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污水知識 > 污水的USBR處理原理

污水的USBR處理原理

發布時間:2021-03-19 03:45:39

『壹』 循環冷卻水的一些處理原理

工業循環冷卻水處理
第一章 循環冷卻水系統及其水處理概況 第一節 循環冷卻水系統總概 人類日常生活離不開水,工業生產也同樣離不開水。隨著工業生產的發展,用水量越來越大,很多地區已經出現供水不足的現象,因此合理和節約用水已經成為發展工業生產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工業用水主要包括鍋爐用水、工藝用水、清洗用水和冷卻用水、污水等。其中用水量最大的是冷卻用水,約占工業用水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不同的工業系統和不同用途對水質的要求是不同的;但各工業部門使用的冷卻水對水質的要求基本上是一致的,這就使得冷卻水質控制在近年來作為一門應用技術獲得了迅速的發展。在工廠中,冷卻水主要用來冷凝蒸汽,冷卻產品或設備,如果冷卻效果差,就會影響生產效率,使產品的收率和產品的質量下降,甚至於會造成生產事故。 水是比較理想的冷卻介質。因為水的存在很普遍,和其它液體相比,水的熱容或比熱較大,水的汽化潛熱(蒸發潛熱)和熔化潛熱也很高。比熱是單位質量的水溫度升高一度時所吸收的熱量。常用的單位是卡/克·度(攝氏)或英熱單位(B.T.U.)/磅·度(華氏)。用這兩個單位表示水的比熱度時,其數值是相同的。熱容大或比熱大的物質升高溫度時需要吸收大量的熱量,而本身溫度並不明顯升高,因此水具有良好的貯熱性能。潛熱是物態發生轉變時所吸收或放出的熱量。一克分子水蒸發成為一克分子蒸汽需要吸收近一萬卡的熱量,因此水蒸發時能吸收大量的熱量,從而使水溫下降,這種依靠水份蒸發帶走熱量的過程稱為蒸發散熱。 和水一樣,空氣也是一種常用的冷卻介質。水和空氣的導熱性能都很差,在0℃時,水的導熱系數是0.49千卡/米·小時·℃,空氣的導熱系數是0.021千卡/米·小時·℃,但水與空氣相比,水的導熱系數要比空氣高24倍左右。因此,當冷卻效果相同時,用水冷卻比用空氣冷卻的設備要小得多。大型工業企業和用水量大的工廠一般都採用水冷卻。常用的水冷系統可以分成三類,即直流系統、密閉系統和敞開蒸發系統,後兩種冷卻水都是循環使用的,故又稱為循環冷卻水系統。 冷卻水系統用水來冷卻工藝介質的系統稱作冷卻水系統。冷卻水系統通常 有兩種:直流冷卻水系統和循環冷卻水系統。 直流冷卻水系統在直流冷卻水系統中,冷卻水僅僅通過換熱設備一次,用過後水就被排放掉,因此,它的用水量很大,而排出水的溫升卻很小,水中各種礦物質和離子含量基本上保持不變。 1.2循環冷卻水系統 循環冷卻水系統又分封閉式和敞開式兩種。 1.2.1 封閉式循環冷卻水系統 封閉式循環冷卻水系統又稱為密閉式循環冷卻水系統。在此系統中,冷卻水用過後不是馬上排放掉,而是回收再用。 1.2.2 敞開式循環冷卻水系統 敞開蒸發系統是目前應用最廣、類型最多的一種冷卻系統。它也是以水冷卻移走工藝介質或換熱設備所散發的熱量,然後利用熱水和空氣直接接觸時將一部分熱水蒸發出去,而使大部分熱水得到冷卻後,再循環使用。因此,這樣的系統也稱敞開循環冷卻水系統。根據熱水和空氣接觸方法的不同,可以分成很多類型。敞開循環冷卻水系統的分類見表一。 表一 敞開蒸發系統的分類
冷卻水由循環泵送往系統中各換熱器,以冷卻工藝熱介質,冷卻水本身溫度升高,變成熱水,此循環水量為R的熱水被送往冷卻塔頂部,由布水管道噴淋到塔內填料上。空氣則由塔底百頁窗空隙中進入塔內,並被塔頂風扇抽吸上升,與落下的水滴和填料上的水膜相遇進行熱交換,水滴和水膜則在下降過程中逐漸變冷,當到達冷卻水池時,水溫正好下降到符合冷卻水的要求。空氣在塔內上升過程中則逐漸變熱,最後由塔頂逸出,同時帶走水蒸氣。這部分水的損失稱為蒸氣損失E。熱水由塔頂向下噴濺時,由於外界風吹和風扇抽吸的影響,循環水會有一定的飛濺損失和隨空氣帶出的霧沫夾帶損失。由於這些損失掉的水,統稱為風吹損失D。為了維持循環水中的一定的離子濃度,必須不斷向系統中加入補充水量M和系統外面排出一定的污水。這部分水量稱為排污損失B。 冷卻塔的種類很多,按照塔的構造和空氣流動情況來區分,有自然通風冷卻塔和機械通風冷卻塔兩大類。按照空氣與水在塔內的相對流動情況,又可分為逆流式和橫流式。有關各種類型冷卻塔的結構和特點,可參閱有關的參考文獻。機械通風冷卻塔冷卻效果最好。設計中應綜合考慮循環比,其應在3~5倍為宜。 2、濃縮倍數 循環冷卻水的濃縮倍數是該循環冷卻水的含鹽量與其補充水的含鹽量之比。 提高循環冷卻水的濃縮倍數,可以降低補充水的用量,從而節約水資源;還可以降低排污水量,從而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和廢水的處理量。此外,提高濃縮倍數還可以節約水處理劑的消耗量,從而降低冷卻水處里的成本。但是,過多地提高濃縮倍數,會使循環冷卻水中的硬度,鹼度和濁度升得太高,水的結垢傾向增大很多,從而使結垢控制的難度變得太大;還會使循環冷卻水中的腐蝕性離子(例如Cl和SO4)和腐蝕性物質(例如H2S、SO2和NH3)的含量增加,水的腐蝕性增強,從而使腐蝕控制的難度增加;過多地提高濃縮倍數還會使葯劑(例如聚磷酸鹽)在冷卻水系統內的停留時間增長而水解。因此,冷卻水的濃縮倍數並不是愈高愈好,一般熱電系統可控制5~8倍,化工、煉油2~4倍。 ..................
編輯本段家用循環水系統
循環水的分類 預熱[1]循環水大致分為四類:1、遙控板(穿牆遙控) 2、水控版(水流行) 3、電腦板(全自動) 4、機械板(半自動) 1、 室內強排機, 建議使用機械版循環水。(兩個沖涼房,適宜大眾客戶) 理由:機械版程序少,操作簡單,使用之前按一下,有復位開關,冬天用的著,夏天不用。 2、 室外機, 建議有回水管的建議用水流版的 (優點:開一下熱水龍頭即可循環,關水即停)。 沒有回水管道的最好是用無線遙控型, 優點:配置多個遙控器,隨時隨地操作。 室外機安裝位置遠,開關不方便,有回水管的在任何地方開水都相當於開關,有遙控器在室內就可以遙控 使用感觸:早晨起來想沖涼,不用動,在床頭遙控一下,在起來到浴室去沖涼就可以啦。打開直接出熱水。 3、 室內平衡機,兩個以上沖涼房的,要有一點距離才安裝循環水,強烈建議使用機械板進口泵循環水系統 理由,平衡機本來就裝在浴室內,距離卧房不會太遠,使用之前只要過去開一下就可以啦,這樣兩個沖涼房加上廚房都可以同時使用熱水。 有回水管沒有回水管有什麼區別那? 建議有回水管的可以使用水流控制的、全自動的。 1、 水流的就是在任何有熱水的地方只要打開一下熱水再關掉,循環水就會以三秒一米的速度自動循環,循環完畢再去打開任何有熱水的地方就會直接出熱水。 優勢:強烈建議壁掛爐用戶使用水流控制的,因為可以設定時間短控制,也就是說在一定的時間內可以達到隨時使用隨時就有熱水。 2、 全自動就是溫控的,一般別墅或者發廊等洗浴中心可以選擇全自動方式,所謂的全自動就是把熱水器溫度設定到42度,把循環水系統設定到38度,然後有一個溫控感應的探頭鏈接到回水管最末端,這樣一旦溫度低於38度就會自動啟動,一天啟動N次,很是浪費,建議一般家庭不要使用這種功能。 注釋:以上兩種功能沒有回水管的為什麼不能用, 水流的沒有回水管的話有時開冷水也會啟動,因為水控板的泵體裡面配置水流感應器,所以水管裡面的水波動大的話就會引起循環水工作。 溫控的是更不能使用,應為沒有回水管的話循環水頻繁啟動就會把熱水管裡面的冷水擠壓到冷水管裡面,這樣打開冷水也出熱水,所以使用電腦板的用戶最好不要自行調試電腦板,以免調試錯誤設定成溫控。 無回水管的建議使用機械板或者是遙控板。 1, 機械板的最經濟實惠,因為機械板的組件少,故障率肯定低。 2, 遙控板的可以在床上躺著就可以直接遙控循環水系統,然後就可以達到預熱效果。 太陽能用戶注意事項,太陽能的目前安裝循環水系統必須要有回水管,沒有回水管的無法達到循環效果,建議不要盲目購買,購買之前建議咨詢專家有解決方式才可以。解決方式就是另外多加一條回水管,目前廠家還沒有攻克太陽能無回水管安裝的問題。 循環水的構成 循環水由循環泵、控制系統、單向閥等組成,它與熱水器、熱水主管、熱水回管組成一套完整的熱水循環系統;工作原理是控制系統給信號循環泵,循環泵帶動水在內部循環啟動熱水器加熱,達到設定時間或溫度時停止工作,熱水使用點即開既有熱水。

『貳』 污水處理中微電解的原理

微電解技術是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的一種理想的工藝,同時又被稱為內電解法。在不同點的情況之下,利用填充在廢水中的微電解材料自身生產的一點二伏的電位差對廢水進行點解處理,從而達到降解有機污染物的目的,當系統桶水之後設備中會形成無數的微電池系統,在作用空間中構成一個電場。

微電解的工作原理基於電化學,氧化還原,物理吸附以及絮凝沉澱的共同作用對於廢水進行處理。該方法適用范圍廣、處理的效果好、成本低廉、操作維護方便、不需要消耗電力資源等優點。本工藝用於難降解高濃度廢水的處理可以大幅度的降低cod和色度,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同時可以對氨氮的脫除具有很好的效果。傳統上的微電解工藝所採用的微電解材料一般為鐵屑和木炭,使用之前要加酸鹼活化,使用的過程中很容易鈍化板結,同時又因為鐵與碳是物理接觸,所以他們之間很容易形成隔離層使微電解不能繼續進行而失去作用,這就導致了頻繁的更換為電解材料,不但工作量大,成本高同時還影響了廢水的處理效果和效率。
二、鐵碳微電解原理鐵炭填料反應原理(即鐵炭填料處理高難度工業有機廢水原理):
(1)電子流動:利用鐵元素和碳元素之間的電位差,鐵元素與碳元素之間存在一個自然地1.4V的電位差。當鐵碳填料浸泡在廢水溶液中的時候,廢水溶液充當導電溶液,廢微電解填料價格多少水中的污染物質充當電解質。在鐵碳之間自然電位差形成的微弱電場之下,鐵會釋放出電子,電子在電場的作用之下由陽極向陰極移動。電子在移動的過程中會有穿過污染物質的概率,特別是長鏈物質或者是含有苯環的物質被電子穿過的概率更高。長鏈物質或者是含有苯環物質的碳鏈是通過成對電子相互連接的,當溶液中的單個電子穿插的時候,單個電子就會被碳鏈中的成對電子吸引住,從而微電解填料價格多少形成3電子結構,而這種3電子結構是一種非常不穩定的結構,存在一定的時間之後這種3電子結構就會自動爆炸,從而長鏈物質被分成2段。電子繼續穿插,鍛煉之後的碳鏈又會被分割,這樣碳鏈就會越來越短。這樣難降解物質就會轉化為容易降解的物質。同時能夠降低COD。
(2)還原性:當鐵碳填料浸泡在廢水溶液中的時候,作為陽極的鐵會失去電子從而變成鐵離子,新生成的鐵離子具有非常強的還原性,可以將廢水中的難降解物質進行還原反應。
(3)氧化性:電子在廢水中穿插的時候,也會穿過水分子,水分子被分解的時候就會產生大量的氫自由基、氧自由基、和氫氧自由基,這些新生態的自由基具有非常強的氧化性,可以將廢水中的有機物徹底氧化為二氧化碳和水。從而徹底降低COD。
(4)電泳:電子在廢水中運動的時候會吸附帶微電解填料價格多少正電的污染顆粒,吸附在電子上面的污染物質運動到陰極之後會被中和然後就會沉到底部被除去。
(5)絮凝作用:鐵失電子之後會形成鐵離子,新生態的鐵離子再加入鹼液之後會形成氫氧化亞鐵,氫氧化亞鐵是良好的絮凝劑,可以吸附廢水中的大量有機物絮凝沉澱。

『叄』 污水處理系統的USBA裝只是什麼

污水處理系統的UASB,即UASB厭氧反應器,全稱:升流式厭氧污泥床 是污水處理中的第二代厭內氧反應器容,IC反應器是在UASB反應器的基礎上進行了進行了優化設計,是第三代的厭氧反應器。在污水處理行業中,也有很多人將IC反應器也歸於UASB反應器。

『肆』 污水是怎麼處理的

污水處理廠的設計方案
一、工程概述

城市污水處理廠的設計工作一般分為兩個階段,即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

城市污水處理廠的設計工作內容包括確定廠址、選擇合理的工藝流程、確定污水處理廠平面與高程的布置、計算建(構)築物等。

1、設計資料的收集與調查

(1)建設單位的設計任務書

包括設計規模(處理水量)、處理程度要求、佔地要求、投資情況等。

(2)收集相關資料

包括原水水質資料、當地氣象資料(溫度、風向、日照情況等)、水文地質資料(地下水位、土壤承載力、受納水體流量、最高水位等)、地形資料、城市規劃情況等。

(3)必要的現場調查

當缺乏某些重要的設計資料時,則現場的調查是必需的。

2、廠址選擇

城市污水處理廠廠址選擇是城市污水處理廠設計的前提,應根據選址條件和要求綜合考慮,選出適用的、系統優化、工程造價低、施工及管理方便的廠址。

二、處理流程選擇:

污水處理廠的工藝流程是指在達到所要求的處理程度的前提下,污水處理各單元的有機組合,以滿足污水處理的要求。

1、污水處理流程的選擇原則:

經濟節省性原則;

運行可靠性原則;

技術先進性原則。

2、應考慮的其他一些重要因素:

充分考慮業主的需求;

考慮實際操作管理人員的水平。

本次設計採用生物好氧處理法。好氧生物處理BOD5去除率高,可達90%~95%,穩定性較強,系統啟動時間短,一般為2~4周,很少產生臭氣,不產生沼氣,對污水的鹼度要求低。

污水處理工藝流程圖如下:

平面圖:

三、污水處理工程設計計算:

(一)、設計水量,水質及處理程度:

平均流量:5萬噸/天,變化系數1.4;

進水:COD:400 mg/L,BOD:300 mg/L,SS:350 mg/L;

出水:COD: 60 mg/L,BOD: 20 mg/L,SS: 20 mg/L;

處理程度計算:COD:(400-60)/400=85% ;

BOD:(300-20)/300=93.3% ;

SS:(350-20)/350=94.3% 。

(二)、格柵及其設計:

格柵是由一組平行的金屬柵條製成,斜置在污水流經的渠道上或水泵前集水井處,用以截留污水中的大塊懸浮雜質,以免後續處理單元的水泵或構築物造成損害。

設計中取二組格柵,N=2組,安裝角度α=60°

Q 設計水量=平均流量×變化系數=0.810 m3/s

2、格柵槽寬度:

B=S(n-1)+bn

式中: B——格柵槽寬度(m);

S——每根格柵條的寬度(m)。

設計中取S=0.015m,則計算得B=0.93m。

3、進水渠道漸寬部分的長度:

4、出水渠道漸窄部分的長度:

5、通過格柵的水頭損失:

6、柵後明渠的總高度:

H=h+h1+h2

式中: H——柵後明渠的總高度(m);

h2——明渠超高(m),一般採用0.3-0.5m

設計中取h2 =0.30m,得到H=1.28m。

7、柵槽總長度:

8、每日柵渣量計算:

採用機械除渣及皮帶輸送機或無軸輸送機輸送柵渣,採用機械柵渣打包機將柵渣打包,汽車運走。

9、進水與出水渠道:

城市污水通過DN1200mm的管道送入進水渠道,設計中取進水渠道寬度B1 =0.9m,進水水深h1=h=0.8m,出水渠道B2=B1=0.9m,出水水深h2=h1=0.8m。

(三)、沉砂池及其設計:

沉砂池是藉助於污水中的顆粒與水的比重不同,使大顆粒的沙粒、石子、煤渣等無機顆粒沉降,減少大顆粒物質在輸水管內沉積和消化池內沉積。

沉砂池按照運行方式不同可分為平流式沉砂池,豎流式沉砂池,曝氣式沉砂池,渦流式沉砂池。

設計中採用曝氣沉砂池,沉砂池設2組,N=2組,每組設計流量0.4051m3/s

1、沉砂池有效容積:

式中: V——沉砂池有效容積(m3);

Q——設計流量(m3/s);

t——停留時間(min),一般採用1-3min。

設計中取t=2min,Q=0.4051m3/s,得到V=48.61m3。

出水堰後自由跌落0.15m,出水流入出水槽,出水槽寬度B2=0.8m,出水槽水深h2=0.35m,水流流速v2=0.89m/s。採用出水管道在出水槽中部與出水槽連接,出水管道採用鋼管。管徑DN2=800mm,管內流速v2=0.99m/s,水力坡度i=1.46‰。

12、排砂裝置:

採用吸砂泵排砂,吸砂泵設置在沉砂斗內,藉助空氣提升將沉砂排出沉砂池,吸砂泵管徑DN=200mm。

(四)、初沉池及其設計:

初次沉澱池是藉助於污水中的懸浮物質在重力的作用下可以下沉,從而與污水分離,初次沉澱池去除懸浮物40%~60%,去除BOD20%~30%。

初次沉澱池按照運行方式不同可分為平流沉澱池、豎流沉澱池、輻流沉澱池、斜板沉澱池。

設計中採用平流沉澱池,平流沉澱池是利用污水從沉澱池一端流入,按水平方向沿沉澱池長度從另一端流出,污水在沉澱池內水平流動時,污水中的懸浮物在重力作用下沉澱,與污水分離。平流沉澱池由進水裝置、出水裝置、沉澱區、緩沖層、污泥區及排泥裝置組成。

沉澱池設2組,N=2組,每組設計流量Q=0.4051m3/s。

10、沉澱池總高度:

H=h1+h2+h3+h4

式中:h1——沉澱池超高(m),一般採用0.3-0.5;

h3——緩沖層高度(m),一般採用0.3m;

h4——污泥部分高度(m),一般採用污泥斗高度與池底坡底i=1‰的高度之和。

設計中取h1=0.3m,h3=0.3m,得h4=3.94m,得到H=7.54m。

15、出水渠道:

沉澱池出水端設出水渠道,出水管與出水渠道連接,將污水送至集水井。

式中: v3——出水渠道水流流速(m/s),一般採用v3≥0.4m/s;

B3——出水渠道寬度(m);

H3——出水渠道水深(m),一般採用0.5-2.0。

設計中取B3=1.0M,H3=0.8m,得到v3=0.51m/s>0.4m/s。

出水管道採用鋼管,管徑DN=1000mm,管內流速為v=0.51m/s,水力坡降i=0.479‰。

16、進水擋板、出水擋板:

沉澱池設進水擋板和出水擋板,進水擋板距進水穿孔花牆0.5m,擋板高出水面0.3m, 伸入水下0.8m。出水擋板距出水堰0.5m,擋板高出水面0.3m,伸入水下0.5m。在出水擋板處設一個浮渣收集裝置,用來收集攔截的浮渣。

17、排泥管:

沉澱池採用重力排泥,排泥管直徑DN300mm,排泥時間t4=20min,排泥管流速v4=0.82m/s,排泥管伸入污泥斗底部。排泥管上端高出水面0.3m,便於清通和排氣。排泥靜水壓頭採用1.2m。

18、刮泥裝置:

沉澱池採用行車式刮泥機,刮泥機設於池頂,刮板伸入池底,刮泥機行走時將污泥推入污泥斗內。

(五)、曝氣池及其設計:

設計中採用傳統活性污泥法。傳統活性污泥法,又稱普通活性污泥法,污水從池子首端進入池內,二沉池迴流的污泥也同步進入,廢水在池內呈推流形式流至池子末端,其池型為多廊道式,污水流出池外進入二次沉澱池,進行泥水分離。污水在推流過程中,有機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得到降解,濃度逐漸降低。傳統活性污泥法對污水處理效率高,BOD去除率可達到90%以上,是較早開始使用並沿用至今的一種運行方式

7、曝氣池總高度:

H總=H+h

式中: H總——曝氣池總高度(m);

h——曝氣池超高(m),一般取0.3—0.5m。

設計中取 h=0.5m,則 H=4.7m。

10、管道設計:

①中位管:

曝氣池中部設中位管,在活性污泥培養馴化時排放上清液。中位管管徑為600mm。

②放空管:

曝氣池在檢修時,需要將水放空,因此應在曝氣池底部設放空管,放空管管徑為500mm。

④消泡管

在曝氣池隔牆上設置消泡水管,管徑為DN25mm,管上設閥門。消泡管是用來消除曝氣池在運行初期和運行過程中產生的泡沫。

⑤空氣管

曝氣池內需設置空氣管路,並設置空氣擴散設備,起到充氧和攪拌混合的作用。

11、曝氣池需氧量計算:

依照氣水比5:1進行計算,Q=14580m3/h。

12、鼓風機選擇:

空氣擴散裝置安裝在距離池底0.2m處,曝氣池有效水深為4.2m,空氣管路內的水頭損失按1.0m計,則空壓機所需壓力為:

P=(4.2-0.2+1.0)×9.8=49kPa

鼓風機供氣量:

Gsmax=14580m3/h=243m3/min。

根據所需壓力及空氣量,選擇RE-250型羅茨鼓風機,共5台,該鼓風機風壓49kPa,風量75.8m3/min。正常條件下,3台工作,2台備用;高負荷時,4台工作,1台備用

(六)、二沉池及其設計:

二沉池一般可分為平流式、輻流式、豎流式和斜板(管)等幾類。

平流式沉澱池可用於大、中、小型污水處理廠,但一般多用於初沉池,作為二沉池比較少見。平流式沉澱池配水不易均勻,排泥設施復雜,不易管理。

輻流式沉澱池一般採用對稱布置,配水採用集配水井,這樣各池之間配水均勻,結構緊湊。輻流式沉澱池排泥機械已定型化,運行效果好,管理方便。輻流式沉澱池適用於大、中型污水處理廠。

豎流式沉澱池一般用於小型污水處理廠以及中小型污水廠的污泥濃縮池。該池型的佔地面積小、運行管理簡單,但埋深較大,施工困難,耐沖擊負荷差。

斜管(板)沉澱池具有沉澱效率高、停留時間短、佔地少等優點。一般常用於小型污水處理廠或工業企業內的小型污水處理站。斜管(板)沉澱池處理效果不穩定,容易形成污泥堵塞,維護管理不便。

設計中選用輻流沉澱池,沉澱池設2組,N=2組,每組設計流量0.405m3/s。

3、沉澱池有效水深:

h2=q′×t

式中: h2——沉澱池有效水深(m);

t——沉澱時間(h),一般採用1—3h。

設計中取 t=2.5h,得到 h2=3.5m。

4、徑深比:

D/h2=10.4,滿足6-12之間的要求。

5、污泥部分所需容積:

式中: Q0——平均流量(m3/s);

R——污泥迴流比(%);

X——污泥濃度(mg/L);

Xr——二沉池排泥濃度(mg/L)。

設計中取Q0=0.579 m3/s,R=50%,



SVI——污泥容積指數,一般採用70-150;

r——系數,一般採用1.2。

設計中取SVI=100,r=1.2,得到Xr=1.2×104mg/L,X=4000mg/L。

經計算得到 V1=1563.3m3。應採用連續排泥方式。

6、沉澱池的進、出水管道設計:

進水管:流量應為設計流量+迴流量,管徑計算為900mm

出水管:管徑計算為800mm

排泥管:管徑為500mm

7、出水堰計算:

堰上負荷的校核。規定堰上負荷范圍1.5-2.9L/m.s之間。

8、沉澱池總高度:

H=h1+h2+h3+h4+h5

式中:H——沉澱池總高度(m);

h1——沉澱池超高(m),一般採用0.3-0.5m;

h2——沉澱池有效水深(m);

h3——沉澱池緩沖層高度(m),一般採用0.3m;

h4——沉澱池底部圓錐體高度(m);

h5——沉澱池污泥區高度(m)。

設計中取h1=0.3m,h3=0.3m,h2=3.5m.

根據污泥部分容積過大及二沉池污泥的特點,採用機械刮吸泥機連續排泥,池底坡度為0.05。

h4=(r-r1)×i

式中:r——沉澱池半徑(m);

r1——沉澱池進水豎井半徑(m),一般採用1.0m;

i——沉澱池池底坡度。

設計中取r1=1.0m,i=0.05,得到h4=0.86m。

式中:V1——污泥部分所需容積(m3);

V2——沉澱池底部圓錐體容積(m3);

F——沉澱池表面積(m2)。

計算可得 =315.4m3,則h5=1.20m。

得到H=6.16m。

(七)、消毒接觸池及其設計:

污水經過以上構築物處理後,雖然水質得到了改善,細菌數量也大幅減少,但是細菌的絕對值依然十分客觀,並有存在病原菌的可能,因此,污水在排放水體前,應進行消毒處理。

設計中採用平流式消毒接觸池,消毒接觸池設2組,每組3廊道。

1、消毒接觸池容積:

V=Qt

式中: Q——單池污水設計流量(m3/s);

t——消毒接觸時間(min),一般採用30min。

設計中取t=30min,得每組消毒接觸池的容積為729m3。

2、消毒接觸池表面積:

F=V/h2

式中:h2——消毒池有效水深,設計中取為2.5m。

設計中取h2=2.5m,得到F=291.6m2。

3、消毒接觸池池長:

L′=F/B

式中:B——消毒池寬度(m),設計中取為5m。

設計中取B=5m,計算得 L=58.32m。每廊道長為19.44m,設計中取為20m。

校核長寬比:L′/B=11.7>10,合乎要求。

4、消毒接觸池池高:

H=h1+h2

式中:h1——消毒池超高(m),一般採用0.3m;

設計中取h1=0.3m,計算得 H=2.8m。

5、進水部分:

每個消毒接觸池的進水管管徑D=800mm,v=1.0m/s。

6、混合:

採用管道混合的方式,加氯管線直接接入消毒接觸池進水管,為增強混合效果,加氯點後接D=800mm的靜態混合器。

(八)、污泥濃縮池及其設計:

污泥濃縮的對象是顆粒間的空隙水,濃縮的目的是在於縮小污泥的體積,便於後續污泥處理,常用污泥濃縮池分為豎流濃縮池和輻流濃縮池2種。二沉池排出的剩餘污泥含水率高,污泥數量較大,需要進行濃縮處理;初沉污泥含水量較低,可以不採用濃縮處理。設計中一般採用濃縮池處理剩餘活性污泥。濃縮前污泥含水率99%,濃縮後污泥含水率97%。

13、溢流堰:

濃縮池溢流出水經過溢流堰進入出水槽,然後匯入出水管排出。出水槽流量q=0.0015m3/s,設出水槽寬b=0.15m,水深0.05m,則水流速為0.2m/s,溢流堰周長:

c=π(D-2b)

計算得到c=15.86m。

溢流堰採用單側90°三角形出水堰,三角堰頂寬0.16m,深0.08m,每格沉澱池有110個三角堰,三角堰流量q0為:

Q1=0.0015/110=0.0000136m3/s

h′=0.7q02/5

式中: q0——每個三角堰流量(m3/s);

h′——三角堰堰水深(m)。

計算得到h′=0.0079m。

三角堰後自由跌落0.10m,則出水堰水頭損失為0.1079m

『伍』 ABR污水處理技術

ABR簡介
厭氧折流板反應器(Anaerobic BaffLted Reactor簡稱)工藝首先由美國stanford大學的McCarty等於1981年在總結了各種第二代厭氧反應器處理工藝特點性能的基礎上開發和研製的一種高效新型的厭氧污水生物技術[10]。清華大學的黃永恆認真比較分析了SMPA工藝和ABR反應器的性能特點,認為ABR反應器完美的實現了SMPA工藝的思想要點,是一種很有發展前途的高效厭氧反應器。
從圖2-1可以看出,由於在反應器中使用一系列垂直安裝的折流板,將反應器分隔成串聯的幾個反應室,每個反應室都可以看作一個相對獨立的上流式污泥床系統(upfLow sLudge bed,簡稱USB)。被處理的廢水在反應器內沿折流板作上下流動,依次通過每個反應室的污泥床,廢水中的有機基質通過與微生物接觸而得到去除。藉助於處理過程中反應器內產生的氣體使反應器內的微生物固體在折流板所形成的各個隔室內作上下膨脹和沉澱運動,而整個反應器內的水流則以較慢的速度作水平流動。水流繞折流板流動而使水流在反應器內的流經的總長度增加,再加之折流板的阻擋及污泥的沉降作用,生物固體被有效地截留在反應器內。因此ABR反應器的水力流態更接近推流式。其次由於折流板在反應器中形成各自獨立的隔室,因此每個隔室可以根據進入底物的不同而培養出與之相系統的處理效果和運行的穩定性。適應的微生物群落,從而導致厭氧反應產酸相和產甲烷相沿程得到了分離,使ABR反應器在整體性能上相當於一個兩相厭氧系統,實現了相的分離。最後,ABR反應器可以將每個隔室產生的沼氣單獨排放,從而避免了厭氧過程不同階段產生的氣體相互混合,尤其是酸化過程中產生的H2可先行排放,利於產甲烷階段中丙酸、丁酸等中間代謝產物可以在較低的H2分壓下能順利的轉化。
ABR反應器在整體性能上相當於一個兩相厭氧處理系統。一般認為,兩相厭氧工藝通過產酸相和產甲烷相的分離,兩大類厭氧菌群可以各自生長在最適宜的環境條件下,有利於充分發揮厭氧菌群的活性,提高系統的處理效果和運行的穩定性。Lettinga教授在預測未來厭氧反應器的發展動向是提出了極具潛力和挑戰性的新工藝思想,即分階段多相厭氧工藝(Staged multi phase anaerobic reactor,簡稱SMPA)。
ABR反應器與單個UASB有顯著不同。1)UASB可近似看作是一種復雜混合型反應器,而ABR是一種復雜混合型水力流態。2)UASB中酸化和產甲烷兩類不同的微生物相交織在一起,各自不能很好的利用自身優勢。ABR就不同了,它在各個反應室中的微生物相是逐級遞變的,兩大類厭氧菌群可以各自生長在最適宜的環境條件下。且遞變的規律和底物降解過程協調一致,從而確保相應的微生物相擁有最佳的活性,提高系統的處理效果和運行的穩定性。
清華大學的黃永恆認真比較分析了SMPA工藝和ABR反應器的性能特點,認為ABR反應器完美的實現了SMPA工藝的思想要點,是一種很有發展前途的高效厭氧反應器。總的來說,ABR反應器具有構造簡單、能耗低、抗沖擊負荷能力強、處理效率高等一系列優點。當然,ABR反應器也有其不利的方面。首先,為了保證一定的水流和產氣上升速度,ABR反應器不能太深。其次,進水如何均勻分布也是一個問題。再有,與單級UASB反應器相比,ABR反應器的第一格不得不承受遠大於平均負荷的局部負荷,這可能會導致處理效率的下降。

『陸』 脈沖放電污水處理的機理是什麼

從化學角度看,高壓脈沖放電處理焦化廢水的依據是等離子體的化學反應過程。等離子體空間富集的離子、電子、激發態的原子、分子和自由基,提供了極活潑的反應性物種。納秒脈沖電暈放電所產生的非平衡等離子體,因為脈寬小,脈沖前沿上升時間短,其能量基本上不消耗在對產生自由基無用的離子加速遷移上,而是作用在自由電子上,使其具有形成高活性自由基所需的能量,促進焦化廢水中的氰化物、酚等有害物質的激發裂解或電離。同時脈沖電暈放電產生的紫外線、臭氧等多種效應也會對有害物質起到降解作用。由於放電等離子體中存在大量高能電子(2~20eV)和臭氧,並不斷輻射紫外線,這三種因素對廢水協同作用產生大量的活性自由基,有如下反應:

焦化廢水的pH=9.45,溶液中H較少而OH大量存在,通過反應式(1)-(6)在溶液中產生很多氧化能力極強的.OH和O3,能有效的氧化溶液中的污染物分子。

高頻脈沖電處理焦化廢水的工作原理水網博客——水業思想的集散地!3J7F(?xJU/[x
作為處理焦化廢水的連續式電解氧化技術,該技術由於效果好、費用低和操作方便而受到格外青睞。電極氧化基本原理可分為2個部分,即直接氧化和間接氧化。

直接氧化作用通過兩種途徑在電極表面發生電催化降解,其一是與電極表面的羥基自由基作用,稱為電化學燃燒過程;其二是被電極表面生成的過氧化物所氧化,稱為電化學轉化過程。電化學燃燒過程有利於水體中的有機物被徹底礦化為CO2和H2O,體現為溶液中的TOC和COD的有效降低。電化學轉化過程可有效實現芳香族化合物的開環反應,但對小分子有機物的催化氧化能力較弱,對溶液中的TOC和COD的去除率較低。

直接氧化作用的原理是通過電化學作用在溶液中產生羥基自由基(·OH) ,由於·OH具有很高的氧化還原電位( E0 = 2180 V) ,具有很強的氧化活性,從而通過一系列的鏈式反應,破壞有機物結構,使有機物降解。直接氧化的電極反應式如下:

此外,還有間接氧化作用是指添加於廢水中的Cl - (NaCl)在陽極放出電子而生成的初生態氯[Cl ] ,初生態氯[Cl ]很不穩定,具有很強的氧化能力,可以與任何有機物發生氧化反應,從而氧化分解廢水中有機物,反應式如下:

經過上述反應生成了一系列的自由基,羥基自由基是最活躍的氧化劑之一,其氧化還原電位為:·OH+ H++ e H2O,φ0= 2.80V,在已知的氧化劑中僅次於F2。且具有較高的電負性或電子親和能(569.3kJ),容易選擇性地進攻高電子雲密度點,·OH還具有加成作用,當有碳碳雙鍵存在時,將發生加成反應。這些自由基具有強氧化性,

將電解槽與高頻脈沖電源相連接構成電解體系,其進行的電解過程就是高頻脈沖電解。電流從接通到斷開的時間Ton為脈沖持續時間,也叫脈沖寬度,即電解的工作時間。電流從斷開到接通的時間Toff為電解間歇時間或叫脈沖間歇。

脈沖周期為脈沖寬度和脈沖間歇之和,脈沖頻率則是脈沖周期的倒數。設占空比為r,則r為導通時間(脈沖寬度)與脈沖周期之比:r= Ton /(Ton + Toff),通過改變占空比r的值,就可得到不同的節能效果。高頻脈沖即不斷地重復進行「供電—斷電—供電」的高頻率脈沖電解過程,使電解效率得到大幅度地提高。脈沖電解,通電時間小於電解處理總反應時間,鐵的溶解量將少於直流電解時的溶解量。因此,脈沖電解與直流電解相比,由於施加脈沖信號,電極上的反應時斷時續,有利於擴散、降低濃差極化,從而降低電耗。

電解槽內的電流是離子在電場作用下流動而形成的。在供電時間內,離子濃度會迅速降低;而在斷電間隙時間內,離子濃度又會得到迅速恢復和補充。所以在脈沖供電方式下電流密度要比直流供電下的電流密度有所提高,這就使電解去污效果增強。

周期換向脈沖是在正向脈沖(陰極脈沖)後緊跟一個反向脈沖(陽極脈沖)。在電解過程中,如果施加周期換向的脈沖信號,既具備脈沖電解的特點,又由於兩極均可溶,更有利於金屬離子與膠體間的絮凝作用。同時兩極極性的經常變化,對防止電極鈍化也起到積極作用。這就是周期換向的脈沖電解新概念,在電鍍領域已有應用,但在廢水治理領域尚未見報道。脈沖電壓通常在100~400V左右,相對直流供電的電壓增大了不少。事實上,採用較高的電壓,可以大大降低總電流強度和減少電解時間,從而提高電流效率,降低電耗、電解效果會更好。由於整個平均電耗降低,電流又不大,因此變壓器不易發熱,設備運行安全可靠。

『柒』 污水處理工藝中的USBA裝置是什麼

你說的是UASB吧,它是厭氧處理方式的一種,裡面主要有三項分離器,即固液氣三者分離,對於負荷比較高的經常採用

『捌』 污水如何處理要詳細的資料,過程及操作方法

按污水來源分類,污水處理一般分為生產污水處理和生活污水處理。生產污水包括工業污水、農業污水以及醫療污水等,而生活污水就是日常生活產生的污水,是指各種形式的無機物和有機物的復雜混合物,包括:①漂浮和懸浮的大小固體顆粒;②膠狀和凝膠狀擴散物;③純溶液。
按污水的性質來分,水的污染有兩類:一類是自然污染;另一類是人為污染。當前對水體危害較大的是人為污染。水污染可根據污染雜質的不同而主要分為化學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類。污染物主要有:(1)未經處理而排放的工業廢水;(2)未經處理而排放的生活污水;(3)大量使用化肥、農葯、除草劑的農田污水;(4)堆放在河邊的工業廢棄物和生活垃圾;(5)水土流失;(6)礦山污水。
污水是怎樣處理的,下面我們詳細介紹其處理技術。
目前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已是我國城市水的主要污染源,城市生活污水處理是當前和今後城市節水和城市水環境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這就要求我們要把處理生活污水設施的建設作為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內容來抓,而且是急不可待的事情 。
污水現在直接利用情況: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污水的直接利用已成為可能,使用污水源熱泵系統對城市原生污水進行利用。
所謂原生污水就城市直接排放未經處理的生活或者是工業廢水,現階段的利用發放是原生污水直接進入污水源熱泵系統進行換熱,在消耗少量電力的情況下為城市建築物室內製冷供暖。污水再利用有幾個技術難點需要克服:堵塞,腐蝕,換熱效率。
污水源熱泵系統是有污水換熱器和污水源熱泵兩部分構成。城市原生污水直接進入污水換熱器進行換熱後,換取的熱量由污水源熱泵內部的熱泵做功傳遞到室內。
對城市原生污水再利用,優點是:節能環保,無污染。
現代污水處理技術,按處理程度劃分,可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處理。
一級處理 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污染物質,物理處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級處理的要求。經過一級處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達不到排放標准。一級處理屬於二級處理的預處理。
二級處理 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質(BOD,COD物質),去除率可達90%以上,使有機污染物達到排放標准。
三級處理 進一步處理難降解的有機物、氮和磷等能夠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可溶性無機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析法等。
常用處理方法
生產廢水
微電解技術是目前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的一種理想工藝,又稱內電解法。它是在不通電的情況下,利用填充在廢水中的微電解材料自身產生1.2V電位差對廢水進行電解處理,以達到降解有機污染物的目的。當系統通水後,設備內會形成無數的微電池系統,在其作用空間構成一個電場。在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新生態[H] 、Fe2 + 等能與廢水中的許多組分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比如能破壞有色廢水中的有色物質的發色基團或助色基團,甚至斷鏈,達到降解脫色的作用;生成的Fe2 + 進一步氧化成Fe3 +,它們的水合物具有較強的吸附- 絮凝活性,特別是在加鹼調pH 值後生成氫氧化亞鐵和氫氧化鐵膠體絮凝劑,它們的吸附能力遠遠高於一般葯劑水解得到的氫氧化鐵膠體,能大量吸附水中分散的微小顆粒,金屬粒子及有機大分子。其工作原理基於電化學、氧化- 還原、物理吸附以及絮凝沉澱的共同作用對廢水進行處理。該法具有適用范圍廣、處理效果好、成本低廉、操作維護方便,不需消耗電力資源等優點。該工藝用於難降解高濃度廢水的處理可大幅度地降低COD和色度,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同時可對氨氮的脫除具有很好的效果。傳統上微電解工藝所採用的微電解材料一般為鐵屑和木炭,使用前要加酸鹼活化,使用的過程中很容易鈍化板結,又因為鐵與炭是物理接觸,之間很容易形成隔離層使微電解不能繼續進行而失去作用,這導致了頻繁地更換微電解材料,不但工作量大成本高還影響廢水的處理效果和效率。另外,傳統微電解材料表面積太小也使得廢水處理需要很長的時間,增加了噸水投資成本,這都嚴重影響了微電解工藝的利用和推廣。
反應公式:陽極: Fe - 2e →Fe2+ E(Fe / Fe2+)=0.44V
陰極: 2H﹢ + 2e →H2 E(H﹢/ H2)=0.00V
當有氧存在時,陰極反應如下:
O2 + 4H﹢ + 4e → 2H2O E (O2)=1.23V
O2 + 2H2O + 4e → 4OH﹣ E(O2/OH﹣)=0.41V
技術特點:1) 反應速率快,一般工業廢水只需要半小時至數小時;(2) 作用有機污染物質范圍廣,如:含有偶氟、碳雙鍵、硝基、鹵代基結構的難除降解有機物質等都有很好的降解效果;(3) 工藝流程簡單、使用壽命長、投資費用少、操作維護方便、運行成本低、處理效果穩定。處理過程中只消耗少量的微電解反應劑。微電解劑只需定期添加無需更換,添加也無需進行活化直接投入即可;(4) 廢水經微電解處理後會在水中形成原生態的亞鐵或鐵離子,具有比普通混凝劑更好的混凝作用,無需再加鐵鹽等混凝劑,COD去除率高,並且不會對水造成二次污染;(5) 具有良好的混凝效果,色度、COD去除率高,同量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6) 該方法可以達到化學沉澱除磷的效果,還可以通過還原除重金屬;(7) 對已建成未達標的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工程,用該技術作為已建工程廢水的預處理,在降解COD的同時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可確保廢水處理後穩定達標排放。也可對生化後廢水進很行微電解或微電解聯合生物濾床的工藝進行深度處理;(8) 該技術各單元可作為單獨處理方法使用,又可作為生物處理的前處理工藝,利於污泥的沉降和生物掛膜。
適用廢水種類:本技術特別針對有機物濃度大、高毒性、高色度、難生化廢水的處理,可大幅度地降低廢水的色度和COD,提高B/C比值即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可廣泛應用於印染、化工、電鍍、制漿造紙、制葯、洗毛、農葯、酒精等各類工業廢水的處理及處理水回用工程。 具體參見http://www.dowater.com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⑴ 染料、印染廢水;焦化廢水;石油化工廢水;
------上述廢水在脫色的同時,處理水中的BOD/COD值顯著提高。
⑵ 石油廢水;皮革廢水;造紙廢水、木材加工廢水;
------上述廢水處理水後的BOD/COD值大幅度提高。
⑶ 電鍍廢水;印刷廢水;采礦廢水;其他含有重金屬的廢水;
------可以從上述廢水中去除重金屬。
⑷ 有機磷農業廢水;有機氯農業廢水;
------大大提高上述廢水的可生化性,且可除磷,除硫化物。
生活污水
1.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方法
針對農村生活污水怎樣處理,可以進行以下操作:
生活污水→化糞池→厭氧池→人工濕地(種植根系發達、喜濕、吸收能力強的美人蕉、水蔥、菖蒲等植物)經「過濾」後排放的方法進行處理,主要適用於農村分散生活污水處理,建成後運行費用基本為零,使用壽命在10年以上。
2.城市生活污水治理方法
針對城市生活污水怎樣處理,可以進行以下操作:
將城市生活污水輸送到城市周圍的農村,利用農村廣闊的土地來凈化城市生活污水。將是一勞永逸與一舉多得的好方法。以日供應生活用自來水100W立方的大中型城市為例:普通的污水處理設施造價1000元/立方。建設成本10億,年運營成本100W立方/天×365×0.5元/立方=1.8億.採用土壤凈化法建設成本1000元/立方,年運營成本100W立方/天×365×0.1元/立方=0.4億.同時年節約農用水資源3.6億立方,節約化肥約1萬噸/年,減少農葯用量5噸/年,綜合效益可觀。

『玖』 污水處理技術有哪些,rpir是污水處理技術嗎

RPIP是快速生化污水處抄理技術,以其模塊化組裝,停留時間短,出水水質佳,也是黑臭水體截污控源的較佳選擇。
以下來自摘抄:RPIR的特點是:混合液流態穩定,污泥性狀好,易於形成顆粒污泥,沉降性能優異;反應沉澱一體化,污泥濃度高,水力停留時間短,佔地面積小,設備投資省;硝化反硝化作用強,出水總氮低;污泥無動力全迴流,節能效果明顯,運行費用低;啟動快、運行穩定、抗沖擊負荷能力強、管理方便;核心設備RPIR模塊為全不銹鋼材質,無易損部件,全壽命免維護。

『拾』 水處理設備工作原理

水處理設備工作原理:

RO-反滲透預處理工藝主要為活性炭和精濾。滲透是一種回自然現象:水通過答半透膜,從低溶質濃度一側到高溶質濃度一側,直到溶劑化學位達到平衡。平衡時,膜兩側壓力差等於滲透壓。這就是滲透效應(Osmosis)現象。

反滲透是指如果在高濃度的一邊加壓,便能把以上提及的滲透效應停止並反轉,使水份從高濃度迫往低濃度的一邊,把水凈化。這種現象稱為反滲透(逆滲透),這種半透膜稱為逆滲透膜。

(10)污水的USBR處理原理擴展閱讀:

設備特點

反滲透水處理設備能過濾掉水中的細菌、病毒、重金屬、農葯、有機物、礦物質和異色異味等,是一種純水,無需加熱即可飲用。它所過濾出的水量的成本很低。生產的純水品質高、衛生指標理想。

反滲透水處理設備是採用先進的反滲透除鹽技術來制備去離子水,是一種純物理過程的制備技術。反滲透純水機組具有能長期不間斷工作,自動化程度高,操作方便,出水水質長期穩定,無污染物排放,製取純水成本低廉等優點。反滲透膜技術在國內醫葯、生物、電子、化工、電廠、污水處理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運用。

閱讀全文

與污水的USBR處理原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天津機電公司水處理 瀏覽:739
沁園凈水器原廠濾芯哪裡的 瀏覽:533
建一個污水廠要什麼資質 瀏覽:185
馬桶上的水垢怎麼去除方法 瀏覽:386
edi事務 瀏覽:503
四川省污水處理獎項 瀏覽:750
顆粒過濾網設備 瀏覽:465
自來水廠凈水過程包括什麼 瀏覽:212
反滲透濃水怎麼調小 瀏覽:708
空氣濾芯上插頭怎麼拔 瀏覽:695
去極相的離子機制 瀏覽:748
高壓液壓三通濾芯器如何切換 瀏覽:383
飛度怎麼清理空調濾芯 瀏覽:158
gk樹脂改件打樁 瀏覽:756
農村污水管理提升 瀏覽:668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調試流程 瀏覽:402
吏密斯凈水機如何按裝 瀏覽:551
強鹼性除垢劑 瀏覽:136
凈水器裝在車上怎麼裝 瀏覽:229
魚缸製冷機怎麼連過濾 瀏覽: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