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污水處理菌是什麼東西
為達到污水中污染物質降解的目的,遴選、培養、組合針對污水特別降解能力的微生物菌形成菌群,成為專門的污水處理菌種,稱為污水處理菌。。
菌種源自於大自然,加以人工培育馴化,最終回歸大自然,擔任修復水體氮循環的使命,符合無毒、無公害、無二次污染、對人體無害的原則。能有效去除氨氮、BOD、COD、SS、硝酸根、硫酸根、色度、臭味、毒性物質、化合污染物等,而不需化學混凝、助凝的過程。
污水處理菌的主要分類
硝化細菌:硝化細菌 ( Nitrifying bacteria ) 是一種好氧性細菌,包括亞硝酸菌和硝酸菌。生活在有氧的水中或砂層中,在氮循環水質凈化過程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廣泛存在大自然各個角落,空氣、江河、大海、土壤都有,生物學中發現的硝化細菌有幾千種之多。
反硝化細菌:反硝化細菌是一種能引起反硝化作用的細菌。多為異養、兼性厭氧細菌,如反硝化桿菌、斯氏桿菌、螢氣極毛桿菌等。它們在氙氣條件下,利用硝酸中的氧,氧化有機物質而獲得自身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反硝化細菌廣泛分布於土壤、廄肥和污水中。可以將硝態氮轉化為氮氣而不是氨態氮,與硝化細菌作用不完全相反。主要應用於污水處理,如景觀水治理,城市內河治理,水產養殖處理等,其中水產養殖污水處理應用最為廣泛。
硝化反硝化復合菌種:具備硝化和反硝化雙重作用的復合菌種,在污水處理環境日益復雜的情況下,單一使用硝化或反硝化菌種越來越難達成菌種平衡,硝化反硝化的配比多數企業對污此的掌握也並非准確,造成大量菌種資源浪費或不足,難以達成理想的污水處理效果。復合菌種可根據水質情況自我擴繁,達到菌種平衡,讓污水處理工作更簡單、高效。
『貳』 污水處理中的厭氧和缺氧是什麼實現的
厭氧池中沒有分子態氧及化合態氧存在,有機物的降解的電子受體是有機物(厭氧酸化或發酵作用的中間產物),而缺氧池中電子受體是NO3-或NO2-,也就是說,缺氧池中允許化合態氧存在。如果厭氧或缺氧池中引入分子態氧,則會抑制厭氧微生物或反硝化菌的代謝活性,由有機物脫下來的電子會直接交給分子氧。
在廢水中,如果DO<0.2mg/l為厭氧,0.2<DO<0.5為缺氧,厭氧是厭氧菌參與的生化處理過程,厭氧菌不需要氧氣,可以說氧氣對他們是有毒物質,因此要求系統內溶解氧等於零,這是最大的特點,另外,厭氧反應需要較高、較穩定的溫度,其中中溫反應在31~33攝氏度之間。厭氧反應需要嚴格的pH。缺氧反應是兼性菌參與的生化反應,兼性菌是可以在好氧也可以在厭氧的情況下反應,要求系統的溶解氧在0.5mg/L以下,對溫度和pH的要求也沒有厭氧反應嚴格。厭氧還和硝態氮有關
缺氧環境下可以沒有溶解氧,但是有硝態氮。厭氧環境下連硝態氮也沒有,所以在實際的污水處理中厭氧、好氧、缺氧等工藝,厭氧是在封閉條件下實現,好氧是通過曝氣來實現,而缺氧是通過迴流曝氣池後的沉澱池的污泥來實現,就是好氧池當中含硝態氮的廢水迴流到前端的缺氧池供反硝化之用,以達到脫氮的目的。用於除磷的就是厭氧/好氧,不設內迴流,就是為了讓前端的反應器成為既沒有溶解氧也沒有硝態氮的厭氧池。
『叄』 污水處理厭氧菌為何不作工
厭氧菌是個很嬌氣的東西,它的首限條件很多。比如溶解氧,PH,溫度,重金屬,版硫化物,等等。這些權條件有不妥的地方,都會影響厭氧菌的工作。
你應該先從比較容易辨別的PH,溫度,溶解氧下手檢查,最後再檢測水質。看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肆』 污水處理好氧+厭氧的作用
好氧+厭氧也就是水處理工藝中經典的A/O工藝,主要來處理類似生活廢水的主要工藝。
一般會根據廢水中COD、有機物、氮、磷的含量來確定好氧和厭氧的順序。一般來講,厭氧適合處理高濃度廢水,也就是,厭氧放置於好氧前。一般厭氧池,僅可以將COD降至2000以下,而好氧池可以進一步將COD降至國標或地方范圍,或者經後續工藝達標。
另外,A/O工藝,同時能夠脫氮除磷,也就是水處理工藝中講的硝化和反硝化,聚磷和放磷。但因兩者相背(就是先厭氧還是先好氧對哪個有力),實際選擇或建設時,均需要考慮。
如今,很多污水處理上,都對好氧+厭氧的模式進行了部分改進,如將好氧池內增加填料,為微生物提高載體,同時提高接觸效率。
大體上,就差不多了。很多細節上的,建議查閱水處理工藝的書籍。
以上,純手工。希望對樓主有幫助。
『伍』 污水處理中的厭氧好氧是什麼意思呢
這個你不知道??所謂的厭氧好氧是根據污水中氧的狀況來劃分的。好氧內是水中的分子氧和容化合氧存在(直接通空氣或通氧氣);厭氧是既沒有分子氧也沒有化合氧存在條件下;缺氧是只存有化合氧。一般說來,好氧、厭氧、缺氧是根據 具體工藝來安排方法和順序,主要涉及到"脫N除P"過程。在這里就有溶解氧(DO):好氧生物處理的DO一般為2-3mg/L,缺氧反硝化一般在0.5mg/L,厭氧放P要求低於0.3mg/L。具體還有很多,這里就說這么多了。你可以直接去搜索這3個專業片語就OK了!!
『陸』 污水處理中什麼是厭氧
厭氧就是不喜抄歡氧氣,襲微生物的工作環境不能有氧氣,相反,好氧菌的工作環境則必須含有氧氣,兼性菌則對氧的要求不高,有氧可以活動,沒有氧也能工作。因為各種微生物的適應性和分解不同化學物質的能力不同,在進行污水處理時往往根據水質選擇菌種。
『柒』 污水處理中厭氧菌種有哪些
一、將活性污泥池或生物池之進水與出水關閉,並保持曝氣狀態,PH值調適到6.5-7.8之間較佳。二、按1立方水投放1公斤的比例,將菌劑一次性全部均勻投入曝氣池中,比例可以依污水情況適量增減。三、持續曝氣24小時,使微生物激活,附著菌床並進行繁殖,達到活躍狀態。四、建議採用階段式調適進水,以減小對微生物之沖擊,運行第一天打開正常進水量的1/3,第二天打開2/3,第三天即可全開。如進水量設計偏小,則可一次性全開。五、監測與調適系統運行,約30天後若系統穩定,則無需再添加菌劑。【產品功效與特點】 1、德豐生物第三代污水處理菌硝化細菌為德豐29年技術結晶,本土生產,菌種更符合本地,供貨周期更短,價格更優! 2、零污泥污水處理技術,一舉攻堅污水處理程序中污泥排放之痛 3、具備超強去除BOD、COD、SS、氨氮、磷等污染物質,有效率達90-95%以上。 4、二沉池出水可直接達到國家一級A標准或相關標准。 5、一次性投入,系統穩定後無需持續投加菌種,大幅降低治污成本 6、污水處理菌硝化細菌具備顯著的除臭效果,消除 NH3、P、H2S及有機酸之能力超強。 7、硝化細菌只需一次投放,系統穩定後無需持續添加菌種 8、第三代污水處理菌硝化細菌易培養、繁殖快、對環境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自然進化等特性,一旦出現新的污染化合物,它們也能逐步通過自發或誘導產生新的酶系,具備新的代謝功能,從而降解或轉化新的化合物。注意事項一、PH值 :污水處理菌種硝化細菌PH的作用范圍為6~8.5之間,更適使用范圍在6.5~7.5之間。二、溫度:污水處理菌種硝化細菌溫度的作用范圍在10℃~38℃之間,更適作用溫度為22~35℃。;高於60℃會導致細菌的死亡;低於10 ℃時,細菌生長會受到限制。三、DO溶解氧:在曝氣池中,溶氧量應保持在3-6毫克/升; 充足的氧氣能提高好氧細菌的降解污染能力。四、鹽度:污水處理菌種硝化細菌在海水和淡水中都適用,極限可耐受5%的鹽度。鹽度小於0.5%直接投放即產生效果,實現自我平衡和擴繁。鹽度0.5%-2%之間約需要2-10天馴化適應該水質,實現自我平衡和擴繁。鹽度2%-4%之間約需要10-30天馴化適應該水質,實現自我平衡和擴繁。五、抗毒性:污水處理菌種硝化細菌可以較有效地抵抗化學毒性物質,包括重金屬等。當受污染區含有殺菌劑時,應預先研究它們對微生物的作用。六、儲存方法:應密封貯存於陰涼、乾燥處,不要與有毒物品一起存放。
『捌』 污水處理廠好氧池,厭氧池,缺氧池分別是什麼意思啊
好氧池的作用是讓活性污泥進行有氧呼吸,進一步把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去除污染物的功能。運行好是要控制好含氧量及微生物的其他各需條件的最佳,這樣才能是微生物具有最大效益的進行有氧呼吸。
厭氧處理是利用厭氧菌的作用,去除廢水中的有機物,通常需要時間較長。厭氧過程可分為水解階段、酸化階段和甲烷化階段。
水解酸化的產物主要是小分子有機物,使廢水中溶解性有機物顯著提高,而微生物對有機物的攝取只有溶解性的小分子物質才可直接進入細胞內,而不溶性大分子物質首先要通過胞外酶的分解才得以進入微生物體內代謝。例如天然膠聯劑(主要為澱粉類),首先被轉化為多糖,再水解為單糖。纖維素被纖維素酶水解成纖維二糖與葡萄糖。半纖維素被聚木糖酶等水解成低聚糖和單糖。
水解過程較緩慢,同時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是厭氧降解的限速階段。在酸化這一階段,上述第一階段形成的小分子化合物在發酵細菌即酸化菌的細胞內轉化為更簡單的化合物並分泌到細菌體外,主要包括揮發性有機酸(VFA)、乳醇、醇類等,接著進一步轉化為乙酸、氫氣、碳酸等。酸化過程是由大量發酵細菌和產乙酸菌完成的,他們絕大多數是嚴格厭氧菌,可分解糖、氨基酸和有機酸。
就是1樓得這種解釋啦,咋啥都問呢。
『玖』 污水處理中什麼是厭氧,好氧
厭氧就是不喜歡復氧氣,微生物的制工作環境不能有氧氣,相反,好氧菌的工作環境則必須含有氧氣,兼性菌則對氧的要求不高,有氧可以活動,沒有氧也能工作。因為各種微生物的適應性和分解不同化學物質的能力不同,在進行污水處理時往往根據水質選擇菌種。
『拾』 污水處理中厭氧菌失去作用,怎樣恢復
你的問題和我曾經一個回答的一個問題類似。失去作用不要緊,我們可以通過專再啟動培養來解決該問題屬。你可以按照厭氧菌培養對營養元素的需求:COD:N:P=800:5:1重新培養,幾個周期下來就會顯示出效果來。你可以參照我對上個問題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