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勞保用品穿戴有那些要求!
1、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立健全有關勞動防護用品的管理制度。要加強勞動防護用品的購買、驗收、保管、發放、更新、報廢等環節的管理,監督並教育從業人員按照使用要求佩戴和使用。[3]
2、提供的防護用品必須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不得以貨幣或者其他物品替代勞動防護用品,也不得購買、使用超過使用期限或者質量低劣的產品,確保防護用品在緊急情況下能發揮其特有的效能。
3、在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中,要防止發生以下情況:
從事高空作業的人員,不系好安全帶發生墜落。從事電工作業(或手持電動工具)不穿絕緣鞋發生觸電。在車間或工地不按要求穿工作服,穿裙子或休閑衣服;或雖穿工作服但穿著不整,敞著前襟,不系袖口等,造成機械纏繞。
長發不盤入工作帽中,造成長發被機械捲入。不正確戴手套。有的該戴不戴,造成手的燙傷、刺破等傷害。有的不該戴而戴,造成捲住手套帶進手去,甚至連胳膊也帶進去的傷害事故。不及時佩戴適當的護目鏡和面罩,使面部和眼睛受到飛濺物傷害或灼傷,或受強光刺激,造成視力傷害。
不正確戴安全帽。當發生物體墜落或頭部受撞擊時,造成傷害事故。在工作場所不按規定穿用勞保皮鞋,造成腳部傷害。不能正確選擇和使用各類口罩、面具,不會熟練使用防毒護品,造成中毒傷害。
在其他需要進行防護的場所,如雜訊、振動、輻射等,也要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從而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1)廢水站個人防護用品穿戴要求擴展閱讀
公司人力資源部門應根據《勞動防護用品選用規則》(GB1651)和國家頒發的勞動防護用品配備標准以及有關規定,制定公司勞動防護用品發放標准,並嚴格按標准發放。公司人力資源部門負責勞動防護用品發放的審批,並建立勞動防護用品發放台賬。
各單位設專人負責勞動防護用品的領取和發放,並建立本單位勞動防護用品發放台帳。每月15日是公司勞動防護用品發放日,各單位按公司勞動防護用品發放標准填寫《勞動保護用品人員發放統計表》,到公司人力資部辦理領取手續。公司安全部門做好勞動防護用品發放的監督,定期檢查勞動防護用品發放情況。
公司及各單位必須加強對員工正確配戴、使用勞動防護用品的教育培訓,並監督檢查員工正確配戴和使用。公司把勞動防護用品的性能、用途、正確配戴和使用等做為對新員工及每年全員培訓的重要內容進行培訓、學習和考核。
員工在生產過程中必須按要求正確配戴、使用勞動防護用品,並做好勞動防護用品的維護和保養工作。公司定期、不定期對員工正確配戴、使用勞動防護用品情況進行檢查,發現不按規定配戴勞動防護用品的員工,除進行教育外,按「三違」論處,進行罰款。凡屬個人保管不當,丟失和損壞勞動防護用品者,一律折價賠償。
2. 污水處理站需要配備哪些主要作業裝備
污水處理站設備可地埋設置的成套有機廢水處理裝置,即以碳鋼防腐回為主要原料的ZWF型系列污水處答理設備。其目的主要是使生活污水和與之類似的工業有機廢水經該設備處理後達到用戶要求的排放標准。該設備主要用於居住小區(含別墅小區)、高級賓館、醫院、綜合辦公樓和各類公共建築的生活污水處理,經該設備處理的出水水質,達到國家排放標准。
3. 污水處理人員如何防護
一、工作前如何防護?
1、工作人員開始工作前要准備好醫用外科口罩、丁腈等材質的防水手套、工作服、護目鏡、安全帽等防護用品,做好體溫測量和記錄。
2、作業區及各處理單元的廠房、設備機房配備有消毒用品。
3、有需要記錄登記內容的工作人員自備個人辦公文具。
二、工作中如何防護?
1、工作人員進入污水處理構築物附近工作或巡視,特別是格柵、初沉池、調節池附近的初級處理單元工作時,要盡量減少在水池上方的停留時間。
2、使用工具檢修、操作時要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手套、護目鏡,有必要時戴防護面罩,使用前後對工具進行清潔消毒;口罩臟污、變形、損壞、有異味時需及時更換。
3、當攜帶工具到污水處理的構築物或設備間檢修時,要妥善規劃工具的放置,最好用防水布包裹工具包,避免被污水直接污染。
4、當需要檢修的部位要求與污水直接接觸時,建議工作人員可以內層佩戴丁腈手套,外層佩戴厚橡膠手套,檢修結束後要立即洗手,對檢修工具及其他防護用具進行消毒。
5、進入泵房、風機室等機房內時,要注意保持足夠的通風。
6、作業結束之後盡量要進行全面的清潔,及時更換被污染的外衣等。
三、工作後如何防護?
1、工作完成後要測量體溫,並做好記錄,脫下防護用具後放到單獨的收集位置。口罩等一次性防護用具收集後集中處理,重復使用的防護用品必須做消毒處理並風干後才可再次使用。
2、工作人員離廠前要做全面的清潔,更換干凈衣服才可離開,清潔時最好能做到單獨清潔。
3、離開廠區的路上要佩戴好口罩、手套離開。
四、特殊區域人員如何防護?
1、處理特殊區域或有來自隔離點的污水的污水處理廠工作人員要提升自身的防護措施,佩戴符合N95/KN95及以上標準的顆粒物防護口罩、防水手套、防護靴、護目鏡、面罩,必要時配備防護服、防水服等。
2、工作人員要避免與污水直接接觸,到污水池、曝氣池、機房附近作業時要佩戴防水手套、護目鏡、面罩、安全帽,返回後立刻洗手,從特殊區域返回的人員應當全面洗澡。
3、充分利用和發揮在線監測設備,減少到污水池附近作業的時間。
4. 個體防護有哪些要求
國家對不同的生產作業場所均有佩戴個體防護用品的要求。這些要求同樣應適用於應急救援人員,個體防護用品是根據生產過程中不同性質的有害因素,採取不同方法,保護肌體的局部或全部免受外來傷害,從而達到防護目的的用品。要求如下:
接觸粉塵作業的工作場所需穿載防塵防護用品:防塵口罩、防塵眼鏡、防塵帽、防塵服等。
接觸有毒物質作業的工作場所必須穿戴防毒用品;防毒口罩、防毒面具等。
有物體打擊危險的工作場所必須戴安全帽、穿防護鞋。
層高2m以上作業的場所必須系安全帶。
從事可能造成對眼睛傷害的作業,必須戴護目鏡或防護面具。
從事有可能被傳動機械絞輾、夾卷傷害的作業,必須穿戴全身工作服,女工必須戴防護帽,不能戴防護手套,不能佩戴懸露的飾物。
雜訊超過國家標準的工作場所必須戴防雜訊耳塞或耳罩。
從事接觸酸鹼的作業,必須穿戴防酸鹼工作服。
水上作業必須穿救生衣,使用救生用具。
易燃易爆場所必須穿戴防靜電工作服。
從事電氣作業應穿絕緣防護用品,從事高壓帶電作業應穿屏蔽服。
高溫、高寒作業時,必須穿戴防高溫輻射及防寒護品。
個體防護用品www.dehsm.com種類很多,錯用個體防護用品達不到防護的目的。因此,必須對事故現場的危害因素進行辨識,正確的選用和佩戴防護用品。
5. 污水處理站安全操作規程和佩戴的個體防護用品
污水處理站的審批手續:立項(經貿委或發改委);環境影響評價;處理運行資質;固廢處理聯單;排污總量核准;排污許可證(環保);土地(國土局);規劃(規劃局);管網相關(建設局)等等。
6. 個人防護用品穿戴脫卸順序(二級防護)
穿戴順序:去除個人衣服和飾品,在潔凈區換上外科手術衣和耐洗的工作鞋(塑料或橡膠);進入個人防護裝備穿戴區,手衛生;戴一次性工作帽(覆蓋頭發和耳部);戴醫用防護口罩(N95及以上);戴一次性醫用手套(乳膠或丁腈);穿一次性防滲漏連體防護服(必要時加穿防水圍裙);穿一次性防水靴套,必要時穿防水靴;戴一次性防護面屏;戴一次性丁腈長手套。
脫卸順序:消毒一次性丁腈長手套;離開污染區,進入鋪有一次性防水墊的脫卸區;脫一次性丁腈長手套;消毒一次性醫用手套;脫一次性防護面屏;脫一次性防滲漏連體防護服(先脫防水圍裙)和一次性防水靴套(或防水靴);消毒一次性醫用手套。
接著消毒耐洗的工作鞋;消毒一次性醫用手套;脫一次性醫用手套;手消毒;戴一次性醫用手套;摘醫用防護口罩;摘一次性工作帽;小心捲起一次性防水墊,放入垃圾袋;手消毒;脫一次性醫用手套;手衛生;穿著外科手術衣和工作鞋,離開防護裝備脫卸區。
(6)廢水站個人防護用品穿戴要求擴展閱讀:
個人防護用品穿戴注意事項:
必須對防護服進行檢視和氣壓檢測,確定沒有缺陷,還有,必須按用途選擇防護服;如果使用呼吸管空氣供應系統,檢查並完成所有的聯接和調試,除非該呼吸裝置要求,暫勿戴上面罩。
請助手檢查確定拉鏈及拉鏈覆蓋是否完全拉緊,面罩視野是否清晰,所有空氣管路是否緊密接合,防護服是否處於最佳工作狀態。
7. 廢水處理工防護用品的使用和維護要求有哪些
最主要的要求是有整一個處理的過程,必須要規范性以及安全性的操作,能夠更好的符合環保要求。
8. 急求:以下四種工種工人必須穿戴配備的個人防護用品
電工:安全帽,防護眼鏡,防護面罩,絕緣服,絕緣手套,絕緣靴,絕緣板,安全帶。
叉車工、掛鉤工、行車工:防毒面具、消防用具、防護衣帽、手套、鞋襪、油膏、口罩、眼鏡、安全帶、安全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