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實驗室廢棄物都有哪些廢棄物的種類及種類
實驗室廢棄物可分為:一般廢棄物、固體廢棄物、疑似固體廢物等類型。
其中,列內入《國家容危險廢物名錄》的廢物分為兩類,一類直接在名錄裡面,不需要做鑒別;另一類是需要按照企業實際情況,依據相關標准撰寫危廢鑒別方案,並對危險廢物產生特性與危險廢物的物理、化學和污染特性進行研究,開展危險廢物特性及鑒別技術。
Ⅱ 毒性氣體泄露安全管理規定
第一條應用可燃氣體和有毒氣體檢測報警器(以下簡稱報警器)監視生產現場可燃氣體和有毒氣體泄漏和積聚狀況,是預防爆炸和中毒事故的重要手段,為了加強對報警器的管理工作,特製定本規定。
第二條 報警器的安裝率、使用率、完好率應達到100%。
第三條 選擇報警器應滿足以下條件:
1.功能、結構、性能和質量符合國家法定要求;
2.取得國家法定計量單位頒發的計量器具生產許可證;
3.取得國家指定的防爆檢驗部門發放的防爆合格證,並達到安裝現場所要求的防爆等級;
4.技術先進,質量穩定,反應靈敏,便於維修,保證備品備件的供應;
5.受其它氣體的干擾小,受溫度、濕度影響小;
6.符合國家或行業標准規范要求。
首先是可燃氣體檢測報警儀的安裝法律依據:
1)GBJ16-87《建築設計防火規范》(2001年修訂版)第10.3.2條:散發可燃氣體、可燃蒸氣的甲類廠房和場所,應設置可燃氣體濃度檢漏報警裝置。
2)GB50160-92《石油化工企業設計防火規范》(99年修訂版)第4.6.11條:在使用或產生甲類氣體或甲、乙A類液體的裝置內宜按區域控制和重點控制相結合的原則,設置可燃氣體報警器探頭。
3)GB50160-92《石油化工企業設計防火規范》(99年修訂版)第5.1.4條:在可能泄漏甲類氣體和液體的場所內,應設可燃氣體報警儀。
除這些法律法規規定外,另外一個就是依據安全驗收評價導則《安全驗收評價導則》(安監管技裝字[2003]79號)第6.1.4 易燃易爆場所評價
1)爆炸危險區域劃分符合性檢查;
2)可燃氣體泄漏檢測報警儀的布防安裝檢查;
3)防爆電氣設備安裝認可;
4)消防檢查(主要檢查是否取得消防安全認可);
5)評價結果。中的可燃氣體泄漏檢測報警儀的布防安裝檢查中提到必須安裝氣檢儀
Ⅲ 評價水質的指標有哪些
一般地水質評價指標如下:
(1)pH值
在水中pH值的允許范圍一般在6.5~8.5之間。就天然水域而言,其pH值的變化范圍是比較小的。一般認為魚能正常生存的酸鹼度就是pH值的允許范圍。當降雨時,鮭魚在pH為5.5的條件下,就全部死亡。顯然,pH值為5.5時就不是允許范圍了。
(2)濁度和透明度
所謂濁度,就是用來表示水質混濁程度的單位。當1L水中含有1mg直徑為62~74μm的白陶土時,被稱為濁度1度(1°)。使用濁度計的方法通常是把水的吸光度與標准液的吸光度進行比較測定。所謂透明度,在日本是用5號活字印刷成文字,置於被測液的底部,然後通過液層垂直看底部的文字,以剛剛能辨認出文字的水層高度的厘米數來表示。進行了廢水濁度和透明度的測定,水的污濁程度就基本上知道了。
(3)懸浮物(SS)
多數廢水含有不溶解性的懸浮物。所謂懸浮物,也有人稱之為「浮游物」。當溶液混濁時,除含有懸浮物外,也含有微量的溶解物。不過這二者是難以截然分開的。
(4)溶解氧(DO)
當廢水中含有還原性有機物質時,這些還原性物質就和水中的溶解氧起反應,往往引起水中溶解氧不足。所以,當水中有機物多時,溶解氧就少。因此,測定水中的溶解氧就能知道水的污染程度。但是作為河流水質自動監測的方法,則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並付諸於實踐。系表示污染物質數量的個指標,它是水中的有機物被好氣性微生物分解時所需氧的數量,而氧的量與有機物的量是有一定比例關系的。
(5)化學需氧量(COD)(Chemical-Oxygen-Demand)
COD是表示水中的有機物被氧化分解時,所消耗氧化劑KMnO4(CODMn)或K2Cr2O7(CODcr)氧化有機污染物時所需的氧的當量,這個氧的當量與有機物的量是有一定比例關系的。在我國一般多採用CODMn評價地面水環境和自來水質評價。
(6)生物化學需氧量(BOD)(Biochemical-Oxygen-Demand)
BOD表示水中的有機物在好氧條件下,經微生物分解時,所需的氧的當量,然而,COD及BOD兩個指標,都不能完全反映水中有機物的含量,只有相當於有機物氧化率的60%~70%,況且COD及BOD在不同的條件下所測結果又不一致,但目前這兩種指標仍被採用,在時間上BOD的測定在20℃條件需要5天(BOD5)而COD測定只需2小時就可以了。現在對於BOD、COD的測定又被所謂的TOC、TOD測定器所代替,近來已作為公認的方法普遍採用。
TOC、TOD僅用幾分鍾的時間就可測定出來,而巳還能連續測定。TOC(Total Or-ganic Carbon)為有機碳總量。在測定水中的碳化物時,以鈷(Co)作觸媒,在950℃的條件下燃燒。燃燒時產生的CO2,用非分散型紅外線氣體分析儀測定。其間把無機的碳酸鹽在150℃的低溫條件下燃燒,測出其CO2的數量。從總碳中減去此CO2量後,就為有機碳的測定值。
也可用總需氧量TOD(Total Oxygen Demand)表示,即以白金為觸媒,在900℃的條件下燃燒。此時產生的總氧量,因為包括了一部分亞硝酸氧化時所用去的氧,所得結果不夠准確。
用TOC、TOD法所測定的理論值准確度高,是目前對水質各指標測定中不可缺少的方法。
BOD、COD、TOC、TOD測定值的比較如圖6-14所示。從圖里可以看到BOD、COD的理論值是相當低的,僅為60%~70%。而TOC、TOD的理論值卻能達到90%。ThOC表示理論TOC。
(7)依賴生物指標的方法
僅僅採用如前所述的BOD、COD這兩個指標作為表示水中含有機物的量是不夠的。例如在兩種水內,如果A的BOD高,而B是COD高,在此種情況下比較哪一個已經污染?哪一個沒有污染?是難以分清的。可是,如果知道了棲住在那裡的生物種類,就可判定水質污染的程度了。
日本津田松苗氏搜集整理的多腐性水域特徵的具體內容如表6-5所示。該表把水質分為強腐水性、α-中腐水性、β-中腐水性和貧腐水性四種。按水質污染、惡化程度的順序,以等級表示。
貧腐性的清潔水,在昔日到處都是。而遺憾的是現在不多了。那時從山谷中流出的水,既清潔又潔凈,不加任何處理也是很可口的飲用水。在這種水中,既沒有鯉魚也沒有鯽魚,連細菌和植物性生物也很少。至於原生動物,則更為稀少。
與此相反,在第一污染區——強腐水性水域,不僅BOD多,而且底層的污泥是黑色;不單是細菌的數量多,而且嫌氣性的生物也多;一切腐敗性的毒物,特別是硫化氫(H2S)和氨(NH3)之類的物質全有。在這種環境中,只有抵抗力很強的生物方能適應。在該水域打撈的魚,對人們來說已經成為無用之物了。
Ⅳ 屠宰1000隻羊,200頭牛,500頭豬一天的污水量能有多少
你的水量估計:(1000*50+200*500+500*200)/1000*6.5=1625噸
每小時也就幾十噸,使用以下工藝就可以達標排放了。
粗格柵+弧形格柵+斜網+混凝氣浮+水解酸化+好氧生物處理」
排放標准見下表(執行哪級標准下面鏈接有詳細的說明,再不明白下來再交流):
懸浮物 生化需氧量(BOD5) 化學需氧量(CODCr) 動植物油 氨氮 pH值 大腸菌群數 個/L 排水量
m3/t(活屠重)
m3/t(原料肉) 工藝參考指標
一級 二級 三級 一級 二級 三級 一級 二級 三級 一級 二級 三級 一級 二級 三級 一級 二級 三級 一級 二級 三級 一級 二級 三級 油脂回收率% 血液回收率% 腸胃內容物回收率% 毛羽回收率% 廢水回收率%
畜類屠宰加工 排放濃度mg/L 60 120 400 30 60 300 80 120 500 15 20 60 15 25 — 6.0~8.5 5000 10000 — 6.5 >75 >80 >60 >90 >15
排放總量kg/t(活屠重) 0.4 0.8 2.6 0.2 0.4 2.0 0.5 0.8 3.3 0.1 0.13 0.4 0.1 0.16 —
肉製品加工 排放濃度mg/L 60 100 350 25 50 300 80 120 500 15 20 60 15 20 — 6.0~8.5 5000 10000 — 5.8 >75 — — — >15
排放總量kg/t(原料肉) 0.35 0.6 2.0 0.15 0.3 1.7 0.45 0.7 2.9 0.09 0.12 0.35 0.09 0.12 —
禽類屠宰加工 排放濃度mg/L 60 100 300 25 40 250 70 100 500 15 20 50 15 20 — 6.0~8.5 5000 10000 — 18.0 >75 >80 >50 >90 >15
排放總量kg/t(活屠重) 1.1 1.8 5.4 0.45 0.72 4.5 1.20 1.8 9.0 0.27 0.36 0.9 0.27 0.36 —
Ⅳ 國家對葯品經營企業實行怎樣的管理內容
與其他行業不同,醫葯行業是關繫到國人身體健康、生命安全的特殊行業,其生產、流通等環節,均受到國家相關管理部門的嚴格管制。醫葯行業涵蓋了原料葯、化學制劑葯、生物制葯、中葯、醫葯器械等子行業,各子行業除受共同的政策法規制約外,還受到各子行業政策法規制約。
(1)葯品生產經營許可證制度
根據《葯品管理法》,開辦葯品生產企業,須經企業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並發給《葯品生產許可證》,憑《葯品生產許可證》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注冊。無《葯品生產許可證》的,不得生產葯品。
根據《葯品管理法》,開辦葯品批發企業,須經企業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並發給《葯品經營許可證》;開辦葯品零售企業,須經企業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並發給《葯品經營許可證》,憑《葯品經營許可證》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注冊。無《葯品經營許可證》的,不得經營葯品。
(2)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制度和葯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GSP)制度
葯品生產企業必須按照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制定的《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組織生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按照規定對葯品生產企業是否符合《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的要求進行認證;對認證合格的,發給認證證書。
葯品經營企業必須按照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制定的《葯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從事經營活動。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按照規定對葯品生產企業是否符合《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的要求進行認證;對認證合格的,發給認證證書。
(3)葯品注冊制度
根據新的《葯品注冊管理辦法》,葯品只有經過注冊後才能生產和銷售。葯品注冊申請包括新葯申請、仿製葯申請、進口葯品申請及其補充申請和再注冊申請五種。生產新葯或者已有國家標準的葯品,須經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並發給葯品批准文號。葯品生產企業在取得葯品批准文號後,方可生產該葯品。
新的《葯品注冊管理辦法》大大提高了新葯注冊審批的科學性和透明度,明確規定「改變劑型、給葯途徑和增加新適應症都不再批准為新葯」,並明確了創新葯擁有快速申請與審批的權利,新葯的含金量將得到大幅提高。
(4)國家葯品標准制度
國家葯品標準是指國家為保證葯品質量所制定的質量指標、檢驗方法以及生產工藝等技術要求,包括SFDA 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葯品注冊標准和其他葯品標准。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組織葯典委員會,負責國家葯品標準的制定和修訂。
(5)葯品定價制度
列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葯品目錄的葯品以及國家基本醫療保險葯品目錄以外的具有壟斷性生產、經營的葯品,實行政府定價或政府指導價;其他葯品,實行市場調節價。葯品的生產企業、經營企業和醫療機構必須執行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不得以任何形式擅自提高價格。
(6)處方葯和非處方葯分類管理制度
我國實行處方葯和非處方葯分類管理制度。通過加強對處方葯和非處方葯的監督管理,規范葯品生產、經營行為,引導公眾科學合理用葯,減少葯物濫用和葯品不良反應的發生、保護公眾用葯安全。
(7)中葯保護制度
中葯行業是我國傳統優勢產業,是我國未來葯品生產領域的重要發展方向。國家積極支持民族中葯行業的發展,在制定了一系列促進醫葯行業健康發展的相關政策的基礎上,還頒布實行了《中葯品種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條例》以推動我國中葯研製和生產的不斷健康發展。
(8)生物製品批簽發制度
根據《生物製品批簽發管理辦法》,生物製品批簽發是指國家對疫苗類製品、血液製品、用於血源篩查的體外生物診斷試劑以及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規定的其他生物製品,每批製品出廠上市或者進口時進行強制性檢驗、審核的制度。檢驗不合格或者審核不被批准者,不得上市或者進口。
(9)血液製品管理制度
血液製品業務須遵守《血液製品管理條例》、《單采血漿站質量管理規范》、《單采血漿站基本標准》和《采供血機構設置規劃指導原則》等相關法規。
(10)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管理制度
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業務須遵守《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管理條例》、《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經營管理辦法(試行)》等相關法規。
(11)醫療器械管理制度
我國對醫療器械的生產採取生產許可證與產品注冊制度。我國頒布的有關醫療器械行業的主要法律、法規有《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276號)、《醫療器械生產監督管理辦法》(國家葯監局令第12 號)、《醫療器械注冊管理辦法》(國家葯監局令第16 號)等。此外,醫療器械類產品進入國際市場時,要適用進口國相關醫療器械管理的法律法規,還需要通過相關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機構的認證,如ISO:13485 認證、美國FDA 注冊、歐盟CE 認證和日本SG 認證等。
(12)制葯業環保標准日趨嚴格
2008 年8月1日,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制定的《制葯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下稱「《標准》」)開始正式實施。
《標准》要求制葯企業將污水處理到一定水平才能排向自然水體和污水處理廠,這迫使制葯企業購置污水處理設備,並建設沉澱池、曝氣池等相關工程,與此同時,還要加大對生產全過程的污染源頭削減控制的重視,因此,制葯企業將為此花費很大一筆資金作為前期設施投入。另外,《標准》中規定現有企業自2010年7月1日起執行新建企業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也就是說隨著環保治理的推進,後期實現污染物達標要求的成本要遠遠高於前期實現污染物達標的成本,這意味著制葯企業後期新增排污處理費用將直線上升。因此,《標准》的實施對制葯企業而言是要付出高昂的成本支出的,而今後制葯企業的污染治理成本將會逐步成為產品成本競爭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Ⅵ 消毒管理辦法醫療器械消毒達到何種要求
第四條
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建立消毒管理組織,制定消毒管理制度,執行國家有關規范、標准和規定,定期開展消毒與滅菌效果檢測工作。
第五條
醫療衛生機構工作人員應當接受消毒技術培訓、掌握消毒知識,並按規定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
第六條
醫療衛生機構使用的進入人體組織或無菌器官的醫療用品必須達到滅菌要求。各種注射、穿刺、采血器具應當一人一用一滅菌。凡接觸皮膚、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須達到消毒要求。
醫療衛生機構使用的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用後應當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
第七條
醫療衛生機構購進消毒產品必須建立並執行進貨檢查驗收制度。
第八條
醫療衛生機構的環境、物品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范、標准和規定。排放廢棄的污水、污物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運送傳染病病人及其污染物品的車輛、工具必須隨時進行消毒處理。
第九條
醫療衛生機構發生感染性疾病暴發、流行時,應當及時報告當地衛生行政部門,並採取有效消毒措施。
第十條
加工、出售、運輸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或者來自疫區可能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皮毛,應當進行消毒處理。
第十一條
托幼機構應當健全和執行消毒管理制度,對室內空氣、餐(飲)具、毛巾、玩具和其他幼兒活動的場所及接觸的物品定期進行消毒。
第十二條
出租衣物及洗滌衣物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對相關物品及場所進行消毒。
第十三條
從事致病微生物實驗的單位應當執行有關的管理制度、操作規程,對實驗的器材、污染物品等按規定進行消毒,防止實驗室感染和致病微生物的擴散。
第十四條
殯儀館、火葬場內與遺體接觸的物品及運送遺體的車輛應當及時消毒。
第十五條
招用流動人員200人以上的用工單位,應當對流動人員集中生活起居的場所及使用的物品定期進行消毒。
第十六條
疫源地的消毒應當執行國家有關規范、標准和規定。
第十七條
公共場所、食品、生活飲用水、血液製品的消毒管理,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
Ⅶ 哪些行業污水會產生重金屬污染
鉛污染
是可在人體和動物組織中積蓄的有毒金屬。主要來源於各種油漆、塗料、蓄電池、冶煉、五金、機械、電鍍、化妝品、染發劑、釉彩碗碟、餐具、燃煤、膨化食品、自來水管等。它是通過皮膚、消化道呼吸道進入體內與多種器官親和,主要毒性效應是貧血症、神經機能失調和腎損傷,易受害的人群有兒童、老人、免疫低下人群。鉛對水生生物的安全濃度為0.16mg/L,用含鉛0.1~4.4mg/L的水灌溉水稻和小麥時,作物中鉛含量明顯增加
鎘污染
不是人體的必要元素。鎘的毒性很大,可在人體內積蓄,主要積蓄在腎臟,引起泌尿系統的功能變化;鎘主要來源有電鍍、采礦、冶煉、燃料、電池和化學工業等排放的廢水;廢舊電池中鎘含量較高、也存在於水果和蔬菜中,尤其是蘑菇,在奶製品和穀物中也有少量存在,鎘能夠取代骨中鈣,使骨骼嚴重軟化,骨頭寸斷,會引起胃臟功能失調,干擾人體和生物體內鋅的酶系統,導致高血壓症上升。易受害的人群是礦業工作者、免疫力低下人群。水中含鎘0.1mg/L時,可輕度抑制地面水的自凈作用,鎘對白鰱魚的安全濃度為0.014mg/L,用含鎘0.04Mg/L的水進行灌溉時,土壤和稻米受到明顯污染,農灌水中含鎘0.007mg/L時,即可造成污染。
汞污染
汞及其化合物屬於劇毒物質,可在人體內蓄積。主要來源於儀表廠、食鹽電解、貴金屬冶煉、化妝品、照明用燈、齒科材料、燃煤、水生生物等。血液中的金屬汞進入腦組織後,逐漸在腦組織中積累,達到一定的量時就會對腦組織造成損害,另外一部分汞離子轉移到腎臟。進入水體的無機汞離子可轉變為毒性更大的有機汞,由食物鏈進入人體,引起全身中毒作用;易受害的人群有女性,尤其是准媽媽、嗜好海鮮人士;天然水中含汞極少,一般不超過0.1μg/L。
砷污染
是人體的非必需元素,元素砷的毒性極低,而砷的化合物均有劇毒,三價砷化合物比其它砷化合物毒性更強。砷通過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膚接觸進入人體,如攝入量超過排泄量,砷就會在人體的肝、腎、肺、子宮、胎盤、骨骼、肌肉等部位蓄積,與細胞中的酶系統結合,使酶的生物作用受到抑制失去活性,特別是在毛發、指甲中蓄積,從而引起慢性砷中毒,潛伏期可達幾年甚至幾十年,慢性中毒有消化系統症狀、神經系統症狀和皮膚病變等。砷還有致癌作用,能引起皮膚癌,在一般情況下,土壤、水、空氣、植物和人體都含有微量的砷,對人體不會構成危害。主要來源於采礦、冶金、化化學制葯、玻璃工業中的脫色劑、各種殺蟲劑、殺鼠劑、砷酸鹽葯物、化肥、硬質合金、皮革、農葯等;危害的人群有農民、家庭主婦、特殊職業工人群體。地面水中含砷量因水源和地理條件不同而有很大差異,淡水為0.2~230μm/L,平均為0.5μm/L,海水為3.7μm/L。
鉻污染
主要來源於劣質化妝品原料、皮革制劑、金屬部件鍍鉻部分,工業顏料以及鞣革、橡膠和陶瓷原料等;如誤食飲用,可致腹部不適及腹瀉等中毒症狀,引起過敏性皮炎或濕疹,呼吸進入,對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蝕作用,引起咽炎、支氣管炎等。水污染嚴重地區居民,經常接觸或過量攝入者,易得鼻炎、結核病、腹瀉、支氣管炎、皮炎等。
Ⅷ 生物製品法律法規
生物製品管理規定
《新的預防用生物製品臨床試驗審批申辦須知》和《新的預防用生物製品或已有國家標準的預防用生物製品生產審批申辦須知》
《葯品安全法》等等
詳細的你可以登錄當地衛生部門、葯監局咨詢。
Ⅸ 成人血鉛檢測標准
成人血鉛檢測標准
0---100
毒性
急性毒性:LD5070mg/kg(大鼠經靜脈)
亞急性毒性:10μg/m3,大鼠接觸30至40天,紅細胞膽色素原合酶(ALAD)活性減少80%~90%,血鉛濃度高達150~200 μg/100ml。出現明顯中毒症狀。10μg/m3,大鼠吸入3至12個月後,從肺部洗脫下來的巨噬細胞減少了60%,多種中毒症狀。0.01mg/m3,人職業接觸,泌尿系統炎症,血壓變化,死亡,婦女胎兒死亡。
慢性毒性:長期接觸鉛及其化合物會導致心悸,易激動,血象紅細胞增多。鉛侵犯神經系統後,出現失眠、多夢、記憶減退、疲乏,進而發展為狂躁、失明、神志模糊、昏迷,最後因腦血管缺氧而死亡。血鉛水平往往要高於2.16微摩爾/升時,才會出現臨床症狀,因此許多兒童體內血鉛水平雖然偏高,但卻沒有特別的不適,輕度智力或行為上的改變也難以被家長或醫生發現。這也是為什麼兒童鉛中毒在國外被稱為「隱匿殺手」的原因。
致癌:鉛的無機化合物的動物試驗表明可能引發癌症。另據文獻記載,鉛是一種慢性和積累性毒物,不同的個體敏感性很不相同,對人來說鉛是一種潛在性泌尿系統致癌物質。
致畸:沒有足夠的動物試驗能夠提供證據表明鉛及其化合物有致畸作用。
致突變:用含 1%的醋酸鉛飼料喂小鼠,白細胞培養的染色體裂隙-斷裂型畸變的數目增加,這些改變涉及單個染色體,表明DNA復制受到損傷。
代謝和降解:環境中的無機鉛及其化合物十分穩定,不易代謝和降解。鉛對人體的毒害是積累性的,人體吸入的鉛25%沉積在肺里,部分通過水的溶解作用進入血液。若一個人持續接觸的空氣中含鉛1μg/m3,則人體血液中的鉛的含量水平為1~2μg/100ml血。從食物和飲料中攝入的鉛大約有10%被吸收。若每天從食物中攝入10μg鉛,則血中含 鉛量為6~18μg/100ml血,這些鉛的化合物小部分可以通過消化系統排出,其中主要通過尿(約76%)和腸道(約16%),其餘通過不大為人們所知道的各種途徑,如通過出汗、脫皮和脫毛發以代謝的最終產物排出體外。
殘留與蓄積:鉛是一種積累性毒物,人類通過食物鏈攝取鉛,也能從被污染的空氣中攝取鉛,美國人肺中的含鉛量比非洲,近東和遠東地區都高,這是由於美國大氣中鉛污染比這些地區嚴重造成的。從人體解剖的結果證明,侵入人體的鉛70%~90%最後以磷酸鉛(PbHPO4)形式沉積並附著在骨骼組織上,現代美國人骨骼中的含鉛量和古代人相比高100倍。這一部分鉛的含量終生逐漸增加,而蓄積在人體軟組織,包括血液中的鉛達到一定程度(人的成年初期)後,然後幾乎不再變化,多餘部分會自行排出體外(如上所述),表現出明顯的周轉率。魚類對鉛有很強的富集作用。
遷移和轉化:據加拿大渥太華國立研究理事會1978年對鉛在全世界環境中遷移研究報導,全世界海水中鉛的濃度均值為0.03μg/L,淡水0.5μg/L。全世界鄉村大氣中鉛含量均值0.1μg/m3,城市大氣中鉛的濃度范圍1~10μg/m3。世界土壤和岩石中鉛的本底值平均為13mg/kg。鉛在世界土壤的環境轉歸情況是:每年從空氣到土壤15萬噸,從空氣轉移到海洋25萬噸,從土壤到海洋41.6萬噸。每年從海水轉移到底泥為40~60萬噸。由於水體、土壤、空氣中的鉛被生物吸收而向生物體轉移,造成全世界各種植物性食物中含鉛量均值范圍為0.1~1mg/kg(乾重),食物製品中的鉛含量均值為2.5mg/kg,魚體含鉛均值范圍0.2~0.6mg/kg,部分沿海受污染地區甲殼動物和軟體動物體內含鉛量甚至高達3000mg/kg以上。
鉛的工業污染來自礦山開采、冶煉、橡膠生產、染料、印刷、陶瓷、鉛玻璃、焊錫、電纜及鉛管等生產廢水和廢棄物。另外,汽車排氣中的四乙基鉛是劇毒物質。水體受鉛污染時(Pb0.3~0.5mg/L),明顯抑制水的自凈作用,2~4mg/L時,水即呈渾濁狀。
危險特性
粉體在受熱、遇明火或接觸氧化劑時會引起燃燒爆炸。
燃燒(分解)產物
氧化鉛
現場應急監測方法
四羧醌試紙比色法《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測定方法》,杭士平主編
速測儀法;分光光度法;陽極溶出伏安法《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與處理處置技術》萬本太主編
實驗室監測方法
監測方法 來源 類別
原子吸收法 GB7475-87 水質
mcso-四(對磺基苯)卟啉光度法 WS/T126-1999 作業場所空氣
氫化物發生-原子吸收法 WS/T127-1999 作業場所空氣
原子吸收法 GB/T15555.2-95 固體廢物浸出液
石墨爐原子吸收法 GB/T17141-1997 土壤
火焰原子吸收法 GB/T17140-1997 土壤
火焰原子吸收法 GB/T15264-94 空氣質量
原子吸收法 CJ/T101-99 城市生活垃圾
原子吸收法 《固體廢棄物試驗分析評價手冊》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等譯 固體廢棄物
環境標准
中國(TJ36-79) 車間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 0.03mg/m3 [鉛煙];0.05mg/m3 [鉛塵]
中國(TJ36-79) 居住區大氣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允許濃度 0.0007mg/m3(日均值)
中國(GB3092-1996) 環境空氣質量標准 季平均:1.50ug/m3
年平均:1.00ug/m3
中國(GB16297-1996) 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准(鉛及其化合物) ①最高允許排放濃度(mg/m3):
0.90(表1);0.70(表2)
②最高允許排放速率(kg/h):
二級0.005~0.39;三級0.007~0.60(表1)
二級0.004~0.33;三級0.006~0.51(表2)
③無組織排放監控濃度限值:
0.0060mg/m3(表2);0.0075mg/m3(表1)
中國(GB5749-85) 生活飲用水水質標准 0.05mg/L
中國(GHZB1-1999)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mg/L) Ⅰ類 0.01;Ⅱ類0.05 ;Ⅲ類0.05;Ⅳ類0.05;Ⅴ類 0.1
中國(GB/T14848-93) 地下水質量標准 (mg/L) Ⅰ類0.005;Ⅱ類0.01;Ⅲ類0.05;Ⅳ類 0.1;Ⅴ類>0.1
中國(GB3097-1997) 海水水質標准(mg/L) Ⅰ類0.001;Ⅱ類0.005 ;Ⅲ類0.010;Ⅳ類0.050
中國(GB5048-92) 農田灌溉水質標准 0.1mg/L(水作、旱作、蔬菜)
中國(GB11607-89) 漁業水質標准 0.05mg/L
中國(GB8978-1996) 污水綜合排放標准 1.0mg/L
中國(GB15618-1995) 土壤環境質量標准(mg/kg) 一級35;二級250~350;三級500
中國(GB5058.3-2007) 固體廢棄物浸出毒性鑒別標准值 5mg/L
中國(GWKB3-2000) 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准 焚燒爐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1.6mg/m3(測定均值)
中國(GB8172-87) 城鎮垃圾農用控制標准 100mg/kg
[編輯本段]應急處理處置方法及防護
泄漏應急處理
切斷火源。戴好防毒面具,穿好一般消防防護服。用潔凈的鏟子收集於乾燥凈潔有蓋的容器中,用水泥、瀝青或適當的熱塑性材料固化處理再廢棄。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無害處理後廢棄。
①對於泄漏的PbCl4和Pb(ClO4)2,應戴好防毒面具等全部防護用品。用干砂土混合,分小批倒至大量水中,經稀釋的污水放入廢水系統。
②對於泄漏的PbO、四甲(乙)基鉛和Pb3O4,應戴好防毒面具等全部防護用品。用干砂土混合後倒至空曠地掩埋;污染地面用肥皂或洗滌劑刷洗,經稀釋的污水放入廢水系統。
③對於泄漏的PbF2,應戴好防毒面具等全部防護用品。在泄漏物上撒上純鹼;被污染的地面用水沖洗,經稀釋的污水放入廢水系統。
④對於泄漏的Pb(BrO3)2、PbO2和Pb(NO3)2,應戴好防毒面具等全部防護用品。被污染的要面用水沖洗,經稀釋的污水放入廢水系統。
⑤對於泄漏的烷基鉛,用不燃性分散劑製成乳液刷洗。如無分散劑可用砂土吸收,倒至空曠地方掩埋;被污染的地面用肥皂或洗滌劑刷洗,經稀釋的污水放入廢水系統。
處理方法:當水體受到污染時,可採用中和法處理,即投加石灰乳調節pH到7.5,使鉛以氫氧化鉛形式沉澱而從水中轉入污泥中。用機械攪拌可加速澄清,凈化效果為80%~96%,處理後的水鉛濃度為0.37~0.40mg/L。而污泥再做進一步的無害化處理。對於受鉛污染的土壤,可加石灰、磷肥等改良劑,降低土壤中鉛的活性,減少作物對鉛的吸收。
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防護:作業工人應該佩戴防塵口罩。
眼睛防護:必要時可採用安全面罩。
防護服:穿工作服。
手防護:必要時戴防護手套。
其它: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後,淋浴更衣。實行就業前和定期的體檢。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及流動清水徹底沖洗。
眼睛接觸:立即翻開上下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呼吸困難時給輸氧。呼吸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給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滅火方法
乾粉、砂土。
鉛的葯理作用
鉛在治療上很少應用,但在工業上用途很廣,慢性鉛中毒系重要職業病之一。鉛的吸收甚緩,主要經消化道及呼吸道吸收。吸收後絕大部分沉積於骨中。沉積骨中的鉛鹽並不危害身體,中毒的深淺主要決定於血液及組織中的含鉛量,血中鉛含量如超過0.O5-0.1mg%,即產生中毒症狀。鈣與鉛的代謝有平行關系,凡能影響體內鈣代謝的因素也能影響鉛的代謝。鉛主要由腸與腎排泄,腸排泄量一般較腎多。尿中鉛量超過0.05-0.08mg/l時,應考慮有鉛中毒可能。慢性中毒症狀極為多樣化,特徵也多,主要有:腸胃道的紊亂如食慾不振、便秘(有時為腹瀉)、由於小腸痙攣而發生鉛絞痛,齒齦及頰粘膜上由於硫化鉛的沉著而形成的灰藍色鉛線等。神經系統受侵犯而發生頭痛、頭暈、疲乏、煩躁易怒、失眠,晚期可發展為鉛腦病,引起幻覺、譫妄、驚厥等;外周可發生多發性神經炎,出現鉛毒性癱瘓。中毒早期,血液中出現大量含嗜鹼性物質的幼稚紅細胞,如點彩紅細胞、網織紅細胞、多染色紅細胞等,一般認為這是骨髓中血細胞生長障礙的表現,晚期可抑制骨髓及破壞紅細胞而產生貧血。治療的特效葯為螯合劑依地酸鈣鈉,或青黴胺。二巰基丙醇療效常不可靠。
中葯化學成分
主要為金屬鉛,優良品中鉛可達99%;因礦石的質量、冶煉與精製方法之不同,常夾少量銀、金、錫、銻、鐵等其他金屬。在大氣中,因與氧氣、水氣、二氧化碳接觸,鉛表面常生成氧化鉛、鹼式碳酸鉛等的薄層而失去金屬光澤。
Ⅹ 臭氧的做用
臭氧層的作用對地球上的生命是至關重要的,這些作用又是不互相關連的,還有些作用對人類是不利的。
1.吸收紫外-B帶紫外光
2.臭氧層引起逆溫現象
3.臭氧是溫室氣體
4.光化學煙霧形成的臭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