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鄞江看守所上班時間
早上九點上班,中午11.30下班,
下午三點上班,6.00下班
注:這里說的中午下班不是我們在外
面工廠里內面容那樣的下班,他們下班
只是不工作,但照樣要值勤。這是特
殊場合,和外面不一樣。
下午下班後,另一班人過來交接,里
面24小時值勤的。
希望我的回答你能釆納謝謝
『貳』 鄞江鎮的變遷
自唐以來,鄞江橋經過了三此大的變遷: 唐時,光溪鎮曾設置明州府州治衙門。鄮縣縣治衙門。其城郭轄區主要范圍:
東接馬湖,包括社田裡、孫家、後河弄、又稱眠牛弄,百梁橋蕙江一帶。
南接北坑嶺和奉化相鄰,包括木坑、梁家集一帶。
西至金陸田廠,前後朱家和龍鸛隔山相望,包括王家潭,應家,蛇山裡等。
北面接連大德會前的大德橋,即現已拆除的鄞江橋前身,其原址在鄞江南大橋橋址。
當時大德橋是木橋,用樹木支撐,上用竹棚埔面,應而常受洪水侵襲,時有毀壞。鄞縣西鄉的樟村、龍鸛、梅園、蜃蛟、洞橋等地鄉民百姓,經過店弄,過孫家橋,經夏朱家,再過大德橋向縣城趕集。所以稱光溪鎮為縣市,即全縣的市集,縣市約四千餘人,最大的姓史依次是梁、王、陳、應姓族,其它孫、葛、劉是小姓,鮑姓後遷入。由於社會、歷史、天災等諸多原因,中間隔雜著各個姓族復雜的盛衰史,據古人所傳,帶有一定的封建迷信色彩。 鄞江鎮的第二次變遷:由於社會、歷史、天災等諸多原因,唐中葉明州府逐漸由懸慈遷移到現在的光溪村(土名大石板墩),柿子樹下,石佛亭,金家車頭一帶;其姓氏大族為干姓和白姓。鄮縣縣治衙門大約設在古小溪橋(土名後甩龍橋,現址四明東路汽車橋址)以東130餘步,衙門朝南,街寬丈余,長止十數丈,街至盡頭往西為大興巷,是市集的主要交易場所。往東二箭之地即為校場,時稱馬家營,駐扎浙東路光溪鎮千餘軍馬,現工農橋、老車站、鑊廠、廟基弄、小六穀墳地附近。
唐朝中期,原明州城基本已廢棄,梁家周圍還有百餘戶人家的小集市,稱梁家集。現鎮政府後面樊家嶺墩也有近百戶人家的小集市,稱樊家集,除縣治衙前街和大興巷外,梁家集和樊家集是轄區的兩個較大的集市。
唐朝後期,鄞江人民的銀根來源,是以石宕開采出口為主要產業,其次是蠶桑與貝母。光溪塘石質料盛譽浙東,據記載,三江口明州城建城所用石料都出於光溪塘,其址大約在光溪村西北方向二華里處的王家山,孝子嶴裡面,舊廣德湖(現稱湖西畈)西端八腳亭是縣治石料運輸的最大碼頭。自唐末以來,浙東地方所有的石刻、雕塑、花卉、石仲翁、石獸等所用石料多出於光溪塘和梅園塘。
其它產業還有窯磁、草席、竹器等。
唐朝中後期,鄞江的交通運輸以水路為主,光溪鎮有得天獨厚的三條水系,作為交通動脈。小溪港是鄞江橋通向寧波及鄰縣的主要上河水系,並因古小溪橋而得名。光溪塘盛產石料,必經廣德湖出小溪港,運往浙東各地,相傳唐初大將尉遲恭督民夫建築明州城及唐中葉建造的天封塔,其石料均出於鄞江鎮廣德湖西面的光溪塘,也有相傳上海外灘的高層建築的石料也出於光溪塘。
自隋朝以後,這一時期是鄞江橋的鼎盛時期。歷經隋唐五代宋元明五個皇朝,幾經兵火,時間長達500餘年,經濟文化,時沉時浮,勤勞的鄞江人民,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戰天斗地,創造了豐富的歷史文化,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修建了眾多的寺庵、廟宇、祠堂、橋梁及舉世聞名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山堰,在鄞江文化史上添了存欄的一頁。 鄞江鎮的第三此遷移:
元朝末年,群雄紛爭,明州府屬鄞江鎮史方國珍部屬管轄,由於兵火戰爭。天災人禍等諸多原因,鄞江鎮的街市、村集又逐漸南移。至明朝中葉,基本上形成了以水中村為軸心的市集街景,光溪街及懸慈街為兩翼的對稱形集鎮,直至現在的街市格局。
明洪武三年,洪武皇帝朱元璋認為三江口的明州城,「明」字與大明皇朝「明」字音形相同,有損朱家天下的聲威。明州府東有定海域,取海定則波寧之意,下旨改明州府為寧波府,這一名稱一直沿用至今,已經有600餘年的歷史了。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歷史的向前發展,近十餘年來,鄞江鎮的市容面貌又有向北遷移的趨向。今後的發展趨勢,大有可能按照寧波市人民政府對鄞江鎮市容的開發規劃形成新的格局,即以官池路與四明路相交成十字路口,向東通寧波,向西通四明山區,形成一個較大的商業中心。為溝通四明山區和三江口的貨源轉換,繼續發揮四明首鎮的作用。
『叄』 寧波市海曙區鄞江甬江沖壓件廠怎麼樣
寧波市海曙區鄞江甬江沖壓件廠是2013-11-21在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注冊成立的個人獨資回企業,注冊地址位於浙答江省寧波市海曙區鄞江鎮晴江村麻灘。
寧波市海曙區鄞江甬江沖壓件廠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30203728119290Y,企業法人陳建兒,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寧波市海曙區鄞江甬江沖壓件廠的經營范圍是:沖件、五金件、塑料製品、模具的製造、加工。在浙江省,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3030640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100-1000萬 和 1000-5000萬 規模的企業中,共8683家。
通過愛企查查看寧波市海曙區鄞江甬江沖壓件廠更多信息和資訊。
『肆』 寧波的簡介
寧波,簡稱甬,副省級市、計劃單列市,世界第三大港口城市 ,中國著名的院士之鄉,2016年東亞文化之都。
1、位置境域
寧波位於東經120°55'至122°16',北緯28°51'至30°33'。地處我國海岸線中段,長江三角洲南翼。東有舟山群島為天然屏障,北瀕杭州灣,西接紹興市的嵊州、新昌、上虞,南臨三門灣,並與台州的三門、天台相連。
2、地形地貌
寧波市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市區海拔4-5.8米,郊區海拔為3.6-4米。地貌分為山脈、丘陵、盆地和平原。寧波市山脈面積占陸域的24.9%,丘陵佔25.2%,盆地佔8.1%,平原佔40.3%。
3、氣候
寧波地處寧波平原,緯度適中,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
寧波市的多年平均氣溫16.4℃,平均氣溫以七月份最高,為28.0℃,一月份最低,為4.7℃。
4、水文
寧波是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河流有餘姚江、奉化江、甬江,餘姚江發源於上虞區梁湖;奉化江發源於奉化區斑竹。餘姚江、奉化江在市區「三江口」匯成甬江,流向東北,經招寶山入東海。
5、行政區劃
寧波市陸域總面積9816平方公里(統計年鑒公布的陸域面積是以 0 米等深線起算),其中市區面積為3730平方公里。
全市海域總面積為8355.8平方公里,岸線總長為1594.4公里,約佔全省海岸線的24%。全市共有大小島嶼614個,面積255.9平方公里。
寧波市下轄6個區、2個縣、2個縣級市、75個鎮、10個鄉、69個街道、704個社區和2519個村。
(4)鄞江污水廠擴展閱讀:
寧波歷史沿革:
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設寧紹台道,駐寧波。
民國1927年劃鄞縣城區設寧波市,屬於浙江省,1931年撤寧波市,復入鄞縣。
1949年5月浙東解放,鄞縣城區建置寧波市,城區為寧波專署駐地。
1983年撤銷專署,實行市管縣體制。隨著北侖深水良港的開發建設,寧波逐漸由內河城市向海港城市演變,並形成三江片、鎮海片、北侖片相對獨立的濱海臨江發展空間格局。
1986年寧波被列為中國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1987年經國務院審核,成為計劃單列市。
1984年,寧波被列為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
1988年3月,批准為有制訂地方性法規許可權的較大的市。
1994年,寧波被確定為副省級市。
2015年11月1日寧波當選2016「東亞文化之都」。
2016年,撤銷寧波市江東區,將原江東區管轄的行政區域劃歸寧波市鄞州區管轄。將鄞州區的集士港鎮、古林鎮、高橋鎮、橫街鎮、鄞江鎮、洞橋鎮、章水鎮、龍觀鄉、石碶街道劃歸寧波市海曙區管轄。撤銷縣級奉化市,設立寧波市奉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