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室外污水管道與給水管道的水平距離是多少啊
給水管道室外埋地引入管,其管頂覆土厚度不宜小於0.7M,並應敷設在凍土線以下0.2m處。建築專內埋地管在無活荷載屬和凍土影響時,其管定離地面高度不宜小於0.3m。
生活污水接戶管埋設深度不得高於土壤冰凍線以上0.15m,且覆土厚度不宜小於0.3m。
(1)雨污水管線與橋墩基礎的間距擴展閱讀:
一、室外排水管道工程的主要分項工程
1、管道土方工程及基礎工程。就是為了埋設排水管道而開挖地溝及管道敷設完後的同填等,以及作墊層和管道基礎。
2、排水管道的安裝敷設。管道一般採用鑄鐵管,但也有採用鋼管或鋼筋混凝土管道的。
3、排水管道檢查井:包括管道連接井、雨水井,分為磚砌、鋼筋混凝土井和磚砌鋼筋混凝土井圈等。
4、化糞池工程:包括磚砌、石砌和鋼筋混凝土澆築的化糞池。
二、地下燃氣管道埋設的最小覆土厚度:
1、埋設在車行道下時,不得小於0.9m。
2、埋設在非機動車車道(含人行道)下時,不得小於0.6m。
3、埋設在機動車不可能到達的地方時,不得小於0.3m。
4、埋設在水田下時,不得小於0.8m。
❷ 污水檢查井的間距是多少啊
200~400的污水管道間距宜為40m,500~700的污水管道間距為60m。污水檢查井是排水管道系統上為檢查和清理管道而設立的窨井。
同時還起連接管段和管道系統的通風作用。相鄰兩井之間管段應在一條直線上,因此,在管道斷面改變處、坡度改變處、交匯處、高程改變處都需設置檢查井,在過長的直線管段上也需分段設置檢查井。
室外生活排水管道管徑小於等於150mm時,檢查井之間的距離不宜大於20m,管徑大於200mm時,檢查井之間的距離不宜大於30m。
(2)雨污水管線與橋墩基礎的間距擴展閱讀:
排水系統的布置應全面規劃,盡量做到:
①排水溝道要處於控制面積的最低處,以求盡量自流排水。
②根據地形應將排水地區劃分為高、中、低等片,做到高水高排,低水低排,自排為主,抽排為輔。
③排水干溝的出口應選擇在容泄區水位較低和河床比較穩定的地方。
④下級排水溝道的布置要為上級溝道排水創造良好的條件,干溝要盡可能布置成直線。此外,排水溝布置要避開土質差的地帶,以節省工程費用並使排水安全及時。
⑤在有外水入侵的排水區,應布置截流溝或撇洪溝,使外來的地面水和地下水直接引入排水干溝或容泄區。
類型
國內外關於城市高架橋橋面排水的方式有很多種,通過對不同高架橋橋面排水系統的歸納和總結,依據排水系統進水口截流方式的不同,可將高架橋橋面排水系統分為以下三類:進水口接泄水管直接下排方式、進水口接排水管和落水管沿橋墩下排方式、防撞欄桿外加排水槽的排水方式。
進水口接泄水管直接下排方式
該種排水方式是較為簡單的高架橋橋面排水方式,適用於橋下無車輛通行的情況。橋面雨水通過橋面橫縱坡匯集到雨水口,雨水口接橫向排水管道(空心板時)或豎向排水管道(連續梁時)將雨水直接沖淋到橋下。
目前,在國內外的高架橋排水設計規范中沒有對橋面直接泄水的垂直高度給出明確規定,橋面徑流中可能會帶有腐蝕性的致污物,直接沖淋到橋梁構件會使其腐蝕或形成污垢,對高架橋結構造成不良影響。
進水口接排水管和落水管沿橋墩下排方式
該種排水方式是在進水口接泄水管直接下排方式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定的排水管和落水管,橋面雨水通過排水管道排至橋下排水溝或排水口內,適用於橋下有車輛通行的情況。一些發達國家對橋面徑流的排放有明確規定,要求採用排水管道和泄水管道將橋面水流引至橋下排水口。
在這種排水系統中,進水口的尺寸及間距選擇會影響排水系統的泄水能力。
如果進水口尺寸較小,就須減小雨水口間距(我國的橋面排水設計最小間距為5m)以能滿足橋面排水的要求。
當雨水口間距較小時,跨中雨水口截流的雨水需經過相當長度的縱向排水管才能到達橋墩處的落水管,在縱向排水管過長且鋪設坡度較小的情況下,管內水流無法達到自凈流速,水流中的雜質易在排水管道內沉澱,導致管道堵塞排水不暢。
若只在橋墩處設置雨水口,橋面雨水口間距變大,縱向排水管道長度較短且鋪設坡度較大,管內水流速度較大,滿足水流自凈的要求,不易形成管道阻塞,但進水口的尺寸也必須同時增大,寬度一般取為40cm左右。
❸ 城市供水管道與其他管線及建築物的間距規定
按GB50013-2006 室外給水設計規范
附錄 給水管與其他管線及建(構)築物之間的最小水平凈距
表A.0.1 給水管與其他管線及建(構)築物之間的最小水平凈距(m)
序號 建(構)築物或管線名稱 與給水管線的最小水平凈距(m)
D≤200mm D>200mm
1 建築物 1.0 3.0
2 污水、雨水排水管 1.0 1.5
3 燃氣管 中低壓 P≤0.4MPa 0.5
高壓 0.4MPa<P≤0.8MPa 1.0
0.8MPa<P≤1.6MPa 1.5
4 熱力管 1.5
5 電力電纜 0.5
6 電信電纜 1.0
7 喬木(中心) 1.5
8 灌木
9 地上桿柱 通信照明及<10kV 0.5
高壓鐵塔基礎邊 3.0
10 道路側石邊緣 1.5
11 鐵路鋼軌(或坡腳) 5.0
附錄B 給水管與其他管線最小垂直凈距
表B.0.1 給水管與其他管線最小垂直凈距(m)
序號 管線名稱 與給水管線的最小垂直凈距(m)
1 給水管線 0.15
2 污、雨水排水管線 0.40
3 熱力管線 0.15
4 燃氣管線 0.15
5 電信管線 直埋 0.50
管塊 0.15
6 電力管線 0.15
7 溝渠(基礎底) 0.50
8 涵洞(基礎底) 0.15
9 電車(軌底) 1.00
10 鐵路(軌底) 1.00
❹ 雨水管與牆體之間的間距一般多少
每根雨水管可排除約200平方米的屋面雨水,其間距控制在30m以內。
天溝的凈斷面尺寸應根據降雨量和匯水面積的大小來確定。
一般建築的天溝凈寬不應小於200mm,天溝上口至分水線的距離不應小於120mm,天溝縱向坡度取0.5%~1%。
雨水管最常採用的是塑料和鑄鐵雨水管,其管徑有50,75,100,125,150,200mm等幾種規格。
一般,民用建築常用75~100mm的雨水管,面積小於25m2的露台和陽台可選用直徑50mm的雨水管。一般情況下雨水口間距不宜超過18~24m。
(4)雨污水管線與橋墩基礎的間距擴展閱讀:
綜合管線設計一般應遵循以下原則:
(1)先布置管徑較大的管線,後布置管徑較小的管線。遇管線交叉時,小管徑避讓大管徑。
即先布風管,接下來噴淋干管、消火栓干管,空調水管,強、弱電橋架等。
因小管徑所佔空間位置較小,易於安裝,且造價相對低。
(2)壓力流管道避讓重力流管道。壓力流管道在外加壓力作用下,介質克服沿程阻力,沿一定方向流動。給水管道、消火栓管道、自動噴水管道、熱水管道等為壓力管道。
壓力管道區別於重力管道的主要特徵是可以爬升。重力流管道內的介質僅受重力作用,由高往低流。污水、廢水、雨水等管道屬於重力流管道,其主要特徵是有坡度要求且排放水流雜質多,力求管線短,避免過多轉彎,以保證建築使用空間及排水流暢。
管道交叉時,應將重力管道對標高要求作為首要條件予以滿足,壓力管避讓重力管。
(3)冷水管避讓熱水管,熱水管需保溫且造價較冷水管高。
(4)電纜(動力、自控、通訊等)橋架與水管宜分開布置或布置在其上方,以免管道滲漏時損壞電纜或因此造成事故。
(5)可彎曲管避讓不可彎曲管。
(6)金屬管避讓非金屬管,因金屬管較易切割、彎曲、連接。
(7)附件少的管道避讓附件多的管道,這樣有利於施工操作和維護及更換管件。
(8)管道分層布置時,由上而下按蒸汽、熱水、給水、排水管線順序排列。
❺ 市政工程雨水管與污水管間距要求多少
市政工程抄雨水管與污水管間距要求多少的主要內容是「根據《室外排水設計規范(2011年版)》(GB 50014-2006) 及《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范》GB 50289-98,雨水管與污水管的水平距
根據《室外排水設計規范(2011年版)》(GB 50014-2006) 及《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范》GB 50289-98,雨水管與污水管的水平距離沒有要求,只要滿足施工要求,可以做的下檢查井即可;雨污水管垂直最小凈距(管外壁)為0.15m
❻ 挖污水管網溝與房屋基礎距離規范要求的最小距離是多少
電纜溝與水管的水平距離規范距離是0.5-1m。
1、按設計要求開挖並砌築,溝的側內壁焊接承容力角鋼架並按要求接地,上面蓋以蓋板的地下溝道,就是電纜溝。它的用途就是敷設電纜的地下專用通道。
2、電纜有電力電纜、控制電纜、補償電纜、屏蔽電纜、高溫電纜、計算機電纜、信號電纜、同軸電纜、耐火電纜、船用電纜、礦用電纜、鋁合金電纜等等。它們都是由單股或多股導線和絕緣層組成,用來連接電路、電器等。
❼ 市政給水,污水,雨水管道基礎怎麼確定
在新修道抄路工程施工中,襲首先放線開挖路床,在路床開挖基本完成後,進行污水管道、雨水管道施工(看幾污幾雨,在同側還是分兩側);然後進行熱力、電力管施工。但是也要看設計管道位置在什麼地方,是在機動車道還是在非機動車道或是在人行道上。但基本順序都是一樣的,先路床再管道、路基再路面。
❽ 請問給水管道拖拉管過河與橋墩間距有沒有要求
理論上沒有,你只要是不破壞基礎都無所謂啊。
圖紙上的空間為操作空間
❾ 橋梁樁基與污水管道最小設計間距是多少
看土質情況,一般防止橋墩沉降對污水管的影響,設置安全距離在2米以上
❿ 雨水和污水 管段間距 怎麼得來的
《室外排水設計規范》上去查,對不同管徑的管道之間間距都是有的,給水和排水設計規范多查查,或者查給排水設計手冊第3和4兩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