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用污水灌溉的農田會不會受到影響為什麼
根據農田灌溉水質標准GB5084-92
1 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1.1 主題內容
本標准規定了農田灌溉水質要求、標準的實施和采樣監測方法。
1.2 適用范圍
本標准適用於全國以地面水、地下水和處理後的城市污水及與城市污水水質相近的工業廢水作水源的農田灌溉用水。
本標准不適用醫葯、生物製品、化學試劑、農葯、石油煉制、焦化和有機化工處理後的廢水進行灌溉。
2 引用標准
GB8978 污水綜合排放標准
GB3838 地面水環境質量標准
CJ 18 污水排放城市下水道水質標准
CJ 25.1 生活雜用水水質標准
3 標准分類
本標准根據農作物的需求狀況,將灌溉水質按灌溉作物分為三類:
3.1 一類:水作,如水稻,灌水量800m3畝·年
3.2 二類:旱作,如小麥、玉米、棉花等。灌溉水量300m3/畝·年。
3.3 三類:蔬菜,如大白菜、韭菜、洋蔥、捲心菜等。蔬菜品種不同,灌水量差異很大,一般為200~500m3/畝·茬。
4 標准值
農田灌溉水質要求,必須符合表1的規定。
表1 農田灌溉水質標准 mg/L
序號
作物分類
標准值
項目
水作
旱作
蔬菜
1
生化需氧量(BOD5)
≤
80
150
80
2
化學需氧量(CODcr)
≤
200
300
150
3
懸浮物
≤
150
200
100
4
陰離子表面活性劑(LAS)
≤
5.0
8.0
5.0
5
凱氏氮
≤
12
30
30
6
總磷(以P計)
≤
5.0
10
10
7
水溫,℃
≤
35
8
pH值
≤
5.5~8.5
9
全鹽量
≤
1000(非鹽鹼土地區)2000(鹽鹼土地區)有條件的地區可以適當放寬
10
氯化物
≤
250
11
硫化物
≤
1.0
12
總汞
≤
0.001
13
總鎘
≤
0.005
14
總砷
≤
0.05
0.1
0.05
15
鉻(六價)
≤
0.1
16
總鉛
≤
0.1
17
總銅
≤
1.0
18
總鋅
≤
2.0
19
總硒
≤
0.02
20
氟化物
≤
2.0(高氟區) 3.0(一般地區)
21
氰化物
≤
0.5
22
石油類
≤
5.0
10
1.0
23
揮發酚
≤
1.0
24
苯
≤
2.5
25
三氯乙醛
≤
1.0
0.5
0.5
26
丙烯醛
≤
0.5
27
硼
≤
1.0 (對硼敏感作物,如:馬鈴薯、筍瓜、韭菜、洋蔥、柑桔等)
2.0 (對硼耐受性較強的作物,如小麥、玉米、青椒、小白菜、蔥等)
3.0 (對硼耐受性強的作物,如:水稻、蘿卜、油菜、甘蘭等)
28
糞大腸菌群數,個/L
≤
10000
29
蛔蟲卵數,個/L
≤
2
4.1 在以下地區,全鹽量水質標准可以適當放寬。
4.1.1 具有一定的水利灌排工程設施,能保證一定的排水和地下水徑流條件的地區;
4.1.2 有一定淡水資源能滿足沖洗土體中鹽分的地區。
4.2 當本標准不能滿足當地環境保護需要時,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補充本標准中未規定的項目,作為地方補充標准,並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5 標準的實施與管理
5.1 本標准由各級農業部門負責實施與管理,環保部門負責監督。
5.2 嚴格按照本標准所規定的水質及農作物灌溉定額進行灌溉。
5.3 向農田灌溉渠道排放處理後的工業廢水和城市污水,應保護其下游最近灌溉取水點的水質本標准。
5.4 嚴禁使用污水澆灌生食的蔬菜和瓜果。
6水質監測
6.1 當地農業部門負責對污灌區水質、土壤和農產品進行定期監測和評價。
6.2 為了保障農業用水安全,在污水灌溉區灌溉期間,采樣點應選在灌溉進水口上。化學需氧量(COD)、氰化物、三氯乙醛及丙烯醛的標准數值為一次測定的最高值,其他各項標准數值均指灌溉期多次測定的平均值。
⑵ 求一些關於水污染對農業的危害的資料
可能有點多,自己慢慢看吧
當今,在淡水資源十分緊張的情況下,許多地方利用污水灌溉農田。未經處理的污水,既含有農作物生長所必需的養分,又含有有毒成分。盲目使用污水,不僅會污染土壤,而且還會影響農作物的生長和產品質量,損害人體健康。為了科學利用污水,妨患於未然,現將國家頒布的「農田灌溉水質標准」(GB 5084-92)中提到的水環境中的主要污染物的超標對農業環境的危害分述如下:
1、五日生化需氧量
五日生化需氧量是指在好氧的條件下,溫度為20 培養水樣5天水中微生物分解有機質的生物化學過程中所需要的溶解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常作為水體有機物污染程度的指標。
灌溉水中的需氧有機污染物進入農田後,最終要被分解。在處於氧化條件的旱田土壤中,有機物質將被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等;在水田處於還原條件的土壤中,將生產氨氣、沼氣、有機酸、乙醇類等中間代謝產物。在分解過程中,由於消耗了水中的溶解氧及土壤中的氧化物的氧,從而使土壤的氧化還原電位下降,產生二價鐵、硫化氫、二價錳等。
灌溉水中需氧有機物的含量不太高時,對作物生長一般無不良影響,在一定條件下甚至還有改良土壤,促進增產的作用。但是,需氧有機物的含量過高時,上述產生的過剩的二價鐵、硫化氫等就要隨同有機酸等一起被水稻吸收,阻礙植株體內的代謝活動,抑制根系生長,甚至引起爛根,以至影響地上部植株的發育。尤其是作物對氮、磷、鉀等養分的吸收受到阻礙後,必然造成作物減產。
需氧有機物污染對水稻的危害一般在水田入水口附近較明顯,這是由於水中不溶性的有機物多半沉積在這里,土壤發生還原性危害所致。國標要求灌溉水中五日生化需氧量的含量:水作應小於80 mg/l,旱作應小於150 mg/l,蔬菜應小於80 mg/l。
2、化學需氧量
化學需氧量是在一定的條件下用強氧化劑氧化水樣時,所消耗該氧化劑量相當的氧的質量濃度,以氧的mg/l表示。它是指示水體被還原性物質污染的主要指標。其中包括大多數有機物和部分無機還原物質。
作為灌溉水的污染指標,化學需氧量與五日生化需氧量具有一定的類似性質,只是化學需氧量除了包括需氧有機生物氧化所耗之氧外,還包括無機還原性物質化學氧化所耗的氧。國標要求灌溉水中化學需氧量的含量:水作應小於200 mg/l,旱作應小於300mg/l,蔬菜應小於150mg/l。
3、懸浮物
懸浮物系指水樣經過慮後,截留在慮片上並於103~105 烘至恆重的固體物質。
含有大量的懸浮物的污水灌入農田後,由於流速減緩或膠體被破壞而使懸浮物大量沉澱,如果這些沉澱是由金屬粉末、泥沙組成,則會覆蓋在農田表層而影響農田的肥力;懸浮物還是水中各種重金屬污染物的吸附劑,這些重金屬污染物隨著懸浮物一起沉澱在農田,造成重金屬污染物在土壤和作物中的積累。國標要求灌溉水中懸浮物的含量:水作應小於150 mg/l,旱作應小於200 mg/l,蔬菜應小於100 mg/l。
4、凱氏氮
凱氏氮是指以凱氏法測得的含氮量。它包含了氨氮和在此條件下能被轉化為銨鹽而被測定的有機氮化合物。
氮本是植物生長所必需的營養物質,但當其含量過高時會使土壤板結,影響作物的生長。國標要求灌溉水中凱氏氮的含量:水作應小於12 mg/l,旱作應小於30 mg/l,蔬菜應小於30mg/l。
5、總磷(以P計)
動物或植物內所含磷質,經過分解與氧化作用,最後生成硫酸鹽。人每天從食物中得到的磷質,經過新陳代謝而排出硫酸鹽。洗滌劑、磷肥及骨粉等工廠廢水中也含有磷酸鹽。天然水中磷酸鹽含量一般較低,如果水中發現過量的磷酸鹽存在可表明水被污染。若同時發現過量的硝酸鹽和氯化物時,更可以進一步證實動物性物質曾經污染過水源。
天然水和廢水中的磷以正磷酸鹽、縮合磷酸鹽以及與有機體相結合的磷酸鹽3種形態存在。總磷量即水樣中各種形態的磷經消解後轉變成正磷酸鹽的總磷濃度。
磷也是植物生長所必需的營養物質,但當其含量過高時會使土壤板結,影響作物的生長。國標要求灌溉水中總磷的含量:水作應小於5.0 mg/l,旱作應小於10 mg/l,蔬菜應小於10 mg/l。
6、水溫
水溫過低會減緩植物生長,水溫過高會造成植物根系腐爛、死亡,農灌水水溫要求小於35 。
7、pH值
pH值除直接影響植物生長外,還會使一些營養物質被淋失或被土壤固定,造成植物缺乏養分而致害;或吸收了有毒的元素,造成生理危害,這些都是導致植物死亡的原因。pH值小於4,大於9時,對農作物均會產生不良影響。用pH低於3,高於11的水灌溉作物,作物很快死亡。大部分栽培植物喜歡在弱酸性和弱鹼性條件下生長。它們對pH的適應范圍為4~9,最宜范圍為5-8.5。不同作物對pH值的要求不同。小麥在弱酸性條件下比中性條件下生長的好。國標要求灌溉水的pH值允許范圍是5.5~8.5。
8、全鹽量
全鹽,主要是鈣、鎂、鈉、鉀所形成的硫酸鹽、鹽酸鹽和碳酸鹽,它們對作物的影響主要是通過離子起作用。對作物危害最大的是鈉鹽,鈣鹽和鎂鹽對作物也有一定的影響,但並不佔主導地位。
灌溉水含鹽量在1000mg/l以上,對作物生長有抑製作用,有使土壤積鹽的可能性。含鹽2000mg/l以上,使土壤積鹽明顯,會導致作物產量下降。土壤鹽分增加,使土壤溶液濃度提高,物質形態變化,造成植物吸收水分和養分的困難,植物因缺乏養料導致減產或最後死亡。因鹽類對離子的拮抗作用和協同作用,在灌溉水中,必須注意多種鹽類的存在,以防治單因子鹽類對作物的傷害。國標要求灌溉水的全鹽量在非鹽鹼地區應小於1000 mg/l,在鹽鹼地區應小於2000 mg/l,有條件的地區可以適當放寬。
9、氯化物(以CL計)
氯化鈉危害小麥發芽的臨界濃度為2000mg/l,危害水稻發芽的臨界濃度為1000mg/l。國標要求灌溉水的氯化物的含量應小於250 mg/l。
10、硫化物(以S計)
地下水(特別是溫泉水)及生活污水,通常含有硫化物,其中一部分是在厭氧條件下,由於細菌的作用,使硫酸鹽還原或由含硫有機物的分解而產生的。某些工礦企業,如焦化、造氣、選礦、造紙、印染和製革等工業廢水亦含有硫化物。
水中硫化物包括溶解性的 、 、 ,存在於懸浮物中的可溶性硫化物、酸可溶性金屬硫化物以及未電離的有機、無機類硫化物。硫化氫易從水中逸散於空氣、產生雞蛋臭味,且毒性很大。硫化物是水體污染的一項重要指標。
硫化物濃度即使很低也會使土壤有臭味,因此禁止採用含硫化物的廢水灌溉作物。國標要求灌溉水的硫化物的含量應小於1.0 mg/l。
11、汞及其化合物(按Hg計)
含汞0.005mg/l以上的水溶液灌溉水稻,糙米中含汞量均超過我國《食品中汞允許量》規定的0.02毫克/公斤的標准。汞在糙米及油菜中的殘留量隨灌溉液中汞的濃度的增加而增加。汞在水稻各器官中的分配為根>莖葉>殼>糙米。
灌溉水中含汞0.005mg/l,則汞在土壤表層即稍有積累,長期灌溉可造成汞在土壤表層的積累,污染土壤,造成對作物的危害。土壤中含汞量隨灌溉水中汞的濃度的增加而增加。隨灌溉水進入土壤中的汞主要集中在表層0-5厘米處。農作物能從被污染的土壤中吸收汞。作物中含汞量與土壤積累量成正相關。根據汞對農作物生長,產量的影響及農產品中的殘留,在土壤的積累,考慮到汞的毒性較大,長期灌溉能污染土壤,擬定汞的農田灌溉水質標准為0.001mg/l。
12、鎘及其化合物(按Cd計)
土壤對鎘有很強的吸附力,特別是粘土和有機質多的土壤,易於造成鎘含量的積蓄。當土壤的pH值偏酸時,鎘的溶解度增高,而且在土壤中易移動,可能污染地下水,同時也易被植物從根部吸收;當土壤pH值偏鹼時,鎘的移動性差,作物也難以吸收。在銅、鋅、砷、鎘這些元素中以鎘最容易造成土壤污染。
當灌溉水中或土壤中含有一定鎘時,均可被農作物吸收和在土壤中造成積蓄,其吸收量和積蓄量的多少隨灌溉水中鎘濃度、灌溉量和污灌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農作物吸收鎘後,鎘在植物體內的分布順序是根>莖葉>籽實。各種作物吸收鎘的能力有很大差異,小麥的吸收能力比水稻高,而玉米的吸收能力又低於水稻。由於鎘大量地積累在植物根、莖葉中,因此,在受鎘嚴重污染的農田裡,農作物的莖葉不宜作家畜飼料,根茬也不宜漚制肥料。為了防治土壤及在其上生長的農產品中有鎘的積累,建議灌溉水中鎘的最高允許濃度不應超過0.005mg/l。
13、砷及其化合物(按As計)
砷在土壤中的殘留主要集中在表層,自上而下的移動性小。
利用含砷污水灌溉農田,隨灌溉水中砷含量的增高和灌溉次數的增加,砷在土壤和作物中累積增加,使作物受害,污染收獲物。0.05mg/l以上的砷使水稻減產15.9%。0.1mg/l以上的砷使油菜減產10.3%。水稻、油菜減產百分率均隨砷濃度的增高而增加。用含砷0.25mg/l的水灌溉水稻,開始在糙米中出現殘留。含砷0.5mg/l水灌溉油菜,在油菜中開始出現砷殘留。用含砷0.5mg/l以下的灌溉水對水稻、油菜生長影響不明顯;含0.5mg/l以上砷的水對水稻、油菜生長有抑製作用,抑製程度隨砷的濃度增高而加大,含砷0.5mg/l為危害濃度,100mg/l為致死濃度。因為砷及其含砷化合物毒性很強,對人、蓄的健康有較大影響。規定灌溉水中的砷含量:水作、蔬菜不得超過0.05mg/l,旱作不得超過0.1mg/l。
14、六價鉻化合物(按Cr 計)
含六價鉻的灌溉水對水稻、小麥種子的萌發及其生長發育都有一定影響。水稻、小麥均能吸收灌溉水及土壤中的鉻。鉻對數種蔬菜及穀物的生長有刺激作用。鉻濃度5mg/l對作物有害;濃度10mg/l時作物出現嚴重的萎黃病;鉻與鎳協同作用時,鉻濃度僅2mg/l即對作物產生損害。鉻還在作物內積累。吸收的鉻主要積累在根中,其次是莖葉,少量積累在籽實里。
含鉻污水灌溉後,土壤可以積累鉻。植物吸收和土壤積累的鉻都隨灌溉水中鉻的濃度的增加及灌溉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可通過增加土壤有機質施用量和適當提高土壤的pH值來減少鉻污染造成的危害。為防止鉻對農作物、土壤造成的污染危害,灌溉水中鉻的最高允許濃度控制在0.1mg/l以下。國標要求灌溉水的六價鉻的含量應小於0.1 mg/l。
15、鉛及其化合物(按Pb計)
含鉛污水灌溉農田,其最高允許量應在1.0mg/l以下,否則抑制植物生長。進入土壤的鉛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層。當污灌水中鉛的濃度為50ppm左右時,對水稻產生毒害作用。但污水中硫酸根離子含量較多時,易生成硫酸鉛,就沒有危害了。鉛對植物毒性比砷、銅小。作物可以通過根吸收土壤或灌溉水中的鉛,並主要積累在根部,只有極少部分轉移到地上部。國標要求灌溉水的鉛及其化合物的含量應小於0.1mg/l。
16、銅及其化合物(按Cu計)
含銅污水灌溉農田,其最高以允許量應在2.0mg/l左右。銅是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植物缺銅時,幼葉尖端乾枯,葉片脫落,生長受到抑制。谷類作物一般不能結實。土壤含銅過高時,作物主要積累在根部,造成根系發育惡化,減弱了根對各種營養成分的吸收。作物受害的程度,一般是隨農業環境中銅的含量的增加而加重。銅被作物吸收後,以根部分布的最多,莖葉次之,籽粒中最少。國標要求灌溉水的銅及其化合物的含量應小於1.0 mg/l。
17、錳
錳濃度1~10mg/l對豆類有害;達5mg/l對橙和柑桔幼苗有致毒作用;錳濃度5~10mg/l對西紅柿有致毒作用;錳濃度10~25mg/l對大豆和亞麻有致毒作用。
18、鋅及其化合物(按Zn計)
鋅是植物生長必需的微量元素。鋅可以間接影響植物生長素的形成,在缺鋅的土壤里,作物生長常常受到抑制,並出現各種病症。含鋅廢水灌溉農作物,鋅可以在土壤內累積,並能富集。土壤里含鋅過高時,主要傷害作物的根系,使根的伸長受到阻礙,葉子呈黃綠色,並逐漸萎黃,而且分孽少,莖短。小麥受鋅危害,葉尖上即出現黃褐色的條斑點。被吸收的鋅主要積蓄在植物的根部,也有一部分向莖葉中轉移。鋅在植物體內的移動性居於中等水平,向籽實中的轉移不如鎘。我國規定灌溉水中鋅及其化合物的含量為不超過2.0mg/l。
19、氟化物(按F計)
氟在植物體的積累隨著植物種類不同而有所差異。氟化物含量在34.0mg/l以下,水稻生長發育未受影響;113.25mg/l以上,水稻生長發育受到抑制;453mg/l可致水稻死亡,但此濃度以下對茄子無影響。含氟污水中有一定的磷酸鹽,污灌後硫化細菌增加,可促進磷酸鹽的轉化,提高了土壤中可溶性磷的含量,有利作物生長。含氟污水灌溉後細菌數量增大,生物學過程旺盛,產量增加。由於不同作物對氟敏感程度不同,為避免對地面水和漁業的污染危害,為保護整個農業環境和人民健康,規定氟的灌溉標准為高氟區應小於2.0mg/l,一般地區應小於3.0mg/l。
20、氰化物(按游離氰根計)
50mg/l以上氰對水稻、油菜的生長、發育和產量有影響,並開始在糙米、油菜中有殘留,殘留量隨灌溉濃度最高而加大。
根據不同生育期污灌氰殘留量不同,在生產上利用含氰污水灌溉水稻宜在前期,不宜在後期。不同濃度氰在水稻根、莖、葉中有殘留,殘留量與澆灌濃度成正相關。殘留量:根>莖葉>谷殼>糙米。根殘留量佔80%左右,莖葉佔15%左右。不同濃度氰在土壤中有殘留,殘留量隨著濃度增加而增大,但不與灌溉濃度成正比上升。土壤中氰的分解速度與氣溫和灌溉濃度有關,但無論在何種氣溫下,土壤中氰的分解速度都與灌溉氰的濃度成正相關。氰化物隨水進入土壤後消失的速度較快,在土壤中不會逐年積累。一般大田土壤中,氰的年凈化率都在90%以上。採取隔年清污輪灌,不會造成土壤和水稻的明顯污染。國標要求灌溉水的氰化物的含量應小於0.5mg/l。
21、揮發性酚
灌溉水中的酚,高濃度時(50-1000mg/l)可影響作物的正常生長和產量,甚至造成作物的死亡(1000mg/l)。低濃度時(30mg/l)可促使作物增產。不影響作物正常生長和產量的安全濃度在50mg/l左右。灌溉水中的酚可造成作物體內酚量的增加。作物體內的酚量隨灌溉水中酚濃度的提高而增加。作物體內酚積累量莖>根>籽粒。酚毒性較小,酚在作物中的積累問題,以及酚對作物生長、產量的影響問題,不會成為制定農田灌溉水質標準的限制因素。
含酚污水進入土壤,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層,50厘米以下的土層中酚的含量極少。土壤對酚具有較強的凈化能力,酚在土壤中的年凈化率在90%以上。因此,低濃度含酚污水灌溉後,不會影響土壤肥力,也不會造成土壤污染。國標要求灌溉水的揮發酚的含量應小於1.0 mg/l。
⑶ 水體污染物對農作物有何影響
重金屬污染物自灌溉水進入農田後被農作物吸收,當達到一定程度後對農作物造成危害。重金屬污染物對農作物的污染症狀相似,一般均表現為新根生長受抑制,而枝根的發生表現異常,隨著危害地發展只有主根的尖端發生枝根,根系成帶刺的鐵絲網狀。當重金屬濃度較高時,農作物葉片迅速捲曲,表現青葉症狀,嚴重的受害植株枯死。此外,也可見葉脈間黃白化現象,特別是新葉葉脈間易缺綠,至葉片展開時全葉呈黃綠色。
(2)酚類污染物酚類污染物在工業廢水和地面水體中廣泛存在。用較高濃度含酚廢水灌溉農田時,酚在作物體內積累,使產品食味惡化,帶酚味,嚴重影響產品品質,對蔬菜表現更明顯。
一般在酚較高濃度時才影響植物生長,一般表現為植株矮小,根系發黑,葉片狹小,葉色灰暗,養分和水分的吸收受到抑制,光合作用受到影響,產量降低。
(3)氟化物污染物氟化物對植物的發芽、生長發育均會產生不良影響,使產品含氟量增高。其中玉米對氟表現尤為敏感。
(4)油類污染物礦物油等油類污染物通過灌溉水進入農田後對作物產生直接危害,在農田,油漂浮於水面,能使作物體內代謝發生障礙,葉片捲曲,數日後,低位葉尖端變褐色,新葉黃白色,嚴重時使植株枯萎。
(5)酸鹼污染物含酸廢水進入農田,可使水田土壤表面呈赤褐色,使水稻吸收鐵過多而產生營養障礙。水稻受鹼性廢水危害時,葉色濃綠,地上部生長抑制,引起缺鋅症狀,發育停滯,葉片出現赤枯狀斑點。
⑷ 發藍處理的污水對莊稼有害嗎
發藍處理的污水對莊稼有可能有害,建議還是找環境監測機構專門進行監測。
水污染對莊稼有害的影響,根據不同情況具體如下:
1.氮過量危害
作物生育必須吸收大量氮素,但灌溉水中若含氮過多,可造成作物的營養失調,導致徒長、倒伏,抗逆性差,易發生病害,成熟不良等問題,從而使作物減產,品質惡化。
2.有機物的危害
水中的有機污染物種類很多,它們的共同點是容易分解。
污水中的有機物進入農田後,有機物分解迅速,分解過程消耗大量氧氣,分解過程中生成的氫、甲烷等氣體及醋酸、丁酸等有機酸和醇類等中間產物中相當部分對水稻有毒害。同時因氧化還原電位的降低,生成的過量亞鐵和硫化氫使水稻的養分吸收和體內代謝過程受抑制,導致減產。
3.油分的危害
各種礦物油和動植物油進入農田後,能引起土壤障礙和對植物的直接危害。在水田,油分飄浮在水面,水稻組織浸在油層中,油分滲入組織,使其呈半透明狀態,因而體內水分代謝發生障礙,葉尖捲曲,數日後低位葉尖端變褐色,心葉黃白色,使植株枯萎。
油分在土壤中殘留,引起慢性障礙。石油不僅影響農作物的生長發育,還會被作物吸收殘留在植物體內,使糧食、蔬菜變味,所謂「油味飯」就是引用煉油廠含石油濃度高,而未經處理的廢水灌溉稻田的結果。
4.鹽分的危害
含鹽量高的各種廢水對作物的危害主要由高濃度的鹽分所造成,其中氯化鈉最為常見。高濃度的含鹽污水危害水稻後,能在短時間內使全部葉子失水乾枯致死;低濃度的含鹽污水危害水稻時,首先表現葉色變濃,接著下部葉片枯萎,分櫱受到抑制。稻根在短時間高濃度鹽害情況下,由於鐵的濃淀,顏色變深;生長期受低濃度鹽度時,稻根逐漸變成黑色且腐爛。
5.酸鹼危害
各種工業企業的排水,常含較強的酸性或鹼性,如造紙廠的廢水鹼性很強,硫化物礦排水,水泥、水壩施工現場排水等均含大量的酸、鹼。水稻受鹼性危害時,葉色濃綠,地上部生長受抑制,引起缺鋅症狀,生育停滯,葉片出現赤枯狀斑點。因鐵、錳、銅等重金屬溶解度大為降低,對於某些營養元素不足的土壤,導致營養缺乏症狀發生。在酸過強情況下,水田土壤表面呈赤褐色,為鐵、鋁溶出的結果,在這種情況下,水稻吸收鐵過多,會產生營養障礙,大量的活性鋁對植物根的生育有抑製作用。
6.重金屬的危害
各種金屬礦山、冶煉廠、電鍍廠等的廢水中,含有銅、鋅、鎘、鎳等重金屬或砷及其它元素,這些廢水使農作物受害的事故較多,引起相當嚴重的公害問題,對人體健康有不良影響。
一般重金屬對作物的危害,表現症狀相似。水稻表現症狀主要可在根部觀察,一般在新根部觀察,一般均表現為新根伸長受抑制,主根尖端發生枝根,根系呈帶刺的鐵絲網狀。重金屬濃度較高時,從成熟初期到中期,葉片迅速捲曲,表現青枯症狀,受害嚴重的植株枯死。這種青枯症狀,銅、鎳表現顯著,而鈷、鋅、錳明顯程度依次降低。
7.酚、氰的危害
工業廢水中的重要有害成分是酚。酚類化合物種類很多,引起重視的主要是揮發性的一元酚,特別是苯酚和甲酚。酚的來源比較廣,焦化廠、城市煤氣廠、煉油廠和石油化工廠等的排放廢水含有大量的酚。
高濃度的酚影響農作物生長發育,使其植株變矮,根系發黑,葉片狹小,葉色灰暗,阻礙植物對水分養分的吸收和光合作用的進行,產量大大降低,嚴重時莊稼乾枯顆粒無收。高濃度的酚在植物體內積累,產品食味惡化,帶酚味,品質下降,特別是蔬菜作物影響更大。
⑸ 廢水用來給菜澆水,對種出來的菜有影響嗎
隨著人口爆炸時代的到來,人越來越多,需要吃的東西也越來越多,種糧食、蔬菜需要的水資源也越來越多。但同時,清潔的水資源卻越來越有限。怎麼辦呢?那麼我們可不可以將廢水處理一下,變廢為寶,再用廢水來種菜。廢水種菜並非無稽之談,有數據調查在以色列,再生水(經過處理的廢水)已經佔了農業灌溉用水的半壁江山;在西班牙,17%的灌溉用水是再生水;在加州,這個數字則是6%。為此研究者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再生水分組實驗,研究者們召集了34名志願者,隨機地給一部分人吃再生水灌溉的蔬菜,另一部分則吃凈水灌溉的蔬菜,並持續監測志願者尿液中卡馬西平(廢水中殘留葯物)——及其代謝物的含量,同時檢測了不同灌溉方式下的蔬菜。
總地來說,現今的人類是很難繞過廢水處理後成為農業用水的生產模式了。諸多研究發現表明,再生水灌溉有利有弊,不能簡單地一概而論,關鍵問題也很清晰:污水該如何處理?處理後的再生水是否能達到灌溉標准?使用未經處理或即使經過處理也未達標的富含污染物的農業用水,無異於飲鴆止渴。實例表明,只有處理得當,再生水才能在保證人類健康的前提下稍稍緩解地球水資源的壓力。
⑹ 農作物用生活污水澆灌後生活狀況是什麼
樓主,你說來的是生活污水源被處理之後是嗎?
好吧!首先農業就是一個耗水產業,農作物需要澆灌,豬狗牛羊需要喝水,所以這水……如果生活污水被妥善處理,達到中水農業灌溉的標准之後,可以用老對農作物進行灌溉。如果達到國家一級A那麼可以直接攻牲畜飲用。
第二,減少農村污水的排放,換屆污水橫流的現象,在夏季,尤其是在我國農村由於大家學歷低,素質普遍偏低,所以減少污水的排放有利於蓋上地區衛生狀況。對人們的健康一級傳染病的抑制有很大的作用。
第三,污水處理廠,沉降池,也或者生物反應池之中脫落的底泥,以及其他的底質沉降物經過一些方法處理之後,實際上就是效果最好的生物化肥之一。所以有利於無公害農業的推廣。
⑺ 莊稼生長在有污染的土地上其糧食和蔬菜里有毒嗎
有毒金屬元素會富集
土壤污染除導致土壤質量下降、農作物產量和品質下降外,更為嚴重的是土壤對污染物具有富集作用,一些毒性大的污染物,如汞、鎘等富集到作物果實中,人或牲畜食用後發生中毒。如我國遼寧沈陽張士灌區由於長期引用工業廢水灌溉,導致土壤和稻米中重金屬鎘含量超標,人畜不能食用。土壤不能再作為耕地,只能改作他用。
污染物進入土壤的途徑是多樣的,廢氣中含有的污染物質,特別是顆粒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到地面進入土壤,廢水中攜帶大量污染物進入土壤,固體廢物中的污染物直接進入土壤或其滲出液進入土壤。其中最主要的是污水灌溉帶來的土壤污染。農葯、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有機質含量下降,土壤板結,也是土壤污染的來源之一。
⑻ 自來水廠污泥水流入農田對農作物有何危害
重金屬污染物自灌溉水進入農田後被農作物吸收,當達到一定程度後對農作物造成危害。重金屬污染物對農作物的污染症狀相似,一般均表現為新根生長受抑制,而枝根的發生表現異常,隨著危害地發展只有主根的尖端發生枝根,根系成帶刺的鐵絲網狀。當重金屬濃度較高時,農作物葉片迅速捲曲,表現青葉症狀,嚴重的受害植株枯死。此外,也可見葉脈間黃白化現象,特別是新葉葉脈間易缺綠,至葉片展開時全葉呈黃綠色。
(2)酚類污染物酚類污染物在工業廢水和地面水體中廣泛存在。用較高濃度含酚廢水灌溉農田時,酚在作物體內積累,使產品食味惡化,帶酚味,嚴重影響產品品質,對蔬菜表現更明顯。
一般在酚較高濃度時才影響植物生長,一般表現為植株矮小,根系發黑,葉片狹小,葉色灰暗,養分和水分的吸收受到抑制,光合作用受到影響,產量降低。
(3)氟化物污染物氟化物對植物的發芽、生長發育均會產生不良影響,使產品含氟量增高。其中玉米對氟表現尤為敏感。
(4)油類污染物礦物油等油類污染物通過灌溉水進入農田後對作物產生直接危害,在農田,油漂浮於水面,能使作物體內代謝發生障礙,葉片捲曲,數日後,低位葉尖端變褐色,新葉黃白色,嚴重時使植株枯萎。
⑼ 用污水灌溉的水果和莊稼能食用嗎
未經處理過的污水不能直接用於灌溉,裡面可能有對人有害的重金屬離子、毒素。知道了確實是污水灌溉的果實和莊稼就不要食用。
⑽ 用生活污水澆菜有什麼危害
生活污水是各種細菌微生物生長的天然培養基,裡面會附著很多細菌,比如大回腸桿菌,如果人吃答了沒有洗干凈的這種蔬菜,就很容易生病。
生活污水所含的污染物主要是有機物(如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尿素、氨氮等) 和大量病原微生物(如寄生蟲卵和腸道傳染病毒等)。
存在於生活污水中的有機物極不穩定,容易腐化而產生惡臭。細菌和病原體以生活污水中有機物為營養而大量繁殖,可導致傳染病蔓延流行。因此,生活污水排放前必須進行處理。
(10)污水澆地對莊家蔬菜的影響擴展閱讀
污水處理過程中,我國的主要河流和湖泊由於受磷污染,富營養化嚴重,國家環保局為控制和減低磷污染,對磷排放制定了比較嚴格的標准。化學強化生物除磷污水處理工藝以除去污水中有機污染物和各種形態的磷為主,此污水處理工藝將化學除磷和生物除磷一體化。
通過厭氧消化生物系統中活性污泥產生揮發性有機酸,作為聚磷菌生長的基質或稱之為營養物,使聚磷菌在活性污泥中選擇性增殖,並將其迴流到生物系統中,使生物污水處理系統工作在高效除磷狀態;同時污泥在厭氧條件下產生的磷釋放,通過化學除磷消除。
這是一種高效市政污水處理工藝技術,滿足了我國現階段,為解決水體富營養化,需要在常規二級污水處理基礎上進一步除磷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