態系統保護或修復措施,遏制供水水源局部水生態系統失衡趨勢,促進其良性循環。確保城市飲用水庫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由98%提高到100%。水源保護區內平均林地覆蓋達到65%以上,林木郁閉度達到95%以上。
2.主要措施
1)污染源控制:污染源控制包括對污染水體的點源和面源的控制。點源污染的控制以排污口截污、污水處理和排水系統建設為重點。面源污染控制主要包括①源頭控制;②湖濱綠化結合自然濕地以控制湖周面源污染;③末端治理。
2)人工濕地:人工濕地系統是利用濕地凈化污水能力人為建設的生態工程措施,該措施是將石、砂、土壤等材料按一定的比例組成基質,並栽種經過選擇的水生、濕生植物,組成類似於天然濕地狀態的工程化濕地系統。人工濕地分為浮生植物系統、挺水植物系統和沉水植物系統。通過基質、植物、微生物的凈化作用,對TN、TP、COD、BOD及重金屬等有較高的去除率,可以獲得污水處理與資源化的最佳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控制面源污染的重要工程措施之一。
3)前置庫:將原有的流域及水庫分為主庫、前置庫及上游的流域區。前置庫可以看作一個污水處理系統,是將上游的污水在入庫之前先被納入前置庫中,經過沉澱、植物吸收,水變清後再排入主庫中。前置庫對原來直接進入主庫的流水進行凈化處理,可以減少主庫源水的污染物,同時可以減少泥沙入庫量。前置庫技術因其費用較低,可以多方受益、適合多種條件等優點,是目前防治水庫水源地保護區內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徑之一。
4)庫濱帶修復:通過在庫濱實施人工濕地、生態礫石及植被修復等生態工程,對水力流動條件較差和重污染區水體進行處置凈化,吸附和轉移來自面源的污染物、營養物,改善水質,截流固定顆粒物,減少水體中顆粒物和沉積物,同時為生物繁殖生長提供棲息地,達到庫濱帶的生態修復。
5)水源保護林:水源保護林建設能改善林相結構,增加林地覆蓋率,提高水源涵養能力,有效控制和減輕面源污染。由於森林的過濾、吸收和蔭蔽作用,當降水和徑流經過森林的林冠層、枯落物層和土壤層的過濾、截留作用後,可以大大減少水中有害化合物的種類與濃度;而且由於水體水溫低、流動性等特點,因而水質純凈、溶解氧豐富、病原體較少。
6)水庫水體修復技術:通過可控制的人工溪流生態系統,調節水流、光強和基質等條件,發揮著生藻類生長迅速、繁殖快的特點,去除水體的過剩營養,改善水質,增加溶氧。同時,結合水草恢復和景觀建設等工程,運用食物網理論和生物操縱技術,在符合地表水Ⅲ類標準的湖區調整漁業結構,以土著魚類的增殖為重點,發展無環境污染的生態漁業,建設魚類觀賞區和垂釣區;劣於地表水Ⅲ類標準的湖區,考慮以魚控藻措施,重點建設魚類控藻區。
7)水源保護區隔離工程:隔離工程主要是在一級水源保護區邊界設界樁、建圍網,實行半封閉管理,清除苗木、花場,補種水源涵養林,荔枝等果林先期自然生長,逐步改造成水源涵養林。實施水庫一級水源保護區隔離工程,可以有效阻隔外來人員進入保護區,路邊防撞欄、攔蓄池(在其他項目中建設)等能有效減低危險運輸品傾瀉入水庫的風險,提高水庫水質的安全保障。
六、存在問題及建議
(一)存在問題
1)水量供需矛盾依然存在。根據預測深圳市2020年城市需水量將達到26×108m3,目前可以確定的可供水量為19.27×108m3,供水缺口達到6.7×108m3,這部分缺口規劃採用非傳統水資源開發利用與加大境外引水來彌補。然而非傳統水資源開發利用是一個長時期逐步進行的過程,滿足遠期用水還存在一定的缺口。
2)非傳統水資源利用尚處於起步階段。從供水水源看,深圳市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大多局限於傳統水資源,大力開發利用雨洪、海水、污(中)水等非常規水資源,是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的要求,也是解決深圳市水資源短缺的途徑之一。深圳市擁有豐富的非常規水資源量,具有一定的開發利用潛力,但由於缺乏科學的規劃指引以及其他實際存在的困難,目前無論是污水處理回用、海水利用還是雨洪利用僅處於起步階段。
3)缺乏多水源優化調配系統。深圳市水源組成眾多,輸配網路復雜,現有的水源調配主要是單一水源工程的需求調配。今後隨著非傳統水源的發展、供水網路的逐步建成與完善,各種水源之間需要實施聯合調度,確保各水源工程最大限度地發揮各自的功能,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
(二)建議
1)開展解決遠期需水缺口的相關研究。由於深圳市遠期需水仍然存在一定缺口,僅僅依靠加大非傳統水資源的利用來解決存在許多方面的不確定因素是不夠的。為了保證城市的供水安全,深圳市應加強與周邊城市的水務合作,從流域、區域水資源優化配置的角度開展增加境外引水的研究,經濟合理地提出解決深圳市遠期需水缺口措施。
2)建立供水水源優化調度系統。為使有限的水資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需要建立以取、輸、配水各子系統組成的優化調度系統,最大限度地提高工程供水的可靠性與經濟性。
3)加強各組團供水管網聯系。特區外供水主要以街道為單位,相互之間缺乏聯系,不利於增加供水的互補性和提高供水的安全性。建議加大各組團之間的供水管網聯系,使各組團之間甚至各個區之間的供水能夠相互調節,提高整個城市的供水保證率。
4)進一步加大非傳統水資源開發利用。由於深圳市本地水資源缺乏,長期依靠境外引水具有一定的不安全性,也不符合發展循環經濟的總體思路,今後應重點加強非傳統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同時,政府應制定相關的法規條例,對於非傳統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給予一定的優惠措施,使非傳統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具有經濟動力與政策保障。
Ⅶ 農村生活污水怎麼處理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中國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有回了很大提高。由答於農村供水事業不斷發展,沖廁、淋浴、洗衣機等衛生設施的普及,導致農村生活污水越來越多,污水排放量巨大。根據調查顯示,96%的村沒有排水溝和污水處理系統,生活污水未經過處理就沿道路邊溝或路面排放到臨近的水體,這對農村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危害。因此,急需採取措施對我國農村污水進行有效治理。
採用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可以緩解市政管道的建設壓力。另外,對於分流制排水系統,經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處理過的污水可以直接排入雨水管道或就近排入水體,既不污染環境,也不增加污水管道的壓力。而且,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具有投資低、能耗少、處理效率高、佔地面積小、管理方便等一系列優勢,在這樣的形勢下,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更應該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得到推廣。
Ⅷ 朋友,保護水資源 作文, 600字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資源之一,是不可缺少、不可代替的特殊資源。沒有水就沒有生命,就沒有文明的進步。世界上的水資源是有限的,不能無限制地采水用水。當今世界,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和經濟的不斷發展,淡水資源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同時,由於不合理的利用,本來短缺的淡水資源日益緊張。
從歷史上來看,我國是乾旱發生頻繁的國家,素有「十年九旱」之說。在2200多年的歷史文獻記載中,發生大的旱災就達1300次之多。我國水資源人均佔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左右,約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我國水資源不僅人均佔有量少,而且水資源分布極不均勻,長江以北水系流域面積占國土面積的63.5%,水資源卻佔全國的19%。隨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水的缺口也越來越大。目前我國農業灌溉每年平均缺水300多億立方米,全國農村還有3000多萬人飲水困難。全國有400多個城市缺水,缺水比較嚴重的城市有110多個,全國城市日缺水量為1600萬立方米,每年因為缺水影響工業產值2000億元以上,影響城市人口約4000萬人。
可以說,通過多年的努力,我國的節水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但是和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我們還存在著距離。農業,是水資源的用水大戶,也是水資源的浪費大戶。在我國,「土渠輸水、大水漫灌」的農業灌溉方式目前還仍在普遍沿用,灌溉用水一半在輸水中就滲漏損失了,灌溉用水的利用系數大多隻有0.4,不足一些發達國家的一半水平。我國每平方水灌溉後增產糧食0.5公斤,發達國家則可達2公斤。工業,因為現有用水設施技術落後,目前我國工業萬元產值用水量為103立方米,美國是8立方米,日本只有6立方米,是發達國家的10~20倍;我國工業用水的重復利用率僅為40%左右,而發達國家平均為75%~85%。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不講節約的現象十分嚴重。僅北京市一年跑冒滴漏的水就達36萬噸。
我們應該學習國外一些好的方法,比如:開展「水資源教育」,提高人們的節水意識,修建有匯集城市居民和公共設施污水的管道,城市污水經二級或三級處理凈化後進行回收利用,改進廁所的沖洗設備、採用節水型家用設備,這樣我們就能更好地節約用水!
Ⅸ 哪位手頭上有,單位施工組織設計綜合案例,最好是住宅的,
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實例
某辦公樓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一、工程概況
本工程是集現代管理和先進技術裝備於一體的智能型建築,位於省府所在地。東臨將軍路西遙市府大院,南對科協辦公樓,北樓中醫院。
(一) 工程設計情況
本工程由主樓和輔房兩部分組成,建築面積13779m,投資約5000多萬元。主樓為9層、11層,局部12層。坐北朝南,南側有突出的門廳;東側輔房是三層的沿街餐廳、轎車庫和門衛用房,與主樓垂直銜接;主樓地下室是人防、500t水池和機房;廣場地下是地下車庫;北面是消防通道;南面是7m寬的規劃道路及主要出入口。室內±0.00,相當於黃海高程4.7m。
主樓是7度抗震設防的框架剪力牆結構,柱網分7.2m×5.4m、7.2m×5.7m兩種; ∮800、∮1100、∮1200大孔徑鑽孔灌注樁基礎,混凝土強度等級C25;地下室底板厚600mm,外圍牆厚400mm,層高有3.45m和4.05m兩種;一層層高有2.10m、2.6m、3.5m。標准層層高3.30m,十一層層高5.00m;外圍框架牆用混凝土小型砌塊填充,內框架牆用輕質泰柏板分隔;樓、層面板除現澆混凝土外,其餘均採用預應力薄板上現澆厚度不同的鋼筋混凝土的疊合板。輔房採用∮500水泥攪拌樁復合地基,與主樓銜接處設寬150mm沉降縫。
設備情況:給排水、消防、電氣均按一類高層建築設計,水源採用了市政和省府行政二路供水,二個消防給水系統,大樓採用頂噴、側噴和地下室滿堂噴方式的自動噴淋系統;雙向電源供電,配變電所設在主樓底層;冷暖兩用中央空調;接地、防雷利用基礎主筋並與大樓接地系統融為一體。
室外管線:水源從東北和西南角,分別從市政給水管和省府行政供水管接入,同雨水管一樣繞建築四周埋設。污水管經化糞池沿北側東西向敷設。雨水、污水均在東北角引入市政管道網。
(二) 工程特點
(1)本工程選用了大量輕質高強、性能好的新型材料,裝飾上粗獷、大方和細膩相結合,手法恰到好處,表現了不同的質感和風韻。
(2)地基處於含水量大、力學性能差的淤泥質黏土層,且下卧持力層較深;基坑的支護處於淤泥質黏土層中,這將使基坑支護的難度和費用增加,加上地下室的佔地面積大范圍廣,導致施工場地狹窄,難以展開施工。
(3)主要實物量;鑽孔灌注樁2521m,水泥攪拌樁192m,圍護設施250延米,防水混凝土1928 m,現澆混凝土3662 m,屋面1706m,疊合板12164 m,門窗1571 m,填充牆10259 m,吊頂3018 m,樓地面16220 m。
(三) 施工條件分析
1、施工工期目標
合同工期580天,比國家定額工期(900天),提前35.6%交付使用。
2、施工質量目標
確保市級優質工程,爭創優質工程。
3、施工力量及施工機械配置
本工程屬省重點工程,它的外形及內部結構復雜、技術要求高、工期緊。因此如何使人、材、機在時間空間上得到合理安排,以達到保質、保量、安全、如期地完成施工任務是這個工程施工的難點,為此採取以下措施:
(1)公司成立重點工程領導小組,由分公司經理任組長,每星期開一次生產調度會,及時解決進度、資金、質量、技術、安全等問題。
(2)實行項目法施工,從工區抽調強有力的技術骨幹組成項目管理班子和施工班組。
1) 項目管理班子主要成員名單見表9—6。
2) 勞動力配置祥見勞動力計劃表見表9—8。
分公司保證基本人員100人,各個技術崗位關鍵班組均派本公司人員負責,其餘勞動力缺口,從江西和四川調集,勞務合同已經簽訂。
3) 做好施工准備以早日開工。
二、施工方案
(一) 總體安排
本工程是一項綜合性強、功能多,建築裝飾和設備安裝要求較高,按一類建築設計的項目。因此承擔此項任務時,我們調配了一批年富力強、經驗豐富的施工管理人員組成現場管理班子,周密計劃、科學安排、嚴格管理、精心組織施工,安排好各專業工種的配合和交叉流水作業;同時組織一大批操作技能熟練、素質高的專業技術工人,發揚求實、創新、團結、拼搏的企業精神;公司優先調賠施工機械器具,積極引進新技術、新裝備和新工藝,以滿足施工需要。
(二)施工順序
本工程施工場地狹窄,地基上還殘留著老基礎及其他障礙物,因此應及時清除,並插入基坑支護及塔吊基礎處理的加固措施,積極拓寬工作面,以減少窩工和返工損失,從而加快工程進度縮短工期。
1、 施工階段的劃分
工程分為基礎、主體、裝修、設備安裝和調試工程四個階段。
2、 施工段的劃分
基礎、主體主樓工程分兩段施工,輔房單列不分段。
(三)主要項目施工順序、方法及措施
1、鑽孔灌注樁
本工程地下水位高,在地表以下0.15~1.19m之間,大都在0.60m左右。地表以下除2m左右的填土和1~2m的粉質黏土外,以下均為淤泥質土壤,天然含水量大,持力層設在風化的凝灰岩上。選用GZQ-800GC~1250潛水電鑽成孔機,泥漿護壁,其順序從左至右進行。
(1)工藝流程:
定樁位 埋設護筒 鑽機就位 鑽頭對准樁心地面 空轉 鑽入土
中泥漿護壁成孔 清孔 鋼筋籠 下導管 二次清孔 灌注水下混凝土
水中養護成樁。
現場機械攪拌混凝土,骨料最大粒徑4cm,強度等級C25,摻用減水劑,坍落度控制在18cm左右,鋼筋籠用液壓式吊機從組裝台分段吊運至樁位,先將下段掛在孔內,吊高第二段進行焊接、逐段焊接逐段放下,混凝土用機動翻斗車或吊機吊運至灌注樁位,以加快施工速度。澆築高度控制在-3.4m左右,保證鑿除浮漿後,滿足樁頂標高和質量要求,同時減少鑿樁量和混凝土耗用。
(2)主要技術措施:
1)籠式鑽頭進入凝灰岩持力層深度不小於500mm,對於淤泥質土層最大鑽進速度不超過1m/min。
2)嚴格控制樁孔、鋼筋籠的垂直度和混凝土澆築高度。
3)混凝土連續澆灌,嚴禁導管底端提出混凝土面。澆築完畢後封閉樁孔。
4)成孔過程中勤測泥漿比重,泥漿比重保持在1.15左右。
5)當發現縮頸、坍孔或鑽孔傾斜時,採用相應的有效糾偏措施。
6)按規定或建設、設計單位意見進行靜載和動測試驗。
2、土方開挖
(1)基坑支護:採用水泥攪拌樁,深7.5m,兩樁搭接10cm,沿基坑外圍封閉布置。
(2)挖土方法;地下室土方開挖,採用W1-100型反鏟挖土機與人工整修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根據棄土場的距離組織相應數量的自卸式汽車外運。
(3)排水措施:基底集水坑,挖至開挖標高以下1.2m,四周用水泥沙漿,磚砌築、潛水泵排水,用橡膠水管引入市政雨水井內,疏通四周地面水溝,排水入雨水井內,避免地表水順著圍護流入基坑。
(4)其他事項:機械挖土容易損壞樁體和外露鋼筋,開挖時事先作好樁位標志,採用小斗開挖,並留40cm的土,用人工整修至開挖深度。汽車在鬆土上行駛時,應事先鋪30cm以上石碴。
3、地下室防水混凝土
(1)地基土壤:地下室筏式板基下卧在淤泥質黏土層上,天然含水量為29.6%,承載力140kPa,地下水位高。
(2)設計概況:筏式板基分為兩大塊,一塊車庫部分,面積1115m,另一塊1308 m,為水池、泵房、進風、排煙機房,板厚600mm塊之間設沉降縫彼此隔開。地下室外牆厚350~400mm,內牆厚300~350mm,兼有承重、圍護抵禦土主動壓力和防滲的功能。
(3)防水混凝土的施工;
1) 施工順序及施工縫位置的確定。
按平面布置特點分為兩個施工段,每一施工段的筏式板基連續施工,不留施工縫,在板與外牆交界線以上200mm高度,設置水平施工縫,採用鋼板止水帶,S6抗滲混凝土並摻UEA澆搗。
2) 採用商品混凝土,提高混凝土密實度。
A增加混凝土的密實度,是提高混凝土抗滲的關鍵所在,除採取必需的技術措施以外,施工前還應對震搗工進行技術交底,提高質量意識。
B保證防水混凝土組成材料的質量:使用質量穩定的生產廠商提供的水泥;採用粒徑小於40mm,強度高且具有連續級配,含泥量少於1%的石子;採用中粗砂。
3) 摻用水泥用量5%~7%的粉煤灰,0.15%~0.3%的減水劑,5%的UEA
4) 根據施工需要,採用的特殊防水措施:預埋套管支撐;止水環對拉螺栓;鋼板止水帶;預埋件防水裝置;適宜的沉降縫。
4、結構混凝土
(1)模板:本工程主樓現澆混凝土主要有地下室、水池防水混凝土、現澆混凝土框架、電梯井剪力牆及部分樓地面,工程量大、工期緊、模板周轉快的特點,擬定選用早拆型鋼木竹結構體系模板為主,組合鋼模板為輔的模板體系。
(2)細部結構模板:為了提高細部工程(梁板之間、樑柱之間、梁牆之間)的質量,達到順直、方正、平滑連接的要求。在以上部位,採用附加特殊加工的薄鋼板,同時改進預埋件的預埋工藝。
(3)抗震拉筋:本工程為7度一級抗震設防,根據抗震設計規范,選用拉筋預埋件專用模板,見《改進預埋拉筋的幾種方法》一文。
(4)垂直運輸:垂直運輸選用QTZ40C自升式塔吊,塔身截面1.4m×1.4m,底座3.8m×3.8m,節距2.5m,附著式架設於電梯井北側,最大起升高度120m,最大起重量4t,最大幅度42m,最大幅度時起重量0.965t,本工程8m、17m、24m、31m標高處附著在主樓結構部位。
同時搭設SCD120施工升降機一台、八立柱扣件式鋼管井架兩台於主樓南側,用作小型工具、材料的垂直運輸,其位置見施工現場布置平面圖。
(5)鋼筋:
1)材料:選用正規廠家生產的鋼材。鋼材進場時有出廠合格證或試驗報告單,檢驗其外觀質量和標牌,進場後根據檢驗標准進行復試,合格後加工成型。
2)加工方法:採用機械調直切斷,機械和人工彎曲成型相結合。
4) 鋼筋接頭:採用UN100、00kVA對焊機、電渣壓力焊、局部採用交流電弧焊。
(6)施工縫及沉降縫;
1)地下室筏式地板:施工縫設在距底板上表面200mm高度處。每個施工段內的底版及板上200mm高度以內的圍護牆和內隔牆:(約700m),均一次性縱向推進,連續分層澆築。
2)地下圍護牆:一次澆築高度為3.0~3.30m左右,外牆實物量約1321m,內牆實物量約24~30m,分四個作業面分層連續澆築。水池壁一次成型。
3)框架柱:在樓面和兩底設水平施工縫。為保證柱的正確位置,減少偏移,在各柱的樓板面標高處,用預埋鋼筋方法,固定柱子模板。
4)現澆樓板:疊合板的現澆部分混凝土,單向平行推進。
5)剪力牆;水平施工縫按結構層留置,一般不設垂直施工縫。遇特殊情況,在門窗洞口的1/3處或縱橫牆交接處設垂直施工縫。
6)施工縫的處理:在施工縫處繼續澆築混凝土時,已澆築的混凝土抗壓強度不應小於1.2N/mm,同時需經一些方法處理:1清除垃圾、表面松動砂石和軟弱混凝土,並加以鑿毛,用壓力水沖洗干凈並充分濕潤,清除表面積水。2在澆築前,水平施工縫先鋪上15~20mm厚的水泥砂漿,其配合比與混凝土內的砂漿成分相同。3受動力作用的設備基礎和防水混凝土結構的施工縫應採取相適的附加措施。
(7)混凝土澆築、拆模、養護:
1)澆築:澆築前應清除雜物、游離水。防水混凝土清落高度不超過1.5m,普通混凝土傾落高度不超過2m。分層澆築厚度控制在300~400mm之間,後層混凝土應在前層混凝土澆築後2h以內進行。根據結構截面尺寸、鋼筋密集程度分別採用不同直徑的插入式振動棒,平板式、附著式振動機械,地下室、樓面混凝土採用混凝土抹光機(HM-69)HZJ-40真空吸水技術,降低水灰比、增加密實度、提高早期強度。
2)拆模:防水混凝土模板的拆除應在防水混凝土強度超過設計強度等級的70%以後進行。混凝土表面與環境溫差不超過15℃,以防止混凝土表面產生裂縫。
3)養護:根據季節環境、混凝土特性,採用薄膜覆蓋、草包覆蓋、澆水養護等多種方法。養護時間:防水混凝土澆築後4~6h進行正常養護,持續時間不小於14天,普通混凝土養護時間不小於7天。
5、小型砌塊填充牆
本工程砌體分細石混凝土小型砌塊外牆與泰柏板內牆(由廠家安裝)兩種。
細石混凝土小型砌塊,砌體施工按《砌塊工程施工規程》進行,其工藝流程如圖9-8所示。
(1)施工要點:1、塊排列必須根據砌塊尺寸和垂直灰縫寬度、水平灰縫厚度計算砌塊砌築皮數和排數,框架梁下和錯縫不足一個砌塊時,應用磚塊或實心輔助砌塊鍥緊。2、下皮砌塊應孔對孔、肋對肋、錯縫搭砌。3、設計規定或施工所需要的孔洞口、管道、溝槽和預埋件或腳手眼等應在砌築時預留、預埋或將砌塊孔洞朝內側砌。不得在砌築好後的砌體上打洞、鑿槽。4、塊一般不需澆水,砌體頂部要覆蓋防雨,每天砌築高度不超過1.8m。5、架柱的2∮6拉筋,應埋入砌體內小於60cm。6、砌築時應底面朝上砌築,灰縫寬(厚)度8~12mm,水平灰縫的砂漿飽滿度不小於90%,垂直灰縫的砂漿飽滿度不小於60%。7、砂漿稠度控制在5~7cm之間,加入減水劑,在4h一內使用完畢。
(2)其他措施:砌塊到場後應按有關規定作質量、外觀檢驗,並附有28天強度實驗報告,還要按規定抽樣。
6、主體施工階段施工測量
使用S3水準儀進行高程傳遞,實行閉合測設路線進行水準測量,埋設施工用水準基點,供工程沉降觀測,樓房高程傳遞,使用進口的GTS-301全站電子速測儀進行主軸線檢測。
(1)水準基點,主軸線控制的埋設:水準基點,在建築物的四角埋設四點;沉降觀測點埋設於有特性意義的框架柱±0.00~0.200m處;平面控制點擬訂在1、15軸和A、J軸的南側、西側延長線上布設,形成測量控制網;沉降點構造按規范設置。
(2)樓層高程傳遞,樓層施工用高程式控制制點分別設於三道樓梯平台上,上下樓層的六個水準控制點,測設時採用閉合雙路線。
7.珍珠岩隔熱保溫層、SBS屋面
(1)珍珠岩保溫層,待屋面承重層具備施工強度後,按水泥:膨脹珍珠岩1∶2左右的比例加適當的水配製而成,稠度以外觀鬆散,手捏成團不散,只能擠出少量泥漿為宜,本工程以人工抹灰法進行。
(2)施工要點:1、基層表面事先應酒水濕潤。2、保溫層平面鋪設,分倉進行。鋪設厚度為設計厚度的1.3倍,刮平輕度拍實、抹平,其平整度用2m直尺檢查,預埋通氣孔。3、在保溫層上先抹一層7~10m厚的1∶2.5水泥砂漿,養護一周後鋪設SBS卷材。4、SBS卷材施工選用FL-5型膠粘劑,再用明火烘烤鋪貼。5、開卷清除卷材表面隔離物後,先在天溝、煙道口、水落口等薄弱環節處途刷膠粘劑,鋪貼一層附加層。再按卷材尺寸從底處向高處分塊彈線,彈線時應保證有10cm的重疊尺寸。6、塗刷膠粘劑厚薄要一致,待內含溶劑揮發後開始鋪帖SBS卷材。7、鋪貼採用明火烘烤推滾法,用圓輥筒滾平壓緊,排除其間空氣,消除皺折。
8.裝修
當樓面採用疊合式現澆板時,內裝修可視天氣情況與主體結構交替插入,以促進提前竣工,當提前插入裝修時,施工層以上必須達到防水要求和足夠的強度。
(1)施工順序,總體上應遵循先屋面、後樓層,自上而下的原則。
1)按使用功能:自然間 走道 樓梯間。
2)按自然間:頂棚 牆面 樓地面。
3)按裝修分類:一級抹灰 裝飾抹灰 油柒、塗料、裱糊、玻璃 專業裝修。
4)按操作工藝:在基層符合要求後,陰陽找方 設置標筋 分層趕平 面層
修整 表面壓光。要求表面光滑、潔凈、色澤均勻,線角平直、清晰,美觀無抹紋。
(2)施工准備及基層處理要求:
1)除了對機具、材料作出場計劃外,還要根據設計和現場特點,編制具體的分項工程施工方案,制定具體的操作工藝和施工方法,進行技術交底,作好樣板房。
2)對結構工程以及配合工種進行檢查,對門窗洞口尺寸、標高、置,頂棚、牆面、預埋件、現澆構件的平整度著重檢查核對,及時作好相應的彌補或整修。
3)檢查水管、電線、配電設施是否安裝齊全,對水暖管道作好壓力試驗。
4)對已安裝的門窗框,採取成品保護措施。
5)砌體和混凝土表面凹凸大的部位應鑿平或用1∶3水泥砂漿補齊;太光的要鑿毛或用界面劑塗刷;表面有砂漿、油漬污垢等應清除干凈(油、污嚴重時,用10%鹼水洗刷),並澆水濕潤。
5) 門窗框與立牆接觸處用水泥砂漿或混合砂漿(加少量麻刀)嵌填密實,外牆部位打發泡劑。
6) 水、暖、通風管道口通過的牆孔和樓板洞,必須用混凝土或1∶3水泥砂漿堵嚴。
7) 不同基層材料(如砌塊與混凝土)交接處應鋪金屬網,搭接寬度不得小於10cm。
8) 預制板頂棚抹灰前用1∶0.3∶3水泥石灰砂漿將板縫勾實。
三、施工進度
(施工進度計劃)
根據各階段進度繪制施工進度控制網路,見圖9-9。
(二)施工准備
(1)調查研究有關的工程、水文地質資料和地下臟礙物,清除地下臟礙物。
(2)定位放樣,設置必要的測量標志,建立測量控制網。
(3)鑽孔灌注樁施工的同時,插入基坑支護、搭吊基礎加固,作好施工現場道路及明溝排水工作。
(4)根據建設單位已經接通的水、電源,按樁基、地下室和主體結構階段的施工要求延伸水、電管線。
(5)臨時設施,見表9-7。主體施工階段,即施工高峰期,除了利用部分應予拆除,可暫緩拆除的舊房作臨設外,還可利用建好的地下室作臨時職工臨時宿舍。
(6)按地質資料、施工圖,作好施工准備;根據施工進程及時調整相應的施工方案。
(7)勞力調度,各主要階段的勞動力計劃用量見表9-8。
(8)主要施工機具見表9-9。
(9)材供應計劃見表9-10。
四、施工平面布置圖
1、施工用電
施工機械及照明用電的測算,建設單位應向施工單位提供3.15kVA的配電變壓器,用電量規格為380/220V,導線布置祥見圖9-10。
2、施工用水
根據用水量的計算,施工用水和生活用水之和小於消防用水(10L/s),由於佔地面積小於5公頃,供水管流速為1.5m/s。
故總管管徑:
選取DN100的鑄鐵管,分管採用DN25管,布置祥見施工布置圖(圖9-10)。
3、臨時設施
有關班組提前進入現場嚴格按平面布置要求搭設臨時設施。
4、施工平面布置
因所需材料量大、品種多,所需勞動力數量大、技術力量要求高,為此需有相應的臨時堆場及臨時設施,由於施工場地比較小,這就要求整個施工平面布置緊湊、合理,做到互不幹擾,力求節約用地、方便施工,且分施工階段布置平面。辦公室、工人臨時生活用房採用雙層活動房,待地下室及一層建好後逐步移入室內(改變平面布置以騰出裙房施工用地),從而也增加回轉場地(臨時設施祥見表9-7及圖9-10)
5、交通運輸情況
本工程位於將軍路,屬市內主要交通要道,經常發生交通堵塞,故白天盡可能運輸一些小型構件,一些長、大、重的構件宜放在晚上運輸,並與交警聯系派一警員維持進場入口處的交通秩序。特別是在打樁階段,廢泥漿的外運必須在晚上進行,泥漿車密封性一定要好,以防止泥漿外漏污染路面,如有污染應做好道路的沖洗工作,確保全國衛生城市和環保模範城市的形象。另,場內運輸採用永久性道路。
五、施工組織措施
(一) 雨期、冬期施工措施
工程所在地年降水總量達1223.9mm,日最大暴雨量達189.3mm,時最大暴雨量達59.2 mm,冬季平均溫度≤±5℃,延續時間達55天。為此設氣象預報情報人員一名,與氣象台站建立正常聯系,作好季節性施工的參謀。
1.雨期施工措施
(1)施工現場按規劃作好排水管溝工程,及時排除地面雨水。
(2)地下室土方開挖時按規劃作好地下集水設施,配備排水機械和管道,引水入市政排水井,保證地下室土方開挖和地下室防水混凝土正常施工。
(3)置備一定數量的覆蓋物品,保證尚未終凝的混凝土不被雨水沖淋。
(4)作好搭吊、井架、電機等的接地接零及防雷裝置。
(5)作好腳手架、通道的防滑工作。
2.冬期施工措施
根據本工程進度計劃,部分主體結構屋面工程和外牆裝修期間將進入冬期施工階段。
(1) 掌握氣象變化趨勢抓住有利的時機進行主體、屋面工程施工。
(2) 鋼筋焊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