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污水知識 > 太湖流域污水提標

太湖流域污水提標

發布時間:2022-01-05 06:50:13

⑴ 太湖流域管理條例規定不能排放氮磷嗎

不是。太湖流域實行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太湖流域新建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應當符合脫氮除磷深度處理要求;現有的污水集中處理設施不符合脫氮除磷深度處理要求的,當地市、縣人民政府應當自2011年11月1日起1年內組織進行技術改造。禁止在太湖流域設置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水環境綜合治理要求的造紙、製革、酒精、澱粉、冶金、釀造、印染、電鍍等排放水污染物的生產項目,現有的生產項目不能實現達標排放的,應當依法關閉。



法條鏈接:《太湖流域管理條例》

1、第二十五條太湖流域實行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

太湖流域管理機構應當組織兩省一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水功能區對水質的要求和水體的自然凈化能力,核定太湖流域湖泊、河道納污能力,向兩省一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提出限制排污總量意見。

兩省一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總體方案、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等確定的水質目標和有關要求,充分考慮限制排污總量意見,制訂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和控制計劃,經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報兩省一市人民政府批准並公告。

兩省一市人民政府應當將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和控制計劃確定的控制指標分解下達到太湖流域各市、縣。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將控制指標分解落實到排污單位。

2、第二十七條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可以根據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和優化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布局的需要,制定水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並商兩省一市人民政府確定和公布在太湖流域執行水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的具體地域范圍和時限。

3、第二十八條排污單位排放水污染物,不得超過經核定的水污染物排放總量,並應當按照規定設置便於檢查、采樣的規范化排污口,懸掛標志牌;不得私設暗管或者採取其他規避監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

禁止在太湖流域設置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水環境綜合治理要求的造紙、製革、酒精、澱粉、冶金、釀造、印染、電鍍等排放水污染物的生產項目,現有的生產項目不能實現達標排放的,應當依法關閉。

在太湖流域新設企業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清潔生產要求,現有的企業尚未達到清潔生產要求的,應當按照清潔生產規劃要求進行技術改造,兩省一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監督檢查。

4、第三十五條太湖流域新建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應當符合脫氮除磷深度處理要求;現有的污水集中處理設施不符合脫氮除磷深度處理要求的,當地市、縣人民政府應當自本條例施行之日起1年內組織進行技術改造。

太湖流域市、縣人民政府應當統籌規劃建設污泥處理設施,並指導污水集中處理單位對處理污水產生的污泥等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避免二次污染。

國家鼓勵污水集中處理單位配套建設再生水利用設施。

⑵ 2020年全年常州市生態保護與環境治理投入是多少

摘要 全年完成治氣工程1237項,燃氣鍋爐低氮改造750台,持續推進鋼鐵企業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開展重點企業揮發性有機物高效治理工程和製造業重點集群揮發性有機物專項整治。完成治水工程430項,全面開展太湖流域城鎮污水處理廠以及六大重點行業企業提標改造,扎實抓好太湖應急防控,累計打撈藍藻21.2萬噸。固廢危廢利用處置能力不斷提升,危廢焚燒處置能力達19.1萬噸/年。立案查處環境違法行為1296件,關停、轉型和提升沿江一公里內化工生產企業31家,建設沿岸五公里生態廊道。「十三五」期間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總量降幅超過17%、21%、26%、22%。

⑶ 江蘇省太湖流域污水總磷排放標準是多少

現在太湖流域對總磷排放管理很嚴格,總磷排放標准為0.5mg/L,可參考
DB32/1072-2007太湖地區城鎮污水處理廠及重點工業行業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⑷ 太湖水污染現狀

2月2日—4日,太湖高級論壇在上海舉行。眾多院士、專家蒞會,水利部高層領導和滬蘇浙三位副省市長出席,使論壇不局限於圈內人坐而論道。論壇重在回顧、總結流域管理機構成立20年來太湖的治理、管理經驗,探討太湖水的問題及對策,而人們的聚焦點似乎都落在了1998年「零點達標行動」後的太湖治污問題上。
太湖污染:8年前是「其聲嗚嗚」,8年後是「觸目驚心」
太湖被長三角一些城市視作區域的「心臟」。
太湖,我國第三大淡水湖,面積2400平方公里,流域面積36895平方公里,是上海和蘇錫常、杭嘉湖地區最重要的水源———如果把太湖流域視為人體的話,無論從其地理位置、輪廓還是戰略功能上看,太湖就是上海和蘇錫常、杭嘉湖7城市的「心臟」,縱橫交錯的河網,就是維系該地區生存、發展的各類「血管」。
與會的180多位來賓、專家大都認可這樣的的比喻。許多「當局者」對太湖的重要性,甚至還有更加深刻和透徹的認識。
「上海依水而建、因水而興。我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水不僅關繫上海的生存與發展、興旺與繁榮,也是上海文明素質、文化底蘊的象徵,代表著上海的文化品位和城市形象。」上海市副市長楊雄在致辭中這么說道。
蘇浙兩省領導也不約而同地用「因水而興」來表達太湖對所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極端重要作用」。
「江蘇太湖地區因水而得利、因水而興盛、因水而秀美、因水而文明。」江蘇省副省長黃莉新進一步指出,「我省太湖流域地區生產總值佔全省的45%,地方財政收入佔全省的37%,這一地區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而據財政部農經司副司長曹廣生提供的數據,行政區劃涉及江蘇、浙江、上海、福建、安徽五省市的太湖流域片,去年以佔全國不到3%的土地面積、8%的人口,創造了全國1?"4的國內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
但是,經濟繁榮付出了沉重的環境代價。1996年4月14日,時任國務委員的宋健在國務院環委會太湖流域環保執法檢查現場會議上非常動情地說:「『太湖美,美在太湖水』,這首贊歌已經變了味,現在已經很難唱了。再唱這首歌就不是在歌頌,而是使人感到其聲嗚嗚,如怨如慕,如泣如訴。」讓在場的人無不動容。時隔8年多,在這次太湖高級論壇上,無論政府官員還是院士、專家,不約而同地用「觸目驚心」來評價當前的太湖流域水污染形勢。
「零點行動」後的太湖:水質持續惡化
「要是太湖流域的百姓真的能在10年內喝上干凈水,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地理學家、中科院院士施雅風出生在江蘇海門,在12月2日的大會發言中,85歲高齡的施院士深深記住的,是水利部領導說2015年內要「讓百姓喝上潔凈水」的承諾。
水利部副部長翟浩輝在長達8000餘字的大會發言中認為,經過十餘年的不懈努力,太湖流域管理局會同流域各省市水利部門基本完成了治太骨幹工程建設,太湖流域初步形成了北排長江、東出黃浦江、南排杭州灣和充分利用太湖調蓄的防洪與水資源調度工程體系框架,並在流域防洪保安、水資源調度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流域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但與區域社會發展的要求相比,太湖流域仍存在防洪標准偏低、水污染觸目驚心等問題。流域管理機構「下決心在2015年前使太湖流域老百姓都喝上潔凈的水」。
在此之前,為了實現「2000年太湖水變清」、「不讓污染進入21世紀」,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國務院有關部委會同蘇浙滬兩省一市發動過聲勢浩大的水污染治理運動,其中規模最大的就是1998年底的「聚焦太湖零點達標」行動,並在1999年元旦鍾聲敲響之前宣布「基本實現階段性的治理目標」。
當時太湖水「變清」確定的治理目標是:1998年底實現全流域工業企業(包括鄉鎮企業)及集約化畜禽養殖場、沿湖賓館和飯店等單位的廢、污水要達標排放;2000年各出入太湖河流的水質都要達到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計劃和規劃要求,實現太湖水體變清。所謂的「零點達標」,就是在1998年底,太湖地區1035家重點污染企業必須全部實現達標排放。這1035家企業中,江蘇省佔770家,浙江省佔257家,上海市佔18家。聲勢浩大的「零點行動」結束,宣布所有這些企業全部實現治理目標。
然而,進入新世紀後,太湖水不但沒有變清,甚至持續惡化。據與會專家介紹,上世紀90年代在規劃「太湖水變清」時,當時估算每年進入河道和湖泊的工業廢水只有5.4億立方米,生活污水的年排放量也只有3.2億立方米左右。但在要求「變清」的2000年,排放的污水量驚人地增加:監測數據顯示,2000年太湖流域點源污水排放量53.3億立方米,其中工業污水32.4億立方米,城鎮生活污水20.9億立方米。
「按現在的城鄉排污量和達標排放的標准治理太湖,太湖流域的水永遠達不到清潔地面水的要求。2015年要吃上干凈水,任重道遠。」水利部原副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徐乾清在發言中毫不客氣地指出。
現行排放標准:即使全部達標,照樣污水橫流
太湖水難以按計劃「變清」,國家投入上百億元的治理資金還沒有給太湖流域的近4000萬居民帶來記憶中清潔的湖水,原因錯綜復雜。但最根本的一點,就是治理措施跟不上長三角地區迅猛的社會經濟發展。也就是說,水消耗量越來越多,而對工農業和居民生活所排放的污水、廢水,治理措施和治理標准嚴重滯後。
「實現達標排放後水質為何還在惡化?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們目前達標排放的標準定得很低,從工廠排污口和污水處理廠出來的,仍然是劣於五類的污水。」水利部水資源司司長高而坤直言說,「最近我隨全國人大環資委到雲南昆明考察滇池的水污染防治,結果非常失望。三年前的滇池清水中發現有藍藻,而三年後卻在藍藻中沒有找到清水。」
太湖流域管理局原總工程師黃宣偉教授從上世紀80年初就關注太湖治理工作,並直接參與主持了太湖綜合治理規劃。對於「達標」了卻仍然污水縱橫的現狀,黃感到深惡痛絕。
「那些所謂已經『達標』了而可以合法向河道、湖泊排放的廢水,如果按1∶9以上比例用潔凈水來稀釋後,納污水體才能夠勉強達到地面三類水的標准,也就是達到了合格的地表水標准。但現在太湖流域的水體,哪裡有這樣的好水來釋污?污水加污水,只能是臟上加臟。」黃宣偉說。
按照國家標准,地表水分為五個等級:一類水質最好,三類水為合格,四類、五類水為污水,劣於五類的水體就喪失了基本的環境功能。化學耗氧量(COD)和氨氮(NH3-N)濃度是重要的水質指標。一類水的COD、NH3-N濃度分別不能超過15毫克?"升、0.15毫克?"升,三類水的濃度分別不超過20毫克?"升、1.5毫克?"升,五類水的該指標濃度分別不超過40毫克?"升、2.0毫克?"升。
而我們現在制定的達標排放標准,經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處理的污水,COD、NH3-N的濃度分別不超過100毫克?"升、25毫克?"升就視為達標,一些工業企業的合法排放標准更低,比如造紙、制漿行業,COD濃度不超過100毫克?"升、NH3-N濃度不超過450毫克?"升就可以「達標排放」。這樣的「達標」廢水中,COD和NH3-N濃度分別是地表五類水標準的2.5倍和225倍!這樣的廢水,就是用100倍的清水稀釋,也仍然是污水!
此外,據太湖流域管理局局長孫繼昌介紹,目前,流域工業和生活點源污水年排放量達53億噸,流域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僅為30%左右,污水大多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河網,污染物總量已遠遠超過流域水環境承載能力。即使流域污廢水都能達標排放,仍超出流域水環境的可承載能力。
跨流域調水熱:解近憂添新憂
根據國務院領導提出的「以動治靜,以清釋污,以豐補枯,改善水質」要求,2002年起太湖流域正式啟動「引江濟太」調水試驗,也就是說,利用現有的水利工程和「清水走廊」望虞河,從江蘇常熟引水,經望亭進入太湖。
據介紹,3年來共引調長江水入太湖流域60多億立方米,其中入太湖30多億立方米。「引江濟太」調活了流域水體,加快了水體置換,增加了流域水資源的有效供給,保障了流域重要城市和地區的供水安全,增加了水體的自凈能力和水環境容量,改善了太湖水體水質和流域河網的水環境,太湖周邊和上海、杭嘉湖等地區普遍受益。
但是,水利部總工程師劉寧提醒說:「跨流域調水要科學決策,慎之又慎。在缺水面前,人類要學會『克制』,不能搞『以需定供』,調水應當堅持『少取、高效、補償』的原則。」
據透露,近年來經濟社會發展對水質、水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但由於水污染問題沒能得到徹底有效的解決,太湖流域一些有條件的城市紛紛舍近求遠,甚至「棄湖而去」,實施跨流域調水。除了由太湖流域管理局主持的「引江濟太」工程外,蘇錫常諸城市在多年前就利用靠近長江的地理位置,從長江調水。上海也積極在長江口建設新的水源地甚至設想規劃浙江千島湖水源地。一直以水鄉自居的杭嘉湖地區,如今也把目光投向錢塘江,提出實施跨流域從新安江、錢塘江口調水,以尋求解決該地區日益嚴重的缺水問題。
「今天要強烈呼籲,盡管目前長江、錢塘江的水比太湖好,但千萬不要忽視這樣的事實,就是這樣的『好』是相對的,而且這些河流也在不斷地被污染,污染量不斷地在增加。『引江濟太』,首先要『保江』、『保湖』,然後是節水,根本在於治污。如果還是按現在的城鄉分割的思路和現在的所謂的達標排放的要求來治理,就難以解決太湖的問題。」華東師范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吉余激動地說。(編輯:郭瓊麗)
某些有害的物質(如:農葯、化肥使用;工業廢水;生活污水;醫院污水等)進入水體,超過其自凈能力,引起天然水體的物理上、化學上的變化。
水源污染主要有兩種形式:
一是自然污染:因地質的溶解作用,降水對大氣的淋洗、對地面的沖刷,挾帶各種污染物流入水體而形成;
二是人為的污染,即工業廢水、生活污水、農葯化肥等對水體的污染。後一種是比較嚴重的,但也是可以控制的。
水源的污染源主要有七種:即病原體污染、需氧物質污染、植物性營養物污染、熱污染、放射性污染、鹽污染和有機物與重金屬污染等

⑸ 太湖流域不得排放氮,磷生產廢水何時實施的

不是。太湖流域實行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太湖流域新建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應當符合脫氮除磷深度處理要求;現有的污水集中處理設施不符合脫氮除磷深度處理要求的,當地市、縣人民應當自2011年11月1日起1年內組織進行技術改造。禁止在太湖流域設置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水環境綜合治理要求的造紙、製革、酒精、澱粉、冶金、釀造、印染、電鍍等排放水污染物的生產項目,現有的生產項目不能實現達標排放的,應當依法關閉。

法條鏈接:《太湖流域管理條例》1、第二十五條太湖流域實行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太湖流域管理應當組織兩省一市人民水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水功能區對水質的要求和水體的自然凈化能力,核定太湖流域湖泊、河道納污能力,向兩省一市人民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提出限制排污總量意見。兩省一市人民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總體方案、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等確定的水質目標和有關要求,充分考慮限制排污總量意見,制訂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和控制計劃,經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報兩省一市人民批准並公告。兩省一市人民應當將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和控制計劃確定的控制指標分解下達到太湖流域各市、縣。市、縣人民應當將控制指標分解落實到排污單位。2、第二十七條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可以根據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和優化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布局的需要,制定水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並商兩省一市人民確定和公布在太湖流域執行水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的具體地域范圍和時限。
3、第二十八條排污單位排放水污染物,不得超過經核定的水污染物排放總量,並應當按照規定設置便於檢查、采樣的規范化排污口,懸掛標志牌;不得私設暗管或者採取其他規避監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禁止在太湖流域設置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水環境綜合治理要求的造紙、製革、酒精、澱粉、冶金、釀造、印染、電鍍等排放水污染物的生產項目,現有的生產項目不能實現達標排放的,應當依法關閉。在太湖流域新設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清潔生產要求,現有的尚未達到清潔生產要求的,應當按照清潔生產規劃要求進行技術改造,兩省一市人民應當加強監督檢查。4、第三十五條太湖流域新建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應當符合脫氮除磷深度處理要求;現有的污水集中處理設施不符合脫氮除磷深度處理要求的,當地市、縣人民應當自本條例施行之日起1年內組織進行技術改造。太湖流域市、縣人民應當統籌規劃建設污泥處理設施,並指導污水集中處理單位對處理污水產生的污泥等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避免二次污染。國家鼓勵污水集中處理單位配套建設再生水利用設施。

⑹ 目前太湖流域中面臨的問題是什麼該如何解決

太湖位於長江三角洲的南邊,是我國僅次於鄱陽湖和洞庭湖的第三大淡水湖泊,不僅擔負著為太湖地區居民提供飲水的功能,而且還擔負著農業灌溉、蓄水調水和旅
游養殖等職能,在太湖地區的發展和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經濟的高速發展和治理管理不善等諸多因素,使得太湖流域的生態環境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其存
在的諸多問題已經影響到居民的安居樂業。因此,加強對太湖生態環境的治理已經刻不容緩。
一、太湖生態環境面臨的主要問題
1.
太湖流域的水污染現象嚴重。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需求的日益增加使得太湖流域的水污染情況十分嚴重,其水污染的主要來源為未經處理、任意排放的工業污染;
化肥農葯過量使用的農業污染;未經凈化或精華不達標的生活污水污染和缺乏污水處理裝置的船舶污染等。這些污染不僅影響了影響了太湖地區居民的安居樂業,阻
礙了太湖地區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可持續健康發展,而且影響了太湖流域的水質和生態環境,給太湖流域的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的破壞。
2.漁業
資源的枯竭趨勢明顯。漁業資源的豐富為太湖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先天的優勢,也是維護太湖流域生態環境良性循環的重要因素。但是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水利
工程的建設、圍墾造田工程的實施、過度捕撈與不合理漁具的使用和不良的引種措施使得太湖流域的漁業資源已經呈現逐漸枯竭的趨勢。這既對太湖地區的漁業資源
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又影響太湖地區的生態環境,使其水污染問題進一步惡化,給有效治理太湖流域的生態環境增加了難度。
3.水生植被被破壞情
況嚴重。太湖的水生植被可以吸收沉積物中的營養鹽,提高水體對有機污染物與重金屬的凈化能力,抑制藻類的過度生長,維持太湖流域的營養平衡,防止太湖出現
富營養化的狀況。但是由於受到各種污染和營養鹽的過度輸入,使得太湖流域的水生植被被破壞,導致太湖的水體富營養化情況嚴重,以藍藻為代表的藻類過度生
長,使得太湖生態環境的平衡被打破,其水質狀況、漁業資源和交通運輸等各個方面收到的影響十分嚴重。
二、太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的主要措施

1.加強對太湖流域的治理,減少和消除對太湖流域水污染。首先,要完善和改革太湖流域的管理體制,建立綜合治理的模式。地方政府要堅持流域管理和行政管
理相結合的方法,加強行政決策和治理決策的一致性和協調性,以及各治理部門行動的統一性和規劃性,做到有效的經驗交流溝通和資源共享,實現彼此的優勢互
補,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決策的正確性與合理性,並搭建信息化和系統化的交流平台,加強對各項工作的監督和監管,確保各項規章制度和具體措施可以順利的貫徹執
行。
其次,注重市場調節,建立和完善太湖流域水污染的預警機制和應對機制。地方政府可以有效利用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拓寬太湖流域生態環境
治理的融資渠道,以利於加大對其的資金投入和治理力度。例如地方政府可以通過發行債券、銀行信貸、出台優惠政策和吸引投資等多種渠道進行融資,既吸引企業
的資金投入,又有效的利用社會閑散資金,使太湖生態環境治理有充足的資金儲備作保障,對於改善治理的設備和引進先進的治理技術與手段都大有裨益。地方政府
還要做好太湖流域水污染預警機制和應對機制的建設和完善工作,利用先進的技術和科學的手段,對於太湖流域的水質狀況進行實時的檢測,一旦發現存在污染的問
題,及時有效的採取相應的應對措施,保證將污染的情況降到最低。
最後,地方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太湖流域的法律和法規體系,加大對太湖流域污染
狀況的執法力度,強化政府的監督監管職能,使治理工作在行動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據可查。對於有高污染風險的企業單位,要嚴格按照相關的標准和要求進行監控
和監測,並及時的公開有排污行為的企業單位,使其接受公眾和輿論的監督。
2.堅持走生態漁業的發展道路,維持漁業資源良性循環。地方政府在
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時,要平衡好生態環境保護和漁業協調發展二者之間的關系,而堅持發展生態漁業是唯一的可行性道路。這樣既可以促進生態環境和漁
業資源的良性循環,又可以維持地區經濟和社會效益的長期健康發展。
地方政府需要建立相應的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加快對養殖基地的建設。地方政
府可以對水產品採取證明銷售的制度,從源頭上保證水質的安全管理,並由國家政府、省市地方和直管部門等不同級別檢測部門對太湖流域水質實施定期檢測,確保
水質質量始終處於監管體系之中。同時,地方政府要嚴格控制葯品和養殖飼料在漁業作業中的應用,建立健全合理用葯的管理制度,並對養殖基地做好衛生監測登記
和食品安全的檢測工作,並將檢測結果中的數據及時向社會公布。此外,地方政府還要促進養殖基地的發展壯大和水產品產業的升級,以利於漁業養殖的規范化、規
模化和技術化管理。
地方政府要指導養殖戶應用生態養殖的技術,對漁業作業採取輪養的制度。地方政府可以指導養殖戶採取科學先進的養殖技術和
手段,既可以有效提高水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又可以保護生態環境不受到破壞。同時,地方政府可以依據太湖流域漁業資源的實際情況,實施年度性輪養制度和季節
性輪養制度相結合的策略,讓太湖的生態環境始終處於良性的休養生息循環狀態,在豐富漁業資源的基礎上,維持其長久的發展。
3.恢復和保護太湖流域水生植被,發揮其凈化水質和抑制藻類的作用。水生植被對太湖生態環境的影響不可忽略,因此地方政府要採取積極的措施恢復和保護太湖流域的水生植被,時期發揮應有的作用。

依據水生植物生長需要充足光照條件的特點,地方政府可以採取降低水位的方法,為水生植物的生長創造合適的光照條件,以利於水生植物進行正常的光合作用,
減少太湖流域懸浮物的濃度。同時,地方政府可以採取製造較小風浪的措施,以去除附著在水生植物葉片與根莖上的生物,避免其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造成不利影
響,並增加水生植物的葉片和水體之間碳交換的頻率,從而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效果得到強化,促進其有力生長,進而凈化太湖流域水質。
地方政府
要將營養鹽對太湖流域的注入量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使其既能為水生植物的生長提供必要的營養,又不使太湖流域富營養化,從而使得藻類的過度繁殖對水生植物
的生長造成損害。同時,地方政府可以採取圍網養殖的措施,調節太湖水底沉積物的狀態,使其不再處於懸浮的狀態,可以有效提高太湖水域的透明度,為水生植物
的生長創造有利條件。此外,為了避免水生植物和藻類的過度生長破壞水質,地方政府可以放養適量的草魚對水生植物的生長速率進行有效的控制,其數目以30條
/公頃為宜。
三、結束語
總之,太湖流域的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已經十分明顯,加強對其的治理和管理已經刻不容緩。地方政府只有建
立健全各項法律法規和規章管理制度,加大對水污染狀況的治理力度,嚴格控制對漁業資源的過度開發和合理發展養殖業,以及為太湖流域的水生植物生長創造良好
的生存環境,做好水生植被的恢復和保護工作,才能真正的使太湖流域的生態環境處於良性循環的狀態,發揮其真正的功能和價值,為促進太湖地區的經濟發展和居
民的安居樂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http://www.xzbu.com/7/view-5356068.htm)

⑺ 太湖流域地跨哪三個省

(1)蘇州;無錫;常州 (2)江蘇;安徽;浙江;上海 (3)1萬;太湖流域地形以平原為主,土壤肥沃,氣候溫暖濕潤,資源豐富,城鎮密集,經濟發達,所以人口稠密 (4)限制污水、廢水的排放,大力植樹造林,建設綠化帶。從可持續發展角度對水資源配置,從節約、保護、治理、開源等方面統籌解決。

⑻ 太湖的水污染的原因是什麼

太湖流域是長江水系最下游的一個支流區域,以太湖為中心,西界天目山、茅山,東、北、南三邊面江臨海,面積36500平方千米,以黃浦江為主要泄水道,形成一個相對封閉的獨立的水資源區。

由於優越的水土資源和水運條件,有史以來,該地區就以經濟和文化發達著稱。目前太湖流域的國民經濟總產值和財政收入,已分別占我國國民經濟總產值的1/8和財政收人的1/6。我國目前工業總產值超過100億元的城市有20個,而在這個區域就佔了5個。

流域內在50年代初除蘇州河外,基本上沒有污染,水體環境良好,水色清,魚蝦游。60年代黃浦江水質開始惡化,發生黑臭,江南運河各城市段也相繼開始出現污染。目前全流域每天排放廢水達1000萬噸,其中上海、無錫、蘇州、常州、杭州、嘉興、湖州七市廢污水排放量約佔80%,這些污水大部分未經處理。水污染來自工業排污、農業的農葯和化肥流失,以及城市生活用水、水運船舶排污等,而主要是工業污水,因此污染水域與工業污水處理密切相關。污染物以有機污染為主,其排入量超過河流的自凈能力,使水質惡化。

太湖是太湖流域水資源的主要調節湖泊,年平均蓄水量44.3億立方米,現在的200來條進口河道每年帶進來的水約52億立方米,這樣,太湖水體每年都可得到一次更換。它擔負著流域防洪和供水的任務,約有2000萬人口的飲用水與太湖密切相關,其中上海市1200多萬人的飲用水大多從黃浦江抽取,太湖來水量的大小與水質好壞,直接影響黃浦江的水質。由於沿太湖的城鎮將污水排入河道,流入太湖,太湖部分水域也受到輕、中度污染。太湖污染源以沿湖城鎮和入湖河流帶進來的污染物為主,由於太湖容積大,清潔水補給來源多,以致目前太湖仍能保持比較好的水質。但近年來,太湖西部水域營養過剩,出現營養型污染,已經引起廣泛注意。

黃浦江是太湖流域的主要泄水河道,每年泄水量達100億立方米,佔全流域的70%~80%。上游有攔路港、園泄徑和大柳港三條河流匯入於米市渡,米市渡以下至入海口吳淞口長83千米。黃浦江既是太湖流域的主要泄水河道,又是上海市的納污河道。目前上海市工業廢水每天約有400萬噸,生活污水約有100萬噸,大部分未經處理,除一部分直接排入長江口外,大部分都排入黃浦江,造成黃埔江水體嚴重的污染。

江南運河自長江邊的諫壁至杭州,全長312千米,從古到今運河兩岸一直是商業和工業地帶,人口密集,行船如梭。常州、無錫、蘇州、嘉興、杭州五大城市均在運河沿岸,運河從諫壁南下,地勢不斷降低,到蘇州、嘉興之間為最低點,嘉興以南地勢又有升高。運河沿線橫切了數十條大河道,因此,運河水情復雜,流量小,流水不暢,流向不定,污染擴散問題十分復雜。目前污染主要集中在常州至蘇州段和杭州段。在這兩段里,常州、無錫、蘇州和杭州向運河排入大量廢污水,由於運河水量不足,河流中大部分是廢污水,因此污染嚴重,經常發生黑臭。

⑼ 近年來,太湖藍藻爆發,造成無錫市水質的嚴重惡化。這些事件再次敲響了我國水危機的警鍾。在太湖流域某化

(1)Ba 2 、OH Fe 3 K 、Cl -
(2)用鉑絲蘸少量試液在酒精燈火焰上灼燒,透過藍色鈷玻璃觀察,若發現火焰呈紫色,則說明含有K ;另取少量試液於一潔凈試管中,加幾滴AgNO 3 溶液,若有白色沉澱生成,再加入稀硝酸後沉澱不溶解,則說明溶液中含有Cl -

⑽ 分析水在太湖流域的重要作用

問題1,目前淡水資源十分缺乏,且有限的淡水分布不均勻,限制了多地的經濟發展。2,太湖流域的鄉鎮企業依然有必要的節約用水,此外我國南方很多地區大都是水質性缺水,即大量的河流地下水資源被污染以致無法使用,鄉鎮企業不僅需要節約用水,更需要對排放的污水進行簡易處理,不能隨意排放污水,更不能以為交了所謂的排污費就可以肆意排污

與太湖流域污水提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用醋洗水垢化學方程式 瀏覽:810
泰州二手煙凈化器大概多少錢 瀏覽:374
RO反滲透膜的安裝方向 瀏覽:3
污水管覆土達不到要求怎辦 瀏覽:264
如何更換陶瓷台式濾芯 瀏覽:592
edi構造 瀏覽:929
污水處理初級證好考嗎 瀏覽:598
EDI酸最多清洗多久 瀏覽:962
誤喝5克除垢劑的水 瀏覽:343
樹脂飾品設備 瀏覽:994
污水處理廠畢業設計日誌 瀏覽:97
飛利浦gc2046除垢沖不出水 瀏覽:548
污水廠先進班組資料 瀏覽:898
污水處理有哪些污泥 瀏覽:944
超量排放廢水如何處罰 瀏覽:50
機油泵濾芯在哪裡 瀏覽:907
老房子衛生間污水排到哪裡 瀏覽:300
ro反滲透膜好壞判斷 瀏覽:902
武威純凈水哪個牌子好 瀏覽:281
反滲透在國外怎麼樣 瀏覽:968
© Arrange www.bh1978.com 2017-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