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土方開挖和回填可以一起做技術交底嗎,或者有必要分開來做
土方開挖和回填應該一起做技術交底,如同腳手架搭、拆方案,模板支架搭、拆方案一樣,才算是完整的。
❷ 土方回填步驟
填築方法
1、區土方填築:該部分土填築面比較窄且深,呈倒三角斷面,回填土料不能用推土機直接推土到位,採用在二級平台設挖掘機將土料倒到位,然後人工鋪平,蛙夯夯實。
2、區土方回填:當1區回填作業面寬度超過5m時進入3區回填,右側土料直接由大型推土機推土到位,小型推土機平鋪碾壓;左側土料由自由卸汽車繞運到位,小型推土機進行鋪攤和碾壓,此時右側設4台D60大型推土機推土,2台74KW推土機鋪土和碾壓,左側設5輛自卸汽車運土,1台D60推土機散土,2台74KW推土機鋪土及碾壓。建築物兩側0.5m范圍內,採用人工鋪土,蛙夯夯實。
3、區土方回填:該區域土方回填採用推土機推土及自卸汽車運土到建築物邊界時由挖掘機倒土到箱涵頂部,然後人工鋪攤,人工夯實。當箱涵頂部土回填超過1m後,進入3區土方回填,此時,3區土回填均採用6台D60大型推土機推土到位,5台74KW推土機鋪土碾壓。
4、區土方回填:表層0.3~0.5m厚種植土用自卸汽車運到位後,採用推土機攤鋪,在地表層土回填後,按照工程師的指示和施工圖紙的要求對地表設施恢復。
(2)污水管道土方回填技術交底擴展閱讀:
一、注意回填土料應保證填方的強度和穩定性。一般不能選用淤泥和淤泥質土、膨脹土、有機物含量大於8%的土、含水溶性硫酸鹽大於5%的土及含水量不符合壓實要求的粘性土。
二、基底處理。
1、土方填築前應先清除基底上垃圾雜物,並應將基底充分夯實和碾壓密實。
2、應採取措施防止地表水流入填方區。
三、土方填築
1、應從最低處開始,由下向上整個寬度分層鋪填碾壓或夯實。
2、填方應分層進行並盡量採用同類土填築。
3、填方的邊坡坡度應根據填方高度、土的種類和其重要性等確定。
4、應在相對兩側或四周同時進行回填與夯實。
四、填土的壓實
1、壓實方法一般有:碾壓法、夯實法和振動壓實法以及利用運土工具壓實法等。
2、當天填土,應在當天壓實。
3、填土壓實質量應符合設計和規范規定的要求。
❸ 土方回填施工要求
施工要求:
1、工藝流程:
基坑(槽)底地坪上清理 → 檢驗土質 → 分層鋪土、耙平 → 夯打密實 → 檢驗密實度 → 修整找平驗收
2、填土前應將基坑(槽)底或地坪上的垃圾等雜物清理干凈;肥槽回填前,必須清理到基礎底面標高,將回落的鬆散垃圾、砂漿、石子等雜物清除干凈。
3、檢驗回填土的質量有無雜物,粒徑是否符合規定,以及回填土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圍內;如含水量偏高,可採用翻鬆、晾曬或均勻摻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回填上的含水量偏低,可採用預先灑水潤濕等措施。
4、回填土應分層鋪攤。每層鋪土厚度應根據土質、密實度要求和機具性能確定。一般蛙式打夯機每層鋪土厚度為200~250mrn;人工打夯不大於200mm。每層鋪攤後,隨之耙平。
5、回填上每層至少夯打三遍。打夯應一夯壓半夯,窮夯相接,行行相連,縱橫交叉。並且嚴禁採用水澆使土下沉的所謂「水夯」法。
6、深淺兩基坑(槽)相連時,應先填夯深基礎;填至淺基坑相同的標高時,再與淺基礎一起填夯。如必須分段填夯時,交接處應填成階梯形,梯形的高寬比一般為1∶2。上下層錯縫距離不小於1.0m。
7、基坑(槽)回填應在相對兩側或四周同時進行。基礎牆兩側標高不可相差太多,以免把牆擠歪;較長的管溝牆,應採用內部加支撐的措施,然後再在外側回填土方。
8、回填房心及管溝時,為防止管道中心線位移或損壞管道,應用人工先在管子兩側填土夯實;並應由管道兩側同時進行,直至管項0.5m以上時,在不損壞管道的情況下,方可採用蛙式打夯機夯實。在抹帶介面處,防腐絕緣層或電纜周圍,應回填細粒料。
9、回填土每層填土夯實後,應按規范規定進行環刀取樣,測出干土的質量密度;達到要求後,再進行上一層的鋪土。
10、修整找平:填土全部完成後,應進行表面拉線找平,凡超過標准高程的地方,及時依線鏟平;凡低於標准高程的地方,應補土夯實。
(3)污水管道土方回填技術交底擴展閱讀:
1、施工方法:
(1)毛石混凝土的厚度不宜小於400毫米。澆築時,應先鋪一層8~15厘米厚混凝土打底,再鋪上毛石,毛石插入混凝土約一半後,再灌混凝土,填滿所有空隙,再逐層鋪砌毛石和澆築混凝土,直至基礎頂面,保持毛石頂部有不少於10厘米厚的混凝土覆蓋層。所摻加毛石數量應控制不超過基礎體積的25%。如果是在鋼筋混凝土基礎內放置毛石,可以先用綁絲將毛石吊在鋼筋上再澆灌混凝土。
(2)毛石鋪放應均勻排列,使大面向下,小面向上,毛石間距一般不小於10厘米,離開模板或槽壁距離不小於15厘米。
(3)對於階梯形基礎,每一階高內應整分澆築層,並有二排毛石,每階表面要基本抹平;對於錐形基礎,應注意保持斜面坡度的正確與平整,毛石不露於混凝土表面。
2、基礎工程施工
(1)磚基礎施工
磚基礎砌築前,應先檢查墊層施工是否符合質量要求,然後清掃墊層表面,將浮土及垃圾清除干凈。砌基礎時可依皮數桿先砌幾皮轉角及交接處部分的磚,然後在其間拉准線砌中間部分。若磚基礎不在同一深度,則應先由底往上砌築。在磚基礎高低台階接頭處,下檯面台階要砌一定長度(一般不小於500mm)實砌體,砌到上面後和上面的磚一起退台。
(2)毛石基礎施工
毛石混凝土毛石混凝土一般用在基礎工程的多。如毛石混凝土帶形基礎、毛石混凝土墊層等。也有用在大體積混凝土澆築,為了減少水泥用量減少發熱量對結構產生的病害,在澆築混凝土時加入一定量毛石。澆築混凝土牆體較厚時,也參入一定量的毛石,如毛石混凝土擋土牆等。
毛石混凝土施工中,參入的毛石一般為體積的 25%左右,毛石的粒徑控制在200以下;具體操作先放漿再放入毛石、保證漿體充分包裹住,毛石在結構體空間中應保證其布置均勻。
(3)毛石混凝土施工
施工准備。毛石應選用堅實、未風化、無裂縫、潔凈的石料,強度等級不低於MU20;毛石尺寸不應大於所澆部位最小寬度的1/3,且不得大於30厘米;表面如有污泥、水銹,應用水沖洗干凈。
參考資料:網路-土方回填
❹ 市政污水管網的技術交底要怎麼做
按設計要求進行技術交底,把最容易出問題的地方提請施工人員注意。
❺ 土方回填安全技術交底
土方工程安全技術交底
一、進入施工現場必須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和安全生產紀律,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
二、土方工程開挖前編制開挖方案,並按認可後的方案進行開挖。
三、挖土中發現管道、電纜及其他埋設物應及時報告,不得擅自處理。
四、挖土時要注意土壁的穩定性,發現有裂縫及傾、塌可能時,人員要立即離開並及時處理。
五、人工挖土時應由上至下,逐層挖掘,前後操作人員間距不應小於2~3m,堆土要在1m以外,且高度不
得超過1.5m,嚴禁攀岩或在孤石下挖土,夜間應有充足的照明。
六、在基坑或深井下作業時,必須戴安全帽,嚴防上面土塊及其他物體下落砸傷頭部,遇有地下水滲出時,
應把水引到集水井加以排除。
七、每日或雨後必須檢查土壁及支撐穩定情況,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繼續工作,並且不得將土和其他物件
堆在支撐上,不得在支撐下行走或站立。
八、在水下作業,必須嚴格檢查電器的接地或接零和漏電保護開關,電纜應完好,並穿戴防護用品。
九、機械挖土,啟動前應檢查離合器、鋼絲繩等,經空車試運轉正常後再開始作業。
十、機械操作中進鏟不應過深,提升不應過猛。
十一、機械不得在輸電線路下工作,在輸電線路一側工作,不論在任何情況下,機械的任何部位與架空輸
電線路的最近距離應符合安全規程要求。
十二、機械應停在堅實的地基上,如基礎過差,應採取走道板等加固措施,不得將挖土機履帶平行與挖空
的基坑邊2m內停、駛。運土汽車不宜靠近基坑平行行駛,防止塌方翻車。
十三、電纜兩側1m范圍內應採用人工挖掘。
十四、配合拉鏟的清坡、清底工人,不準在機械回轉半徑下工作。
十五、向汽車上卸土應在車子停穩後進行,禁止鏟斗從汽車駕駛室上越過。
十六、基坑四周必須設置1.2m高護欄,要設置一定數量臨時上下施工樓梯。
十七、場內道路應及時整修,確保車輛安全暢通,各種車輛應有專人負責指揮引導。
十八、車輛進出門口的人行道下,如有地下管線(道)必須鋪設厚鋼板或澆搗混凝土加固。
十九、在開挖基坑時,必須設有確實可行的排水措施,以免基坑積水,影響基坑土壤結構。
二十、基坑開挖前,必須摸清基坑下的管線排列和地質開采資料,以利考慮開挖過程中的意外應急措施(流
砂等特殊情況)。
二十一、清坡清底人員必須根據設計標高做好清底,不得超挖。如果超挖,不得將鬆土回填,以免影響基礎質量。
二十二、開挖出的土方,要嚴格按照組織設計堆放,不得堆於基坑側,以免地面堆載超荷引起土體位
移、板樁位移或支撐破壞。
二十三、挖土機械不得在施工中碰撞支撐,以免引起支撐破壞或拉損。
二十四、開挖土方必須有挖土令。
❻ 管溝開挖回填技術交底
築龍網的本人沒有,根據做過的工程給您提供一下思路吧。
1、放線、抄平,檢查井定位等不用多講了吧;
2、提前摸清所要施工管線地下有無諸如既有線纜、管道等,如有,應與有關方面協商配合,確定處理辦法,避免開槽時將其破壞;
3、摸清施工時地下水位,根據管溝挖深確定是否需要降、排水,如需排水提前做好物資器材准備,安排好排水溝和集水井開挖工作;
4、檢查井和管道基礎要按設計要求施工,保證基底材料密實度;
5、檢查井等井底標高和管底標高,尤其是排水井井底流槽和進、出口方向標高一定要准確;
6、管道安裝時一定要保證槽底排水,不得帶水施工,尤其是塑料管材,防止飄管影響管道標高和位置;
7、管溝開挖時應注意槽口邊不得堆土,以免溜槽並應考慮下管時槽口有足夠工作面,土質差時要考慮放坡或進行有效支護;
8、管道分段施工,安裝後經檢查標高無誤、閉水試驗合格後,應馬上組織還槽,並在還槽後方可撤除排水設備,以防飄管,還槽後進入下一施工段;
9、管道兩側及上部30~50cm內土方應由人工還填,夯實應考慮人工或小型夯機, 避免擾動破壞已安裝管道,但應保證設計要求回填土密實度。
以上所提建議,難免遺漏或有謬誤,不知是否合適,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