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鄉鎮污水處理率如何計算,是指城鎮人口產生的污水比上處理量嗎 ,還是鄉鎮總人口產生量比上處理量
我們是這樣子算的:
年供水量592萬立方米(約每天1.6萬方),污水處理回廠年處理污水448萬立方米(約每答天1.2萬方)。
每年產生污水量:592×0.9=532萬立方米
年污水處理率:448÷532×100%=84.1%。
B. 鄉鎮污水處理廠是否需要節能評估報告
節能評估,是指根據節能法規、標准,對投資項目的能源利用是否科學合理進行內分析評估,並編制容節能評估報告書、節能評估報告表或填寫節能登記表的行為,從而為項目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目的:項目立項。
中哲咨詢為你歸類說明:
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按照項目建成投產(或運行、投入使用)後年綜合能源消費量實行分類管理:
1、年綜合能源消費量3000噸標准煤以上(含3000噸標准煤,電力折算系數按當量值,下同),或年電力消費量500萬千瓦時以上,或年石油消費量1000噸以上,或年天然氣消費量100萬立方米以上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應單獨編制節能評估報告書;
2、年綜合能源消費量1000至3000噸標准煤(不含3000噸,下同),或年電力消費量200萬至500萬千瓦時,或年石油消費量500至1000噸,或年天然氣消費量50萬至100萬立方米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應單獨編制節能評估報告表。
上述條款以外的項目,應填寫節能登記表。
C. 城鎮污水處理廠如何處理污水
「我們對水上樂園水質問題處理方法介紹: 1.新使用的水上樂園滿水後回,先按每千立方水答施放5kg硫酸銅的量加入池中,加好後待24小時再進行下一步處理。 2.加消毒葯;按每千立方水3-5KG下消毒葯(新水要加倍),下葯時要拔灑均勻並開動循環泵,二小時後檢測余氯,如余氯低於0.5ppm再補加...」
D. 「水十條」下 鄉鎮污水處理面臨怎樣困局
4月16日,國務院正式下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又稱「水十條」),明確提出「以縣級行政區域為單元,實行農村污水處理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有條件的地區積極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和服務向農村延伸」。
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和官員們提出政府購買服務、BOT、PPP等模式建管鄉鎮污水處理廠。然而,在環保企業和基層行政主管部門看來,實施起來遠沒有理論上那麼簡單。
樂山案例
鄉鎮污水處理廠年需開支3000萬元以上
讓馬節犯難的,是鄉鎮污水處理廠面臨的運管困局。
樂山市規劃,2013—2016年間斥資2.5億元,建成148個鄉鎮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規模超過4萬噸,基本實現鄉鎮污水處理全域覆蓋。眼下,已經建成50個,剩下98個爭取在年內完成主體工程。「沒錢。」樂山市小城鎮建設辦公室主任童濤說,目前已經進入運行狀態的污水處理廠,虧損額度驚人。按照0.4元/立方米的處理成本計算,50座處理廠每天可以處理污水1.2萬噸,基本開支就要4800元,外加人工、設備維修等費用,每天開支就在4萬元左右。如果148個處理廠全部投入使用,以日處理規模4萬噸來算,每天基本開支是16000元,外加其他費用,每年支出在3000萬元以上。
這筆錢本該由縣鄉兩級財政解決,但縣鄉實在無此財力。童濤和馬節給市政府提交了一個方案:市級財政負擔20%的經費,用於污水處理廠基本運行管理支出;剩下的費用,則向排污企業、住戶收取。
樂山曾嘗試引入第三方參與處理廠運營。童濤說,如果有企業參與,20%的財政補貼就直接發放給他們,但並無企業接招。馬節記得,曾有環保企業來樂山考察,但看了一圈就走了,「人家算了下,就是財政資金都給企業,也不可能有盈利。」
「鄉村污水不處理肯定不得行,『水十條』已經落地,以後對於這一塊的考核會更嚴格。」四川省城鎮供水排水協會負責人表示。
E. 鄉鎮污水處理廠運營管理中易出現的問題
在運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一是工作人員水平偏低。為確保污水處理廠運營順利,其管理人員多從當地聘用,但其專業知識、運營經驗、處理問題能力方面較欠缺;同時,由於污水處理在鄉鎮處於起步階段,其管理隊伍總體而言水平不高,這些都影響了污水處理廠的管理運營。二是運營費用難以落實。污水處理廠運營費用主要由國家財政撥款和受益群眾出資構成,在具體的費用落實上,國家財政撥款程序多、手續復雜,落實較慢;在收益群眾出資上,具體的計算標准、收取方式和途徑上存在一些問題,還有部分群眾認為沒有必要對污水進行處理,拒絕繳納相關費用,導致收資難。費用落實不到位,最終影響污水處理。三是環保問題突出。由於工作人員疏忽、運營資金不到位、涉及標准過低等因素影響,部分鄉鎮污水處理廠作用發揮不到位,導致污水處理不到位,大量未經處理的污水流入自然界,對周邊生態環境造成了損害。針對上述問題,基層建議:一是做足准備工作,加快項目落實。提前做好污水處理廠地址選擇、設計規模等方面的資料准備工作,確保申報工作盡早落實;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協助處理好配套設施修建、矛盾糾紛化解等工作,加快工程進度。二是協助管理運營,提升管理效能。協助污水處理廠做好人員培訓、資費標准設定、費用收取等方面的工作,確保污水處理廠運營順利,效能最大化。三是強化監督檢查,確保工作落實。要採取定期檢查、接受群眾舉報等途徑,協助縣環保局搞好污水處理廠日常管理工作的監督檢查,確保其運行規范、污水處理得力。
F. 鄉鎮建立污水處理廠需要資金多少
可以參考鄭州碧泉水處理,建立污水處理廠看你需要多大的規模,排污量有多少,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G. 鎮上沒有污水處理廠,那生活污水一般怎麼處理
污水排放一般都會有相關部門管理的,應該會統一排放到指定地點,然後再來清理。
H. 污水處理浪費水嗎
大興的浪費,正宗的只會消耗及少量的配葯劑和打掃現場衛生的水,如企業錢多又注重環保,還可以投入資金做中水回用,用來做綠化景觀水,再多投點錢甚至可以把中水凈化到純凈水。
所以綜上所述,污水處理費錢不費水。
I. 如何才能推進鄉鎮污水處理廠的正常運行
首先,污水處理廠並不存在能否正常運行的問題,運行成本和處理量才是限制的源頭,鄉內鎮污水處理廠通常容運行需要高昂的成本,由於難以負擔,所以也就成了曬太陽工程。其次,所謂3天才收集到一天的處理量,你說,怎麼才能正常運行,什麼又叫正常運行呢?
J. 國家對農村鄉鎮污水處理的政策
請看以下報道:
污水處理向鄉鎮延伸/農村污水處理費政策存在空白
日期:2010-1-20
污水處理向鄉鎮延伸
記者發現,隨著各地對環保要求越來越高,一些地方鄉鎮要求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尤其是隨著節能減排任務壓力不斷增加,採取在大中城市興建污水處理設施,減少COD的空間將縮小,鄉鎮一級的污水處理將成為一些地方減少COD的新領域。
鄉鎮一級的污水處理廠基本依靠政府資金建設。在湖北省已建或在建的10多座鄉鎮污水處理廠,都是依靠國家和省補助才得以實施的。荊州市建委介紹,為了配合湖北省荊州市四湖地區的流域治理,通過省級補助方式,今年在湖泊周邊建設10個鄉鎮污水處理廠,對日處理每噸污水能力補貼1300元;管網建設也是按照地方每投資100萬元,省市補貼50萬元的標准進行。
但記者發現,環保高要求與經濟低水平矛盾也在鄉鎮污水處理中顯現,即使有上級政府補貼,一些鄉鎮一級的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和運行仍困難不少,走上市場化運行軌道更是希望渺茫。
一方面,我國絕大多數鄉鎮經濟實力薄弱,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後續資金不足。為配合湖泊治理,湖北監利縣新溝鎮正在建一個日處理污水4000噸的鄉鎮污水處理廠,省級財政補貼了520萬元。鎮黨委副書記熊耀平說,當地還有管網建設費800萬元,即使上級財政補貼一半,仍然有400萬元的缺口壓得當地政府喘不過氣來。他說,新溝鎮是監利縣經濟狀況最好的鄉鎮,每年能夠用於公共建設的資金也只有150多萬元。
因此,湖北省四湖地區流域不少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在去年11月簽訂了有關投資開工協議後,至今無實質性進展。
另一方面,鄉鎮經濟落後,導致城鎮化的供水體系不健全,農村自來水收費率低,與自來水費捆綁的污水處理費也難以收齊。監利縣新溝鎮雖然也在向上級政府打報告,收取污水處理費,但當地自來水的收取率才40%,自來水廠已負債100多萬元。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自來水供水管網本身跑冒滴漏,農村貧困戶、無人戶大量存在。
農村污水處理費政策存在空白
記者發現,從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上看,污水處理費只有縣級以上才可以徵收。鄉鎮一級的污水處理費收取是空白。
由於鄉鎮污水處理費收取無政策保障,即使開征污水處理費,中部鄉鎮普遍經濟水平低,群眾生活水平不高,難以負擔高成本的污水處理費。一個日處理能力只有4000噸的污水處理廠,要保本運行,污水處理費要遠遠超過1元/噸。一般的農村群眾無法負擔。湖北監利縣福田寺鎮每天產生生活污水排入四湖流域。在省里投資310萬元後,這個集鎮人口只有8600人的鄉鎮在今年9月份基本建成了一個日處理污水2000噸的處理廠。副鎮長楊小波說,保障污水處理廠商業化運行的污水處理費收取根本沒有納入政府的計劃。當地1.5元/噸的供水價格也是政府不敢輕易再收取污水處理費的主要原因。
另外,人才不足、管理不規范也是當前一些鄉鎮污水處理中面臨的挑戰。楊小波介紹,目前污水處理廠還是鎮政府在先行管理。可只有2000噸日處理能力的污水處理廠根本就沒有企業感興趣,當地政府已計劃將污水處理廠先期交給鎮自來水廠來管理。這個自來水廠已承包給了社會人員,造成了污水治理監管上「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情況,鎮污水處理廠後期持續穩定運行前景不容樂觀。
強化補貼手段 堵塞政策漏洞
以上一系列問題的存在,加上鄉鎮污水處理廠規模過小,一般企業根本無法正常進入這個市場,鄉鎮污水處理距離市場化還有非常大的距離。不少基層幹部和專家建議,要在堅持推進市場化的基礎上,逐步加強對鄉鎮污水處理行業的扶持。
首先,對已運行或在建的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國家和上級政府應進行一定的固定補貼政策。目前,我國對鄉鎮污水處理還沒有專門的補貼政策,只有一些特定區域和項目上才有補貼,而且這些補貼缺乏持續性,忽視了鄉鎮污水處理中的一些實際難題。湖北省宜昌市建委副主任陸鋒介紹,宜昌沿長江建有6個鄉鎮污水處理廠。為確保三峽水庫水質,國家對這些鄉鎮的污水處理廠都採取逐年遞減的補貼方式確保正常運轉。按照各地污水水量,國家在2006年補0.80元/噸,2008年為0.40元/噸,2009年為0.30元/噸,2010年為0.20元/噸,之後國家不再補貼。
劉立偉說,除補貼建設資金外,國家應在補貼上考慮鄉鎮經濟落後現狀,強化對污水處理費的補貼。他說,鄉鎮污水處理規模小,污水主要以生活污水為主,進行初級處理就能夠達到國家排放標准,因此主要成本還是集中在電費和人力成本上,只要能夠有效解決這兩個問題,就能確保鄉鎮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
其次,補齊鄉鎮污水處理費收取上的政策空白,防止因此加重農民負擔。專家認為,我國中西部農村地區經濟落後,農民收入低下,對一些地方收取鄉鎮污水處理費必須慎重,國家要有一個明確的政策標准,不能通過加污水處理費增加農村群眾負擔。
第三,要堅持市場化原則,供水與污水治理必須分開管理。為避免一些地方出現污水處理設施閑置或者拿了國家補貼不處理污水等問題,國家所有的補貼行為,必須是以推動污水處理向市場化轉變為原則,運行體制上堅持企業參與,政府補貼,走市場化道路;應將污水處理設施的經營權和所有權分開,將經營權向市場拍賣;企業不能在同一個地區既供水,又參與污水治理。