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污水知識 > 污水厭氧處理效果

污水厭氧處理效果

發布時間:2021-12-02 13:56:58

污水處理中厭氧處理是什麼原理和過程,需要什麼設備

A/O工藝法,也叫厭氧好氧工藝法,主要用於水處理方面。

A就是厭氧段,主要用於脫氮除磷;O就是好氧版段,主要用於去除水中權的有機物。它除了可去除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外,還可同時去除氮、磷,對於高濃度有機廢水及難降解廢水,在好氧段前設置水解酸化段,可顯著提高廢水可生化性。

Ⅱ 污水處理厭氧生物處理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⑴ 能耗較低:因為厭氧生物處理不需要供氧,能源消耗約為好氧活性污泥專法的1/10,還能產生具有屬較高熱值的甲烷氣(CH4)。每去除1gCODcr可以產生0.35標准升甲烷或0.7標准升沼氣。沼氣的熱值為22.7KJ/L,甲烷的熱值為39300KJ/m3,一般天然氣的熱值為34300KJ/m3 。
⑵ 污泥產量低:因為厭氧微生物的增殖速率比好氧微生物低得多,好氧生物處理系統每處理1kgCODcr產生的污泥量為0.25~0.6kg,而厭氧生物處理系統每處理1kgCODcr產生的污泥量只有0.02~0.18kg。
⑶可對好氧生物處理系統不能降解的一些大分子有機物進行徹底降解或部分降解。
⑷ 厭氧微生物對溫度、PH等環境因素的變化更為敏感,運行管理好厭氧生物處理系統的難度較大。
⑸ 水溫適應廣:好氧處理水溫在10~35℃之間,當高溫時就需採取降溫措施;而厭氧處理水溫適應廣泛,分低溫厭氧(10~30℃)、中溫厭氧(30~40℃)和高溫厭氧(50~60℃)。

Ⅲ 污水處理中的厭氧和好氧是什麼意思

污水來處理中的厭氧和好自氧的意思是:厭氧就是不喜歡氧氣,微生物的工作環境不能有氧氣,相反,好氧菌的工作環境則必須含有氧氣。
在污水處理過程中,廢水厭氧生物處理在早期又被稱為厭氧消化、厭氧發酵,是指在厭氧條件下由多種(厭氧或兼性)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使有機物分解並產生CH4和CO2的過程。一般認為,在厭氧生物處理過程中約有70%的CH4產自乙酸的分解,其餘的則產自H2和CO2。
在實際生產應用中,由於兩種方法都有一定的缺點和優勢,一般是將兩種方法組合在一起的方法來進行生產和應用。目前,最先進的處理模式是,通過改變微生物的種群,人工添加一些產生絮凝作用的微生物菌群,不管是在厭氧階段還是在好氧階段,通過適時添加相應的微生物絮凝劑(如紅平紅球菌等),不僅加快了各個過程的反應時間,最重要的是減少了沉降時間,同時減少了絮凝劑法國愛森聚丙烯醯胺的用量,降低了葯劑成本;還有一個趨勢是,在污水處理的最後階段,添加一些高分子的生物絮凝劑,比如聚谷氨酸,聚胱氨酸等可以生物降解的絮凝劑,避免了污泥的二次污染,同時節省了污泥處理成本。

Ⅳ 厭氧處理優缺點

優點:
厭氧處理技術具有投資少效率高,運行費用低,高產出的特點;

缺點:
厭氧處理受到低濃度廢水Ks的限制,所以厭氧在處理低濃度廢水方面沒有太大的空間,

現有厭氧處理技術的局限性

厭氧處理是廢水生物處理技術的一種方法,要提高厭氧處理速率和效率,除了要提供給微生物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外,保持反應器內高的污泥濃度和良好的傳質效果也是2個關鍵性舉措。 http://www.sunlight-ep.com/tech.php?id=112

Ⅳ 污水處理好氧+厭氧的作用

好氧+厭氧也就是水處理工藝中經典的A/O工藝,主要來處理類似生活廢水的主要工藝。
一般會根據廢水中COD、有機物、氮、磷的含量來確定好氧和厭氧的順序。一般來講,厭氧適合處理高濃度廢水,也就是,厭氧放置於好氧前。一般厭氧池,僅可以將COD降至2000以下,而好氧池可以進一步將COD降至國標或地方范圍,或者經後續工藝達標。
另外,A/O工藝,同時能夠脫氮除磷,也就是水處理工藝中講的硝化和反硝化,聚磷和放磷。但因兩者相背(就是先厭氧還是先好氧對哪個有力),實際選擇或建設時,均需要考慮。
如今,很多污水處理上,都對好氧+厭氧的模式進行了部分改進,如將好氧池內增加填料,為微生物提高載體,同時提高接觸效率。
大體上,就差不多了。很多細節上的,建議查閱水處理工藝的書籍。
以上,純手工。希望對樓主有幫助。

Ⅵ 污水厭氧處理工藝

才300的COD,完全沒必要用厭氧。看水量大小了,僅是小區內的話,用SBR就很好

Ⅶ 厭氧污水處理的原理

在厭氧處理過程中,廢水中的有機物經大量微生物的共同作用,被最終轉化為甲烷、二氧化碳、水、硫化氫和氨等。在此過程中,不同微生物的代謝過程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形成了復雜的生態系統。對高分子有機物的厭氧過程的敘述,有助於我們了解這一過程的基本內容。
高分子有機物的厭氧降解過程可以被分為四個階段:水解階段、發酵(或酸化)階段、產乙酸階段和產甲烷階段。 水解可定義為復雜的非溶解性的聚合物被轉化為簡單的溶解性單體或二聚體的過程。
高分子有機物因相對分子量巨大,不能透過細胞膜,因此不可能為細菌直接利用。它們在第一階段被細菌胞外酶分解為小分子。例如,纖維素被纖維素酶水解為纖維二糖與葡萄糖,澱粉被澱粉酶分解為麥芽糖和葡萄糖,蛋白質被蛋白質酶水解為短肽與氨基酸等。這些小分子的水解產物能夠溶解於水並透過細胞膜為細菌所利用。水解過程通常較緩慢,因此被認為是含高分子有機物或懸浮物廢液厭氧降解的限速階段。多種因素如溫度、有機物的組成、水解產物的濃度等可能影響水解的速度與水解的程度。水解速度的可由以下動力學方程加以描述:ρ=ρo/(1+Kh.T)
ρ ——可降解的非溶解性底物濃度(g/L);
ρo———非溶解性底物的初始濃度(g/L);
Kh——水解常數(d^-1);
T——停留時間(d) 發酵可定義為有機物化合物既作為電子受體也是電子供體的生物降解過程,在此過程中溶解性有機物被轉化為以揮發性脂肪酸為主的末端產物,因此這一過程也稱為酸化。
在這一階段,上述小分子的化合物發酵細菌(即酸化菌)的細胞內轉化為更為簡單的化合物並分泌到細胞外。發酵細菌絕大多數是嚴格厭氧菌,但通常有約1%的兼性厭氧菌存在於厭氧環境中,這些兼性厭氧菌能夠起到保護像甲烷菌這樣的嚴格厭氧菌免受氧的損害與抑制。這一階段的主要產物有揮發性脂肪酸、醇類、乳酸、二氧化碳、氫氣、氨、硫化氫等,產物的組成取決於厭氧降解的條件、底物種類和參與酸化的微生物種群。與此同時,酸化菌也利用部分物質合成新的細胞物質,因此,未酸化廢水厭氧處理時產生更多的剩餘污泥。
在厭氧降解過程中,酸化細菌對酸的耐受力必須加以考慮。酸化過程pH下降到4時能可以進行。但是產甲烷過程pH值的范圍在6.5~7.5之間,因此pH值的下降將會減少甲烷的生成和氫的消耗,並進一步引起酸化末端產物組成的改變。 在產氫產乙酸菌的作用下,上一階段的產物被進一步轉化為乙酸、氫氣、碳酸以及新的細胞物質。
其某些反應式如下:
CH3CHOHCOO-+2H2O —> CH3COO-+HCO3-+H++2H2 ΔG』0=-4.2KJ/MOL
CH3CH2OH+H2O-> CH3COO-+H++2H2O ΔG』0=9.6KJ/MOL
CH3CH2CH2COO-+2H2O-> 2CH3COO-+H++2H2 ΔG』0=48.1KJ/MOL
CH3CH2COO-+3H2O-> CH3COO-+HCO3-+H++3H2 ΔG』0=76.1KJ/MOL
4CH3OH+2CO2-> 3CH3COO-+2H2O ΔG』0=-2.9KJ/MOL
2HCO3-+4H2+H+->CH3COO-+4H2O ΔG』0=-70.3KJ/MOL 這一階段,乙酸、氫氣、碳酸、甲酸和甲醇被轉化為甲烷、二氧化碳和新的細胞物質。
甲烷細菌將乙酸、乙酸鹽、二氧化碳和氫氣等轉化為甲烷的過程有兩種生理上不同的產甲烷菌完成,一組把氫和二氧化碳轉化成甲烷,另一組從乙酸或乙酸鹽脫羧產生甲烷,前者約占總量的1/3,後者約佔2/3。
最主要的產甲烷過程反應有:
CH3COO-+H2O->CH4+HCO3- ΔG』0=-31.0KJ/MOL
HCO3-+H++4H2->CH4+3H2O ΔG』0=-135.6KJ/MOL
4CH3OH->3CH4+CO2+2H2O ΔG』0=-312KJ/MOL
4HCOO-+2H+->CH4+CO2+2HCO3- ΔG』0=-32.9KJ/MOL
在甲烷的形成過程中,主要的中間產物是甲基輔酶M(CH3-S-CH2-SO3-)。
需要指出的是:一些書把厭氧消化過程分為三個階段,把第一、第二階段合成為一個階段,稱為水解酸化階段。在這里我們則認為分為四個階段能更清楚反應厭氧消化過程。

Ⅷ 污水處理的好氧池和厭氧池的作用(詳細)

好氧池抄的作用是讓活性污泥進行有襲氧呼吸,進一步把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去除污染物的功能。運行好是要控制好含氧量及微生物的其他各需條件的最佳,這樣才能是微生物具有最大效益的進行有氧呼吸。
厭氧處理是利用厭氧菌的作用,去除廢水中的有機物,通常需要時間較長。厭氧過程可分為水解階段、酸化階段和甲烷化階段。
水解酸化的產物主要是小分子有機物,使廢水中溶解性有機物顯著提高,而微生物對有機物的攝取只有溶解性的小分子物質才可直接進入細胞內,而不溶性大分子物質首先要通過胞外酶的分解才得以進入微生物體內代謝。例如天然膠聯劑(主要為澱粉類),首先被轉化為多糖,再水解為單糖。纖維素被纖維素酶水解成纖維二糖與葡萄糖。半纖維素被聚木糖酶等水解成低聚糖和單糖。
水解過程較緩慢,同時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是厭氧降解的限速階段。在酸化這一階段,上述第一階段形成的小分子化合物在發酵細菌即酸化菌的細胞內轉化為更簡單的化合物並分泌到細菌體外,主要包括揮發性有機酸(VFA)、乳醇、醇類等,接著進一步轉化為乙酸、氫氣、碳酸等。酸化過程是由大量發酵細菌和產乙酸菌完成的,他們絕大多數是嚴格厭氧菌,可分解糖、氨基酸和有機酸。

Ⅸ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中厭氧池的作用及原理

通常理解為厭氧菌的三階段理論,即水解-產氫產乙酸-產甲烷,厭氧發酵後COD可去除50——80%。

Ⅹ 污水處理厭氧池是什麼

厭氧生物處理技術即為在厭氧狀態下,污水中的有機物被厭氧細菌分解、代謝、消化,使得污水中的有機物含量大幅減少,同時產生沼氣的一種高效的污水處理方式。

厭氧處理作為生物處理的一個重要形式,正在陸續地開發出一系列新的厭氧處理工藝和構築物,逐步克服了傳統厭氧工藝的缺點,在理論和實踐上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在厭氧處理過程中,廢水中的有機物經大量微生物的共同作用,被最終轉化為甲烷、二氧化碳、水、硫化氫和氨等。

在此過程中,不同微生物的代謝過程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形成了復雜的生態系統。對高分子有機物的厭氧過程的敘述,有助於我們了解這一過程的基本內容。

(10)污水厭氧處理效果擴展閱讀:

厭氧消化

有機物質被厭氧菌在厭氧條件下分解產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的過程,厭氧是在空氣缺乏的條件下從有機物中移出而生成CO2的。無論是酸性發酵,還是沼氣發酵,參與生化反應的氧都是來自於水、有機物、硝酸鹽或被分解的亞硝酸鹽。

厭氧消化的優點是有機質經消化產生了能源,殘余物可作肥料。厭氧消化開始用於廢物處理等多個領域,如工業廢水處理、城市垃圾的處理及潛在能源的開發、作燃料與動力、並且已建立了大規模的厭氧消化工廠。

閱讀全文

與污水厭氧處理效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凈水機出來的水怎麼是紅色的 瀏覽:505
醫院廢水標准 瀏覽:724
蒸餾時為什麼先通冷水後加熱 瀏覽:964
凈化器多少錢1個 瀏覽:605
環氧乙烯基樹脂化學成分 瀏覽:321
巡司河污水處理廠拆遷 瀏覽:731
污水泵和潛污泵有什麼關系 瀏覽:393
納濾反滲透除水垢嗎 瀏覽:744
120噸污水曝氣風機 瀏覽:85
威世頓物聯網凈水器怎麼用 瀏覽:792
工廠污水處理怎麼達標 瀏覽:82
空間站凈水設備是什麼品牌 瀏覽:241
什麼電器有濾芯 瀏覽:515
下水道水垢清除 瀏覽:499
食用菌無菌空氣過濾器 瀏覽:705
電車電瓶用加蒸餾水嗎 瀏覽:934
大流量袋式過濾器生產基地 瀏覽:995
反滲透什麼情況下爆破膜爆破 瀏覽:37
國家生物污水排放標准 瀏覽:355
污水廠工程工藝流程 瀏覽: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