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近兩年的重大水污染事件有哪些比較緊迫,希望得到網友的回答
從2012年到2014年的,希望能幫到你!
2012年
廣西龍江河鎘污染事件
2012年1月15日,因廣西金河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河池市金城江區鴻泉立德粉材料廠違法排放工業污水,廣西龍江河突發嚴重鎘污染,水中的鎘含量約20噸,污染團順江而下,污染河段長達約三百公里,並於1月26日進入下游的柳州,引發舉國關注的「柳州保衛戰」。這起污染事件對龍江河沿岸眾多漁民和柳州三百多萬市民的生活造成嚴重影響。截至2月2日,龍江河宜州拉浪至三岔段共有133萬尾魚苗、4萬公斤成魚死亡,而柳州市則一度出現市民搶購礦泉水情況。事發後,肇事企業的10名責任人因涉嫌污染環境罪被逮捕。
江蘇鎮江水污染事件
2012年2月3日中午開始,江蘇鎮江市自來水出現異味,鎮江自來水公司最初的解釋是「加大了自來水中氯氣的投放量」,但其後兩天,鎮江發生了搶購飲用水風波。2月7日,鎮江市政府承認:水源水受到苯酚污染是造成異味的主要原因。相關部門調查發現,曾停靠鎮江的韓國籍「格洛里亞」號貨輪有排放污染源的重大嫌疑。3月,鎮江市自來水公司正式向法院起訴該貨輪。
2013年
山西苯胺泄漏事故的排污渠匯入濁漳河
2012年12月31日,位於山西長治潞城市境內的潞安天脊煤化工廠發生苯胺泄漏入河事件。長治市通報稱,泄漏在山西境內輻射流域約80公里,波及約2萬人。民眾質疑為何事發5天才通報事故。山西潞安天脊「12·31」事故應急指揮部召開媒體通氣會,宣布對事故中的4名直接責任人撤職處理。天脊方元公司總經理陳建溫、安全生產副總經理任勇傑、儲運車間主任程新生、副主任宋濤被撤職。
山西河流污染,排污渠彌漫刺鼻氣味
2013年01月07,在潞城市與平順縣交界的黃牛蹄鄉辛安村,苯胺泄漏事故的排污渠在此匯入濁漳河。昨天傍晚,在發生泄漏事故的排污渠內,經過大量石灰粉掩埋後,渠道內污水結冰形成白色冰塊,局部地段仍能隱約看到殘留的鐵銹紅色污染物。在排污渠所在的河道內,當地政府組織人員修建了幾道焦炭壩攔截污染物,並在壩基上豎起「嚴禁人畜飲用河內廢水」字樣的警示牌。在排污渠和濁漳河的交匯處,數十隻裝滿活性炭的麻袋密密麻麻地擁擠在渠道內,以期減少對下游用水的影響。盡管距事故發生已有7天時間,但記者走近排污渠時,現場仍彌漫刺鼻氣味。
湖北宜昌河流污染
2013年02月16日,湖北宜昌市點軍區橋邊鎮太平村、石堰村、偏岩村等村莊,居民將各種垃圾傾倒在河流岸邊或者溪溝里,造成水污染,令人觸目驚心。盡管如此,當地部分居民仍在河水中浣衣。夏季洪水時,這些垃圾將被沖洗進入長江。
台州:河流氨氮已經嚴重超標
2013年04月28日,溫嶺石橋頭鎮車路橫河本來清澈見底,是當地人的游泳池,現場卻成了「黑龍」江,現在這條河的污染問題,得到了當地環保部門的關注。
漢中市2噸柴油流入玉帶河
2013年05月02日,一輛由銀川開往四川的罐車在108國道寧強縣境內發生側翻,約有2噸柴油流入玉帶河,泄漏點距離縣城約6公里,距離漢江50公里左右,泄漏點下游3公里處有一口縣城集中式飲用水井。事發後已通知自來水公司停止從水井取水,也已告知沿途居民禁止取用河水。
湖南省部分河流污染物超標
湖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16日發布的3月份全省環境質量月報顯示,湘江、沅水均有部分干、支流斷面水體污染物超標。根據監測,湘江支流蒸水和漣水各1個斷面超標,瀏陽河2個斷面超標,其中蒸水入湘江口斷面主要污染物為氨氮、石油類和化學需氧量,漣水西陽渡口主要污染物為氨氮,瀏陽河黑石渡斷面主要污染物為總磷、化學需氧量和氨氮,三角洲斷面主要污染物為總磷和氨氮。另外,沅水流域劣Ⅴ類水質比例達到4.0%。其中幹流托口斷面主要污染物為總磷;支流酉水清水江的石花村斷面污染物超標,主要污染物為氨氮。
貴陽境內多條河流污染嚴重危及貴陽母親河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貴陽境內多條河流污染嚴重,河流兩岸沿線生活垃圾、工業污染隨處可見,已危及貴陽母親河「南明河」水質。有關人士指出:如果支流污染不整治,南明河依然是年年治理、年年污染。在三聯路橋頭,記者遠遠便聞到河水中散發出陣陣臭味。站在橋頭俯視,龍華河水呈黑綠色,上面漂浮著各種生活垃圾。河灘上雜草叢生,白色的泡沫、塑料袋等垃圾隨處可見。
2014年
江蘇靖江水污染事件
2014年5月9日上午,江蘇省靖江市因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異常停止供水,全市近70萬人的生產、生活因此受影響,並引發了搶水潮。事件發生後,當地政府因及時應對:第一時間啟用備用水源,5月11日上午恢復正常供水。據介紹,已經基本可以認定造成靖江水污染的原因是犯罪式排放、傾倒危廢行為。案件已移交警方調查。
漢江武漢段水質氨氮超標
2014年4月23日20時43分,武漢市政府應急辦在其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漢江武漢段水質氨氮超標,造成武漢白鶴嘴水廠和余氏墩水廠停產。截至發稿時,官方消息稱,武漢白鶴嘴水廠、東西湖區余氏墩水廠及曾受影響一度關停的漢陽區國棉水廠均恢復了正常供水。
對於造成水質超標污染的原因,武漢市政府應急辦發布的長微博表示:「市環保部門正對漢江自來水污染情況進行分析研判。」記者調查發現,在應對此次城市供水危機過程中,官方曾兩度關停東西湖區余氏墩水廠,卻沒有對採取措施的詳細原因作出明確說明,引發了受影響居民的用水恐慌。
蘭州市自來水苯超標事件
4月11日,蘭州市突發自來水苯超標事件,政府通報未來24小時居民不宜飲用自來水。經調查,系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蘭州石化分公司一條管道發生原油泄漏、污染了供水企業的自流溝所致。經過有關部門緊急採取措施,受到污染的蘭州市西固、安寧兩個區的自來水苯含量已於12日中午大幅下降。14日,蘭州已逐漸解除應急措施,全市自來水恢復正常供水。
② 水污染新聞
水污染的防治: 廣義的水污染防治法是指國家為防治水環境的污染而制定的各項法律法規及有關法律規范的總稱。狹義的水污染防治法指國家為防止陸地水(不包括海洋)污染而制定的法律法規及有關法律規范的總稱。水污染防治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英國1876年制定了《河流污染防治法》,日本1896年制定了《河川法》等。20世紀50年代以後,許多國家都加強了水污染防治方面的立法,制定了較完備的水污染防治法,如日本的《水質污染防治法》、美國的《水凈化法》等等。我國在50年代開始注意水污染的防治,如1959年制定了《生活飲用水衛生規程》。70年代後進一步加強了水污染防治立法,《關於保護和改善環境的若干規定(試行草案)》、《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等法律法規都對保護水環境作了規定。1984年5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此後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和地方政權又制定了《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以及一系列水質標准、水污染排放標准和地方性水污染防治法規,使我國的水污染法初步形成了體系。水污染防治法通過建立有效的監督管理制度、加強對各類污染物排放的控制等措施,實現保護地表水和地下水免受污染的目的。
22日是第13屆「世界水日」、第18屆「中國水周」。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路明在此間表示,2005年1月份監測顯示,長江、黃河、淮河等七大江河水系劣Ⅴ類水質佔28.4%。水污染已出現由支流向主幹延伸、由城市向農村蔓延、由地表水向地下水滲透、由陸地向海域發展的趨勢。 按照地表水國家標准,水質分五類,類別越高,水質越差。而劣V類水的污染程度已超過V類。2005年1月對七大水系的175條河流、345個斷面的監測顯示:Ⅰ~Ⅲ類水質佔46.7%,其中Ⅰ類佔9.0%,Ⅱ類佔17.7%,Ⅲ類佔20.0%;Ⅳ~Ⅴ類水質佔24.9%,其中Ⅳ類佔16.2%,Ⅴ類佔8.7%;劣Ⅴ類水質佔28.4%。七大水系主要污染指標是高錳酸鹽指數、氨氮和石油類。按污染程度由輕到重的次序是:珠江、長江、松花江、淮河、黃河、遼河和海河。 路明介紹說,同期對全國52個主要湖泊評價顯示,5個受到污染,26個受到嚴重污染。75%的湖泊不同程度的富營養化,滇池、巢湖、太湖最為嚴重。滇池五類水質佔69%,劣Ⅴ類水質佔31%。不少湖泊出現藻類爆發。 統計顯示,2003年我國全國廢污水排放總量680億噸(2/3為工業廢水 ,1/3為生活污水),比1980年增加2倍。約有1/3的工業廢水和2/3的生活污水未經處理排入水中。農田大量使用化肥、農葯,也加劇了水環境的污染。 「我國的飲用水安全正面臨嚴重威脅,危及飲水安全的基本因素是水污染問題。」路明強調,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已出現了因水體污染而導致的水質型缺水。全國25%的地下水體遭到污染,35%的地下水水源不合格,平原區約有54%的地下水不符合生活用水水質標准。(姚潤豐) 環保總局:五大措施力保水環境安全 水資源短缺和水污染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副局長潘岳21日在此間說,水危機將始終是國家安全的心腹之患,要從根本上解決水環境安全問題,必須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建立水資源節約型、環境保護型的國民經濟體系。 潘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目前造成全國水污染十分嚴峻形勢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由於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沒有根本轉變,污染物排放量大,大大超過水環境容量。二是生態用水缺乏。目前,黃河、海河、淮河水資源開發利用率都超過50%,其中海河更是高達95%,超過國際公認的40%的合理限度,嚴重擠占生態用水。三是水污染防治立法不夠健全,處罰力度小,執法不夠有力,幹部群眾的環保意識和守法意識不高。 「某地區50%的飲用水取自長江,從11個飲用水源中測出468種污染物,其中有機毒物210種,甚至檢出致畸、致癌、致突變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飲用受到污染的水已造成腫瘤、癌症等疾病發生率的增加。」潘岳說,治污當需「猛葯」,國家將從五個方面加強水環境保護、保障水安全。 優先保護飲用水源地水質。以劃定城市和農村生活飲用水水源地為重點,組織制定全國城市和農村水源地保護規劃,特別是要加快廣大農村集中式水源地的劃定工作,防治鄉鎮企業和農業面源污染水源地。在水源地保護區內嚴格限制各項開發活動。一級保護區內,應禁止一切排污行為和對水源地有影響的旅遊和水產養殖等活動。 提高水污染防治水平,推進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實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依法實行排污許可,嚴肅查處超標和超總量排污等違法行為。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嚴格維護和努力改善農村飲用水源的水質。加快修訂《水污染防治法》,從根本上解決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執法成本高的問題。 實行生態系統管理,重振生命之河。水壩建設直接關系水環境安全,流域開發規劃和水壩建設都要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分析利弊得失,對嚴重影響水環境安全的項目堅決不準上。經過環評可以建設的,也要嚴格按照環評要求,實施環保措施。 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堅決懲處各類違法排污行為。繼續開展清理整頓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行動。集中力量查處小造紙、小釀造、小化工、小印染、規模化畜禽養殖廠和城鎮污水處理廠等排污單位的違法排污行為,重點解決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老大難問題。 做好水環境質量信息的公開工作,落實人民群眾的環境知情權。對重大流域開發規劃和重大涉水項目,要舉行聽證,廣泛徵求人民群眾的意見,落實群眾環境監督權,堅決維護群眾的環境權益。(姚潤豐) 中國高度關切3億農民飲水安全 3月22日是第十三屆「世界水日」和第十八屆「中國水周」開始的第一天。水利部部長汪恕誠21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強調,目前中國農村有3億多人飲水不安全,必須加強對城鄉污染源的監控,把保障飲水安全、維護民眾的生命健康作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務。 中國2000年啟動農村飲水解困項目以來,國債資金及地方政府配套資金和群眾自籌共投入180多億元,使5700多萬農村人口告別了飲水難。 「飲水困難解決之後,農民群眾迫切要求的更高層次的飲水安全問題又擺在我們面前,」汪恕誠說。他指出,要清醒地認識到目前中國的飲水安全形勢十分嚴峻,據調查,中國一些地區飲水存在水質嚴重不達標、供水保證率低、水質性地方病等問題,農村有3億多人飲水不安全,相當一部分城市水源污染嚴重,威脅到人的生命健康。 現階段,中國每年因飲水水質問題造成的對人生命的危害,實際上要高於洪水造成的傷亡。汪恕誠說,飲水不安全導致了近年來比較嚴重的水性地方病發病率明顯提高,目前華北、西北、東北和黃淮海平原地區的6300多萬人飲用水含氟量超過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造成駝背病、骨質疏鬆、骨變形,甚至癱瘓,喪失勞動能力。 汪恕誠強調,今年「中國水周」宣傳活動的主題是「保障飲水安全,維護生命健康」。必須把這個主題作為今後一個時期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務,不僅要讓農民喝上水,還要讓他們喝上安全水和優質水。 他說,在「十一五」期間,中國將重點解決高氟水、高砷水、苦鹹水、污染水等飲用水水質不達標以及局部地區飲用水供應嚴重不足問題,到2010年,使無法得到或負擔不起安全飲用水的人口比例降低三分之一。到2020年,使城鄉居民飲水達到安全或基本安全。2005年,水利部將組織制定《全國城鄉飲水安全建設規劃》,開展飲水安全問題普查,制定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的重點和實施方案。(姚潤豐) 專家點評:保證飲水安全是我國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務 水是生命之源,今年3月22日第13個世界水日的主題為「生命之水」。據中國水利部的專家介紹,為了保護好我們這個人口大國的飲用水水源,中國水利部正在採取一系列措施,以保證讓群眾喝上放心水。 聯合國的調查表明,全世界每年排放的污水達4000多億噸,造成5萬多億噸水體被污染,致使數百萬人死於飲水不潔所引起的疾病。中國水利部提供的資料顯示,我國有3億多人飲水不安全,水性地方病、飲用水水源污染、血吸蟲、局部地區季節性缺水等問題在一些地區依然存在。 水利部的專家對新華社記者說,為把保證飲水安全、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作為我國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務來落實,近5年來,國家共安排國債資金98億元,加上各級地方政府的配套資金和群眾自籌,總共投入約180億元,共建成各類農村飲水工程80多萬處,使5700多萬農村人口告別了飲水難。 與此同時,為了進一步解決與飲水安全有關的問題,水利部正在重點做好4項工作。首先是進一步摸清飲水安全現狀,搞好飲水安全建設規劃。為此,水利部正在組織編制《全國城鄉飲水安全建設規劃》,在全國水資源調查評價成果的基礎上,深入開展飲水安全問題普查。其次是加大對飲水安全工程的投入力度。水利部專家指出,對貧困地區的飲水工程建設,應以政府補助為主,群眾自籌為輔;對經濟發達地區的飲水工程建設,所需資金由政府、受益群眾、市場等多種途徑籌集;對飲水工程建設和運行中的用地、用電、稅費等應實行優惠政策。 第三是統籌兼顧,抓好飲水安全建設工作。為此,有關部門要依法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和供水工程管護范圍,制定有關辦法,防止水源受到污染和人為破壞;根據各地自然、經濟條件和社會發展狀況,合理選擇飲水工程的類型、規模及標准;加強水質檢驗和監測,完善飲水安全監測體系。第四,深化改革,不斷完善飲水工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以保障飲水安全為目標,以提供優質供水服務為宗旨,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有利於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有利於工程可持續利用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③ 中國近幾年的重大水污染事件有哪些
2012年廣西龍江河鎘污染事件
2013年江蘇鎮江水污染事件
2014年山西苯胺泄漏事故的排污渠匯入濁漳河內容
2014年山西河流污染,排污渠彌漫刺鼻氣味
2015年湖北宜昌河流污染
2015年台州:河流氨氮已經嚴重超標
2016年漢中市2噸柴油流入玉帶河
2016年湖南省部分河流污染物超標
2017年江蘇靖江水污染事件
2017年漢江武漢段水質氨氮超標
④ 中國近幾年的重大水污染事件有哪些作業!!!
污染事故一 :山西長治苯胺泄露污染河流 2012年12月31日7時40分,位於長治市潞城市境內的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生一起因輸送軟管破裂導致的苯胺泄漏事故,泄漏苯胺隨河水流出省外,致漳河流域水源被污染。事故造成山西沿途80公里河道停止人畜飲用自然水,河北邯鄲因上游來水被污染,致使大面積停水。經全力應急處置,截止到2013年1月6日邯鄲市主城區85%以上居民已恢復正常供水。受此事件的影響,紅旗渠等部分水體有苯胺、揮發酚等因子檢出和超標,安陽市住建等部門採取了切斷水源,暫停沿途人畜飲水等措施加以應對。
污染事故二: 昆明東川小江變「牛奶河」事件 2013年4月1日消息,雲南省昆明市東川區驚現「牛奶河」 ,當地工礦業排放的尾礦水,直接注入這條河流中,污染已經持續了很多年,造成周邊群眾灌溉用水安全引發各方關注。村民稱直接用河水澆灌會導致西瓜減產,嚴重污染周邊的農田。據了解,違法企業向小江排放的最主要污染物是黃原酸鹽,直接排放或流失造成了水體和土壤污染,危害水生物,淤塞河流、湖泊。目前,檢察機關以涉嫌污染環境罪已批准逮捕昆明東川「牛奶河」事件8名責任人。
污染事故三: 北京密雲水庫上游存在垃圾填埋坑 威脅水源水質 2013年2月24日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在北京密雲水庫上游牤牛河的老河床上,一個佔地3000多平米的巨型垃圾填埋坑已經存在了三年。據當地村民反映,從2009年開始,密雲縣不老屯鎮10個多村的垃圾都運到此處。垃圾坑填滿了沒分類的垃圾,到處可見動物的屍體、葯瓶等生活垃圾,附近臭氣沖天,嚴重威脅了密雲水庫水質。事件報道後,北京市環保局、密雲縣政府等部門迅速介入,對牤牛河河道邊和庫區內的垃圾坑實施清理,確保水庫水質安全.
污染事故四: 貴陽境內多條河流污染嚴重 危及貴陽母親河 2013年4月27日,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貴陽境內多條河流污染嚴重,河流兩岸沿線生活垃圾、工業污染隨處可見,已危及貴陽母親河「南明河」水質。有村民反映,附近的玻璃廠、水泥廠經常把機油直接排進河裡,河水受到嚴重污染,嚴重影響莊稼收成和村民飲水安全。有關人士指出:如果支流污染不整治,南明河依然是年年治理、年年污染.
污染事故五: 華北平原局部地區地下水污染嚴重 2013年5月2日消息, 初步調查表明,華北平原淺層地下水綜合質量整體較差,幾乎已無Ⅰ類地下水;可以直接飲用的Ⅰ-Ⅲ類地下水僅佔22.2%;需經專門處理後才可利用的Ⅴ類地下水則佔56.55%以上。因地下水污染嚴重,天津翟莊子村村民三年來只能喝每壺0.5元的專供水,村裡的井水只用來刷鍋洗衣服.
污染事故六: 廣西賀江水污染事件 2013年7月1日至5日,賀江賀街至合面獅水域陸續出現死魚現象。經廣西環保廳檢測,在賀州市與廣東省交界斷面扶隆監測點水質鎘超標1.9倍,鉈超標2.14倍。導致西江水質受到威脅,下游賀州市信都鎮、廣東肇慶等地存在飲用水安全隱患。此次賀江被污染河段約110公里,從上游的賀江馬尾河段到與封開縣交界處,不同斷面污染物濃度超標從1倍到5.6倍不等。事故發生後,廣東肇慶市與廣西賀州市官方共商治理賀江水污染對策,確保賀江下游以及西江沿線飲用水安全。
污染事故七:蘭州水污染 ,即 4·10蘭州自來水苯超標事件 。
2014年4月10日蘭州發生自來水苯含量超標事件。蘭州市威立雅水務集團公司檢測顯示,4月10日17時出廠水苯含量、10日22時自流溝苯含量、11日2時自流溝苯含量均遠超出國家限值的10微克/升。2014年4月12日13:13原因已經查明:蘭州自來水苯超標系蘭州石化管道泄漏所致。2014年4月15日,蘭州主城區的城關、七里河、安寧、西固四區已經全部解除了應急措施,全市自來水恢復正常供水
希望能夠幫助到您
⑤ 關於環境污染的新聞、資料
環境污染及其後果
如前所講,環境污染是指由於對生態系統有害的物質進入環境後對生態系統造成的干擾和損害的現象,簡稱污染。具體來說就是,有害物質或有害
因子進入環境並在環境中發生擴散、遷移、轉化,並跟生態體統的諸要素發生作用,使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發生變化,對人類以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和
發展產生不利影響。例如,因化石燃料的燃燒,使大氣中的顆粒物和SO2濃度的增高,危及人和其他生物的身體健康,同時還會腐蝕材料,給人類社
會造成損失;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使水體質量惡化,危及水生生物的生存,使水體失去原有的生態功能和使用價值。環境污染除了給生態系統造成直接的破壞和影響外,污染物的積累和遷移轉化還會引起多種衍生的環境效應,給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造成間接的危害,有時這種間接的環境效應的危害比當時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難消除。例如,溫室效應、酸雨、和臭氧層破壞就是由大氣污染衍生出的環境效應。這種由環境污染衍生的環境效應具有滯後性,往往在污染發生的當時不易被察覺或預料到,然而一旦發生就表示環境污染已經發展到相當嚴重的地步。當然,環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後果是使人類環境的質量下降,影響人類的生活質量、身體健康和生產活動。例如城市的空氣污染造成空氣污濁,人們的發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環境質量惡化,飲用水源的質量普遍下降,威脅人的身體健康,引起胎兒早產或畸形等等。嚴重的污染事件不僅帶來健康問題,也造成社會問題。隨著污染的加劇和人們環境意識的提高,由於污染引起的人群糾紛和沖突逐年增加。目前在全球范圍內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環境污染問題,具有全球影響的方面有大氣環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環境問題等。隨著經濟和貿易的全球化,環境污染也日益呈現國際化趨勢,近年來出現的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問題就是這方面的突出表現。
② 環境污染的原因總的來說,環境污染可以是人類活動的結果,也可以是自然活動的結果,或是這兩類活動共同作用的結果。如火山噴發,往大氣中排放大量的粉塵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同樣也造成大氣環境的污染。但通常情況下,環境污染更多地是由人類活動,特別是社會經濟活動引起的。我們平常所指的就是這類源於人類活動的環境污染。人類活動之所以會造成環境污染,是因為人類跟其他生物有一個根本差別:人類除了進行自身的生產外,還進行更大規模的物質生產,而後者是其他所有生物都沒有的。由於這一點,人類活動的強度遠遠大於其他生物。例如,對生態系統中水的利用,其他生物僅取用滿足其生存要求的量,而人類對水的利用則不知道要比其他生物多多少倍,多到有的局部生態系統所有的水都不夠用。污染物的排放源稱為污染源。各種污染源的情況將在第四節講述。對環境污染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分類。根據受污染的環境系統所屬類型或其中的主導要素,可分為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等等;按污染源所處的社會領域,可分為工業污染、農業污染、交通污染等等;按照污染物的形態或性質,可分為廢氣污染,廢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以及雜訊污染、輻射污染等。
③ 污染物在環境中的遷移轉化
污染物進入環境後,會發生遷移和轉化,並通過這種遷移和轉化與其他環境要素和物質發生化學的和物理的,或物理化學的作用。遷移是指污染物在環境中發生空間位置和范圍的變化,這種變化往往伴隨著污染物在環境中濃度的變化。污染物遷移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物理遷移、化學遷和生物遷移。化學遷移一般都包含著物理遷移,而生物遷移又都包含著化學遷移和物理遷移。物理遷移就是污染物在環境中的機械運動,如隨水流、氣流的運動和擴散,在重力作用下的沉降等。化學遷移是指污染物經過化學過程發生的遷移,包括溶解、離解、氧化還原、水解、絡合、螯合、化學沉澱、生物降解等等。生物遷移是指污染物通過有機體的吸收、新陳代謝、生育、死亡等生理過程實現的遷移。有的污染物(如一些重金屬元素、有機氯等穩定的有機化合物)一旦被生物吸收,就很難排出生物體外,這些物質就會在生物體內積累,並通過食物鏈進一步富集,使得生物體中該污染物的含量達到物理環境的數百倍、數千倍甚至數百萬倍,這種現象叫做富集。污染物的轉化是指污染物在環境中經過物理、化學或生物的作用改變其存在形態或轉變為另外的不同物質的過程。污染物的轉化必然伴隨著它的遷移。污染物的轉化可分為物理轉化、化學轉化和生物化學轉化。物理轉化包括污染物的相變、滲透、吸附、放射性衰變等。化學轉化則以光化學反應、氧化還原反應及水解反應和絡合反應最為常見。生物化學轉化就是代謝反應污染物的遷移轉化受其本身的物理化學性質和它所處的環境條件的影響,其遷移的速率、范圍和轉化的快慢、產物以及遷移轉化的主導形式等都會變化
⑥ 近幾年來中國比較嚴重的環境污染事件
近年來中國比較嚴重的環境污染事件有以下五件:
1、太湖水污染事件
2007年5月, 江蘇省無錫市城區的大批市民家中自來水水質突然發生變化,並伴有難聞的氣味,無法正常飲用。無錫市民飲用水水源來自太湖。因此,無錫市民紛紛搶購超市內的純凈水,街頭零售的桶裝純凈水也出現了較大的價格波動。
此次事件,市政府稱是持續高熱造成的,國家環保總局認為既是天災也是人禍。民間普遍認為是政府為了經濟業績大量興建排污嚴重的化工廠,卻對太湖污染治理不力造成了今天的惡性事件,而政府的弄虛作假,使得太湖污染問題日益嚴重。有研究顯示,無錫水污染事件主要是由於水源地附近藍藻大量堆積,厭氧分解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NH3、硫醇、硫醚以及硫化氫等異味物質。
⑦ 求一份關於清理污水池的新聞稿,在部隊實用的!100到200字、謝謝
據報道由於汛前提前,連日來雨勢較大。造成滑坡等泥失流發生。座落在紅回旗中學附近山坳答上的學校大儲水池遭泥失流的破壞與污染,駐扎在當地某部官兵悉知後,緊急調動人員。冒著大雨帶著工具全速趕快,立即投入清理工作。戰士們奮不顧身跳進水池一鏟一筐運作,在這種惡劣環境下發揚我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光榮傳統,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從沒有叫聲苦叫聲累,把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經過兩個多小時的不懈官兵們把泥失流造成的破壞清理完畢。這種大無畏的英雄主人氣概及想為人民所想,急為人民所急的精神。樹立我們學習的榜樣。
⑧ 關於環境污染的新聞資料
環境污染及其後果
如前所講,環境污染是指由於對生態系統有害的物質進入環境後對生態系統造成的干擾和損害的現象,簡稱污染。具體來說就是,有害物質或有害
因子進入環境並在環境中發生擴散、遷移、轉化,並跟生態體統的諸要素發生作用,使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發生變化,對人類以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和
發展產生不利影響。例如,因化石燃料的燃燒,使大氣中的顆粒物和SO2濃度的增高,危及人和其他生物的身體健康,同時還會腐蝕材料,給人類社
會造成損失;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使水體質量惡化,危及水生生物的生存,使水體失去原有的生態功能和使用價值。環境污染除了給生態系統造成直接的破壞和影響外,污染物的積累和遷移轉化還會引起多種衍生的環境效應,給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造成間接的危害,有時這種間接的環境效應的危害比當時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難消除。例如,溫室效應、酸雨、和臭氧層破壞就是由大氣污染衍生出的環境效應。這種由環境污染衍生的環境效應具有滯後性,往往在污染發生的當時不易被察覺或預料到,然而一旦發生就表示環境污染已經發展到相當嚴重的地步。當然,環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後果是使人類環境的質量下降,影響人類的生活質量、身體健康和生產活動。例如城市的空氣污染造成空氣污濁,人們的發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環境質量惡化,飲用水源的質量普遍下降,威脅人的身體健康,引起胎兒早產或畸形等等。嚴重的污染事件不僅帶來健康問題,也造成社會問題。隨著污染的加劇和人們環境意識的提高,由於污染引起的人群糾紛和沖突逐年增加。目前在全球范圍內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環境污染問題,具有全球影響的方面有大氣環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環境問題等。隨著經濟和貿易的全球化,環境污染也日益呈現國際化趨勢,近年來出現的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問題就是這方面的突出表現。
② 環境污染的原因總的來說,環境污染可以是人類活動的結果,也可以是自然活動的結果,或是這兩類活動共同作用的結果。如火山噴發,往大氣中排放大量的粉塵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同樣也造成大氣環境的污染。但通常情況下,環境污染更多地是由人類活動,特別是社會經濟活動引起的。我們平常所指的就是這類源於人類活動的環境污染。人類活動之所以會造成環境污染,是因為人類跟其他生物有一個根本差別:人類除了進行自身的生產外,還進行更大規模的物質生產,而後者是其他所有生物都沒有的。由於這一點,人類活動的強度遠遠大於其他生物。例如,對生態系統中水的利用,其他生物僅取用滿足其生存要求的量,而人類對水的利用則不知道要比其他生物多多少倍,多到有的局部生態系統所有的水都不夠用。污染物的排放源稱為污染源。各種污染源的情況將在第四節講述。對環境污染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分類。根據受污染的環境系統所屬類型或其中的主導要素,可分為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等等;按污染源所處的社會領域,可分為工業污染、農業污染、交通污染等等;按照污染物的形態或性質,可分為廢氣污染,廢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以及雜訊污染、輻射污染等。
③ 污染物在環境中的遷移轉化
污染物進入環境後,會發生遷移和轉化,並通過這種遷移和轉化與其他環境要素和物質發生化學的和物理的,或物理化學的作用。遷移是指污染物在環境中發生空間位置和范圍的變化,這種變化往往伴隨著污染物在環境中濃度的變化。污染物遷移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物理遷移、化學遷和生物遷移。化學遷移一般都包含著物理遷移,而生物遷移又都包含著化學遷移和物理遷移。物理遷移就是污染物在環境中的機械運動,如隨水流、氣流的運動和擴散,在重力作用下的沉降等。化學遷移是指污染物經過化學過程發生的遷移,包括溶解、離解、氧化還原、水解、絡合、螯合、化學沉澱、生物降解等等。生物遷移是指污染物通過有機體的吸收、新陳代謝、生育、死亡等生理過程實現的遷移。有的污染物(如一些重金屬元素、有機氯等穩定的有機化合物)一旦被生物吸收,就很難排出生物體外,這些物質就會在生物體內積累,並通過食物鏈進一步富集,使得生物體中該污染物的含量達到物理環境的數百倍、數千倍甚至數百萬倍,這種現象叫做富集。污染物的轉化是指污染物在環境中經過物理、化學或生物的作用改變其存在形態或轉變為另外的不同物質的過程。污染物的轉化必然伴隨著它的遷移。污染物的轉化可分為物理轉化、化學轉化和生物化學轉化。物理轉化包括污染物的相變、滲透、吸附、放射性衰變等。化學轉化則以光化學反應、氧化還原反應及水解反應和絡合反應最為常見。生物化學轉化就是代謝反應污染物的遷移轉化受其本身的物理化學性質和它所處的環境條件的影響,其遷移的速率、范圍和轉化的快慢、產物以及遷移轉化的主導形式等都會變化
以上回答你滿意么?
⑨ 污染環境新聞
環境污染及其後果
如前所講,環境污染是指由於對生態系統有害的物質進入環境後對生態系統造成的干擾和損害的現象,簡稱污染。具體來說就是,有害物質或有害
因子進入環境並在環境中發生擴散、遷移、轉化,並跟生態體統的諸要素發生作用,使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發生變化,對人類以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和
發展產生不利影響。例如,因化石燃料的燃燒,使大氣中的顆粒物和SO2濃度的增高,危及人和其他生物的身體健康,同時還會腐蝕材料,給人類社
會造成損失;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使水體質量惡化,危及水生生物的生存,使水體失去原有的生態功能和使用價值。環境污染除了給生態系統造成直接的破壞和影響外,污染物的積累和遷移轉化還會引起多種衍生的環境效應,給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造成間接的危害,有時這種間接的環境效應的危害比當時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難消除。例如,溫室效應、酸雨、和臭氧層破壞就是由大氣污染衍生出的環境效應。這種由環境污染衍生的環境效應具有滯後性,往往在污染發生的當時不易被察覺或預料到,然而一旦發生就表示環境污染已經發展到相當嚴重的地步。當然,環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後果是使人類環境的質量下降,影響人類的生活質量、身體健康和生產活動。例如城市的空氣污染造成空氣污濁,人們的發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環境質量惡化,飲用水源的質量普遍下降,威脅人的身體健康,引起胎兒早產或畸形等等。嚴重的污染事件不僅帶來健康問題,也造成社會問題。隨著污染的加劇和人們環境意識的提高,由於污染引起的人群糾紛和沖突逐年增加。目前在全球范圍內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環境污染問題,具有全球影響的方面有大氣環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環境問題等。隨著經濟和貿易的全球化,環境污染也日益呈現國際化趨勢,近年來出現的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問題就是這方面的突出表現。
② 環境污染的原因總的來說,環境污染可以是人類活動的結果,也可以是自然活動的結果,或是這兩類活動共同作用的結果。如火山噴發,往大氣中排放大量的粉塵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同樣也造成大氣環境的污染。但通常情況下,環境污染更多地是由人類活動,特別是社會經濟活動引起的。我們平常所指的就是這類源於人類活動的環境污染。人類活動之所以會造成環境污染,是因為人類跟其他生物有一個根本差別:人類除了進行自身的生產外,還進行更大規模的物質生產,而後者是其他所有生物都沒有的。由於這一點,人類活動的強度遠遠大於其他生物。例如,對生態系統中水的利用,其他生物僅取用滿足其生存要求的量,而人類對水的利用則不知道要比其他生物多多少倍,多到有的局部生態系統所有的水都不夠用。污染物的排放源稱為污染源。各種污染源的情況將在第四節講述。對環境污染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分類。根據受污染的環境系統所屬類型或其中的主導要素,可分為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等等;按污染源所處的社會領域,可分為工業污染、農業污染、交通污染等等;按照污染物的形態或性質,可分為廢氣污染,廢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以及雜訊污染、輻射污染等。
③ 污染物在環境中的遷移轉化
污染物進入環境後,會發生遷移和轉化,並通過這種遷移和轉化與其他環境要素和物質發生化學的和物理的,或物理化學的作用。遷移是指污染物在環境中發生空間位置和范圍的變化,這種變化往往伴隨著污染物在環境中濃度的變化。污染物遷移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物理遷移、化學遷和生物遷移。化學遷移一般都包含著物理遷移,而生物遷移又都包含著化學遷移和物理遷移。物理遷移就是污染物在環境中的機械運動,如隨水流、氣流的運動和擴散,在重力作用下的沉降等。化學遷移是指污染物經過化學過程發生的遷移,包括溶解、離解、氧化還原、水解、絡合、螯合、化學沉澱、生物降解等等。生物遷移是指污染物通過有機體的吸收、新陳代謝、生育、死亡等生理過程實現的遷移。有的污染物(如一些重金屬元素、有機氯等穩定的有機化合物)一旦被生物吸收,就很難排出生物體外,這些物質就會在生物體內積累,並通過食物鏈進一步富集,使得生物體中該污染物的含量達到物理環境的數百倍、數千倍甚至數百萬倍,這種現象叫做富集。污染物的轉化是指污染物在環境中經過物理、化學或生物的作用改變其存在形態或轉變為另外的不同物質的過程。污染物的轉化必然伴隨著它的遷移。污染物的轉化可分為物理轉化、化學轉化和生物化學轉化。物理轉化包括污染物的相變、滲透、吸附、放射性衰變等。化學轉化則以光化學反應、氧化還原反應及水解反應和絡合反應最為常見。生物化學轉化就是代謝反應污染物的遷移轉化受其本身的物理化學性質和它所處的環境條件的影響,其遷移的速率、范圍和轉化的快慢、產物以及遷移轉化的主導形式等都會變化
⑩ 關於違法排放廢水的新聞
w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