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佛堂鎮的經濟發展
佛堂鎮位於浙江省中部,義烏市南部,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25個「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和省27個「小城市培育」試點之一。全鎮區域面積134.1平方公里,轄106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戶籍人口8.15萬,常住人口18.55萬,建成區常住人口集聚率68.15%。2011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5.6億元,工農業總產值201.47億元,財政總收入5.8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25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251元。佛堂鎮是義烏市建設國際性商貿城市副中心,義西南經濟、文化、旅遊發展中心,處在義烏「一體兩翼」發展戰略義西南「一翼」的西北位置,是義西南產業帶的重要產業組團。六大交通干線縱橫成網(杭金衢、金麗溫、03省道、涌金、金義東快速通道,浙贛線),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
佛堂鎮產業發展勢頭快速、輻射帶動能力強,2011年全鎮完成工業生產總值193.8億元,企業類固定資產投資16.6億元,萬元產值能耗達0.0872噸標准煤/萬元。全年共招選12個工業項目,總投資達15.5億元,實現技改備案6.8億元,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以義南工業功能區為主體,至2011年,全鎮共有企業2300餘家,從業人員12萬餘人,2000萬規模以上企業66家,形成了紡織、工藝品、食品、醫葯、金屬製品五大支柱產業,設立了中國調味品產業中試與孵化中心暨浙江上品鮮調味品研究院,有效增強了企業核心競爭力。
2013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3.4億元,公共財政預算總收入4.6億元,工業總產值245.6億元,其中規上企業產值91.3億元;金融機構存款余額58.8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5萬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2.5萬元,是建成區面積最大、集聚人口最多、綜合實力最強的義烏市第一大鎮,義西南地區的經濟、文化中心。先後獲得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全國文明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全國企業投資環境最佳鄉鎮、浙江省衛生鎮、教育強鎮、文明鎮、體育強鎮、民間藝術之鄉等殊榮,2010年被確定為「全國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鎮」 和浙江省27個「小城市培育」試點。
作為農業大鎮,佛堂鎮大力發展效益農業、設施農業、都市農業,農業產業化進程不斷加快。圍繞高效生態農業建設目標,積極推進現代農業綜合區和糧食功能區建設,在建成省級高效生態農業示範園區的基礎上,啟動面積2萬畝的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區項目,形成義紅果蔗、正紅富硒葡萄等一批省級名牌;大力推動農業規模化經營,擁有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金華市級農業龍頭企業7家,義烏市級農業龍頭企業27家;扎實推進土地流轉,全鎮農村土地集中流轉率達62.15%,真正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佛堂鎮商業繁榮,公共服務功能不斷完善,區域商貿業資源窪地逐漸形成,建有大型商貿中心4個,年總營業額達5700萬元,1000米以上商業街6條,綜合性集貿市場2家,隨著人流、物流、現金流的集聚,也吸引了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等6家金融機構在佛堂設立了營業網點,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
佛堂鎮基礎設施完善,城市功能健全,交通、供水、供電、排污、公交、醫療衛生、文化娛樂等基礎設施完備,城市品位不斷提升。《佛堂鎮總體規劃(2009-2020)》、《佛堂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佛堂鎮城市道路網專項規劃》等一系列規劃相繼通過論證和批准,明確了到2020年建成區面積達28.5平方公里,城鎮人口達26萬的發展目標,拉開了「五縱三橫一環十三連」的城市骨架路網。供水排污管網、農村聯網公路、消防大樓等基礎設施逐步建成投用,建有自來水廠和污水處理廠各1座,日供水和處理污水分別為6萬噸和4萬噸,垃圾處理站6個,垃圾集中處理率達100%;教育文化衛生項目建設步伐加快,二中、三小相繼建成,鎮幼順利開工建設,大成中學擴建工程有序推進,中心衛生院、敬老院完成改造,雙林、工業功能區、田心垃圾中轉站建成投用,養老中心、全民健身中心積極籌建;人才高地建設有效開展,總投資近3億元的創新基地一期研發大樓即將結頂;民生工程穩步推進,安居工程、道院山生態園、烏皮塘生態景觀公園、恐龍蛋遺址公園等一系列城市配套項目順利實施,佛堂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鄉面貌明顯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日益美化,一個規劃有序、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現代化新型城市雛形基本形成。
佛堂鎮堅持把古鎮保護開發作為佛堂第三產業發展的亮點,通過努力,完成了老街地下管線預埋、鵝卵石路面恢復、古碼頭重建及古建築外立面整飭等工程,啟動了古民居苑古建築遷建保護一期工程,古鎮保護開發利用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在此基礎上,佛堂鎮十分注重培育文化旅遊產業,一方面,通過邀請文化領域領軍企業前來考察、舉辦手工藝原創產品研討會等方式,培育壯大文化產業;另一方面,依託浙江 佛堂 「十月十」民俗文化節平台,採用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方式帶動佛堂第三產業的繁榮與發展。
佛堂鎮自2009年2月啟動擴權強鎮改革以來,全面承接市裡下放的村莊建設規劃審批、婚姻登記等112項縣級社會事業管理許可權,並落實到鎮365便民服務中心窗口統一辦理,方便了群眾辦事,暢通了辦事渠道,縮減了辦事時間,降低了辦事成本。截至2011年底,共受理擴權事項辦件13097件,辦結率達100%,無逾期和差錯件,有效方便了群眾。
2010年1月,佛堂鎮啟動「大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創新「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管理模式,實行鎮綜合執法辦公室和市綜合行政執法局佛堂大隊合署辦公,在佛堂鎮區域內統一行使國土、農業等19個行政部門劃轉給綜合行政執法部門的2163項行政處罰事項,執法效率和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截至2011年底,共辦理各類案件4779起,其中一般程序案件達2176起,同比增長322.5%,成效顯著。 先後投入3.3億元,五洲大道佛堂段、上佛公路佛堂段、金義東南線一期佛堂段全部建成通車。伴隨穿境而過的甬金高速公路的開通,佛堂義西南交通樞紐的地位逐漸形成,有力地促進了佛堂鎮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投資2000萬元,使全鎮45個行政村總長38公里的康莊道路全面通車,為農村群眾鋪上了致富路。
2. 佛堂的今日佛堂
佛堂鎮現為省27個「小城市培育」試點之一。全鎮區域面積134.1平方公里,轄106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戶籍人口8.15萬,常住人口18.55萬,建成區常住人口集聚率68.15%。2011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5.6億元,工農業總產值201.47億元,財政總收入5.8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25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251元。佛堂鎮是義烏市建設國際性商貿城市副中心,義西南經濟、文化、旅遊發展中心,處在義烏「一體兩翼」發展戰略義西南「一翼」的西北位置,是義西南產業帶的重要產業組團。六大交通干線縱橫成網(杭金衢、金麗溫、03省道、涌金、金義東快速通道,浙贛線),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佛堂亦為農業大鎮,佛堂鎮大力發展效益農業、設施農業、都市農業,農業產業化進程不斷加快。三年來,圍繞高效生態農業建設目標,積極推進現代農業綜合區和糧食功能區建設,在建成省級高效生態農業示範園區的基礎上,啟動面積2萬畝的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區項目,形成義紅果蔗、正紅富硒葡萄等一批省級名牌;大力推動農業規模化經營,擁有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金華市級農業龍頭企業7家,義烏市級農業龍頭企業27家;扎實推進土地流轉,全鎮農村土地集中流轉率達62.15%,真正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佛堂鎮商業繁榮,公共服務功能不斷完善,區域商貿業資源窪地逐漸形成,建有大型商貿中心4個,年總營業額達5700萬元,1000米以上商業街6條,綜合性集貿市場2家,隨著人流、物流、現金流的集聚,也吸引了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等6家金融機構在佛堂設立了營業網點,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佛堂鎮基礎設施完善,城市功能健全,交通、供水、供電、排污、公交、醫療衛生、文化娛樂等基礎設施完備,城市品位不斷提升。《佛堂鎮總體規劃(2009-2020)》、《佛堂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佛堂鎮城市道路網專項規劃》等一系列規劃相繼通過論證和批准,明確了到2020年建成區面積達28.5平方公里,城鎮人口達26萬的發展目標,拉開了「五縱三橫一環十三連」的城市骨架路網。三年來,供水排污管網、農村聯網公路、消防大樓等基礎設施逐步建成投用,建有自來水廠和污水處理廠各1座,日供水和處理污水分別為6萬噸和4萬噸,垃圾處理站6個,垃圾集中處理率達100%;教育文化衛生項目建設步伐加快,二中、三小相繼建成,鎮幼順利開工建設,大成中學擴建工程有序推進,中心衛生院、敬老院完成改造,雙林、工業功能區、田心垃圾中轉站建成投用,養老中心、全民健身中心積極籌建;人才高地建設有效開展,總投資近3億元的創新基地一期研發大樓即將結頂;民生工程穩步推進,安居工程、道院山生態園、烏皮塘生態景觀公園、恐龍蛋遺址公園等一系列城市配套項目順利實施,佛堂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鄉面貌明顯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日益美化,一個規劃有序、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現代化新型城市雛形基本形成。佛堂鎮自2009年2月啟動擴權強鎮改革以來,全面承接市裡下放的村莊建設規劃審批、婚姻登記等112項縣級社會事業管理許可權,並落實到鎮365便民服務中心窗口統一辦理,方便了群眾辦事,暢通了辦事渠道,縮減了辦事時間,降低了辦事成本。截至2011年底,共受理擴權事項辦件13097件,辦結率達100%,無逾期和差錯件,有效方便了群眾。作為省「小城市培育」試點,佛堂將緊緊圍繞國家歷史文化名鎮、文化旅遊工藝品生產基地、義烏國際商貿城副中心——三大功能定位,著力實施「中心提升、兩翼強化、南北接軌、跨江發展」的空間戰略,加快拓展佛堂城市發展空間,全面建設現代化新型城市!
3. 佛堂污水處理廠及尾水濕地還會擴大嗎
污水處理指為使污水達到排水某一水體或再次使用的水質要求,並對內其進行凈化的過程。
按污容水來源分類,污水處理一般分為生產污水處理和生活污水處理。生產污水包括工業污水、農業污水以及醫療污水等,而生活污水就是日常生活產生的污水,是指各種形式的無機物和有機物的復雜混合物,包括:①漂浮和懸浮的大小固體顆粒;②膠狀和凝膠狀擴散物;③純溶液。
按水污的質性來分,水的污染有兩類:一類是自然污染;另一類是人為污染。當前對水體危害較大的是人為污染。水污染可根據污染雜質的不同而主要分為化學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類。污染物主要有:⑴未經處理而排放的工業廢水;⑵未經處理而排放的生活污水;⑶大量使用化肥、農葯、除草劑的農田污水;⑷堆放在河邊的工業廢棄物和生活垃圾;⑸水土流失;⑹礦山污水。
4. 金義都市新區沒區政府佛堂等鎮還是義烏管
金義都市新區只是一個管委會 而非政府
佛堂等還是義烏管理
5. 佛堂有傳教派出所管不管
從法律角度而言,這是不允許的,一切不在宗教場所里舉辦的宗版教活動均屬非法活動。不過當權前國泰民安,對於這一類活動,公安部門還是處於「民不告、官不究」的階段,所以通常不予以追究;除非搞出事情來,那又不一樣了!一定會嚴格執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