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污水知識 > 污水廠活性污泥質量

污水廠活性污泥質量

發布時間:2021-11-04 07:33:28

污水處理廠活性污泥培養

完全不懂得就想一下學會污水處理最核心的東西,你這會不會有點扎學環保的人的心了

Ⅱ 污水處理廠的活性污泥做危廢鑒定都要做哪些項目

看是什麼污水處理廠了,
先查閱「危險廢物名錄」,看看污泥來源是不是回某些特定工業的污泥。答
如果不在名錄上,就不是危廢,可以填埋處置
如果必須鑒定,可以參考危險廢物浸出標准GB 5085-2007。
檢測單位沒法給你出不是危廢的鑒定證書,因為危險廢物浸出標准GB 5085-2007裡面有7個分冊,檢查項目多了去了。
環保局不懂,就是為了免責或者刁難。
如果你們的環評裡面沒有對這塊做規定,建議你們直接賣了,如果他們處罰,讓他們拿出依據來證明這是危廢。

Ⅲ 怎樣判斷污水處理中活性污泥的性能

從外觀看:絮凝狀況,沉澱時間,氣味,污泥顏色。
從數據看:污泥指數,沉降比,污泥齡,溶解氧 。
污泥調理方法:
1. 化學調節法
(1)混凝劑:
污泥化學調理常用的混凝劑及其高分子聚合電解質;有機高分子聚合電解質和微生物混凝劑等3類。
1) 無機混凝劑:鋁鹽、鐵鹽;投加量為污泥干固體重量的(7~20)%。
2) 高分子混凝:PAM(聚丙烯醯胺),投加量為污泥乾重的1%以下。
助凝劑:本身不起混凝作用,調節污泥的PH值,改變污泥顆粒結構,破壞膠體的穩定性,提高混凝效果,如硅藻土、石灰等。
3) 微生物混凝劑:20世紀70年代開始研製,主要3種:直接用微生物細胞為混凝劑;從微生物細胞提取出的混凝劑;微生物細胞的代謝產物作為混凝劑。由於微生物混凝劑具有無毒,無二次污染,可生物降解,混凝絮體密實,對環境和人類無害等優點而受到重視與推廣應用。
a.直接用微生物細胞為混凝劑:細菌、黴菌和酵母菌等。
b.從微生物細胞提取的混凝劑:真菌、藻類含有葡萄糖、甘露聚糖、N-2醯葡萄糖等在鹼性條件下水解生成的帶陽電荷的脫乙醯幾丁質(殼聚糖),含有活性氨基和羥基等具有混凝作用的基團。
c.微生物細胞的代謝產物作為混凝劑:微生物細胞代謝產物主要成分為多糖具有混凝作用,如普魯蘭。
(2)助凝劑
一般不起混凝作用。助凝劑的作用實調節污泥的PH值;供給污泥以多孔狀格網的骨架;改變污泥顆粒結構破壞膠體的穩定性;提高混凝劑的混凝效果;增強絮體強度。主要有:硅藻土,珠光體,酸性白土,鋸屑,污泥焚燒灰,電廠粉塵,石灰及貝殼粉等。
助凝劑的使用方法有兩種:一種方法是直接加入污泥中,投加量一般為10~100mg/L;另一種方法是配製成1%~6%濃度的糊狀物,預先粉刷在轉鼓真空過濾機的過濾介質上成為預覆助凝層。
2. 熱處理法
污泥熱處理兼有污泥穩定、消毒和除臭等功能。適用於初沉污泥,消化污泥,活性污泥,腐殖污泥及它們的混合污泥。可分為高溫加壓熱處理法與低溫加壓熱處理法兩種。
(1)高溫加壓熱處理法
控制條件:溫度為170~200℃,壓力為1.0~1.5MPa,反應時間為1~2h。
(2)低溫加壓熱處理法
控制條件:溫度低於150℃(可在60~80℃時運行),壓力為1.0~1.5MPa,反應時間1~2h。
3. 冷凍法
即膠體顆粒開始冷凍,隨著冷凍層的發展,顆粒被向上壓縮濃集,水分被擠向冷凍界面。由於冷凍層的迅速形成,有部分顆粒妨礙水分的流動,因而在新的冷凍界面重新開始冷凍,使濃集後的顆粒夾在冷凍層之間。濃集污泥顆粒中的水分被擠出。冷凍-融解使污泥顆粒的結構被徹底破壞,脫水性能大大提高,顆粒沉降與過濾速度可提高幾十倍。可直接進行脫水。
冷凍-融解過程使不可逆的,即使再用機械脫水或水泵攪拌也不會重新成為膠體。
4. 淘洗法
此法適用於消化污泥的調理。淘洗法使以污水處理廠的出水或自來水、河水把消化污泥中的鹼度洗掉以便節省混凝劑用量,但需要增設淘洗池及攪拌設備。一減一増大體可抵消,加上目前高效混凝劑的不斷開發,淘洗法已逐漸被淘汰。

Ⅳ 實驗需要接種污泥,從污水處理廠哪裡取活性污泥最好,為什麼

那要看你具體需要什麼性質的泥了。
如需好氧污泥就從二沉池配水井取;
如果需要厭氧污泥就沖缺氧段直接取。
去完污泥在根據你實驗的性質進行必要的污泥訓話。

Ⅳ 處理生活污水的污水處理廠活性污泥黏度一般為多少給個一般范圍即可

20℃水的粘度1.005cp
50g/L污泥 粘度最多30cp,我用旋轉粘度計反復測過的,污泥屬於非牛頓流體,這個粘度誤差較大
范圍1-30cp

Ⅵ 污水處理曝氣池活性污泥的濃度是多少

2.1、傳統活性污泥法
傳統活性污泥法也可以被稱之為普通活性污泥法,其是在污水處理事業中應用最早的活性污泥法處理工藝,並一直沿用至今,主體工藝有曝氣池、二沉池、污泥迴流系統。對於傳統活性污泥法處理技術,由於其理論發展較早,工藝較為成熟,管理方便,易於操作,運行效果穩定、出水水質偏好,對BOD5的去除率達90%以上,為前期的污水處理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其對水質、水量適宜性較差,曝氣池容積偏大、投資偏高,且對氮、磷的去除效果不佳,在城市化的過程,水質進一步惡化,城市環保要求對出水水質有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傳統活性污泥法很難適應今後的步伐,因而在現今的水廠建設中,傳統活性污泥法已不使用。
2.2、逐步曝氣法
逐步曝氣法是針對傳統活性污泥法的第2個缺點所做的改進。廢水不是集中在池首進水,而是沿池長分段多點進水,這樣使有機物負荷分配較均勻,從而均化了需氧量;另外逐步曝氣法的活性污泥濃度沿池長逐步降低,前段高於平均濃度,後段低於平均濃度,曝氣池出流液所含活性污泥濃度是較低的,這樣二沉池的運行也較為有利。逐步曝氣法可以提高空氣的利用率和曝氣池的工作能力,改善二沉池的工作情況,在運行上也較靈活。與傳統活性污泥法相比,曝氣池容積可縮小30%左右,BOD去除率可達90%。
2.3、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
又稱接觸穩定法,其原理主要是利用活性污泥降解有機物的第一個階段一吸附作用。吸附再生法與傳統活性污泥法相比,其曝氣池池型是相同的。都是推流式,但它有2點不同之處:一是廢水的吸附和污泥的氧化分解代謝是分別在2個池子或1個池子的2個部分進行的,二沉池設在兩者之間;二是污泥迴流量大,迴流一般為50%~100%,因此,曝氣池中污泥的平均濃度大,這樣可以吸附更多的污染物質。
2.4、完全混合法
完全混合法的流程與傳統活性污泥法相同,它是針對傳統活性污泥法的2種缺點所作的改進。它的區別在於:混合池在曝氣池中充分混合循環,迴流污泥與人流污泥廢水進入曝氣池中立即與原來的混合液充分混合。其特點是:曝氣池中各點水質基本相同,即廢水有機物濃度的活性污泥濃度各點幾乎一致,因此,池中各部分的工作情況也差不多完全一樣。這樣完全混合法曝氣池中各部位需氧量均勻,不存在氧氣的浪費。
2.5、延時曝氣法
又稱完全氧化法,其特點是曝氣時間長,使所有的污泥都由微生物內源呼吸氧化,即在理論上使凈增污泥量為零。延時曝氣法所用曝氣時間較長,動力費用高;曝氣池容積大,污泥齡長,基建費用也較高。延時曝氣法一般不用於大型污水處理廠,而主要用於小型污水處理廠,或者出水要求高、污泥又不便於處理的工業有機廢水。目前使用的氧化溝處理技術實際上是延時曝氣法的一種。

Ⅶ 污水廠有必要測活性污泥有機質含量嗎

活性污泥中的有機質含量就是BOD,相當於活性污泥的食物;
實際操作中有很多方法測它,你可去查下書本。

Ⅷ 污水處理活性污泥培養方法

活性污泥有多種培養方法,但不同的方法所要求的培養時間和人力物力均不同。應根據廢水水質、氣候、實際許可的條件等情況來選擇培養方法。
1.培養前的准備工作
(1)各構築物建成,並經清池清除建築垃圾,靜壓試驗證明無滲漏,無下沉位移,最後按有關規程驗收合格。
(2)電器、機械、管路等全部設備建成並經單機試車、聯動試車正常。最後按有關規程(說明書)驗收合格。
(3)根據日後運行管理需要,有條件的污水處理廠(站)需進行最基本的常規化驗測試,如pH、水溫、COD、生物相等,用以指導活性污泥的培養過程和日常運行。
(4)基礎數據的調查摸底,包括污水流量晝夜變化情況,水質(pH、水溫、COD、含氮、含磷、有毒物質等)及其變化情況,各種設施和設備的技術參數。有條件的地方最好對受納水體(如接納排污的河流等)本底水質調查備案,以便考察若干年後對受納水體的影響提供依據。
(5)根據處理水質狀況備足必需的營養物(碳源、氮源、磷源),以備缺什麼補什麼。採用接種培菌法還需備足污水性質相似其他污水處理廠(站)的干(或濃縮)污泥作為活性污泥微生物培養用的菌種。
(6)操作人員應熟悉整個系統的管道布置和公用工程方面的情況,了解污泥培養的基本過程和控制要求。
(7)人員到位,自培養和馴化後一般應使系統連續運行,不能脫人。
(8)編制必要的化驗和運轉的原始記錄報表以及初步的建章立制。從培菌伊始,逐步建立較規范的組織和管理模式,確保啟動與正式運行的有序進行。
2.自然培菌
自然培菌,也稱直接培菌法。它是利用廢水中原有的少量微生物,逐步繁殖的培養過程。城市污水和一些營養成份較全、毒性小的工業廢水,如食品廠、肉類加工廠廢水,可以考慮這種培養方法,但培養時間相對較長。自然培菌又可分為間歇培菌和連續培菌二種。
(1) 間歇培菌。將曝氣池注滿廢水,進行悶曝(即只曝氣而不進廢水),數天後停止曝氣,靜置沉澱1 h ,然後排出池內約1/5的上層廢水,並注入相同量的新鮮污水。如此反復進行悶曝、靜沉和進水三個過程,但每次的進水量要比上次有所增加,而悶曝時間要比上次縮短。在春秋季節,約二、三周就可初步培養出污泥。當曝氣池混合液污泥濃度達到1克/升左右時,就可連續進水和曝氣。由於培養初期污泥濃度較低,沉澱池內積累的污泥也較少,迴流量也要少一些,此後隨著污泥量的增多,迴流污泥量也要相應增加。當污泥濃度達到工藝所需的濃度後,即可開始正常運行,按工藝要求進行控制。
(2) 連續培菌。先將曝氣池進滿廢水,然後停止進水,悶曝半天至一天後可連續進水。連續曝氣,進水量從小到大逐漸增加,連續運行一段時間(與間歇法差不多),就會有活性污泥出現並逐漸增多。曝氣池污泥量達到工藝所需的濃度時,按工藝要求進行控制。
由於自然培菌法是用廢水直接培養活性污泥,其培菌過程也是微生物逐步適應廢水性質並獲得馴化的過程。
3.接種培菌
接種培菌法的培養時間較短,是常用的活性污泥培菌方法,適用於大部分工業廢水處理廠。城市污水廠如附近有種泥,也可採用此法,以縮短培養時間。接種培養法常用的有如下二種:
(1) 濃縮污泥接種培菌。採用附近污水處理廠的濃縮污泥作菌種(種泥或種污泥)來培養。城市污水和營養齊全、毒性低的工業廢水處理系統的活性污泥培養,可直接在所要處理的廢水中加入種泥進行曝氣,直至污泥轉棕黃色時就可連續進污水(進水量應逐漸增加),此時沉澱池也投入運行,讓污泥在系統內循環。為了加快培養進程,可在培養過程中投加未發酵過的大糞水或其它營養物。活性污泥濃度達到工藝要求值即完成了培菌過程。從經濟上講,種泥的量應盡可能少,一般情況下控制在稀釋後使混合液污泥濃度在0.5g/L以上。
對有毒工業廢水進行培菌時,可先向曝氣池引入河水,也可用自來水(需先曝氣一段時間以脫去其中的余氯),然後投入種污泥和未經發酵的大糞水進行曝氣,直至污泥呈棕黃色後停止曝氣,讓污泥沉降並排掉一部分上清液,再次補充一定量的大糞水繼續曝氣,待污泥量明顯增加後,逐步提高廢水流量。在培菌的後期,污泥中微生物已能較好地適應工業廢水水質。
(2)干污泥接種培菌。「干污泥」通常是指經過脫水機脫水後的泥餅,其含水率約為70~80%。本法適用於邊遠地區和取種污泥運輸距離較遠的情況。
干污泥接種培菌的過程與濃縮污泥培菌法基本相同。接種污泥要先用剛脫水不久的新鮮泥餅,投加至曝氣池前需加少量水並搗成泥漿。干污泥的投加量一般為池容積的2~5%。
干污泥中可能含有一定濃度的化學葯劑(用於污泥調理),如葯劑含量過高、毒性較大,則不宜用作為培菌的種泥。鑒定污泥能否作接種用,可將少量泥塊搗碎後放入小容器(如燒杯或塑料桶)內加水曝氣,經過一段時間後如果泥色能轉黃,就可用於接種。

Ⅸ 污水處理廠的活性污泥膨脹有哪些特徵

污水處理廠活來性污泥污自泥膨脹是指污泥體積膨脹,
含水率上升,不易沉澱。按污泥絮體平均直徑的大小將污泥分成大(<500μm)、
中(150-500μm)、小(>150μm) 三個等級,絮體尺寸不同的污泥,
其界面沉澱速度有很大差異。污泥的沉降性能主要靠污泥容積指數(SVI)來描述,
良好的活性污泥的 SVI 值小於 100ml/g。
污泥膨脹問題是活性污泥自產生以來一直伴隨並常常發生的一個比較常見而且棘手的問題,
其主要特徵是:
污泥結構鬆散,質量變輕,沉澱壓縮性能差;
SV30 值增大,有時達到90%,SVI 達到 300 以上;
大量污泥流失,出水渾濁;
二次沉澱難以固液分離,迴流污泥濃度低,有時還伴隨大量的泡沫的產生,無法維持生化處理的正常工作。
污泥膨脹是生化處理系統較為嚴重的異常現象之一,它直接影響出水水質,並危害整個生化系統的運作。活性污泥發生膨脹後,由於膨脹污泥含水率高,不易沉澱,造成污泥流失增多。
污泥膨脹常從以下幾個方面判定:
絲狀菌引起的污泥膨脹中,絲狀菌總長度大於1x10^4m/g 等;
污泥鬆散,污泥體積指數較大,一般認為 SVI 值超過 200 則標志已產生污泥膨脹;
沉降性能差,區域沉降速度小。

閱讀全文

與污水廠活性污泥質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反滲透設備什麼材質的管路 瀏覽:483
萬和凈水器是哪個廠生產的 瀏覽:600
ro膜是怎麼卸下來的 瀏覽:324
凈水器內置的濾芯怎麼拆 瀏覽:882
南京反滲透膜更換 瀏覽:41
國五汽油濾芯是哪裡生產的 瀏覽:202
反滲透濃縮設備原理 瀏覽:647
長春超濾凈水器哪個好 瀏覽:319
185裝備過濾 瀏覽:649
清洗凈化器多少一台 瀏覽:712
樹脂眼鏡耐多少度水溫 瀏覽:627
百聞凈水器濾芯哪裡買 瀏覽:671
超純水器報價多少 瀏覽:615
縣城投資污水處理廠多少 瀏覽:699
南方凈水器哪個牌子好用 瀏覽:65
純水機制水少廢水怎麼辦 瀏覽:312
污水廠砂濾工藝 瀏覽:479
ro膜進口品牌 瀏覽:280
廣州有什麼牌子的超濾膜 瀏覽:281
油煙凈化器異響什麼問題 瀏覽: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