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寫污水處理車間濃硫酸發生泄露事故 及應急處理方式並舉列需要的勞動防護用品有哪些
查濃硫酸的msds 你就知道答案了!
B. 急求污水泄漏緊急預案方案
1.目的:對污水處理站可能發生的異常情況,積極採取相應的措施,確保經過處理的污水中的污染物(CODcr)濃度符合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準的有關規定,制定應急預案。
2.適用范圍:適用於本公司污水處理過程中發生異常情況時應採取的措施。
3.職責
3.1生產部負責應急預案的制定和評審,負責異常情況發生時應急預案的組織實施工作。
3.2人力資源部負責組織對相關人員應急預案的培訓教育。
3.3污水處理站操作人員負責當污水處理站發生異常情況時按照應急預案的要求進行操作。
3.4質檢部化驗室人員負責污水中的污染物(CODcr)濃度的檢測及應急預案的相關配合工作。
4.工作程序
4.1可能發生的異常情況:
a.污水處理站設備發生故障;
b.停電;
c.暴雨;
d.進入污水處理池的污水中的污染物(CODcr)濃度大幅度提高,超出正常范圍,致使一次污水處理後,仍然不能達到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准有關規定。
4.2發生異常情況時的應急措施
4.2.1發生異常情況時生產部負責管理污水處理站的工作人員立即通知污水處理站當班操作人員按照本規定進行操作,並做好對接班操作人員的交接工作。
4.2.2發生異常情況時首先將出水口的廢水放入生產車間的循環水池,當水量過大時,應放入備用池。
4.2.3質檢部化驗人員應及時對污水處理站進水口、出水口的污水中的污染物(CODcr)濃度進行檢測,檢測結果應及時通知生產部和污水處理站操作人員,以隨時掌握污水處理情況。
4.2.4當出水口污水中的污染物(CODcr)濃度超過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准時,污水處理站操作人員,應將污水處理站出水口的污水再次放入生產車間的循環水池,進行二次處理。直至污水處理站出水口污水中的污染物(CODcr)濃度達到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准時,才可以對外排放。
4.2.5生產部部應組織設備維修人員,根據污水處理站設備的實際運行情況,做好設備及時維修及常用維修備品、配件的准備工作。確保損壞的污水處理設備能在2小時內修復,並恢復正常運行,同時損壞期間的污水進入循環水池或備用水池,不得對外排放。
4.3應急預案的演習與評審
4.3.1生產部應至少每年組織一次污水處理站的應急預案的演習,質檢部應做好應急預案演習的配合工作。應急預案演習應形成記錄。
4.3.2生產部應組織由總工程師、管理者代表和相關人員等,根據應急預案的演習情況,對污水處理站應急預案進行評審。當發現有不妥之處時,應提出修訂、完
4.3.3根據應急預案的評審情況,當需要增加污水處理站的設施時,應經總經理批
准後,生產部組織新增加設施的增設。
4.4發生異常情況時各相關部門應做好記錄轉載請註明出自六西格瑪品質論壇 http://www.6sq.net/cdb/,本貼地址: http://www.6sq.net/cdb/viewthread.php?tid=156256
C. 誰有化學品泄露事故的處理措施應急預案最好!
你要抄讓我們知道 你常用的那些化學葯品 這樣我們才能根據具體物質的性質 確定應急預案。看他們是腐蝕性的物質 還是有毒的物質 是氣體還是固體 處理方法都是不一樣的。你也可以用那些化學葯品的名稱直接到網上去搜索。
D. 如何建立水污染突發性事故的應急預警機制
認真貫徹落實務院重慶市政府關處置突發性公共事件、保障公共安全要求提高市水利局配合市級關部門應處置突發性水污染事件能力做突發性水污染事件處置工作根據務院重慶市政府關處置突發性公共事件、保障公共安全要求重慶市水利局結合自身職能編制完《重慶市水利系統突發性水污染事件應急預案》(簡稱《預案》)並通專家評審於20078月9式發布並於8月15效實施本《預案》《重慶市三峽庫區流域水環境突發事件應急專項預案》第發布部門配套預案
本《預案》適用於重慶市境內水庫、農村畜飲水水源、水利部門管理城鄉供水企業及其水源、河流重要水功能區、城市飲用水源突發性水污染事件《預案》突水行政主管部門突發性水污染事件預警、事件報告、現場監測、配合處理及水資源調度職責《預案》按照統籌兼顧、突重點、及准確、處置合理、統指揮、統調度、責任明確、各司其職原則規定:立市水利局應急指揮領導組並設辦公室應急處理組明確內部職責二建立預警預防機制制定突發性水污染事件發現、報告處理機制規水質水量信息、數據等展及析做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理三按突發性水污染事件造危害及經濟損失情況水污染事件般水污染事件、較水污染事件、重水污染事件特水污染事件四級別並確定級響應程序及信息共享處理四按照水污染事件發等級預警級別確定同應急處置案效應突發性水污染事件五水污染進行期處置包括善處理、展社救助、編制調查報告並總結經驗教訓六提應急保障措施包括通信與信息保障、應急監測與裝備保障、技術儲備與保障、宣傳培訓演習及監督檢查外製定突發性水污染事件技術交流與協作機制獎懲制度
通本《預案》實施處理重慶市境內突發性水污染事件及、效預防、控制、減少消除水污染事件帶危害;維護境內水環境安全保障民飲水產用水安全;建立工明確、責任位、統管理水污染處理機制提高突發性重水污染事件防範處理能力建設諧重慶西部率先實現全面康目標提供良水態安全保障
E. 有毒危險化學品泄漏污染類事件處置的要點有哪些
為了加強對危險化學品事故的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危害程度,保障國家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保護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和國務院《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按照《莆田市荔城區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部門職責分工要求,結合我鎮實際,特製定本預案。
一、預案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於我鎮境內發生因爆炸品、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易燃液體、易燃固體、自燃物品、遇濕易燃物品,氧化劑和有機過氧化物,毒害品和腐蝕品等引起的一次死亡1人(含)以下,或中毒10人以下,或直接經濟損失50萬元以下的化學品事故或險情。
二、應急救援工作原則
事故應急救援應在預防為主的前提下,遵循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分工負責,分級管理、區域為主、單位自救和社會救援相結合的原則。
存在重大危險源的單位應組織配備專業或兼職搶險、救援隊伍及救護設備設施,承擔本單位危險源發生事故時的搶救、救援和處理處置工作;組織專業人員對危險源進行普查、辯識、評估、建檔、申報和登記,列出重大危險源並採取監控措施;編制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在事故發生的第一時間,組織應急救援和處理處置,並及時報告事故情況。
三、重大危險源分布狀況及分類
全鎮危險源基本沿福廈路、南少林路、荔涵大道、東川路、荔園路等國道、省道、區道分布,有化工產品和塗料製造業和成品油儲存、運輸,液化石油氣充罐站以及可能存在單位及居民內的化學品生產、經營、使用,在它們的原材料、中間產品和最終產品中,存在著不少的重大危險源。按照《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的規定,重大危險源是指生產、運輸、使用、儲存危險化學品,且危險化學品的數量等於或者超過臨界量的單元(包括場所和設施)。一般分為四類:
(一)易燃、易爆、有毒和活性化學物質的貯存區;
(二)易燃、易爆、有毒和活性化學物質的生產、作業場所;
(三)易燃、易爆、有毒和活性化學物質的運輸工具;
(四)易燃、易爆、有毒和活性化學物質的廢棄物處置場所。
鎮村建站要根據全鎮危險化學品危險源普查情況,制定危險化學品危險源普查基本情況匯總表,為現場應急救援和處理處置提供參考。
四、應急救援組織機構及職責
(一)鎮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
成立鎮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由鎮政府分管危險化學品安全專項整治的黨委副書記擔任,副組長由鎮黨政辦主任、派出所所長、村建站站長、安辦主任擔任。成員由經濟開發服務中心、財政所、民政辦、工會聯合會、文化服務中心、義務消防隊、衛生院、運管站、交警中隊、8710部隊領導組成。
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鎮村建站、主任由鎮村建站站長擔任。領導小組辦公室設立報警電話,電話號碼為:0594-2880625,傳真0594-2892359
(二)工作職責
1、領導小組職責:在鎮政府領導下,負責統一部署、協調、組織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實施;決定預案的啟動和終止;指定應急救援總指揮;指揮參與應急救援的專業隊伍開展工作;視情協調駐莆部隊參與救援。
2、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負責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制定、修訂;組織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演練工作;做好危險化學品事故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的各項准備工作;接到危險化學品事故或險情報告後,迅速報告領導小組組長,並通知有關成員單位和人員立即進入工作狀態。
3、各成員單位職責:
(1)鎮村建站:負責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日常工作,並負責配合區環保局對事故現場進行應急監測和危險化學品的性質、危害性的鑒定,做好廢棄危險經學品和事故現場危險物質的處置。
(2)鎮派出所:負責組織事故現場的安全警戒、人員疏散、受害人員營救、現場及周圍地區治安秩序維護。
(3)鎮文化服務中心:負責配合區委宣傳部做好新聞采訪工作。
(4)鎮義務消防隊:負責配合區消防大隊控制和撲滅火災,控制易燃、易爆、有毒物質泄漏的事故現場,事故得到控制後負責洗消工作;組織傷員的搜救工作。
(5)鎮安辦:督促危險化學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的牽頭單位鎮村建站進行危險化學品等重大危險源普查,為應急救援提供詳細情況。
(6)鎮衛生院:負責組織醫療救護隊對事故現場受害人員進行救護,調動醫療器材,確定醫療衛生應急搶救隊伍和裝備,並將詳細情況進行備案。
(7)鎮運管站:負責向區交通局聯系運輸車輛,保證運送疏散人員和供應物資,防止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發生泄漏事故。
(8)鎮交警中隊:負責交通管制,保障救援道路交通暢通、安全。
(9)鎮經濟開發服務中心:配合鎮村建站對全鎮危險化學品危險源進行普查,並負責協調有關部門搶險救物資的供應,協助、指導企業組織恢復生產。
(10)鎮民政辦、工會聯合會:負責組織對傷亡人員及其家屬接待安撫、撫恤和救濟及慰問、理賠等工作,迅速啟動突發災害應急救援機制,配合做好善後處理工作。
(11)鎮財政所:負責對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演練及搶救經費的保障。
(12)武警8710部隊:根據救援工作要求,組織防化專家和防化部隊參加現場救援。
(13)各村(社區)要按照「安全屬地管理」的原則,負責本轄區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儲存、使用的調查摸底、登記、造冊,並上報鎮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專項整治領導小組,發現隱患要及時上報,要配合鎮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專項整治領導小組的聯合行動,做好專項整治。
五、現場救援專業組的建立及職責
為確保及時、有效、順利地開展應急救援工作,領導小組內設危險源控制組、現場警戒組、救援排險組、醫療搶救組、物資供應組、善後處理組等六個組和應急救援辦公室。其職責和單位組成如下:
(一)危險源控制組
負責在緊急狀態下的現場搶險作業,及時控制危險源。由事故單位人員和專業隊伍組成,並根據危險化學品的性質准備好專用的防護用品、用具及專用工具等。
參與危險源的控制一般由專業防護隊伍和消防隊伍組成。該組人員應具有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並配備專業的防護和急救器材。
(二)現場警戒組
由鎮派出所、運管站、交警中隊組成:由鎮派出所負責人任組長。
1、負責劃定現場的警戒區並組織警戒,維護現場治安和交通秩序;
2、負責疏散事故區域內的無關人員;
3、負責救援運輸車輛的暢通。
(三)救援排險組
1、火災、爆炸類事故由鎮派出所的負責人任組長。
2、中毒類事故由鎮衛生院的負責人任組長。
3、道路運輸類事故由鎮運管站的負責人任組長。
(四)醫療搶救組
由鎮衛生院負責現場對傷員進行傷情判別,依據不同傷情施行緊急搶救,現場處置和安排轉運傷員。根據事故等級啟動相應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救治隊伍等級。
(五)物資供應組
負責組織搶險物資和工具、器具和救治葯品的供應,組織車輛運送搶險物資和人員。由鎮經濟開發服務中心、鎮運管站、鎮交警中隊、鎮衛生院組成。
(六)善後處理組
由鎮負責事故傷亡人員及家屬的接待安撫、扶恤、理賠等善後處理和社會穩定工作。由鎮民政辦、工會聯合會,勞動保障事務所、黨政辦等部門組成。
(七)應急救援辦公室
應急救援辦公室設在鎮安辦,負責日常管理工作。其職責:
1、接到事故報告後,迅速報告領導小組組長,按照組長指示,通知各有關單位立即趕赴事故現場;處理應急救援事務;
2、負責向各個組傳達領導小組組長的指令;
3、監督有關部門建立和管理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隊伍和裝備,並負責對各部門的救援設備進行登記備案;
4、監督有關部門和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制定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和定期演練;
5、對有關部門和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制定的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進行備案;
6、負責向區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辦公室報告事故情況及請求援助。
7、完成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事項。
六、應急救援程序
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一般包括報警與接警、應急救援隊伍的出動、實施應急救援、事態監測與評估、後期處置等幾個方面。
(一)事故報告與報警
發生危險化學品事故或可能發展成為重特大危險化學品事故時,各村(社區)、有關部門接到報告後,應立即向鎮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辦公室報告,火災事故同時向119報警,報告或報警的內容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企業名稱、危險化學品的種類、數量、事故類型(火災、爆炸、有毒物質的大量泄露等)、周邊情況、需要支援的人員、設備、器材、交通路線、聯絡電話、聯絡人姓名等。
(二)啟動應急救援預案
1、領導小組辦公室接到危險化學品事故或險情報告後,應迅速向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匯報,由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決定啟動本《預案》,指定應急救援現場總指揮,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辦公室和鎮直有關成員單位相關負責人應迅速趕赴事故現場,在事故現場設立現場指揮部,總指揮由領導小組指定人員擔任。指揮部負責發布和解除應急救援命令;確定應急救援的實施方案、警戒區域;組織指揮應急救援隊伍實施救援行動;匯報和通報事故有關情況;必要時向區救援中心發出救援請求。
(1)一次性死亡1人(含)以下或直接經濟損失在50萬元以下的,領導小組組長或委託副組長帶領有關部門人員趕赴事故現場。鎮政府主要領導或委託分管領導、鎮安辦、派出所、鎮義務消防隊、鎮衛生院、鎮經濟開發服務中心、鎮村建站和區有關部門負責人趕赴現場,組織指揮事故搶救工作。
(2)一次性死亡1人(含)以上或直接經濟損失超過50萬元以上的,由鎮政府主要領導或委託領導小組組長、領導小組副組長帶領有關部門主要領導及村(社區)主要領導赴現場。
2、現場指揮部設立後,要立即了解現場情況及事故的性質,按危險化學品事故類型確定事故應急救援具體實施方案,布置各專業救援隊伍任務。
3、各專業救援隊伍到達現場後,服從現場指揮人員的指揮,採取必要的個人防護,按各自的分工開展處置和救援工作。
(三)危險化學品事故現場處置基本程序
1、防護
根據事故現場所涉及危險化學品的特性及劃定的危險區域,確定相應的防護等級。全部進入防護區的相關人員必須按相應防護標准採取相關防護措施。
2、詢情
(1)遇險人員情況;
(2)容器儲量、泄漏量、泄漏時間、部位、形式、擴散范圍;
(3)周邊單位、居民、地形、電源、火源等情況;
(4)消防設施、工藝措施、到場人員處置意見。
3、偵檢
(1)搜尋遇險人員;
(2)使用檢測儀器測定泄漏物質、濃度、擴散范圍;
(3)測定風向、風速等氣象數據;
(4)確認設施、建(構)築物險情及可能引發爆炸燃燒的各種危險源;
(5)確認消防設施運行情況;
(6)確定攻防路線、陣地;
(7)現場及周邊污染情況。
4、警戒
(1)根據詢情、偵檢情況確定警戒區域;
(2)將警戒區域劃分為重危區、中危區、輕危區和安全區,並設立警戒標志,在安全區視情設立隔離帶;
(3)合理設置出入口,嚴格控制各區域進出人員、車輛、物資,並進行安全檢查、逐一登記。
5、救生
(1)組成救生小組,攜帶救生器材迅速進入危險區域;
(2)採取正確的救助方式,將所有遇險人員移至安全區域;
(3)對救出人員進行登記、標識和現場急救;
(4)將傷情較重者送交醫療急救部門救治。
6、控險
(1)啟用單位噴啉、泡沫、蒸汽等固定、半固定滅火設施;
(2)選定水源,鋪設水帶,設置陣地,有序展開;
(3)設置水幕或屏封水幕牆,稀釋、降解泄漏物濃度,或設置蒸汽幕;
(4)採用霧狀射流形成水幕牆,防止泄漏物向重要目標或危險源擴散;
(5)根據現場泄漏情況,研究制定堵漏方案,並嚴格按照堵漏方案實施;
(6)若易燃氣體泄漏,所有堵漏行動必須採取防爆措施,確保安全;
(7)關閉前置閥門,切斷泄漏源;
(8)根據泄漏對象,對不溶於水的液化氣體,可向罐內適量注水,抬高液位,形成水墊層,緩解險情,配合堵漏;
(9)轉移較危險的瓶(罐)。
7、救護
(1)現場救護
□將染毒者迅速撤離現場,轉移到上風或側上風方向空氣無污染地區;
□有條件時應立即進行呼吸道及全身防護,防止繼續吸入染毒;
□對呼吸、心跳停止者,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心臟擠壓,採取心肺復甦措施,並給予氧氣;
□立即脫去被染污者的服裝;皮膚污染者,用流動清水或肥皂水徹底沖洗;眼睛污染者,用大量流動清水徹底沖洗。
(2)使用特效葯物治療;
(3)對症治療;
(4)嚴重者送醫院觀察治療。
8、洗消
(1)在危險區與安全區交界處設立洗消站;
(2)洗消的對象
□輕度中毒的人員;
□重度中毒人員在送醫院治療之前;
□現場醫務人員;
□消防和其它搶險人員以及群眾互救人員;
□搶救及染毒面具。
(3)使用相應的洗消葯劑;
(4)洗消污水的排放必須經過環保部門的檢測,以防造成次生災害。
9、清理
(1)少量殘液,用干砂土、水泥粉、煤灰、乾粉等吸附,收集後作技術處理或視情倒至空曠地方掩埋;在污染地面上灑上中和或洗滌劑浸洗,然後用大量直流水清掃現場,特別是低窪、溝渠等處,確保不留殘液;
(2)現場環境檢測合格後,清點人員、車輛及器材;
(3)撤除警戒,做好移交,安全撤離。
(四)事故得到控制後,由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召開會議研究決定後可方結束救援工作。
(五)應急救援結束後,由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對救援情況進行評做,對險情或事故的損失情況進行統計,將評估結果報應急救援指揮部,由鎮安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組織相關機構和人員對事故開展調查。由事故發生地的村(社區)會同鎮、區有關部門、單位妥善做好善後工作。
(六)應急救援現場要求
1、現場指揮和各專業救援隊伍之間應保持良好的通訊聯系;
2、車輛應服從當地公安部門或事故單位人員的安排行駛和停放;
3、事故發生初期,事故單位或現場人員應積極採取自救措施,防止事故的擴大,並指派專人負責引導指揮人員及各專業隊伍進入事故救援現場。
4、專家咨詢人員到達現場後,迅速對事故情況作出判斷,提出處置實施辦法和防範措施,事故得到控制後,參與事故調查及提出防範措施。
5、對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大量泄漏救援,應使用防爆型器材和工具,應急救援人員不得穿帶釘的鞋和化纖衣服,應關閉手機。
6、事故污染區域應有明顯警戒標志;
7、物資供應組應當保證搶險救災物資供應、運輸和提供特種裝備,在搶險救災過程中緊急調用的物資、設備、人員和佔用場地,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服從應急救援的大局,不得阻攔或拒絕。
七、附則
(一)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有參加危險化學品事故搶險救災的義務。
(二)對不及時按本預案報告危險化學品事故險情、事故。不及時服從指揮、調度或臨陣逃脫的單位和個人,依法追究單位主要負責人和有關責任人的責任。對在事故救援中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
(三)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經費由鎮財政預支,事故救援結束後,按有關規定辦理。本應急救援演練經費由鎮財政所負責保障。
(四)發生重特大事故時,本預案與《莆田市荔城區西天尾鎮重特大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一並執行。
(五)各村(社區)、鎮各有關部門、單位應結合實際,制定本村(社區)、本部門、本單位的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報鎮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
(六)本預案由鎮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解釋,自公布之日起實施。
F. 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的應急處理措施有哪些
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1 總則 1.1 編制目的 建立健全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機制,提高政府應對涉及公共危機的突發環境事件的能力,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公眾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保護環境,促進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1.2 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和《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及相關的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預案.1.3 事件分級 按照突發事件嚴重性和緊急程度,突發環境事件分為特別重大環境事件(Ⅰ級)、重大環境事件(Ⅱ級)、較大環境事件(Ⅲ級)和一般環境事件(Ⅳ級)四級.l.3.1 特別重大環境事件(Ⅰ級).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特別重大環境事件:(1)發生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傷)100人以上; (2)因環境事件需疏散、轉移群眾5萬人以上,或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以上; (3)區域生態功能嚴重喪失或瀕危物種生存環境遭到嚴重污染; (4)因環境污染使當地正常的經濟、社會活動受到嚴重影響; (5)利用放射性物質進行人為破壞事件,或1、2類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圍嚴重輻射污染後果; (6)因環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斷的污染事故; (7)因危險化學品(含劇毒品)生產和貯運中發生泄漏,嚴重影響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污染事故.1.3.2 重大環境事件(Ⅱ級).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重大環境事件:(1)發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傷)50人以上、100人以下; (2)區域生態功能部分喪失或瀕危物種生存環境受到污染; (3)因環境污染使當地經濟、社會活動受到較大影響,疏散轉移群眾1萬人以上、5萬人以下的; (4)1、2類放射源丟失、被盜或失控; (5)因環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庫及沿海水域大面積污染,或縣級以上城鎮水源地取水中斷的污染事件.1.3.3 較大環境事件(Ⅲ級).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較大環境事件:(1)發生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傷)50人以下; (2)因環境污染造成跨地級行政區域糾紛,使當地經濟、社會活動受到影響; (3)3類放射源丟失、被盜或失控.l.3.4 一般環境事件(Ⅳ級).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一般環境事件:(1)發生3人以下死亡; (2)因環境污染造成跨縣級行政區域糾紛,引起一般群體性影響的; (3)4、5類放射源丟失、被盜或失控.1.4 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於應對以下各類事件應急響應,核事故的應急響應遵照國家核應急協調委有關規定執行:1.4.1 超出事件發生地省(區、市)人民政府突發環境事件處置能力的應對工作; 1.4.2 跨省(區、市)突發環境事件應對工作; 1.4.3 國務院或者全國環境保護部際聯席會議需要協調、指導的突發環境事件或者其他突發事件次生、衍生的環境事件.l.5 工作原則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提高政府社會管理水平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1)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加強對環境事件危險源的監測、監控並實施監督管理,建立環境事件風險防範體系,積極預防、及時控制、消除隱患,提高環境事件防範和處理能力,盡可能地避免或減少突發環境事件的發生,消除或減輕環境事件造成的中長期影響,最大程度地保障公眾健康,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2)堅持統一領導,分類管理,屬地為主,分級響應.在國務院的統一領導下,加強部門之間協同與合作,提高快速反應能力.針對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環境污染、生態污染、放射性污染的特點,實行分類管理,充分發揮部門專業優勢,使採取的措施與突發環境事件造成的危害范圍和社會影響相適應.充分發揮地方人民政府職能作用,堅持屬地為主,實行分級響應.(3)堅持平戰結合,專兼結合,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積極做好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的思想准備、物資准備、技術准備、工作準備,加強培訓演練,充分利用現有專業環境應急救援力量,整合環境監測網路,引導、鼓勵實現一專多能,發揮經過專門培訓的環境應急救援力量的作用.
美國進口普衛欣天 貓
G. 新安江水污染事件的應急措施
事故發生後,杭州、建德兩級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立即啟動了杭州市突發環境應急預案,組織環保、林水、消防、交警、安監等部門趕赴現場進行事故處置。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黃坤明、杭州市政府邵占維市長、楊戌標常務副市長等主要領導對分別對事故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市各級、各部門全力以赴,做好事故處置工作,確保飲水安全。主要採取了以下幾項措施:
第一時間緊急部署。事故發生後,建德市政府主要領導分別牽頭,連續召開4個緊急會議,研究部署事故處置工作。杭州市政府在第一時間成立由市應急辦、環保、林水、衛生、安監、經委、公安、交警、城投、城管辦、港航等相關部門及沿線各政府和管委會負責人為成員的應急指揮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並組建專家組,統一指揮協調事故應急處置。明確要求沿線各級政府、管委會也成立相應的應急指揮領導小組及辦公室,由各地黨委、政府一把手負總責。2011年6月5日下午,杭州市副市長張建庭又召集事故應急指揮領導小組各成員召開緊急會議,研究部署下一步事故處置工作,要求全市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全力以赴,多管齊下,打好杭城飲用水源安全保衛戰。杭州市環保局在接到事故報告後,立即組建了現場組、技術組、宣傳組3個事故應急處置小組,分頭做好各項應急處置工作。該市各級、各部門已抽調專門力量,全力應對,落實24小時應急值班制度,直至水質警報解除。
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處置。事故發生後,建德市環保、林水、消防等相關部門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進行處置,環保部華東督察中心、浙江省環保廳、杭州市環保局也都在第一時間到達現場,指導事故現場處置工作。一是控制事故現場,對泄漏的苯酚用石灰進行吸附處置,用沙包、活性炭築壩攔截,並對山水實施分流,防止污染進一步擴散。交通事故的現場已基本清理完畢,泄漏的槽罐車已被拖離現場,殘留在現場的部分苯酚以及受污染的土壤等也得到基本清除。二是加快水體稀釋,根據專家意見,加大新安江大壩、富春江大壩的下泄水量,對污染水體進行稀釋處理。新安江大壩已經增加到九孔發電,達到滿負荷運行,下泄流量從每秒268立方米增至1230立方米。
第一時間開展水質監測。環保部門盡最大努力、以最大限度,加密、加急開展水質監測,從6月5日5:30分開始對事發地及下游水質開展應急監測,監測項目為揮發酚,監測點位從事故入江口至下游九溪水廠,根據專家意見共布設監測點位8個。同時建立監測結果信息報送網路,及時將監測結果上報市委、市政府以及省環保廳和環保部華東督察中心,並抄送事故應急指揮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實現信息互通、共享。
第一時間進行科學分析。由環保部門牽頭,林水、衛生等部門配合,立即聘請由浙江省、市相關部門專家學者成立專家組,並集中進行專題研究,結合水體流速、流量等氣象水文信息,綜合分析污染擴散情況,提出科學的對策建議,協助應急指揮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做好應急處置工作。
第一時間發布信息。事故發生後,建德市政府於5日凌晨5:00左右,立即通知沿線鄉鎮、街道,要求沿線企業、居民停止取水;杭州市環保局於第一時間通知下游沿線桐廬、富陽、蕭山、濱江、主城區政府以及城投等部門負責人,要求自來水廠立即開展揮發酚指標的檢測,密切關注水質變化情況。衛生、農業、交通等部門第一時間召開緊急會議,通告相關信息,確保沿線農業、漁業、養殖業正常進行,同時密切關註上岸魚類等水產品的監測工作。以此同時,由杭州市政府應急辦、市環保局負責,在市政府門戶網及杭州綠網開始統一的信息發布平台,及時、准確統一發布信息,通報事故進展情況及水質變化情況和專家意見。建德、桐廬、富陽等地政府也正政府門戶網站及時發布了相關信息。截止6月6日早上7:00,該市政府共發布各類事故信息6篇。
第一時間應急防範。城管、城投、經委等部門負責,研究制定供水應急方案,加緊做好飲用水源和居民用水儲備工作,全力保障杭州市居民生活用水。當前,市各自來水廠正搶儲原水,開足馬力生產,同時告知廣大市民做好應急防備,利用各種容器盡可能多儲水,並要求廣大市民和企事業單位根據預報信息使用生產、生活用水,以保障群眾身體健康。同時,市政府成立了由安監局牽頭,交通、衛生、環保等部門參與的事故調查小組,盡快查明事故原因、明確事故責任並依法進行處置。
為確保飲用水安全,杭州市飲用水源應急處置現場辦公室最後表示,下一步工作要做到以下三點:全力以赴,全力保障飲水安全、維護社會穩定。杭州市各級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全力做好各項應急准備工作,確保飲水安全,維護社會穩定。桐廬、富陽等縣市暫停取水區域,做好桶裝水的供應保障,並採取分時段低壓供水等措施,優先保障居民用水;同時要時刻關注水質監測結果,水質一旦到達制水安全水平後,當地政府會恢復正常的取水、供水。
全力以赴,全面加強水質監測、加快水體更新。環保、衛生、城投部門繼續堅持嚴密監測的態勢不鬆懈,密切關注各水質監測點和自來水廠進水、出水口水質變化情況,確保在第一時間掌握現場信息,第一時間科學分析、第一時間綜合決策、第一時間發布信息。新安江大壩、富春江大壩要繼續堅持加大下泄水量,進一步加快水體更新。
及時發布有關水質監測信息,水質監測結果繼續會在第一時間向社會發布。
H. 河南義馬氣化廠爆炸致污水外泄 ,如何處理污水外泄減少污染
7月19日下午5時45分,河南省煤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義馬氣化廠C套空分裝置發生爆炸著火事故。爆炸導致部分消防廢水和事故廢水流入澗河,面對污水外泄,
對被污染的區域進行處理時應當盡可能的減少對現場人員及環境的影響,及時檢控排查,對於已經被波及的人群,要及時送醫救治。待應急處置完成後對造成此次事故的相關人員追究其相應的責任。
I. 污水處理廠的緊急預案該怎麼做
那要從石化企業污水處理廠可能遇到的各種緊急情況來寫出屆時人員、物質、處理等等方案。各個企業有不一樣的可能性,別人是沒法寫出來的。
J. 飲用水污染突發事件的應急措施有哪些
根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辦法》,飲用水污染突發事件的應急措施有:
第二十三條 企業事業單位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突發環境事件時,應當立即啟動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採取切斷或者控制污染源以及其他防止危害擴大的必要措施,及時通報可能受到危害的單位和居民,並向事發地縣級以上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報告,接受調查處理。
應急處置期間,企業事業單位應當服從統一指揮,全面、准確地提供本單位與應急處置相關的技術資料,協助維護應急現場秩序,保護與突發環境事件相關的各項證據。
第二十四條 獲知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後,事件發生地縣級以上地方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按照《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報告辦法》規定的時限、程序和要求,向同級人民政府和上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報告。
第二十五條 突發環境事件已經或者可能涉及相鄰行政區域的,事件發生地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及時通報相鄰區域同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並向本級人民政府提出向相鄰區域人民政府通報的建議。
第二十六條 獲知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後,縣級以上地方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立即組織排查污染源,初步查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污染物質及數量、周邊環境敏感區等情況。
第二十七條 獲知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後,縣級以上地方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按照《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技術規范》開展應急監測,及時向本級人民政府和上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報告監測結果。
第二十八條 應急處置期間,事發地縣級以上地方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組織開展事件信息的分析、評估,提出應急處置方案和建議報本級人民政府。
第二十九條 突發環境事件的威脅和危害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後,事發地縣級以上地方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本級人民政府的統一部署,停止應急處置措施。
參照資料:www.gepresearch.com/76/view-1684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