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農村污水處理項目的方案是如何製作的
村鎮污水處理項目大多是地方建設規劃局和設計院做的,其實環保公司做的方案回更加好,關鍵設計的時答候基本都是政府部門主導的,環保公司的實際項目經驗比設計院還豐富,像力鼎環保專業做農村污水處理項目10多年了,幾百個項目下來針對農村污水處理各種問題都積累了設計和施工經驗。設計出來的方案更貼合實際。
㈡ 安徽省污水處理3p項目
安徽池州的污水處理PPP項目是一項自然壟斷項目,預期的利潤是有保障的,更重要的是,該項目的社會資本中標者———深圳水務集團占該項目股份的80%,而池州自來水公司僅持股20%。因此,財政部第一個PPP項目理應受到社會資本、民營資本以及全社會的更多關注。這個項目完全是有可能吸引社會資本成功的典型,可以開創PPP項目的大規模展開,可以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民營資本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和其他國有項目。
㈢ 農村污水怎麼處理
農村污水處理方法:
1.1高效藻類塘
高效藻類塘(highrate algae pond,hrap)是由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oswald教授提出並發展的,試驗流程見圖1。高效藻類塘內存在的菌藻共生體系,使塘內溶解氧濃度較高(保持好氧狀態),而ph值則存在周期性變化;對cod的平均去除率可達70%,氨氮主要通過硝化作用去除,去除率>90%, 磷酸鹽主要通過沉澱作用去除,去除率為50%。李旭東等採用高效藻類塘系統處理太湖地區農村生活污水,codcr的平均去除率在70%以上,氨氮(nh3及tn)的平均去除率高達93%,磷的平均去除率為55%;陳鵬採用高效藻類塘處理城市生活污水,取得了穩定的處理效果:codcr,bod5,nh3,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別達到75%,60%,91.6%和50%。
高效藻類塘與傳統穩定塘相比,既有運行成本低、維護管理簡單等優點,又克服了傳統穩定塘停留時間過長、佔地面積大等缺點,在處理農村及小城鎮污水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目前已在太湖地區建立了高效藻類塘系統處理太湖地區農村生活污水的實驗研究。
㈣ 農村污水主要有哪些處理方法
1.預處理技術
農村生活污水來源多且分散,建議遵循雨污分流原則。雨水通過管道或排水溝單獨收集,然後直接排入生態系統進行處理或灌溉農田等。生活污水的收集和預處理,建議保留化糞池或村民門口附近的坑塘。化糞池不僅可以起到收集污水的作用,同時還可以通過微生物新陳代謝作用除去部分有機質。
新型化糞池,工藝流程為分離池-腐化池-酸化池-氧化池-排放。該工藝無動力、低能耗、佔地面積小、出水水質好。但是化糞池存在清掏困難、產生惡臭氣體和堵塞管道等缺點。四川的排水主管部門建議用格柵沉砂池代替化糞池,在污水接入市政管網之前起到清除大的雜物和防止堵塞的預處理作用,而污水的可生化性並不受到影響,對村民門口附近的坑塘進行合理的改造,可以較容易實現這一目標。
青志鵬等設計了格柵沉砂池預處理裝置,清除大的雜物和沉砂,不僅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而且降低了建設成本。
2.生物處理技術
生物處理技術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謝作用,使污水中呈溶解態或膠體態的有機污染物轉化為穩定的無害物質。農村生活污水有機物含量相對偏高,有毒有害物質含量少。處理工藝常常以生物處理為核心。目前生物單元處理生活污水技術已經較成熟, 而且很多新型工藝不斷被研製出來。生物處理技術包括厭氧處理、好氧處理2大類。
㈤ 誰知道一些安徽的水污染事件
安徽水污染嚴重,巢湖已死
7月3日,國家環保總局宣布,對長江、黃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水污染嚴重、環境違法問題突出的6市2縣5個工業園區實行「流域限批」。在被「限批」的名單中,安徽省的巢湖、蕪湖和淮河岸邊的蚌埠市同時「榜上有名」。
一時間,安徽被外界看成了水污染重災區。近日,《中國經濟周刊》(國內郵發代號2-977)記者赴安徽實地調查采訪三地污染狀況,所到之處,污染驚人。
其實,包括飲用水在內的水污染不僅僅發生在安徽,有專家稱,種種跡象表明,由江、河、湖、海的水污染而造成的居民飲水危機已經到了一個「坎」。
安徽水污染調查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張俊才/安徽報道
每年7月份,安徽人的警覺都會提高到一個峰值,因為在這個時候,自己的母親河—淮河,都會面臨滔天巨浪的考驗。
但偏偏「禍不單行」,一次「環評風暴」在洪汛之前突然到來。7月3日,國家環保總局對淮河岸邊的蚌埠市實行「流域限批」,巢湖、蕪湖同時「連坐」,安徽境內的(長)江、(淮)河、(巢)湖首次「聯袂」入選限批「黑名單」。
「巢湖基本上『死』了」
「調查巢湖污染,要看風向,南風北看,西風東走。」7月6日下午,記者趕到巢湖市,一位熱心市民這樣指點。巢湖市位於巢湖東岸,此時,正好是東風,記者只好匆匆驅車到巢湖西岸。
「前幾天,政府來人,撒了一些葯,上午還能看到(藍藻),下午就看不見了。」巢湖西岸合肥包河區廟圩村村民汪家懷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國內郵發代號2-977),「半個月前,政府發動我們打撈,每天給50元工錢,現在已經被我們打撈的差不多了。」
他告訴記者,「藍藻來時鋪天蓋地,先是綠色,後變黑色,最後發臭。」此時,記者鏡頭里依然能看到藍藻留下的「殘局」:褚黑色的斑塊附著在湖邊淺灘,暴露在岸上的已經成為細小的顆粒。
「我們把它(藍藻存留物)撈上來,做肥料。」 汪家懷說。
7月19日晚,村民汪家懷又致電《中國經濟周刊》(國內郵發代號2-977)記者:「巢湖的藍藻又來了,頭兩天出現,現在正開始集中,水的味道又臭了起來。」
隨著「城市化」農轉非並入合肥包河區的廟圩村,見證了巢湖污染的全過程。「30年來,我們一直都在吃巢湖水,好幾代人了,最近這幾年,只能吃井水。」一位李姓村民告訴記者,「現在巢湖水連洗衣服都發臭,我們的水井也越打越深,從當初的10米,到現在已經打到30米。」
汪家懷告訴記者,從飲水方面看,巢湖基本上死了。所以,巢湖邊的居民的飲水只能靠井水,目前,磚井已經不用了,家家戶戶都在用地下井,除了因拆遷搬來的新戶,幾乎每家一口井。「本來『井水不犯河水』,現在反過來了,井水受到湖水的『干擾』:水越來越臭了。」 7月19日,汪家懷電話里的聲音有點激動。
記者調查了解到,巢湖污染對周邊居民最大的威脅,就是飲水變的越來越難了。就連家禽家畜,都得依靠過濾過的井水。「你看看,水的顏色還是有點黑。藍藻來的那幾天,我們要把從井裡打出的水放在缸里澄一澄,然後才能吃。」一位在井邊打水的李姓村民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國內郵發代號2-977)。
巢湖是中國第五大淡水湖。對祖輩居住在巢湖邊上的村民來說,除了外出打工,巢湖是他們主要的副業收入—捕撈魚蝦,拿到市場上賣掉來貼補日用。
「巢湖蝦很好的,7、8元一斤,我們家有2個人下水撈,好的時候,每天可以掙到100多(元)。」該村周女士告訴記者,「現在,魚蝦死了,草也跟著死,對我們損失很大,生活也面臨著威脅。」
這位主動給記者留下自己手機號碼的周女士,又動員附近的一條船隻帶記者劃到湖中。方圓800多平方公里,素有「東方日內瓦」之稱的巢湖,此時,姑山、姥山兩個島嶼依稀在目,灰黑的湖水,浮漾著一股腥枯的味道。「煙波浩渺,白帆點點」,只留在記者手中的一本旅遊推介手冊的圖片里。
據介紹,農歷5-6月正是巢湖清水季節。「10年前,巢湖水不曉得有多清,真的用手捧起來就可以喝。當時,巢湖魚蝦繁多,用手也可以抓到,現在水這個樣子,魚蝦少了,不知道今後該怎麼辦!」擺船的村民說。
此時,一對夫妻正在收拾剛剛打上來的巢湖銀魚,他們告訴記者:「巢湖銀魚是很有名氣的,但現在因為受到污染,已經死得差不多了。村裡30多戶人家,原來賣魚每月平均總能掙個千數元錢,眼下很難打到了,8月份,我們都准備去打工了。」
巢湖環保局坦承,由於超標排放,巢湖水質多數為V類或劣V類重度污染。「Ⅴ類水已不能和人體接觸,劣Ⅴ類水更是喪失基本生態功能,魚蝦少是必然的。」
蕪湖加盟長江「排污溝」
與巢湖「咫尺之遙」,位於長江南岸的蕪湖市,其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也在此次環保風暴中被戴上了「緊箍咒」。
「6市2縣5個工業園」中,就包括安徽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這里正是奇瑞首家合資公司—奇瑞量子汽車有限公司的廠址。據了解,該公司正在和克萊斯勒、菲亞特等公司談跨國多邊「婚姻」,准備爭奪中國汽車銷量第一寶座的奇瑞在這次「限批」中也陷入尷尬。
《中國經濟周刊》13日從國家環保總局獲悉,蕪湖海螺水泥有限公司也被劃入「督辦」之列。
蕪湖市的一位市民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國內郵發代號2-977),這個市很多生活污水被直接排入長江。
沿蕪湖境內的長江大堤察看,記者見到不少河段都出現漂浮著白色泡沫的污染帶,有的寬達數十米。
和蕪湖有相似遭遇的還有位於長江下游北岸的安徽省安慶市,該市環境監測中心站有關人士在接受采訪時直言:「安慶每天有20萬噸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長江,安慶石化每天產生2.4萬噸工業廢水,其中平均每天有3600噸工業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
蚌埠:「濁滔」遭遇汛期
「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這是安徽人對自己「母親河」的世代傳唱。可如今,剛剛並到蚌埠禹會區的宋灘村村民們,提起淮河,家園的憂慮便寫在臉上。
「這兒曾是一個美麗的港灣,幾年前,很多市民都習慣在傍晚來我們這里散步。」7月10日,宋灘村的萬女士說,「可現在,連我們自己也難呆在這里了。」
因為洪澇災害和污染事件,這個村即將整體搬遷。記者采訪時,天空下著小雨,村裡面泥水滿地,還沒看見河水,就已經聞見一股夾雜著腥膻的臭味。
記者發現,圍觀的七八位村民,年齡多為三四十歲,但「清一色」,頂部的頭發都變白了。「我們村裡的人,頭發喜歡白,也不知道為什麼。」當問起頭發變白的原因時,村民們都不知道個中原由。
像村民們的頭發一樣,一起變的還有河邊的莊稼:很多菜葉都包上黃邊兒。「變黃是小事,東風刮猛了,污染顆粒多了,(莊稼)還會死呢。」一位村民說。
「現在,FY集團(化名)的水管都從地下排泄到淮河,主要是下半夜排。」一位從事城市環衛工作的大姐告訴記者:「遇到下雨天,下水道阻塞,工廠廢物『翻臭』,滿地都是,遠近都受不了,就連我們食用的井水,也變成黑色。」
時值汛期,河域寬闊,夾在船舷之間的水面漂浮物依稀可見。記者來到蚌埠新港建設工程部碼頭時,遭到拒絕,後繞道穿過岸邊成堆的垃圾山從泥水小道北上2000米,終於來到淮河邊上。
這個和宋灘村呼應的河邊,平緩的灰黑色河水中停泊著幾十隻小船。因為漲水,這些船隻正在泊駐著。「馬上要發大水了,淮河裡的污染物可以被水帶到下遊了,水過後,要干凈一段時間,但是,有他們在,也不會長久(干凈)。」船上姓周的老漢告訴記者。
老漢說的「他們」就是指蚌埠FY集團。當記者來到這個集團的門口後發現,高立的崗亭,4位治安巡邏員在警示著周圍。牆壁上的告示是:「未經許可不許拍照」,幾千米長度的工廠沿著淮河「布局」,迷眼的粉塵捎來一種怪味。
民間質疑:「元兇」為何不現形?
「污染都是從城市來的。」巢湖廟圩村的周女士用手指著巢湖邊緣的建築群說,「主要是合肥來的生活污水,兩溝大河也帶來大量工廠污水。」
「巢湖污染源分散,細水慢匯,70%的污水都是從合肥來的。」巢湖環保部門一位人士激動地告訴記者,「都是合肥惹的禍。這次風暴合肥沒有入列,不代表它沒有問題。」
不過,記者從當地媒體的報道中發現,合肥似乎已經含蓄地承認了事實:肥料使用率不高,農村生活污水不處理直接排入水塘……類似這樣的農業面源污染是造成巢湖磷含量增加、巢湖藍藻增多的重要原因。為消滅巢湖藍藻,合肥今年正實施「村莊環境整治行動計劃」,力爭用5年的時間讓農村垃圾集中收集率達80%以上,污水處理率達80%以上,綠化率達30%以上……
同時,《中國經濟周刊》(國內郵發代號2-977)從蚌埠市環保局了解到,國家環保總局對蚌埠「流域限批」之後,對轄區蚌埠海川化工有限公司、蚌埠九采羅化學工業有限公司、蚌埠族光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等三家企業實施停產,同時,拘留了4家造污「大戶」的企業負責人,而被當地群眾認為是淮河污染「元兇」的FY集團卻未受任何牽連。
「受牽連的還有我們環保局的4個相關人士,他們已經被立案偵察,將為自己縱容母親河(淮河)污染付出代價。」蚌埠市環保局相關人士說。
但是,該環保局人士拒絕評價FY集團。
記者在當地采訪時發現,坊間關於FY集團的看法卻驚人相似:「FY是蚌埠納稅大戶,在當地經濟中地位舉足輕重;而且,其背景更不一般,所以,在各種級別的大檢查中都『絕處逢生』,有驚無險。」
「河流發黑、發臭、湖泊綠藻叢生、癌症高發的加工型、低附加值、高污染的資源掠奪型工業發展,各地政府因招商指標、經濟指標考核和官員的畸型政績觀強烈,各地幾乎都在瘋搶企業,基本是『來者不拒』」。7月8日,安徽省合肥市環境保護局宣教法規處的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國內郵發代號2-977),「這才是安徽污染的最大原罪。」
政府:治污刻不容緩
「畢竟是一場狂飆激進的環保風暴,5月底,『無錫水危機』啟動了『第四次環保風暴』。國家的力度也非常大,大洪汛險情到來之前,安徽遭遇了一場『史無前例』的治污考驗。」合肥市環境保護局宣教法規處的相關負責人說。
「是到了讓湖泊休養生息的時候了!」7月12日上午,國家環保總局局長周生賢在安徽合肥召開的「全國湖泊污染防治工作會議」上表示,「江河湖泊已經不堪重負!」
這是國家環保總局針對湖泊污染治理問題首次召開的高規格會議。來自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建設部、水利部、農業部,以及全國重點湖泊流域省(市、自治區)政府有關負責人、全國環保部門領導悉數到場。
「我們要下大力氣、下真功夫,採取有力和堅決的措施,遏制湖泊水質惡化的趨勢,全面開展對湖泊水環境整治的攻堅。」7月13日,周生賢在合肥語氣堅定地指出,「環境隱患無處不在,一旦誘因出現隨時可能引發環境事件。」
《中國經濟周刊》(國內郵發代號2-977)獲悉,安徽省環保局在送交大會的匯報材料中報告了巢湖流域污染防治嚴峻形勢:2007年,巢湖流域需減排COD(化學需氧量)6185噸,控制在59962噸,但上半年僅完成減排COD2093噸,只完成年度減排任務的33.8%。
該匯報材料對下一步巢湖治理表示頭疼:水體仍呈富營養化狀態,藍藻爆發頻率仍然很高;投入嚴重不足;湖泊生態環境破壞嚴重,修復任務艱巨;城鎮污水處理設施除磷脫氮工程建設相對落後等等。
四輪「風暴」難解「環保頑疾」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葉靜
事實上,安徽江河湖海的水污染早已引起了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
7月3日,國家環保總局宣布對長江、黃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部分水污染嚴重、環境違法問題突出的6市2縣5個工業園區實行「流域限批」。此外,還對流域內 32家重污染企業及6家污水處理廠實行「掛牌督辦」。
這是自今年1月10日,國家環保總局首次啟動「區域限批」後的第二次啟用「限批」許可權,也是對「限批」許可權的一種新嘗試。
第四輪「風暴」
此前,國家環保總局曾先後掀起三輪「環保風暴」:2005年1月,國家環保總局叫停金沙江溪洛渡水電站等13個省市的30個投資總額達上千億元的違法開工項目;2006年2月,國家環保總局再次叫停10個投資約290億元的違法建設項目;2007年1月,國家環保總局再次「發力」,叫停82個投資總額達1123億元的違反環評制度的項目。然而,風暴之後,環境污染整體狀況並沒有好轉,相反,甚至更嚴重。
對於這一次「限批」,雖然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認為是「最後一招」,而在外界看來,不過只是新一輪的「環保風暴」。對於這輪風暴,從一開始外界就表示出了質疑,到底能否起作用?
對此,潘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中國環境觀念的啟蒙時代已經結束,現在進入了利益博弈階段。而他從第一次「環評風暴」時就已表示「風暴」不變成法律,就不能根本解決問題。國家環保總局已經將政策內的許可權發揮到了極致。
和前三輪「風暴」一樣,在叫停、限批後,根據國家環保總局的要求,限批地區對超標排放的企業要立即進行處罰和整治,重點污染源要立即安裝在線監控設施,一日不達到國家環保總局的要求,一日不解除「限批」。
和年初的「區域限批」一樣,國家環保總局也給了地方3個月的期限。而在今年初的第三輪環評「風暴」里,河北省唐山市、山西省呂梁市、貴州省六盤水市、山東省萊蕪市等4個行政區域和大唐國際、華能、華電、國電等四大電力集團先後被解除禁令。
在三輪「風暴」之後,地方政府也很快作出了回應。7月6日,河南周口市召開了「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集中整治違法排污企業工作會議」(下稱「工作會議」),宣讀《周口市環保聯合執法集中整治違法排污企業工作方案》,決定對當地一些違法企業開展相關整治。另有地方政府也已開始在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然而,這其中一個尷尬的現實卻是,「環保釘子戶」開始浮現。
流域限批再現「環保釘子戶」
「在各級環保部門的檢查中,蓮花公司出現了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直接影響了周口的形象,我們願意接受環保部門的批評和監督。」
這是河南當地一家媒體對7月6日周口市委「工作會議」中,河南蓮花味精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力棟的發言紀錄。
當日的會議上,河南省周口市副市長劉保倉表示,將以國家環保總局此次查處的企業為突破口,依法對蓮花味精廠等違法排污企業實施關停督辦或相關的治理。而該公司副總經理高力棟也表示蓮花味精將會進一步整改,成為治理污染的先鋒。
這已不是蓮花味精第一次因環境問題而「檢討」了,在早幾年的淮河污染中,蓮花味精廠的環境問題就已受到多方關注,並被要求進行相應整改。然而,時隔幾年,蓮花味精廠又再一次「檢討」自己的環境問題。而周口市也再一次因淮河污染受到外界關注。
就在今年3月,周口市政府還曾召開會議,表明要重視環境問題,甚至就在限批前幾天,周口市政府的相關負責人還曾去蓮花味精廠了解相關環境問題。
然而,這一系列的重視,並不能遮掩周口環境污染嚴重的現實。根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今年1—4月對全國地表水水質監測數,淮河支流沙潁河的周口市的國控斷面今年前4個月的監測結果全部為劣Ⅴ類。作為一個環境術語,Ⅴ類水表示已不能和人體接觸,而劣Ⅴ類水則喪失基本生態功能。
在國家環保總局曝光的城市中,巢湖被抽查的23家企業中,違反環評和「三同時」制度的企業有9家。在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107家企業中,只有49家企業經過環保部門的審批,其中建成投產的76家企業只有16家通過了「三同時」(三同時是指一切新建、改建、擴建的基本建設項目(工程)、技術改造項目(工程)、引進的建設項目,其職業安全衛生設施工程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標准,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驗收。
在此前的2年多里,為了進一步落實「環評」即「三同時」政策,除了三輪「環保風暴」外,國家環保總局還聯合監察部共同出台相關法規已追究環境違法責任人的責任,並且成了督察中心,協調各區域的環境保護及執法工作。
然而,在此輪的調查中,很多細節讓國家環保總局的官員真切地感受到「風暴」之後的蒼白與無力。在一次檢查中,國家環保總局檢查組的人員居然被擋在了安徽銅陵市經濟開發區的金威銅業的門前,甚至在出示執法證後,檢查組都沒能進入企業內部。
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也在這輪「限批」後發出了這樣的感慨,「在這五年的執法中,見到很多大型污染企業不是被當地政府『掛牌督辦』,而是被『掛牌保護』!」,他希望包括《環保法》在內的法律修改可以給環保部門更多的執法權,以進一步加強及做好環境保護工作。
「區域限批」以期遏制水質惡化
就在「流域限批」後的第二天,國家環保總局召開了全國環保系統電視電話會議。在當天的會議上,國家環保總局局長周生賢表示,要加強對剛剛公布的限批地區、掛牌督辦企業的執法監督工作,督促落實各項整改措施。國家環保總局也將派督查組赴各流域和城市進行現場督查,定期公布整改進展情況,讓全社會監督流域水污染防治。
據潘岳介紹,自兩年前的松花江事件以來,我國已進入水污染事故高發期。今夏以來的太湖、滇池、巢湖的藍藻污染接連暴發,更標志著我國進入了水污染密集爆發階段。
來自國家環保總局的統計數據也顯示,2006年七大水系Ⅴ類和劣Ⅴ類水質已佔26%。國家重點監控的9大湖泊中整體水質為Ⅴ類和劣Ⅴ類水質的就達7個。
在此次第一批「流域限批」的基礎上,國家環保總局也將逐步展開對珠江、遼河、全長江流域以及重點海域持續不斷地檢查執法行動。潘岳表示,國家環保總局希望能通過實施「流域限批」,探索出一條能將行政手段、市場力量、公眾參與等全面結合的流域污染防治新思路。
而針對當前嚴峻的水污染形勢,國家環保總局局長周生賢也表示,下半年,要進一步加強環境執法監管,對環境違法突出的地區實行「區域限批」。
據周生賢介紹,此後,對沒有完成淘汰落後產能任務的地區,對環境違法現象突出的地區,對超過總量指標、重點項目未達到目標責任要求的地區,對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嚴重滯後、不落實收費政策、污水處理廠建成後一年內實際處理水量達不到設計能力60%的,以及已建成污水處理設施但無故不運行的地區,都要實行「區域限批」,以有效遏制全國重點流域水質惡化趨勢。
㈥ 農村污水處理工程,每戶都有檢查井嗎
總成無論初的功臣美服都檢查今晚沒有,只不是污染嚴重的地方檢查了一下,沒有污染地方,就沒有檢查
㈦ 農村污水處理項目有哪些
農村污水處理項目有
1 新農村社區污水處理
2 鄉鎮污水處理
3 沒有城市管網的區域、其他相似的污水處理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