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污水源熱泵不用污水余熱什麼效果
污水源抄熱泵的主要襲工作原理是藉助污水源熱泵壓縮機系統,消耗少量電能,在冬季把存於水中的低位熱能「提取」出來,為用戶供熱,夏季則把室內的熱量「提取」出來,釋放到水中,從而降低室溫,達到製冷的效果。其能量流動是利用熱泵機組所消耗能量(電能)吸取的全部熱能(即電能+吸收的熱能)一起排輸至高溫熱源,而起所消耗能量作用的是使介質壓縮至高溫高壓狀態,從而達到吸收低溫熱源中熱能的作用。
污水源熱泵系統由通過水源水管路和冷熱水管路的水源系統、熱泵系統、末端系統等部分相連接組成。根據原生污水是否直接進熱泵機組蒸發器或者冷凝器可以將該系統分為直接利用和間接利用兩種方式。直接利用方式是指將污水中的熱量通過熱泵回收後輸送到採暖空調建築物;間接利用方式是指污水先通過熱交換器進行熱交換後,再把污水中的熱量通過熱泵進行回收輸送到採暖空調建築物。
『貳』 余熱發電污水環保建議
利用生產過程中多餘的熱能轉換為電能的技術。余熱發電不僅節能,還有利於環境保護。余熱發電的重要設備是余熱鍋爐。它利用廢氣、 廢液等工質中的熱或可燃質作熱源,生產蒸汽用於發電。由於工質溫度不高,故鍋爐體積大,耗用金屬多。用於發電的余熱主要有:高溫煙氣余熱,化學反應余熱,廢氣、廢液余熱,低溫余熱(低於200℃)等。此外,還有用多餘壓差發電的;例如,高爐煤氣在爐頂壓力較高,可先經膨脹汽輪發電機繼發電後再送煤氣用戶使用。
余熱的回收利用途徑很多。一般說來,綜合利用余熱最好;其次是直接利用;第三是間接利用(產生蒸汽用來發電)。如鋼鐵工業:鋼鐵廠中的焦爐。目前我國大中型鋼鐵企業具有各種不同規格的大小焦爐50多座,除了上海寶鋼的工業化水平達到了國際水平,其餘廠家能耗水平都很高,大有潛力可挖。煉鋼廠中的轉爐煙氣發電,發電系統,可配置發電量為3000Kw的電站80座。煉鋼廠中的電熔爐,現如今全國有20多座,其中65噸級可發電量在5000Kw/座以上。
伴隨著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節能減排以及低碳經濟等一個個觀念的提出,我國的余熱發電行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
據國家統計局2011統計公報顯示,2011年我國全年能源消費總量34.8億噸標准煤,萬元國內生產總值(GDP)能耗下降2.01%,未達到2011年單位GDP能耗較上年下降3.5%的目標。
盡管大多數專家預測,「十二五」期間我國經濟增速較「十一五」時期將有所放緩,但每年8%以上的增速,仍意味著降低單位GDP能耗存在巨大壓力。
緊隨其後,工信部對外公布了《工業節能「十二五」規劃》。《規劃》提出,到2015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21%左右,實現節能量6.7億噸標准煤。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在保持工業年均增速8%的基礎上,支撐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21%的指標難度不小,這意味著「十二五」期間要實現6.7億噸標准煤的節能量,較「十一五」的6.3億噸還多出0.4億噸。現如今,我國傳統產業的工藝技術裝備水平已經大幅提升,要實現這一目標只能從現有的裝備節能中尋求突破。[1]
根據《2013-2017年 中國余熱發電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分析,隨著國家節能減排力度不斷加碼,余熱發電項目的魅力日益顯著。預計,到2015年,我國余熱余壓發電要實現新增裝機2000萬千瓦。按照每千瓦造價5000元計算,「十二五」期間余熱余壓發電將形成1000億元投資規模。
低溫余熱發電技術
有機工質循環發電系統
有機工質循環發電系統是區別於傳統的以水(蒸汽)為循環工質的發電系統,採用有機工質(如R123、R245fa、R152a、氯乙烷、丙烷、正丁烷、異丁烷等 )作為循環工質的發電系統,由於有機工質在較低的溫度下就能氣化產生較高的壓力,推動渦輪機(透平機)做功,故有機工質循環發電系統可以在煙氣溫度200℃左右,水溫在80℃左右實現有利用價值的發電。這項技術在發達國家就是比較先進的應用技術,近年來我國有的企業通過引進吸收,也掌握了這項技術,也有較優秀的產品在國內外應用。有機工質循環發電系統的效率高,構成簡單,沒有除氧、除鹽、排污及疏放水設施。凝結器里一般處於略高於環境大氣壓力的正壓,不需設置真空維持系統。透平進排氣壓力高,所需通流面積較小,透平尺寸小,易於小型化設計製造,管理維護費用低等優點。
外燃機熱氣機循環發電系統
外燃機是早在1861年由英國人羅伯特·斯特林發明,和蒸汽機的歷史差不多,它的特點首先是燃燒連續的,由於工質不參與燃燒,因此沒有內燃機的爆震現象,噪音低;其次可以使用任何燃料,其燃燒室在外,燃燒的過程與工質無關,適用於各種熱源,對燃燒方式無特殊要求,體積小、重量輕、壽命長、維護方便、燃燒效率高。外燃機循環發電系統是利用低溫余熱發電的廢熱回收裝置,可回收100℃至300℃的廢熱,能達到20%的發電效率。從數據來看,其發電效率優於目前市場的低溫蒸汽循環發電系統和有機工質發電系統的發電效率,該裝置在100℃的廢熱條件下發電效率達7.3%,150℃的條件下發電效率達13.7%,200℃的條件下發電效率達18.4%,250℃的條件下發電效率達22.1%,300℃的條件下發電效率達25.0%。在這樣的廢熱溫度條件下能達到這樣的發電效率是目前可以看到很好的水平,達到了從低溫熱能轉化為電能的技術水平。
超臨界二氧化碳循環發電系統
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系統是超臨界二氧化碳液體為郎肯循環系統的工質,以二氧化碳透平專用渦輪機為核心技術的最新余熱發電技術。此發電系統在余熱發電方面有較寬泛的應用優勢,各項技術指標都優於在用的水蒸汽郎肯循環系統和有機郎肯循環系統,特別是在發電效率和設備體積方面有著明顯的優勢。超臨界二氧化碳熱機是一種平台技術,目前可提供的功率范圍為250kWe至50Mwe的設計,效率可達30%。應用范圍包括燃氣輪機、固定式動力發電機組、工業廢熱回收、太陽能熱量、地熱、混合內燃機等的循環熱能。超臨界二氧化碳循環發電系統是基於超臨界二氧化碳渦輪機為核心技術,以超臨界二氧化碳為工作介質的余熱發電循環系統,是具有突破性的熱機技術。
『叄』 余熱發電熱力系統有哪些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