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細菌在污水處理中的作用
分解有機物
② 簡答題:細菌生長曲線在污水生物處理中的應用
細菌生長曲線可以分為三個部分:一、生長階段,初期細菌數量相對較少,細菌所需的各種營養相對豐富,這是,細胞就會以指數曲線快速生長,大量繁殖。二、穩定階段,繁殖到一定階段以後,在一定的污水空間內,細胞數量較多,但細菌所需的營養以不足以支撐所有的細菌進行繁殖,這是細菌繁殖數量大致與死亡數量相符,這是細菌數量就會處於一個穩定階段。三、衰亡階段,隨著細菌對各種營養的消耗,污水中的無機物已基本被細菌消耗完全,細菌的繁殖就受到了較大的阻礙,隨著細胞的不斷死亡,細胞群的數量就會越來越少,直到污水中的無機物全部消耗完全,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凈化了污水。
③ 細菌在水中繁殖速度是空氣中的多少倍
這個問題來很難回答。試答如下,請指源教。
由於絕大多數細菌的正常棲息地為土壤、水體以及植物動物的體內,空氣中的細菌基本上都附著塵土或水滴中,且為過客(太空微生物除外)。由於空氣中營養不足,水活度低,且還有太陽紫外輻射為害,因此空氣不是微生物理想的棲息地。所以,細菌在水中的繁殖速度遠大於空氣中的微生物,懸浮在空氣中的微生物基本停止生長。
當然,偶然地,懸浮在空氣水滴中微生物,又含豐富的營養,又是陰天或晚上紫外線很少,細菌的生長速度可能與水中的一樣快。
滿意嗎?
④ 為什麼細菌在污水處理中起主要作用
這位朋友您好!污水處理菌的主要作用是分解污水中的有機物。多運用在污專水處理中的厭氧和好氧階屬段:
1、厭氧階段主要是投加厭氧菌第三代反硝化細菌,起到降解COD,加速水解酸化過程,提高處理效率。
2、好氧段主要是投加好氧菌第三代硝化細菌
⑤ 污水處理菌種培養方法
開始少量進水 悶曝 然後 逐步加大水量 控制好 DO 做好鏡鑒 SV MLSS 等常規測量 培養過程 視情況適當排泥!
⑥ 細菌在沒有任何雜質的水中可以繁殖嗎
因為自來水中是有很多細菌和微生物的,水放久了,在不流動的水中的空氣就會逐漸消耗,很多厭氧的微生物和細菌就會大量繁殖,水就會變臭了。就像賣魚的那樣,在水裡注入空氣,讓水有流動性就不會發臭了。
⑦ 生活污水的菌種怎麼培養
(1)生活污水培菌法:在溫暖季節,先使曝氣池充滿生活污水,悶曝(即曝氣而不進污水)數十小時後,即可開始進水。引進水量由小到大逐漸調節,連續運行數天即可見活性污泥出現,並逐漸增多。為加快培養進程,在培菌初期投加一些濃質糞便水或米泔水等,以提高營養物濃度。特別注意,培菌時期(尤其初期)由於污泥尚未大量形成,污泥濃度低,故應控制曝氣量,應大大低於正常期曝氣量。
(2)干泥接種培菌法:最好取水質相同已正常運行的污水系統脫水後的干污泥作菌種源進行接種培養。一般按曝氣池總溶積1%的干泥量,加適量水搗碎,然後再加適量工業廢水和濃糞便水。按上述的方法培菌,污泥即可很快形成並增加至所需濃度
(3)數級擴大培菌法:根據微生物生長繁殖快的特點,仿照發酵工業中菌種→種子罐→發酵罐數級擴大培菌工藝,分級擴大培菌。如某工程設計為三級曝氣池,此時可先在一個池中培菌,在少量接種條件下,在一個曝氣池內培菌,成功後直接擴大至二三級。
(4)工業廢水直接培菌法:某些工業廢水,如罐頭食品、豆製品、肉類加工廢水,可直接培菌;另一類工業廢水,營養成分尚全,但濃度不夠,需補充營養物,以加快培養進程。所加營養物品常有:澱粉漿料、食堂米泔水、面湯水(碳源);或尿素、硫氨、氨水(氮源)等,具體情況應按不同水質而定。
(5)有毒或難降解工業廢水培菌:有毒或難降解工業廢水,只能先以生活污水培菌,然後再將工業廢水逐步引入,逐步馴化的方式進行。
(6)直接引進種菌種培菌:有些特殊水質菌種難於培養,還可利用當地科研力量,利用專業的工業微生物研究所培養菌種後再接種培養,如PVA(聚乙烯醇)好氧消化即有專門好氧菌。此法,投資大,周期長,只有特殊情況才用。
3、馴化:在培菌階段後期,將生活污水和外加營養物量,逐漸減少,工業廢水比例逐漸增加,最後全部轉為受納工業廢水,這個過程稱為馴化。理論上講,細菌對有機物分解必須有酶參與,而且每種酶都要有足夠數量。馴化時,每變化一次配比時,需要保持數天,待運行穩定後(指污泥濃度未減少,處理效果正常),才可再次變動配比,直至馴化結束。
⑧ 為什麼細菌只在有水條件下繁殖有水條件具體指什麼
細菌生長繁殖的條件
1.充足的營養:必須有充足的營養物質才能為細菌的新陳代謝及生長繁殖提供必需的原料和足夠的能量。
2.適宜的溫度:細胞生長的溫度極限為-7℃~90℃。各類細菌對溫度的要求不同,可分為嗜冷菌(psychrophiles),最適生長溫度為(10℃~20℃);嗜溫菌(mesophiles),20℃~40℃;嗜熱菌(thermophiles),在高至56℃~60℃生長最好。病原菌均為嗜溫菌,最適溫度為人體的體溫,即37℃,故實驗室一般採用37℃培養細菌。
有些嗜溫菌低溫下也可生長繁殖,如5℃冰箱內,金黃色葡萄球菌緩慢生長釋放毒素,故食用過夜冰箱冷存食物,可致食物中毒。
3.合適的酸鹼度:在細菌的新陳代謝過程中,酶的活性在一定的ph范圍才能發揮。多數病原菌最適ph為中性或弱鹼性(ph7.2~7.6)。人類血液、組織液ph為7.4,細菌極易生存。胃液偏酸,絕大從數細菌可被殺死。個別細菌在鹼性條件下生長良好,如霍亂孤菌在ph8.4~9.2時生長最好;也有的細菌最適ph偏酸,如結核桿菌(ph6.5~6.8)、乳本鄉桿菌(ph5.5)。細菌代謝過程中分解糖產酸,ph下降,影響細菌生長,所以培養基中應加入緩沖劑,保持ph穩定。
4.必要的氣體環境:氧的存大與否和生長有關,有些細菌僅能在有氧條件下生長;有的只能在無氧環境下生長;而大多數病原菌在有氧及無氧的條件下均能生存。一般細菌代謝中都需co2,但大多數細菌自身代謝所產生的co2即可滿足需要。有些細菌,如腦膜炎雙球菌在初次分離時需要較高濃度的co2(5~10%),否則生長很差甚至不能生長。
(詳見http://www.foodmate.net/lesson/30/3-2.php)
⑨ 細菌在多少度的水裡繁殖的快
27度左右不同細菌不一樣
⑩ 污水池中的細菌進入人的傷口會在身體裡面繁殖嗎
應該是會的,我之前就遇到過,先是傷口感染,沒注意後期就病發了!一定要趕緊處理傷口,否則你就受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