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沼氣中毒
發生沼氣中毒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沼氣中含有有毒氣體——硫化氫。硫化氫是一種無色、有臭雞蛋味的氣體,易溶於水,其在沼氣中濃度超過0.02%時,可引起頭痛、乏力、失明等症狀;當濃度超過0.1%時,可很快致人死亡。
二是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到30%時,人的呼吸就會受到抑制,並麻痹死亡。如果人從新鮮空氣環境里突然進入氧氣只佔4%以下的環境里,40秒鍾就會失去知覺,隨即痙攣,停止呼吸。沼氣池內幾乎沒有氧氣,加上二氧化碳含量高達25%以上,如果人進入這樣的環境,會立即窒息死亡。所以進入沼氣池時一定要採取安全防範措施。
含氰廢水主要來自電鍍、煤氣、焦化、冶金、金屬加工、化纖、塑料、農葯、化工等部門。含氰廢水是一種毒性較大的工業廢水,在水中不穩定,較易於分解,無機氰和有機氰化物皆為劇毒性物質,人食入可引起急性中毒。氰化物對人體致死量為0.18,氰化鉀為0.12g,水體中氰化物對魚致死的質量濃度為0.04一0.1mg/L。含氰廢水治理措施主要有:(1)改革工藝,減少或消除外排含氰廢水,如採用無氰電鍍法可消除電鍍車間工業廢水。(2)含氰量高的廢水,應採用回收利用,含氰量低的廢水應凈化處理方可排放。回收方法有酸化曝氣—鹼液吸收法、蒸汽解吸法等。治理方法有鹼性氯化法、電解氧化法、加壓水解法、生物化學法、生物鐵法、硫酸亞鐵法、空氣吹脫法等。其中鹼性氯化法應用較廣,硫酸亞鐵法處理不徹底亦不穩定,空氣吹脫法既污染大氣,出水又達不到排放標准.較少採用。
武漢格林環保公司還不錯,你可以了解一下。
Ⅲ 危廢應急預案
危廢應急預案
在學校抑或是社會中,難免會發生一些不在自己預料之中的事件,為了控制事故的發展勢態,很有必要提前准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應急預案。我們應該怎麼編制應急預案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危廢應急預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為了加強對污染土壤運輸事故的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危害程度,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護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等有關規定,結合我單位的實際特點,特製定本應急救援處置預案。
1應急救援預案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認真貫徹「安全第一、以人為本、預防為主、防患未然」的指導思想,針對突發性的污染土壤運輸事故,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優的效能,有序地實施現場處置,提供盡可能的事故救援,最大限度地減少環境污染,把突發性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點。 污染土壤運輸事故應急救援處置原則:快速反應、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單位自救與社會自救相結合。
2污染土壤運輸事故防範措施及要求
⑴污染土壤運輸車輛由公司車輛主管部門統籌調配管理,該車輛只能在車輛主管部門統一安排保障下進行污染土壤的運輸工作。
⑵駕駛該類車輛的駕駛員必須符合以下條件:經過危險貨物運輸駕駛培訓並合格,工作態度認真負責,技術熟練,熟悉道路情況。應做到嚴格遵守交通、消防、治安等相關法規。具備一定的對所運危險貨物實施應急處理的知識和能力。
⑶執行污染土壤運輸任務的車輛必須滿足性能狀況良好,車容整潔、車廂內清潔乾燥,並嚴格按要求配備和使用了合格的安全、消防等應急防護器材。
⑷污染土壤運輸車輛駕駛員應嚴格執行車輛的例行檢查、車輛二級維護等管理規定,及時發現和處理車輛存在的機械故障等隱患問題,提高車輛的行駛性能,以確保該類車輛的安全行駛。
⑸污染土壤運輸車輛在出車前,應根據本次運輸廢物的危險特性,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領取人員防護裝備和隨車應急處置物品。
⑹污染土壤運輸車輛裝車前,現場指導人員必須認真檢查土壤的干濕程度,檢查土壤在裝卸過程中會不會產生揚塵,若還會產生揚塵,則需要繼續濕潤土壤,確保滿足濕法作業的要求;若太濕,則容易發生滲漏,需要經過晾曬處理,達到裝載標准了,再裝車運走。嚴禁污染土壤運輸車輛進行超載運輸。
⑺污染土壤運輸車輛駕駛員在車輛裝卸時,應根據土壤的特性,向裝卸工人講解相關的注意事項和安全防範知識,要求其嚴格遵守裝卸操作規程,以防止違規操作帶來的安全事故發生以及環境污染事故。
⑻污染土壤運輸車輛駕駛員在貨物裝載完成後,應認真檢查車箱中危險貨物的存放狀態,行駛過程中如應立即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以防止危險物質帶來的安全隱患及環境污染責任事故。
⑼污染土壤運輸車輛行駛時,駕駛員要控制好車速,在非特殊的交通運行狀況(如突發交通事故、自然災害等)下不準急加速或急減速,力求平穩駕駛。行駛過程中還應該注意選擇並掌握路面平穩度,加大行車安全間距,不得違反交通安全規則超越行進中的機動車輛和行人。
⑽污染土壤運輸車輛在執行污染土壤運輸任務時嚴禁搭載無關人員,也不允許搭載其他貨物。
⑾污染土壤運輸車輛在運輸途中需要臨時停車時,應遠離居民點、學校、交通繁華路段、名勝古跡和風景游覽區。特別不準駕駛員遠離車輛,更不準在發動機工作時向油箱加註油料。
⑿污染土壤運輸車輛駕駛員在運輸途中,因自身車輛駕駛責任或他人責任造成交通安全等意外事故,駕駛員必須及時與公司相關部門匯報,若土壤發生泄露時需迅速報告當地交通、環保、安全、消防、保險等相關主管部門請求援助。
⒀污染土壤運輸車輛駕駛員應根據所運輸的危險貨物特性,必須在指定的地點實施車輛的清洗保潔,防止車車輛箱體殘留的污染物質造成人身傷害及二次污染環境責任。
⒁污染土壤運輸車輛必須按照公司規定停放在指定的停車庫(場)。因特殊情況需要,必須符合安全、不產生環境污染等基本條件,報經主管領導同意後才能在其他停車庫(場)作暫時停放。
3應急救援事故類別及其處置措施
污染土壤運輸事故主要有污染土壤運輸過程中出現的突發性車輛故障、污染土壤泄露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應急主要措施包括:車輛故障急救、污染物泄露處理、現場救治等。
4應急救援流程圖
5應急救援程序
5.1.事故類型
污染土壤運輸車輛在裝卸、運輸過程中發生車輛故障、污染土壤泄露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等事故現象。
危險廢物運輸車輛駕駛員(副駕駛員)立即實施應急自救工作,設立事故現場區域警戒線,並向單位應急救援小組組長(副組長)報告事故情況。
(1)運輸車輛駕駛員應急自救方式:
運輸車輛駕駛員應根據事故實際情況,充分藉助現場現有的裝備和有限的力量,採取車輛故障原因排查維修、局部泄露污染土壤原因分析,將污染土壤全部清掃干凈,並用水沖洗地面。
(2)運輸車輛駕駛員報告的內容
運輸車輛駕駛員向單位應急救授小組組長(副組長)報告事故發生的 時間、地點、原因、事故最新狀態、已採取的措施情況及其簡要經過。
5.2救援措施
應急救援小組組長在了解清楚事故現場的基本情況後,立即通知應急救援小組各成員趕赴事故現場實施救援和處置工作。
應急救援小組實施救援和現場處置工作
5.2.1運輸車輛故障救援措施:
①根據車輛發生的故障現象,逐項排查車輛故障原因,掌握車輛零部件的損壞程度,備品備件的准備情況。
②依據車輛的具體受損情況,就地做到能自修則自修,採取局部換件、重點維修、整體調校的維修方式,從快排除車輛故障。
5.2.2局部散落污染救援措施:
①根據車輛局部散落的現象,清理人員穿戴好防護服、手套、口罩等防護用品,逐一查找局部散落的准確部位,對該部位用隨車攜帶的應急設備處理。
②對散落的土壤進行及時的清理,散落的土壤裝入預先准備的備用包裝袋中。
③在完成局部散落包裝袋的更換工作後,採用木糠或活性炭等吸附劑仔細對受污染了地面實施3-5次反復吸附清理工作,最後用清水沖洗。將吸附所產生污染了的吸附劑規范進行袋裝。
④遭泄露危險廢物所污染的地方,必須進行規范清洗。清理過程中所產生的一切廢物,應作危險廢物處理處置。
5.2.3人身傷害自救方式:
根據現場人員因事故或應急操作過程中身體(皮膚)不慎受到傷害,應藉助運輸車輛配置的救護葯品及器械對受傷人員實施臨時的清洗、包紮等救治,並及時送醫院接受正式治療。
5.3救援評估
應急救援小組在初步實施應急救援後,綜合現場處置情況後作出階段性的救援評估結論。
應急救援小組藉助的裝備足以能夠控制事態的進一步發展,保障事故處置結果的安全有效。應急救援小組依據事態發展趨勢,結合現有的應急裝備,作出對下一步切實有效的應急措施布署,並積極穩妥地逐項開展進一步的應急救援和現場處置工作。
應急救援小組藉助僅有的裝備和有限的力量不能估計和控制事態的進一步發展態勢,難以保證勝任並完成現場應急救援及處置工作。 應急救援小組向應急救援小組組長(副組長)報告現場階段性救援評估結論,請求社會應急援增力量救援。
5.4請求增援
應急小組組長綜合了解現場階段性救援評估結論後,根據現場事態的最新發展情況要求社會應急救援力量增援。應急小組組長向當地公安、消防、環保、醫療等相關機構及部門報告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事故的最新狀態、潛在危害和單位已採取了應急救援措施情況及其簡要經過。當地公安、消防、環保、醫療等相關機構及部門接到事故報告後,協調社會應急救援力量,派出應急救援增補力量。
當地公安、消防、環保、醫療等相關機構及部門派出的應急救援增補力量到達現場正式投入救援工作,實施積極有效的應急救援措施,完成最終的排險救援。
5.5解除警戒
在各應急救援力量的增援下,安全妥善地排除險情後,解除現場警戒。
一、目的
及時准確應對可能發生的危險廢物災害事故,迅速、有效地組織實施和救援,防止事故蔓延、擴大,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環境危害,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結合公司實際情況,特製定本應急預案。
二、范圍
適用於本公司危險廢物處臵過程中發生一般事故的應急處臵工作及一般以上事故的`前期處臵工作。
三、危險廢物概況
特性及危害:因車輛維修或更換產生的廢舊機油。
對區域環境有較大污染危害,廢油一旦撒漏或泄露,容易導致火災的發生,且火災蔓延較快,燃燒面積大,易造成較大火災影響。
安全處理措施:用鐵桶密封包裝,委託相關資質方合法處臵。
特性及危害:為污水處理後的各種有機雜質。 接觸後對皮膚無明顯危害;泄漏對土壤有害。 安全處理措施:密封包裝,委託相關資質方合法處臵。
(三)廢活性炭
特性及危害:為廢氣吸收的產物,主要含二甲苯、氯甲烷等。
對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濃度時對中樞神經系統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短期內吸入較高濃度本品可出現眼及上呼吸道的刺激症狀,眼結膜及咽充血、頭暈、頭痛、惡心、嘔吐、胸悶、四肢無力、意識模糊、步態蹣跚;重者可有燥動、抽搐或昏迷。
慢性中毒:長期接觸可導致神經衰弱綜合症,工人常發生皮膚乾燥、破裂、皮炎。
處理措施:密封包裝、委託焚燒處臵。
四、預案啟動的條件
凡本公司內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危險廢物事故,立即啟動本應急預案。
1、危險廢物重大危險源發生爆炸、燃燒事故;
2、有毒氣體、易燃易爆氣體和其它危險化學品發生大量泄漏,已危急或即將危急到公共安全;
3、其它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影響與不良後果的。
五、預案終止條件
危險廢物事故發生地人員或遇險對象已脫離危險,危險廢物事故得到有效控制或消除,環境符合有關標准,導致的次生,衍生事故隱患消除。
六、應急救援的原則
1、以人為本,安全第一;
2、統一指揮、分級負責;
3、確保人員安全的情況下,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參與事故救援工作。
七、組織機構與職責
(一)應急救援領導小組
組長: 趙廣田
副組長: 肖衛忠
成員: 翟 峰 吳 傑
王福軍
陳雷雷
應急救援辦公室:設在公司行政人事部
(二)應急救援領導組職責
1、貫徹執行有關危險廢物事故預防和應急救援的措施。
2、組織訓練危險廢物事故應急救援隊伍和事故重點區域有關單位開展聯防救援工作。
3、對員工進行危險廢物事故應急救援知識的普及和環保教育工作。
4、檢查督促並切實作好危險廢物事故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的各項准備工作。
5、會同有關部門監督事故應急救援的設備、器材、物資的管理和使用。
6、組織危險廢物事故應急救援。
7、對事故進行調查、分析、處理,提出整改意見並及時將事故匯報、通報。
(三)應急救援小組成員職責和分工
發生危險廢物事故時,由領導組組長發布和解除應急救援命令、信號;(組長不在時,由副組長組織指揮實施),組織指揮救援隊伍實施救援行動,必要時向有關單位發出救援請求,組織事故調查,總結應急救援經驗教訓。
1、組長:應急救援全過程的總指揮。
2、副組長:協助組長負責應急救援過程中具體指揮工作。
3、成員:負責危險廢物事故應急救援工作。以防事態擴大,服從組長、副組長統一調配。
八、環境意外事故防範措施:
意外事故:主要是皮膚接觸、眼睛接觸、誤食,以及發生泄漏、火災;
(一)意外事故的應急處理措施:
1、吸入:如果大量吸入,立即轉移到新鮮空氣充足的地方;
2、吞食:在醫護人員指導下催吐,不要給意識不清的人吃東西;
3、皮膚接觸:如果接觸,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清水沖洗至少15分鍾;
4、眼睛接觸:如果眼睛接觸,立即用清水沖洗至少15分鍾;
5、泄漏應急處理:
泄漏處理一般包括泄漏源控制及泄漏物處理兩大部分。 A、在發生泄漏時,首先熄滅所有明火,隔絕一切火源,防止發生燃燒和爆炸;
B、現場處理人員必須佩戴防毒面具及符合要求的防護用品;嚴禁單獨行動,要有監護人,必要時使用水槍掩護;
C、現場用沙土圍堤,回收物料,避免流入下水道等密閉系統; D、不得用水沖洗地面,防止污染區域擴大。 E、可通過控制泄漏源來消除危廢品的溢出或泄漏;
F、現場泄漏物及時進行覆蓋、收容、稀釋處理,使泄漏物得到安全可靠的處理,防止二次事故的發生。
(二)防範措施和應急預案:
1、事故防範措施
環保人員按時巡迴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2、事故應急措施
必要情況下啟動應急預案。
九、應急預案
(一)應急救援的基本任務
及時控制危險廢物事故造成的危險源,防止事故的繼續擴展;拯救受害人員;指導員工防護,組織員工撤離,並做好現場清理工作。
(二)應急救援組織與響應
1、先期處臵
危險廢物事故發生後,事故發生單位負責人或現場人員應保持冷靜,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全力組織自救,進行先期處臵,能處理的先進行處理,並嚴格保護事故現場。
2、啟動預案
由事發單位負責人向應急救援小組報告,由領導小組統一指揮,現場指揮人員和救援人員迅速到達規定崗位,採取相應的救援、控制措施。
3、救援程序
3.1 設臵警戒區域。指揮人員到達現場後,立即了解現場情況及事故性質,確定警戒區域和事故控制具體實施方案,布臵各救援小組任務。對現場進行封閉,根據危廢品的泄漏擴散情況或火焰輻射所涉及到的范圍建立警戒區,並在通往事故現場的主要幹道上實行交通管制。警戒區域的邊界應設警示標志並有專人警戒。除消防、應急處理人員以及必須堅守崗位人員外,其他人員禁止進入警戒區,泄漏溢出的危廢品為易燃品時,區域內嚴禁火種。
3.2 組織緊急疏散。各救援小組到達現場後,應服從現場指揮人員的指揮,迅速將警戒區及污染區內與事故應急處理無關的人員撤離,以減少不必要的人員傷亡。嚴格執行應急救援人員進入和離開事故現場的有關規定,緊急疏散時應注意,根據需要攜帶專業防護裝備,採取安全防護措施,按各自分工開展搶險救援工作。應向上風口方向轉移;明確專人引導和護送疏散人員到安全區域,並在疏散或撤離的路線上設立哨位,指明方向,不要在低窪處滯留。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區域或著火區域。為使疏散工作順利進行,處理現場至少應有兩個暢通無阻的出口,並有明顯標志。
3.3 事故得到控制後,對現場進行清理,由相關單位組織對事故進行調查工作。
4、現場指揮
現場指揮長負責指揮所有參與搶險救援人員,統一指揮現場各救援小組的應急處臵工作,及時向指揮中心報告事故災難的事態發展和救援情況。
5、救援現場工作要求
5.1 現場各救援隊伍間保持良好的通訊聯絡;
5.2 救援車輛應服從現場指揮長的調度,並按要求行駛和停放。 5.3 對易燃易爆危險物質大量泄漏時,應使用防爆型工具和器材,應急救援人員嚴格著裝規定,進行危險區域關閉手機等通訊工具。
5.4 對有毒物資的泄漏處臵,必須使用正壓式自給式防毒面具;對皮膚有危害物資的處臵,必須穿全封閉化學防護服,戴防護手套等。
5.5 出現危險化學品泄漏時,設法堵住泄漏口或截斷泄漏的漫延,按物料的MSDS中的泄漏應急處臵措施進行處理,避免或減少環境污染。
5.6 急救措施
5.6.1 吸入:如果大量吸入,立即轉移到新鮮空氣充足的地方。 5.6.2 吞食:在醫護人員指導下催吐,不要給意識不清的人吃東西。
5.6.3 皮膚接觸:如果接觸,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清水沖洗至少15分鍾。
5.6.4 眼睛接觸:立即用清水沖洗至少15分鍾。 5.7 事故現場設立警戒區域,設臵警戒標識及注意事項。 5.8 進入事故現場救援的人員應做好統一標識區分。
5.9 事故單位應當無條件配合現場指揮的工作,提供必要的協助。
5.10事故產生的危險廢物必須到環保部門辦理《危險廢物轉移許可證》,並委託有資質的處臵單位進行合法安全處理。
5.11廢物處臵完成後,對周圍土壤、水質進行環境監測。
6、應急終止
經應急救援處臵後,在確認滿足終止條件後,應急指揮中心下達應急終止指令。
十、應急保障
由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總牽頭,各有關部門分工負責,按照預案規定,全面做好應對危險廢物事故的各方面保障和准備工作,提高應急響應的快速反應和處臵能力。
十一、事故善後處理
善後處理工作由領導小組統一協調,各相關部門參加,盡快恢復事故發生單位的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十二、監督與管理
獎勵與責任追究、預案演練、宣傳培訓等工作均嚴格執行公司〈〈員工獎懲管理制度〉〉有關規定。
十三、訓練和演習
1、各車間從實際出發,針對本部門的危險廢物可能發生的事故,每年至少組織一次模擬演習。
2、把指揮機構和環境救援應急隊伍訓練成一支思想好、技術精、作風硬的隊伍,一旦發生事故,領導能正確指揮,各救援隊伍能根據各自任務及時有效地排隊險情,控制並消滅事故、搶救傷員,切實做好應急救援工作。
十四、本預案修正權、解釋權歸行政人事部。
十五、本預案經總經理簽字之日起生效執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