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6MS201標准圖集中檢查井的踏步安裝、和腳窩是多少怎麼看
都是±10,應該是毫米
2. 市政排水檢查井圖集中所說的流槽和腳窩分別指的什麼,請舉例說明!謝謝
污水井需要使用溜槽,主要是增加流動性能;
雨水井根據設計需要加裝沉泥池,即井座下面有大約20公分深的空間,方便污物沉澱定期進行清理。
3. 污水檢查井踏步規范
排水檢查井設置踏步是通用做法,規范和標准圖集均有明示;具體建議查閱《室外排回水設計規范))GB 50014-2006(2011 年版答)、02S515和97s501標准圖集。
一、《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 50014-2006(2011 年版)摘錄:
4.4.3 檢查井各部尺寸,應符合下列要求:
1 井口、井筒和井室的尺寸應便於養護和檢修,爬梯和腳窩的尺寸、位置應便於檢修和上下安全。
4.4.3條文說明:......以往爬梯發生事故較多,爬梯設計應牢固、防腐蝕,便於上下操作。磚砌檢查井內不宜設鋼筋爬梯;
二、97s501標准圖集
4. 檢查進腳窩是什麼 尺寸是多少
5. 污水檢查井的做法
現代城市內的污水管道施工,主要採用的是頂管的施工方法。
在頂管的施工過程中需要開挖工作坑和接收坑,等管道頂進完成後,工作坑和接收坑內開始砌築(或澆注)檢查井,然後回填和恢復路面,這是頂管施工最普遍的施工方法。
工藝流程及操作要點:放線定點-管道就位-確定開挖尺寸-人工開挖第一段-第二段施工-第三段施工(挖土、綁鋼筋、支模、澆築混凝土)……第n段。
根據接收坑處檢查井的作用和特點,我項目部經過對多個頂管施工工程的摸索和實踐,制定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針對接收坑處檢查井施工的新方法—「改型檢查井——騎馬井」施工方法。
此工藝方法實施後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對污水管道頂管檢查井施工的一次革命。
騎馬井施工原理主要是根據人工挖孔樁的施工原理並參照《排水檢查井圖集》(圖集號02S515)整合而成的。
騎馬井的上半部分(井壁和井筒部分)採用人工挖孔樁的施工原理,挖孔然後澆築鋼筋混凝土護壁。
下半部分(井室部分)參照《排水檢查井圖集》(圖集號02S515)中直線型磚砌污水檢查井井室的樣式進行施工。
(5)污水檢查井腳窩是什麼擴展閱讀:
井口、井筒和井室的尺寸應便於養護和檢修,爬梯和腳窩的尺寸、位置應 便於檢修和上下安全。
2 檢修室高度在管渠埋深許可時一般為1.8m,污水檢查井由流槽頂起算, 雨水(合流)檢查井由管底起算,雨水口連接管長度不宜超過25m。
當道路縱坡大於0.02 時,雨水口的間距可大於50m,其型式、數量和 布置應根據具體情況和計算確定。
坡段較短時可在最低點處集中收水,其雨水口 的數量或面積應適當增加。 雨水口深度不宜大於1m,並根據需要設置沉泥槽。
遇特殊情況需要 淺埋時, 應採取加固措施。 有凍脹影響地區的雨水口深度, 可根據當地經驗確定。
6. 雨污水井下面的腳窩是什麼,有什麼用途。
它的作用是:起到污水在流淌過程中沉澱殘渣,便於清理。
7. 什麼叫腳窩
腳掌沒挨著鞋的那部分
8. 檢查井腳窩是什麼意思
就是供人員上下落腳的地方,通常做成凹槽式的,可以把腳伸進去,供人上下。
9. 檢查井的位置
檢查井的位置,應設在管渠交匯處、轉彎處、管徑或坡度改變處、 跌水處以及直線管段上每隔一定距離處。 檢查井在直線管段的最大間距應根據疏通方法等具體情況確定,檢查井最大間距 管徑或暗渠凈高最大間距(m) (mm) 污水管道雨水(合流)管道 200~400 40 50 500~700 60 70 800~1000 80 90 1100~1500 100 120 >1500,且≤2000 120 120 檢查井各部尺寸,應符合下列要求:
1 井口、井筒和井室的尺寸應便於養護和檢修,爬梯和腳窩的尺寸、位置應 便於檢修和上下安全;
2 檢修室高度在管渠埋深許可時一般為1.8m,污水檢查井由流槽頂起算, 雨水(合流)檢查井由管底起算。 檢查井井底宜設流槽。污水檢查井流槽頂可與0.85 倍大管管徑相平,雨水 (合流)檢查井流槽頂可與0.5 倍大管管徑處相平。流槽頂部寬度宜滿足檢 修要求。在管渠轉彎處,檢查井內流槽中心線的彎曲半徑應按轉角大小和管 徑大小確定,但不宜小於大管管徑。 位於車行道和經常啟閉的檢查井,應採用有足夠承載力並具防盜功 能的井蓋與井座。位於路面上的井蓋,應與路面持平;在綠化帶內井蓋可高出地 面。在污水干管每隔適當距離的檢查井內,需要時可設置閘槽。接入檢查井的支管(接戶管或連接管)管徑大於300mm 時,支管數不 宜超過3 條。檢查井與管渠介面處,應採取防止不均勻沉降的措施。 泵站前一檢查井,應設置沉泥槽。壓力管渠上應設置壓力檢查井。 雨水口的型式、數量和布置,應按匯水面積所產生的流量、雨水口 的泄水能力及道路型式確定。 雨水口間距宜為25~50m。連接管串聯雨水口個數不宜超過3 個。 雨水口連接管長度不宜超過25m。 當道路縱坡大於0.02 時,雨水口的間距可大於50m,其型式、數量和 布置應根據具體情況和計算確定。坡段較短時可在最低點處集中收水,其雨水口 的數量或面積應適當增加。 雨水口深度不宜大於1m,並根據需要設置沉泥槽。遇特殊情況需要 淺埋時, 應採取加固措施。 有凍脹影響地區的雨水口深度, 可根據當地經驗確定。歡迎選購我公司生產的檢查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